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話題選篇(之14)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我的人生觀很大程度受到一些文藝作品影響。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光看書名可能會不知所云。我寫過兩篇文章談這部小說,分別發表於2014年雨傘運動前的7月23日和7月26日,收入2015年出版的《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一書中,現稍作改動重刊於此。)
沒有比獨立人格更重要了
1968年初,捷共領袖杜布切克推行自由化政策,一度出現布拉格之春的活躍局面。腦外科專家托馬斯一晚與朋友喝酒時隨興講了希臘神話中伊迪帕斯(Oedipus)的故事:伊迪帕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殺了父親,娶了母親,當他知道真相後,他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作為對自己罪行的懲罰。托馬斯說,當斯大林實行大規模整肅運動時,蘇共當今領導是參與或至少目睹的,捷共更把這種做法推行到捷克,如果共產黨人對自己曾經參與或目睹的惡行有一點人性感覺的話,他們也應該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在座朋友很欣賞托馬斯的意見,鼓勵他寫成文章。托馬斯既忙於做手術,又忙於在女人堆打滾,不過他隨手就寫了,也拿給了雜誌社。編輯非常欣賞。但文章還沒有印出來,蘇聯的坦克就開進布拉格,杜布切克被捕,也結束了布拉格之春。托馬斯與妻子流亡到瑞士,後回流捷克,到原來的醫院要求復職。醫院的行政領導對他說,歡迎他回來,只需辦一個小小的手續,就是在一封信上簽個名,這封信說他出於無知而寫了「伊迪帕斯」這篇短文,他的意思不是要共產黨人把眼珠子挖出來,他願意撤回這篇文章。醫院領導說:「寫文章不是你的專業,撤回這篇登不出來的文章,對你有什麼損失?何況這封信只作存檔用,不會發表。」托馬斯沒有反應。領導問:「這篇文章對一個外科醫生,有什麼重要意義?」托馬斯面無表情地說:「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其後內政部官員來找托馬斯,提出較溫和的要求,但仍是要他在撤回文章的信上簽名。托馬斯當面把信稿揉成一團,送客。下一個鏡頭,這位著名腦外科專家,轉行去做抹窗工人。
這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的其中一個情節,小說1988年拍成電影,香港取名《布拉格之戀》。最近筆者在電影頻道重看,深有感慨。小說寫了很多生命中的「輕」,其中之一就是上述情節,涉及的是要求一個醫生簽名表示撤回偶然寫的文章,而不簽的代價就是從備受尊敬的腦外科專家變成抹窗工人。值得嗎?從經濟價值判斷,或從個人一生從事的專業來衡量,答案都太明顯。為甚麼托馬斯覺得不能簽這個名、「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呢?
因為他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可以否定、而且應該有勇氣否定自己過去的錯誤認識,或否定自己認為做錯的事,但絕不可以否定自己沒有做錯的事。「伊迪帕斯」雖是他的隨興感想,卻出自他的真正想法,並由他的獨立意志作出寫成文章的行為。能否刊出,對一個外科醫生來說無關緊要,但要他在一封信上簽名把文章撤回,就意味要他否定自己的獨立意志,如果他這麼做了,他會一輩子看不起自己。作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簽一封否定自己的信去繼續當外科專家,所獲得的是當權者拋出的肉骨頭,而不簽這信去當抹窗工人,所獲得的報酬則心安理得。從這個意義上,托馬斯認為沒有比這更重要了。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簽一個名)的輕」。
對於許多人來說,托馬斯的行為簡直不可思議。有些天生就要找有權有錢的勢力依靠的人,否定自己一貫價值觀這種事毋須掌權者提出,自己早就自動「識做」了。對於這類人,獨立人格不值一分錢。
一位在小型進出口公司工作的年輕人對筆者說,她老闆拿一叠政治表態的表格要僱員簽署,幾乎所有同事都簽了,她問我該怎麼辦。我跟她講了托馬斯的故事。她說她會誠實告訴老闆,她不想簽。她未必會被解僱,但在公司的地位會受影響。
許多人為強權做走卒,領高薪,做喪盡天良的事,認為理所當然;有人在接近中共最高權力層之後無比亢奮,胡言亂語。建制的高牆是由權力和利益築成的,他們雖有生命卻沒有自己的獨立意志,言不由衷,因而不是完整的生命。正如電影《逆權大狀》中說,堆砌起高牆的石頭會粉碎,但以卵擊石的卵卻是生命。在今天,高牆以摧枯拉朽之勢向生命壓來,真正尊重生命的人,沒有比堅守獨立人格更重要了。
人人爭着變犀牛的香港社會
1999年台灣大地震,中國地震專家赴台參加研討會時說:地震是可預測的。時任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何永年說,中國經驗引起台灣學者興趣,開始探索可預測這領域了。同一個何專家,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在香港《紫荊》雜誌撰文,就說「地震預報仍是巨大科學難題」。中國有專家嗎?都隨着政治指揮棒起舞吧了。
2006年,台灣施明德發動反貪倒扁的百萬紅衫軍圍攻總統府,2009年在馬英九當選後又極力反對特赦陳水扁,其後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力主和平、交流、合作,建議兩岸朝「一中歐盟」體制發展。所有這些新聞,都受到大陸和香港親共媒體的大肆報道和正面評價。忽然由於大中華佔中派向施明德取經,黎智英與施明德通話,施明德又變成「台獨」和暴力了。《人民日報》說「再次引發了港人對佔中擁抱台獨、崇尚暴力的憂慮」。有嗎?他們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嗎?香港跟着起哄的政客、媒體有自己的獨立意志、獨立人格嗎?
居美的作家孔捷生看了我前一篇文章傳來電郵說:「回想起來,我亦作出了米蘭.昆德拉筆下的腦外科專家托馬斯去做擦窗工的人生選擇。一個人在權力面前被迫自輕自賤,侮辱自己的信念與人格,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孔於六四逃亡前,是廣東作協副主席,是甚有地位的大陸作家。他當然可以簽一個名就繼續在大陸享有名位,選擇獨立人格就只好流亡國外做「不怎麼樣」的工作了。
眼看香港目前鋪天蓋地的謊話連篇,政客媒體恬不知恥地依附權勢,他們根本不會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裏托馬斯的獨立人格,他們搶着扭曲人性向絕對權力表忠,以便撈取些權力的殘羹剩飯。
在兩千多年東方專制主義的荼毒下,中國人普遍缺少獨立人格這種觀念,為自己利益簽一個名,使自己能繼續發揮所長,還可以自我貼金說是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或說是為香港市民服務),而且又可以「吃較好的飯」,這有甚麼不好?對掌權者,觀風辨向迎合尚且來不及,怎會為簽一個名就看不起自己?只求掌權者看得起自己就行了。像托馬斯那樣,認為不能違反自己意志去做一件事「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人大概很少。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不能簽這樣的信」的重要性,不僅托馬斯意識到,連勸他簽名的醫院領導和內政部官員也意識到,因此他們才「婉言相勸」,說了許多為他好的話,才把信拿出來。從這裏,我們看到,即使同是共產政權,受歐洲人文主義的傳統影響,東歐政權還是比東方民族對獨立人格較有了解。在東方,簽一個名讓你恢復工作,是皇恩浩蕩,何須好言相勸?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對人生的「輕」與「重」,有許多具體故事引發思考。簽一個名,輕而易舉,但犧牲獨立人格卻使人不能承受。杜麗莎跟從丈夫在日內瓦過輕鬆寫意的生活,但覺得無聊,給丈夫留言就回布拉格去了,信上說:這兒的生活太輕鬆,使人難以承受。香港人移民國外,不也有這種不能承受的輕嗎?十幾個流亡瑞士的捷克人,聚會說要為捷克的自由民主奮鬥,要反抗蘇軍入侵,畫家莎翩娜問:如果你覺得捷克的自由民主如此重要,你為甚麼不回布拉格?光在這裏喊叫不是太輕鬆了嗎?這是流亡者不能承受的輕鬆生活,所以要集會、叫喊,好為生活加一點重量。
許多人未必感到生活擔子重到讓人難以承受,但政治荒誕、文明崩解的無形的「輕」,恬不知恥的謊言洶湧而來,使整個社會見怪不怪,似足荒誕劇《犀牛》中人人爭着要變作犀牛的景象。政治壓力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一件輕鬆事,政治謊言對許多人來說也無關痛癢。但容忍謊言在社會的流播是一個獨立人格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當越來越多人覺得這種輕無所謂,並習慣了與謊言共處,整個社會就人人變成犀牛了。
「普瑞迪娜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李怡 Facebook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ptt推薦評價不是業配文】 【Primo Ordine普瑞迪娜】VC ... 的評價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Primo Ordine 普瑞迪娜- 網路購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2019最新】PTT、Dcard痘痘肌網友都在討論!多款台日超 ... 的評價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2019最新】PTT、Dcard痘痘肌網友都在討論!多款台日超 ... 的評價
- 關於普瑞迪娜評價 在 「primo ordine ptt」懶人包資訊整理(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普瑞迪娜評價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八卦
哇哇哇這個世界上的投資銀行家和外資分析師都這麼會寫的嗎!我和 banker Ingrid 找來了好朋友 Lizzy 寫週末財經影視故事,結果她交來一個超好看的故事~~。
Lizzy長期寫影視評論,文筆好得不得了,你絕對想不到她過去曾經是德意志證券的傳產股分析師、花旗證券的電子股研究助理,這種程度的文筆怎麼可以只寫報告呢!現在她會為每兩周為我們粉絲頁的群眾寫一個影視中的財經故事了。分析師等級的影評,有神快拜!
這週 Lizzy 說的是震驚全球影視圈的好萊塢性騷擾案,Banker Ingrid 看了以後很感動的寫了一段話給大家:「這件醜聞越滾越大,也在世界各地引發共鳴,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包括在社群媒體上用標籤 #MeToo,來凸顯性騷擾在生活中有多麼普遍。
美國女演員Milano就在Twitter上寫到:『如果你曾經被性騷擾或性侵害過,請回應 #MeToo。』她希望透過受害者的回應,點出性騷擾問題規模有多大,同時告訴受害者,〝我也是,妳並不寂寞〞。」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世界
【好萊塢大亨哈維溫斯坦:終於走下神壇】
好萊塢金牌製片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在全球影壇叱吒多年,沒想到最近踢到了大鐵板,在紐約時報揭露他數十年來利用權勢性騷擾多名女星之後,更引發許多受害者出面指控他的不當行為,其中不乏高知名度的大明星。最妙的是,溫斯坦起先還天真認為請知名女權律師Lisa Bloom為他說話,就可以降低殺傷力,結果Bloom撐了兩天就招架不住,宣布辭職。
溫斯坦是什麼人物?從80、90年代就在看電影的人一定不陌生。我對這號人物與他所創辦的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ax)的認識,始於《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這部成本才八百萬美金的電影,不僅口碑超讚、票房也在全球賣破兩億美金,回頭研究後才知道他們還發行了《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與《我的左腳》(My Left Foot)等等佳片,更佩服溫斯坦的眼光。
這家公司最驚人的是它的「神奇奧斯卡之旅」,每年大家都等著看米拉麥克斯影業又推出哪些專門拿獎的片、奧斯卡要提名與頒發多少獎項給它們,而獲獎效應又讓這些影片成為全球搖錢樹,面子裡子全都拿。當年看著哈維溫斯坦,簡直像在看一尊神。
1997年的奧斯卡是最令我下巴掉到收不回去的一年,也是年輕天真無知的我開始對這種奧斯卡公關遊戲感到毛骨悚然的起點。那年米拉麥克斯影業的《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挾著高作品品質與大規模造勢,贏了九項奧斯卡獎,九項!如果加上該公司其他作品拿下的兩項,這家製片公司總共捧走了十一項獎。
《英倫情人》當然是品質很高的作品,票房也很成功(製作成本兩千七百萬、全球票房兩億三千萬美金),但請容我引用一段影集《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第八季的對話,情境背景是伊蓮被男友拖去戲院看《英倫情人》:
伊蓮:不,我實在不行了,我沒辦法,這實在太長了。(對銀幕大吼)不要再扯這個蠢沙灘裡的蠢故事了!趕快死吧你!給我死!
男友:(驚訝)難道妳不喜歡《英倫情人》?
伊蓮:我恨死這部片!(觀眾叫她安靜)噢下地獄吧你們。
十幾年後,每當影評人興沖沖討論歷史上最過譽的奧斯卡贏家時,《英倫情人》常常榜上有名,更何況那年的競爭者可是包括柯恩兄弟的《冰血暴》(Fargo)呢。又或者,《英倫情人》沒那麼差,它有動人的劇情發展、精湛的演技、高水準的技術項目,入圍是絕對不為過的,但它的慢吞吞、它的一臉嚴肅,以及從頭到尾散發著「看看我!我超藝術超有水準!我要拿獎!」的模樣,再想想富爸爸米拉麥克斯如何砸錢宣傳,讓我難免想跟伊蓮一樣,請主角「趕快給我死!還在拖拉個什麼勁兒呀?兩小時四十二分鐘耶!」(顯示為沒心沒肺)。
往後的米拉麥克斯影業雖然沒有搬走這麼多獎,但成績還是相對亮眼,它們大手筆的行銷與造勢手法,仍然時有斬獲,順便也讓《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女主角葛妮絲派特洛成了年年被拿出來笑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其實派特洛很倒楣,她曾是當年的性騷擾受害者,公關戰不是她發起的、獎頒給誰也不是她決定的)。
《莎翁情史》製作成本兩千五百萬美金,在全球票房賣了近三億,即使多花點行銷費用,還是很值得。不過漸漸「懂事」的我,也因這些歷史,開始學會冷眼看待奧斯卡或其他主流電影獎了。
2005年哈維與弟弟鮑伯溫斯坦離開米拉麥克斯影業,創立溫斯坦影業,繼續推出奧斯卡強片如《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大藝術家》(The Artist)等等,但可以明顯看出溫斯坦的得獎全盛時期已經過去,除了上述兩部片在該年度奪下幾項奧斯卡大獎,其他年度表現皆差強人意,今年狀況看起來更不妙,唯一比較有奧斯卡緣的,大概只剩《極地追擊》(Wind River),其他如班尼迪克康柏拜區主演的《電流大戰》(The Current War)、艾莉西亞維坎德及克里斯多夫沃茲主演的《鬱金香狂熱》(Tulip Fever),目前為止影評人評價都很糟。
在票房方面,溫斯坦影業的表現跟其他非商業大片相比,也是稍低於平均的。根據富比世雜誌統計,以「票房/成本」比率計算,與「成本在六千萬以下」的片型相比較,這12年來溫斯坦影業的本土及海外比率分別是1.12與2.58,整體電影業則是1.38與2.77,實在不怎麼樣。更不用說溫斯坦影業的行銷成本很可能高於業界,當年的賺錢大師,如今榮景不再。
所以說,哈維溫斯坦幾十年的業障,會選在今年業力引爆,大概並非偶然。
我另一個對於哈維溫斯坦的印象,則是蠻橫霸道。他對於電影工作者通常都很無禮,有「哈維剪刀手」(Harvey Scissorhands)之稱的他,常常硬剪電影、不尊重導演意志、不合他意就不給該片行銷支援,有些片則在他的堅持下根本變成另一部電影(如《54激情俱樂部》(54)),韓國導演奉俊昊抱怨過他的《末日列車》(Snowpiercer)北美版被溫斯坦影業亂剪,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甚至說「90年代末期我發生了兩件慘事,一是我爸被綁架,二是與溫斯坦兄弟合作」。
工作人員意見與他不同時,常遭到各種髒話問候。近期女星的指控中,多半也提到溫斯坦會對人謾罵、咆嘯,用字非常難聽,而且凶狠態度令人恐懼。想想挺諷刺的,有些人討論「由女性當主管」的優缺點時,總會提到女生情緒化、陰晴不定、愛發脾氣、難伺候,講更難聽的就說她「那個來」,那麼哈維溫斯坦難不成天天那個來?怎麼不想想這世界上「情緒化」的男性主管也不在少數呢。
這回哈維溫斯坦爆出性醜聞,他極為直接的騷擾方式(常常是在飯店房間直接穿浴袍要女星按摩)、以及受害者數量之多,讓大眾感到驚愕與憤慨。不過電影業與「性」相關的剝削方法,還有更多形式,對於需要機會的年輕演員,處處皆險境。例如蕾雅瑟杜曾表示,拍攝某部片時全裸床戲拍了數天,導演一直盯著她們、讓她有很不舒服的感受。
《巴黎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在當年19歲女演員瑪利亞施奈德不知情的狀況下,由導演與男主角合謀拍攝手抹牛油探入施奈德私處的戲,令施奈德感到氣憤、羞辱,但又不知所措;甚至,如電影《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的情節,電影公司找年輕女演員試鏡,劇本內容是年輕女孩與年長男性的感情戲,要摟要抱要親,試完鏡後才有人跟年輕女孩說這部戲大概很難拿到資金拍攝。像上述的灰色地帶,很難被定義為犯罪,但不舒服甚至受辱的感覺卻是真的,根本防不勝防。
或許有人會說,只要有實力,一定能發光,好演員們只要堅定立場,總是能出頭天的。我不認為有那麼簡單。面對哈維溫斯坦背後的強大勢力,拒絕潛規則的下場可能是受到與溫斯坦同一陣線的高層勢力排擠、或者被挖出負面新聞報復、或傳出「那位演員很難搞」的謠言耳語,好萊塢有這麼多才華洋溢、外型亮眼的人在搶如此少的一線演出機會,也曾有許多實力派演員終究沒能出頭。
對於尋求星夢卻運氣不好的年輕演員們,與哈維溫斯坦正面交惡的代價或許真的是一輩子擺脫不掉的,何況女性演員在好萊塢更有「年限」的擔憂,艾米舒默的電視節目《艾米舒默的內心世界》(Inside Amy Schumer)曾有一集,找來蒂娜費與派翠西亞艾奎特一起野餐,舉杯慶祝茱莉亞路易德瑞福斯在好萊塢的”Last Fxxkable Day”,諷刺在好萊塢電影世界裡,年過中年的男演員總是可以找到年齡小很多的愛人,但女演員可就「過期」了。被權力人士排擠的女演員,若在精華歲月被冷凍個幾年,未來能發光發熱的機會自然小很多。
溫斯坦絕非首位利用權勢騷擾演員的電影公司高層,以前米高梅影業的Louis B Mayer就是個知名例子,只是以往社會無法提供夠安全的環境與氣氛讓受害者發聲,希望這次哈維溫斯坦的業力引爆,是未來好萊塢電影產業結構改變的開端。
普瑞迪娜評價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地下推薦】
『七月份有什麼超值得期待的電影?』✨
2019 上年告一段落,昨日推出『地下電影』的 10 大電影,今天來看 7 月有什麼值得關注的院線電影,目前『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正如火如荼的展映中,也希冀各位影迷能在這次的影展中找到自己的愛片。而由『金馬影展 TGHFF 』規劃的「義大利電影課」台北場也將於 7 月底開展,屆時大家同樣新光影城見。
👉7/5《草葉集》Grass、《江邊旅館》Hotel by the River
由『可樂電影 Cola Films 』規劃洪常秀的『黑白映畫祭』在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地做限量戲院上映,《草葉集》和《江邊旅館》皆是洪長秀在 2018 的全新作品,也同樣都與謬思女神金敏喜合作,《草葉集》入選了去年柏林影展的青年論壇單元;《江邊旅館》則是將紀柱峰推上了盧卡諾影展的最佳男主角,從相關本事來看,可以預期兩部片子皆以黑白色調,探索洪常秀一貫的愛情命題,以及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對話中,思尋人生意義。
‼️雖然很可惜只做限定放映,但洪常秀的作品是絕對屬於大銀幕的世界,關於這次的小型放映,相關資訊可至『#可樂電影』粉絲專頁查詢:http://bit.ly/2ZW6jYM
👉7/5《#小島來了陌生爸爸》My Extraordinary Summer with Tess
《小島來了陌生爸爸》在今年柏林影展新生代單元獲得國際評審團傑出獎,此片在兩位童星約瑟芬阿倫森、桑尼庫斯普斯凡烏特倫渾然天成的演技,詮釋了帶著憂愁卻對未來抱持期待的曖昧情愫,令人動心,相當討喜。
故事描述在小島度假的山姆遇見了迷樣女孩泰絲,就此展開「孤獨練習」與「尋找爸爸」的嶄新假期,全片以孩童純真的視角,解構死亡,並從獨處、孤獨的情緒中轉化成另一層人生哲學,了解活著與記憶的意義,同時淡化了大人間的衝突、對立與錯誤,全片雖說過度浪漫地化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但這個夏天,正因為孩童們才特別、才別具意義,才有那些會心一笑的彼時此刻。
‼️感謝『捷傑電影』試片邀請。
👉7/12《#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Varda by Agnes
「我們總在面對死亡之事,而我也很快就要離去。沒關係,一切都會好的。」—安妮華達。出生於 1928 年的安妮華達,以《短角情事》作為生涯第一部劇情長片,導演生涯 60 餘年,其成就輝煌,在 1985 年以《無法無家》拿下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2015 年獲頒坎城榮譽金棕櫚獎,更在 2017 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被譽為法國新浪潮之母,然而低調、勇敢的華達在今年 3 月 29 日於巴黎逝世。
《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作為這位傳奇女導的最後一部作品,影片從「靈感」、「創造」、「分享」三個面向出發,回顧了安妮華達各階段性的重要創作,知名權威電影網站 IndieWire 下了這樣的評語:「「既是適合新手觀看的入門之作,也是送給鐵粉的絕佳告別禮物。」
‼️此作目前有和發行片商『天馬行空』合作贈票,可以踴躍參與:http://bit.ly/2Xi3VyH
👉7/12《仲夏魘》Midsommar
以處女作《宿怨》一鳴驚人的恐怖導演艾瑞艾斯特,這次推出別於首部電影的新作,比起《宿怨》的暗黑陰森風格,《仲夏魘》以清新明亮的色調打造童話般的景象,希望藉此創造出恐怖的反差感。
《宿怨》將家庭劇情融入心理驚悚、邪教信仰、鬼怪等元素,類型獨樹一格。當初在日舞影展首映後,立即驚豔影壇,不少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可與《大法師》、《鬼店》等影史經典媲美。這次導演新作首映後,連《我們》導演喬登皮爾都表示:「真的很不舒服!是部獨一無二的奇作。」連鬼才導演都如此認證,只能待上映後去親眼見證了。
👉7/12《上流教慾》Golden Youth
導演伊娃尤湼斯科上一部作品《她媽媽的公主》,是以自身經驗為題材,描述曾被媽媽逼拍裸照的真實經歷,引發熱議。這次《上流教慾》再度與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攜手,描述1970年代末的一段四人行的糜爛關係。
以《她的危險遊戲》橫掃各大電影獎的雨蓓,演技功力自然無可挑惕。與《雙面勞倫斯》男主角梅維爾波柏的互動火花令人好奇。而《上流教慾》同樣為導演的半自傳電影,因童年經驗使得導演的成長歷程別於常人,新作可看出導演在青春期所面臨的價值觀拉扯。
‼️未來會有此片的贈票合作,請持續鎖定地下電影。
👉7/12《海角上的兄妹》Siblings of the Cape
日本新銳導演片山慎三初試啼聲一鳴驚人之作,在日本今年 3 月上映時,原本僅在是小規模的在 6 家戲院上映,之後傳出口碑,放映規模不斷擴大,最終票房賣出 2,000 萬台幣左右的成績,在極有限的拍片預算下,堪稱今年日本藝術電影的票房奇蹟。
片山慎三曾擔任過韓國名導奉俊昊的助導,《海角上的兄妹》也受到奉俊昊的讚賞,稱此片生猛有勁卻又不失人到關懷,以首部長片來看可謂初生之犢不畏虎,故事聚焦在日本海港小鎮,描述腿瘸的良夫在工作上受挫,收入無法應付生活所需,他無意間得知自閉症的妹妹真理子會跟鎮上的男人發生關係收取金錢。明知非法賣淫的行為不可為,為了讓兩人活下去,良夫居然開始當起了皮條客,沒想到這個舉動也讓妹妹有了變化。
‼️此作目前有和發行片商『光年映畫 Light Year Images 』合作贈票,可以踴躍參與:http://bit.ly/2IYHrdl
👉7/17《獅子王》The Lion King
迪士尼的經典翻拍壓軸《獅子王》,由《鋼鐵人》導演強夫法洛執導,他過去曾執導過真人版電影《與森林共舞》,並以此部片抱回最佳視覺效果獎,如今 CGI 技術更加成熟,對於強夫法洛來說,更是如虎添翼。
而《獅子王》配音陣容強大,邀請到小天后碧昂絲、唐納葛洛佛以及賽斯羅根等人,並重新詮釋經典歌曲,從預告的高還原度來看,就可見導演的用心。其實作為童年回憶的經典之一,光是能從大銀幕再回味經典,就已令人感動。
👉7/19《#灼人秘密》Nina Wu
趙德胤執導的《灼人秘密》入選第 72 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繼 2015 年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台灣電影暌違 4 年再闖坎城官方競賽單元。身為緬甸華僑的趙德胤,過往 4 部劇情長片皆聚焦於家鄉緬甸,此第 5 部作品則首度出走緬甸,全片在台灣拍攝,這部電影卡司當然少不了繆思女神吳可熙,除了詮釋女主角妮娜外,這次她更擔綱編劇一職, 而《灼人秘密》的靈感來自於好萊塢的「#MeToo 事件」,最後劇本在台灣也順利獲得「107 年度徵選優良電影劇本」的優等獎。
除了吳可熙外,《灼人秘密》還找了演藝圈另類雙胞姐妹花宋芸樺和夏于喬,三人會有精彩對手戲,若有關注去年金馬影展的 VR 單元,趙德胤也用了《灼人秘密》部分戲碼來拍攝 VR 短片《幕後》,此作講述一個鄉下女孩到城市追夢的故事。女孩妮娜(吳可熙 飾)為了追求演員夢獨自北上,她如願獲得電影《諜戀》演出,卻因偏執導演的汙辱、經紀人的不關心、助理的不專業,瀕臨崩潰之際回到家鄉,之後遇上昔日好友 Kiki(宋芸樺 飾),發生了一連串奇異事件,這一切似乎都和當初與她競爭角色後突然消失的女孩(夏于喬 飾)有關。
未來會有與『灼人秘密 Nina WU』的贈票合作,請持續鎖定地下電影。
此作短評全文:http://bit.ly/2xjH1aS
👉7/24《#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我認為這次的劇本可能是我最私人的,就像我的記憶一樣,艾方索柯朗在 1970 年有《羅馬》和墨西哥城。我則有洛杉磯和 1969 年。這就是我,這是形成我的那一年,那時我才六歲,這是我的世界,這是一封我給洛杉磯的情書。」—昆汀塔倫提諾
《從前,有個好萊塢》卡司陣容眾星雲集。 在坎城主競賽中雖未獲得評審青睞,但在影評人場刊中拿到優異的 3 分,在主競賽單元中排名第 4 ,從釋出的評價看來,幾乎都是稱讚昆汀精準還原 1960 年代的好萊塢,有著昆汀電影風格熟悉的元素,從偷車到甜甜圈,從有槍的女孩到仇殺的男人,從義大利式西部片再到戀足癖,皆有著昆汀的作者印記。
卡司陣容除了有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布萊德彼特、瑪格羅比外,更集結了達柯塔芬妮以及昆汀的老搭檔寇特羅素和提姆羅斯,更有「教父」艾爾帕西諾加盟,這也是帕西諾首度和昆丁的合作,讓其倒數第二部的導演作品更顯星光熠熠。此作描述過氣影集演員與他的替身,想在好萊塢黃金年代逝去前在電影工業爭得一席之地。但鄰居不幸慘遭「曼森家族」殺害,也讓他們捲入一場謀殺血案。
👉7/26《出走巴黎》Synonymes
《出走巴黎》由那達夫拉匹執導,故事描述一名男子從以色列逃往法國,因身份認同而陷入心裡掙扎。導演在2015年曾以改編幼時經驗的《吾愛吾詩》入選 2014 年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平行單元,並在台北電影節的國際新導演競賽獲得首獎。
而新作《出走巴黎》同樣改編導演自身經驗,表現依舊出色,電影裡導演對歐洲文化的細膩觀察以及獨特觀念,讓他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之外,也抱回柏林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此外,男主角湯姆梅西耶被外媒譽為年輕版湯姆哈迪,精彩表現深獲好評,值得進戲院細細品嚐的小品。
#大家七月最期待哪部電影
普瑞迪娜評價 在 Primo Ordine 普瑞迪娜- 網路購物板 - Dcard 的八卦
Primo Ordine 普瑞迪娜. 網路購物. 2018年5月23日07:40. 感覺很厲害! 有人有用過嗎? 我只有月經來在額頭長痘, 跟一些粉刺痘疤,還不到那種整片發紅的痘痘~. ... <看更多>
普瑞迪娜評價 在 【2019最新】PTT、Dcard痘痘肌網友都在討論!多款台日超 ... 的八卦
擦完有種幫肌膚上了一層保護膜的Fu~。 還含有政府認證的抗痘成分–『感光素』。 普瑞迪娜VC維他命多效活膚液 ... ... <看更多>
普瑞迪娜評價 在 【ptt推薦評價不是業配文】 【Primo Ordine普瑞迪娜】VC ... 的八卦
【Primo Ordine普瑞迪娜】VC維他命多效活膚液100ml(抗痘神器)這個cp值真的無庸置疑,開箱體驗文介紹也很客觀中立,代表真的值得入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