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學歷的職涯路徑」
家族聚會中談起正就讀高中的侄子的職涯選擇焦慮。
我們家族不走學歷派。除了我哥哥是建中、醫學院到當醫生一路乘著「職涯手扶梯」到站,我和我弟弟都是走隨波逐流路線,感覺對了就去做,莫名其妙誤打誤撞的我成了大學老師,而我弟弟這原本做模具的也變成郭十趴,不管客人要什麼,他就是能讓客人滿意,整個職涯過程透過自學、人際能力、誠信的堆疊而成功,學歷只有剛畢業那一年有用到。
看著姪子的焦慮我想來談談不靠學歷的職涯發展。
「會讀書的人」指的是擅長遵照學校體系設計出來的架構與考試的人,這種人真的不多。為什麼呢?因為學習的路徑有很多種,許多人是透過用手操作、犯錯、修正、實驗來學習的。然而學校教育有一定進度,不容緩慢摸索,透過慢慢實驗與犯錯的人在學校很容易低成就,也會誤認為自己沒能力。
以下請容我提供我兒子不靠學歷的職涯發展給大家參考。我的經驗是:只要不唱衰,覺察孩子的長處與渴望,不企圖要孩子依照你的意思而行,通常他們會整合自己的經驗朝向更圓滿的方向乘風而起。
我兒子很不愛讀書,高中的時候,他上課就睡覺,下課就尿尿,一直到就讀銘傳法律系都都是維持這個模式。這當中他好幾度想離開學校體系,但因為害怕養活不了自己而作罷。
「養活自己」是我家族最大的教養指導原則-做什麼都可以,只要能夠養活自己。我弟弟的女兒說這個最高指導原則很恐怖,成敗自負沒人可怪。我兒子因而格外謹慎不敢離開學校。一直到去星巴克打工發現賺錢沒那麼難,就像台語所說的「只要肯做,不怕沒有犁可拖」,於是大膽辦了退學,從零開始自學音樂。
剛開始他選擇在麵店揉麵團,因為一邊揉麵團可以一邊聽音樂。我心想,我兒子要這樣揉麵團一輩子嗎?雖然想說點什麼,但我問我自己,對孩子最高的指導原則是什麼?養得起自己就好了,而他的確養得起自己,我憑什麼嫌棄他的選擇?好,勒住舌頭。
有時候他會很迷日本動漫,愛看那種沒營養的直播主直播,聽到很白癡的梗,我還真的是蠻想翻白眼的,然而我還是回頭問我自己,對孩子最高的指導原則是什麼?養得起自己就好了,他有沒有養得起自己?有。好,那就勒住舌頭。我沒資格嫌棄他的嗜好。
只有在他「太過分」時我會用「我看到了....你的看法如何」來表達我的擔心。譬如熬夜打線上遊戲,我會說「我看到你半夜三點還沒睡,妳爸爸那邊有肝功能不佳的病史,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和價值觀有關的事我就勒著舌頭不干涉了。
後來他又分別去做了華山阿帕的櫃檯、搞自己的樂團、用他從動漫學來的日文到日本當他老師樂團的免費翻譯。對我來說這些都不合理,賺不了錢還賠錢,但是只要他對自己負責,養得活自己,我就是勒住自己的舌頭,任他照自己的意思探索。
當時我的確看不到他的未來,但分析我兒子目前的全職工作,還真得歸功那些我主觀覺得不值得做的事情。
前一陣子我兒子時裝週的走秀音樂大受好評,我看他音樂能力已成熟,再加上他有了認真交往的女朋友,不能再過著一個人飽全家飽的生活,我要求他半年內搬出我的住處獨立,為他人生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過去為了兼顧音樂創作,他都是做兼職工作。收到要他搬出我住處的通知後,他馬上開始找全職工作。明明應徵的是音控,最後因為他長期follow實況主,參加粉絲見面會這類五六年級爸媽完全不知道是要幹什麼的活動,老闆認為他會知道市場在哪裡,要怎麼行銷,再加上他的EQ口條都很好,結果拿回來的工作不是音控,而是行銷企業專員,薪水比我教大畢業的學生還高。
這個工作和學歷有關係嗎?
沒有。
但卻和那些我內心不認可的事情有關。
世道在變,我們不能再用我們過時的價值判斷去評價孩子的選擇了。
當然我還是得說,沒學歷光是展現知識、語言能力、人際能力可能讓老闆還是有點不放心。有作品呈現會讓僱主知道你能夠有始有終的完成一件事,也可以讓人看到你的水平在哪裡。我想我兒子的音樂作品雖然和音樂餐廳的行銷無關,卻展現了他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讓僱主比較放心大膽的在沒有學歷的支撐下雇用一個人。
回應我家的小高一。姑姑到你家看到你做的裝潢和牆壁,你可以放心,朝著你的興趣去做,像這樣做出成品,你會和耒耒哥哥一樣,不需要學歷仍然能夠養得活自己。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最高指導原則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叛逆
跟孩子們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唱反調之間的差異。所謂表達自己的想法,通常是針對事情;唱反調,通常是針對心情。
自我覺察不夠的人,常會分不清楚兩者,造成人際困擾。什麼都反對,卻提不出一個好的想法,把大家都卡住了。在這種情況下,勉強做了什麼,就會變成不尊重他;但是什麼都不做,又很難過生活。
像是曾經一位朋友談到,他們家的長輩就是這樣。常要別人猜她的意思,自己又不說,好像怎麼樣都不滿意,好像晚輩都不夠體貼,都欠她人情一樣。
在職場也有這種人,通常是主管,每個提案都否定,自己也不見得多高明,好像只想展現自己的權威。部屬如果做得不好,關鍵問題都推得一乾二淨;部屬如果做得不錯,那就是主管指導有功(明明就沒給過什麼指示,或者根本就非常模糊)。
像一位朋友就曾經感嘆,如果主管每次開會,就是給個概念性的大原則大方向,想問得具體一點,動不動就罵「你不會自己想清楚啊?」那他也能當主管。有時候,根據部屬已經擬好的計劃,照他的意思稍作修改,變成了主管自己的提案,搞得部屬好像是笨蛋,只有他是天才一樣。
為了心情而反對,我們就會看到,為了心情而贊同的現象。像是明明提議沒有差太多,不同人提結果就不同。
唱反調的目的,像是吸引注意力、表達自己的不滿、推卸責任、樹立權威…。為反對而反對,把事情搞糟,表面上看起來大家暫時都沒得到好處,其實有時候,是一種奪取權力的手段,讓當權者難看,作為一種攻擊的方式。想等到自己掌握權力之後,再從廢墟裡面重建,自己獨享榮耀。
我再進一步跟孩子談,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叛逆的關係。如果沿用唱反調的邏輯,那麼叛逆,就很有可能是即使對事情不利,還是會做某些決定。像是明明知道吸毒不好,可是因為累積了很多對父母的不滿,想藉著傷害自己,來嘗試間接傷害父母。
可是,對某些思考比較僵化,或者自我中心的父母來說,只要孩子跟他的想法不一樣,就有可能被視為叛逆,特別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
像是我認識的某位年輕人,在決定要就讀哪所大學系所的時候,年輕人自己決定了一個冷門科系,他的理由對我來說很充分。但父母強烈反對,他們使用的說法,就是孩子叛逆、不懂事。
父母希望孩子去念師範體系,然後最好是就讀中文、英文…那種比較有可能當老師的科系。父母完全沒有去理解,目前少子化與流浪教師的問題,也有可能,他們就是不想孩子去讀那個冷門科系,而不願傾聽孩子的心聲,不想去面對現在的學以致用率,差不多只有兩到三成這樣的社會現況。
說實話,以這個例子來說,為反對而反對的人,比較像是父母。父母過於傳統守舊,又不願意多吸收新資訊,又或者是在心情上,過於期待感受對他人講出自己的孩子是老師,那種驕傲。過於在乎自己的心情,凌駕了事情。
如果父母沒辦法包容不同的意見,只想要孩子聽話。那麼孩子不管表達什麼想法,都可能會被定義為叛逆。
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基於道理,那麼親子在一起討論,就有機會找到對大家都好的方向。可是,父母本身不懂得基於道理來討論,不但親子關係緊張,婚姻也不見得幸福。
如果我們能多一點讓情緒順著道理走,那心情與事情就有辦法相輔相成,而不是截然二分。像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那麼在工作中,也可能會有娛樂的效果。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限量作者簽名書衣已送完):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簽名款已售完):http://ppt.cc/XpS6Y
3.誠品(限量明信片首刷已送完):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4/16(六)下午3:00-5:00《我想傾聽你》台北簽書會 http://ppt.cc/jfrTi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
最高指導原則意思 在 Mr.elk Facebook 八卦
《書呆子怎麼打得過AI?》
過去,學校是人類獲得系統性知識的唯一管道,但自從網路時代興起,汲取知識的方式也隨之劇變,現在我們只要動動手指,讀秒掌握無國界資訊,只要有一顆向學的心,想學甚麼網路上找不到?
無論學習動機是來自”需求”或”喜好”,網路都能提供大量而即時的素材,關鍵在於”求知慾的力量”,意思是指”自學力”。
換言之,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原本是盡其所能的替人類累積知識,所以我們的教育系統歸納出大量且繁複的內容,令學生花上數十年的光陰苦苦記憶,結果日後多半是記不住也用不到,畢竟人腦除了是個充滿Bug的硬碟之外,也是一具靠不住的搜尋引擎。
但是現在,這個機制即將完全被顛覆了。網路儲存了你所想所要的一切資訊,電腦的記憶體也可以無限擴充。
當你對世界有所好奇,按按鍵盤就能看見出口,而且獲得的資訊絕對是最新鮮的版本。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何苦逼迫孩子花上大把光陰死記那些日後根本記不得也用不到的過期知識? 況且還佐以寫不完的作業與考不完的測驗來驗證填鴨的確實性?
他們從幼稚園一路背到大學,背經度緯度、背化學元素、背選罷法、背四書五經、背地理、背歷史、背各式法規和程式…以及一輩子也背不完的英文單字。除了背誦之外還加上數學的計算地獄,亞洲式教育並不著重"數的概念",卻十分熱衷於操練計算能力,孰不知比起電腦一秒上兆且萬無一失的計算能力,你確定這不是一場徒勞?
傳統教育往往因為僵化的教材與標準答案的框架,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由於亞洲式父母熱衷於掌控,慣於剝奪孩子的自我意識。過於注追求分數的虛榮,所以無所不用其極的迫使孩子陷入死讀書、讀死書的困境。
倘若主流教育觀點遲遲不肯改變,仍陷孩子於不實用殭屍知識的泥濘裡,他們的學習胃口全被打壞,追求學問變成無比厭惡又擺脫不了的苦行,在這種氛圍裡長大之後,主動求知的能力早已歸零。
被動、敷衍、不求甚解變成常態,當孩子讀書考試為得是”報答父母”,那這個教育系統就真是病入膏肓了!
死守士大夫觀念的父母們注意了,如果你仍不肯與時俱進,那世界不僅會殘酷的將你淘汰,還會毫不留情面的淘汰掉你一手養大的書呆子。
我們正處於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不願跟上這道洪流就勢必被洪流瓦解。或許你不知道目前人類花費在AI產業的上的研發經費已超過10億美金,連機器人都產生自我意識了,多數人類卻連危機意識都還來不及形成,未來,人力被人工智能取代早已是箭在弦上的事實。
近年來AI的應用面突飛猛進,科幻片不在只是電影情節,繼最早期的勞動加工之後,隨之而來的自動駕駛、下棋、寫小說、語言互動(聊天)、機器人自創語言….,現在還跨足醫療領域。
除了技術性的”達文西手臂”能提供無菌、小傷口、小出血量、以及比人類操刀更精細的手術應用之外,日前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和美國IBM合作,運用了超級電腦「華生」來學習超過2500萬份的論文,以及超過1500萬份的藥物資料,並憑藉這些數據修正了之前醫生的誤判,10分鐘內重新問診,10分鐘內提出三種全新用藥新方案,因此挽回了一名罹患特殊白血病患者原本即將失去的性命。
如果連醫生都可能出現被取代的一天,那麼,未來AI還能取代多少其他的工作?
誰能保證明天的世界會變成甚麼模樣? 我們著實膽戰心驚,不敢揣測。僅能預估的是,AI雖能快速取代人類左腦的功能,短時間內卻無法成就人類右腦的功能,那麼,右腦是甚麼呢?
右腦是想像力、創造力、藝術、文學、音樂、運動、覺知、情感與五感。
所以,老木懇請虎媽虎爸們放了孩子一馬吧,花點時間更新自己的大腦,重新下載世界的全新趨勢,收起那厚厚一疊的評量,別繳那麼多安親費也別逼著孩子上一堆補習班了。
給孩子自行運用時間的權利,培養他們找樂子的習慣,多鼓勵他們從事那些你覺得浪費時間的事,好比煮煮菜,做做木工,欣賞音樂,踢踢足球,閱讀雜書,還有練習創作,無論是任何型態的創作都是好事,容許天馬行空的思考,表達能力是刻不容緩的栽培重點。
從爸媽丟掉標準答案的那一刻起,孩子才有機會展開尋找答案的自學旅程。
況且未來你孩子的競爭對手再也不是人類了,是AI,找出電腦的弱點才是當務之急,相信我,你今天錙銖必較著的分數,明日都將淪為古老的笑話。
最高指導原則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知道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
就是當你很專心做一件事,或保持在某種「專注狀態」的時候,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小小閃神,就把水灑在你的電腦上啊、炒菜的時候手燙到鍋子的邊緣,或者是正在開車的途中,一時小恍神就出了擦撞、小車禍…。
這些呢,你以為只是小小的差錯,只要打起精神就能夠重新掌控狀況;但是事實上呢,你的意志力在此刻已經是下降,才會發生那些你不想要的意外。
這些小凸槌喔,並不是要打擊我們,相反的是我們的潛意識在提醒我們,我們該從自己的「習慣模式」跳出來了!
要是你不肯有意識的從慣性模式跳出來,那麼下一個更大的災難,無論是危及到你自己,或者是波及到你身旁的人,都會很快的到來!
聽到這裡喔,你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覺得呢我把事情說得太嚴重了;身為一個成年人,當然能對自己的狀態有全面的掌握啊。
那我就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提供給你重新思考一下。
這個案例在以色列,他們呢,有兩個司法委員會,他們負責處理該國將近四成的假釋申請案。
我相信無論是什麼國家、人種,世界上所有法官,都希望自己展現出理性、審慎、智慧,而且依照事實和法律來維持正義。
不過呢,在2011年,三位社會學家,透過以色列的這兩個「假釋委員會」的資料,來檢視司法的決策的制定情況。
經過統計之後喔,他們就發現法官啊,在「早上」也就法官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比較有可能做出對於犯人比較有利的裁決,那就是准許他們假釋。
而如果再仔細的分析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在一大早的時候,法官大概有65%的時間,會做出對犯人有利的判決。
但這樣的比率,會隨著早上的時光推移,而開始慢慢的下降;到了快接近中午的時候,有利於犯人的判決比率,就會掉到趨近於「零」。
所以呢,排在早上9點進行聽審的犯人,很有可能贏得「假釋」,而排在早上11點45分的犯人,基本上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但有趣的事情喔,在法官午餐休息之後,卻發生了!
當法官午休之後的判決,又會恢復到早上一開始對犯人比較有利的比率,但是過了幾個小時,在接近傍晚的時候,他們又「不自覺」的,開始採取強硬的態度,不輕易的讓犯人得到假釋。
那這些法官為什麼會這麼妙呢?難道他們的判決,是按照「時間」來看的,而不是按照「案件」來看的嗎?
其實研究人員表示喔,他們沒有辦法明確的找出,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吃東西、進食」,讓法官的血糖濃度回升。
換句話說喔,就是法官們有「休息」,讓他們的心智、能量獲得補充。
也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暫時離開法官席,讓他們的心情變好了,又或者是法官累了,休息減輕了他們的疲憊。
但不管原因為何,本來不應該影響司法的判決,而且呢,跟正義沒有關係的因素~就是「法官是否休息夠了?」和「何時休息?」;它卻都成了去決定某個人,是否可以自由離開,還是要繼續坐牢的關鍵。
我想應該沒有法官會坦承,自己是因為血糖太低,才會變得比較嚴格,但數據卻告訴我們,這兩者之間有很強烈的關聯。這些都是我們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而低估疲勞對我們的表現的影響。
說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早些年台灣醫院裡面的紅包文化。
據說喔,有病患需要開刀的情況底下,病患的家屬就會想要給醫生送紅包,希望這個醫生,把自己的家人排在每天的第一台,或第二台刀。
因為那個時候,醫生的精神最好,所以無論是開刀的技術,或者是緊急狀況的決策,都會相對的比較精準,這好像是一樣的道理喔。
那麼,假設這種生理上的低谷,對於人們的專注力、意志力都是毒藥,而「休息」就是恢復的解藥,那麼這些必要的「休息」又該如何進行呢?
事實上呢,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科學提供了五項指導原則。
其中第一項,就是呢「有總比沒有好」。
有一個針對高績效人士所做的研究,他們發現有一項很有趣的數據,就是那些績效好的人,他們平均在工作52分鐘之後,就會給自己休息17分鐘。
顯然呢,短暫的休息確實讓人事半功倍,否則這些很有效率的人,也就不會有這麼高比例的雷同,不是嗎?
第二個方向,叫做「動勝於靜」。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裡,有一個說法喔,就是你「久坐一天」跟「抽完一整包菸」,對身體的傷害是一樣的;會對健康造成明顯、而且立即的危險。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當你處在工作狀態的時候,每個小時簡單的站起來,走個5分鐘,就能夠提升自己的活力、讓你能夠更專注、而且心情變好。
接下來第三點,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有很多關於「休息跟恢復」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跟別人在一起,比自己獨自一個人耍孤僻,更有恢復的作用。
而無獨有偶的喔,在南韓有一個職場的研究,也告訴我們:比起回覆電子郵件這種「認知上的休息」;或者是吃零食一類的「營養式的休息」;我們跟同事聊一聊「工作以外」的「社交式的休息」,會是在減輕自己工作壓力,和改善心情方面,會有更好的效果。
接下來第四點,就是「戶外勝過室內」。
這個意思就是說喔,你花5分鐘,讓自己置身在自然的環境裡,會比你花同樣的時間,待在建築物、水泥叢林裡,來得更好。
就算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你沒有辦法從辦公室走到郊外,你也可以就近找到一些有室內盆栽,或者是能夠接觸到綠意;這樣子的效果,跟你實際的去郊外是一樣的。
最後一點,第五點叫做「關機比暫時登出好」。
這個部分同樣的,在南韓的職場研究裡有發現喔,我們伸展四肢,或者是做白日夢這一類,完全讓自己脫離工作的放鬆跟休息,是最有效能夠減輕壓力、而且振奮心情的方法。
而且研究人員還特別指出,除了「身體的抽離」之外,在工作上的「心理上面的抽離」也很重要。
因為99%的人都沒有辦法一心多用,所以在休息的時候,還想著工作上面的要求、老闆跟你說的話…,這對身心絕對百害而無一利,更是會讓我們造成「過勞」的主要原因。
所以歸結喔,以上這五個指導原則,我真的很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但是如果你覺得聽完,還是覺得有所不足,不用擔心,我有更到位的途徑可以提供給你。
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山路開車一樣,有時候上坡、有時候下坡;有時候,還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彎道跟路況。所以你根本不可能一個檔位、一個模式用到底,那絕對喔會出車禍,再不然你車子也會壞掉。
所以必要的休息,就是幫助你在你的生活裡換檔,讓你可以適時的切換,在不同檔位當中游刃有餘,也才能夠真正的永保安康。
所以關於這個部份,就是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之間要怎麼切換。
在【時間駕訓班】的課程裡,我幫大家整理出,幾個需要「換檔」的徵兆,
那就是呢,當你發現自己一直處在「低效率」,或者是「容易引起負面情緒」這樣的狀況。
或者是發生你不可控制的「意外事件」,不論是大意外,還是小意外,這些都是訊號,代表你累了。
「專注模式」讓你感覺到疲乏了,這個時候要趕快的,從「專注模式」換檔,切換到「發散模式」,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休息。
所以,如果你已經是我「線上課程」的學員,你一定知道在我的課程裡,我還會幫助你拆解,什麼叫做「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並且一步一步的帶領你,啟發「發散模式」的「身體途徑」跟「心理途徑」。
很歡迎你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的行列,相信呢,參與【時間駕訓班】的學習,除了對於你那些生活中不想要的,像是車禍啊、意外啊…這些遺憾,都可以提早覺察、有效避免之外。
更重要的是喔,把你珍貴的時間跟精力,集中在真正有價值的人事物上,就像曾經有一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期盼你透過學習,成為生命的主人,而第一步,或許可以從學會「心智的換檔」,這一個部分開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的內容最後提到的【時間駕訓班】,我很歡迎你,能夠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跟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很期待跟你一起相會,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Hty21XpdAI/hqdefault.jpg)
最高指導原則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介紹
訪問作者: 陳雪如
內容簡介:
第一線校園心理師,寫給青少年陪伴者的溝通指南
3大關鍵思維×4項家長覺察×6種頭痛情境
全面解讀青少年的求救訊號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針對青少年的攻勢,擴大守備範圍。
一壘手解決「親子溝通」難題,二壘手掌握「親子教養」原則,
三壘手看守「數位成癮」問題,捕手看管「情感教育」議題,
游擊手應對「人際困擾」的強襲球,外野手則是接穩「情緒管理」的高飛球。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孩子都進化成青少年了,家長當然也要跟著升級!
出生於21世紀的小孩,他們所處的環境、即將面臨的難題,早就不同以往。
至於他們的照顧者,在教養下一代時也比過去更加艱辛。
在這個過度評價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好好長成完整的自己?
本書透過網路世代家長應了解的關鍵思維、應具備的覺察,
溫和而堅定的解決現代小孩在青春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
正確掌握青少年的矛盾心理,為不擅長與孩子相處的家長,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你知道嗎?青少年的暴走,其實跟嬰兒的哭鬧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一個看起來很嚇人,一個看起來無害,但他們背後在傳達同樣無助的訊息:「我很不舒服,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請幫幫我。」
青少年照顧者在青春期孩子大暴走時,要教給孩子的,不是「脾氣好一點」或是「放尊重一點」,而是教導孩子如何控制情緒,並發展談判技巧,學習協商與溝通。
關係是傷也是藥,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長成更好的自己。每一個大人都當過青少年,或許你曾經想過用同理心來應對他們,以為這是最好的教養方式。但在你試圖用經驗來指導孩子之前,請先想想現在的狀況是否與過去相同。
本書所謂的青春期,泛指12-22歲這個階段。不要懷疑,即使是已經成年的孩子,也仍存有青春期的煩惱,延遲長大。離不開手機、人際關係失衡、家長過於忙碌疏於溝通、選擇太多看不到未來……網路世代的孩子在步入青春期時,面臨著比過往世代更加艱鉅的成長挑戰。
作者簡介:陳雪如 Ashley
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畢業,現為Ashley心理科學苑創辦人、企業課程講師、大專院校輔導老師。擅長領域包含協商談判、人際溝通、親密關係、親子教養、情緒調適等。
深耕於青少年輔導十餘年,深信家庭是一個系統,家人彼此間會互相影響,提倡以正向教養的方式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期待他們能發展出足夠的心理素養,以面對未來變動快速的世界。
專業證照:諮商心理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家長講師、NLP專業執行師、國際催眠執行師
作者粉絲頁: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親子天下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FnKpuB3rog/hqdefault.jpg)
最高指導原則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單元主題:幼童軍儀典
邀請來賓:張淑慧團長
張淑慧老師長期服務於幼童軍,對幼童軍的儀典,有深入的研究,本集將介紹何謂一般儀典?特別儀典?吼聲要特別注意的細節。還有圖騰的象徵意涵。揚旗與降旗,除了是為了縮短升旗、降旗的時間,還可以如何配合小狼的活動進程?頒發獸章和技能章,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虔敬聚會舉行的時機?還有設計原則是什麼?儀典的注意事項?最後淑慧老師談起她服務童軍三十幾年的心得和收獲,首先提到她在童軍生涯的三位貴人,從她民國68年師專畢業後,分發到桃園東門國小,因被學校指派負責幼童軍業務,也遇到了該校的童軍總承辦老師蔣麗子,從此開啟她接觸童軍大門,因為在當時東門國小是有4團幼童軍、3團幼女童軍,所以需要很多位老師協助、負責。
72年起開始跟著文山國中李子貴主任參與幼童軍木章訓練服務,都是由李子貴主任擔任團長,針對木章訓練課程指導她很多。最後一位是敦化國小的楊顯熙老師,68年淑慧老師參加幼童軍木章訓練時楊顯熙老師是她的小隊輔導,爾後在加入北市幼童軍輔導團期間楊顯熙老師也長年指導她,畢竟楊顯熙老師在早期童軍界被認定在繩結、工程、搭營火等技巧是相當厲害的高手,所以淑慧老師在楊老師旁邊也學習到許多。
最後淑慧老師也提醒家長服務員在帶團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還有如何鼓勵在旁邊看的家長去參加幼木基訓?當小狼不想升團童軍,該如何鼓勵?本次訪談內容,精彩、豐富。是幼童軍服務員必聽的最佳增能教材。
童軍小百科:何謂複式團?
阮耀斌團長將為各位童軍夥伴介紹,什麼是複式團?也許一般童軍夥伴都了解,但複式團要簡短的解釋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大家可以聽聽簡短2分鐘,如何說的清楚、說的明白,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是這個意思,大家一定要收聽這集小百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7Ih9sjef8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