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謊言】
當地時間3月22日下午五點,主導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正式將關於俄羅斯是否干預2016年美國選舉的「通俄門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部長巴爾(William Barr)。
這象徵著已經進行了674天、已起訴34人(其中6人曾為川普親信或直接相關)的穆勒「通俄門調查」,正式進入尾聲。
(可以結束了嗎。拜。託。)(怒丟檔案夾..)
好啦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交完稿以後,撇開這些美國電視新聞、還有川普大大持續不停的政治口水不談,一些關於政治與謊言的細節還是蠻值得玩味的。
科普一下:
▍到底通俄門調查、穆勒報告是什麼?
基本上,關於川普團隊的“通俄門”疑雲傳言可以說是從2016年12月開始。川普當選後不久,美國多家媒體披露了中央情報局的調查報告,顯示俄羅斯政府干擾了美國2016年大選,目的是“協助”川普當選。
2016年12月29日,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以“干擾了美國2016年大選”為由,用行政命令方式下令驅逐了35位俄國駐美外交人員、關閉兩座俄羅斯在美國的持有的房產,美國政府稱其為“情報活動服務”。
2017年5月17日,隨著前聯邦調查局局長柯米被川普開除、以及各種“通俄”傳言不斷曝光,促使美國司法部設立了由特別檢察官穆勒帶領的“通俄門”專案小組,展開獨立調查。
特別檢察官穆勒帶領的“通俄門”專案小組,歷時近兩年的調查,總共對34名個人和3家公司提出指控。如今,提交整個完整的調查報告給司法部長結案。
▍沒有人因為「通俄」被起訴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關鍵的6人是與美國總統川普有直接關連的前幕僚或親信,6人中有5人已認罪並定罪,包括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2016年的競選總幹事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和川普的前私人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前外交顧問喬治•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前競選助手蓋茨(Rick Gates)。第六人、川普長期顧問小羅傑•J•斯通(Roger J. Stone Jr.)的案件則仍在審理階段。
不過,這六個人被起訴的原因都不是因為“通俄”,而是多是因為“說謊”。
你可以這樣理解,就是一些在OMG川普是普京的走狗、OMG我們要被俄羅斯統治啦、OMG重磅獨家、OMG美帝要滅亡了或川普在OMG政治迫害政治迫害⋯⋯的雜音都可以先忽略⋯⋯⋯
這份調查報告的發現更重要的是:
1. 因「通俄門」開啟的特別調查小組結果是,川普團隊沒有「通俄」。
2. 不過,檢察官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揭露這些政治人物怎麼去“說謊”、藐視司法的犯罪事實。
▍謊言與政治
換句話說,就是謊言、謊言、謊言…,川普的幕僚們一個接一個被因說謊(還有些金錢犯罪)而被判刑。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到底是誰,如果真有其人的話,讓他們(說謊)試圖去掩蓋事實?” 前聯邦檢察官、蓋茨(Rick Gates)的委任律師Shanlon Wu在受訪時說了這個耐人尋味的話。
“這不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巧合——他們為什麼都撒謊?” 曾是調查總統克林頓的獨立律師羅伯特雷(Robert Ray)說,他暗示,“只有在政治裡,’忠誠’高於其他一切價值。”
而似乎在這一長串的起訴名單中,從高階到低階員工都遵循著這個政治的黑暗潛規則。
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雖然認罪,但從未說明自己為何說謊。川普律師朱利安尼曾試圖淡化這些說謊的動機只是“愚蠢”。
但是弗林的長年老朋友Robert Kempenaar受訪時說,他相信弗林說謊是為了保護總統、也保護執政當局,且絕對不是出於自己的決定。
“他是一位將軍,”Robert Kempenaar說。“以我認識的弗林,他正在遵守他上面的命令,無論是不是總統,我不得而知。 “
▍最後補上應該不會有人認真看的六人起訴名單
- 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
弗林在2017年初當上川普總統的首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不到一個月就被指誤導副總統彭斯及聯邦調查局(FBI),隱瞞在總統交接期間,曾跟俄羅斯駐美大使聯絡對話,而被川普開除。他2017年12月承認向FBI說謊罪名,並同意跟通俄門案特別檢察官穆勒團隊合作,已定罪,暫時未判刑。
- 2016年的競選總幹事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
2018年8月陪審團裁定馬納福特五項所得稅申報不實、兩項銀行欺詐和一項隱瞞海外銀行帳戶罪名成立,目前被判囚7年半。檢察官指他曾隱瞞收取親俄烏克蘭政客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政治顧問費,在一宗個別案中承認兩項串謀罪,並曾同意配合穆勒調查以換取減刑。不過,馬納福特在多個調查又涉嫌說謊,2月被裁定違反認罪協議,減刑夢碎。
- 前私人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
2018年8月先坦認為川普支付豔星“封口費”,而違反選舉法等8項控罪;11月再就莫斯科川普大樓項目在國會作假證供認罪,被判囚3年。柯恩之後也與穆勒團隊合作,並出席多場國會閉門聽證會,預計今年5月6日開始服刑。今年2月,柯恩在眾議院一場聽證會上,供稱是川普核准他支付封口費,又透露川普早就熟知長期顧問羅傑斯通與維基解密有聯繫,又曾暗示要求柯恩說謊隱瞞2016年大選前正洽談在莫斯科建川普大樓。
- 前外交顧問喬治•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
2016年總統大選前向川普陣營聲稱可安排見俄羅斯官員。2018年,他承認就接觸俄中間人向聯邦調查局探員說謊罪名,同年9月判監14日,已服刑出獄。
- 前競選助手蓋茨(Rick Gates)
馬納福特的生意拍檔,2018年2月就跟馬納福特合謀和作虛假聲明認罪,在馬納福特逃稅案審訊當污點證人指證反指控馬納福特。法院仍在審理其案件,暫時未判刑。
- 長期顧問小羅傑•J•斯通(Roger J. Stone Jr.)
斯通今年1月被以作假證供、妨礙司法公正、騷擾證人等七項罪名起訴,尚未判刑。起訴書指,斯通在電郵中向川普團隊透露,與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有聯繫,並告知維基解密將發放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黑料。起訴書又指斯通在大選後就事件向國會作假證供,又迫使另一證人不向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作供。
—
好啦其實這樣寫了兩年多的通俄門過程,也是一個蠻有趣的美國司法系統學習機會 (正向思考正向思考正向思考)
可是真的可以結束了嗎。拜。託。
怒。吃。去。
#通俄門 #川普
(圖片攝於2017年,當時的國安顧問弗林第一次到白宮新聞室跟記者做簡報)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星們給人的印象大多光鮮亮麗,私底下卻要忍受狗仔無止盡偷拍,長期暴露在這種壓力之下,有的人還是忍不住大動肝火,選擇跟狗仔正面衝突,而有些明星卻懂得逆向操作,用詼諧有趣的方式反將狗仔一軍,下面這17位明星遇到狗仔的反應,實在讓人忍不住大讚好可愛! Track::Never Be Alone Musi...
曼納福特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八卦
【政治與謊言】
當地時間3月22日下午五點,主導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正式將關於俄羅斯是否干預2016年美國選舉的「通俄門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部長巴爾(William Barr)。
這象徵著已經進行了674天、已起訴34人(其中6人曾為川普親信或直接相關)的穆勒「通俄門調查」,正式進入尾聲。
(可以結束了嗎。拜。託。)(怒丟檔案夾..)
好啦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交完稿以後,撇開這些美國電視新聞、還有川普大大持續不停的政治口水不談,一些關於政治與謊言的細節還是蠻值得玩味的。
科普一下:
▍到底通俄門調查、穆勒報告是什麼?
基本上,關於川普團隊的“通俄門”疑雲傳言可以說是從2016年12月開始。川普當選後不久,美國多家媒體披露了中央情報局的調查報告,顯示俄羅斯政府干擾了美國2016年大選,目的是“協助”川普當選。
2016年12月29日,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以“干擾了美國2016年大選”為由,用行政命令方式下令驅逐了35位俄國駐美外交人員、關閉兩座俄羅斯在美國的持有的房產,美國政府稱其為“情報活動服務”。
2017年5月17日,隨著前聯邦調查局局長柯米被川普開除、以及各種“通俄”傳言不斷曝光,促使美國司法部設立了由特別檢察官穆勒帶領的“通俄門”專案小組,展開獨立調查。
特別檢察官穆勒帶領的“通俄門”專案小組,歷時近兩年的調查,總共對34名個人和3家公司提出指控。如今,提交整個完整的調查報告給司法部長結案。
▍沒有人因為「通俄」被起訴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關鍵的6人是與美國總統川普有直接關連的前幕僚或親信,6人中有5人已認罪並定罪,包括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2016年的競選總幹事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和川普的前私人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前外交顧問喬治•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前競選助手蓋茨(Rick Gates)。第六人、川普長期顧問小羅傑•J•斯通(Roger J. Stone Jr.)的案件則仍在審理階段。
不過,這六個人被起訴的原因都不是因為“通俄”,而是多是因為“說謊”。
你可以這樣理解,就是一些在OMG川普是普京的走狗、OMG我們要被俄羅斯統治啦、OMG重磅獨家、OMG美帝要滅亡了或川普在OMG政治迫害政治迫害⋯⋯的雜音都可以先忽略⋯⋯⋯
這份調查報告的發現更重要的是:
1. 因「通俄門」開啟的特別調查小組結果是,川普團隊沒有「通俄」。
2. 不過,檢察官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揭露這些政治人物怎麼去“說謊”、藐視司法的犯罪事實。
▍謊言與政治
換句話說,就是謊言、謊言、謊言…,川普的幕僚們一個接一個被因說謊(還有些金錢犯罪)而被判刑。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到底是誰,如果真有其人的話,讓他們(說謊)試圖去掩蓋事實?” 前聯邦檢察官、蓋茨(Rick Gates)的委任律師Shanlon Wu在受訪時說了這個耐人尋味的話。
“這不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巧合——他們為什麼都撒謊?” 曾是調查總統克林頓的獨立律師羅伯特雷(Robert Ray)說,他暗示,“只有在政治裡,’忠誠’高於其他一切價值。”
而似乎在這一長串的起訴名單中,從高階到低階員工都遵循著這個政治的黑暗潛規則。
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雖然認罪,但從未說明自己為何說謊。川普律師朱利安尼曾試圖淡化這些說謊的動機只是“愚蠢”。
但是弗林的長年老朋友Robert Kempenaar受訪時說,他相信弗林說謊是為了保護總統、也保護執政當局,且絕對不是出於自己的決定。
“他是一位將軍,”Robert Kempenaar說。“以我認識的弗林,他正在遵守他上面的命令,無論是不是總統,我不得而知。 “
▍最後補上應該不會有人認真看的六人起訴名單
- 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
弗林在2017年初當上川普總統的首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不到一個月就被指誤導副總統彭斯及聯邦調查局(FBI),隱瞞在總統交接期間,曾跟俄羅斯駐美大使聯絡對話,而被川普開除。他2017年12月承認向FBI說謊罪名,並同意跟通俄門案特別檢察官穆勒團隊合作,已定罪,暫時未判刑。
- 2016年的競選總幹事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
2018年8月陪審團裁定馬納福特五項所得稅申報不實、兩項銀行欺詐和一項隱瞞海外銀行帳戶罪名成立,目前被判囚7年半。檢察官指他曾隱瞞收取親俄烏克蘭政客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政治顧問費,在一宗個別案中承認兩項串謀罪,並曾同意配合穆勒調查以換取減刑。不過,馬納福特在多個調查又涉嫌說謊,2月被裁定違反認罪協議,減刑夢碎。
- 前私人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
2018年8月先坦認為川普支付豔星“封口費”,而違反選舉法等8項控罪;11月再就莫斯科川普大樓項目在國會作假證供認罪,被判囚3年。柯恩之後也與穆勒團隊合作,並出席多場國會閉門聽證會,預計今年5月6日開始服刑。今年2月,柯恩在眾議院一場聽證會上,供稱是川普核准他支付封口費,又透露川普早就熟知長期顧問羅傑斯通與維基解密有聯繫,又曾暗示要求柯恩說謊隱瞞2016年大選前正洽談在莫斯科建川普大樓。
- 前外交顧問喬治•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
2016年總統大選前向川普陣營聲稱可安排見俄羅斯官員。2018年,他承認就接觸俄中間人向聯邦調查局探員說謊罪名,同年9月判監14日,已服刑出獄。
- 前競選助手蓋茨(Rick Gates)
馬納福特的生意拍檔,2018年2月就跟馬納福特合謀和作虛假聲明認罪,在馬納福特逃稅案審訊當污點證人指證反指控馬納福特。法院仍在審理其案件,暫時未判刑。
- 長期顧問小羅傑•J•斯通(Roger J. Stone Jr.)
斯通今年1月被以作假證供、妨礙司法公正、騷擾證人等七項罪名起訴,尚未判刑。起訴書指,斯通在電郵中向川普團隊透露,與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有聯繫,並告知維基解密將發放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黑料。起訴書又指斯通在大選後就事件向國會作假證供,又迫使另一證人不向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作供。
—
好啦其實這樣寫了兩年多的通俄門過程,也是一個蠻有趣的美國司法系統學習機會 (正向思考正向思考正向思考)
可是真的可以結束了嗎。拜。託。
怒。吃。去。
#通俄門 #川普
(圖片攝於2017年,當時的國安顧問弗林第一次到白宮新聞室跟記者做簡報)
曼納福特 在 劉必榮國際新聞評論 Facebook 八卦
本週的國際新聞主要包括:
(一)美國情勢-美國最近最引人關注的新聞就是美國調查川普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穆勒在週一出手了。穆勒檢察官本身也非常兇,他是聯邦調查局局長出身,可以看得出他整個態度幾乎就是情報單位與川普的對抗,週一他正式起訴並逮捕川普過去的競選經理曼納福特及一些商業夥伴…
(二)亞洲情勢-由於川普11月將至亞洲訪問,因此最近我們看到美國在亞洲的動作非常頻繁,不管是國防部長馬提斯、國務卿提勒森或參謀總長聯席會主席鄧福德都到亞洲來且有很大的動作,我們也發現亞洲東北亞及南亞兩大塊地區特別引人注意…
(三)加泰隆尼亞宣佈獨立-加泰隆尼亞宣佈獨立在上週有戲劇性的發展,本來大家還以為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或馬德里當局可能會試圖找到一個妥協或迴旋的空間,結果沒有…
#填問卷拿劉必榮談判課程折價卷|https://goo.gl/yvtaVF
曼納福特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評價
明星們給人的印象大多光鮮亮麗,私底下卻要忍受狗仔無止盡偷拍,長期暴露在這種壓力之下,有的人還是忍不住大動肝火,選擇跟狗仔正面衝突,而有些明星卻懂得逆向操作,用詼諧有趣的方式反將狗仔一軍,下面這17位明星遇到狗仔的反應,實在讓人忍不住大讚好可愛!
Track::Never Be Alone
Music provided by TheFatRat.
Watch:https://youtu.be/Ic-gZlPFTkQ
相關資料:
https://bit.ly/2WTBnJ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894WpAiTQA/hqdefault.jpg)
曼納福特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w-onuxqBj0/hqdefault.jpg)
曼納福特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上一集我們談到美國影集《破案神探》,Mindhunter。主角霍頓‧福特訪查全美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然而在一次面對韋德校長的疑案中,福特探員懷疑韋德校長對孩童搔癢的行為,顯然有孌童癖的嫌疑,堅持舉發校長。而這項指控導致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毀於一旦。
伊格言說,《破案神探》為我們具體展示了福特探員的聰敏、果決與粗暴──同時亦是知識的粗暴與人的粗暴。因為,某些時刻,當確認犯罪與否(或犯罪的「潛在可能性」)高度依賴於一個人的內心動機之時,你怎麼,就能那麼有把握呢?你是不是,總把人想得太邪惡了呢?你是不是,在與「人性惡」的深淵的拉扯對視中,不知不覺,自己也變成了深淵、變邪惡了呢?
你是不是對自己下判斷的能力,太有把握了呢?
伊格言舉了一則大家都聽過的禪宗故事作例子:老和尚與小和尚在河邊巧遇一個正待渡河的美貌女子,老和尚二話不說,背起女子渡河;隨後兩造道別,繼續趕路。但小和尚卻一路心神不寧,質問老和尚此舉是否犯戒。道行高深的老和尚倒是輕描淡寫:哦,你說她嗎?我都已經把她放下了,你還背著嗎?
年輕的福特探員是不是有些類似這位年輕小和尚呢?堂皇以正義之名,斷定他人的善惡。他的判斷當然也很可能是對的,但問題是,他也並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對的。弔詭的是,古老的禪宗故事,卻令我們想起當下的自媒體與社群時代──鍵盤柯南,網路公審,斷章取義,每個不相干的凡人如你我,忽然都擁有了參與審判的權力。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llebecq)在小說《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中,把藝術家分成兩類:革命派和裝飾派。故事中,性情溫柔的藝術家文森沮喪地說:
革命派是那些能夠承受世界之粗暴的人,並能以一種更激烈的粗暴來對抗它。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種膽量。……我完全意識到我作品倒退的一面;……在來自造形藝術評議會的一位女孩的目光中,我讀到了輕蔑……我馬上明白到,她把我當成了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孩子。她沒錯,我確實是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小孩,不能夠活在世界上。我無法承受世界之粗暴;我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文森是天生的裝飾派,他當不成革命派。但究竟革命是什麼呢?我們或許很難回答,但我們可以很確定革命「不是」什麼。毛澤東的名言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對,革命是會流血的、是打砸搶、是毫不手軟的、是殘忍無比的。此時你可能殺紅了眼,不分青紅皂白;或者,更趨向於惡的是,殺戮的目的已不在於打擊敵人,而是為了刷自身的存在感,或發洩自己的嗜血與破壞慾。看似高舉正義之大纛時,我們也變成了深淵本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jV0tMeYVt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