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
今年是【星際爭霸戰】新系列的十週年啊!
不久前派拉蒙才確定【星際爭霸戰4】的計畫會無限延期,因此新系列三部曲也可以蓋棺論定了。
各位最喜歡新系列三部曲的哪一部呢?
我個人認為第一集【星際爭霸戰】真的是兩千年之後最棒的娛樂太空冒險電影!
【星海中一閃即逝的輝煌 - 星際爭霸戰三部曲】
2000年代初期,【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星艦迷航記X:星戰啟示錄】(Star Trek Nemesis,2002),在商業上遭受重大的挫折,六千萬美元的預算,票房卻連七千萬都不到;評論者更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次的失敗象徵著【星艦】的氣數已盡。巨大的失敗,導致得後來的續集計畫也隨之取消。
就這樣,星艦電影沉寂了近六年之久。且儘管還有電視劇【企業號】(Star Trek: Enterprise,2001~2005),但不少九零後、零零後的年輕群眾還是對星艦文化不復熟悉。
此低迷情形直到2006年,派拉蒙電影公司和壞機器人製片公司合作,推出的電影【星際爭霸戰】,並且在商業上獲得了可觀的成功,才又有機會再把【星艦】重新介紹給新一代的觀眾。
而如今,是新的【星際爭霸戰】系列(俗稱:Kelvin Timeline)10週年,拍了三部電影,經過了兩任導演之手,甚至還間接催生了新的星艦影集【星際爭霸戰:發現號】(Star Trek: Discovery)。但隨著主角克里斯潘恩(Chris Pine)傳出不再續約的消息,第四集的製作也遙遙無期,基本上【星際爭霸戰】三部曲已可以說是一個階段的完成,能夠蓋棺論定了。
這次就是來和大家聊聊,我對【星際爭霸戰】系列三部電影的感想。
1.【星際爭霸戰】-千禧新世代的太空史詩冒險鉅作
(Star Trek,2009)
故事講述一艘不知名的強大戰艦,無預警地出現,並攻擊聯邦的星艦、侵犯瓦肯星。而能解救這場聯邦危機的,竟是一艘剛啟航的新飛船,和一群經驗不足的年輕船員!性格灑脫、行事出格的寇克,與保守古板、凡事講求邏輯的史巴克,又要如何帶領船員,解決這場跨越銀河、穿越時空的復仇計畫?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電影。當年在電視上只是驚鴻一瞥企業號駛入瓦肯星,跟尼祿的飛船對峙的場面,美得我目瞪口呆,幼小的靈魂馬上就被導演J.J.亞伯拉罕的宇宙世界給吸走了。後來千方百計地去找到這部電影,完整看完,其炫麗絕美的特效和美術設計,緊張刺激、扣人心弦的劇情,甚至是運鏡、或是炫光(Lens flare,又稱光暈),都讓我大開眼界:原來一部電影可以這麼豐富、這麼好看!也就是在看了【星際爭霸戰】之後,不但驅使我認識了龐大的星艦文化,更是直接令我愛上了看電影,並以此為興趣。
【星際爭霸戰】主要成功的原因,在於J.J以及其團隊,用一種非常聰明的方式,在劇中人物馬不停蹄地展開冒險的同時,也將星艦的世界觀、故事的線索,都介紹出來,且看著角色們一邊趕路,一邊對話鬥嘴,鮮明的人物性格和特色也一一建立。
這點J.J.亞伯拉罕在【不可能的任務3】(M:i:III)做得更極端,整部片幾乎不斷在趕路,幾乎讓觀眾喘不過氣來。而【爭霸戰】就聰明一些,即便劇情在怎麼緊湊,偶爾都還是會放慢腳步,不僅醞釀情緒與氣氛,也透過文戲讓觀眾更瞭解這些年輕星艦成員。當我們知道寇克是如何的放浪形骸,當我們對史巴克在人類與瓦肯族的身分認同衝突能感同身受時,隨之而來驚心動魄的冒險,才能給人更強大的衝擊力道,觀眾也更有帶入感,為片中人物的危難感到更緊張。
電影中段跳傘到鑽頭上的那場戲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簡單介紹了話不多但身懷絕技的駕駛員蘇魯、享受冒險犯難的粗人奧森後,加上主角寇克,三人由無聲的太空飛向敵人的空中鑽頭,隨著進入大氣層,空氣的轟隆聲越來越大,畫面也越來越不穩定,觀眾們也跟著屏息以待,腎上腺素飆升。短短不到五分鐘的戲,幾乎讓所有人繃緊神經,為這三人捏一把冷汗。
這部電影幾乎無時時刻都是這種緊張時刻,雖然灌入了大量的娛樂電影元素,且在短時間內塞了很多資訊,但整部電影不但沒有被拖垮或變得空洞無腦,反而成就了高度的娛樂性,創造了新世代的經典!
此外,本片的原聲帶,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音樂之一!麥可•吉亞奇諾(Michael Giacchino)作的配樂,不僅莊嚴又富史詩感,而且正好能搭配J.J那極有渲染力的鏡頭語言和敘事節奏(兩人是從M:i:III就開始合作的老搭擋了)。也就是麥可吉亞奇諾這次的配樂,讓我開始認真聽電影音樂的!直到現在,【爭霸戰】的主題曲我都還能朗朗上口啊。
不誇張,對我而言,麥可•吉亞奇諾的地位,甚至比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或漢斯季默(Hans Zimmer)都來得重要啊!
可想而知,【星際爭霸戰】再次將星艦推向新的高峰,其票房比以往所有的星艦電影都來得高,觀眾與評論都反響熱烈。這給了派拉蒙影業更多的信心,更願意出錢去製作續集(甚至在上映前,編劇與製片就在規劃續集的故事了)。
不過由於不想受限於第一集的窠臼之中,又自認很難真正超越舊系列,製作團隊決定從以往的星艦電影中,去尋找第二集電影的可能性。
而被製片們挑中的,就是星艦世界中最具魅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反派:【星艦迷航記II:星戰大怒吼】(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中的可汗(Khan)……
2.【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即將駛入黑暗
(Star Trek into Darkness,2013)
故事講述由於一次的任務疏失,艦長寇克被聯邦艦隊解除職務,企業號的船員們也面臨了解散拆夥的可能,寇克更是與副艦長史巴克之間產生了嫌隙。然而就在此時,地球上的星艦總部竟遭到神秘人士-可汗的恐怖攻擊,重挫星際艦隊!怒火中燒的寇克決定帶領成員深入險境,向可汗進行復仇式的反擊。沒想到,在這一連串恐怖攻擊的背後,竟藏著星際艦隊不可告人的秘密!艦長寇克是否有辦法重新肩起艦長大任,打敗強大的可汗?
當時高中的我,本著四年來對第一集的熱愛和嚮往,興高采烈、呼朋引伴地進電影院去朝聖【闇黑無界】,結果不僅沒有讓我重溫舊夢,反而大失所望!J.J神話就此破滅,彷彿最心愛的事物遭人踐踏一般,從此之後好幾年,對於【闇黑無界】這部電影非常不好。(儘管外界評價並不差,而且票房表現還比前作更優異)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次J.J及其團隊不再使用以往【M:i:III】、【星際爭霸戰】那種敢火車的步調講故事了。劇情沒有那麼緊湊、聚焦,動作場面也不如以往緊張到讓人心臟停止。抱著追求前作給人的感官刺激和腎上腺素的心情去看,但這部片完全不符合預期。
當然,事隔多年,當年的激情、期待與預設立場都放下了,再回頭來重看【闇黑無界】這部片,果然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在前一集,放浪不羈的寇克碰上了古板嚴苛的史巴克,兩人雖個性不合,不過因為反派尼祿的侵略迫在眉睫,因此凝聚了這個團隊,靠著史巴克的邏輯與寇克的腦衝突破險境。而這集呢?
我們知道,寇克真的當上艦長了,史巴克也心甘情願擔任了副艦長,可是有個這麼感情用事、唾棄成規的艦長可以嗎?當然會有問題!危急存亡之秋時可以用權宜之計、火線管理來渡過難關,可是當企業號要長時間的進行任務,維繫團隊的向心力與穩定,卻需要賴固定的典章制度;況且,依然注重邏輯的史巴克,更是不會同意每次艦長大人都違規。
因此兩人就產生了歧見:救人命、打壞人比較重要,還是合法、合程序較重要?像是寇克為了拯救史巴克,違反「最高原則」,暴露的企業號;或是為了向可汗報仇,而裝載未知的毀滅性武器要去「未審先判」,即便於情於理都能得到(觀眾的)認同,但不合法就是沒有正當性。當一位領導者自己不守法時,同時也就代表了無法為這個團體、這個體制負責。
另一方面,史巴克太過強調邏輯,變得有點太墨守成規,甚至反人性時,也會使團隊的情感產生裂縫。
這就是為何,第二集不符當年的我的預期:【闇黑無界】的重點根本就不是冒險動作啊~與「爭霸戰」還是「闇黑」一點關係也沒有!表面上看來,【闇黑無界】是星艦對抗可汗的故事,實際上,更重要的卻是寇克如何學會肩負責任、史巴克如何瞭解人情交流,使企業號的團隊更完美的歷程,兩人都在學習,也都在彼此辯證,然後又在衝突之中互相理解、成長。
於是乎,現在我對【闇黑無界】,片中(幾乎複製上一集)的那些動作、特效場面一樣的不吸引人,但是文戲的方面卻是一個大享受。不管是寇克知道自己無法當艦長的震驚、可汗想失去家人的哀傷,或史巴克失去烏胡拉、失去艦長時的迷網與悲憤(那聲「可汗~~~~~~」叫得我情緒激昂啊),都讓觀眾對於主角們內心和外界價值的衝突,有更深的同情與認同。
此外,由班乃迪克康柏拜區飾演的可汗,與星際艦隊的矛盾亦是本片的另一個辯證:一個擁有合法性、正當性的強權國家,與一位擁有合理性、值得被同情的恐怖分子,誰比較糟糕?
製片與編劇在重新創作可汗這個人物時,在故事當中加入了當代國際局勢:星際聯邦就像美國,利用別人去幹一些骯髒勾當,等自己坐享其成後便兔死狗烹,想要粉飾太平;而可汗也就像是某些恐怖份子,自己被利用、欺騙,最後遭遺棄,甚至被陷害,於是不甘再被欺壓,決定反噬強權、報復社會。一洗了我們原本認為的,星際聯邦是個烏托邦的假像,揭露了先進社會背後的醜聞。
其「國家利益」與「個人權益」間的衝突,其實也在某一種程度上呼應了史巴克「理、法」和寇克「情、義」的辯論。即便整部電影雖然娛樂性大幅降低,但片中的思考與辯證,卻在精神上更接近了以往的星艦系列(都提出一些燒腦的假設性問題,來撼動觀眾的價值觀)一點。
結果,【闇黑無界】一片似乎是再次滿足了老星艦迷、新觀眾和康柏拜區的迷妹,票房更勝前作!且不少評論都給予這部電影和康柏拜區的演技很大的讚賞與肯定(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電影中卡蘿換衣服的情節完全沒必要)。
但相較之下,第二集雖然給予了「滿足」,但卻未能如前作帶來「新鮮感」,IMDb和爛番茄的觀眾、影迷評分,【闇黑無界】都略輸【星際爭霸戰】一節,似乎也預示著此系列的聲勢要走下坡了……
3.【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是否能再重新啟航?
(Star Trek Beyond,2016)
故事講述企業號一行人踏上了為期五年的太空探索,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艦長寇克和夥伴們都漸漸在太空中迷失了自我,越來越懷疑星際探索的意義了,大家都萌生了退意。就在此時,不僅碰上一個從星雲逃出來的難民向企業號求救,穿越星雲後,甚至遇上強大的敵人攻擊企業號!眼看企業號再次面臨被敵人瓦解的危機,寇克與他的團隊有辦法死裡逃生嗎?神秘的敵人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呢?
由於J.J亞伯拉罕被請去導隔壁棚的【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再加上派拉蒙影業的高層似乎更希望他們的新電影,是要像西部片或動作片那樣擁有娛樂電影的基調。因此導演聘請了曾拍過【玩命關頭】(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系列的林詣彬(Justin Lin),並且要求賽門佩吉等一夥編劇「不要把故事編得太『星艦』」。果然,這次的換血以及創作方向的轉換,帶給這個系列更不一樣的續集,觀眾的反應還不錯,不少評論也認為這次的【浩瀚無垠】娛樂性很高,動作場面很精彩!
事實上,當時看完【浩瀚無垠】,我是非常開心的,林詣彬確實有將他在【玩命關頭】系列中,善用的動作大片的技巧,加入企業號一行人的冒險故事中。
像是寇克騎著摩托車在異星上面與外星人槍戰、飛車拯救夥伴,或是老骨頭架著外星飛船在宇宙城市中穿梭、追捕敵人……等讓人眼花撩亂的動作場面,都是一時之選,在當年暑假檔期爆米花電影中可是鶴立雞群啊!更不用說,當企業號的團隊開著飛船,放著搖滾樂,衝向敵人,讓對手灰飛煙滅時,那可是非常的令人熱血沸騰啊!
然而,這也是【浩瀚無垠】注定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派拉蒙特地找到了精於處理群戲、擅長講述夥伴情誼的林詣彬來指導,而且賽門佩吉等編劇們也很努力地製造笑料,故事甚至還很刻意地將主角一行人拆散成兩兩一組,好運用人物的性格衝突來製造笑點。可是到頭來,這依然是一個娛樂動作片的劇本。
娛樂電影式的劇情並沒有不好,可是【浩瀚無垠】就是沒有第一集那樣緊湊刺激;故事放緩了腳步,花了時間講每個人的情感,但人物的深度甚至比【闇黑無界】都還薄弱,角色們戲份均勻但大多淪為劇情工具或講笑話的用途,我們無法看到在危機當中,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心境變化,且人物們的想法與情感也沒有真正影響到劇情,每個人都是非常王道地「我要保護朋友」、「我要拯救世界」。
看看【闇黑無界】中,寇克與史巴克的衝突,影響了他們對付可汗的手法,並間接驅使寇克學會承擔責任、犧牲小我,也逼史巴克面對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是為何第二集可以在人物的故事上打動人。更不用說第一集了,整個故事都乎都是由寇克與史巴克的情緒,與船員們的特殊技能去推動的。
這就是【浩瀚無垠】的不足處,我們看到了寇克的倦情、史巴克對死亡的體驗,但是呢?人物的感情活動與劇情推進並無真正關聯,上一秒說倦怠、說想離開艦隊,下一秒又變回了以前的熱心積極、沉著穩重,就算把這部電影裡,所有展現角色內心世界的文戲全部抽掉,故事依然說得通,難怪創作者花了這麼多力氣依然沒辦法觸動人心。
另一方面,【浩瀚無垠】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故事從開始沒多久,就把重點聚焦於一個異星球上,看船員們如何在這顆星球上與敵人鬥智。
這種「大題小作」的說故事方式沒有問題,但與前兩集相比,第一集精煉簡潔地介紹了地球、瓦肯星與星際艦隊,第二集更是揭露了星際聯邦與克林貢帝國外交關係緊張的「國際情勢」,【浩瀚無垠】只說了一個痛恨聯邦的恐怖分子要攻擊一座宇宙都市,格局便嫌小了許多。
正因格局小,劇本又無法成功讓觀眾對角色感同身受,故事便感覺伸展不開手腳,也沒辦法深入人心。一個普通的故事,配上還不錯的娛樂性,我們的【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也就只會是一部「還不錯」的免洗爽片而已。
對於這樣的一個成品,我個人覺得是稍嫌可惜的,我們有了寇克、史巴克,甚至老骨頭、史考特這樣極富特色、活靈活現的人物,以及「星艦」的整個龐大的世界觀,其實是很有潛力講出更豐富、更深刻的故事的。
然而派拉蒙影業給了我們這麼一齣【浩瀚無垠】,小小地取悅了觀眾,卻也熄滅了我的熱愛與希望(當年會愛上星艦,就是因為【星際爭霸戰】是如此地與眾不同啊!)。故事講到這兒,我覺得也許有不少人都看了出星艦新系列疲態已顯,在「娛樂」的這個大方向被確立下來的同時,也正式扼殺了這個系列的可能性,並在影迷們的心中孵化了對電影創作者的質疑和憂慮:你們接下來故事還想怎麼說啊?
果不其然,【浩瀚無垠】的票房雖然也不俗,但卻還沒好到能讓派拉蒙回本;本來【星際爭霸戰4】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始規劃,然而卻因【浩瀚無垠】成績不如預期,公司刪減預算致使演員退出,以及導演S. J. Clarkson的離開,而宣布星艦續集計畫將無限延期。
就這樣,原本風光起飛的【星際爭霸戰】新系列,給了老影迷懷舊,給了新觀眾展新的視野,也給了我這個小影癡一個希望。但在過程中,如企業號一樣遭到挫折而墜落,可是有沒有機會再度啟航,已是目前影迷心中最大的問號……
#StarTrek #USSEnterprise #KelvinTimeline #JJAbrams #ChrisPine #ZacharyQuinto #SimonPegg #MichaelGiacchino #StarTrekIntoDarkness #BenedictCumberbatch #StarTrekBeyond #JustinLin #SpaceOpera #SciFi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星際 大 奇 航 imdb」的推薦目錄: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半瓶醋 Facebook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討論] 各評分網2017夏季電影大盤點-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IMDb的評分標準- 有趣的電影現象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恐怖拜訪imdb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恐怖拜訪imdb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恐怖拜訪imdb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閒聊] 漫威近年續集電影IMDb分數-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Star trek 4 imdb-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Star trek 4 imdb-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歡樂好聲音Sing | Movie Rater | 電影評分| PTT | IMDB - 現正上映 的評價
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八卦
好文章,原來近年荷李活猛片,仍然未能全面「4K」化…
這陣子為了4K藍光即將出版,大家對畫質的存疑討論的沸沸揚揚,手上已經收了不少4K電影,提供給大家做一些畫質檢測。
先聲明,這只是目前收到的4K檔案,不是正式出版的4K 藍光,不過4K前置作業應該都一樣的,所以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先貼幾部年代也比較新,個人覺得畫質比較好的來給各位參考。截圖中的中文字幕是從我們字幕區找來的srt字幕檔。
更深入的畫質說明部分 IVANSHAN 在本篇21樓有一篇 重要的畫質參考資料
http://www.hd.club.tw/thread-204173-1-1.html
作者:IVANSHAN
以4K畫質為號召的UHD BD即將陸續發片,好萊塢大片一直以來都是新影音規格家庭娛樂產品的主力,所謂的發燒友們也多以好萊塢大片為主要測試對象,但是好萊塢六大的電影4K化程度到底有多少,這一直都是一個大問號。這個問題可以從IMDB的資料找到一些答案。以下是我這兩天根據IMDB的資訊,整理了最近幾年好萊塢六大的億萬大製作(製作成本超過一億美元)究竟是採用4K或是2K進行後製。從IMDB的資料其實可以發現,無論這些大片使用了哪些高階攝影機、例如Sony的F65或F55的4K攝影機,或是站長大人提到的Arri與Red Epic...,即使拍攝訊源達到6K以上,絕大多數的大片仍是以2K畫質來進行後製。而這些億萬大製作幾乎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電腦動畫,才能讓銀幕上的大型動作、爆破...大場面看起來逼真,這些電腦動畫才是後製的重點。而為了讓僅有2K畫質的電腦動畫不會顯得突兀,因此無論是4K、6K或更高畫質拍攝的訊源在後製時很難避免被下修成2K畫質。至於動畫電影,雖然迪士尼(包括皮克斯)與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的動畫平均製作成本超過1.5億美元,但目前仍未見到以4K後製的動畫電影,所以並未列入下面的片單,對於動畫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去IMDB查詢相關資料。
迪士尼:
米老鼠之家(mouse house)現在可說是滿手大片,但是後製做到4K的比例其實非常低,差不多去年才開始有4K電影,包括北美影史票房冠軍的STAR WARS:原力覺醒(STAR WARS:The Force Awakens,2015),以及最終虧損金額應該超過製作成本(迪士尼宣稱1.9億美元)的明日世界(Tomorrowland,2015),後者主要使用Sony F65以及F55兩款4K攝影機拍攝、4K後製。至於2008年開始推出的12部Marvel電影(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截至去年一共有12部),包括去年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2015)以及蟻人(Ant-Man,2015)全部都是2K,可能要到今年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才會開始有4K版本。北美本週末上片的災難大片絕命救援(The Finest Hours,2016,台灣3月才會上片),製作成本據說7到8千萬美元,但也只做2K後製。另外,仙履奇緣(Cinderella,2015)、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2014)、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2014)、獨行俠(The Lone Ranger,2013)、奧茲大帝(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2013)、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2012)都只有2K,連慶祝迪士尼成立90週年的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2013)也是2K。
如果有人質疑前面提到的迪士尼片量好像有點少,那是因為迪士尼目前雖然滿手大片,但是近年的年發片量其實很少超過10部,其中還包括2部動畫以及紀錄片(Disneynature差不多每年都會有一部,例如去年的Monkey Kingdom,2014年的Bears),Marvel從2013年開始每年發2部,明年開始每年3部,星際大戰去年開始一年一部,皮克斯(Pixar)與迪士尼動畫(Walt Disney Animation)差不多每年各一部,迪士尼經典動畫翻拍真人版(例如仙履奇緣、灰姑娘改成黑魔女:沉睡魔咒、今年的森林王子、明年的美女與野獸)差不多也是每年一部,小片則是愈來愈少。
環球:
環球去年的全球票房收入創下影史新高紀錄,最終應該在60億美元左右,但是最近幾年發行的電影大概只有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執導的永不屈服(Unbroken,2014)是採用4K後製,環球的招牌系列電影玩命關頭,第三集到去年的第七集全部都是2K,2001以及2003年推出的前兩集應該是最高只到2K。幾部去年的賣座大片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2015)、歌喉讚2(Pitch Perfect 2,2015)、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2015)、聖母峰(Everest,2015)以及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2012)都是2K,遺落戰境(Oblivion,2013)使用了Sony的4K攝影機F65以及Red Epic拍攝,後製仍然是2K;露西(Lucy,2014)使用了Sony F65、Arri Alexa以及Red Epic攝影機,後製也是2K。也許,環球今年將推出的大片會開始4K化。
福斯:
福斯在2014年一度創下影史全球票房營收最高紀錄(55億美元,去年被環球超越),但是4K比例也是偏低,比較特別的是主要使用Red Epic Dragon攝影機拍攝的控制(Gone Girl,2014),採用5K後製。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2014)是使用4K後製,但是續集移動迷宮:焦土試煉(Maze Runner:Scorch Trials,2015)卻是2K,不知道預定一年後上片的完結篇The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會是2K還是4K。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近年為福斯拍攝的幾部大片絕地救援(The Martian,2015)、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2014)以及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2012)都是2K。即刻救援(Taken)2(2012)、3(2014)集都是2K,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4)、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2015)、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2014)、金鋼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2013)也都是2K。
華納:
華納可說是六大中發片量最大的,億萬大製作及小片都有,至少比較像是一家好萊塢的大型電影公司,可惜近年的大片中只有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Argo,2012)是採用4K後製,主要使用Red Epic攝影機拍攝的哈比人(2012-2014)三部曲全部都是2K。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2015)、白鯨傳奇: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2015)、飆風特攻(Point Break,2015,北美由華納發行,台灣則是龍祥發行)、潘恩:航向夢幻島(Pan,2015)、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2015)、朱比特崛起(Jupiter Ascending,2015)、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2014)、哥吉拉(Godzilla,2014)、300壯士:帝國崛起(300: Rise of an Empire,2014)、地心引力(Gravity,2013)、環太平洋(Pacific Rim,2013)、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2013)、傑克:巨人戰紀(Jack the Giant Slayer,2013)都是2K。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為華納拍攝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三部曲,IMDB沒有提到是2K或4K。
派拉蒙:
自從Marvel、夢工廠(DreamWorks,包括動畫公司在內)陸續從2011年開始脫離之後,派拉蒙目前仍在重整旗鼓階段,發片量、尤其是億萬大製作的年發片量有點少,大概可以說是六大的後段班(包括Sony)。阿湯哥(Tom Cruise)的招牌系列作品,最新一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2015)是2K,但第四集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2011)卻是4K,也許是為了遷就片中有22分鐘畫面是採用IMAX膠捲攝影機拍攝,IMAX膠捲版畫質據說上看8K。也是派拉蒙現階段招牌系列的變形金剛(Transformers)4集都是2K,第五集應該會是4K;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2015)、忍者龜:變種世代(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2014)、海克力士(Hercules: The Thracian Wars,2014)、挪亞方舟(Noah,2014)、末日之戰(World War Z,2013)、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Retaliation,2013)、雨果的冒險(Hugo,2011)、超級8(Super 8,2011,這部大概是夢工廠在派拉蒙的最後一部)都是2K。台灣本週末上片的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2016),麥可貝(Michael Bay,變形金剛)執導,也是2K。
Sony/哥倫比亞
由於集團內有家電以及相關產業,所以Sony是六大中推動4K最用力的,後製採用4K規格的電影數量最多也最早,差不多可以往前推到2010年就已經開始有4K電影,不過不但沒有反應在全球票房上,多數電影、尤其是億萬大製作的影評與口碑都不佳,票房也不理想,甚至2013年暑假檔的億萬大製作全垮(包括站長大人提到的極樂世界也是賠錢貨),一度引起外界(主要是華爾街)揣測Sony可能賣掉娛樂事業部門,這大概也是最近半年推出的第五毀滅(The 5th Wave,2016)、怪物遊戲(Goosebumps,2015)以及世界大對戰(Pixels,2015)都只有2K的原因吧?!Sony的招牌電影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2012)主要採用Red Epic攝影機拍攝,以及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The Amazing Spider-man 2: Rise of Electro,2014)都是採用4K後製;為米高梅在全球發行的最近兩部007電影空降危機(Skyfall,2012),以及007惡魔四伏(SPECTRE,2015)也都是4K。
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2013,北美是Sony發行,台灣則是龍祥)、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2013)、藍色小精靈2(The Smurfs 2,2013)2K(2011年的第一集則是2K)都是4K。地球過後(After Earth,2013)採用Sony的4K攝影機F65拍攝,4K後製。都是同位導演執導的極樂世界(Elysium,2013)以及成人世界(Chappie,2015),兩片主要都是使用Red Epic拍攝,4K後製。
超急快遞(Premium Rush,2012)、MIB星際戰警3(Men In Black 3, 2012)都是4K,BD畫面很漂亮的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2012)則是2K。
千禧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2011)、惡靈戰警:復仇時刻(Ghost Rider: Spirit of Vengeance,2011)、魔球(Moneyball,2011,Terry版主應該很高興看到這片是4K)、決戰30分(30 Minutes or Less,2011)、霸凌女教師(Bad Teacher,2011)、世界異戰(Battle: Los Angeles,2011)、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2011)、特務間諜(Salt,2010),以及成龍與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兒子Jaden Smith主演的小子難纏(1984)重拍版The Karate Kid(2010,台灣未上片,網路片名功夫夢)、賞金戀人:Ex檔案(The Bounty Hunter,2010),以及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Pray,Love,2010)也都是4K。
從以上的片單應該不難發現,Sony近年來缺乏賣座大片,甚至可說賠錢貨非常多。兩部蜘蛛人:驚奇再起票房,製作成本愈來愈高,全球行銷費用漲得更快,有IMAX以及3D墊高票房卻仍不如舊版三部曲,難怪要三度換人reboot,還得與迪士尼/Marvel分享蜘蛛人的版權。而由於缺乏賣座大片,也讓Sony推動4K顯得欲振乏力。
個人看法:
由於我在IMDB做的查詢以非動畫的億萬大製作為主,雖然環球、福斯、華納有些片沒有提到(例如:環球2012年的公主與狩獵者,福斯2013年的終極警探:跨國救援,以及製作成本不到一億美元的電影),但因為幾乎都是2K就略過不提(想少打點字)。從前面的片單可以發現,除了Sony/哥倫比亞之外,其他五大的4K電影加起來不到10部,顯而易見未來的UHD BD絕大多數都是upscale版本,真正原生4K發行UHD BD的電影短期內將是鳳毛麟角,但發燒友們大概不會在乎這個『小細節』,只要是4K就好,管他是upscale或是原生4K,鈔票還是捨得花下去。
至於音效的部份,發燒友們對DTS:X的期待度似乎相當高,可惜好萊塢六大目前仍然沒有一部電影使用到DTS:X音效,只要是immersive sound系統,六大仍然以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為優先,其次是Auro 3D。而DTS公司已經在去年初的CES展承認DTS:X與全景聲不相容,所以六大未來的UHD BD應該沒有DTS:X的立足之地。由於UHD BD在音效的基本規格已經確定是以objec-based的immersive sound,除非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今年確定可以完成單一多聲道immersive sound的標準規格(single standard format for immersive sound),否則DTS:X未來很難在好萊塢六大的大片找到容身之處,因為在製作成本以及全球行銷費用上漲速度超過預期的情形下,好萊塢大片同時製作全景聲、AuroMax(Auro 3D的升級版)、DTS:X以及IMAX 12 track四種不同音效規格的可能性極低,STAR WARS:原力覺醒就只做了全景聲以及IMAX 12 track兩種,目前可能只有陳凱歌執導的道士下山同時做了這四種音效。
雖然有網友提到獵巫行動:大滅絕(The Last Witch Hunter)的DTS:X音效很棒,可惜該片的影評、口碑都不佳,票房數字更是難看,對於DTS:X的推廣完全沒有幫助。至於部份擴大機支援DTS:X之後,有網友提到DTS HD在升頻後的效果出色,我建議他們可以拿地心引力出來測試一下。地心引力的第一版BD只有DTS HD,去年初發行的新版加上了全景聲,應該就可以拿來測試DTS HD升頻DTS:X後,與全景聲音效的差異,個人相信全景聲仍然全面勝出,因為該片主要採用全景聲進行後製,channel-based的DTS HD就算升頻後,也很難與objec-based的全景聲競爭。站長大人提到的極樂世界,我前兩年租了BD來看,看的時候就發現DTS HD 7.1的音效悶悶的,用了好幾種不同音場仍然無法有爆棚表現,電影已經很乏味了,又沒有爆棚音效讓我在沙發上有點坐立難安。看到片尾字幕的最後才發現原因,原來是全景聲轉DTS HD的問題,因為兩種音效完全不相容,DTS應該是用降級版的Dobly Digital 7.1來轉製,難怪威力大減,相信未來該片發行UHD BD後,只要配置的是全景聲應該就可以還原應有的爆棚音效,但屆時我不會再看一次,乏味的電影看一次就夠了。
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八卦
🗣
四月要到了!今天為大家挑選了四月即將上映、話題性十足的十部電影。如果你還不知道要去電影院看什麼的話,康妮可報給你知!
🕐以下電影依照上映日期排序
🎞《噤界》A Quiet Place
🕐2018-04-04
派拉蒙影片 粉絲專頁
《噤界》敘述在外星生物肆虐的狀態下,倖存的一家子,必須想辦法存活下去。然而這些怪物具有偵測聲音的能力,只要有人發出一點聲響,牠們便馬上發動攻擊。所有人都必須保持安靜,並用手語等無聲的方式溝通。面對這些無所不在的怪物,這家人必須克服一切難關。為了活下去,千萬別出聲!《噤界》也是艾蜜莉布朗首次和丈夫約翰卡拉辛斯基在大螢幕上聯手演出。夫妻檔的演出值得期待!
-
🎞《寂寞大師》Final Portrait
🕐2018-04-04
ifilm/傳影互動
1964年,知名雕塑家賈科梅蒂邀請評論家好友洛德當他的模特兒。過程中,賈科梅蒂向洛德保證他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完成作品。然而製作時間越拉越長,賈科梅蒂時而欣喜時而暴躁的個性,讓洛德看見賈科梅蒂創作的過程以及他身為藝術家的孤獨和掙扎。雖然這段日子,兩個人經歷了各種情緒,但兩人的友誼卻漸漸茁壯,究竟賈科梅蒂最後的肖像畫作品能否令他滿意呢?
-
🎞《春光之境》God’s Own Country
🕐2018-04-13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強尼和中風的父親及年邁的祖母住在約克郡的農莊,生活主要就是打點農場。閒暇時間裡,強尼常酗酒且私下與其他男性發生關係來麻痺自己的孤獨感。後來農場來了一位名為格奧爾基的臨時工,與他朝夕相處之下,強尼發現自己對格奧爾基產生了情愫,也漸漸無法壓抑自己的感情。許多影評將《春光之境》與《斷背山》相比,對類似題材有興趣的觀眾,絕對不能錯過。本片在許多國際影展獲獎外,也是英國獨立電影獎的最佳英國獨立電影得主。
-
🎞《最後相愛的日子》Film Stars Don’t Die in Liverpool
🕐2018-04-13
CATCHPLAY
本片改編自演員彼得透納的回憶錄,主要敘述傳奇女星葛洛莉雅葛拉罕與小她29歲的男星彼得透納相愛的故事。當年葛洛莉雅遠道英國,試圖以舞台劇讓事業東山再起。這時她和年輕的彼得墜入情網,兩人過著很棒的日子。但好景不常,葛洛莉雅發現自己的癌症復發,而為了不連累彼得,她選擇分手。在生命走到盡頭之前,這對戀人能否再次相會,傳奇女星的一生又會如何畫下句點⋯⋯
-
🎞《底特律》Detroit
🕐2018-04-13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1967年的底特律,因為暴動的關係而實施宵禁。電影《底特律》聚焦在阿爾及爾旅館裡所發生的事件。本事件造成三名黑人男性於旅館裡遭到謀殺,另外九人也遭到嚴重的毆打。《底特律》是奧斯卡首位女導演凱薩琳畢格羅(🦄編的偶像)繼《00:30凌晨密令》後的最新力作。觀眾將透過這部電影一探當年阿爾及爾旅館裡的事件,體會美國史上最大的種族暴動事件之一。
-
🎞《獨帆之聲》The Mercy
🕐2018-04-20
采昌國際多媒體
《獨帆之聲》改編自真人真事,唐納德克洛赫斯特為了成為史上第一個不靠岸獨自航行地球的人,參加了1968年舉辦的獨帆大賽。身為業餘的駕船者,唐納德僅有一艘船,他拋下事業和家庭,獨自展開這趟危險的航行。他的家人憂心忡忡地盼著他歸來,唐納德的旅程又會遇到什麼難關?本片由奧斯卡影帝柯林佛斯以及影后瑞秋懷茲領銜主演,值得期待大螢幕上的演技大爆發!(🦁編本月最期待的電影)
-
🎞《天使追殺令》Jupiter’s Moon
🕐2018-04-20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敘利亞難民阿利安試圖經由塞爾維亞入境匈牙利,卻與同伴們在邊境遭到射殺。阿利安意外地活下來,卻也發現自己獲得能夠騰空飄浮的超能力。被丟進難民營後,阿利安被史登博士偷渡了出去。史登博士想用阿利安的能力海撈一筆。原本只想賺錢的史登博士在逃亡途中受到阿利安的啟發。但是阿利安的意外獲得的超能力到底是上帝的恩賜還是隱藏的惡魔?
-
🎞《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
🕐2018-04-25
Marvel
漫威迷期待已久的無限之戰終於來了!《美國隊長:內戰》的事件發生的兩年後,贊諾斯為了收集所有的無限寶石而來到地球上。復仇者聯盟的成員必須再次挺身而出,和星際異攻隊聯手打敗贊諾斯,防止宇宙被消滅。多說無益,喜歡英雄片的你,一定要去支持啊!(🦄編看預告就覺得好熱血啊!)
-
🎞《你才女巫,你全家都女巫》I Am Not a Witch
🕐2018-04-27
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
近期村裡發生了一些事情,眾人把矛頭指向年僅八歲的小女孩舒拉,還指控她是女巫。經過審判後,舒拉被判有罪而被流放到沙漠中的女巫營。在營裡她參與了入營儀式,並學習怎麼做個女巫。像其他女巫一樣,舒拉被緞帶束縛,而且若是把緞帶剪掉,她將變成山羊。這段荒謬的故事到底會怎麼演下去,舒拉又該怎麼適應這個新身份?
-
🎞《史達林死了沒?》The Death of Stalin
🕐2018-04-27
捷傑電影
1953年的莫斯科,蘇聯領袖史達林猝死於私人宅邸。消息一出,史達林身邊的親信便陷入了權力的鬥爭,每個人都絞盡腦汁想成為下一位最高領導。《史達林死了沒?》以喜劇包裝這場政治風波,究竟爭權者們會鬧出什麼樣的笑話,誰可以在權力遊戲中勝出?
-
Photo Credit: IMDB
#康妮可影視 #connicole #院線上映預告 #whatsintheaters #april
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IMDb的評分標準- 有趣的電影現象 - Mobile01 的八卦
IMDb 的電影評分,在現今已成了許多人對於「電影是否好看」的依循標準。 ... 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海底總動員、全面啟動、星際 ... ... <看更多>
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閒聊] 漫威近年續集電影IMDb分數- PTT評價 的八卦
漫威近年續集電影IMDb分數《星際異攻隊3》8.4 《蜘蛛人3: 無家日》8.2 《奇異博士:失控多重宇宙》6.9 《黑豹2》6.7. ... <看更多>
星際 大 奇 航 imdb 在 [討論] 各評分網2017夏季電影大盤點-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前言)
夏季檔期結束了
各網站的夏季電影評分也差不多了
我注意到爛番茄網站特別做專題圖表
但這些電影的順序排列讓我忍不住邊看邊搖頭
所以我又查了幾個影評網
盤點了這些電影的平均分數
入選條件:
2017年五到八月上映
至少800間北美戲院播映,或在爛番茄網站上獲得80條以上影評評論
RT為爛番茄好評百分比, MT為MetaCritic評分
同分時以IMDB分數高低為主
59th. The Emoji Movie (表情符號電影)
IMDB: 2.0 (worst 1st) RT: 8% (worst 1st) MT: 12 (worst 1st)
平均: 13.3
58th. The Nut Job 2: Nutty by Nature (暫譯: 堅果行動2)
IMDB: 4.6 (worst 5th) RT: 11% (worst 2nd) MT: 36 (worst 9th)
平均: 31.0
57th. 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 (變形金剛5:最終騎士)
IMDB: 5.3 (worst 9th) RT: 15% (worst 3rd) MT: 28 (worst 2nd)
平均: 32.0
56th. Wish Upon (奪命潘朵拉)
IMDB: 4.7 (worst 7th) RT: 18% (worst 8th) MT: 32 (worst 5th)
平均: 32.3
55th. Diary of a Wimpy Kid: The Long Haul (暫譯: 遜咖冒險王4)
IMDB: 4.1 (worst 2nd) RT: 20% (worst 10th) MT: 39
平均: 33.3
54th. Birth of the Dragon (龍之誕生)
IMDB: 4.4 (worst 4th) RT: 21% MT: 35 (worst 8th)
平均: 33.3
53rd. The House (無中譯威爾法洛喜劇)
IMDB: 5.6 RT: 17% (worst 7th) MT: 30 (worst 3rd)
平均: 34.3
52nd. The Mummy (神鬼傳奇)
IMDB: 5.6 RT: 16% (worst 4th) MT: 34 (worst 6th)
平均: 35.3
51st. The Book of Henry (亨利之書)
IMDB: 5.7 RT: 22% MT: 31 (worst 4th)
平均: 36.7
50th. The Dark Tower (黑塔)
IMDB: 6.0 RT: 16% (worst 4th) MT: 34 (worst 6th)
平均: 36.7
49th. Baywatch (海灘救護隊)
IMDB: 5.6 RT: 19% (worst 9th) MT: 37 (worst 10th)
平均: 37.3
48th. All Eyez on Me (暫譯: 萬眾矚目)
IMDB: 5.8 RT: 16% (worst 4th) MT: 38
平均: 37.3
47th. Snatched (搶救千金)
IMDB: 4.1 (worst 2nd) RT: 35% MT: 45
平均: 40.3
46th. Kidnap (暫譯: 綁架)
IMDB: 6.0 RT: 34% MT: 44
平均: 46.0
45th.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en Tell No Tales (加勒比海盜 神鬼奇航:死
無對證)
IMDB: 7.0 RT: 30% MT: 39
平均: 46.3
44th. 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 (亞瑟:王者之劍)
IMDB: 7.0 RT: 28% MT: 41
平均: 46.3
43rd. Rough Night (女狼嗨到趴)
IMDB: 5.2 (worst 8th) RT: 46% MT: 51
平均: 49.7
42nd. Paris Can Wait (無中譯浪漫喜劇)
IMDB: 5.9 RT: 44% MT: 48
平均: 50.3
41st. Leap! (芭蕾奇緣)
IMDB: 6.8 RT: 35% MT: 48
平均: 50.3
40th. The Dinner (無中譯李察吉爾驚悚片)
IMDB: 4.6 (worst 5th) RT: 53% MT: 58
平均: 52.3
39th. The Hitman's Bodyguard (殺手保鑣)
IMDB: 7.0 RT: 40% MT: 47
平均: 52.3
38th. Everything, Everything (暫譯: 一切的一切)
IMDB: 6.3 RT: 44% MT: 52
平均: 53.0
37th. Churchill (暫譯: 邱吉爾)
IMDB: 7.1 RT: 47% MT: 44
平均: 54.0
36th. 47 Meters Down (深海鯊機)
IMDB: 5.8 RT: 54% MT: 52
平均: 54.7
35th. 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 (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
IMDB: 6.7 RT: 51% MT: 51
平均: 56.3
34th. Despicable 3 (神偷奶爸3)
IMDB: 6.3 RT: 61% MT: 49
平均: 57.7
33rd. The Glass Castle (玻璃城堡)
IMDB: 7.2 RT: 49% MT: 56
平均: 59.0
32nd. Cars 3 (Cars3閃電再起)
IMDB: 7.1 RT: 68% MT: 59
平均: 66.0
31st. My Cousin Rachel (暫譯: 遺孀美人心)
IMDB: 6.1 RT: 76% MT: 63
平均: 66.7
30th. Alien: Covenant (異形:聖約)
IMDB: 6.5 RT: 70% MT: 65
平均: 66.7
29th. Annabelle: Creation (安娜貝爾:造孽)
IMDB: 7.0 RT: 68% MT: 62
平均: 66.7
28th. An Inconvenient Sequel: Truth to Power (不願面對的真相2)
IMDB: 5.5 (worst 10th) RT: 78% MT: 68
平均: 67.0
27th. Landline (無中譯家庭風暴喜劇)
IMDB: 6.4 RT: 73% MT: 66
平均: 67.7
26th. Beatriz at Dinner (暫譯: 晚宴上的比特麗茲)
IMDB: 6.3 RT: 77% MT: 68
平均: 69.3
25th. Atomic Blonde (極凍之城)
IMDB: 7.1 RT: 75% MT: 63
平均: 69.7
24th. The Hero (無中譯死亡將至戲劇)
IMDB: 7.2 RT: 77% MT: 61
平均: 70.0
23rd. The Little Hours (無中譯修女飆髒話黑色喜劇)
IMDB: 6.6 RT: 77% MT: 69
平均: 70.7
22nd. All Saints (無中譯宗教片)
IMDB: 5.9 RT: 93% (best 2nd) MT: 63
平均: 71.7
21st. Captain Underpants: The First Epic Movie (內褲隊長)
IMDB: 6.4 RT: 87% MT: 69
平均: 73.3
20th. Megan Leavey (暫譯: 梅根李維)
IMDB: 7.1 RT: 84% MT: 66
平均: 73.7
19th. The Beguiled (魅惑)
IMDB: 6.9 RT: 79% MT: 77 (best 10th)
平均: 75.0
18th. Brigsby Bear (無中譯成長戲劇)
IMDB: 7.8 (best 9th) RT: 79% MT: 68
平均: 75.0
17th.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星際異攻隊2)
IMDB: 7.9 (best 6th) RT: 81% MT: 67
平均: 75.7
16th. Girls Trip (閨蜜假期)
IMDB: 6.9 RT: 89% (best 10th) MT: 71
平均: 76.3
15th. Ingrid Goes West (暫譯: 網美嬉遊記)
IMDB: 7.3 RT: 87% MT: 71
平均: 77.0
14th. It Comes at Night (暫譯: 它在黑夜到訪)
IMDB: 6.6 RT: 88% MT: 78 (best 7th)
平均: 77.3
13th. Lady Macbeth (惡女馬克白)
IMDB: 7.1 RT: 88% MT: 76
平均: 78.3
12th. Okja (玉子)
IMDB: 7.5 RT: 85% MT: 76
平均: 78.7
11th. Detroit (底特律)
IMDB: 7.6 RT: 82% MT: 78 (best 7th)
平均: 78.7
10th. Wind River (極地追擊)
IMDB: 8.1 (best 2nd) RT: 86% MT: 73
平均: 80.0
9th. Logan Lucky (羅根好好運)
IMDB: 7.4 RT: 92% (best 6th) MT: 78 (best 7th)
平均: 81.3
8th. Spider-Man: Homecoming (蜘蛛人:返校日)
IMDB: 7.9 (best 6th) RT: 92% (best 6th) MT: 73
平均: 81.3
7th. Wonder Woman (神力女超人)
IMDB: 7.8 (best 9th) RT: 92% (best 6th) MT: 76
平均: 82.0
6th. Good Time (好時光)
IMDB: 8.1 (best 2nd) RT: 88% MT: 80 (best 6th)
平均: 83.0
5th. A Ghost Story (暫譯: 鬼的故事)
IMDB: 7.8 (best 9th) RT: 92% (best 6th) MT: 84 (best 4th)
平均: 84.7
4th. 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終極決戰)
IMDB: 7.9 (best 6th) RT: 93% (best 2nd) MT: 82 (best 5th)
平均: 84.7
3rd. Baby Driver (玩命再劫)
IMDB: 8.1 (best 2nd) RT: 93% (best 2nd) MT: 86 (best 2nd)
平均: 86.7
2nd. The Big Sick (愛情昏迷中)
IMDB: 8.1 (best 2nd) RT: 98% (best 1st) MT: 86 (best 2nd)
平均: 88.3
1st. Dunkirk (敦克爾克大行動)
IMDB: 8.4 (best 1st) RT: 93% (best 2nd) MT: 94 (best 1st)
平均: 90.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49.1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4608225.A.73D.html
※ 編輯: peter220 (1.164.49.192), 09/05/2017 22:17: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