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到了,該是時候重看《最高的離婚》囉,我也要按照慣例來重發這篇文囉。(根本一點也不是時候!)
「組成家庭一起過和諧的日子難如登天,但要將之摧毀卻是無比簡單。」
《最高的離婚》本篇大概就像是坂元裕二的一場炫技大會,但他炫的東西確實有很多是我們從來沒想過,今後也未必想得到的事情,於是我們只能俯首稱臣,叫他一聲大王。
本篇最終回的收尾與當初想像中的完全不同,是有點不安全的皆大歡喜風格,但編劇處理得非常小心,呼應了很多前幾集的劇情,也製造了豐足的空間感給這對破碎夫妻,進行情緒交流,讓整個復合變成一段漫長卻有力的旅程,而不是單純為了收尾產生的硬湊結局,這轉折是我從來沒想到過的。
(我個人非常喜歡最後那段在車站無對白的互動,正因為抽離了語彙,才讓劇中角色跟觀眾的心靈可以同步連結,一起懸在那月台上晃啊晃的,想出這段戲的人,非常厲害。)
--
結夏:「光生你就是適合一個人,剛好與兔子相反,不夠寂寞反而會死掉。我就是喜歡你這種特質,覺得有趣,不可以勉強自己來配合我喔,硬是配合的話,那些我所喜歡的你身上的特質,是會漸漸死去的。這樣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走不下去的。」
光生:「和妳結婚後我懂了很多事,洗手台上並排著的牙刷、被窩中碰到的腳、不知何時從冰箱中消失的布丁、先下樓梯,和在妳的後面上樓梯。戀愛總有一天會變成生活,生活則會成為喜悅。」
而到了延續的SP,其實比較像是我當初在看本篇的時候,心中預想的結局。《最高的離婚》這部戲對於坂元裕二來說,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作文習作一樣,他試圖把各種家庭劇、婚姻劇、愛情劇當中會出現的所有情節段落、與該灑的狗血,通通打散重新組合,並且用一些難以預料的語法詮釋出來,悲情的段落刻意添入喜劇因子,美好的部分則不斷透露出稀微的殘酷。
在這個SP中同樣的是延續這樣的概念而來,幾乎每一段都將情緒塞至飽滿,但在片末以靜謐的哲思收尾,當中創造給觀眾的衝突感與解讀空間,就會延伸得相當深遠。這個部分是坂元裕二在執行整部《最高的離婚》企劃時,我一直最感佩服的部分。
在看本篇時,我一直覺得這戲想傳達的理念,主要應該是堆疊在諷刺現代人的速食愛情觀這件事情上。但看完SP後,我覺得其實某些段落翻譯成白話文時,還是挺有偶像劇或言情小說的概念:
當你開始去產生一段關係時,愛恨即是同步並存。恨是由愛情滋養出來的,而也因為有了恨你才能體會愛的深度為何,所以說當情感發生以後,那同時增長的愛與恨本來就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我們只能在自己持續走向不可止步的越來越愛與越來越恨之前,抓住某一道被稱作幸福頂點的吉光片羽,用力地、拚了命地去享受它。在那之後的事情,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了,因為人生說穿了就是一場連續肥皂劇,我有多麼恨你,就有多麼愛你。
最高的離婚sp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八卦
據說明天是七夕,該是時候重看《最高的離婚》囉,我也可以重發這篇文囉。(根本一點也不是時候!)
「組成家庭一起過和諧的日子難如登天,但要將之摧毀卻是無比簡單。」
《最高的離婚》本篇大概就像是坂元裕二的一場炫技大會,但他炫的東西確實有很多是我們從來沒想過,今後也未必想得到的事情,於是我們只能俯首稱臣,叫他一聲大王。
本篇最終回的收尾與當初想像中的完全不同,是有點不安全的皆大歡喜風格,但編劇處理得非常小心,呼應了很多前幾集的劇情,也製造了豐足的空間感給這對破碎夫妻,進行情緒交流,讓整個復合變成一段漫長卻有力的旅程,而不是單純為了收尾產生的硬湊結局,這轉折是我從來沒想到過的。
(我個人非常喜歡最後那段在車站無對白的互動,正因為抽離了語彙,才讓劇中角色跟觀眾的心靈可以同步連結,一起懸在那月台上晃啊晃的,想出這段戲的人,非常厲害。)
--
結夏:「光生你就是適合一個人,剛好與兔子相反,不夠寂寞反而會死掉。我就是喜歡你這種特質,覺得有趣,不可以勉強自己來配合我喔,硬是配合的話,那些我所喜歡的你身上的特質,是會漸漸死去的。這樣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走不下去的。」
光生:「和妳結婚後我懂了很多事,洗手台上並排著的牙刷、被窩中碰到的腳、不知何時從冰箱中消失的布丁、先下樓梯,和在妳的後面上樓梯。戀愛總有一天會變成生活,生活則會成為喜悅。」
而到了延續的SP,其實比較像是我當初在看本篇的時候,心中預想的結局。《最高的離婚》這部戲對於坂元裕二來說,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作文習作一樣,他試圖把各種家庭劇、婚姻劇、愛情劇當中會出現的所有情節段落、與該灑的狗血,通通打散重新組合,並且用一些難以預料的語法詮釋出來,悲情的段落刻意添入喜劇因子,美好的部分則不斷透露出稀微的殘酷。
在這個SP中同樣的是延續這樣的概念而來,幾乎每一段都將情緒塞至飽滿,但在片末以靜謐的哲思收尾,當中創造給觀眾的衝突感與解讀空間,就會延伸得相當深遠。這個部分是坂元裕二在執行整部《最高的離婚》企劃時,我一直最感佩服的部分。
在看本篇時,我一直覺得這戲想傳達的理念,主要應該是堆疊在諷刺現代人的速食愛情觀這件事情上。但看完SP後,我覺得其實某些段落翻譯成白話文時,還是挺有偶像劇或言情小說的概念:
當你開始去產生一段關係時,愛恨即是同步並存。恨是由愛情滋養出來的,而也因為有了恨你才能體會愛的深度為何,所以說當情感發生以後,那同時增長的愛與恨本來就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我們只能在自己持續走向不可止步的越來越愛與越來越恨之前,抓住某一道被稱作幸福頂點的吉光片羽,用力地、拚了命地去享受它。在那之後的事情,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了,因為人生說穿了就是一場連續肥皂劇,我有多麼恨你,就有多麼愛你。
最高的離婚sp 在 【日劇與生活亂談】 Facebook 八卦
另一位與小栗旬同年紀(生日也很接近),我也相當喜歡的演員是瑛太。
除了大耳朵很可愛之外,演技也非常迷人。這麼比較儘管不是太精確,我覺得比起小栗旬讓人無法忽視的氣場,瑛太的表演更能與故事基底融為一體,大概就是所謂「透明感」。
就算他是主角、是戲的中心,瑛太仍然能保有透明感演技,精準算出用多少分力氣從台詞、情緒、肢體等等元素,去建構整個段落。
看他演戲真的很令人放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屬《最高的離婚》SP在往北海道列車上的修羅場。這部作品主演絕對是瑛太,大多數敘事觀點都是濱崎光生,但在這場經典吵架中,他幾乎把空間全給其他演員發揮,自己擔任穿針引線,偶爾被打到的角色,整場無論節奏、情緒甚至空間都很滿的戲,有一道供觀眾呼吸的縫隙。
瑛太從來不怕把自己讓出來,去成就一場又一場完美的戲。因為透明感與存在感兼具的好演技,就是他在戲劇圈走跳的利器。
--
pic source: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