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梅毒 在 16 世紀出現時
人類醫學甚至還沒有「病菌」的概念
當然不可能知道這怪病到底怎麼來的
所以當梅毒往世界各地蔓延開來時
人們難免會覺得 #都是they的錯:
當時法國人叫它「義大利病*」
可在德國和義大利卻叫「法國病」
在波蘭人口中,這叫「德國人病」
到了俄羅斯又被叫做「波蘭人病」
而荷蘭葡萄牙則說是「西班牙病」
在土耳其,穆斯林管它叫「基督教病」
遠在太平洋上的大溪地叫「英國人病」
傳到日本被稱作「唐瘡」。放眼全世界
當時大概只有中國沒有把球往外踢*
把梅毒叫做「廣東疹」
因為缺乏對性傳染病的正確認識與防治
加上作為解藥的 #青黴素 到 20 世紀才發明
梅毒就這樣在人類歷史上肆虐了 400 多年
即便到現在,由於還是不存在梅毒疫苗
唯一預防方式,就只有做好安全措施
-在性行為時正確使用保險套
雖然照慣例是要講點垃圾話收尾
但考慮到無論梅毒還是現在的冠狀病毒
其實都是一件嚴肅又不太好開玩笑的事
因此這集的最後,我們還是決定認真地
籲請大家要認知並落實正確的防疫觀念
並由衷祝福各位都能平安健康地
挺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怪奇冷知識497
附註 1:準確來說是「那不勒斯病」。關於梅毒的起源,一說是因為 1495 年時,法國攻克義大利那不勒斯後對全城姦淫擄掠,才導致梅毒開始蔓延,但早期也有人認為是哥倫布從美洲傳回西班牙。另外後兩段的德國人病實際上應為「日耳曼人病」,為方便理解才直接講成德國。
附註 2:按考據,梅毒當時應該是從印度傳入廣東。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日耳曼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吳崢 Facebook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蔡正元 Facebook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Re: [問題] 羅馬真的無法解決日耳曼人嗎? -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翻起了德軍最輝煌的篇章I羅馬帝國I日耳曼族I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日耳曼人&德意志人&德國人到底怎麼分<上> - 語言板 的評價
- 關於日耳曼人 在 日耳曼人 的評價
日耳曼人 在 吳崢 Facebook 八卦
梅克爾昨天說,維持與中國的合作是歐盟的重大戰略利益。
歷史都是相似的,照片中這位男士叫內維爾.張伯倫,他是英國二戰前的首相。畫面中他剛下從慕尼黑回到英國的飛機,手上拿的是後來惡名昭彰的《慕尼黑協議》-英法兩國抹不去的歷史汙點。但在當時,面對滿機場的媒體,張伯倫卻勝利式的揮舞著這張紙,宣告「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
時間回到1938年,第三帝國在這年已經併吞了奧地利,下一個劍指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已經不再需要躲藏在陰影中,他的牙和爪清晰顯露在世界前。然而1938年9月29日,張伯倫、希特勒、墨索里尼以及法國總理達拉第,四國元首在慕尼黑簽訂協議,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必須把境內日耳曼人為主的領土(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如果捷克拒絕,那麼德國出兵進犯時英法將不會協防。
當事國捷克既沒有代表在會議上,也無法對協議內容置喙一字,大國間赤裸的分贓遊戲。這是歐洲近代歷史最不光采的時刻之一,後來更有人以「西方的背叛」稱呼這一連串現實主義的操作。
後來,戰爭還是爆發了。張伯倫為此被後世貼上「姑息主義」、「懦夫」的標籤。
*
所謂的背叛在慕尼黑協議中有兩層,第一層是英法兩國當時和捷克簽有安全互助條約,任一方遭到攻擊,其他兩方都必須出手相助。但在慕尼黑英法卻拋棄了捷克,如果爆發戰爭,那是因為捷克不識大局、不願意配合和他們無關。把受害者推上加害者的位子,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犧牲盟友。
更陰暗的一層,則是希望藉由犧牲捷克,把德國的戰略重心導向東邊發展,讓斯拉夫人去煩惱。張伯倫或許沒有天真到誤信希特勒會乖巧得吃下捷克後就收手,但他卻打起讓蘇聯去對抗德國,英法在背後伺機而動的算盤。是以蘇聯同樣身為歐洲巨頭,卻未被受邀參與慕尼黑會議。
但張伯倫沒想到的是蘇聯更狠,隔年直接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兩國聯手瓜分波蘭。大家要來玩是吧?我玩得比你更大。史達林來自鬥爭如吃飯的共產黨,這些陰暗心計他怎麼會看不明白?
張伯倫千方百計要避免戰爭,最後得到的獎賞就是戰爭以更快速更猛烈的方式來到你面前。世界對英法兩國「死道友不死貧道」、「別人的孩子死不完」作法給出了公正的回應。
*
張伯倫彬彬有禮,為人謙和,在黨內廣受下議院同僚的愛戴。他雖然因綏靖主義留下不可抹滅的汙點,但他仍是忠誠的愛國者,在退下首相職位後依然盡心輔佐繼任的邱吉爾,在生命最後的關頭還在協助處理政務,可謂鞠躬盡瘁。
另一方面,繼任的邱吉爾以酗酒聞名,他的性格孤僻、脾氣暴烈。和張伯倫比起來,邱吉爾就是個老粗,但這樣的他,卻帶領英國人民打贏了歷史上最大的戰爭。
紳士沒有不好,但面對惡棍時,比起紳士,直接對惡棍臉上一巴掌賞下去的老粗要靠得住多了。
日耳曼人 在 蔡正元 Facebook 八卦
「支那賤畜!」
「中國難民!」
「臭幹中國人!」
這是鼓吹台獨的標準語言
響遍台灣島各個角落
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自由時報、蘋果日報
三立、民視、年代
時時傳播如家常便飯
但中國大陸老百姓
都不知道這些仇恨言論
共產黨也刻意命令
大陸媒體不准報導
現在蘋果日報
發現大陸開始報導
這些台獨言論
竟然緊張的呼籲
不要發表這些言論
說什麼「不要吹響戰爭的號角」
台獨媒體不是整天說
大陸軍隊素質很差
不敢也不會攻打台灣島
台灣飛彈多麼強
美國協助台灣有多棒
那還怕什麼戰爭?
黃國昌、林昶佐
林飛帆、陳為廷
都不當兵
叫他們回去當兵
再請那位100分的國防部長
領導打一場台獨戰爭
不是愛台灣的表現嗎?
蘋果日報最愛搞台獨
有需要這麼怕嗎?
做個勇敢的台獨人
不要只剩一張嘴巴!
附件:
蘋論:不要吹響戰爭的號角
據網路上的一篇報導說,6月12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央視)在新聞中播放了一段影音,是台灣綠營對中國的仇恨語言,包括辱罵中國人是「支那賤畜」。
赤裸醞釀仇台情緒
如果此事為真,會嚴重影響中國民眾對台灣的態度。過去央視從來沒有播放過這麼激烈的情緒發洩影片,這次沒有修飾地直接播出,可見中國已開始醞釀仇台情緒,為非和平統一製造氣氛與正當性。當一個國家準備攻擊另個國家前,發動對敵國的仇恨可以達到凝聚各種勢力,醞釀同仇敵愾的氣氛,才能提振士氣、鞏固政權,讓戰士明白為何而戰。
希特勒發動屠殺猶太人運動前,先推動仇恨猶太人的集體教育,等日耳曼優秀論,對比猶太人的低劣在德國成為共識後,德國人屠殺猶太人已經沒有遲疑與懸念。歷史學家克里塞爾(N. Kressel)在所出版的著作《集體憎恨:滅族與恐怖的全球性崛起》中詳細描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程。納粹首先控制媒體,散布日耳曼人種的優越意識,把猶太人形容成次等人類,接著宣傳集體恐懼,貶抑民主是低劣的制度,會導致國家淪喪、治安敗壞、貪腐橫行,等德國人都相信了,屠殺猶太人遂沒有道德的障礙。憎恨因此是有意識的計劃,第一階段是憎恨對象的標定、區隔與非人化;第二階段暴力行為的道德化與正當化;第三階段暴力行為的儀式化、日常化與麻木化。
中國1979年發動懲越戰爭前,也大力宣傳越南如何忘恩負義、如何過河拆板、如何恩將仇報,等官兵內心灌滿了仇越恨越的情緒後,才發動戰爭。
批評對岸不須惡言
央視播放台灣綠營人士辱罵中國的影音,是在挑激中國人對台灣的憤怒與仇恨情緒,為戰爭做準備。更糟糕的是辱罵中國人是「支那賤畜」更讓中國人忿恨,因為支那是日本對中國的稱呼,含有蔑視、貶低、羞辱的語意,再加上賤畜,讓新近由自卑轉化成自大的中國人,情何以堪。
台灣人民飽受中國欺負與打壓,會口出惡言也有一定的背景,但是批評對方還是要有理有節,不須口出惡言,不卑不亢仍然是自我辯護的最高境界,不必惡言相向給對方提供攻擊我們彈藥。
日耳曼人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衝吧阿提拉,今天的你沒有極限!
勘誤:貝里達應為阿提拉兄長。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Sam
徐晃活該五子良將吊車尾嗎▶ https://youtu.be/5xEzJT897Zo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阿提拉
#世紀帝國
#征服者入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ljuBLrQBZI/hqdefault.jpg)
日耳曼人 在 翻起了德軍最輝煌的篇章I羅馬帝國I日耳曼族I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说起整个二战的历史,总是绕不开 日耳曼人 这个名词,希特勒将日耳曼人称之为最伟大的民,其优秀的“基因”,才应当是欧洲的统治者,而这一理论,让德国走向了 ... ... <看更多>
日耳曼人 在 日耳曼人&德意志人&德國人到底怎麼分<上> - 語言板 的八卦
2. 日耳曼人,或叫現代日耳曼人,指的是上面第一定義的人的後代,包括德國人、英格蘭人(注意不是全體英國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島人、丹麥人、荷蘭人、 ... ... <看更多>
日耳曼人 在 Re: [問題] 羅馬真的無法解決日耳曼人嗎? - 看板Warfare 的八卦
※ 引述《leom1a210343 (小黃)》之銘言:
: 羅馬曾經佔領西日耳曼
: 馬可毓屭蔡中]對南日耳曼進行征服
: 這些征服長久下來是對羅馬帝國有益還是無益呢?
: 以前以為這種邊境戰爭對帝國財政很傷 使國家實力下降
: 但最近聽過一個說法
: 羅馬放棄對日耳曼的征服
: 也是導致日耳曼人威脅在3世紀時候大爆發的原因之一
: 到底羅馬征服日耳曼是好大喜功 虛耗國庫
: 還是是國家戰略中一定要解決的事 只是羅馬無法做到
: 史實上也無實力做到?
直接回一篇好了
羅馬其實在凱撒時代就已經打入日耳曼地區過了,而在隨後屋大維時代便已經建省了
本來屋大維是想套用凱撒在高盧成功的那一套做法:建省然後原住民羅馬化
但他們忘了當時的日耳曼地區其實比高盧地區更加原始、野蠻
日耳曼人並無法接受羅馬式統治,主要原因在於價值觀差異過大,當然高盧也發生過動亂
,但整個高盧其實在凱撒時代就已經被打殘了,日耳曼則沒有
日耳曼是一片荒地其實算小事,因為就羅馬的立場,本來打下來之後就會建立殖民區並由
軍團帶頭拓荒,真正的問題在於即使過了數百年後的阿提拉時代,日耳曼人仍舊沒染上太
多羅馬的味道,而同一時期高盧則已經變成一個模範行省了
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之後,羅馬喪失了對萊茵河以東地區的爭戰能力,自此之後日耳曼行省
化計畫告吹,之後的羅馬皇帝就只把日耳曼當成一個蠻族區,不再嘗試進行征服統治,就
算有也僅僅限於局部地區或短期征服
歷代皇帝改變對日耳曼的政策為「控制」如同中國長期對蒙古地區的處理方法一樣
但是羅馬的控制法更簡單暴力:直接減少你日耳曼總人口數
日耳曼地區大抵維持著一個循環:
各部落相互征伐》逐漸統一》形成雄霸一方的勢力》民族遷徙形成
大體來說高盧以前也是一樣的模式,而民族遷徙的規模大者可到達數十萬,完全不是羅馬
軍能笑著應付的規模,值得一提的是民族遷徙可能是那些部落征討時代的失敗者,因為失
去生活空間而西遷,也可能是雄霸一方的部落為了耀武揚威掠奪物資主動的踩線
但無論哪一種都是源於日耳曼地區生活空間太過擁擠之故,因此羅馬軍團在接到邊界有如
此徵兆時就會出動去「清理門戶」,羅馬人的攻擊是有計畫性的,通常是針對某個區域,
戰鬥偏向掠奪,因為這類戰爭也能為帝國帶來新鮮的奴隸,以帝國的角度這未必是苦差事
當然也有問題嚴重到不得不全面遠征的程度,如五賢帝之一的奧理略曾全面進入日耳曼掃
蕩過(電影神鬼戰士的開場那場戰役,其實持續很久了,至於他的兒子康茂德則是一個本
來就問題很多但又被黑到發亮的雖鬼)
日耳曼人在晚期的侵略變得越來越快速,以前是步行的侵入羅馬領土,到了四帝共治時代
前已經變成由大批騎兵深入羅馬腹地的遊牧民族式侵略,這導致高盧元氣大傷,鄉間的人
口往有城牆保護的城市集中,耕地因此荒廢,羅馬的軍隊構成也為了因應這種威脅慢慢的
改為有大量騎兵、更多的兵員去防守整個區域而不是只依賴少的可憐的軍團兵動員的模式
總體來講,羅馬嘗試過,但就跟漢朝嘗試征伐匈奴一樣,所以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情況下
羅馬改為風險控管的方式去限制這個威脅的破壞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6.152.161.5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87614697.A.6E5.html
對,羅馬的經濟基礎其實來自莊園經濟,遊牧民族的長期肆虐下對於需要大片土地支持的
莊園經濟很傷
共和末期帝制早期其實羅馬公民是沒什麼賦稅的,羅馬的收入來自於哪些行省化的新征服
地的「行省稅」,皇帝私人則有阿拉伯的舶來品關稅及埃及行省稅作為私人財源,後來的
皇帝會兼任法老,埃及的收入是直接進皇帝口袋
許多公共建設如劇院、澡堂等的支出和維持其實是由權貴義捐給公民的,所以並不吃很多
稅金,帝制後這逐漸變成皇帝來做公益,而稅收主要都花費在國防軍團上了,當國庫難以
支撐這些支出時歷任皇帝都還是會自掏腰包去補
但五賢帝時代之後大環境改變,不只外患增加,更多的政治鬥爭和軍人政變也讓帝國政局
不穩,尤其是帝制晚期禁衛軍指揮有著極大的權利甚至足以罷免皇帝,因此新任皇帝要做
的第一件事往往是獎勵禁衛軍以獲得支持
後來載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就是為了解決此一問題而產生的制度,當然四帝的統治也跟本改
寫了羅馬的經濟體系跟國防體系
因為四帝的統治區域是以國防層面來考量的,所以各帝都要有自己的軍力,基本形同軍閥
,而那個時期,羅馬也逐漸開始加重各種賦稅,形成如日後東羅馬一般的萬稅大國
對這些東西有興趣的版友推薦一個系列叢書塩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關於這些東西
講的蠻詳盡的,包含羅馬在軍事政治以至於社會環境隨著時間跟環境推移的改變等等
※ 編輯: chuckni (126.152.161.51), 02/21/2017 12:02:56
圖,就我自己理解是比兩河流域更南邊現代阿拉伯西北那,靠近埃及的沿海,兩河不大可
能的原因是因為那裡是安息帝國的腹地,再來也是對安息的前線,帝國一直到圖拉真時代
才再次深入此地區
這邊很多是憑印象打的,可能有記錯這筆稅款究竟是皇帝拿還是帝國收歸國有,我再查查
剛剛看了一下維基,阿拉伯行省具體位置是現今約旦西奈半島西北角,圖拉真時代建省的
,應該是主要的舶來品進口區
※ 編輯: chuckni (126.152.161.51), 02/21/2017 15:08:26
,但論羅馬對日耳曼用兵不用到五賢帝,一直都時不時的會去繞一下,只是之後基本策略
就已經不是擴張,所以不再需要積極佔領日耳曼地區,條頓堡應該是說起到了影響羅馬日
後方針的作用
羅馬放棄佔領區並非最後一次,哈德良日後也基於大局放棄了兩河流域,不然安息帝國已
經被征服了
※ 編輯: chuckni (126.152.161.51), 02/22/2017 00:55:15
,這就是「三世紀危機」
經濟崩壞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莊園經濟式微,再來羅馬為了購買舶來品錢幣外流問題也
很嚴重,造成經濟的緊繃態勢,因為羅馬購買舶來品是以現款購買而不是以物易物,這樣
長期下去資金會大量外流,而經濟不穩也影響到政治不安定
政治問題更加致命,前面提到雖鬼康茂德,其實康茂德的死帶來了帝國一系列的政局動盪
和內亂,這隨後開始了一連串的軍人干政和皇帝快速替換加速惡化了帝國的情勢,之後連
著兩任皇帝都只做了幾個月就死於帝國軍人之手,這非常的諷刺,也讓軍人尤其禁衛軍的
權利無限膨脹,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三世紀
※ 編輯: chuckni (126.152.161.51), 02/22/2017 13:34:35
這個地方不值
※ 編輯: chuckni (126.152.161.51), 02/23/2017 20:45: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