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補給站】興趣篇
興趣與事業的差別是什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興趣只要開心就好,自己開心,夥伴開心,perfect!這就是興趣。
事業不一定會開心,這不,才剛剛拿到一張數百萬元的訂單,好像很開心,但腦中已經開始盤算如何安排人力、資源、時間,想著想著,忍不住就撥電話給合作夥伴討論接下來的配合工作,等大致上覺得安排的還算可以時,忽然又想想,不對,還沒敲定kick-off meeting(啟動大會),趕緊敲打鍵盤叫出行事曆,挑出兩個日期,飛快傳給對方負責人....,叮咚,收到回信確認,太好了!等等,kick-off meeting 的主要議題是什麼?....
哈哈,這就是事業啊!事業不一定會開心,中午吃飯,隔壁桌來了神色肅穆的一男兩女,顯然男士應該是主管,剛點完餐,男士便開口詢問身旁的女士:「妳覺得剛剛談的如何?」「對方的要求好像很怪...」接著聽到男主管略帶責備的口吻,叨叨絮絮的開始分析對方的需求,聽起來可能事前準備工作不夠完備,造成這次的洽談鎩羽而歸。
商業的世界比較殘酷,雖然郭台銘先生曾說過,能結合興趣和工作的人最幸福,但畢竟不容易啊,興趣可以隨興所至,甚至可以自嘲、可以搞笑,開心就好,但事業要面對競爭,面對生存,一直虧損下去恐怕就笑不出來了。
玩興趣可以差不多就好,做事業卻沒辦法差不多,即便無法在市場上頭角崢嶸,也要設法在某個領域取得優勢,所以在進行企業諮商輔導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問企業主想把事業經營到什麼規模,並根據他們的回答來安排適當的輔導方式,不是每一個人都要成為郭台銘、馬雲,但我要確定他們自己想成為什麼。
這件事有多重要?非常重要,企業領導者就是企業的靈魂,也是品牌故事、定位、行銷的核心價值來源,我們今天接著往下談。
所有商品都能有故事嗎?如果我們的商品非常非常普通,怎麼辦?我先舉一個例子,有沒有吃過大頭菜?火鍋、燉湯都經常使用的食材,又稱「蕪菁」,夠普通了吧!在日本千野縣有一種特殊品種的大頭菜,個頭較小、皮薄、汁多、易招蟲咬,賣像不佳,由於栽種、保存、運送都不容易,在市場上相當不討喜,所以種植的人漸漸變少,價格也變得不穩定,慢慢就被個頭較大、味道鮮美的白蘿蔔給取代了。
如果你是種植這種大頭菜的農家,該怎麼樣幫大頭菜定位呢?還記得上面描述的「蕪菁」特性嗎?個頭較小、皮薄、汁多、易招蟲咬,有個千野縣的農家靈機一動,掛上一個看板,上面寫著「像水蜜桃一般甜美多汁的《蜜桃蕪菁》」,結果造成轟動,媒體爭相前來報導,消費者都指名要購買這種《蜜桃蕪菁》,成功扭轉了原本缺乏商業價值的商品。
所以千萬別說你現在販售的商品很普通,沒有辦法進行品牌、定位、行銷,相反的,故事材料無所不在,就看你是否認真去思考過,再舉個例子,在亞洲,麵食很普遍,也很普通,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故事的材料。
麵條:包含粗細、刀削、麵粉、成份等,都是故事材料的來源。
湯汁:包含原料、配方、熬煮方式、醬汁調製,也都有很多發揮空間。
牛肉:如果是牛肉麵,牛肉的部位、筋肉比例、肉品來源、肉品種類等,也都是探討的空間。
食材:除了牛肉之外,整碗麵還有其它配料與食材,包含產地、健康、有機、加工。
調理:有了材料,條理的方式也是重點,包含川味、清湯、創意、烹煮時間。
人物:負責調理這碗麵的是誰?這個人本身有什麼故事?包含廚師、祖輩、失學、媽媽等。
店面:如果實在沒有上面這些故事材料,那好,我們也可以從店面的地點、外觀、裝潢、餐具上尋找故事材料。
有沒有發現,原來故事素材無所不在,什麼?還是沒頭緒?好吧,我接著說明「這碗牛肉麵的由來故事」~
來,模擬一下,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放在桌上,就在你的面前,冒著熱騰騰的蒸汽,湯面上閃著油亮的蔥花,濃郁湯汁裡若隱若現的白色麵條,在麵與蔥花之間躺著幾片有筋有肉的牛肉片,白色油脂與深褐色筋肉交錯的光澤,讓人垂涎欲滴...,如果你知道這碗麵是店主人為了孝敬父親,特別跑去牛肉麵店學藝,經過三年的磨練,使用非常講究的食材、精心製作而成,有什麼感覺?
所以,製作過程本身就可以是一篇動人的故事,再者,為何想要開牛肉面店?小時候,父親最喜歡去台北總統府後面的桃源街牛肉麵店吃麵,幾乎每週要去報到一次,但隨著年歲漸長,臥床多年的父親再也無法親臨桃源街,故事的主人翁毅然放棄竹科的高薪,在住家旁開了一間與桃源街牛肉麵店口味幾乎一樣的牛肉麵店。
還有多少種故事發展的可能性呢?太多了,舉例,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愛情初體驗、邂逅的滋味、絕對不能讓步的極致完美故事、代代相傳的精神與信念故事、先進技術、工法、健康的故事等。
無論是哪一種故事,故事的核心一定要與熱情和堅持有關,再舉個例子,日本人非常愛吃納豆,幾乎三餐都可以配著納豆吃,在眾多納豆品牌中,《小金屋食品》的納豆特別受到日本人的喜愛,並不是因為他們家的納豆特別好吃(口味因人而異),而是她背後的故事讓人特別感動~
最有趣的是,《小金屋食品》的創立是源自一對大阪夫妻,因為想製作出「不喜歡納豆的大阪人」都愛吃的納豆而創立。
《小金屋食品》的納豆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當初阪神大地震後,往神戶方向的交通中斷,《小金屋食品》創辦人心想:「期待吃到我們家納豆的客人還在等著呢!」便不顧家人的反對,自己駕駛低溫冷藏車,耗時19個小時,長途跋涉,穿過破碎的道路將納豆送到客戶手中,感動了全日本人。
不但如此,後來創辦人罹患癌症臨終前,仍然念念不忘的說:「那個... 我還想起來做納豆啊…」對納豆的熱情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成為品牌永恆不朽的精神。
上面的例子顯示,食物會因為故事而提味,但不一定要大故事,「小故事+理念」同樣可以打動人心。
尤其要特別注意,品牌故事不同於小說、電影,不需要有曲折離奇、繽紛夢幻的成份,品牌故事要非常真實的呈現品牌背後發生的事實,曾經有位企業家朋友非常認真又努力的學習如何打造品牌故事,三不五時就會和我在線上進行交流,並且親自動手撰寫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文案,這樣的精神著實令人欽佩,不過,可惜的是,他的品牌故事有點夢幻,夢幻就會失真,畢竟每個人在聽故事的時候,腦海中出現的圖像不會一模一樣,如果帶有夢幻的成份,就容易讓人有「這是真的嗎?」的疑問。
如果,真的與社會、國家的環境變動,或是與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趨勢有關,的確可以作為品牌的特色,但這個故事的前提必須是真實的,而不是編出來的。
好的品牌或產品故事應該具備七大特徵中的至少一項,包含共同情感、獨一無二、真情流露、深植人心、口耳相傳、取得共鳴、感到有趣等,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HONDA 休旅車CR-V與一般休旅車的定位很不一樣,她曾經出過一支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廣告來說明產品故事,內容是描述一位對女兒呵護備至的父親,在女兒主動提出要參加唱歌比賽時,內心既興奮又害怕,但他二話不說地陪著女兒練習唱歌,一直到歌唱比賽那天,舞台上的女兒突然怯場了,爸拔趕緊走上舞台,就像平時練習那樣的陪著她唱完整首歌,最後鏡頭帶到回家的路上,坐在後座的女兒問道:「爸爸,我是不是不會唱歌啊?」「會不會不重要,喜不喜歡比較重要。」爸拔笑著回答,原來,這個小女生是天生的聽障,歌唱比賽對她而言是多麼大的夢想與挑戰啊!
面對女兒想挑戰自己的弱項時,陪著她一起努力征服,即便心中仍有些惴惴不安,深怕女兒沒有勇氣面對最後的結果,直到他看見女兒的表現,他才明白:「只要有父母的愛,孩子就有力量勇敢面對一切!」
這個故事想要告訴人們的就是CR-V不只是一部休旅車,而是載滿愛與信心的移動城堡。從台詞到畫面,每個細節都充滿溫情、感動,這支廣告當時在網路上拿下觀看次數第二名、分享率第一名的佳績。
再舉一個案例,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部海岸發生了舉世震驚的311大地震,伴隨而來的大海嘯及福島核電廠事故,重創日本,更造成將近16000人死亡。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大災難,所有行業都受到影響,有一家日本碗裝泡麵公司,NISSIN Cup Noodle,卻抓緊機會成功的塑造品牌故事,也成功鼓舞了日本人民的士氣,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日本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漫畫叫做《浪人劍客》,內容描述的就是戰國末期和江戶時代知名的劍術家、兵法家宮本武藏的故事,NISSIN Cup Noodle 的廣告畫面非常簡潔,鏡頭聚焦一位漫畫家在白紙上一筆一筆的揮毫出漫畫主角,最後搭配他熱血的經典台詞:「這世上沒有強者,只有一心一意想變強的人!」對於災後物質匱乏,必須食用泡麵果腹的日本人民,帶來莫大的鼓舞,彷彿一般吃著泡麵一邊努力變強,成功提升了這家泡麵公司的品牌印象。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品牌故事或是商品故事不一定要從品牌或是商品本身去找素材,結合時事與某些真實的外部故事也可以,我們再來看下一個案例。
全世界有兩個最知名的刮鬍刀品牌,以往我們看到的商品故事大多聚焦在刮鬍刀本身的功能性、舒適性,久而久之,大家都搞不清楚廣告裡介紹的是哪一家的刮鬍刀,於是吉列牌刮鬍刀推出了一支非常特別的廣告,這是一支完全不談刮鬍刀的廣告。
影片一開始出現的是一張和藹的老人家面容,笑得很開心的老人家,瞇起眼睛來享受一旁男子的服務,男子看起來年紀也不小了,卻非常細心的在幫老人家洗頭、洗臉、刮鬍鬚...,等剃完鬍鬚,整理好面容後,這位男子還親吻了一下老人家的額頭,然後把臉貼在老人家的臉頰,像是在疼惜什麼寶貝似的,畫面慢慢浮現一排文字:我很幸運,到了這個年紀還有爸爸!
天啊,融化了!直接觸動了千萬人的內心,看到這段影片,都會不自覺的問自己:「是啊,我的爸爸在哪?」「好想回去看看爸爸啊~」在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不像母親那樣被強調,而且大部份都是堅強剛毅的一面,很少會訴說內心的壓力與苦楚,與家人的互動也很少會有這樣親密而溫馨的畫面。
我們台灣的品牌為什麼難登國際殿堂,關鍵就在於大部份的企業主看待品牌這件事太過「隨便」,以為只要有個精美的logo(商標)就是品牌,品牌故事的建構其實沒那麼複雜,但也不是那麼隨便,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事,講究。
台灣產品的品質、技術都沒話講,世界各大品牌身上都可以找到台灣廠商的痕跡,既然做得出優質商品,怎麼會發展不出好的品牌呢?因為不夠「講究」,講究什麼?品牌的核心靈魂不是把產品做出來就好,而是要問「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產品,「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這個為什麼就是「講究」的驅動力。
同樣是小籠包,因為講究,所以每顆包子上面的皺褶要打十八摺,在眾多小籠包中,打出來「鼎泰豐」這個品牌,價格是人家的好幾倍,還得大排長龍才吃得到。
再提出一個觀念,很多教科書會說價值越高,價格就越高,這是製造業的思維,所以才會造成台灣現在普遍「物美價廉、俗擱大碗」的迷思,其實,正確的品牌意識是「品牌>價格>價值」。
貴婦名媛都喜歡的30萬元柏金包,30萬元耶,這個包包的材料及手工需要這麼高的成本嗎?當然不需要,那會不會太誇張了?「不會啊,ㄟ,這可是「柏金包」ㄋㄟ,名牌包包ㄋㄟ,你識不識貨啊!」看到沒,這就是品牌,品牌>價格>價值。
當品牌成為眾人所追求的東西,品牌本身就超越了商品原本合理的價格,而這個價格又帶來了一種難以複製、模仿的價值,在過去,中國大陸曾經一度流行模仿世界知名品牌,不是所謂A仿、B仿的山寨包、山寨鞋喔,而是完全抄襲知名品牌的設計、款式,但會稍微的修改logo,重新去註冊一個新品牌,走一趟深圳華強北、虎門、中山、厚街,甚至上海都會找到鋪天蓋地得這類極為相似的「名牌」,但無論產品的品質做得再好,款式再像,都穿不出品牌的價值。
如果不是名牌包還能夠這樣做嗎?我們來看一個「書包」的案例,印象中,日本學童背的書包就像是小丸子卡通中那種中規中矩的書包,這種書包的特徵就是樣式簡單、厚重、堅實,好像可以拿來當防彈背心似的(哈),但你知道嗎?這個書包可不便宜,要價高達二萬五千元台幣,最便宜款也要八千台幣,不過就是個書包,這個價格賣給鬼啊?
錯了!這個書包不但在日本供不應求,在中國照樣瘋狂搶購,現在連好萊塢的明星也趨之若鶩,我們來看看其中一支廣告,你就知道他們有多用心來經營品牌。
從小黏在母親身邊的小女孩終於要上學了!媽媽與女兒都很興奮的準備各項上學用品,但到了出門上課的那天,小女孩怯步了,頻頻回頭看著母親,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陌生的環境,但每次回頭都看到母親燦爛而充滿鼓勵的笑容,於是終於鼓足勇氣加入其他小朋友的上學行列,就在這時候,看著女兒身影逐漸遠去的媽媽突然收起笑容,一臉擔心又落寞的看著,淚水靜靜地從臉龐滑落...
旁白:面對人生中第一次與家人長時間的分離,邁出步伐的同時,眼眶里還噙著淚,當時你沒看見的,是背後目送著你成長的爸媽,他們其實也跟你一樣不捨,在你學著獨立的同時,他們也在學習勇敢放手,並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守護著你...
然後,畫面出現一段文字:很高興妳長大了,媽媽既開心又寂寞~
整支廣告完全不用介紹書包的功能與規格,只有看到一群背著五顏六色書包的小朋友身影逐漸遠去,好像在告訴全天下的父母們,只是短暫的別離,就讓堅實的書包來為你們守護心中的寶貝吧!請問,這份守護值多少錢?絕對超過二萬五千元吧!
今天好像又談得太長了,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喜歡,我們下回接著聊品牌故事、定位、行銷,也請大家幫忙在我們的臉書、Youtube、部落格按讚喔,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
2018/6/29 顧及然 院長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元氣補給站
#興趣
#興趣與事業的差別是什麼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領導者就是企業的靈魂
#也是品牌故事定位行銷的核心價值來源
#正確的品牌意識是「品牌>價格>價值」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筆記 Facebook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Yale Chen Youtube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CR-V 規格比較-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評價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CR-V 規格比較-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評價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阿滴:為了賺錢當YouTuber,你會失望 - 親子天下 的評價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小眾Youtuber 賺錢術!揭曉YouTuber 賺錢的五大方程式 ... 的評價
- 關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不剪輯、不錄音、不花錢的製作影片在Youtube賺錢 的評價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紹自己叫「錦叔」,是旁邊的短髮女生「阿儀」及較瘦削男生「阿文」的爸爸,至於一旁的胖男生,則是這裏的員工「阿斌」。他們幾口子經營着一家凍肉店,招牌是自家製的臘腸。她說,傳統於人的腦海內,都有個印象﹑有些記憶﹑有份懷念,沒有了會很可惜,然而,如果可惜的感覺只有一瞬間,它,就真的會慢慢消失。故此,她決意傳承,延續溫馨的滋味。
最佳的馥郁
臘腸,無疑是一種傳統。除了是食物,也是舊陣時回到家中的撲鼻香氣,不帶奢華高貴,卻屬一種親切。此刻,整個工場,就瀰漫着這一股馨香。十一月,是吃臘腸的季節,也是周氏一家人最忙的時候。臘腸嘛,畢竟是季節性的食物,天氣涼的話,日日開工,三十多度的話,數天才開一次工。做臘腸普遍是七月尾開始,到過年就收爐,收爐了,他們就賣豬肉。
「借歪、借歪。」錦叔邊高喊,邊與阿文雙手秤起一大箱豬肉,放到砧板前,隨即把豬肉逐塊執到砧板上,切成小塊備用。阿儀終於洗乾淨所有工具,滿意地步至兩個男人身旁,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碎肉機內,重複幾次後,阿斌就來到這邊,把一大盤碎肉拿到水喉處清洗,再交由錦叔秤味。秤味即調味,把大量豬肉倒到醬油中醃製,錦叔邊攪拌着肉碎,邊解釋他們的臘腸比坊間的偏鹹,吃起來更香口,秘技就在於用自家的醬油做臘腸,「我哋由阿爺個代就開始自己曬豉油,不過而家要喺大陸曬啦,香港邊有咁大個工場畀你曬?」語畢,他把碎肉撈起,與瘦肉混合後,於紅色大膠盆內大力攪拌。兩代人嘛,思想上始終有點差異,有時候阿儀會看不過眼,怕老爸太辛苦,故一直提出用機器取代人手,她捂着額頭道:「佢好執着,非常執着,比我更執着。」既然有科技可以幫到人,為何仍然堅持最傳統的一套呢?故此,在她大力推動之下,工場添置了不少機器。只是,有些事情還是親手製作方好,例如灌腸。
說時遲那時快,他們一行四人已經站於崗位上,用腸衣包裹着肉餡,再打針疏風。然後就是紮結,對於紮結,錦叔堅持不能有繩尾外露,這是老一輩人的執意。然而,不是所有工序都能保持如初,曬臘腸便是這樣一回事。誰都知道,臘腸生曬過比較好,但如今全都在工廠製造,根本沒法子曬,只能用烘焙方法,用風機吹乾。烘過後即完成,成品要回味七天方能賣。阿儀不是不理解老爸的想法,她自己也喜歡炭火焙,但法例不容許,不變也不行,她嘆口氣:「除非你令嗰樣嘢消失,咁佢就可以喺歷史中永恆不變。」永恆不變的,從來只有變幻。
時針依舊轉動着,提醒時刻都在更新。中午十二時許,工場已經完成了當天的使命。做好清潔工作後,錦叔跟阿儀就回到店鋪工作。這是阿儀恆常的生活,對錦叔而言卻不然。以往,做臘腸這一個行業十分興盛,有十來二十檔,那年代很多人排隊買臘腸,比現在旺多了。他由早上六時起床,工作至晚上十二時方下班。說起來,錦叔做臘腸已經五十五年,六十年代,剛來香港沒機會讀書,惟有跟隨大哥做臘腸,一做就是十年。後來,他決定自立門戶,立名號為「恆安」,賣豬肉及臘味,一直鑽研改良臘腸的味道,結果,另一個十年又過去。做得好端端的,名堂開始響之時,政府突然說要拆工場,當時要另覓工場太難,於是他只好一味賣豬肉。停止生產臘腸的期間,他一直都感到技癢,又偷偷地研究。至二零零三年,有位食家朋友說服他重出江湖,見心癮到了,自己也捨不得這一行,「研究咗臘腸味道咁多年,希望自己再親手做,我真係鍾情於臘腸,係真㗎。」把心一橫,將小店改名為「家香」,捲起衣袖再做臘腸。
聽到店名,阿儀立即豎起耳朵,彷彿急着告訴大家,名字由她而來。她的記憶中,家裏每一頓飯,幾乎都有臘腸作菜,她形容:「好難有一種食物,只要煮一煲飯,放上飯面,打開飯煲,已經有一種香味,令你返到屋企有一種幸福嘅感覺。」少女時期,身在英國讀書,每次回港,她硬要帶着一大袋臘腸離開。對臘腸有親切感的最大原因,當然是吃久了有感情,自小吃臘腸到大,她最喜歡一味獨門住家菜——臘腸蒸雞蛋。剛好是午飯時間,她埋首於廚房做着與爸爸的午膳,「呢道菜我由細食到大,我成日介紹畀啲客聽,真係唔係好多人識得咁煮,但其實又簡單又好送飯。」她先將臘腸切粒,加入攪拌好的雞蛋及水,放入爐內蒸熟就可以。對她而言,即使是簡單的煮一煲飯,放兩孖臘腸,就很有回香港的感覺,猶如回家吃飯,一解鄉愁。炊煙輕輕晃於招牌前,這是家的香味,所以她將小店命名為「家香」。
最好的教誨
錦叔率先放下碗筷,捧着肚子走到店後方,拿出兩大束臘腸步出店外,勾掛於右方的網架上。這是剛好回味七天的臘腸,此時吃就最美味,要慢慢吃的話,最好不要超過三至四個月。一位大嬸來到店前,躊躇了一會兒。錦叔見狀,就上前解疑。他執起一條臘腸,教說挑選時最主要按它一下,如果新鮮製造的比較軟腍,帶乾身一點,表面不會過於油膩,肥肉要雪白,瘦肉夠大粒的話,臘腸會肥身一點,「我哋行內人叫四堆,三堆瘦一堆肥,咁就最靚啦。」大嬸準備掏錢之際,一名少女連跑帶跳地走來,悄悄話兩句,就把大嬸拉走了。錦叔無奈地苦笑,他知道時代變了,老一輩喜歡吃臘腸,年輕一代卻不太喜歡,也不得不接受。反倒女兒十分積極樂觀,洗完碗的阿儀步出店外,拿起一包凍肉,謂:「我哋要考慮年輕人點樣先會食臘腸,可以做啲乜呢?」於是,她想到了將食法簡單化,並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就如她手上一包臘腸冬菇豬肉釀雞翼,不止這款,還有黑松露臘腸等古靈精怪的味道。質素能保持的話,錦叔也相當願意接受新嘗試,銷量倒是其次,重點是令更多人憶起傳統的味道之餘,又將其推廣予新一代,好讓這種傳統的味道能傳承下去,阿儀正正與老爸理念一致。
畢業後,她回到香港打過幾份工,五年前,還是決定回到小店幫忙。某程度上是一個共識,發現爸爸老了,她希望傳承父親的熱忱及心血,畢竟,沒有了這種味道,還是十分可惜。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很多東西都需要搬﹑需要抬,骯髒兼辛苦。打從回到店子工作,身邊朋友最常聽到的,就是她又去看脊醫了,「但我唔驚,我喺街市長大,同我爸爸賣豬肉,所以真係冇所謂。」然而,這一行還是面臨式微,老一輩已經老了,他們認識的老行家都不幹了,年輕一輩沒人入行,原因很簡單,大陸賣的臘腸三十至四十多元有一斤,香港做的臘腸,成本都不止了,競爭大得多。雖然賺不了錢之餘,又換來周身骨痛,但錦叔始終是開心的,他嘛,興趣多於賺錢。
比其他行家幸運的是,有下一代的延續:「個女唔幫手嘅話,我都七十歲啦,梗係要退休。」他其實也計劃了做完今年就退休,交棒給女兒。令他如此放心,因為女兒曾經跟他講過,所有事情都可以變,世界都一直在變,但工作的態度不能變,如果工作態度變了,所有事情都會變歪,所以她製作的食物一定能入口才賣。他也教導女兒不要執着,人上有人,一定有人比你厲害,盡力就好,做這一行,就要敬這一行。二人似乎心領神會,合拍地一同轉身步進店內工作去。
身教,已經是最好的教誨﹑最美的傳承。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家香食品
地址:元朗福德街46B地下
電話:2479 4777
營業時間:9am-7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3ZSILWSpeM/hqdefault.jpg)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Yale Chen Youtube 的評價
常常都會有人問我賺錢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你問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賺錢方法
我認為與其想著如何賺大錢不如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沒有改變,就沒有新的可能
不管你是想透過網路賺錢,還是想建立自己的被動收入也好
當你開始改變你的生活作息,你就會得到成長
或許一開始不會有明顯的差異
但長久下來你的生活、心靈就會得到成長
有錢人跟窮人的分別是什麼?
就在於習慣而已,不同的習慣造就不同結果
希望透過這個影片讓你有新的好習慣
👇美股被動式投資:
https://bit.ly/3fOGeUX
訂閱頻道:https://bit.ly/2GGmQpT
免費財富自由的秘密電子書:
https://investtoretireearlyad.com/543ck
更多更棒的文章在這:
https://yalechen.com/blog/
前一部影片
【邊旅遊邊賺被動收入、IG粉絲決定我一天該怎麼過(VLOG)|Yale Chen】
https://youtu.be/4mI6tK5iAvM
後一部影片
【💰6個讓你在2021年賺更多錢的態度|Yale Chen】
https://youtu.be/4KJCsNHEDfM
時間表
00:00早起幹什麼? 我這樣做
02:26一天之中的"黃金時段"
06:14我的建議
💁🏻:我的早晨儀式(在泰國生活培養的早晨儀式/讓我有成功的一天) |Yale Chen
https://youtu.be/r3YOaGkiVoE
💁🏻♂️:如果你現在缺錢,應該怎麼辦?
https://youtu.be/8ci0m9-PH90
💁🏻:9點個人理財習慣(你一定要做到)
https://youtu.be/uOacW_3s3zQ
💁🏻♂️:年輕人應該投資什麼?(剛出社會、小資族、學生該怎麼投資理財)2020投資
https://youtu.be/4i_cIRG4jSs
在這裡追蹤我:
👨🏻💻👩🏻💻FB: https://bit.ly/2AoIcLe
👨🏻💻👩🏻💻IG: https://bit.ly/2BVZrE9
Podcast版本唷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znCSaz
Spotify: https://spoti.fi/2YlQcER
使用的設備:
相機:https://amzn.to/34R5G4W (聯盟連結)
鏡頭:https://amzn.to/2ZfdDQf (聯盟連結)
燈光:Aputure 300D 和 Lightdome 2
剪片軟體:Final Cut Pro
剪片設備:IMac 5k
#賺錢 #早起 #改變 #如何賺大錢 #賺錢最快的方法
[合作請聯繫:neonbombteam2015@gmail.com]
免責聲明: 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過往表現不能作為未來業績指標。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有些連結為聯盟連結。
此作品/影片/文章之創作者為 Freedum, LL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Z869-X-DrA/hqdefault.jpg)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10/12(五)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是教師節,我分享的這一段內容,比較像是我身為一個老師的自我沈澱跟反思。
因為呢,平常如果你是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會發現,我對於分享課程,跟鼓勵你來上課這件事,都還蠻直言不諱的。
因為,我覺得如果對於成人、對於一個真的想要變成熟的人來說,首先我們一定要先學會「自己做選擇」,還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而不是呢,我去好像包裝一個,聽起來很美妙的想法,或者是讓你創造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讓你覺得可能進我的教室,我就會救你。我想任何需要被拯救的人,當他有這個想法的那一刻,他其實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決定跟力量。
那麼這個時候,就算他在短期之內,真的覺得他被某人、或某個環境拯救,那請問這真的是拯救嗎?還是,他透過另外一個所謂的老師,還是另外一個環境,其實他又被另外一些團體,跟信念所控制住。
那麼他當初為什麼會痛苦?是不是也因為他被之前的環境,或信念困住;然而他從原本困住他的地方,換成是另外一個,可能再繼續困住他的地方,那這個意義又在哪裡?
所以呢,我覺得既然身為老師,我覺得不管你會不會踏進我的教室,或許你現在正在考慮這件事情;那麼如果我能夠透過這個機會,讓你認識我是一個怎樣老師?
因為,畢竟我教的內容,得你進我的教室才會知道;但是至少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或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點你確定之後,那麼我們在未來的互動跟相處,你會比較安心一點。
甚至於,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告訴你「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或者是「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你覺得這不是你要的、這不適合你,也沒有關係,甚至於,我覺得這樣很好。
因為任何學習,特別是成人的角度,任何的決定,都要是你自己做,而且為你自己負責的。所以,我越透明的讓你知道「我是誰」,那麼你有才越有機會,透過我們的一起學習跟前進,長出你自己的力量。
那麼接下來,我就好好的跟你分享,我怎麼「定位」自己是個老師這件事?在我的「自我定位」裡面,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我會提醒自己,凡事都有前提,凡事也都有邊界,什麼意思呢?
我會不斷的自我審視,當我今天教給學生的東西,或我分享出來的東西,我有沒有先把它的「前提」界定清楚,為什麼要把「前提」界定清楚?
因為,如果我告訴你的一個方法,是叫做「通則」。叫做「相信我就得永生」的話,那麼基本上我不是老師,我是神!假設一個凡胎肉身的人,要創造一些想像,讓別人覺得他很神,那基本上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人一定是「神棍」。
所以呢,只要是屬於人的「知識」跟「智慧」,那麼它凡事都有「前提」,凡事都有「邊界」。今天我教「溝通」、今天我教「高難度對話」,我都會很清楚的告訴你,這樣的方法、這樣的思維,它的「前提」是什麼?也就是它的「適用條件」是什麼?
而這背後是什麼?凡事都是可以被證偽的,也就是,凡事都是可以被懷疑的。所以呢,在我的教學裡,我不會告訴你,我說的就是真理;我都會告訴你,我今天跟你分享的這一件事,我今天帶著你,看見的這一件事,它的「前提」是什麼?
當它不在這個邊界範圍內的時候,那麼我們就要去想,當前提改變、邊界改變,那我們的對應和我們的認知,就要做適當的調整。
所以呢第一個,我是會不斷的提醒我自己「凡事有前提,也有邊界」。我不會告訴你,那種「信我者得永生」,類似像這樣邏輯的話。
而第二個,我的自我認定叫做,我必須要讓自己是有「時間」跟有「空間」的。什麼叫做「有時間、有空間」?其實像我們這種面對成人教育老師,無非就兩個路徑,第一個路徑就是跟我一樣,可能比較以開公開課程為主,直接面對所有有需求的個人、個案和客戶。
那另外一個路線就是呢,他會去接很多的企業課程、企業內訓。那麼這樣的老師,他服務的對象,其實是以企業或企業主,作為服務的單位跟對象。
好!那不管是這兩個路線的哪一種,其實我都會提醒我自己,我絕對不能因為我開的課程,班班滿班,我就不斷的加開。如同如果我去接企業內訓,我都會告訴我自己,我絕對不能因為客戶對我的需求很大;所以,我就無限制的去承諾,我能夠幫助他們的部份。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別忘了做教學跟身為一個老師,我們都是拿我們的經驗跟能量在跟台下的人,去做互動跟交換。如果身為一個老師,他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跟足夠的空間,那他有辦法經常的去做沉澱跟反思嗎?
如果他沒有沉澱、反思跟再學習,那麼他今天給學生的,是不是就同樣一招,一路打到底?而不是透過每個個案、每個個人、每個個別的狀況的不同的發現,能夠給予學生,一些不同的體會、反思跟前進。
所以,為什麼我身為這個角色,我的自我認定,會有第二個叫做「有時間跟有空間」。關鍵就在於,我一定要能夠讓自己有思考,跟沉澱的時間跟空間;我千萬不能因為賺錢,或者是客戶的需求,來壓榨我可以給自己的時間跟空間。
當我活的不平衡,請問我在有意無意、我的表意識跟潛意識,所傳遞出來的訊息跟能量,是不是就是一種不平衡,跟扭曲的能量?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儘管我嘴巴上講的再圓滿、再冠冕堂皇;事實上,我給人的影響,包含我給自己的影響,都會是很負面的。
好!那第三個自我認定是什麼呢?我會不斷的提醒我自己,「要有人性,跟要有脆弱」。什麼叫做有人性、有脆弱?其實這背後,就是我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活得「真實」。
很多人以為,教溝通,好像是必需跟人講話都輕聲細語;也就說,我們不會吵架的、我們不會跟人起衝突的。其實不是的,我常說吵架、起衝突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多數人其實是不會吵架、不會起衝突的。
有時候,我們透過吵架跟衝突,才有機會真正的認識一個人、一個情境,和一個局勢,不是嗎?但當我們在面對吵架跟衝突的時候,要麼就是你腦充血的,一路跟別人對幹到底,要麼你就是心中小劇場一大堆,然後一路逃避到底。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是不是你都已經脫離了真實?我要帶大家去認識真實的人生跟人際,到底是怎麼活、怎麼演進的時候,那麼我自己一定要先活的很有人性,而且是要有脆弱的。
如果把我的注意力,都放在我要活出「完美」的形象,那這個時候,我是不是有意無意的,也在傳遞一個你必須「完美」的訊號?可是你想想,很多時候,你我生命裡的痛苦,是不是這種「必須完美」的信念?
「不完美」又怎樣?不完美,就等於「不好」嗎?其實有時候,正是因為我們的不足跟不完美,我們才能夠去圓滿那些,真的屬於我們生命當中,被應許的部份,不是嗎?
其實,很多進過我教室的同學們都知道,我一直很強調的,就是「活出真實」。是好事,就是好事;是壞事,就是壞事。我們都不用逃避它,我們都不用扭曲它。
我們也不用一昧的正向思考,把那個壞事,說的一副好像很完美的樣子;我們更不要活在負面思考,把很多事情,都去找那個極端、例外的狀況,然後來自己嚇自己。我們活得很「務實」,是怎樣,先還原它的本貌;我們再看、我們再思考、我們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是對自己比較好的。
所以,當我容許自己,活出「人性」、活出我真實的「脆弱」的時候。這時候,我待很多進我教室的朋友,自然我才能夠去長出寬容;因為,這才是真實的生命。
如果因為學習,我們每個人,都要要求自己活的完美,那麼我們為了這份完美,要付出的代價,究竟對你我的生命來說,是加分還是扣分呢?
所以呢,這三個自我定位:有前提,有邊界;有時間,有空間;有人性,有脆弱。
這是我在教師節的今天,跟你做的分享,也算是一個自我揭露。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感受,或這樣的老師,是能夠幫助你的話,那麼我們歡迎你進我的教室,我們一起前進,我們一起活出,我們生命當中的圓滿跟美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很務實、很具體的方式,讓你學會怎麼樣化解差異與衝突,達成必要的共識。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
而且,這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所以,我很希望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jxU1ChqP1M/hqdefault.jpg)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CR-V 規格比較-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八卦
CR-V 規格比較-臉書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元氣補給站】興趣篇興趣與事業的差別是什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興趣只要開心就好,自己 ... ... <看更多>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阿滴:為了賺錢當YouTuber,你會失望 - 親子天下 的八卦
而支撐他走過那段時期的最大動力之一,就是內心對製作影片這件事純粹的喜愛。 ... 相反的,他比較鼓勵學生將其當作興趣,兩者差別在於興趣的心態 ... ... <看更多>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在 CR-V 規格比較-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八卦
CR-V 規格比較-臉書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元氣補給站】興趣篇興趣與事業的差別是什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興趣只要開心就好,自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