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良師一甲子,永世難報養育恩
─悼亡母厚修女士
103.5.10. 馬英九
媽媽走了,走得平靜安詳。
她彌留之際,我趕到萬芳醫院加護病房,緊握著她微溫的手,這一雙把我養大的手,吻著她的臉頰,在她耳邊低聲的說:媽媽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婦、女婿、外孫都在您身邊送您,爸爸會在那邊迎接您,妳好好走,不要怕喔!我們結緣64年,來世再做母子,好不好?
我們接著用「生日快樂歌」的調子含淚輕聲合唱:「謝謝媽媽生我,謝謝媽媽養我,謝謝媽媽教育我,謝謝媽媽愛我」。媽媽闔上眼,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94歲。
時間,是民國103年5月2日下午6點16分。
媽媽生長在湖南寧鄉一個書香世家。父母知書達禮,她幼受庭訓,從小聰慧善良,進小學前念過私塾,國學底子不錯,又寫得一筆娟秀灑脫的好字,有大家風範。媽媽小學畢業後,初中、高中念的都是長沙著名的周南女中與省立長沙女中。高中畢業前一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她親身經歷這一場艱苦慘烈的民族禦侮聖戰,自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影響她的一生。
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上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與金陵大學,她選擇前者。抗戰時期,政校從南京遷到風光明媚的重慶南溫泉,她也在此遇到法政系的同鄉馬鶴凌─我的父親。媽媽年輕時美麗而有氣質,會念書、字寫得好、又喜歡運動,在學生領袖兼運動健將的父親積極追求下,兩人很快就墜入情網。父親當時稱讚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民國33年秋,抗戰進入尾聲,日軍準備反撲,重慶震動。蔣委員長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父親帶頭響應。當時媽媽至為不捨,但以國難當前,義無反顧,她在送別會上說了一句鼓勵父親參軍的話,令人動容,也讓我至今引以為榮:「歷史上成功的男人,都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
父親加入青年軍不久,抗戰就勝利了。父母帶著大姊,回到湖南,二姊、三姊相繼在長沙出生。民國37、38年父母兩度來臺灣,媽媽當時曾在臺北一家餐廳當過會計。38年大陸局勢逆轉,父親應長輩與同學之邀,再回大陸西南作最後一搏,此行兇險不小,當時媽媽已懷了我,她憂心忡忡,仍然含淚送行。38年底大陸變色,父親倖免於難,並設法救出在湘潭老家已遭公審清算的奶奶,安排她與二姊、三姊在39年春來到香港。稍早,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帶著大姊從臺灣趕到香港與他們團聚,我就在那年7月出生於九龍。
當時父母都在九龍「荔園」遊樂場打工,媽媽當收費員,爸爸白天在家做饅頭,晚上到「荔園」去當茶房,奶奶在家照顧四個小孫子女,一家7口,每天只吃兩頓飯。6歲的大姊每天走路送飯給上班的媽媽,媽媽不時典當外婆送她的首飾來貼補家用,全家生活相當拮据辛苦,但在亂世中全家人能夠團聚,已經相當幸運。等了一年多,全家總算在民國40年10月來到臺灣,先借住在桃園,半年後搬到台北市萬華,在一個拼湊的大雜院住了11年,我的童年在此度過,小妹也在此出生。
媽媽天性善良勤儉,伺候老奶奶相當體貼,兩人在家事上分工合作,情同母女,碰到爸媽意見不和,奶奶還常站在媳婦這一邊。
我們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小孩自然比較親近媽媽。當媽媽調到石門水庫工作的時候,就把讀小二的我和小妹帶去。白天我們到龍潭的三坑國校借讀,下午回宿舍跟媽媽共進晚餐。民國47年的臺灣,既無電視、電腦,電影院也少,媽媽就利用晚間,教我讀《古文觀止》。數十年來,每次回憶當時媽媽燈下課子的溫馨畫面,就感動不已。這次媽媽在加護病房的初期,意識清楚。探病時,我背「桃花源記」給她聽,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搖頭。我們重溫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現在媽媽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深怕自己控制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
媽媽賢淑多才,照料八口之家,五個幼兒。白天上班,晚上有時還要兼課、做飯,十分辛苦。爸爸好客,常邀朋友小聚,媽媽因此燒得一手好菜,很受歡迎。還有不少人專程來吃她拿手的紅燒辣羊肉。媽媽也會織毛衣、做衣服。家中有一台縫紉機,就是她貼補家用的利器。我們姊弟妹念小學、中學的制服,很多是媽媽親手做的。當年父母的薪水微薄,媽媽能燒菜、做衣服、織毛衣,節省了不少支出。我初中一年級暑假,參加童子軍露營,學會了做紅燒茄子。回家後做給媽媽吃,她看到13歲的兒子居然懂得做菜孝敬媽媽,開心極了!也因為媽媽會做菜,我的四個姊妹不但能做菜,還會做整桌酒席。
媽媽非常孝順父母,外公住在新店,媽媽那時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陪他聊天吃飯。外公去世後, 媽媽即使膝蓋受傷,不良於行,也要上墳祭拜。外婆當年留在湖南沒有來臺,民國69年,政府尚未開放大陸探親,媽媽思母心切,自己不能赴大陸探親,只好要求旅居美國的大姊到長沙,探望30年不見的外婆和阿姨。大姊回臺灣,帶回外婆的思念和一件特殊的紀念品。外婆在民國72年過世, 她們母女從民國38年一別, 一生未再見面 !外婆送的紀念品, 媽媽一看就流淚,一直保存到現在。我們會把這件紀念品放在富德靈骨樓,永遠陪伴媽媽。
媽媽做人厚道,樂於助人。小時候我們跟奶奶上西園路天主堂,常常領回麵粉、包穀粉等外國救濟品。有一次我在大門口發現一位貧窮的老人在餿水桶中找東西吃,我立刻跑去告訴媽媽,她馬上裝一包香噴噴的包穀饅頭送給那位餓極的老人。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我很開心,也才懂為什麼「助人為快樂之本」。
媽媽是一個國家民族觀念很強的人。小時候,她講給我聽的床邊故事,不是俠盜羅賓漢或白雪公主,而是鑑湖女俠秋瑾與革命黨員徐錫麟從容就義的故事,她尤其喜歡講述高志航烈士在浙江筧橋機場擊落日機的英勇事蹟。這是最鮮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畢生難忘。媽媽加入中國國民黨75年,這是她晚年最津津樂道的事。
媽媽一直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她的子女考上聯考的狀元,那時記者就會來訪問她是如何教育子女,她一直在等這一天。等到民國59年小妹考上臺大外文系,不是狀元,以後家中無人再參加聯考了,媽媽才斷了念頭。沒想到我大學畢業那年,舉辦第一次預備軍官考試,有不少人落榜。我幸運考上第一志願海軍補給科,還是臺大這一科的第一名。有同學打電話來問我考上沒有。我不在家,媽媽接的電話,告訴同學我考上了,還開心的加了一句「還是個小狀元呢!」她的兒女狀元夢,總算勉強實現了!天下父母心,令人莞爾。
媽媽從我們小時,就教我們要勤儉、誠實、清廉、愛國;
要讀古文、讀英文、練毛筆字。病中跟我們筆談時,她還寫著:「你父親和我, 一生不貪財」。家中建立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事,養成子女勞動與儲蓄習慣。媽媽做事低調、謹言慎行,我從事公職30多年,她從不介入我的公務。她給我的只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我們實踐先祖父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提醒我們。我們在文山區住了40多年,媽媽留給左鄰右舍、市場攤商的印象,就是如此。
兩年多前, 當我們知道了媽媽有肺部淋巴瘤的時候, 我很感謝大姊提出、大家一致認同的作法---我們要給媽媽最後的日子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 我們做到了 !
進醫院的兩個星期前, 大姊還帶媽媽到台南後壁鄉去看國際蘭花展。只有最後的這三星期她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但她仍然非常幽默,和我們談以前的趣事。我們要她做一個蘭花手的姿勢,她會刻意用兩隻手來做,還上下搖動,逗得我們大樂,病房常有笑聲,完全沒有受苦的樣子。美青跟唯中探病的時候,安排元中從美國打電話唱歌給媽媽聽,媽媽還記得元中小時候的招牌歌「小小羊兒要回家」,指定要她唱。每次美青和我去探病,我一定會親親她,陪她聊一陣子,再跟她擊掌6次才告別。這段時間,四個姊妹輪流陪伴照顧媽媽,備極辛勞。醫生們都讚許媽媽是最合作的病人─親切而有教養。
媽媽走了,明天就是母親節,我們怎麼來過生平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啊?
媽媽嫁到馬家70年,相夫持家,養兒育女,教忠教孝,含辛茹苦,她對馬家的貢獻太大了。她生前四代同堂,晚輩有38人,和樂上進,可謂福壽全歸。她留給我們兩件世上最寶貴的遺產─母愛與家教。所以,我們在她骨灰罈上刻的字是:
「厚德修身,一生忠黨愛國;
慈母良師,永世難報親恩。」
這是我們對媽媽最崇高的敬禮。媽媽,請您好走,永遠跟爸爸作伴。我們結緣64年,但願來生再續緣。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筲箕灣「桻之燒」老闆娘Jenny,本來夢想是開一間串燒小店,與相識多年的好朋友合資,不料朋友離職,店子連結業的錢都沒有。從沒做過飲食業的她毅然辭去會計師的高薪厚職,硬着頭皮接下爛攤子,百般磨難後,得家人客人支持,捱出生天。 桻之燒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55號地下 電話:2535 8880 營...
會計 低 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66歲的她:人生是一次次歸零,再出發,愈活愈年輕》
她的名字叫張京。今年66歲,曾任世界500強公司的軟體工程師主管,現已退休,長居美國。
出生在中國為了革命鬥爭,民不聊生的年代。
1953年,她出生,父親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第一批飛行員,母親是一名軍醫。
這些一點點的顯赫,最後都要她用近半生來償還。
她5歲就上小學,1960年全家隨父親調動遷至吉林。1965年,她剛剛上初一,文革已經開始。在航空學院當政委的父親,被批鬥,示眾屈辱遊行,接著關進牛棚。
整個初中,她只讀了一年書,其它兩年全校全在停課鬧革命。
1968年11月,毛澤東「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她被逐出了城市,拋向農村。
從天寒地凍的刨糞,到春寒料峭的播種,從烈日炎炎下的除草,到秋風瑟瑟中的收割,沒有人吃得飽,沒有人有力氣。
1970年初,同學們陸續回城了,集體戶只剩下張京和另外一人。她害怕將父親遊行鬥爭的人群,寧可躲在山溝裡。
27歲時,廠裡師傅介紹了一個工人對象,說他是個老實人。兩年後張京的女兒出生,那時,當了母親的她,突然有了危機感,覺得一輩子好像就這樣了,很不甘心。
1984年張京31歲,決定參加高考。開始自學高中的課程,白天帶著孩子在工廠上班,晚上和週末去夜校補習。苦讀一年,學完了全部高中的文科課程。
1985年參加了統一考試,以487分的成績考入大連外國語學院。收到通知書後,工廠不允許去上學,索性辭了工作。就這樣,在32歲那年,已經做了母親的張京和應屆高中畢業生一起走進了大學校園。
畢業後,35歲的她,終於等到了對的時代,一家外國企業駐中國公司錄取了她,成了改革開放後的首批外企人員。
1990年她和丈夫因沒有共同語言,離婚。
同年在一個美國駐華機構的聯誼會上張京結識了一位美國大學教授,他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她的經歷充滿好奇和敬佩。
1991年她們在大連註冊結婚。
為了跟著他去美國,張京辭掉了當時月薪近4千人民幣的工作,開始辦出國手續。很快,她的簽證下來了,可是女兒的簽證沒那麼順利,1991年5月,她和新丈夫先飛美國,把9歲的女兒暫時留在外婆家。
人生就是一次次歸零,一次次重新。
她本來可以在家做個全職太太,美國丈夫很樂意為我提供一份優渥的生活。可依賴他人不是她的風格,這是一個下過牛棚,睡過雪地,吃過草糧的女人,她要出去工作!
在美國,沒有好學歷,英文不流利,所謂工作就是中餐館端盤子的工作。
白天去中國餐館打工,晚上補習英文。接著,又去美國大通Chase銀行做了一年出納員,發現這不是喜歡的工作後,很快意識到,除了英語,她沒有任何其它專長,除了乾簡單事務型的工作,根本做不了專業型工作。
於是下了決心從頭學習專業知識,當一名工程師。她找到羅切斯特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導師說「只要你能念完微積分,就可以來上研究生課」。
就這樣,在40歲這一年,張京進入了美國Rochester理工大學,開始數學本科學習。
苦讀兩年後,她修完了會計專科和數學的本科學士,終於考上本校的統計學研究生。讀書期間,電腦製圖課助教,參與編寫大學教材。45歲時,張京拿到了「最傑出學生獎學金」。
47歲她進入世界五百強公司之一的美國XEROX (施樂)公司。
而且那幾年,我是一邊工作一邊上大學,最後拿到了會電腦、數學學士雙碩士學位,並在施樂公司成為了一名電腦軟體工程師。
終於自立於美國,成為了一個有專業技術的人。
49歲被評為高級工程師,一直晉升到試驗室主管。
她的人生坦途大道好像才要全面奔馳,但由於長年的伏案學習和工作,她得了一大堆病:頸椎增生、腰肌勞損、雙膝雙肩關節炎。
51歲她得了乳腺癌,做了兩次手術,其中一次是12小時的大手術。
這時她才明白世上最奢侈的奢侈品就是健康。當年初來美國時,說是要看看世界,可是現在,她根本沒了看世界的本錢。
生命是有限的,對錢的慾望是無限的。她不想再拿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賺無限的財富。
做好了規劃,為自己多留時間去健身,多看世界,多做公益,多陪家人。2013年,60歲,提前退休了。(美國的退休年齡是65歲)
她開始健身、游泳、做力量瑜伽、吃低碳水高蛋白素食。
60歲開始,一年比一年年輕。
她重新找回了自己。
https://mp.weixin.qq.com/s/wgRTMhOmCK0P8ridBBObmA
會計 低 薪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八卦
你是不是也曾經疑惑過
一份工作值多少錢,到底誰說了算?
我長得這麼可愛,賺得為什麼那麼少?
老闆如此機歪,憑什麼可以大賺特賺??
有研究單位使用「社會投資回報 SROI」
(一套可以量化 #社會影響力 的系統)
去評估各個職業能為大眾帶來多少價值
結果發現,一份工作對社會的貢獻程度
真的未必會反映在它的薪資收入上
比如一秒幾十萬上下的銀行家
隨便出手就可能干擾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所以經過計算後,他們每賺到 1 塊錢
全體社會要付出約 7 塊的社會成本
此外像市場行銷總監在大量散播廣告時
會造成過度消費及環境破壞等外部成本*
所以每賺 1 塊,社會群體可能得虧上 11 塊
而替企業節稅、減少國家收入的稅務會計師
每賺上 1 塊錢,社會損失更是高達 47 塊
真正能帶給社會正面價值的工作
往往是那些薪資低了很多的 #基層崗位
──例如維持環境整潔的清潔工,每賺 1 塊
社會就可以獲得 10 塊的收益。而處理垃圾
減低汙水及碳排放的回收員,每賺 1 塊
可以為社會全體額外創造 12 塊的價值
需要強調,研究並非想叫大家敵視特定行業
而是想藉著 #收入 與 #貢獻 間的失衡現象
來探討這個社會的分配方式是否合理
是否有給予每個職業它應得的 #尊嚴
或許我們可以好好想想
有哪些工作是一天沒人做
這個社會就可能損失慘重甚至停止運作
又有哪些工作是即便徹底消失在世界上
可能也根本不會有人發現呢……?
#像圖文作家就是不痛不癢的那種
#怪奇冷知識733
附註:「外部成本」是經濟學專有名詞,指某些人或企業的行為,會對社會或其他單位造成影響(例如環境污染),卻不用承擔相應的義務。
會計 低 薪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筲箕灣「桻之燒」老闆娘Jenny,本來夢想是開一間串燒小店,與相識多年的好朋友合資,不料朋友離職,店子連結業的錢都沒有。從沒做過飲食業的她毅然辭去會計師的高薪厚職,硬着頭皮接下爛攤子,百般磨難後,得家人客人支持,捱出生天。
桻之燒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55號地下
電話:2535 8880
營業時間:周一至四、日12nn-3pm及6pm-11pm;周五和六12nn- 3pm及6pm- 2am
會計 低 薪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評價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今日議題:
◆辜寬敏:赦扁救民調 獨派教戰蔡英文言聽計從?吳澧培、辜寬敏獨派集攻英派 蔡英文不得不低頭?扁家會計師掌兆豐、扁朝2外長坐大位 阿扁回來了?
◆蔡英文:年金不改衝擊退休生活 統帥威脅三軍?退輔會稱凱道走走”不愛國”軍人難以承受之重?易元培:生活苦念師專遭追殺坐領高薪 含冤莫白?
◆蔡英文:犧牲這一代為下一代 華麗口號的鬥爭?職業對立、階級矛盾、世代衝突 鬥爭軍公教三部曲?王定宇:少數人激怒多數也好 民進黨挑動對立?
◆大巨蛋分手一年喊5次 柯文哲狼來了玩真的?柯、趙密會喬蛋無交集 9/8大限大巨蛋解約?大巨蛋解約歹戲曠日廢時 柯文哲蛋盡人亡?
今晚來賓:
立法委員(民) 蔡易餘
民進黨副秘書長 徐佳青
前警大教授 葉毓蘭
立法委員(國) 曾銘宗
資深媒體人 尹乃菁
教師 易元培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快來訂閱➔https://goo.gl/SFpizi
每週一至週五21:00至22:00 TVBS 56台首播
隔日中午YouTube官方頻道/TVBS官網回播
●完整內容在這裡也看的到:http://goo.gl/Au9Wfa
●TVBS官網:http://2100.tvbs.com.tw/
●按讚粉絲頁:https://goo.gl/Qa9pUR
會計 低 薪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第七集 HOME
位於銅鑼灣加路連山道的Home,蘇施黃大讚是間心機小店。
店名叫HOME,行過門口,一點也不似屋企,不過,入到去,就似返到屋企了,side board上面放了幾本書,幾樽酒,一個阿嫲時代的黑電話,一大個鏡,玻璃花樽插了枝乾花......看似不在意,其實營造一個非常home feel的感覺。
小店到處放滿非常靚的木櫃,好歐洲feel,據說有些是上手留低,有些自己加添,燈都好靚,證明店主很有taste。
店主叫Jeremy,在英國讀書,鍾意食,回港後,在廣告公司做會計師,後來想開餐廳,於是放棄高薪厚職,返回英國的藍帶廚藝學院(Le Cordon Bleu)拜師。他的餐廳主打英式Comfort Food,自知廚藝一般,他聰明地只負責揀貨,而且揀得唔錯,有80分。
全因一男一女小廚師,好有passion,年青香港人,煮得相當英式地道。菜式不多,意粉、沙律、湯、肉食等,來這裡,推介的就是英式早餐All Day Breakfast。
這份英式早餐窩夫,present精緻,端來便想即食。窩夫配牛仔腸、煙肉、濃邊蛋等,豐富飽肚,是Jeremy在英國生活時常吃的口味。兩角脆脆的窩夫,用上全脂奶,加重了蛋及牛油分量,入口蛋香特別濃郁,窩夫較厚身,外脆內軟。香腸是本地貨,飽滿有肉汁。
另一款egg benedict亦出色,不似坊間一客有兩件,反而加多了火腿、煙肉或煙三文魚,每隻雞蛋都是半生熟,蛋汁加上酸咪咪的荷蘭汁,少了油膩,有酒店水準。
Overall,好抵食,又平又正。
HOME
銅鑼灣加路連山道11號地下
2881 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