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電影閒談:童年篇
上次我提到:溥儀就是個死小孩。其實這不能全怪溥儀,而要怪詭異的宮廷教育及生活制度。
先看教育方面,溥儀在名義上接受非常多課程。根據自傳描述提到:
「主要課本是十三經,另外加上輔助教材《大學衍義》、《朱子家訓》、《庭訓格言》、《聖諭廣訓》、《御批通鑒輯覽》、《聖武記》、《大清開國方略》等等。
十四歲起又添了英文課,除了《英語讀本》,我只念了兩本書,一本是《愛麗思漫遊奇境記》,另一本是譯成英文的中國《四書》。
滿文也是基本課,但是連字母也沒學會,就隨著老師的去世作罷。」
所以溥儀的童年大致學習功課有三:
一、傳統國學,另外加上先帶皇帝遺訓,像《聖武記》就是描述康熙皇帝的功業。
二、外文教育。
三、母語教育,但溥儀後來有提到,他真正會說的滿語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請大臣站起來的「伊立」,算是完全失敗,不過以實用角度來看,當時很多滿族人都不用滿語溝通,所以這也不算大問題。
在溥儀15歲的日記中,我們更能發現溥儀其實功課量非常大:
「二十七日,晴。早四時起,書大福字十八張。八時上課,同溥傑、毓崇共讀論語、周禮、禮記、唐詩,聽陳師講通鑒輯覽。九時半餐畢,複讀左傳、谷梁傳,聽朱師講大學衍義及寫仿對對聯。至十一時功課畢,請安四官。是日莊士敦未至,因微受感冒。遂還養。心殿,書福壽字三十張,複閱各報,至四時餐,六時寢。臥帳中又讀古文觀止,甚有興味。」
簡單幫溥儀翻譯一下吧,早上4點就要起床,然後先寫書法。8點上課,讀的是國學經典;9點半吃完早餐後,繼續讀國學經典到11點。之後因為英文老師沒來,改成繼續寫書法,並且讀多份報紙。到了晚上回寢宮,繼續看古文觀止。
是不是覺得溥儀的教育基礎打得很扎實,如果看官們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溥儀完全被安排成偏科學習。他自己就說:「從宣統三年學到民國十一年(也就是6~14歲),沒學過加減乘除,更不知聲光化電。」同時由於他的師父們只教子曰詩云,童年的溥儀一直認為:「我總相信祖先是由仙女佛庫倫吃了一顆紅果生育出來的,還有每個老百姓吃飯時都會有一桌子菜肴。」簡單來說就是社會及生活常識嚴重缺乏呀!
(根據許多人的回憶,溥儀的晚年,很多時候連找零錢都要思考大半天,重點是還常搞錯,所以他會直接將一把零錢撒在別人前面說:「您自己看要找多少。」看來完全童年學習不足的後遺症呀。)
那大家如果想:「最起碼溥儀國學能力不錯吧?」那又是個誤會。
話說溥儀其實非常愛胡鬧,根本靜不下心學習,最後宮中的師傅想出個辦法:給皇上找學伴吧。
最後有三位皇族子弟獲得學伴的殊榮,分別是:親弟弟溥傑、負責伴讀漢文的毓崇,以及伴讀英文的溥佳。
雖然學伴的加入史溥儀終於比較專心在學習上,但詭異的是,宮中師傅按照古訓:如果皇帝表現不好,由伴讀代替受罰(娘的,我身為老師看到這條規則簡直沒暈倒)。
所以毓崇小朋友就倒楣了,因為溥傑有請私人家庭教師,所以功課表現良好,加上他是皇帝親弟弟,師傅自然不會拿他開唰。於是每當溥儀表現低落,毓崇就要挨罵,然後毓崇有幾次奮發向上,拿了全班第一名,回去就被父母開罵:「你怎麼可以贏皇帝?多麼不懂分寸!」
毓崇自此徹底鬱悶,只能秉持「我就爛」精神,每次上課前就先做好被罵的心理建設。甚至毓崇有時還會因為學業以外的事情被罵,有一次溥儀蹦蹦跳跳地走進書房,結果負責上課的陳寶琛師傅就對已經坐好的毓崇開罵:「看你何其輕佻!」
(電影中,有一次溥儀突然發瘋似的跑到屋頂高喊「我要出去」,然後有一幕帶到官員對著溥儀期的腳踏車一頓猛抽,並罵道:「都是你帶壞皇上!」我想就是導演在表現溥儀童年教育中的荒謬之處。)
但其實真正倒楣的,還是溥儀,因為這種無須負責的教育讓溥儀不只學識歪樓,行事作風一整個非常死小孩。
前一篇文章我提過,溥儀當皇帝代表他與原生家庭的切割,整個宮廷所有人他全都不熟。雖然他因為繼承同治及光緒皇帝的大統,所以在禮儀上,同治及光緒的后妃全成為他的便宜老母,而大家也對這位孩童天子異常看重,但只是看重「皇帝」這個身份,而完全不看重他這個「人」。
比如溥儀說他自小就得胃病,原因是他童年有一次栗子吃多撐著了,結果光皇帝的皇后─隆裕太后,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只讓溥儀吃糊米粥。正值發育期的溥儀簡直餓瘋了,但任憑他怎麼反應也沒任何人搭理。所以有一次溥儀遊玩中南海,隆裕太后叫人拿饅頭給溥儀餵魚,結果溥儀當場就饅頭吞下肚。
這下隆裕可緊張了:「這小子吃東西這麼不節制,來人哪,給我看緊他。」於是溥儀更沒機會吃飽了,以至於有次溥儀看到有人進獻的貢品,突然就打開其中一個食盒,抓起一隻醬肘子就咬。跟隨的太監趕緊來搶,硬生生地把肘子從溥儀嘴中扯出。
看到這,我覺得溥儀這皇帝過的跟難民沒兩樣呀。
甚至有次溥儀一連吃了六個春餅(看來小孩是真餓壞了),被一個領班太監知道了,為了怕皇帝撐著自己又要被罵,於是找了另外兩個太監左右提起溥儀的雙臂,像砸東西似的一直上下搖晃溥儀。事後他們很滿意地說:「皇上沒叫春餅撐著,都虧這個療法。」(等等!你確定這不是整人節目?)
等溥儀年紀越大,宮中的后妃(也就是便宜老母),對溥儀管制越來越多,在他們看來,這是為了確保皇帝守規矩別亂套,但她們完全沒意識到溥儀作為一個人,完全沒有「被愛」的滿足。
於是溥儀每天早晨到每位便宜老媽面前請安。每到一處,先下跪,然後便宜老媽一邊梳頭一邊問著例句:「皇帝歇得好?」「天冷了,要多穿衣服。」「書念到哪兒啦?」最後都用一句:「皇帝玩去吧。」結束會面,然後溥儀這一天就不會再跟這些便宜老媽見面,一直到隔天周而復始的重複重複再重複上述互動。
可問題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有次所有便宜老母中地位最高的瑾妃(光緒皇帝老婆之一,妹妹是著名的珍妃,在隆裕皇太后過世後,經由袁世凱認定,遞補了皇是最高監護人的地位),又干涉了溥儀,結果溥儀火大了,直接怒噴:
「她是什麼人?不過是個妃。本朝歷代從來沒有皇帝管妃叫額娘的!憑什麼我就得叫她,還要聽她的話?」
瑾妃沒料到自己會被十幾歲的毛小孩怒嗆,而且嗆她的人是皇帝,她只能挨罵。不過山不轉路轉,老娘不能拿皇帝怎樣,但我可以針對你這死小孩的家人。
事實上,溥儀一家人某方面來說是很慘的,因為他們就跟前面那位伴讀的毓崇一樣,明明小孩已經跟自家切割關係,但溥儀鬧出什麼毛病,他們卻要被挨罵,理由是:你們沒把皇帝生好。(也就是你們家基因有毛病的意思,簡直不要太污辱人。)
於是瑾妃把溥儀的親媽及親奶奶叫來宮中一陣怒噴,結果溥儀的祖母和母親眼淚直流地哀求溥儀向瑾妃認錯。溥儀這下更怒了:「馬的八婆!敢動我家人!」本來溥儀準備再怒噴瑾妃一次,但祖母和母親知道這只會讓她倆再度被瑾妃怒噴,於是拚了命的求溥儀認錯。最終,溥儀非常不情願的認錯,瑾妃這才消停。
接著兩天後,溥儀的母親就自殺了……
據說溥儀的母親從小沒受別人申斥過一句,她個性極強,受不了這個刺激,於是從宮裡回去後就吞了鴉片煙自殺。
瑾妃這下意識到事情鬧大了,從此對溥儀不再管束,互動間也變得十分隨和,對此,溥儀表示:「紫禁城裡的家庭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我和太妃們之間也恢復了母子關系。然而,卻犧牲了我的親生母親……」
你們覺得我這系列文是在分享鬧劇?不,我其實一直用荒謬的方式講悲劇,而且我認為這就是溥儀一生的主基調。
幸好溥儀在他的童年,還有一絲溫暖及良善的力量陪伴著他,就是我前一篇一直提到的關鍵人物─奶媽。
作為唯一一個溥儀熟識而且親密陪伴的存在,萬幸這位奶媽非常非常的善良。
以下摘錄擷取溥儀的自傳回憶:
(我生活)更大的樂趣是惡作劇。有一次,大約是八九歲的時候,我對那些百依百順的太監們忽然異想天開,要試一試他們是否真的對“聖天子”聽話。我挑出一個太監,指著地上一塊髒東西對他說:“你給我吃下去!”他真的趴在地上吃下去了。
(老ㄕ曰:所以電影中太監喝墨汁的橋段可一點都不誇張。)
有一次我玩救火用的唧筒,噴水取樂。正玩著,前面走過來了一個年老的太監,我又起了惡作劇的念頭,把龍頭沖著他噴去。這老太監蹲在那裡不敢跑開,竟給冷水激死過去。後來經過一陣搶救,才把他救活過來。
(看到了吧,完全死小孩呀!)
在宮中惟一能阻止我惡作劇行為的,是我的乳母王焦氏。她就是我在慈禧太后面前哭喊著找的那位嫫嫫。她一個字不識,不會講什麼仁恕之道和歷史上的英主聖君故事,但當她勸我的時候,我卻覺得她的話是不好違拗的。
有一次,有個會玩木偶戲的太監,給我表演了一場木偶戲。我看得很開心,決心賞他一塊雞蛋糕吃。這時我的惡作劇的興趣又來了,決定捉弄他一下。我把練功夫的鐵砂袋撕開,掏出一些鐵砂子,藏在蛋糕裡。我的乳母看見了,就問我:「老爺子,那裡頭放砂子可叫人怎麼吃呀?」(溥儀說)「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是什麼模樣。」(奶媽說)「那不崩了牙嗎?崩了牙就吃不了東西。人不吃東西可不行呵!」我想,這話也對,可是我不能取樂了,我說:「我要看他崩牙的模樣,就看這一口吧!」乳母說:「那就換上綠豆,咬綠豆也挺逗樂的。」於是那位玩木偶的太監才免了一次災難。
又有一次,我玩氣槍,用鉛彈向太監的窗戶打,看著窗戶紙打出一個個小洞,覺得很好玩。不知是誰,去搬了救兵——乳母來了。
「老爺子,屋裡有人哪!往屋裡打,這要傷了人哪!」我這才想起了屋裡有人,人是會被打傷的。
先劇透一下,在溥儀的回憶錄中,他最後是以「人」來做為總結,因為溥儀覺得他直到受到共產黨改造後才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人」(在此之前,他一直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但其實在溥儀的前半生中,因為奶媽的善良,他還是有意識到「人」的時候,並且進一步想到:「別人同我一樣是人的道理。」
奶媽一直照顧及餵養溥儀到9歲,這其實已經非常畸形了,但看過前面提到的溥儀童年,我想大家會明白,奶媽是童年溥儀唯一安全感的來源,吸母乳不是幼稚,而是一種被愛及尋求安全的渴望。
但奶媽卻在溥儀9歲那年被趕出宮,除了生理上的不需要,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出於對明朝歷史的教訓,也就是明熹宗的故事。
明熹宗是明朝倒數第二任皇帝,他直到十多歲都還逆著奶媽客氏,只是他運氣不好的是,奶媽客氏勾搭上了太監─魏忠賢,而魏忠賢利用客氏獲得皇帝信任,進一步把持朝政,造成明史上最黑暗腐化的時刻。
(說起明熹宗,他其實跟溥儀極其類似,他也是小時候就沒獲得人關愛,甚至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追究原因,是熹宗的老爸─明光宗,自己也很被老爸明神宗虧待,因此造成熹宗對奶媽異常迷戀,如果只以個人看來,真的不能只怪明熹宗一個人呀。)
有前例在先,奶媽被掃地出門,這對溥儀的刺激極大,他自己說:「現在看來,乳母走後,在我身邊就再沒有一個通『人性』的人。如果九歲以前我還能從乳母的教養中懂得點人性的話,這點人性在九歲以後也逐漸喪失盡了。」
雖然我一直從行為上罵溥儀是死小孩,但其實溥儀只是被他人搞歪了,他的本性其實不壞,這點還是他從對待奶媽的態度可以看的出來。
溥儀後來結婚後,派人找到奶媽,不時請她回宮住些日子。後來溥儀跑到東北的滿州國,他把奶媽接到首都─長春,供養到滿洲國滅亡為止。
這期間,奶媽雖然擁有特殊的話語權,但她從來沒有利用特殊地位索要過什麼。性情溫和的她沒跟任何人都沒發生過爭吵,她很常沉默但對人總是露出溫暖的微笑。
為何我會一再的強調奶媽是我敘述的重點,因為即便我說的是一場悲劇,但我不覺得人生就只會是一場悲劇。或者說,在大環境惡劣影響下,個人依舊有力量去抗衡一切,那就是秉持著良善以及希望。這雖然聽起來就像芭樂的心靈雞湯,但我想用奶媽的故事告訴大家,這真的存在,也真的影響深遠。
可惜的是,奶媽離開了、母親在規矩制度中自殺了,舉目皆親但同時舉目無親的溥儀結束了童年,然後以一個滿是缺憾的心靈,迎接他的青年時光以及婚姻。
(未完,待續)
圖片為:末代皇帝中的童年溥儀
我其實覺得這個童星演得很好,完全是一副死小孩樣。然後我其實本來更想放奶媽的劇照,可惜畫質太差而作罷。
#甲上娛樂
#末代皇帝
(最後附帶幾句,在此感謝片商及編輯資助,使我看免費電影,那既然我看電影會沒事分享這麼多文章,是不是以後多來找我合作呢?呵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國從朱元璋開始實行海禁政策,但面對這片茫茫大海,中國真的能夠把自己隔絕起來嗎? 上一集『清潮來襲!那個原住民被稱為「番」的時代。』http://bit.ly/2dx4Q6M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 由於海盜侵擾問題,中國從朱元璋...
明朝海禁原因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世界三分之二的白銀流入明朝中國? | 歷史驚奇
宋元時期中國的國家貨幣分別是交子和「中統元寶交鈔」。明朝初年也發行了「寶鈔」,但沒有人願意使用,這導致當時需要採用以物易物的方法促進經濟,也是明成祖命令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即希望透過下西洋同各海國建立朝貢貿易關係,引入各國產品以刺激商品交易和經濟發展。明朝中期世界上發生了幾件事情,加上1567年明穆宗的兩個決定,讓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據說佔當時世界白銀三分之二之多。
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朱載垕繼位,他很少上朝,即使上朝通常也不發一言(所以謚號穆宗)。但在他繼位的第一年卻做了(或通過了)兩個影響深遠的決定:一個是開放「海禁」,另一個是開放「銀禁」。兩項政策受到各方的歡迎,尤其是鹽商和從事對外貿易的海商,以及與這些商人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朝廷官員。原因很簡單,當時海外貿易都使用白銀交易,而這些海商經過多年的貿易活動已手握不少白銀。
那麼這些白銀來自何方?原來當時全球白銀的主要來源地是美洲(墨西哥、玻利維亞、秘魯)。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其後歐洲殖民者(西班牙人)在那裡發現了銀礦,當時世界上五分之四的白銀都是來自那裡。由於上述穆宗的兩項解禁措施,從1570年開始,美洲的白銀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Acapulco de Juárez)港口由大型帆船裝箱運載,每年冬季橫跨太平洋經馬尼拉大量湧入中國,據說美洲白銀的五分之四(等同世界三分之二的白銀)都運到中國來了。
另外,在1542年,日本商人外山茂右衛門(Toyama Moemon)在本州東北對開的佐渡島上發現了銀礦(鶴子銀山)。這個發現令中日海上貿易都以白銀結算,當時與日本人通商的浙江和福建商人累積了大量白銀。因此,在穆宗父親世宗朱厚熜在位後期,有一名姓龐的浙江巡撫主張浙江收稅用白銀。這也是後來張居正推動「一條鞭法」令賦役貨幣化的前身。
上述發展意味明末中國喪失了貨幣主權,間接加速其衰亡。自16世紀末全球白銀供應量大增,最終導致白銀對應商品的價格下降,開採白銀的利潤也隨之下降,到1630-1650年間,美洲白銀開採量逐步減少,明朝中國面臨通貨膨脹的衝擊,然後又出現商品和白銀都短缺的情況,加上當時出現大規模瘟疫、財富過度集中於少數官商,朝廷紓困措施杯水車薪,民不聊生,民變四起,清兵趁機入侵,最終明朝於1644年滅亡。
思考問題:
1. 「缺乏世界史的視角便不能全面掌握明朝歷史的發展脈絡。」你在多大程度同意這句話?試加以解釋。
2. 為什麼將明朝滅亡只歸咎於朝政腐敗並不公允?
明朝海禁原因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明朝十萬人大閱兵震驚世界 西亞各國爭相示好|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對於現代各國來說,閱兵既是宣示國家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擴大國家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蘇聯和美國都曾有舉世矚目的閱兵行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幾次大閱兵,令人心潮澎湃。而在明朝歷史上,永樂皇帝朱棣也曾經有過一次震驚世界的「大閱兵」。
說到明朝閱兵,就不得不說說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國際形勢」。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國」三個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調動40萬大軍,分三路北進,把遠逃漠北的北元皇庭徹底打成「遊牧民族」,但此後,大量曾在元朝任職的蒙古族、回族官員,流亡到中亞、西亞各國,這些「外來的和尚」拚命地鼓動所在國君主對明朝採取敵視態度。
1370年,西察合台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台汗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在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後,隨即開始了遠徵中國的準備,派間諜到北京活動,並在接待埃及使臣時當眾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國使臣郭驥,隨後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高舉起「反明復元」的大旗。但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報消息。
永樂四年,帖木兒大舉東征,號稱百萬大軍,實際兵力20萬,而此時,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嚴陣以待。然而不久後,帖木兒病逝於東征路上,一場大戰煙消雲散。
此後,帖木兒帝國諸皇子爭位,陷入內戰,所謂東征中國,可謂癡人說夢。
明朝方面,朱棣登基後,一面派遣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另一面派遣陳誠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的繼任者沙哈魯放棄仇華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復了朱元璋時代「宗主國」的關係。但是中亞各國「反華勢力」仍在。
另一面,鄭和在永樂十八年前五下西洋,卻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控制了紅海流域,嚴禁東方船隊進入。此後中亞以及西亞諸國正式承認了大明朝繼元之後的「天朝」地位。但對於明王朝的真實實力,各國也存有懷疑,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宣示大明的強大實力,鞏固大明與中亞、西亞國家的「朝貢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閱兵,恰是最好的機會。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陳誠為使,出使中亞,隨後,中亞、西亞國家均組使團隨中國使團回訪。永樂十八年七月,這支雲集了20個中西亞國家、人數多達600人的使團抵達嘉峪關,朱棣派遣6000精銳騎兵一路護送,沿嘉峪關經明朝九邊軍鎮「參觀」。
在每個軍鎮,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軍中的蒙族、回族軍官接待,介紹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謠言不攻自破。而明朝「九邊」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在各國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永樂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宮接見各國使臣,諸使臣皆行叩拜禮,唯獨帖木兒國使臣以「我國無此風俗」為由,堅持行鞠躬禮,朱棣卻並不在意。
這次帖木兒使團的首領是帖木兒帝國宰相阿爾都沙,副使是曾跟隨帖木的名將蓋蘇耶丁,在本國也是免跪拜禮的。外交禮儀後,朱棣安排使團先是在山東、河南、江蘇「旅遊觀光」,遊覽包括山東孔廟在內的諸多名勝古蹟,親眼見識中國內地城市的富庶繁華,兩個月後,各國使團接到通知,朱棣將在北京周邊開始大規模的「狩獵」,邀請各國使團前往觀覽。
永樂十九年三月,「狩獵」在北京北邊的懷來正式開始,共調軍隊10萬人,朱棣精心挑選的明朝「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了明軍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桿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史載「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豔」,「列國使節俱驚」,尤其是明朝「神機營」的火器操練,展示的「虎威炮」、「火龍槍」(騎兵專用火槍)、安南銃(抬槍)、「一窩蜂」(火箭炮)、「火龍車」(火焰噴射器)等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國使節大開眼界。大規模的「狩獵」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
這一次,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帖木兒生前南征北戰專用的「御用坐騎」,贈送給朱棣,正是為了表達「最崇高敬意」。朱棣則手書信札托使臣轉交帖木兒國王,在信中表示「願兩國臣民永享太平安樂之福」。
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無疑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次「觀禮」的各國使節,總數達27個國家。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其後中亞、西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有關這次閱兵的詳情,也詳細記錄於中亞國家的典籍裡。帖木兒副使蓋蘇耶丁在回憶錄裡坦言:「我不得不承認,大帝(帖木兒)死在東征的路上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而另一個「連鎖反應」是,觀覽閱兵的埃及使臣回國後,埃及隨即解除了在紅海對東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鄭和,也終抵紅海沿岸,不但結好了紅海地區國家,更實現了他作為一個穆斯林終生的願望——麥加朝覲。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明朝海禁原因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中國從朱元璋開始實行海禁政策,但面對這片茫茫大海,中國真的能夠把自己隔絕起來嗎?
上一集『清潮來襲!那個原住民被稱為「番」的時代。』http://bit.ly/2dx4Q6M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
由於海盜侵擾問題,中國從朱元璋開始宣布「寸版不許入海」的海禁政策,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暗中發展的走私貿易可是擋不住的。
不管是商業交易、甚至是思想,中國仍然跟世界有許許多多的交流,
究竟海禁禁了什麼?中國又偷偷交流了什麼?一起來看臺灣世界史EP6吧!
本集關鍵字:朱元璋、海禁、倭寇、海盜、走私貿易
-
更多臺灣吧節目!
「客客客棧」節目全集 http://bit.ly/hahahakka
「木擊者」節目全集 http://bit.ly/123voter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節目全集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
臺灣吧訂閱集資 https://taiwanbar.cc/subscribe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插曲:
PenPineappleApplePen - DJ Hauer House Mix
DJ Hauer - Japanese Folk Songs
Scott Joplin - Solace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Bubbly March”, “Comic Hero”, ”Scheming Weasel faster”, “Monkey Spinning Monkeys”,
“Hidden Agenda”, “Run Amok”, “Wannabe March”, “Aunt Tagonist”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
參考資料:
卜正民,《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
全漢昇,〈宋明間白銀購買力的變動及其原因〉,《新亞學報》8.1,頁157-186,1967。
唐啟宇《中國作物栽培史稿》,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