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凌晨4點,
啱啱返到屋企。
仲有唔夠16個鐘,就係毛記電視一歲大壽台慶嘅大日子。
頭先有位朋友喺會展現場同我講,話見到個舞台,再諗返起5年前我哋搬入富德樓時嘅畫面,就替我哋揀動。佢唔講我唔覺,一講我先醒起,係,又5年。如果由黑紙開始計,再到白卷、100毛、毛記,第7年了。遠嘅唔好講,只講一年前,十幾廿個同事,仙都唔仙下,乜都流雞過人,就咁開咗個電視台。多得同事們都出盡奶力嘔晒血咁搞,搞下搞下,又畀我哋捱到去1歲大壽。
有時要跳返出嚟先覺得夢幻:毛記台慶,將會真係喺個電視機播出嚟,播嗰個仲要係免﹣費﹣電﹣視﹣台。將會有可能有成家人一齊坐喺飯廳睇毛記電視嘅呢個畫面出現,又令我諗起一年前毛記開台時我寫嘅呢篇文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低能的毛記電視》林日曦
2014尾,當大台質素持續膠企,當亞洲CNN重病瀕死,當政府繼續戲弄王維基,我和拍檔三個人在公司互相提出了些低能問題:
「開電視台一定要申請牌照嗎?」
「動輒幾十億投資,開台是否有錢人的專利?」
「沒法得到電視牌照,沒法得到大氣頻譜,是否就沒有人收看?」
「如果是,為何又那麼少人收看擁有牌照的亞洲亞洲?」
「網上電視是否必死無疑?」
「當電視被置於網上時,電視節目長度還需要依從舊有常規而維持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嗎?」
「只做短片可以被稱為電視台嗎?」
還有那種通常一被問出來就會偷走全場氣氛的終極問題:「其實甚麼是電視?」
不,我不是期待得出那種像「連續動態的圖像和聲音轉換為電子訊號,並通過各種渠道傳輸電子訊號,後再將電子訊號還原為圖像和聲音的技術,就為之電視」之類的答案,我所好奇的是,人類在心靈層面上對電視的認知共識,亦即「電視的意義」。像「甚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一樣,當被問出來後,連我自己都覺得好低能。可往往就是這類低能問題,才是混沌中最需要被解答的問題。
甚麼是電視?曾經我們都很清楚答案:那是一個有趣的屏幕,裏頭發出一些令辛勞工作一整天回來的人感到放鬆的光,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笑聲、眼淚和各種小常識的增長;它能帶出一些流行於城中的小熱潮,為同學間、同事間、朋友間在沉悶的生活中帶來茶餘飯後共同話題。
還有最卑微的一個基準:曾經,我們不會羞於承認自己是其觀眾。那才是真正的電視。
想到這兒,上述那些牌照不牌照,頻譜不頻譜,全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而我們亦都開始坐言起行,着手籌備香港第一個無牌……呀唔係……係毛牌電視台──「毛記電視」。
世界從來都是這樣運行的,想要改變現況,就要不恥於問出一些低能問題。六年前我跟拍檔同問:甚麼是雜誌?雜誌一定要很厚嗎?一頁雜誌又如何?最後我們創辦了一張一蚊雞雜誌《黑紙》。
還有從前從前,唔記得牛頓定喬布斯定黎胖子,曾經坐在蘋果樹下問:為甚麼個蘋果要跌爆我個頭?最後「地心吸力」被發現了。
越是低能的問題,背後所隱藏的秘密就越多。
毛記電視才剛開台不久,每天只有兩檔長達三分幾鐘的劣質節目,距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慶幸我們又問出一些會被人恥笑的低能問題,然後一個蚊型電視台才有機會在今天誕生。
可能它還會比亞視更快執笠,誰知道呢,但或許有一天,它可以推動到某些電視行業的改變,看電視不再是老土娛樂,人們可以再次從電視中得到笑聲、眼淚和各種小常識的增長,亦不會羞於承認自己是電視觀眾,甚至是電視迷。
那樣的毛記電視,才是我們真正想辦到的。
在那一刻,當天那些被低估了的低能問題,才會正式換回來一個高能的答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最愛電視嘅,其實從來都係我哋呢啲已經唔睇電視嘅人。我哋唔係唔想睇,只係更加懷念嗰個曾經吸引、睇咗唔會扮冇睇嘅輝煌電視年代。
今晚毛記台慶會喺免費電視直播,收視相信都係得嗰三幾點,但呢三幾點,加上用app用網睇嘅觀眾,其實係代表緊一群麻煩嘅小眾,想話同人多勢眾嘅大眾講:其實我哋好簡單,一直以嚟,只係想呢個世界多啲選擇,等每個人都睇到啲自己鍾意睇嘅電視節目。
假如撞啱成家人都鍾意睇同一個節目,就會係個大Bonus,等我哋可以重拾往時成家人或者成班Friend一齊睇電視嘅樂趣。
希望今晚就係一個咁嘅節目,無需討好所有人,但總有一兩個家庭、三數班Friend,會因此而再次一齊聚集喺客廳,扭開部電視,一齊笑,一齊標眼屎。有咁樣樣嘅情況發生嘅話,我仲有我嗰班辛苦過我嘅同事,應該就會覺得瞓少咗呢幾個月,係值得嘅。
今晚見。
同時也有17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J林俊傑 ─ 首次與哥哥一同合唱 真誠旋律譜出深刻親情 [飛機]MV 現在登場! 人生就像一則則短篇故事,而親情就是最重要的序篇。 或許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將親情放在故事的角落,忘了這才是人生最初的原點,也是最後的依靠;JJ出道10年後的現在,決定寫一首與哥哥林俊峰合唱的歌曲,自白解構30年來的...
最後一頁簡譜 在 Facebook 八卦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最後一頁簡譜 在 五月天 瑪莎 Facebook 八卦
在「自傳」發行前夜,自己曾經寫下一些文字提到,在製作這張專輯的過程中,刻意保持距離,迴避了某些時刻,想要讓自己可以客觀地保持距離看清楚這張唱片,也想要客觀地看看主唱大人可以寫出什麼樣標準的歌詞。
而這是「自傳」這張專輯中,私心最喜歡的歌詞。
暫且不論寫詞技巧或是韻腳以及詞藻等等技術面的理性問題,就算不限制字數要我把這樣的主題寫好,我都覺得難上加難,更何況要在五分鐘左右長度的歌曲,把這樣的主題說清楚。
誠懇真摯,溫柔簡樸。沒有華麗辭藻堆積空洞的無病呻吟,也並非為賦新詞強說哀愁的尷尬勉強。沒有憤怒怨懟,也非遺憾傷感。他只是用著平白誠懇的描述和疑問,帶領著聆聽者仔細地放大那些生命中曾經微小的瞬間,慢慢咀嚼著我們停不下腳步的生活裡,那些被我們可以忽略而不願面對的問題。
緩緩地字字跟著鋼琴告白,用力地句句隨著樂器宣示。害怕的和珍惜的,體會的和領悟的。
專輯發行前在開車的路程中檢查專輯反覆聆聽時,我會刻意避開這首歌,一方面因為很喜歡的歌曲太影響自己的判斷,另一方面我不想被這首歌影響了一整天的心情。
有時候回頭看看,我會想:「這首歌放在專輯的最後一首,會不會太沈重了一些?」可是如果不是這首歌放在這樣的位置,不會有其他的歌曲可以如此舉重若輕且同時又用著義無反顧的方式,去總結這整張專輯所提及的所有一切。
今天的我們,都是生命中每個一瞬間的總集。
是這些轉眼,累積著我們走向今天明天,
以及未來的每一天。
謝謝參閱這首歌音樂和影像的所有人,
是你們讓一首歌從音符成為具象,
讓他有了靈魂和另一層不同的意義。
新年快樂!
Grass Jelly 仙草影像
轉眼。
用一生的長度,寫成一瞬間的轉眼。
當所有的his story、her story、our story都成了history ,而銀白髮色已經比月光還涼;閉上雙眼緊貼著回憶飛行,腦海是魔幻寫實最華麗的舞台;如同馬奎斯百年孤寂的終章,讓一切曾經、轉眼同時發生。
-
歷經644天、飛越13萬7千公里、繞行地球 3.5圈、奇幻漂流世界四大洲、環遊全球55大城市、五月天與415萬社員以LIFE《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共同寫下122夜自傳篇章。
演唱會主題緊扣《自傳》專輯,並無限延伸五月天成軍以來的點滴,演唱會中[轉眼]一曲視覺,出自仙草影像-陳奕仁導演之手,以風格獨樹一幟以及感人故事鋪陳紙雕動畫視訊,讓眾多親臨觀賞的樂迷留下深刻印象。
《人生無限公司》無限放大最終版演唱會,在台中以2018橫跨2019年盛大呈現,2018年的最後一天,五月天以[轉眼 2018 自傳最終章]溫暖陪伴著時空各異的每一位現場、線上社員,一起翻閱心中回憶扉頁,並攜手期盼未來。
演唱會即將落幕,每個人的自傳繼續精彩譜寫。
-
[轉眼 2018 自傳最終章]
轉眼走到了 自傳最終章 已瀏覽所有 命運的風光
混濁的瞳孔 風乾的皮囊 也曾那般 花漾
最愛的相片 讓你挑一張 千萬個片刻 誰在你身旁
那一年的我 曾和你一樣 飛揚
惶惶不安 念念不忘 還是得放開雙掌
掌心曾握著 誰的體溫 漸涼
有沒有人 在某個地方 等我重回 當初的模樣
雙頰曾光滑 夜色曾沁涼 世界曾瘋狂 愛情曾綻放
有沒有人 依偎我身旁 聽我傾訴 餘生的漫長
在你的眼中 我似乎健忘 因為我腦海 已有最難忘 最難遺忘
在我的時代 還有唱片行 如同博物館 裝滿了希望
披頭與槍花 愛情和憂傷 永遠驕傲 高唱
成就如沙堡 生命如海浪 浪花會掏盡 所有的幻象
存款與樓房 掙扎與渴望 散場
回憶如窗 冷淚盈眶 風景模糊如天堂
孤單的大床 誰貼近我 臉龐
有沒有人 也笑憶過往 跌跌撞撞 當時的蠢樣
最平凡日子 最卑微夢想 何時才發現 最值得珍藏
有沒有人 告訴我真相 時間就是 最巨大的謊
以為的日常 原來是無常 生命的具象 原來 只是 幻象
這是我自傳 最終章 寫這首長詩 用一生時光
軀殼會解脫 藥罐和空房 我從嬰兒床 再走回光芒
有沒有人 知道某種秘方 不必永生 只要回憶不忘
我不怕死亡 只害怕遺忘 回憶是你我 生存的地方
有沒有人 知道那個地方 我能回到 我的最愛身旁
兒孫們都忙 就讓他們忙 離開的時候 就當我飛翔
自由飛翔
-
曲:石頭
詞:阿信
編曲:五月天+林依霖
電吉他:怪獸+石頭
貝斯:瑪莎
鼓:冠佑
鋼琴+MIDI 編寫:林依霖
和聲編寫:林依霖+可樂 Cola Kai
和聲演唱:林依霖+黃士杰
-
Client:B’in Music 相信音樂
Design & Animation DEPT :Grass Jelly Studio 仙草影像
Director:Muh Chen 陳奕仁
Executive Producer:Iris Liao 廖梓雯
Project Manager:Ekijo Lai 賴奕如
Financial Manager:Lulu Chen 陳奕如
Project Assistant:Roddy Hung 洪凡柔
Director Assistant:Xiao Chi Lin 林曉娸 / Rita Chen 陳湘喬 / Jiou Xu Chen 陳九旭
CG & Compositing Lead:Weiting Chen 陳威廷
Story & Storyboard:
Both Li 李季軒
Yu Shuo Leung 梁育碩
Tank Lu 盧建男
Designer:
Yu Shuo Leung 梁育碩
Tank Lu 盧建男
Eason Chen 陳家和
Wen Ting Li 李文婷
Modeling & Textureing:
Janet Wang 王玨凝
Youzi Su 蘇袖惠
Yu Hsuan Huang 黃于瑄
Eason Chen 陳家和
Modeling & Textureing Assistant:
Gene Jiang 江敬
Ringging:
Janet Wang 王玨凝
Wilson Chen 陳信翰
Greg Miao 苗天雨
Ringging Assistant:
Ching Chi 冀擎
Yuki Chou 周佑諆
Animation:
Nigel Huang 黃勗
Greg Miao 苗天雨
Wilson Chen 陳信翰
Eason Chen 陳家和
Animation Assistant:
Ching Chi 冀擎
Yuki Chou 周佑諆
Jia Yu Chen 陳家榆
Gene Jiang 江敬
FX:
Han Lin 林伯瀚
Wilson Chen 陳信翰
Lighting:
Youzi Su 蘇袖惠
Yu Hsuan Huang 黃于瑄
Eason Chen 陳家和
Lighting Assistant:
Yuki Chou 周佑諆
Compositing:
Greg Miao 苗天雨
Nigel Huang 黃勗
Wen Ting Li 李文婷
Gobao Lin 林佳儀
Compositing Assistant:
Ching Chi 冀擎
Eason Chen 陳家和
Gene Jiang 江敬
-
2018 DFA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 新媒體獎 - 銅獎
.
animago AWARD & CONFERENCE 2018 入圍評審獎
.
2018年日本Good Design - 優良設計獎 - 大眾媒體
.
SIGGRAPH ASIA 2018 入圍電腦動畫節最佳動畫
.
2018 London International Award 音樂錄影帶 - 金獎
.
2018 金點設計獎 - 金點設計獎標章
-
#五月天轉眼2018自傳最終章
#人生無限公司最終站
Grass Jelly 仙草影像 | 相信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最後一頁簡譜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評價
JJ林俊傑 ─ 首次與哥哥一同合唱 真誠旋律譜出深刻親情
[飛機]MV 現在登場!
人生就像一則則短篇故事,而親情就是最重要的序篇。
或許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將親情放在故事的角落,忘了這才是人生最初的原點,也是最後的依靠;JJ出道10年後的現在,決定寫一首與哥哥林俊峰合唱的歌曲,自白解構30年來的兄弟之情,吐露出JJ與哥哥內心最真切的親情互動。從開頭溫醇的吉他旋律隨著兩人真誠的歌聲開始,簡單且深刻的唱出兄弟才有溫暖質調,歌詞記錄著JJ這些年忙碌的工作而鮮少與家人見面的遺憾,不同於一般的情歌,帶著不著痕跡的自然情感,打開內心標記著"家"的記憶,歌曲最後淡淡的吉他聲響,默默在每個人的心中,預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迴響空間。
JJ林俊傑─飛機Fly Back In Time微電影「小時候」
在你們眼裡,我是一個歌手,一個音樂人
但在哥哥眼裡,我只是一個任性的弟弟....
JJ林俊傑 X 林俊峰 兄弟首次聯手演出
金曲獎最佳導演 陳映之 紀錄式自述手法拍攝 看到歌手之外不一樣的JJ
JJ親聲揭開心底最真實的情感,自白解構30年來的兄弟之情與音樂的原點
從小JJ都在優秀的哥哥身後跑,或許是兄弟間的玩鬧與競爭意識,讓他們無論讀書、彈琴¬¬、搶玩具、甚至是吐口水都要比誰吐得遠,也因為什麼都要分得很清楚,什麼都要一人一¬半¬,所以當媽媽給兄弟倆10捲世界知名古典音樂家卡帶時,最後誰也不願意分享給對方¬,而¬從此奠定了JJ與哥哥不同的音樂風格,同時,這也是JJ音樂之路的開端....¬.
在出道10年後的現在,JJ決定寫首歌與哥哥一起合唱,用影像、聲音揭開心底最真實的¬¬情感,自白解構30年來的兄弟之情與音樂的原點,讓大家了解歌手之外,那個哥哥眼中¬最¬任性的弟弟 - 林俊傑。
----------------------------------------------------------------------------------
[ ♬ 數位音樂平台]
iTunes : http://smarturl.it/JJ10
KKBOX : http://smarturl.it/927qiu
myMusic : http://smarturl.it/qzszyz
Omusic : http://smarturl.it/uat994
▶ 購買專輯 : http://smarturl.it/kmpxyk
▶ 飛機 鈴聲下載資訊:
中華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718773
遠傳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744430
台哥大用戶: 手機直撥803→按4→輸入718773
亞太用戶: 手機直撥560→按2→按6選擇快速點歌→輸入718773
威寶用戶: 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718773
或者直撥以下所屬電信代碼,並按1說【林俊傑】就可立即設定!
中華用戶: 手機直撥700
遠傳用戶: 手機直撥900
台哥大用戶: 手機直撥803
威寶用戶: 手機直撥700
--------------------------------------------------------------
【因你 而在 Stories Untold 專輯】
華語樂壇史上最高規格
出道10周年榮耀鉅作
夢想10獻 慶功映画版1CD+3DVD+100P寫真
超值限定10部微電影+10支MV (包含6支未曝光MV)
高成本高質感100頁微電影全紀錄映画寫真冊
4/18 正式發行
----------------------------------------------------------------
更多林俊傑相關資訊:
林俊傑官方臉書:http://www.facebook.com/jjfederation
林俊傑官方網站:http://www.jj-lin.com/tw/
林俊傑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jjlin
林俊傑Twitter: http://twitter.com/jj_lin
林俊傑Google+:https://plus.google.com/u/0/117042002331104525482/posts

最後一頁簡譜 在 恩熙俊 aka MC Jeng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邀請我的好友 “ 廚佛瑞德Fred ”來用罐頭食品教我三道簡易下酒菜,分別是喝酒前吃的、喝酒中吃的、喝酒後吃的,保證簡單新奇又好吃 ! (簡易食譜在內文尾段)
⋄⋄⋄⋄⋄⋄⋄⋄⋄⋄⋄⋄⋄⋄⋄⋄⋄⋄⋄⋄⋄⋄⋄⋄⋄⋄⋄⋄⋄⋄⋄⋄⋄⋄⋄⋄⋄⋄⋄⋄
Facebook 連結:https://bit.ly/2AEVi2W
YouTube 訂閱:https://goo.gl/jzuIpP
⋄⋄⋄⋄⋄⋄⋄⋄⋄⋄⋄⋄⋄⋄⋄⋄⋄⋄⋄⋄⋄⋄⋄⋄⋄⋄⋄⋄⋄⋄⋄⋄⋄⋄⋄⋄⋄⋄⋄⋄
#廚佛瑞德Fred
#罐頭食品下酒菜
#簡單新奇又好吃
#歡迎在家嘗試
#我是你們的恩熙俊
⋄⋄⋄⋄⋄⋄⋄⋄⋄⋄⋄⋄⋄⋄⋄⋄⋄⋄⋄⋄⋄⋄⋄⋄⋄⋄⋄⋄⋄⋄⋄⋄⋄⋄⋄⋄⋄⋄⋄⋄
恩熙俊的 YouTube 頻道
◆ https://goo.gl/6o4ZIx
恩熙俊的 Facebook 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CJengChannel/
恩熙俊的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jengsu/
恩熙俊的 Email
◆ mcjengchannel@gmail.com
⋄⋄⋄⋄⋄⋄⋄⋄⋄⋄⋄⋄⋄⋄⋄⋄⋄⋄⋄⋄⋄⋄⋄⋄⋄⋄⋄⋄⋄⋄⋄⋄⋄⋄⋄⋄⋄⋄⋄⋄
※ 未滿18歲請勿飲酒
※ 理性飲酒,喝酒適量
※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
第一道喝酒前吃的 (建議配啤酒)
需要料理器材 : 卡式爐、平底鍋
需要食材 : 廣達香肉醬罐頭&肉塊、脆瓜罐頭、起司、奶油、沙拉醬、可樂果
(1) 將廣達香肉醬&肉塊、脆瓜、起司、沙拉醬放入同個碗內
(2) 食材比例自行調整(都不要汁),攪拌均勻後放置一旁
(3) 平底鍋熱好放入奶油
(4) 將奶油分散平均後放上吐司
(5) 將碗內的料鋪平至吐司後再鋪上一層捏碎的可樂果跟起司
(6) 再餔上一片吐司後將雙面煎至焦脆即可享用
第二道喝酒中吃的 (建議配龍舌蘭)
需要料理器材 : 烤箱
需要食材 : 紅燒鰻罐頭、玉筍罐頭、鳳梨罐頭、餅乾、起司
(1) 將紅燒鰻、玉筍、起司放入同個碗內
(2) 食材比例自行調整(都不要汁),攪拌均勻後放置一旁
(3) 將餅乾分散放置烤盤上
(4) 放置一些豆腐乳到餅乾上後放上鳳梨
(5) 最後在鳳梨上放一些碗內的料後撲上起司
(6) 放入烤箱烤至表面起司呈現金黃色(建議冰過後再烤)
(7) 取出後灑上三島香鬆後即可享用
第三道喝酒後吃的 (建議不要再喝酒)
需要料理器材 : 電磁爐、湯鍋
需要食材 : 辛拉麵、小美冰淇淋、黃金泡菜、剝皮辣椒、辣油、廣達香肉塊罐頭
(1) 將辛拉麵放置於已加水鍋內煮
(2) 將黃金泡菜、剝皮辣椒、辣油、廣達香肉塊加入同鍋內燉煮(比例自行調整)
(3) 煮好後盛入碗內
(4) 將一匙小美冰淇淋加入碗內
(5) 所有料拌勻後即可享用

最後一頁簡譜 在 Beanpanda Cooking Diary Youtube 的評價
#ASMR #umeshu #梅酒
? 材料表/文字食譜 http://www.beanpanda.com/6950
? 蜂蜜梅酒 Q&A http://www.beanpanda.com/144238
梅醋前期釀酒的部份更詳細 https://youtu.be/gH0KnxeW0ao
玻璃罐淘寶鏈接 https://s.click.taobao.com/Ro7fj9w
?If you need English translation, turn on captions setting, tap "CC"
?如何關閉英文字幕
點開播放器的中「字幕」「關閉」就可以看到中文字幕
很多朋友問,天然發酵和買酒回來浸泡,那一種比較好喝?
? 酒泡法 ~ 使用巿售的酒精,度數高的一般經過蒸溜加工程序,酒味嗆辣。浸泡酒主要是用高酒精濃度的酒,造成滲透壓的關係。巿售的酒精,度數高的一般經過蒸溜加工程序,酒味嗆辣,泡酒時加糖是為了增加甜味,增加酒液的酒體,最後提高滲透壓力,使水果成份溶出,與發酵無關。糖加到酒裡後不會再轉化發酵,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加了糖的高濃度蒸餾酒。
很多巿售的米酒未必是純米原料釀製的,如以碎米、舊米摻雜番薯、樹薯、糖蜜等材料,也有甲醇、香精、糖精、防腐劑、漂白劑添加物等問題,如想品嚐真正無添加的梅酒,非常建議天然發酵的方法
? 天然發酵法 ~ 蜂蜜梅酒利用蜂蜜和水果本身的野生酵母把糖轉化成酒,發酵後糖不會殘留,味道溫醇,酒精度數不高,容易入口。梅子發酵酒的香氣種類,比浸泡青梅多出 20 種。這些香氣只有在發酵過程才會產生的,這也是發酵酒香氣較豐富的原因。
一年一度梅子季到了,釀製一瓶,明年今日一起 Cheers ~
___
? 更多無添加健康食譜 Check out 600+ healthy recipes at http://www.beanpanda.com
? 商務合作 business@beanpanda.com 請洽 Mr Gary Tong
YouTube ? https://goo.gl/rBq3rJ
Facebook 臉書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beanpanda
IG ? https://goo.gl/b4TXil
Pinterest ? https://www.pinterest.com/beanpanda/
微博 ? http://www.weibo.com/2274779280
微信公眾號 ? 肥丁手工坊
肥丁料理書
《100%幸福無添加!肥丁手作點心:9大基本點心×63種網友最想學的獨家配方 超人氣零食輕鬆在家做》
✅ 博客來:https://goo.gl/58VK1y
✅ 誠品 https://goo.gl/VkVGxh
✅ 金石堂 https://goo.gl/izsFbq
✅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goo.gl/sD7Gqt
《當令好食》繁體 ~博客來 https://goo.gl/v7m6g8
《当令好食》简體 ~ 京東 https://goo.gl/83VbxG
用攝影寫的廚房日記 ﹗ 溫暖幸福家常菜,心靈治癒甜品,麵包烘培DIY。廚房味覺實驗室,餐桌迷你攝影棚,味蕾和視覺的雙重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