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這制縣等級圖,越來越完整。
#昨天圖一出 #今天就失準了 #宜蘭QQ
-
有被忽略的古蹟/歷史建築/老屋嗎?
我們邀情你在留言區加入
我們的 #Wiki文史資料補充計畫
以下資料部分來自Wiki百科與網路新聞搜尋,但通常仍有尚未被記錄到的文化資產破壞或火災,然而Wiki是許大眾搜尋資料的第一線,如果連Wiki都不更新,那會有太多古蹟被群眾忘記,這很難過。
所以我們想邀請大家告訴我們,還有哪些必須被記住的逝去。
我們將持續更新Wiki百科,讓他們能更容易被搜尋到。
我們不願再看到逝去,但若已經發生,那至少不能忘記
我們期待為大眾記下,所有文化資產存在痕跡。
-
【以下為遭火災的文化資產列表】
臺北大稻埕延平北路第一劇場
臺北錦西街木材行等80戶聚落
臺北淡水英商嘉士洋行
臺北西本願寺大殿
臺北大稻埕迪化街屈臣氏大藥房
臺北康樂里
臺北西本願寺樹心會館
臺北大稻埕迪化街270、272、274、276、278號
臺北國防部和平新村
臺北錦泰里雲和街國產局日式宿舍
臺北北投臺鐵員訓中心暨日式眷舍
臺北萬華糖廍
臺北市鄭州路38巷台鐵宿舍
臺北刑務所南官舍(華光社區)
國家圖書館旁眷村
板橋林本源園邸來青閣
松山慈祐宮
紀州庵本館
紀州庵別館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臺灣總督府松山菸廠
經濟部眷屬宿舍
草山行館
華光社區
雲門舞集八里排練場
臺北金門街日式宿舍
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
臺鐵北門鄭州路宿舍
蘆洲秀才厝
義芳居古厝
四四南村
撫臺街洋樓
日本海軍俱樂部
漁會正濱大樓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蔡瑞月舞蹈社
陽明山美軍宿舍群
台電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
桃園東門市場
桃園市警察宿舍
角板山賓館
新竹湖口老街
新竹市武昌街老屋
苗栗文昌祠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
臺中東勢中嵙里東崎街磚造三合院
臺中邱厝子眷村
臺中霧峰林家頤圃
臺中市梧棲老街
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
臺中火車站舊宿舍
大雪山製材廠
豐原林務局日式宿舍
黃家古宅「瀞園」
彰化百年古蹟關帝廟
彰化鹿港文開書院
彰化北斗市場
彰化元清觀
鹿港鳳山寺
伸港福安宮
南投竹山連興宮
水里車埕日式宿舍
北港糖廠廠長宿舍
虎尾建國二村
黃俊雄布袋戲片場倉庫
北港朝天宮後殿
北港北糖街臺糖舊宿舍
台糖虎尾總廠日式宿舍
斗六雲林縣府路經濟農場
嘉義縣警局日式宿舍
嘉義神社正殿
阿里山沼平聚落
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朴子配天宮正殿
奮起湖老街
台南曾家古厝
原臺南刑務所合宿
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辦公廳舍
台南精忠三村
佳里吉和堂
水交社眷村
高雄中學雅樂軒
高雄橋頭糖廠日式員工宿舍
高雄苓雅寮鼓山亭
鳳山龍山寺
旗山武德殿
岡山舊車站
台鐵高雄檢車段
大新百貨
臺東民權里寶町寶桑路日式宿舍
花蓮民權路臺鐵舊宿舍
林田山日式檜木住宅群
大分駐在所
花蓮空軍眷村德安新村
花蓮舊火車站臺鐵宿舍
花蓮重慶路臺鐵宿舍
花蓮自由路臺鐵宿舍
【以下為遭破壞的文化資產列表】
臺北府城各城門(東門、南門、小南門)
臺北市景福門
臺北市寶斗里清雲閣
臺北市原臺北刑務所官舍
臺北中山橋
臺北市松山菸廠
臺北市南港瓶蓋工廠
臺北市蘭州派出所
臺北市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前中國國民黨黨部)
臺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
臺北市嘉禾新村
臺北市圓山水神社
臺北市陳悅記古墓(陳悅記祖宅)
臺灣民眾黨部遺址
新北市樂生療養院區
新北市土城普安堂
新北市新店第一公墓古墓群
新北市周家花園古厝
新北市李聲元古厝(秀才厝)
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
基隆市白米甕砲台監守衛舍
基隆市明德山莊
三峽老街部份石板路面及文化鑄鐵磚
臺鐵新北投車站
桃園縣新坡八卦窯
新竹市赤土崎新村(寡婦樓)
新竹市溫宅(太原第)
苗栗縣「八卦窯」、「包仔窯」、「四方窯」
臺中市瑞成堂
臺中市慶興堂
臺中市穎德堂
臺中市東海古堡碉堡群
臺中市摘星山莊
臺中武德殿
臺中市樹德山莊
彰化縣臺灣銀行日式宿舍群
彰化市太子樓農業倉庫
彰化縣大新商社(李棟材故居)
彰化縣杜錫圭故居
彰化縣松竹堂四連棟街屋
彰化鹿港施家古厝
彰化北斗奠安宮
南投縣烏牛欄橋石碑
雲林斗六一條龍
雲林定遠電臺(中央廣播電台虎尾分台)
雲林縣北港糖廠宿舍
嘉義廖氏診所
嘉義蔡家古厝
嘉義縣朴子日新醫院
嘉義市嘉義郡役所廳舍
臺南市延平街
臺南市陳子鏞故居
柳營劉氏洋樓
麻豆林家古厝
高雄市大舞台戲院
鳳山縣舊城北門拱辰井
高雄市旗山車站
花蓮縣自由廣場(花蓮舊監獄遺跡)
福住橋暨第二福
【留言建議之增列清單】
(感謝網友們提供,尚在查詢相關佐證資料,部分還未更新,敬請見諒)
苗栗公館五穀宮
苗栗縣後龍鎮陳愷悌古厝
嘉義郡役所
嘉義出張所
嘉義神社
嘉義紅毛井
台南下營文貴醫院
旗山神社
旗山日本宿舍
屏東市報恩寺
屏東萬金聖母殿
屏東市役所(屏東街役場)
宜蘭礁溪天主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Freeminder Em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年 Emi又再戰Bangkok第二日重遊十年前到過離曼谷個半鐘車程嘅大城府Ayutthaya,漫遊呢個世界文化遺產,感受一下昔日嘅煇煌⋯我自己就好鐘意呢度⋯希望大家都睇得開心! 想收到出片第一手消息,記得「訂閱」同㩒著埋隔離個「? 鐘仔」,一有新片佢就會提你睇㗎喇! 備註一﹕本人對大城的...
會德豐wiki 在 Zass17 怪圖隨便看 Facebook 八卦
【致敬】怎麼有點道教的感覺。
像古希臘神話這樣的羅馬神話實際上並不存在,一直到羅馬共和國末期羅馬的詩人才開始模仿希臘神話編寫自己的神話。
羅馬人傳統具有的是:
發展非常完善的儀式、祭司和一群互相關連的神。
一套豐富的、關於羅馬的誕生和發展的傳說,在這些傳說中,人起主要作用,神有時插手。這說明羅馬人對神的理解與希臘人不一樣。假如問一個古希臘人,狄蜜特是誰的話,他會說,狄蜜特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泊瑟芬),被黑帝斯搶走了,因此狄蜜特很悲傷,等等。
假如問一個古羅馬人,刻瑞斯(即狄蜜特的羅馬化名字)是誰的話,他會說,刻瑞斯有一個祭司,他的地位比朱比特、馬爾斯和奎里努斯的祭司的地位低,但是比佛洛拉和普慕那的地位要高。他會說,刻瑞斯與其他兩個掌管農業的神立波爾和利貝拉是一個組的,他可能還可以將那些幫助刻瑞斯的小神的名字說出來。
因此古羅馬的「神話」不是故事,而是神與神以及神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羅馬初期的宗教後來被增加了許多有時甚至彼此矛盾的新內容,尤其是吸收了希臘神話的很多部分。隨著版圖擴增,也增加了埃及神話中部分內容。今天我們對羅馬神話的知識不是來自當時的記載,而是來自於後來一些試圖將那些古老的傳統保留下來的學者的描述。比如生活於前1世紀的馬庫斯·特倫提烏斯·瓦羅。一些其他的羅馬作家,比如奧維德在寫作時受到希臘的影響非常深,他們經常引用希臘神話來填補羅馬神話中的空缺。 (wiki)
#秒懂歷史
#秒懂國家
會德豐wiki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私讀推薦~《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藝術史上最知名的馬鈴薯或許首推梵谷1885年春天所作-《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那年三月,梵谷老爹剛因心臟病去世,一向情感細膩的梵谷雖然傷心,卻沒有忘記成為畫家的志向。父親逝後不久,梵谷來到荷蘭南部布拉班特(Brabant)的紐南(Nuenen)小鎮進行創作與研究。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傑出的人物畫家,他捕捉當地農民最真實不加矯飾的面貌,甚至跑到農民家裡,畫下100多張各式各樣的肖像素描和兩張油畫。
《吃馬鈴薯的人》就是如此誕生。事實上,梵谷不只畫過這麼一次馬鈴薯。
=======================
從《吃馬鈴薯的人》可以見到,屋內陳設簡陋燈光昏暗,圍在桌邊的五位農民正在喝咖啡吃馬鈴薯。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配菜,看起來只有簡單粗糙的水煮馬鈴薯。這是布拉班特農民-德・格魯特-範・魯伊(De Groot-van Rooij)一家人的晚餐。
梵谷用灰暗色調描繪出農民生活的樸實艱辛,這些馬鈴薯甚至沒有削皮。他們都有著疲憊的面容和粗糙堅硬的雙手,得經歷風霜日曬辛勤勞動,才能從土壤得到足夠的食物果腹。
畫面和色調看起來既不討喜也說不上悅目,但人家是有遠大抱負的梵谷耶~他的人物畫才不想因循那些繪製達官顯要之往例,而是傳達靠天吃飯,以勞力獲取溫飽的踏實滋味。
熱情好客的農民可能還會邀請梵谷一同享用熱騰騰的馬鈴薯與咖啡,工作狂如梵谷,應該要等到手上創作告一段落,才會坐到桌前咬上一口馬鈴薯。冷掉的馬鈴薯其實做成沙拉也很美味(喂~)。
即使《吃馬鈴薯的人》由於用色晦暗沉重,不同於當時主流,或是人物比例明顯不符合透視法,都無損無梵谷自成一格描繪人物,進而書寫藝術史的能耐。
=======================
然而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吃馬鈴薯的人》不見得會出現。
=======================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1451-1506)與船隊在歷經兩個多月的航行之後,穿越大西洋來到巴哈馬。
此刻他以為自己按照預定計畫抵達了亞洲,當地原住民也因此被他稱為「印地安人」(indios,西班牙語中的印度人),只是這些地理與人類學上的無知,相較於接下來美洲原住民即將面對的慘絕人寰屍橫遍野之慘況,一點都不算什麼。
美洲新世界與歐洲舊世界從此開始建立聯繫,無論是文化、經濟、種族、生態之間的差異,以及疫病彼此傳播,都大大改變了兩座大陸。即便這場接觸對於美洲原住民來說,傷亡絕對比獲益來得多。當年新大陸被哥倫布登陸後,最直接的結果是西班牙締造眾多殖民地,也為歐洲各國接下來的殖民經濟開了先鋒,同時讓美洲成為基督教亟欲征服的新對象。
1972年,美國歷史學者-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教授透過生態觀點,將1492年哥倫布染指美洲大陸以來,東、西半球之間各項領域之衝突、影響與交流,所引發的明顯轉變,稱為「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這也是歷史學研究中,首度以生態觀點解讀昔年往事。
身為開路先鋒,向來得冒大不韙,克羅斯比教授當年同樣如此。《哥倫布大交換》一書那時不僅得苦苦尋求出版商印刷發行,出版後還得面對一連串負面書評,直到1990年代才逐漸進入主流。
=======================
一頭栽入《哥倫布大交換》,完全可以感受到豐沛充實的知識量與考證講究的眾多資訊。
舉個例子,全書共344頁,光是注釋和參考書目加起來便有113頁,很驚人吼。在此真要感謝克羅斯比教授努力研究貢獻所學,便宜了我們老百姓爽爽看故事。
你知道的,悠閒地窩在沙發上,一頁一頁翻著,遊走於眾多驚人史料與情節之間,一直發出〝OMG〞或〝原來如此…〞的喃喃自語個人時光,其實非常享受。
=======================
拿《吃馬鈴薯的人》來說,如今已成為歐洲人主食的馬鈴薯,初來乍到現身於歐洲時,曾經被誤認帶有毒素還會引起痲瘋病而遭到嫌棄,因此頂多只能充當豬飼料。
當時整個歐洲只有愛爾蘭人張開雙臂擁抱馬鈴薯。多虧馬鈴薯的無私餵食,讓愛爾蘭人口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約90年之間,成長超過三倍。只是過度依賴單一主食的結果,也使得愛爾蘭在馬鈴薯枯萎病肆虐之下,造成慘重傷亡。
其他歐陸國家則要經過幾次嚴重飢荒之後,才知道馬鈴薯有多麼溫良恭儉讓,美德可感天。馬鈴薯到了19世紀末終於迎來她的春天,產量與接受度大幅躍升,約莫就是梵谷畫下《吃馬鈴薯的人》之時。其實一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ㄧ般農民都還是以麵包粥為主食。
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梵谷的主題大概會變成《吃麵包粥的人》。
親近藝術,若有廣博歷史知識相佐,往往能夠激發更多感受,創造更多聯結,也有助於全面性的理解。了解「哥倫布大交換」,那些16世紀後的靜物畫和風俗畫裡許多細節會看起來更其來有自。當然,「哥倫布大交換」的影響遠不只如此。
=======================
就我們而言,500多年前的往事,而且還是發生在地理位置毫不相干的歐美地區,聽來似乎頗為遙遠。
但若細數現代台灣生活面貌,卻會發現不少「哥倫布大交換」,而且你肯定嚐過:薯條、烤地瓜、燒番麥、花生糖、鳳梨冰、木瓜牛奶、番茄蜜餞、麻辣鍋、甘草芭樂、臭豆腐、火雞肉飯、金瓜米粉、巧克力…blahblah。
這些台灣日常中熟悉的各色小吃,主要食材其實都是源自於「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登陸巴哈馬的那個清晨,哥倫布肯定沒想過他除了拓展殖民帝國、開發金銀礦等重要任務之外,會以這種方式影響到遙遠的島國生活。等到讀過這本書,下次逛夜市的時候,或許你也會認真尋覓哥倫布。
(狀態顯示非常餓…)
#哥倫布大交換
#人類走進世界史的第一步
#精彩非常知識量滿滿
#夜市到處哥倫布
#給我台灣小吃(打滾+摔酒瓶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wiki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會德豐wiki 在 Freeminder Emi Youtube 的評價
2018年 Emi又再戰Bangkok第二日重遊十年前到過離曼谷個半鐘車程嘅大城府Ayutthaya,漫遊呢個世界文化遺產,感受一下昔日嘅煇煌⋯我自己就好鐘意呢度⋯希望大家都睇得開心!
想收到出片第一手消息,記得「訂閱」同㩒著埋隔離個「? 鐘仔」,一有新片佢就會提你睇㗎喇!
備註一﹕本人對大城的歷史認知來自十年前當地導遊的講解,如大家想更了解大城這地方的故事,網上有更多更準確的資料可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阿瑜陀耶古城
備註二﹕關於包車,我地由曼谷包車到大城,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包全日大城府內遊走各遺跡連回程,車費約一千港元(坐3乘客)。無奈這次的司機唔熟路,用左好多時間搵路,所以不作推介!網上kkday, klook等有類似服務,大家可以搵搵!
注﹕旅途中心情興奮,出現大量搖擺及鬆郁矇鏡頭,敬請願諒!
Products mentioned :
Call的士APP﹕AppStore下載 Grab Taxi app 登記使用
酒店﹕Novotel Hotel, Siam Square
按摩學校: www.watpomassage.com / facebook : watpo&chetawan
姐娥地址﹕68/2 Sukhumvit Soi 20, Bangkok
捐棺材﹕義德善堂 MRT Sam Yan 站1號出口,出來左轉,步行1分鐘可到(24小時開放)
旅遊日期﹕2018年8月18日
誠邀大家幫幫我加上字幕,我會好感激你㗎!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video?ref=share&v=HhMn99p6zA0
如果鍾意睇嘅,記得訂閱同比個LIKE!
**************************************************
Shop LXMI
https://www.thatsmibeauty.com/categor...
網店優惠﹕
- 任何消費滿HK$500即減HK$50
- 購買任何2件商品免香港順豐站運費
接受銀行轉帳 /Credit card / Paypal付款
**************************************************
Equipment I use :
Canon M6
Follow me !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hkfreeminder
instagram : freeminder_emi
Email contact : hkfreeminder@gmail.com
Shop Freeminder :
Facebook beauty : https://www.facebook.com/ThatsBeautyHK/
Facebook jewellery : https://www.facebook.com/thatsjewelry/
Facebook shop : https://www.facebook.com/FreeminderShop/
Thank you for watching my youtube channel, my name is Emi (Emily). I give reviews on all things about beauty, travel, lifestyle. I really hope you find this channel useful. Enjoy !
Disclaimer :
Unless stated nothing in the video is sponsored or a paid advertisement. Please note that I do sometimes include affiliate links. These do not effect the price you pay for products but allow me to make a small commission on sales if you do purchase. Your support is much appreciated. Thank you.
#决戰Bangkok
#再戰Bangkok
#又戰Bangkok

會德豐wiki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評價
黑人也懂電腦 黑人也寫程式【她也懂電腦】| BLM - Black Women in Tech
-
相信你聽說了 George Floyd 喬治·佛洛伊德 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話,請你先去了解一下這個事件(下面有貼連結),了解這位非裔美國人是如何因為膚色的不同,因為種族歧視,而被惡意殺死的,再回來看這支影片,你會更有收穫。非常感謝!
【George Floyd 喬治·佛洛伊德 】
👉🏿 How George Floyd Was Killed in Police Custody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31/us/george-floyd-investigation.html
👉🏿 喬治·佛洛伊德 事件 維基百科 中文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4%E6%B2%BB%C2%B7%E5%BC%97%E6%B4%9B%E4%BC%8A%E5%BE%B7%E4%B9%8B%E6%AD%BB
👉🏿 喬治·佛洛伊德之死:從「我會改變世界」到「我無法呼吸」的一生 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988524
本頻道致力於“Untype” the Stereotype
想要打破大眾對軟體工程師的刻板印象
想要為在這個領域中的少數族群發聲
想要為性別與種族的平權而努力
這陣子真的因為這件事情很低潮,而且發現身邊台灣的朋友很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覺得應該要做點什麼,讓大家能夠更關注種族歧視的問題!一直在想,除了發黑色方形,網路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後來靈機一動,決定透過YouTube去分享黑人女性在電腦科學領域的豐功偉業!
這次的內容:
🔹 黑人女性在電腦科學的歷史 2:14
🔹 介紹幾位很厲害的黑人女性 4:12
👩🏾 Window Snyder
👩🏾 Gladys West
👩🏾 Erica Baker
👩🏾 Lyndsey Scott
👩🏾 The Come Up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FgwL_kFKLZA60AiB-CCQ
🔹 電腦科學個種族的比例數據 7:52
🔹 反思在台灣種族歧視的問題 10:08
🔹 慶祝感謝本頻道破一千訂閱 13:10
這支影片只是想讓大家去多多思考種族歧視的問題,已經盡力用客觀的方式去敘述。希望不會引來爭議或不和平。
最後,再次感謝陪我一起破千訂閱的你們!
#黑人也懂電腦 #1KCreator #BlackWomenInTech
不知道ENIAC的看這邊👇🏿👇🏿👇🏿
世界上第一個程式是女人寫的【她也懂電腦】#0 在第一台電腦上編碼的6位拓荒者 | 6 Women Programmed the First Computer in the World
https://youtu.be/5nqkGz6U3sI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工程師。
-
圖片影片音效:[giphy.com] [pngwave.com][freesound.org][soundbibl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