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只喜歡看歡樂無比的東西請不要點開這篇文章,超感謝)
閱讀前提醒小粉絲們,曾經當時我在美國時寫了很多關於那個加拿大人的抱怨文,哈哈,後來有人罵我,這不是可愛的狗狗貓貓專頁嗎,幹嘛寫這些東西讓人心情很差,又不是婚姻愛情版之類的等等云云。
所以小粉絲們看好了,這個粉絲團的名字是[寶總監的寶之國與他的狗王子們] ,不再是以前的[秋田犬泥褲總裁] ,所以我今天連我大便狀況如何我都可以寫,喜歡正面樂觀的人請跳過這篇,看我畫的米克斯人被狗養系列就好了,感謝你們。
最近我除了搞公司的東西之外,我在慢慢設計明年虎年的桌曆,我有邀請阿培幫我畫一頁哈哈,他超努力練習的還用鉛筆畫好之後再用黑筆上色,真是個好阿培,阿培是我最好的兄弟,像西藏獒犬一樣的暖燙男人!
八月父親節部分,我會留給一個我的前輩畫(是一個我開始工作好幾年之後教我很多東西的老師),然後我再自己畫一點上去。
他大我好幾歲,我都叫他老爸,雖然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我覺得他就像是我真正的老爸,他是超北爛的雙魚座,常常逼迫我聽很台的音樂,明明會打扮但是行為超級台客,還跟我說英文他都看不懂有時還要我幫他翻譯。
他是個善良的好人,也常常救路邊的昆蟲等等,我每次有什麼專業上的問題都會問他,他很強是我看過最強的2D ARTIST,我歐洲的同事和客戶都說他是大師,我跟他說了很多我沒跟其他人說的事情,他覺得我很可憐也很為我感到憤怒,我覺得他雖然很北爛,但是他好像才是我真正的老爸,總之明年的桌曆八月份會很漂亮,因為是我跟他一起畫的。
曾經有好幾次我朋友同事們跟我說,他們搜尋[寶總監]時,關鍵字會有[ 寶總監 父母 ],大家可能都很疑惑這麼多年來,怎麼從來看沒看到他們出現在我畫中,這邊我想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周遭的人說,哇這個小孩額頭天庭飽滿,童年會過得很快樂很幸運,但這好像是騙人的。
這個孩子的父母在他五歲時離婚了,他的童年有一段很黑暗很痛苦的時期,從四歲開始吧,他的媽媽精神不太穩定,因為那個男人常常在房間裡揍她掐她,或是逼著她看成人影片,然後逼她做很噁心的事(那小孩為什麼會知道呢?因為當時他大概三四歲,在旁邊看著一切),這些事情同一個屋簷下的人都不知情,他們都以為全都是那個女人的問題,是她帶壞了男人,不是自己家人的問題,因為那個男人很會說謊,很會演戲。
在小孩五歲時,他們終於離婚了,女人離開了家,從此再也沒有跟孩子見面,雖然女人對小孩做了很多很可怕的事情,例如說,把小孩的頭壓到熱水裡要溺死他,或是勒著小孩的脖子然後對他沖冷水想殺死他(還好那時孩子的阿嬤把小孩抱著跑去急診,聽說已經臉色發紫了差點一命嗚呼),但小孩並不真正恨那個女人,因為小孩知道在黑暗的房間裡發生的殘忍的事情,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小孩長大後,在去美國工作前去戶政事務所拿了出生證明,發現女人再婚了,他沒有特別的感覺,只覺得,只要女人開心就好了,因為換成任何人,也會想逃的。
五歲到七歲,是那個小孩這輩子最黑暗的時刻,這兩年那男人給自己親生的孩子留下了好多治不好的後遺症,小孩耳朵右邊的耳咽管有裂痕,壓力大時右耳完全聽不見聲音,額頭有好多個疤痕,被頭髮蓋住了,小孩的嘴巴裡面兩側,有好幾個凸出來破掉然後癒合的疤痕,有些是用菸蒂燙出來的,有一些婦科的問題,有因為憋尿和壓力導致反覆感染造成的間質性膀胱炎等等。
那個小孩當時受到很大的傷害,他很瘦小,比同年紀一般孩子還小,因為常常被關在黑暗的房間裡,每天只吃一餐,小孩當時應該有自閉症,因為只要一出門看到陌生人就會尖叫大哭,讀幼稚園時也總是縮在角落,吃午餐吃一吃會吐出來然後開始哭,連幼稚園老師都不喜歡這個孩子,因為他們覺得他很麻煩。
整個家族裡,小孩最喜歡的是他的阿嬤,他的阿嬤常常跟那個男人吵架,在男人要打他時,阿嬤就擋在他面前保護他,那孩子從不曾告訴阿嬤這些骯髒的事,因為潛意識裡,他知道阿嬤會很難過很傷心,有次那個小孩很害怕的發抖跟阿嬤說,他不想再讓那個男人幫他洗澡了,結果阿嬤就跟那男人大吵了起來,那男人甚至要打阿嬤,沒錯,就是他自己的媽媽。
阿嬤以前常常問那個小孩,你怎麼長這麼小隻,你妹長那麼高,小孩沒說話,因為四歲到七歲的發育期,他每天被關在黑暗的房間裡只吃一餐的關係。
對於一個這麼小的小孩,並不知道怎麼求救,阿嬤好幾次對小孩說,你跟你媽長的很像,尤其是笑的時候,然後皮膚也很白,是整個家族裡皮膚最白的,跟他親生媽媽一樣。
於是從五歲到七歲直到那個男人再婚,他對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多骯髒不可原諒的事,很多你想到都會想嘔吐的事,他把離婚的憤怒發洩在親生的骨肉身上,小孩很害怕每天哭,哭了就被揍,只要尖叫就會被狂揍,嘴巴被塞東西,他被威脅不准講出去,於是他畫圖求救,把男人做的事畫了下來(他至今仍然記得他畫了什麼),小孩給其他家人看,希望她們能救救小孩,但是,其他家人看了什麼都沒說,也許是覺得很丟臉,不願意說出去。
從那一刻,那個小孩就知道,沒人可以幫助他,也了解,人類真的很骯髒很噁心,竟然對自己親生的骨肉幹出這種事,然後再死不承認裝沒事,這也是為什麼小孩長大之後有強烈潔癖的原因。
順帶一提,小孩有個妹妹,男人慾望來時也想對妹妹下手,是小孩每次都保護了妹妹,叫她趕快跑出房間。
那個小孩在經過這麼久的虐待之後,小小年紀的他精神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他會欺負自己的妹妹,要她跟他站在同一邊,或是用手或腳推她,這是這個小孩這輩子做過最惡劣的事情,但相較於這個孩子,妹妹過得很幸福,沒有受到那個男人的虐待和侵犯折磨,她甚至也忘記了小孩每次叫她趕快跑出去房間的事,她長大後不記得小孩每次都救了她,只記得小孩欺負她。
家人們都覺得小孩是個自閉的怪胎,瘦巴巴又蒼白,很陰沉話又少,很不討喜,不像妹妹那樣活潑快樂。
一個小孩在五歲到七歲之間就能感覺到強烈的恨意,如果當時有一把刀,相信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往那男人的咽喉和心臟刺下去。
終於,七歲那年,男人再婚了,小孩終於不用再跟他一起睡同一個房間了,但那男人有時還是會說些很噁心的話或是做些很噁心的事情,於是不知道如何抒發壓力的孩子開始狂吃,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發胖,他很高興的發現,那個男人不喜歡胖子,他對胖子沒興趣,這是當時那小孩唯一能保護自己的方法(後來是因為工作壓力才狂瘦下來)。
當小孩剛開始出社會工作時,男人開始跟他要錢,小孩那時的薪水很微薄很少,他心甘情願付房租給阿嬤,因為他住在阿嬤的樓上,但小孩付了男人幾個月的錢之後,每個月扣掉勞健保和飯錢以及手機電話費之後,實在是沒錢了,於是他傳訊息告訴男人,男人大發雷霆並說要親自找他理論,小孩不再回訊息,他很害怕,每次都把門鎖的緊緊的,雖然小孩已經長大了但他還是很害怕。
當小孩25歲時,在一次LINE群組的衝突裡,其他家人不諒解他,覺得你怎麼能對把你養大的人如此冷淡無情不孝順,於是他把一切說了出來,因為他當時已經吞了二十多年了,但當下,其他家人卻說,你要原諒他,他當時離婚壓力大,他很可憐,他其實是善良的好人,畢竟他也把你養大。
當下已經長大的小孩徹底明白,沒有任何人會站在他這邊,其他家人們對他很好,物質上常常給他和他養的狗食物和生活物品等等,但從未有人在那小孩真正需要時站在他身邊,小孩的阿嬤中風生病了,至少她一輩子不會知道真相,不會知道自己的兒子幹出這種事,不會傷心難過。
那再講到蓋亞出版社出版的[寶總監西行記] ,當時那個軟爛男被已經長大的小孩養了兩年,他出生於富裕的家庭,父母非常自私,一開始根本看不起那個只會畫圖做遊戲的小孩,直到他們知道那個小孩是作家,參加了幾次簽書會,看到很多粉絲,才改了嘴臉,開始炫耀。
當時其實那個小孩並不想跟任何人在一起,當時的他有好同事好公司,上班也很開心,但那軟爛的男人不停糾纏,最後甚至說[ 我會像狗一樣忠誠永遠跟你在一起 ] ,於是他便相信了那個軟爛人,開始照顧他,出所有的錢,過年過節準備禮物給那軟爛男的父母,從他當兵到出社會一直陪著他照顧他,但最後換來的卻是背叛。
分手後,小孩的家人站在軟爛男那邊,一個完全不相關的外人那邊,瘋狂的指責:你是不是自己也有問題!不然他為什麼會劈腿!你要檢討你自己!!
她們為什麼生氣呢?因為小孩毀掉了入豪門的機會嗎?
那一瞬間,小孩徹底絕望了,他能理解華人社會中親情的重要性,也能理解為何當初家人們幫那男人說話是因為血親關係,但完全不能理解,為何家人們全站在一個背叛傷害他的外人身邊,槍口對著他狂轟,他明白,這世界上唯一能相信的只有狗,還有自己。
隔沒多久,他遇見了在美國當教授的加拿大人,當時他覺得,這個人站在我這邊,只有他站在我這邊,於是他放棄了在台灣的工作和一切,帶著狗飛去了美國。
一開始都好好的,但好景不常,加拿大人的教授研究失敗了,他有亞斯伯格症,最後爆發的很嚴重,小孩吞忍著,每天吃藥精神上都很痛苦,還要忍受對方媽媽的歧視以及冷嘲熱諷,說是為了綠卡才到美國的。
終於有一天,在一次爭吵過後,加拿大人把那小孩的行李全扔出門外時,小孩再也忍受不了了,他真的累了,於是他拿了最銳利的刀往左手腕用力垂直一劃,當下血流如注,加拿大人報警,最後小孩在醫院被關了六天,在一張小小的床上發抖,上廁所不能關門,洗澡還要卑微的求他們,因為加拿大人並沒把他加入健保,所以美國醫院的人把他當遊民一樣對待,順序排在最後面,沒吃身心科的藥發作的他傳訊息給他的表弟,說他好害怕,問表弟其他家人有說什麼嗎?表弟回答他:[ 她們說再看看 ],於是他不再多問。
總之,最後小孩再也受不了了,他發著高燒(當時還沒有COVID-19)獨自一人回到了台灣,自己和另外養的一條獒犬在小小的套房住了好一陣子。
所有的家人都裝作沒事,他們在小孩去美國前把他的東西全扔了,畫冊漫畫,小孩養的盆栽和超大幅的油畫,還有兩把珍貴的小提琴(小孩用自己存下來的錢辛苦買的),但小孩什麼都沒說什麼都沒問。
他知道家人們照顧中風的阿嬤壓力很大很辛苦,他努力住的離阿嬤近一點(最後就住在隔壁),淡水到內湖和信義區很遠,一天的通勤時間就要三個多小時,他常常在捷運上站著睡覺,有時還睡過頭趕不上會議要一直低頭道歉,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
而因為經歷過這麼多事,那小孩的個性並不活潑,在家不太說話,不是那種會帶給家人們快樂的人,但任何事只要家人要求的,他一定會努力做到,以前的生日或是母親節,他總是買最好的,還曾經一次給了阿嬤五萬塊,讓阿嬤都哭了,阿嬤那時的表情,他現在都還記得,但他並不是那種真的會一直很嗨很快樂的人,也許是因為這樣,其他家人們並不是那麼喜歡他。
這個小孩很討厭念書,以前小學剛開始學英文時,他並不知道英文之間要分開來一段一段,所以字母都黏在一起,那個男人在他之後娶的老婆面前,把作業簿往小孩的頭上砸,說小孩是白癡,小孩額頭流血了,但他什麼都沒說也沒哭,這讓他更不想念書了。
但並不是他不會念,只是他很抗拒不想被逼迫,家人們都很會念書,法律界銀行業,是通俗來說社會上有頭有臉的行業,他國中時學測考得非常爛,當時坐在餐桌準備第二次考試時,除了他的阿嬤之外,其他人對他露出的表情,表現的樣子,他一輩子不會忘記。
阿嬤常常拿著小孩畫的圖去跟牌友們炫耀,還說要裱框起來,學測考爛之後,阿嬤甚至問小孩,啊你不喜歡念書,要不要阿嬤現在幫你找工作,不想念就不要念了。
小孩覺得,在這個家他應該是最沒用,最沒出息的,除了他阿嬤之外,其他人都覺得他只會畫圖會餓死街頭,即使他後來拼命拿到了TOEIC的金色證書,他的家人也沒說什麼,可能覺得英文好也不代表你會賺錢吧。
於是,他決定不想繼續在別人底下做事了,他開始瘋狂的工作,接歐洲和美國的外包,每天到凌晨三四點多才睡,六點半起床遛狗,然後再去信義區的辦公室上班,日復一日,因為他想證明他不是沒用沒出息的人,不是一定要會念書才能得到世人所謂的成功。
當他開始幫歐洲公司做事時,家人對他說他假裝自己是歐洲人,趕快帶著臭狗去歐洲吧,以後房子不用留給你了,這真的是讓人很不舒服的玩笑,而之前家人甚至說起那個加拿大人,要他趕快複合然後飛回美國,雖然他每次都沒說話,但這對他是很痛的打擊,他的家人知道,他從美國回台灣之後獨自一人在小套房發抖,去婦產科拿掉了孩子,在美國自殺等等之類的事,家人們看過那本書西行記,任何一個有同理心的人都不應該開這種玩笑。
有一次,他工作壓力大昏倒在地上爬不起來,憂鬱症和自律神經失調發作,那種瞬間斷線的感覺,好像突然沒電一樣完全沒力氣只能發抖,於是他倒在地上,家人們覺得他是假裝的,開始罵他。
[ 每次一直說自己有病 ] ,[ 要躺回你自己那邊去躺 ] ,[你夠了沒有,給我起來喔] ,[ XXX(名字) 你再不起來我們直接叫救護車送你去醫院,搞什麼 ],[ 起來啦,你嚇到你阿嬤了,到底在幹嘛 ],最後,只有阿嬤的看護安那把他抱起來,因為他生的病並不是外在能夠看見的病,並不是斷手斷腳,而是內在真的生病了,他並不願意有這些看不見的毛病,因為大家都以為他是裝的,他寧願斷一條腿或斷一隻手,至少別人會知道,啊,他是真的生病了。
小孩那時哭的一蹋糊塗,他聽見已經失智的阿嬤在叫他,但阿嬤再也沒辦法跟他正常的說話,也不會再站在他這邊,他覺得好寂寞。
小孩長大了,他去年十二月飛去了歐洲一個月簽約和設置辦公室,回來之後過年他和狗一起在家隔離了兩周,今年四月他帶著陪伴了他十多年的狗飛去了北歐開了公司。
很多人一定覺得他很無情吧,丟下家人自己跑去國外,但是他去年十二月在歐洲時接到了他表弟的電話,表弟說家人叫他不准回去,要他去住防疫旅館(很貴 但小孩身上根本沒那麼多錢),說他身上有病毒會傳染給其他人(小孩只是住隔壁而已,並沒有跟她們住在一起),還說要報警抓他,於是小孩完全死心了,沒什麼好留戀的。
他一月多回國隔離完,直到飛去歐洲的四月初期間,他連阿嬤都沒去看,即使測試結果出來是陰性的,即使隔離兩周沒有症狀,但都能說出那種話了,應該也不會有人相信他。
另外,他從來不缺男人追求,但他不是跟童年時那個虐待他的垃圾一樣,沒女人幹會死,他的生活很簡單,不抽菸不喝酒,從未去過CLUB和PUB以及BAR,他都跟狗窩在家裡畫圖看漫畫,看看YOUTUBE的DISCOVERY和TLC還有ANIAMAL PLANT,偶爾看看小說和一些文章,還有FB的狗社團。
家人們說話很難聽,說他沒男人會死,說他缺男人,換男人速度很快,老實說,如果他真的要換男人速度很快,那就不會每任都在一起至少兩年到五年,如果家人都不支持他,不站在他這邊,那找個會支持他的伴侶,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錯,現在他甚至認為有沒有都沒關係,有狗有事業就好,尤其是可以保護他的大狗。
以前曾經讀過孟子的[ 人禽之辯 ] ,裡面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以道德價值區分人類與非人類的立場,如果人類沒有了道德良心,那雖名為人,但實無以異於禽獸。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蓗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6》)
反過來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十惡不赦、不具道德意識的人類,這些惡人,「名雖為人,而實無以異於禽獸」,甚至不配稱為人類(「非人」)。
所以常常有人對受傷害的人說,放下,原諒,你才會解脫,說的很簡單。
人之所以為人不為神,沒有人有資格對受害者說這種話,好像有個人捅了你好幾刀虐待你,你的傷口流血結痂,疤痕依然在那,那人說我之後會對你很好的,但是有些傷口是一輩子不會癒合的,所以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強求人放下,放開,以及原諒。
那個小孩在美國和台灣期間看了好多心理諮商師,有次他找了一個基督徒的諮商師,講到最後,諮商師只淡淡地問了他一句:
上帝愛祂的孩子,祂看到你現在這樣受苦,你覺得祂不會心痛嗎?
「我應該要原諒那個傷害我的人嗎?」
應該問,無論你選擇原諒或不原諒,那就是你的自由,你是否有辦法接受原諒對方後的自己,甚至原諒這樣的自己?
故事到了尾聲,那個孩子永遠不會原諒傷害他的人,但他也不會選擇報復,或是花錢找人讓他斷手斷腳,因為他是基督徒他不想下地獄,他還想去彩虹橋看他的暖男獒犬,他現在只在乎在乎他的人,然後為了自己和狗繼續向前走。
這就是這個小小的真實的故事的結尾。
真抱歉打了這麼多,希望大家看了不要覺得很阿炸,明天會有米克斯人類快樂的系列的。
「曾治豪親生媽媽」的推薦目錄:
- 關於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寶總監的寶之國與他的狗王子 Empire of Director Bao & Niku & Baku Facebook
- 關於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 關於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Live] 甘味人生第七集- 看板SET 的評價
- 關於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賀一航最擔心母親曾治豪表示會照顧好奶奶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TW_Entertain - [實況] 小明星大跟班20211020 - PTT情感投資 ... 的評價
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歐洲危機年系列報導:法國總統馬克洪的人生故事
【馬克洪的妻子是他高中老師兩人差距24歲 他渴望一個在人生與情感上能分享及指引的伴侶 不懼世俗眼光用說服與行動最後獲得家人支持 如同選前以溫和及耐性說服惠而浦關廠員工及反對他的人 這也是馬克洪一貫人生哲學與態度】
「(你知道羅密歐和茱麗葉在陽台上那段嗎),知道啊,怎麼這麼問,(你和我一起演好不好),好啊,但我可能不記得了,妳來演,(你演歐密歐,我演茱麗葉),哈哈,(喔,歐密歐,為什麼你是羅密歐,斷絕你的父子關係或是放棄你的姓,要不然請你發誓愛我不渝,讓我甘心從此放棄我的姓),太棒了,但我不會背羅密歐的台詞,妳要幫幫我,我應該要回答她,還是繼續聽她訴說,妳看,完全不記得了,妳喜歡這齣戲嗎,(是的),這齣戲在講些什麼,(嗯,就是在講Montaigu家族和Capulet家族的故事,這兩家人仇恨彼此,茱麗葉是Capulet家族,羅密歐來自Montaigu家族,他們兩人彼此相愛但是他們的家庭反對,所以他們只好選擇死亡來讓兩家人和解),完全正確,羅密歐和茱麗葉到底是在講什麼,(嗯,在講,愛情),不可能的愛情,(對),這證明了愛情的力量,遠遠超過人們的愚蠢,」小女孩VS馬克洪。
這是3月19號馬克洪和一個小女生的對話,一個和他小時候一樣熱愛舞台劇表演的小朋友,馬克洪當然不記得羅密歐的對白,因為他不是接受命運的羅密歐。
「這是在Amiens市,耶穌教會中學1993年期末的戲劇表演。」「重生的感覺真好,孤獨,盲目,聾啞,只有黑夜,人們害怕什麼,狗吠,還是人影,」時為高一學生馬克洪。
「這是一個改變了馬克洪一生的戲劇表演課,馬克洪愛上了比他大了24歲的,指導老師Brigitte Auziere。」
「我準備了一齣戲叫做"語言的喜劇",都是短短的台詞,他演一個稻草人 我記得非常清楚,我記得他的演出非常不可思議,非常有戲劇張力,」馬克洪妻(時為高中戲劇老師) Brigitte Auziere。
原來戲裡的角色,不夠讓所有同學參加演出,才15歲的馬克洪主動提議重寫劇本,創造他自己想要演出的角色,改變事先設定好的劇情和結局,他那種面對舞台或是面對事情,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態度,何嘗不正是他在20年後,一腳踢開根深蒂固從政參選的遊戲規則,拒絕傳統政黨的標籤和包袱,創造傳奇,改寫法國歷史的挑戰。
15歲的他,當年面對的,不只是羅密歐和茱麗葉所面對的家庭反對,還要面對整個社會的質疑和人云亦云,所受到的排擠,歧視甚至嘲笑,難道不比參選的豪賭,和政治的黑暗,來得更為辛苦和殘忍嗎。
「她是我的生命伴侶,是一個我在很年輕時遇到的女人,我,我們想要一起生活 ,就算是社會並不認同我們,是的,我想她比我更為辛苦,一直到今天都是,當我看到一些模仿,一些搞笑的演員,一些報導,就是是常見對女性的歧視,我常說如果我們的年紀相反,大家一定覺得棒極了,她很美,但是因為她的年紀比我大,真的很可怕,因為她成為很多沒有禮貌的嘲笑對象,我,我毫不客氣,但是這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甚至包括在政治上的歷練,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不會讓任何人成長,」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
但是在馬克洪的生命裡,第一雙無條件信任他,支持他的眼神,是從小把他帶大,和他最親近的外婆。
「馬克洪四歲那年,心儀左派的外婆,第一次為了社會黨總統密特朗的當選,開了一瓶香檳,然後身為中學校長的外婆退休了,全心全意教導馬克洪,視他為至寶,每天下午,馬克洪都在外婆的小公寓裡,高聲朗誦詩和文學,還有很多很多的愛,和濃濃的熱巧克力,」影片旁白。
「她是一位精神上的領導和情感支持,這是最基本而深遠的,當馬克洪告訴我這件事,他告訴我,她沒有讓我相信,我有一個特別命運,但她讓我塑造了自己的命運,他在外婆眼中發現了他想要的尊重,和絕對必要的肯定,」馬克洪傳記作者Anne Fulda說。
這位從小帶他高聲朗讀詩和散文的外婆,是唯一在一開始就了解他感情的人。
「(您曾經和一位對您非常重要的女性一起生活過,就是您的外婆,Manette,據說當您告訴家人,您愛上了一位比您年長的女性時,她馬上就懂了,其他人不見得瞭解),我的運氣不可思議,說真的,她其實並沒有馬上瞭解,這也很正常,生命有許多巧合,我很幸運有這樣的外婆和父母,他們的愛充滿了智慧,他們當然非常震驚,也很難接受,但是他們最後承認了,因為這不是我們為自己小孩所想像的人生,但是他們最後接受了我的選擇,當然,我運氣很好,有一位能夠說服他們的妻子,這是一場艱難的長期戰爭,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讓大家接受,所以您知道,我是能夠打仗的,」記者VS馬克洪。
在這條漫漫長路上,馬克洪被迫在18歲離開家鄉,到巴黎去唸高中,Brigitte,放棄了原來安全舒適的環境,選擇離婚,只為了守護彼此,他們選擇了別人眼裡的不可能。
「(據說您選擇了不要小孩,因為要完全投入您的事業),事情不能簡化成這樣,這是極度私人的選擇,我選擇了不要,不,我們一起選擇了,和我的妻子,對我而言 ,這不是一個自私的決定,而是告訴自己,她的三個孩子,除了他們的生父生母之外,我可以同樣的愛他們,不影響其他,而她的七個孫子,我也認為是我的,我沒有,因為這些是在我非常年輕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年齡差距,我沒有,選擇,我們沒有選擇要小孩,這是一個我們共同的決定,因為我不覺得一定要是我親生的,我才能全心全意地愛他們,」記者VS馬克洪。
曾經是馬克洪同學,她的小孩,就像馬克洪的外婆一樣,他們的祝福和支持,是讓他們可以在一起的主要力量。
「他一直都很尊重我們,事情也都處理得很好,他徵詢過我們的意見,表示想要娶我們的媽媽,這樣重新組合的家庭裡,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周到,所以我們完全接納了他,他也真的是一個我們可以信賴的家長,」馬克洪妻布麗姬的小女兒Tiphaine Auziere說。
馬克洪在擔任經濟部長期間,Brigitte就辭去了教職,全力輔佐從政的馬克洪。
「我的妻子不算我辦公室的成員,我的意思是她不支薪,沒有用到納稅人的錢,這很重要,因為有的時候不是這樣,她花了很多時間在這裡,因為她對我很重要,她也帶來另一種工作氣氛,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我的人生和我的任務都在這裡,如果我們不快樂,工作不可能有好成績,」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說。
離職參選的馬克洪當然更少不了她,從成立"前進運動"第一天開始,她就陪伴馬克洪一再的演練講稿。
「我們應該要成為第一個不是以排斥異己,也不是怨恨和報復為訴求的運動,相反的,我們要點燃希望,這才真正是我們,我們是一個訴求希望的運動,我們一定要贏得2017大選,共和萬歲,法蘭西萬歲,」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說。
「你的聲音掉下來了,把聲音抬高,從這裡就要把聲音拉高,讓大家注意,不然的話就往下掉了,」馬克洪妻子布麗姬說。
不論是幾百人還是幾萬人,她總是坐在他所有競選大會的第一排,馬克洪是選民眼中,鎂光燈下 ,光芒耀眼的明星,而Brigitte才是馬克洪太陽系裡的恆星,她也是唯一不會為了討好他,而不說真話的人。
「Brigitte總是嫌我太冗長了,」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說。
在選情緊張的第一輪勝出之後,馬克洪情不自禁的帶著她上台謝票,更深情款款地在演說裡向她致謝。
「我要謝謝我的家人和Brigitte,(Brigitte,Brigitte,Brigitte),一直都在我的身邊,今後我會更需要她,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我。」時為法總統候選人馬克洪。
這位拒絕以簡單答案,回應民粹主義的年輕總統,他的感情世界,同樣不能被簡化成年齡的差距,15歲的他以青澀挑戰世俗,不為動搖的少年夢想,毫不畏懼時間的腐朽。
然而,就在夢想成真的那一霎那,在全世界震天價響的歡呼聲裡,他們只是安靜的擁有彼此。
是馬克吐溫說的,因為事先不知道不可能,所以就做到了,這正是馬克洪的故事,他的感情世界呼應著他的從政參選,他是約翰藍儂Imagine歌曲裡那個做夢的人,堅持不放棄夢想,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人。
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八卦
【媽,為什麼主持人用哭調主持喪禮?為什麼不熟的民代要穿著背心來致意?】
我的婆婆今年十一月往生,享年98歲,當天的告別式,五代同堂的她,是母親,也是阿嬤、阿祖、阿太,子孫滿禮堂,特顯尊榮。
參加完阿嬤的告別式,我一直以為孩子們一定會湧出許多從未有過的複雜感受,畢竟,這是孩子第一次經歷親密家人的生離死別,是第一次參加告別式。
整個典禮很莊嚴,也很溫馨,雖充斥著悲慟難忍的氛圍,但也暗暗發散著整個大家族五代大團聚的驕傲聲勢。
沒想到小子之一回到台北後毫無隱瞞的跟我說,他並不習慣這樣的喪禮,特別不明白、也非常不喜歡主持人從頭到尾帶著哭調來主持告別式。
「阿嬤的往生和這個主持人並沒有關係,這樣的哭調讓我從頭到尾都覺得很奇怪,老實說,我覺得有一點虛假。」
乍聽聞小子竟提到「虛假」二字,第一反應當然有些慍怒,畢竟,以大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主持人,他算是非常敬業,很努力地營造整個典禮集體悼念的氛圍,
且據說,這個主持人可是禮儀界的紅牌、公認的經驗豐富,很能掌控典禮的流程與氛圍,進退有據。
且參加過多場喪事的大人們,對告別式都已有既定的認知,覺得喪禮大約都是這樣進行的。毫無疑問的,大人們一致滿意主持人稱職的表現,都覺得典禮非常圓滿。
但人生經驗也限、且對告別式該如何進行完全沒有任何概念與框架的孩子卻不以為然。
「整場告別式,我覺得最讓我感動、也最有意義的,就是爸爸自己親手製作的影片,裡面是這幾十年來全家族珍貴的照片,這部分我看了真的很感動。
我不太理解,為什麼要一個不相干的人來幫我們唱哭調呢?他為什麼哭得出來?我感覺很假。」
小子話還沒落下,我就有點失去耐性,只覺得他少不更事,只懂批評,不知大人為了喪禮的繁瑣細節,前前後後忙進忙出是多麼辛苦,甚至不解在阿嬤生前費了多少心力在照料她老人家?
然而,聽到小子提出的論點,我也一時語塞,竟只回答:「告別式就是這樣進行的啊,以前還有五子哭墓呢!」
接著,小子又豪不客氣地提出了第二個他覺得的可議之處。
那就是公祭時,不論執政黨或在野黨,有幾位民意代表的辦公室人員,穿著鮮明政黨色澤的背心,代表民代來上香致意。
「告別式不是政治角力秀,其他人都是素裝前來,我不懂為什麼民代辦公室的人就一定要像競選一樣,穿著政黨鮮明、印有斗大名字的背心?
何況,我們也跟這些名代一點點關係都沒有,我完全不喜歡這種安排。媽,你覺得這樣真的真誠嗎?」
這完全挑戰了大人一直以來對告別式的認知,婚喪喜慶誰不希望場面風風光光,有愈大的官來敬輓致意,就愈顯家世顯達,告別式更盛大圓滿,
所以治喪委員會都會儘可能利用各種人脈關係邀請達官貴人致輓聯、送花籃,若能親自到場致意更有面子。
但對於告別式該如進行沒有任何既定框架的孩子卻完全不以為然。
我初聽孩子的想法真是頭上冒出好幾條線,真覺得這孩子未免想法也太多太煩人了,甚至覺得小子根本自以為是。
於是,不假思索的就回他:「愈多人來送阿嬤不是很好嗎?阿嬤搞不好也喜歡場面愈大愈好,她就愈有面子,這樣有什麼不好呢?」
小子則回:「親朋好友多都來送別,這樣場面大不是才有真正的意義嗎?告別式又不是拉票的場子,那些代表政治民代的人穿著背心跑場子,對阿嬤到底有什麼意義?阿嬤又不認識他們,我真的覺得沒有必要!」
聽完小子這兩個論點,我啞口無言。還在思索小子的邏輯有無道理,小子又拋出最大震撼彈。
「最後我還有一點不是很能認同,媽媽可能聽了會覺得我大逆不道,那就是,一路上,子孫們要磕頭跪拜數十次,我願意和阿嬤誠心誠意行磕頭跪拜禮,但是我覺得沿路磕頭跪拜幾十次,好像沒有必要,
磕頭跪拜只是一種形式,形式只要有呈現就好,但不斷沿路重複做這個動作,真的不如我們誠心誠意地和阿嬤好好說說話、祝福她。」
我想起我大三時,我的父親就過世了,當年我二十一歲,也算是青春期近尾巴的年紀,我記得當年父親的告別式上,主持人從頭到尾都用一種類似念咒語的奇怪唱腔來主持,「三跪九叩」等繁文縟節也不知幾凡,
當年的我,和現在眼前的小子也差不了幾歲,也是我生平首次參加喪禮,但是,我卻從未思考過「告別式該如何進行才具有真正的意義」、也從未質疑過行之有年的「喪禮流程」有任何需要琢磨調整之處。
對屬於X世代的我來說,所有的流程都有它的道理,也絕對是孝道的展現,大人說什麼就做什麼,小孩有耳無嘴、有眼無語,這是我們這個世代一慣的反應,
做為晚輩的,理當只有順服與遵循,也理當要習慣凡事順服與遵循,沒有什麼需要討論、更遑論對古禮質疑或反對。
因此,在兒子對阿嬤告別式提出麼這麼多獨特思考的當下,毫不諱言的,我第一個念頭真的就是他說的那四個字「大逆不道」。
天啊!現在的孩子都如此反骨嗎?
但我隱忍著沒有立即竄出口,因為當下,真的除了「這就是行之有年的古禮與孝道展現的方式」此理由,我似乎沒有其他可以好好說服小子的立論。
看著兒子率真無偽的澄澈眼神,我想:
兒子認真地思考他親身參與的重要典禮是否能有更具意義的做法,這樣有錯嗎?
兒子坦誠無畏的把他認真思考過的想法告訴媽媽,這樣有錯嗎?
難道我要兒子閉嘴了事,就一切OK了嗎?
而回想起三十二年前的我,為什麼我不會去思考類似的問題呢?
而如果我真的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我可能有這樣的勇氣與意願,毫不保留的把我主觀認為會被父母扣上「大逆不道」的想法和盤托出嗎?
不,絕不可能!
幾個問題自我快問快答之後,我停止了反批孩子的想法,反倒好奇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我根本沒想過的念頭,
於是我反問小子:「所以,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呢?」
「我覺得真正認識阿嬤的家族、親朋與好友來就好,真誠地和阿嬤告別;她的兒女孫子們每個人有機會好好地和阿嬤說說話,要哭要笑都是出於真誠的自己,主持人只要負責流程就好。跪拜禮不在於多少次,出於真心的好好跪拜就好。」
沒錯,阿嬤往生,親生的子女、孫子女一定有很多心裡的話想親自和她老人家訴說,
在家祭這個專屬於自家人緬懷阿嬤的最後時刻,若每個人有機會能站上台真誠地、好好地親自跟阿嬤說說滿心的感恩、送出最後的祝福,或是一起回憶點點滴滴的往事,必更能告慰阿嬤在天之靈,
阿嬤若有靈,一定很想聽聽子孫們的聲音勝過主持人吧。
聽完兒子的想法,我毫無反駁的理由,他所說的每一個論點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不是反骨,不是叛逆,
若用豐富寬廣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起心動念,他乃是出於對阿嬤真正的愛,未曾被框架的自然的愛。
我謝謝兒子毫無隱瞞的告訴我他的想法,不必畏懼媽媽我會痛斥一頓,
如果他不認為我是一個可以理性討論或值得他信任的大人,我想,他根本不想費事坦誠以告;
而如果兒子預期他所表達的只會換來一頓「大逆不道」的責難,他絕對懶得惹麻煩!
此外,比起青少年時期對既定現狀從不懷疑、甚少思考、更不可能有勇氣表達意見的乖巧的我,兒子是完全反向的發展,
他們認真的去體察喪禮的流程、思考每個環節的合理性,再進一步思考怎麼做更好。
這,不就是青少年思考力蛻變進化的過程嗎?
在聆聽兒子大膽表達甚或被認為是大放厥詞的當下,我是否看到他們此時期最珍貴與最鮮明的成長印記呢?
那就是---思辨能力正大幅度的躍進。
《深度洞察力》一書引用了史丹佛大學研究員的一個有趣論點:
有青少年子女的領導人比較不會過於自信,因為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知道,這個年齡層的人永遠不會為你所動,而且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你有多麼的不厲害。
「和與你意見相左的人為伍,是領導成功的基石之一」。看來,永遠的反對黨--青少年,是人類能不斷革新進步的最大動力。
當然,我希望兒子有思考力,不代表我容許兒子缺乏體貼大人的溫暖心意。
「兒子,聽完你的想法,我很欣賞你有認真的去感受這個喪禮整個流程,也認真的去思考著更好的做法,」兒子面露微笑。
我接著說:「但是爸爸和長輩們這陣子真的很辛苦、很忙,而且失去了母親,真的很悲痛,他們並沒有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來想更創新的做法,在他們既有的人生經驗裡,這絕對是他們最棒、最完善的規劃了!
我想你應該能夠理解的,希望你能感受他們的用心和現在的心情,並真心感謝他們為阿嬤和全家族的付出。將來,你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沒問題的!」
兒子點點頭。
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賀一航最擔心母親曾治豪表示會照顧好奶奶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賀一航最擔心母親曾治豪表示會照顧好奶奶. ... 【萬秀豬王】(Janet、新寶島康樂隊、賀一航、方駿、黃乙玲/父子情深/上錯醫院住錯房/媽媽是歌星)第72集. ... <看更多>
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TW_Entertain - [實況] 小明星大跟班20211020 - PTT情感投資 ... 的八卦
[來賓] 省王們:NONO、Paul、詹子晴、詹惟中、小瑋貧民們:馬國賢、曾治豪、Eason、佩德羅、海產--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8.108.175 (香港) ... ... <看更多>
曾治豪親生媽媽 在 [Live] 甘味人生第七集- 看板SET 的八卦
今日播出:甘味人生 第七集
《甘味人生》,播出前原定名為《打拚出頭天》,是三立台灣台以勵志溫馨為題材的八點
檔連續劇。
本劇於2015年5月18日開鏡、6月開始拍攝,並於在7月28日開播,接檔《世間情》。
本劇由映畫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昇華娛樂傳播有限公司製作,於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
點播出。
【劇情主題】
「做豆油雖然有卡辛苦,啊不過若是肯打拚,大家就會幫你逗腳手,總說一句,你不用怕
,卡打拚ㄟ,打拚就會出頭天啦!」
甘味人生,是一齣闡述「一家人世代傳承家業」的勵志寫實戲劇。
劇中趙家是製作傳統手工醬油的一個大家庭,家庭的父母兄弟姊妹,共同為這個家努力打
拚的歷程為主軸,描寫刻畫每個人在打拚的過程當中,與糾結在矛盾的感情世界裡,所經
歷的悲歡喜樂。
藉由劇中人物的努力奮鬥,愛恨情仇,表現出他們親情、愛情、友情的價值。並傳達一家
人為了捍衛、保存家中的傳統產業、百年工法,呈現一家人的團結,一起努力打拚的感人
故事。
並鼓勵當前台灣社會中,遭遇生活困境的人,勇敢面對各種的挑戰,只要不放棄,就會有
希望,只要有家的溫暖,就可以得到圓滿和幸福,只要願意打拚,一定會出頭天!
【相關連結】
官方部落格:
https://blog.iset.com.tw/tasteoflife/
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et.tasteoflife
【本集重點】
1.蕭永豐(陳建隆 飾)出場。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45.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T/M.1438774254.A.0D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