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新冠病毒防疫治療:
AI智能機器人成利器,從美國到武漢,紛紛上場,減少院內感染
【為了避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受到感染,大陸開使投入了大量的雲端科技。在多個城市裡的醫院裡,出現了協助醫護人員進行簡單診療的雲端機器人。這些腦袋裡儲存著大量醫護資訊的機器人,有許多種類,從門診醫療,安撫病患情緒,到協助送餐送藥,進行全院消毒清潔,在疫情集中爆發的非常時期,可大大降低醫護人員在長時間工作下而交叉感染的機會。】
{內文}
大陸對抗武漢肺炎病毒的最前線,加入全新生力軍。
(上海兒童醫院醫師)
我們把機器往前推,看看小孩一個整體的情況,好 呼吸很平穩的 很平穩的
它是聽診機器人對入院隔離的病患進行體溫測量,發燒中的上海5歲女童因為家人曾與武漢同事接觸,被列為疑似病例送入上海兒童醫院,機器人加入抗疫前線後,該院醫師開始透過人工智能方式遠端看診,除了能有效抑制傳染,也適當分擔防疫工作 提升醫療效率。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
那麼採用這樣遠端會診的方式,其實是讓我們的會診效率更高,更加節省一些會診的時間,作到每個疑似感染的病患,可以及時進行會診,這也是減少防護物資消耗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它是送餐機器人,由醫護人員設定好路線,前往指定病房,為隔離中的病患送上三菜一湯。
(送餐機器人)
一號間客人,您的菜在第一層拖盤,請取餐,餐點已經完成了
浙江是湖北之外大陸第二大疫區,啟用後可減少疑似病患與醫護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避免交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寧波鼓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陸義真醫師)
我們這裡的話,人手相對少一點,這樣也可以減少一下和病人的接觸,減少傳播的機會
除了送餐機器人還有防護概念相同的送藥機器人,配置分層的儲物櫃,可一次向多位病人送藥,在疫情最嚴峻的武漢,則有消毒機器人投入防疫工作,協助該市多家醫院進行日常環境消毒。
(鈦米機器人武漢銷售總監/杜仆)
你現在所看到的這整個樓層 就是有出現過確診的病患 對醫護人員進行了傳染 所以這整層樓都進行隔離了 我們目前正在裡面進行消毒的工作
這款由上海企業自行研發的消毒機器人,可自動識別院內環境給予消毒路境建議方案,還能偵測出感染嚴重的物體表面進行重點消毒
(鈦米機器人技術市場經理/馬夏怡)
它其實是等於把我們的雙氧水作成乾霧狀,然後打散到我們的空氣中,一個消毒機器人身上有九根紫外線燈管,在紫外線燈的照射下,其實可以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 所以它的消毒效果會更加的好
製造機器人的企業負責人表示,研發過程中已用最難菌種進行實驗,殺菌率接近100% 聲稱適用新型冠狀病毒。
(鈦米機器人創始人/潘晶)
在疾控中心進行實驗和驗證的時候,我們是拿著最難殺的芽孢,進行殺滅實驗,在這種情況下,機器人都能做到99.9999%的殺菌率,所以在對於冠狀病毒,機器人本身的殺菌效果是非常好的
此外,商場內用來識別逛街人群有無戴口罩的巡邏機器人,也開始在大陸各地投入使用,AI智能走進戰鬥最前線,協助大陸共同抗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X7RqijRlI
智能送餐機器人 在 鄭宏輝 Facebook 八卦
送餐機器人 未來科技的發展潛能
新竹巨城旁的摩斯漢堡竟然出現了送餐機器人!宏輝今天便來嘗試機器人送餐的服務,體驗科技發展的便利。
點完餐後,機器人會接收號碼牌的訊號,小心翼翼的端著餐點到桌邊供客人拿取,非常方便。並且有內建感應器,機器人會閃躲前方障礙物,移動十分安穩。
新竹市政府去年舉辦了機器人展,展出逾百隻的機器人和模型,打造聲光與科技智能相融的氛圍。但是機器人可以不單單是模型或娛樂的玩具,融入我們生活中,帶來一些便利的服務嗎?
例如餐廳裡用餐客人太多,以致於店員忙不過來,送餐機器人就可以成為最佳幫手,節省店員們的負擔。若能將機器人運用在打掃清潔、甚至是收銀結帳呢?想必也會提供一大助力。
#這沒有業配啦
智能送餐機器人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李開復《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欄:新冠疫情加速自動化大躍遷
中文授權翻譯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於經濟學人官網:https://www.economist.com/by-invitation/2020/06/25/kai-fu-lee-on-how-covid-spurs-chinas-great-robotic-leap-forward
2003年SARS疫情期間,北京的實體商店全數關門歇業,這迫使一家零售商嘗試向網路轉型,開拓新市場,這家零售商後來發展為當今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巨頭之一:京東。再把時間快轉到我們所在的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京東大舉推行新型自動化倉儲,單日訂單處理能力超過150萬單,推動銷售額飆升20%,還在武漢用上了機器人和無人機配送,並計劃於今年內在各地開設1000家自動化餐廳。
我們的世界正迎來疫情衝擊下的重大革新: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由自動化驅動的升級再造,大規模引入機器人科技來降低商業運作中人與人的接觸;在線業務、演算法和自動化實現了降本提效及安全保障。雖然這樣的轉變在此次疫情之前就已發端,但疫情確實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同時我預測,自動化技術短期內可以用於保證社交安全距離,長期而言將對商業運行機制產生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影響。這一波後疫情時代的自動化浪潮在中國如火如荼,或許也將於世界各地的商業環境開花結果。
過去人們以為要完成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就得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經歷疫情隔離後,他們發現其實並非如此。從醫療看護、餐飲、配送、製造、物流、運輸和教育這類藍領屬性的職業,到金融、客服、業務、人力資源、法律和會計這些白領屬性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由軟體和機器人科技來完成。
從歷史角度看,當經濟下行週期恰逢新一波成熟科技的應用落地,往往會掀起自動化的熱潮。企業受到成本壓力後,會覺得有必要削減工作崗位和嘗試新科技。一旦企業成功引進機器人來取代人類員工,老闆們就不太可能走回頭路,因為機器人不會生病、不會曠工、不會因為要執行危險任務而要求漲薪。事實上,機器人可以說是疾病大流行期間取代高危崗位的最佳解決方案。難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大衛·奧特爾 (David Autor) 將新冠疫情稱為「自動化推手」。
中國在發展自動化經濟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擁有龐大的勞動力,但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了十倍,是越南的兩倍多。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有十足的動力實現智能製造,進而從製造大國晉升為製造強國。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8年大陸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激增21%,達到54億美元,佔全球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各行各業也在積極探索將機器人技術融入製造業的方方面面。
自動化加速的趨勢還輻射到製造業以外的諸多領域。 二月疫情在武漢迅速蔓延,規模龐大的火神山醫院在十天內建成,成列的機器人在醫院內奔走,進行消毒和物資運送,機器人的「身影」還出現在各地的學校、醫院、商業建築中。上海機器人公司擎朗開發的一款無人車結合了激光雷達、計算機視覺、傳感器等技術,可執行無接觸消毒任務。
前陣子我在北京居家隔離時,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都由社區的機器人運送,它裝有輪子、外形敦實,很像《星際大戰》中的R2D2,送貨時先以無線呼叫電梯,自主導航至我家門口,然後撥打我的電話通知開門取件。我取走快遞後,機器人就會回到前台等候下一個任務。
美團外賣也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將餐品送至指定的取餐點,外賣小哥和顧客無需互動便可完成交易,美團還在積極測試無人駕駛送餐車。微信也開發了一個系統,人們可以用手機瀏覽餐廳菜單、點餐和結賬,由人類或機器人將食物送上餐桌。穿梭於店內的機器人服務生可能是為了隔離安全,也可能是為了炒噱頭,但未來它們或許會成為大多數普通餐廳的基礎配置(上流餐廳除外)。
不過短期來看,自動化對白領類型的工作影響更大。雖然流水線這樣基礎的重複性工作容易實現自動化,但多數手工技藝對機器人來說仍舊難以掌握。21世紀的「智能自動化」將有別於20世紀的初級物理自動化,因為如今的機器人需要將機械工程和用於感知和精細動作操控的人工智慧技術模塊融為一體。而在疫情期間,白領員工居家上班,他們在線上的一切活動、承擔的所有任務都被轉化成數據,標誌著向機器全面接手邁出了一小步。這就是自疫情危機爆發以來,提供“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公司迎來一波銷售熱潮的原因。
作為身在中國的高科技投資人,我第一手見證了這些科技在疫情期間落地應用,舉例創新工場投資的追一科技公司開發了一款客服中心自動化軟體。疫情期間,大陸一家大型銀行的信用卡部門部署使用了該軟體,每天和客戶的通話量高達35萬,相當於1200名人工客服的工作量,這類對話機器人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增加了收入。現在追一科技已將AI數字員工的落地應用擴大到智能營銷、智能分析、智能培訓、智能助理等諸多場景。
後疫情時代的商業環境新脈絡正在成形,一切可通過自動化降本提效的運營環節都將實現自動化,而自動化過程壓縮人類崗位,不僅僅是為了利潤和績效,更是為了健康和安全。機器人和軟體在疫情發生前便已展現出吸引力,如今這些技術更是有理由成為企業剛需——無論新冠肺炎疫苗是否會研發出來。
雖然一些工作因自動化改變或消亡,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也被創造出來,例如數據中心、5G設備、智能軟體等新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軟體將需要人類員工加以研發部署,而機器人的操作和維修也需要人類技師。同樣,以人為核心的數據收集和標籤分類工作也需要人類參與,以便為AI提供“燃料”,助力自動化經濟發展。許多行業將根據「人類-數字共生」的嶄新模式獲得重塑。以教育領域為例,AI可擔任24小時在線的老師和教練,而人類老師則是智慧的導師和激勵者;在醫療領域,AI將協助人類醫生,充當精準的、有針對性的診斷引擎,而人類醫生則負責與患者溝通和做出最終的決定。
在向自動化經濟轉型的進程中,政府和民間機構需要攜手努力,共同試驗和樹立最佳模式,幫助就業大眾做好準備,並對面臨失業風險的人群進行再培訓。中國較早採用自動化科技,而且有望成功從一個貧困的農業經濟體轉型為一個工業強國,說明中國大陸的實踐可以提供寶貴的經驗。
二戰後,美國的商業慣例成為了全球標準,世界各地的企業都立志與之看齊,在此次疫情的推動下,中國將加快推進自動化、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科技深入各行各業,同時為其他地區探索未來方向提供可藉鑑的思路。 ■
本文作者 | 李開復博士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London 25th June 2020
智能送餐機器人 在 自己搭電梯、送餐! 連鎖餐廳、飯店搶用「AI機器人」|TVBS新聞 的八卦
後疫情時代,加速服務業轉型,有連鎖火鍋和小籠包名店,以及商務飯店,都採用 送餐機器人 ,除了可以設定固定路線之外,單趟運送的餐點,比傳統人力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