玻璃與頑鐵 ◎#李元勝
「心碎了,他們的心碎了」
難道這樣的心
是由玻璃或陶瓷構成
天哪,到處是心的碎片
誰還敢赤腳行走?
深夜裡,是否有人
用膠水
小心地把自己的心粘合?
我的心可不同
彷彿一塊頑鐵
有東西撞來的時候
只不過發出「噹」的一聲
它需要的不是膠水
是挫刀,是最粗糙的砂紙
我願意時刻將它打磨
只要世界上有另一顆心
同樣堅硬
而且月亮一樣發光
--
◎詩人簡介
李元勝,男,漢族,1963年出生於四川省武勝縣,198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其作品曾獲首屆重慶文學獎,人民文學獎。
1981年開始寫詩,成為重慶大學新時期第一位校園詩人,畢業後一直活躍在中國詩壇。在《詩刊》、《星星》等數十種刊物上發表過詩歌作品,入選多種選集,迄今已出版詩集11部,另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及散文隨筆出版。從90年代起,創作進入高產階段,保持了每年80首左右的創作量,在全國各種刊物上發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因其在媒體工作的優勢,思維活躍,視野廣闊,詩風清麗脫俗,創作成就逐漸被中國詩壇認可,受到詩評家和廣大詩歌愛好者的好評。
--
美術設計: 冬眠詩文學社宣傳組
攝影來源:AMISOM Public Information(http://goo.gl/TtRfzk ),公共網域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 )
--
◎北大冬眠詩文學社.寒鴉Kawki賞析
本詩為1998年所作,收錄於《我想和你虛度時光》一書中,是卷二《要是人是玻璃作的》的最後一篇詩作。
詩題為玻璃與頑鐵,玻璃易碎,頑鐵剛硬,詩人藉兩分處極端之物,以比擬人心的脆弱與剛強。
首段李元勝即以「心碎了,他們的心碎了」的呼告,探問脆弱者為何總是在哀鳴,是否他們的心其實是玻璃或陶瓷等易碎物所構成的,才會如此輕易地就碎裂了,末兩句也語帶戲謔地寫,若滿地都是心的碎片,可就不能赤腳走路了。
次段李元勝繼續追問,脆弱的人是否都躲在深夜裡修補自己的心。
當詩行進到第三段的時候,詩人宣稱自己的心不若那些脆弱者,而是堅硬的像頑鐵一樣,即使生活裡撞上了苦難與折磨,也不過是發出「噹」的一響,絕不會對遭受的苦痛與創傷發出哀嚎。
倒數第二段詩人再次揭示自己的心並非易碎物,不需要在夜裡以膠水黏合,反而適合以粗糙的銼刀與砂紙砥礪,更加強化詩人內心有如頑鐵般堅忍的形象。
在詩的末段,詩人語帶祈求地說,他願意時刻打磨自己的心,只要有一個能相互輝映的人,像他一樣堅硬,像月亮那樣發光。
初讀此詩的時候,本以為詩人只是想宣示自己內心的強韌,讀到末段才明瞭,他所欲求的,是一顆能相互打磨發光的,同樣堅韌的心。
--
◎北大冬眠詩文學社簡介
本為現代詩社,後改為現代文學寫作社團。日常舉辦文學星期五、讀書會、課後電影放映與文學診療室等活動。成員十餘人,習於群聚飲酒、寫作治療,主張以文涉事、向春天靠攏。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9/20160916.html
月亮現代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八卦
再見香格里拉的女孩。 ◎#陸穎魚
許多事情並無必要責任
尋一個完美答案為它已經美好完結了的
如果再見是關係與關係的親密剝落
戀人哽咽記得不要狂奔
不要過於害怕甚麼所謂猖狂的寂寞
有些篤定的難過終在某天化成明星
不是所有奔馳的靈魂都擁有悲傷翅膀
旋轉木馬望著太陽不斷退後
不要伸出剎那的手也不要相信短命的游泳圈
或許感情就是極為善變的一種懦弱
累積的一錯再錯並非科學家能夠研究的自然
我不要被你記住:如果有一天
肢體語言已經不再深刻而你有你的痛我有我的傷
沒有世界的戀人啊沒有戀人的房間
再見了香格里拉的花兒執著的綿羊
-
◎作者簡介
陸穎魚
香港詩人,現任台灣人妻。左手洗衫煮飯,右手讀書寫字。性格天真過豆腐,擁有一顆洋蔥的心。曾任職財經記者、文學雜誌《字花》編輯。著有《淡水月亮》、《晚安晚安》。
-
美術設計:台大現代詩社
攝影來源:goo.gl/Q3TYot
-
◎台大現代詩社賞析
〈再見香格里拉的女孩°〉收錄於詩集《晚安晚安》中,裏頭的每首詩都附有一個小小的句號。在整本詩集裡是否都有意義,筆者也不確定,不過單就這首而言,這個句號給了我一種微小的篤定,篤定的告別。
香格里拉是理想鄉的代稱,而再見香格里拉的女孩,可以說是與一個充滿想像戀愛中的自己告別。「許多事情並無必要責任\尋一個完美答案為它已經美好完結了的」開頭便說了,有些事並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是一種必然導致了事情的發生,我們不需要去找一個解釋,沒有誰對誰錯。接著說到「再見是關係與關係的親密剝落」,是前面所指涉的事件。詩人溫柔地說「記得不要狂奔\不要過於害怕......」,因為那些再見都是必然,所以不必太過感傷,而那些突來的傷悲,也會在未來「化成明星」。
接下來提到悲傷並不是必要的,而木馬望著太陽後退的意象,給予了一種時間的流動。而生命裡不要相信一些太短暫的事物,有些只是暫時的救贖,並不是永久的。人與人之間的錯誤並非像科學一樣,可以藉由研究而得到解答。「我不要被你記住」可能是對曾經的戀人說的,他們在彼此身上造成傷痛,他們不再能擁有一個共同的空間。「再見了香格里拉的花兒執著的綿羊」是向曾經的美好與自己曾經的綿羊般柔韌的執著告別。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9/20160911.html
--
◎台大現代詩社簡介
台大現代詩社創立於1976年,初期社員有廖咸浩、羅智成、楊澤、方明……等。歷經數次變革,於去年正名為「現代詩社」,成為大家現在看到的樣子。最近一本社員作品集《流離語族》出版於2014年,今年開始進行新刊籌備,預計順利將於明年出版。本學期目標是培養社員寫作之外的能力,如詩評、朗讀、規劃出遊......等。目前正招募新血中。
月亮現代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八卦
荷 ◎管管
「那裡曾經是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這一地一地的荷花」
「現在又是一間一間的沼澤了」
「你是指這一池一池的樓房」
「是一池一池的樓房嗎」
「非也,卻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
◎作者簡介
詩人管管《燙一首詩頌嘴,趁熱》新書分享會15日登場。詩人管運龍筆名管管,曾出詩集二本「荒蕪之臉」、「管管詩選」;散文四本「詩坐月亮請坐」、「春天坐著花轎來」、「管管散文集」、「早安鳥聲」,畫展聯展6次(新視覺藝術展等等),電影20多部「超級市民」、「六朝怪談」、「策馬入林」、「飛俠阿達」等。
此外也得過現代詩首獎,及香港文學美術協會詩首獎,入選中國文學大系及各詩選選集多次,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
取自: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5349
--
◎小編洪紹賞析
雖然年已九旬,詩人管管常常被稱道的是他性情的真。詩寫得真,畫繪得真,充滿赤字之心,人稱詩壇老頑童。
管管在〈荷〉這首詩裡,以他諭示般的口吻,不斷翻轉語意,讓我們眼前的畫面不斷抽換:「那裡曾經是一湖一湖的泥土」,這是一種歷史性的判斷,從當下看待「曾經」,講客觀現實;回應者卻說:「你是指這一地一地的荷花」,以當下的客觀現實回應曾經的客觀現實,這兩句話在言談間的機鋒是超出時空界限,甚至還有雅俗之分的。曾經是湖,如今是地,曾經是泥土,如今是荷花。
若是尋常人,可能就接不下話去,但管管創作的巧妙之處就在這裡,翻手為雲覆手雨,把兩個人言談裡較量的層次繼續了下去——「現在又是一間一間的沼澤了」,刻意以俗回應雅,說是一地一地荷花並沒有錯,但荷花所生之處,又何嘗不是沼澤?一間一間,這個量詞單位把「一地一地」荷花的雅味悉數取消,乍看沼澤以「間」為單位不妥,但放在兩人鬥嘴的脈絡,又是如此有效。「你是指這一池一池的樓房」,回應者再次以反詰語氣回應前者的判斷,從「沼澤」到「樓房」,固然有一種人類建設的偉力,而「一間一間的沼澤」變為「一池一池的樓房」,既透過量詞和名詞的結合表現「賣俗」、「高雅」的對比,又讓我們重新發現到,原來管管只藉由兩個句子間的量詞互換,就讓看似平凡的陳述句子變成在整首詩的對話形式裡別具意義的詩句。詩的第三四句如此,回頭看第一二句亦是如此,只是三四句時,詩的意涵又在刻意賣俗下有了更高雅的抬升效果。
當詩進行到這個層次,顯然原先的賣俗者再也無以為繼,只能以重複做為質疑:「是一池一池的樓房嗎」這裡設下的是池到底如何能作為樓房之量詞,以及兩人所見何者為真實的本源問題。不過作為反擊,只能重述未免顯得薄弱,也讓管管要透過回應者的唱反調再次提高詩的層次就變得越來越困難,我讀到最後面時感到有些訝異,因為管管用的竟然還是同一套技法:「「非也,卻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量詞變動了,那從這首詩最開始「一湖一湖的泥土」,到此處「一屋一屋的荷花」,畫面感變得相當豐富,從自然地景變成人造的建築物,就像是從泥土變成荷花,但「一屋一屋的荷花」,卻有種花團錦簇的生命力。
所謂的滄海桑田,管管藉由對答形式所寫的無非是同一個藉由視覺發揮出來的角度,怎麼藉由心靈的想像就這樣翻了一層又一層呢?這就是管管的妙趣。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管管 #燙一首詩頌嘴趁熱 #繪畫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3.ht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