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專訪,針對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及南海爭議等議題回應提問。內容如下:
問:您對習近平的印象如何?
答:就像我在CSIS講過的,對於習近平主席能夠勇敢地採取措施進行反貪腐的這件事情,我覺得在中國大陸發展的進程上,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也非常期待他在處理兩岸關係上面,能夠有更大的彈性,也能夠充分認知臺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總統也好,或者政治領導人的決定,是必須要依循民意,所以我也希望他能夠體認到臺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民意的走向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問:有些學者說,習近平設定了要您同意92共識之期限,這個正確嗎?
答:兩岸的問題很多人都很關注,很多人都有他們自己的觀察,不過我相信,習近平主席做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應該有能力能夠綜合所有的情勢,來做一個很好的決定,做一個正確的決定。尤其是臺灣已經是一個非常民主的地方,民意的走向其實非常重要,所以設定期限,要求臺灣政府違反民意去承受一些對方的條件,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我也相信他們應該會有這樣的認知。
問:自您5月下旬就職以來,陸方已經切斷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正式溝通管道,您打算如何處理日常與北京間的關係?
答:我們雙方之間溝通的管道其實是很多元的,尤其是在這幾十年來的發展,雙方的交流其實非常多元而且頻繁,在交往的過程中,其實也產生很多互相溝通的模式,這些溝通不只是在官方的層次,還包括每一個不同層級,還有民間的溝通,都在整個兩岸之間溝通的這種結構裡面。我們雙方之間立場上的差異,其實在我520的就職演講裡面,我也盡了最大的力量,來讓雙方的立場可以縮小差距,我也相信在某種程度,中國大陸方面也會認知到520講話裡面的善意。
問:但看來似並非如此。中國大陸國務院臺灣辦公室表示,您的就職演說是「一個未完成的答卷」,迄今並無公開的跡象顯示他們肯定您的立場。而您身為總統,是否和中國大陸政府的對口有接觸?
答:就像我講的,現在所暫停的是兩會的管道、陸委會與國臺辦的管道,這在官方的意義或許是存在的,但問題是長久以來,雙方之間管道確實是很多元的,現在看到的兩會,也就是海基會與海協會兩會的溝通體制,只是整個多元管道中間的一部分。當我講到多元,其實它是有多層次的面向,不僅是政府在交流的過程中,很多政府機關跟他們在中國大陸的對口,也都有一定程度相互通訊息與交換意見的機制。I’m saying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government have different ways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in China.(我政府各層級都有和中國大陸對口機構聯繫的管道)我不能在這個階段進入太多細節。
問:您認為您有在縮小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隔閡嗎?
答:這段時間以來,我們都非常謹慎處理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我們除了不採取挑釁的態度,防止意外的發生之外,也希望透過資訊的交流,能夠建立起雙方的互信。
問:您代表許多較偏向認同「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臺灣年輕一代,他們比老一輩更支持獨立。身為總統,您要如何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但同時也要讓年輕的選民滿意,您如何取得平衡?
答:It is a fact that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different people of different ethnic origins, they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China. But they all agree on one thing: that is democracy. (事實上不同世代和不同族群的民眾對中國大陸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們的意見一致,那就是民主。)
問:美國自1979年之後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在北京)代表「中國」,而將中華民國的臺灣(首都在臺北)視為一個「實體」(entity),您覺得這是公平的嗎?
答:我想我不太清楚美國在講這個字- “entity”的時候,它的意思是什麼,但是這個 “entity"有很多可以詮釋的空間。以臺灣來講,我們有一個完整的政府跟民主的機制,我們有軍隊,我們是一個可以為自己做決定的國家。所以,或許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有不同的想法或是不同的角度,但從我們來看,其實絕大多數的臺灣人覺得我們確實是一個國家。
問:沒有被國際社會承認,您是否覺得不公平?
答:It is indeed unfair。(這確實是不太公平)
問:美國讀者與我都難以理解,身為臺灣總統,您只被允許在美過境停留48小時。
答:It is indeed. (的確如此。)
問:有報導指出,來自中國大陸的觀光客減少了,這會傷害臺灣的觀光產業嗎?
答:我們是看到有一些在量上面的減少,但是整體而言,對我們觀光產業有多大的衝擊,我們還在評估當中。不過整體來說,我們也希望我們觀光客的來源是多元的。所以,我們也會持續強化對於其他來源觀光客的爭取,而且我們的觀光產業可以發展出適應不同來源的觀光客,能夠更多元,而且更能夠適應不同的觀光客。
問:中國大陸如果執意的話,可能會對臺灣施加更多壓力,他們會威脅破壞你們與邦交國的關係並嚇跑他們,您會擔心這個嗎?
答:關於經濟的手段,我不是指他們(中國大陸)現在正在做,但如果他們用經濟手段加壓力的話,其實中國大陸也應該想像他們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今天中國大陸可以這樣對臺灣的話,它也可以對其他周邊的國家。所以,我相信很多周邊的國家都會很仔細地觀察中國大陸會不會對臺灣以經濟的手段來加壓,中國大陸如果要成為一個在這個區域是受尊敬的國家,我相信他們會小心地考慮這件事。
問:所以您認為臺灣與邦交國的關係會繼續維持嗎?
答:我們會盡力維持我們的邦交國,也希望跟我們邦交國發展出一種互惠的關係,也就是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及教育上的交流都能持續強化,讓他們真心感受到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是一件有意義且有助益的事情。
問:您的前任馬總統曾計畫向美國購買66架F16戰機,儘管有47位美國參議員致函支持,但最後都沒有結果,您會繼續提出此項請求嗎?
答:我們會持續評估國防的需求,持續向美國提出軍事合作計畫,所以這些方面我們會持續與美方來進行溝通,同時也會對防衛需求做更準確的評估。在這個階段,我們的需求主要還是在水面艦、潛艇、防空系統及網路安全,這些方面我們有比較強的需求。
問:馬前總統之前也希望向美國購買柴電潛艦,但未竟其功,您會再重覆此訴求嗎?
答:In three areas our needs are more urgent, there are surface ships and submarines, air-defense and cyber-security areas. In submarines, we are trying to develop our own, to develop indigenous capabilities.(在三個領域,我們的需求較急迫,如水面艦和潛水艇、空防和網路安全領域。在潛水艇方面,我們正嘗試著開發自己的潛艇,發展本國的能力。)
問:美國總統候選人柯琳頓(Hillary Clinton)與川普(Donald Trump),哪一位當選對臺灣比較好?
答:作為一個其他國家政府的領導人,我們不方便對美國總統選舉做過多的評論。不過我們也希望,無論哪一位當選美國總統,我們都能夠持續現在的關係,而且在現在的關係上,發展下一階段更緊密且互惠的關係。
問:您施政的焦點是內政,像是提高薪資以及增加休假的時間,但是目前臺灣經濟成長率低於1%,您如何在增強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增加社會福利呢?
答:我想這些事情,不是一個藥方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其實臺灣的經濟需要做結構性的調整。也就是我們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走向以創新研發來讓我國的產業可以進到下一個階段、下一個時代。這跟以往我們以製造、效率,也就是成本驅動的成長模式是不一樣。因此我國在下一個世代的經濟產業規劃上非常強調創新與研發,而臺灣剛好是一個適合創新與研發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很多好的產業基礎,也有很多好的研發人才。因此只要我國在這裡著力夠深,我們會用幾個主要的產業來帶動整個臺灣產業的轉型,而這幾個主要的產業包括生技、綠能、智慧機械、IOT的產業及國防產業。
問:中國大陸不是你們第一大貿易夥伴嗎?
答:到現在為止還是,但問題是因為兩方的經濟互補性已經開始在降低、而競爭性已經在加強,所以我們對於雙方的經濟與貿易關係必須做一個重新檢討,務必要使雙方的經貿關係是一個相輔相成且互利的關係,而不是一個過度競爭的情況。
The two economies in the past had a high degree of complementarity, and since we had the ability to organize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n we move our manufacturing to the ability to China to make best use of their labor. And now the situation is very different. I mean, the labor cost is increasing and China has their own capability.(過去兩岸經濟有高度的互補性,而我們擁有製造業能力,並轉往對岸,善用他們的勞力。而今非昔比,對岸勞力成本增加,且已具備製造能力了。)
問:所以中國大陸變成臺灣的競爭對手?
答:They are more and more our competitors.(他們越來越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了。)
問:我看到您對海牙常設仲裁庭有關南海仲裁結果表示失望,該仲裁將臺灣聲索的太平島認定為「礁」,而非「島嶼」,因此不能享有200浬專屬經濟海域,您會遵守仲裁庭的判斷嗎?
答:我們已經公開聲明,這個仲裁的決定有損於臺灣的利益,所以我們不能夠接受,我們也認為這個裁判對臺灣沒有法律約束力。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我們是一個重要的利益相關方,但是我們沒有被邀請參與整個仲裁的程序。第二,我們對於被稱為「The Taiwan Authority of China」不能接受。第三,在這個地區,我們擁有主權的太平島,在裁決中被認為是一個「礁」而不是「島」,這是違反我們長期以來的主張,我們也認為它確實是一個島。在這裡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把臺灣政府對南海爭端的立場做一個說明。第一,當然是有關南海爭端應該依據國際法與海洋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第二,我們主張臺灣應該要納入多邊爭端解決的機制。第三,在這個地區的相關國家有義務維護南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第四,中華民國主張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式處理南海爭議。我們期待相關國家能秉持相同方式進行協商,來和平解決這個爭端。
問:您是亞洲地區首位並非出自於政治世家的女性總統,您如何做到的?
答:我覺得我的出現其實跟臺灣的民主發展很有關係,也就是說,臺灣民主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由下而上的過程。所以臺灣的新世代領導人其實都來自民間或是跟基層有比較強的連結的政黨。
問:在男性主導的社會裡,女性要爬升到領導人的地位一定很難。
答:Ye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 think the society and our democracy is mature enough to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the individual politicians. They place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and the value of individual politicians rather than their gender. So of course, some people will find it fashionable to find a woman leader, but I think the reason why people chose me as leader of this country was because of my policy, my values, suit the needs of Taiwan today.(某種程度上是,但我認為我們的社會和民主已夠成熟,能欣賞個別政治人物的價值。他們重視個別政治人物的品質和價值勝過性別。所以,當然,某些人會覺得找個女性領導人很時尚,但我覺得人民選我當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是因為我的政策、我的價值符合現今的臺灣需要。)
Meaning that we represent people who want to have change in this society, after years and decades this place has been dominated by a single party, with the exception of 2000-2008, but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all dominated by the KMT. The whole social structure and values were shaped by this regime, KMT government, over the years. But people now realize that we’re in a different situation now, we want to move forward, we have to restructure ourselves, and redefine the current values. So they want the place to be more democratic. They want this place to place more emphasis on human rights and transparency, in terms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essentially people want to participate, they want to have a voice in the major decisions of the government. So this is somehow different from the way the government conducted business since the days when this place was an authoritarian place.(我們代表社會上渴望改變的人民。這片土地除了2000年到2008年以外,數十年來均被單一政黨,即國民黨所主導,整個社會結構及價值都由這個政權形塑而成。如今人民了解我們的環境已經不同,我們想要向前行,我們想要進行重整,重行定義目前的價值。人民想要更為民主的環境,在政府決策過程中,民眾能參與官方決策,並更重視人權及透明度。本質上來說,人民想要在政府重大決策中,能參與其中並發聲。這與過去這片土地是威權統治、由政府主導的情境,有些許不同。)
問:國民黨長期進行軍事統治?
答:So the expectation of the people is very different. They want democracy, they want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y want transparency, they want to have fair elections, they want to have sound judicial system, not too much interfered by politics. They want to have an effective judicial system to settle whatever disputes that people may have in their daily lives so they want to have a good social safety net to protect them in case they fell in a very competitive society. (現在人民的期待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想要民主、民眾參與的機會與透明度,以及公平的選舉;他們想要有完善的司法體制,不要有太多的政治干預;他們想要有效的司法體制,以處理日常生活遇到的爭議,擁有妥善的安全網來保障他們,以防在競爭劇烈的社會中陷入困頓。)
---
華盛頓郵報專訪連結 https://goo.gl/Mitl0e
智慧觀光定義 在 許淑華 Facebook 八卦
本會期總質詢簡要內容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11月26日公布的《109年10月觀光市場概況摘要》, 10月來臺旅客僅有18,982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負成長97.75%。累計今年1至10月來台旅客人次,僅有133萬人次,較去年973萬人次,足足少了840萬人次,大幅衰退86.28%,是近40年來最差的紀錄。
然而疫情至今尚未趨緩,各國的確診人數都持續在增加中,且政府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不管從觀光、貿易都未獲得好成果。
而因疫情影響,日月潭環景區截至今年9月,遊憩人數較去年減少200萬人次,清境農場也減少近60萬人,對於周邊的產業造成嚴重影響。以旅宿業者來講,南投縣觀光旅館住用率自今年年初開始,雪崩式的下滑後因暑假開始但無法出國並搭配國旅,才逐漸有所起色,然相較於前面幾個月的虧損,並無法有效填補虧損。
另根據觀光局統計,今年截至10月底止,已有71家旅行社停業,對比去年同期僅37家,停業家數幾乎翻倍,甚至連華航旗下的華旅都宣布停業,觀光業界在疫情下一直有裁員的情況。
發展基金一年各項費用支出金額在60億元上下,但近三年除了本身的業務支出,為了支援國旅補助不斷坐吃山空,明年也開始舉債。
對於我國觀光發展來說,基金的用罄不僅是業者失去補助,更是對於我國觀光業的一大警訊,觀光發展基金主要用途並非拿來補助國旅,而這也間接導致我國觀光補助轉趨保守,然經國際相關組織評估,疫情恐將於2022方能趨緩,這兩年內觀光旅遊業者,恐面臨更嚴重之衝擊,到時也會遇到沒有經費可用的狀況。
除此之外,交通部轄下的多個基金都出現舉債的狀況,包含民航基金、觀光基金、國道基金、鐵道基金,明年開始幾乎都進入借錢時代,民航基金規劃明年舉債300億,觀光基金明年也要舉債60億,國道基金則預估111年開始同樣要舉債476億。
相關基金的困窘,勢必影響我國的基礎建設及觀光發展。雖今年已經度過,但未來若疫情持續延燒在經費不足的狀況下,行政院應積極研擬對策。
要發展南投觀光第一要件就是交通,盤點南投交通資源相對不足
1、鐵路
集集線因屬觀光為主的鐵路線,沿途停靠站以觀光景點為主,對於成為縣內民眾所使用的替代大眾運輸可行性低,目前規劃交高鐵彰化站和集集觀光銜接強化其觀光,強化其觀光運輸量。
但對於縣內民眾的交通運輸量能並無提升。
2、高鐵
南投沒有高鐵站,要搭乘必須到台中或彰化,多數以台中為主。高鐵2007年通車至今也已經13個年頭,中部地區的旅客進出量也逐漸提升,且自高鐵通車以來台中車站就為第二大車站,2017年開始進出站旅客都突破千萬,對於中部路網提供充分的運能,然而中部生活圈並非所有縣市都能夠獲得高鐵所帶來的便捷性,以南投為例,接駁車輛短少,如台鐵一樣,南投並沒有高鐵,僅能透過搭抵台中再透過轉乘運輸的方式前往南投各地,且轉乘路線班次稀少,造成民眾及遊客的不便,對於南投民眾來說還是以自行開車為主要選項,並無法達成政府推廣大眾運輸之美意。
3、國道
承上所述,南投因大眾運輸不便,故進出都依靠國3、國6兩條高速公路,然而隨著近年南投觀光旅客逐年增加,每逢連假國道就會呈現塞車的狀況,甚至會關閉閘道對於當地居民及旅客來說是苦不堪言,在交通委員會時就多次向交通部長提及此事,部長也承諾會來研擬改善方案,但尚未有所結果。
再者,國道客運目前行經南投的只有8條其中四條是中彰地區往返南投,另外四條為北部地區,從南投搭國道客運最南僅能到嘉義,這也顯示出南投國道客運的量能不足,在南投僅有國道為主要幹道時,卻沒有足夠的大眾運輸量能協助疏緩車流量,這也一再造成塞車的情況,然而從過往至今政府積極推動南投觀光的情況下,對於南投路網的完善卻毫無協助,僅會造成來訪遊客帶著塞車的回憶離開,也會對當地居民造成影響。
南投因為有充足的觀光資源,故獲得遊客的喜愛,然長年以來交通路網的不足,加上遊客數量的增加,現有路網早已不堪負荷大量的車潮。再者,南投景點之間大眾運輸工具的連結度不足,造成要往南投遊憩多需要自行開車方能一覽南投的湖光山色,這也變向增加南投的車流量,有鑑於此交通部應做妥善規劃。
日月潭也是CNN網站上公布的「2016年全球熱門旅遊景點」之一,但依據106 年國家風景區遊客滿意度調查報告,若以民眾自出發地前往日月潭運具使用特性分析,可發現 58.90%的受訪遊客仍以自小客車為主要使用運具,另外有97.16%的受訪遊客表示,未來願意再重遊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內的景點,但其中交通不便(50.00%)占待改善意見之最多數,可見大眾運輸改善空間相當大,每逢連假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更是令造訪遊客相當困擾,要根本解決該問題,便是提高大眾運輸的覆蓋率及搭乘率,如同上述所言,日月潭目前只有台灣好行和公路系統能夠支應,大眾運輸只是相對環保的選擇,對於日月潭這個國家級風景區可以有更前瞻性及再升級的作法。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在民國103-105年由環保署主導正式成立全台首座「國家級低碳旅遊智慧觀光風景區」,配合交通部、經濟部、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及工研院等展開跨部會合作,並同步配合專案改善交通載具,讓遊客可以電動公車、電動汽車、電動船、纜車及自行車串連,享受全方位的低碳旅程,可惜專案在105年就結束了,為推動低碳智慧觀光該計畫有其必要性,行政院106年核定的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明確記載,溫室氣體減緩要發展綠運輸,提升運輸系統能源使用效率;發展公共運輸系統,加強運輸需求管理;建構綠色運輸網絡,推廣低碳運具使用,建置綠色運具導向之交通環境及提升運輸系統及運具能源使用效率。故在此要求院長增加日月潭的大眾運輸便利性,並以綠色載具為考量選項。
另中天關台的爭議還未過去,但NCC的追殺卻還沒有結束,NCC11日在臉書發文,在中天新聞台被下架、全面轉戰YouTube當天,NCC臉書粉絲團突然發布講述美國對於ISP(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判例的貼文,似暗示中天就算在網路播放,依然有法可管,引發外界批評是在警告中天。
OTT專法在交通員會已經討論多次,多數委員都有不同的意見,公聽會上多數業者和學者也都秉持保留態度,其中草案第13條更是最多爭議項目,條文中規定只要NCC認定內容「妨害國家安全」、「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經限期改正未改正,最高也是可罰100萬元,並得按次連續處罰;草案第14條也規定,網路視聽服務事業一定要共同成立或加入自律組織,遵守團體自律規範。若不照辦,也是最高罰50萬元,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現階段NCC主要的工作是保障而非管制,連業者的現有問題都無法協調解決,政府也沒有給予相對資源之下,國內業者又面對無限制的國外業者挑戰。
OTT平台的種類非常多:有正版、盜版、UGC、PCG、SVOD、AVOD,該產業的多樣性及變化性,對照政府僵化般的監管,完全扼殺了該產業的可能性,更有可能變相加大國外平台的優勢,對於國內業者而言,都希望政府低度管理且重於扶植。
若再為了特定業者而設立的專法,在出發點就有爭議,公聽會上許多業者也不認同專法的內容,認為欠缺整體產業發展及周延考量。
整部OTT專法內容讓我們分不清楚政府究竟是要鼓勵還是限制產業發展,政府不能想要政治性的解決所有問題,用一勞永逸的心態面對異議,對於抓大放小的定義完全不明,例如專法第六條及第八條都可能會讓國外廠商或非法業者佔有優勢,相關的數據內容個可能是營業機密,主管機管如何確保資訊不外洩,這部分要請相關單位再研議。
智慧觀光定義 在 Facebook 八卦
很榮幸受到澳洲布里斯本市政府之邀,參與2021亞太城市高峰會(APCS),在會議上除了與各城市首長進行交流,我也將在高峰會的第三天以「國門之都與低碳交通的領航城市」為題,向國際朋友們簡報介紹桃園的改變。
今年亞太城市高峰會內容圍繞著城市如何面對疫情,並以「機會與挑戰中重建城市」為主軸,邀請有澳洲、紐西蘭、英國、日本等,共74個城市以視訊的方式參加,澳洲布里斯本市長希林納(Adrian Schrinner)在開場時提到:這次疫情帶來的危機,也可以視為一個轉變、一個重新定義城市機會。
我向紐西蘭威靈頓市長安迪.福斯特(Andy Foster)、澳洲維多利亞州莫寧頓半島副市長沙拉.雷斯(Sarah Race),分享桃園的城市治理與發展健康低碳城市。我們以循環經濟SDGs為主軸,發表自願檢視報告(VLR)作為施政進展重要的衡量指標。在公共服務方面,建設社會住宅、公共幼兒園等許多類型的社福中心,為市民提供完整全面的公共服務。
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計畫也是主要的政策,在廚餘回收上有生質能中心,將家庭廚餘轉換成有機肥料再生使用,並推動低碳政策,桃園有三家主要的電動機車製造商,電動機車使用率全台灣成長速度第一名,市府也補助鼓勵企業將燃煤或重油鍋爐改燃天然氣,透過循環經濟,落實低碳政策。
桃園與澳洲許多城市交流密切,與澳洲洛根市(Logan)締盟姊妹市26年,情誼深厚,我們也與同為機場城市的澳洲黃金海岸市(Gold Coast)往來密切,在疫情期間除分享防疫與紓困策略外,也針對機場城市、智慧城市、觀光等領域合作進行多次討論。
我也要恭喜主辦方澳洲布里斯本市,奪得2032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更在疫情影響全球下,以視訊的方式,舉辦了一場凝聚國際城市共識與友好發展的城市高峰會,在全球城市各自面臨疫情挑戰的同時,並不孤單,繼續合力前行!
#2021APCS #亞太城市高峰會 #讓世界看見桃園 #鄭文燦
智慧觀光定義 在 後疫情時代智慧觀光與旅運趨勢 - 科技產業資訊室 的相關結果
「智慧觀光」一詞就如同智慧城市、交通、教育、產業、醫療的概念,透過資通訊創新技術導入而使整體作業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智慧觀光」也因為資通訊 ... ... <看更多>
智慧觀光定義 在 未來的旅行-智慧觀光 - 國家發展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在全球觀光競爭愈益白熱化,以及國外來臺旅客人次也不斷成長之下,為旅客打造更高品質的旅遊環境與智慧新服務,成為未來行銷臺灣觀光產業的重點。面對此一挑戰,交通部觀光 ... ... <看更多>
智慧觀光定義 在 後疫情時代、5G、智慧觀光 - 巨鷗科技 的相關結果
從上述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智慧觀光的範疇其實涵蓋了我們所知的各種新興技術,像是物聯網、雲端、資訊技術、AR/VR、AI..等等,因此智慧觀光也可以說是將各項技術整合打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