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臺灣人選出的臺籍總統! 「民主先生」前總統李登輝辭世 享耆壽97歲
首位臺灣民選總統,同時也是民主改革推動者的前總統李登輝自2月入住台北榮總後始終未能出院,引發關注,今(30)日李前總統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逝世,享耆壽97歲。
李前總統在今年2月8日因喝牛奶嗆到引發肺炎而住院,期間多次傳出不同病情。5月間雜誌報導李前總統投入臺灣和牛培育而成立的「源興居生技公司」更換董事長。6月底時另一雜誌報導李前總統身體數值都處在低標,但相當有精神。
#生於日本時代的農經學者
李前總統 1923 年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臺北高等學校畢業,曾赴日就讀京都帝大學農業經濟系,戰爭期間曾被日本政府徵召,戰後回臺畢業於台大農經系,1953年取得愛荷華州立大學碩士學位,進入臺灣省農林廳服務,其後輾轉進入農復會,1964年赴康乃爾大學繼續攻讀農業經濟,並於1968年取得博士學位。
#獲蔣經國提拔走上政治旅途
1971年,農復會沈宗瀚將李登輝介紹給即將組閣的蔣經國,同一年李登輝加入中國國民黨,隔年以農業經濟專家,被蔣經國任命為政務委員,自此開啟他的政治旅程。
1978年,李登輝獲派為臺北市市長,1981年升任為臺灣省主席。1984年,李登輝獲蔣經國提名,成為副總統候選人並當選。
此時的李登輝雖為臺籍,但已頗具資歷。四年後蔣經國總統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代理黨主席,開始與郝柏村等中國國民黨「非主流派」鬥爭,最終獲勝。
#推動修憲與民主改革
1990年,李登輝獲國民大會選舉為第八屆中華民國總統。1991年,李登輝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展開第一次修憲,推動制定憲法增修條文,令中央民意機關得以進行改選,在任內正式終結了「萬年國會」。
在李登輝任內,國民大會前後進行了六次憲法增修,讓本來為大中國設計的憲政體制,更接近實務運作的情況,同時也讓中央民意代表與總統得以直選。1996年,在中共的飛彈威脅下,臺灣舉行第一次總統民選,李登輝與連戰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總統獲勝,成為第一位臺灣民選總統。
#兩岸立場與權謀政治
李登輝曾在1991年發布國統綱領,中臺之間也透過海基會、海協會展開溝通,並在1993、1998年兩度促成辜汪會談。不過,1999年,李登輝在蔡英文等幕僚的協助下,於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出中國與臺灣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引起國內外軒然大波,前後立場的差異也備受質疑。
李登輝雖身為國民黨員,但因其出身與政治立場,不受中國國民黨中的外省掛喜好,自蔣經國逝世以來,雙方鬥爭不斷,不服李登輝掌權的國民黨人士更經常以「等會兒」玩笑隱射蔣經國並未選擇李登輝接班。但善於權謀的李登輝最終成功壓制非主流派,鬥爭失敗的國民黨員更曾出走成立新黨(新國民黨)。但李登輝的權謀政治並非沒有代價,不僅在政治考量下未能進一步推動轉型正義,也讓政權染上黑金陰影。
2000年總統大選,由於宋楚瑜出走形成「三腳督」,李登輝輔選的連蕭配在總統大選中落敗,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李登輝在黨內壓力下辭去國民黨主席。總統卸任後,李登輝淡出國民黨核心運作。2001年,李登輝為國民黨本土派出走成立的臺灣團結聯盟(臺聯)站台,被國民黨正式開除黨籍。臺聯奉李登輝為精神領袖,李登輝也多次為其助選。
#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李登輝在青年時期曾參與共產黨活動,在海外時,也曾與臺獨活動者如王育德、黃文雄等人往來。政治旅程頗多曖昧之處。不過,作為政治家,李登輝深受日本人喜愛,不少日人更認為其具有「武士道」精神,名作家司馬遼太郎更曾與其對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李登輝也在卸任後多次赴日參訪,並就相關議題發言。卸任後更加明確的友日、反共、臺獨/獨臺政治立場,讓李登輝成為統派心中永遠的惡魔。
2015年,李登輝在日本「Voice」雜誌談論日臺關係時寫道:「日本和台灣原本就曾經「同為一國」……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地是以作為一個『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的」,與統派歷史觀有所差距,再次引起爭議。
李前總統卸任後居住在翠山莊,仍不時接受政治人物拜訪請益。2017年,李登輝以95歲高齡投入臺灣和牛培育事業,也引起媒體關注。
李前總統著述頗豐,也曾多次接受國史館口述訪談,完成共四冊的「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其一生不只推動時代的變革,更為時代作見證。在國際情勢變化多端,國內面臨諸多困境的此刻。李前總統在外交與內政上的毅力、遠見與手腕,仍為今日的臺灣人,留下一道典範。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_watchout.tw|[email protected]|TW_watchoutTW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南圓環,林百貨以及度小月 每一個城市的圓環背後,都蘊藏著一連串古老的在地生活印記,台南也不例外。1895年日治時期,將台南劃分為東門、西門、南門、北門、西門外等五個區。市中心區被五個圓環所環構,以民生綠園為中心串連每個圓環,增強彼此的聯結。無論是政治交通,或是歷史文化,圓環早已成為重要的台南印象...
日治時期 選舉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這篇文章,寫給有骨氣的高雄人。
國民黨政權在高雄製造了許多問題。諷刺的是,國民黨出身的韓國瑜,正是國民黨製造的問題之下,最大的受惠者。
高雄興起的過程,都與國家級的產業佈局有關。日治時期的南進政策,是高雄走向現代化工業都市的開始。國民黨政權蕭規曹隨,在日本人留下的港口與工業建設基礎之上,繼續把高雄定位為一個重化工業為主的都市。
這世界上有許多所謂「後工業城市(post-industrial cities)」。這些城市曾因單一產業盛極一時,卻沒有跟上產業轉型的腳步,使得城市的發展面臨瓶頸。高雄也是其中之一。
身為高雄的工業子弟,我不會粉飾太平說,高雄的經濟情勢一片大好。高雄正在轉型,正在走出它過去身為重工業基地的灰撲撲的面貌,走向更多元、更燦爛的未來。
然而,高雄城市轉型的腳步,長期以來因為國民黨政權的掣肘而走得異常艱難;去年1124,更因為國民黨卑劣的選舉操作,高雄,從揚帆待飛的鳳凰,一腳摔下斷崖,成了任人宰割的雞。
很多朋友跟我說,不要一直怪中央政府,不要一直販賣悲情。但是,事實就是國民黨政權對高雄始終都是大小眼。這邊就舉幾個明顯的例子:
🤬 台北捷運一期路網是政府全部蓋好,用象徵性的「一塊錢」價格租給北捷公司營運。高雄捷運不但在吳敦義的「不做不錯」下一拖再拖,離職前夕還弄了個四不像BOT,把財政爛攤丟給後人收。
🤬 台北市的治水,從民國五十年代就開始做,民國七、八十年代,十五年的《台北地區防洪計劃》,就花掉了(三、四十年前的)一千一百多億。而高雄只是近十年拿了三百億,用滯洪池這種省錢的方法治水,去年選舉就被韓國瑜的網軍罵到臭頭。
🤬 直轄市健保補助欠費問題(縣市則是由省政府、後來的中央政府概括承受),馬英九政府編了四百億給郝龍斌收爛攤子(柯文哲還很愛吹噓自己會還債),高雄陳菊?自己看著辦吧…
🤬 鐵路地下化,台北是中央百分之百出錢蓋好,高雄的左營段、高雄段就要市府自籌25%,鳳山段55%。光是這一筆,高雄就比台北多出了幾百億。
🤬 過去高雄以中油為首的重工業大廠,幾乎都是污染高雄稅繳台北。中油九成以上的生產都在高雄,總部卻在信義計劃區;氣爆肇事的李長榮,總部在台北八德路。這也使得以「營利事業總銷售額」為最大公式權數的統籌分配款,高雄格外吃虧。前年柯文哲還嗆陳菊,說高雄繳稅能力不夠,台北營利事業銷售額十二兆,高雄只有四兆。他故意不講的是,這數字裡面光是中油就佔了一點二兆。
🤬 高雄世運主場館,在阿扁總統任內定案開工;總統換了馬英九,國民黨立委就發動凍結世運主場館的預算,讓主場館工程做不下去。若不是陳菊塌下面子求互助營造先墊住這筆工程款,2009世運,可能主場館就要開天窗。許多扁朝定案的建設,包括衛武營兩廳院、海音中心等,都在馬朝受到杯葛,進度拖延了五到十年不等。
🤬 六都升格,馬英九政府原先承諾各直轄市改制後,中央補助款項絕不會短少。事實是,升格以後,高雄所得的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計畫性補助款加一加,五年間就短少了818億。
國民黨虧待高雄的,太多太多了,不是只有這些。經費只是問題的其中一部份;最深層的問題,是心態。國民黨殖民政權,對高雄的想法就是你就乖乖當一個重工業城市,壓搾自己的環境與人力資源給台北吃香喝辣就好。至於污染、人文、產業未來性等層面的問題,他們其實是不怎麼關心的。
高雄升格直轄市四十年了,但是在這四十年間,大多數時候空有一個直轄市的組織架構(與隨之而來的財政負擔,包括市立中小學的經費、十八趴優存利息、健保費補助…等),卻沒有直轄市的財源、基礎建設與施政願景。事實上,台中、台南、桃園2010升格以後,也或多或少面臨到與高雄類似的問題,只是高雄默默地承受這些壓力三十年而已。
抱怨歸抱怨,不管資源再怎麼拮据、城市管轄區域變得再怎麼龐大、國民黨政權再怎麼大小眼,城市轉型還是要做。而唯一有意願,哪怕騰轉挪移、舉借債務、引進民間資金……想盡各種方法,也要推動高雄基礎建設與城市轉型的,正是那個去年1124被大家踩在地上糟蹋的民進黨市府。
我不求大家把民進黨奉若神明,只要求大家想一想,從1998高雄市首次政黨輪替以來,在高雄發生的點點滴滴的變化。
在吳敦義任內,因為府會不和、地方利益角力、市長本人的消極…等諸多因素,高雄捷運遲遲無法動工,高雄人也始終對動工不抱希望。但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內,高雄捷運完工了,鐵路地下化也完工了,車站區的再造也從夢想變成現實。因為吳敦義草率簽核BOT案而造成的財務大坑,也在陳菊市府與捷運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轉大虧為小盈,也才有了之後的輕軌環線案。
過去高雄工業昌盛,文化建設卻幾乎等於零。民進黨執政的這二十年來,高雄有了愛河文化走廊,有了世界一流的衛武營,有了自由行遊客必定朝聖的駁二藝文特區,有了一鄉一圖書館而不是聊勝於無的閱覽室,有了最成功的獨立音樂活動大港開唱…有那麼一瞬間,高雄從文化沙漠,變成了南台灣最生猛的次文化火車頭。
而在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中央、地方有了「同心拼經濟」的契機。路竹科學園區滿租,橋頭科學園區也定案了。國艦國造、風電產業,都將為中鋼、台船為首的一系列協力廠商,帶來利潤與技術研發兼具的產業機會。
而這一切一切的希望,卻因為去年1124的選舉結果,戛然而止。
身為高雄人,韓國瑜的當選,對我來說是可理解又難以理解的現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全球化、向北集中的都市化、不設限的產業外流中國,還有馬英九的區域歧視政策下,高雄是比較吃虧的一方。長期以來高雄的「悶經濟」,進行到一半的城市轉型工程,還有略顯老態的民進黨市府團隊…2018年的高雄,確實有很多需要進步的空間。
市民對陳菊市府太熟悉而不盡滿意,對來自台北的韓國瑜卻是完全陌生。
👉 去年高雄市長選舉韓國瑜誇張、怪誕,絲毫不負責任卻又貼近基層社會的選舉話術,相對於陳其邁太過認真卻缺乏激情的選舉語言,對高雄市民來說,是非常新鮮的。
👉 而媒體以過半的版面與新聞時段,聚焦在韓國瑜身上,這種造神的力度,更是長期被台北主流媒體無視的高雄人,所沒有體驗過的。
👉 柯文哲別有居心,炒作吳音寧議題,側面幫韓國瑜背書;時代力量則是猛打所謂的慶富「弊案」,將馬、吳的政治責任,巧妙地轉嫁給陳菊。
高雄市民所不熟悉的諸多因素,層層疊加之下,導致了韓國瑜的勝利。
而高雄卻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不久前,高雄的市政討論是認真的;我們討論高雄該怎麼配合國家經濟政策,我們討論衛武營該如何經營,我們討論輕軌該不該續建成圓。
而現在,我們卻墮落到,連要求市長待在高雄上班,都成了一種奇蹟。我們眼睜睜見到,本來就是痞子性格的韓國瑜,每天沉醉酒鄉,苦民所苦睡到中午,而上班處理市政不到兩三個小時,就急急忙忙跳上高鐵跑總統競選行程。
我們眼睜睜見到,市政荒廢至斯,連個最基本的割草修紅綠燈,都成了不確定性;陳菊市府好不容易達成收支平衡,韓國瑜才剛過半年就欠一屁股債。選前批評陳菊標售市府土地,現在賣得更浮濫更廉價,更像賣祖產的不肖子孫。市長夫人的私密好友堂而皇之地盤踞市府肥缺,而認真的事務官屢遭排擠。
我們眼睜睜見到,黑道議長風光回歸,國民黨議會過半。辛苦達成的建設成果,在議員的嘴裡只是個借廁所的地方。尤有甚者,在黑道議長的主導之下,市政總質詢時間被腰斬,議員被「強制下班」,連最基本的市政監督,都成了奢求。
這樣的高雄,市民諸君,您們能接受嗎?至少我是不能!
我們因為一時被迷惑,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但是,我們還有補救的機會。至少,我們必須要阻止韓國瑜進窺總統大位,這是我們高雄市民對整個國家的責任!更進一步,我們應該要用手中罷免的一票,把明顯不適任市長的韓國瑜下架。
這些目標,說來簡單,做起來非常不容易。尤其韓國瑜背後有中共的支持,和國民黨毫無底線的復辟慾望。接下來會選戰會打到如何骯髒的程度,難以預料。
但是,我們知道,高雄人是有骨氣的。高雄人,可以被唬弄一次,不能被欺騙一世!
韓流的錯誤,從高雄開始,也將由高雄人親自收拾!
韓國瑜,你等著瞧,看高雄人怎麼擊碎你的總統美夢!
(圖片來源:電影《不能沒有你》)
日治時期 選舉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對於韓國瑜陣營說「高雄又老又窮」聽起來真是非常刺耳,我不懂他們說「高雄又老又窮」是指高雄人還是高雄這個城市?還是以上皆是?
就是有這種無文化底蘊的人,難怪中華民國的古蹟一天到晚自燃,如果老與舊就是不好,那歐洲那些大城市真是爛到極點了,怎麼能在市中心留下好幾百年的房子影響市容呢?什麼!很多還變成五星級飯店,沒有又大又新,怎麼拼經濟?!這種老房子收費還這麼貴!我們要客訴叭叭叭!
《不保留、不記憶自己國家與族群歷史的人,我想請問:「你到底是誰?」》
如果說高雄人老,是覺得老人不應該活著嗎?這些妳鄙視的老人,他們跟妳一樣年輕過,雖然絕大多數的人不像22歲的妳這麼優秀,不需任何論述能力就能被吹捧成戰神,但這些平凡的人為了生活為了一頓溫飽努力奮鬥;他們工作繳稅,有能力的照顧較弱勢的人,現在這些人老了,而想來選市長的人卻不體恤他們,在媒體上訕笑他們老?妳還真有教養啊!推妳上台發言的主事者真英明!
台灣是很神奇的島嶼國家,北迴歸線穿越其中,在氣候類型上區分為「熱帶季風氣候」與「副熱帶季風氣候」;地形樣貌多樣只要兩個小時的車程就能從山頂看日出到海邊觀潮浪。
盤踞其上的城市會只長成一種模樣嗎?哪個老師教你都市規劃只能有一種樣版?高雄的長相不像台北就叫沒建設嗎?
少拿經濟數據不好來呼嚨,以前經濟數據漂亮的高雄是靠重污染的重工業換來的,是犧牲高雄所有人居住生活品質與職涯選擇換來的,但諷刺的是經濟成果的好處非大多數的高雄人享有,而苦果卻是高雄人在擔!
你們要選舉應該知道前幾年高雄氣爆事件吧,是誰主政時期把那些炸翻高雄的輸油管線埋在庶民百姓平日往來的馬路上?那些被你們歌頌經濟起飛亞洲四小龍傳奇,當時把許多家庭炸到四分五裂,那些人的眼淚你們看到了嗎?老百姓的哭聲你們可曾入耳?沒有!因為你們只關心能不能選贏市長,才不關心又老又窮的高雄。
每天開口閉口拼經濟,卻不知道高雄這些年早進行文化轉型的運動;不能犧牲市民健康又要保障就業與創業,就只能靠文化、服務與觀光,我會說這些是軟黃金,但不求甚解的人會以為是大便。
電視與電影「痞子英雄」妳看過了沒?你們整個團隊知道那是在高雄拍的嗎?要不要去盤點一下裡面有多少場景是在高雄拍的?裡面的爆破大場面只要靠電腦後製,不用像你們熱烈擁戴的重工業是真的對市民爆破⋯⋯而且還一邊反空汙,真的很幽默,黨內要不要先打一架決定好在發言?!
以前比較常接高雄商演時,到過了愛河、新崛江、夢時代、義大世界、衛武營大大小小商場,我接觸到的每一位朋友,我從未聽他們抱怨高雄,把這座城市說得如韓國瑜陣營所言那般不堪。我自己也愛高雄,不用嗆我在台北工作什麼的,我隨時準備要報考高雄中山大學社會系碩士班,我巴不得立刻搬去高雄生活幾年,不過最終我還是希望有天能回故鄉台中發展,因為國民黨口中的台中一樣不堪,但我始終都是台中長大的孩子。
如果有興趣深入了解高雄,去書店找一下台灣史書籍,你們會驚訝日治時期原先的規化(尤其是旗津),與後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比較,不多說去讀就知道。
最後給那些以為高雄一直以來是民進黨執政的朋友,你們得去了解民進黨執政時期地方的里長、議員、議長藍和綠的比例,市長很重要,但在地方第一線的議員影響力也不小,看看那些反性平教育的藍綠議員能搞瘋出版商和教育體制就不用懷疑了。
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人生活的城市也一樣;如果你真的覺得高雄不好,那你有沒有想過試著努力一下,為自己也為別人。把你對於市政的疑問和建議去跟選區的議員反映,寫信到市長的粉專,在沒試過所有可能的辦法前,別說不可能。
《有意義的事都不會是輕鬆簡單又容易》
祝福海洋城市 高雄
日治時期 選舉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台南圓環,林百貨以及度小月
每一個城市的圓環背後,都蘊藏著一連串古老的在地生活印記,台南也不例外。1895年日治時期,將台南劃分為東門、西門、南門、北門、西門外等五個區。市中心區被五個圓環所環構,以民生綠園為中心串連每個圓環,增強彼此的聯結。無論是政治交通,或是歷史文化,圓環早已成為重要的台南印象,並在今日依然像人潮車潮一般,充滿生命力。
民生綠園在當時帶動了當地的產業繁榮,如1932年12月創立的林百貨就在附近,為全台第二家百貨公司,在日治時代與台北菊元百貨南北輝映,開啟台南文化產業及休閒娛樂的新場所。
矗立在路口的林百貨是二次大戰前,該地唯一具有電梯現代化設備之百貨大樓,當時電梯樓層顯示器一直到現在都還保留下來,讓人一窺過去的歷史樣貌。當你來到天台,會看見1945年3月1日太平洋戰爭時,盟軍對台南進行史上最猛烈的空襲,在民權路及中正路一帶進行了一連串的大轟炸,林百貨屋頂及部份樓板被炸毀,頂樓這面牆還留有轟炸及掃射的痕跡。
除了戰爭的無情,透過林百貨天台還可看見當時日據時代的信仰。頂樓的神社完成於開幕後半年,該神社稱「末廣社」,為侍奉會社主護神的神社,現更成為台灣店舖建築內碩果僅存的空中神社。台北的「菊元百貨」早已拆除不復見,僅存這棟「林百貨」留下來訴說著歷史的風華。
除了林百貨帶動當地的榮景,周遭也出現許多特色美食,像是頗負盛名的度小月擔仔麵也在這附近。據說,在清領末期的台南市有一位靠渡船、打漁維生的百姓-洪芋頭,因每逢清明到中秋正是多颱風的季節,氣候不佳收入減少,生意更顯清淡,生意人稱之為「小月」。為了度過小月,洪公就利用這段時間,每天挑著擔子沿街叫賣,後來固定在水仙宮廟前擺設麵攤,賣自創的擔仔麵,並在攤前懸掛一盞燈籠,上面寫著「度小月」三個字,以表示設攤賣麵只不過是為了用來度過困難的小月而維持生計的營業而已。後來由於真材實料加上口味特別,漸漸打開知名度,度小月也成為了擔仔麵的招牌。
擔仔麵的靈魂是在肉燥與湯頭,以豬肉製成肉燥和於麵上,配以蝦湯、蒜泥、黑醋等佐料,一碗碗端上桌的麵都代表著一份份的感情。 透過度小月擔仔麵你能夠了解到台南的小吃風貌,一碗看似平淡,卻又蘊含百年風華的擔仔麵,肉燥的香呼應鮮蝦所熬煮的湯頭,強調必須要用真材實料製作,這就是台南人對吃的堅持。
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在圓環裡流轉,附近的百貨與小吃也變了樣貌,不變的是他們仍然在當地為台南延續歷史故事,寫下新的一頁。
日治時期 選舉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裕成水果
炎炎夏日來碗水果冰是人生一大享受,而這種特殊的吃食文化有一說是從台南發源的。台南當地的耆老曾經提過,對早期的仕紳來說,水果店算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台南人很喜歡在飯後到水果店蹓躂。
這個習慣有一說是從日治時期開始養成的,因為當時把飯後吃水果,有助消化與營養均衡的觀念帶到台灣來,因此台南的老水果店才會這麼多。
但你會很好奇,為什麼台南的水果店有的都會營業到凌晨?裕成老闆告訴我們,為了追求水果的品質新鮮,他們的水果店都要重複著進貨、整貨、洗水果這些工序,因此早上都在整理,要忙到大概接近下午時刻才開。有的老台南人習慣是晚飯後才去吃水果,所以到後來營業時間就越拉越長,甚至半夜經過裕成人常常還是爆滿的狀況。
裕成水果店老闆曾經在台北擺地攤,賣過很多東西,一個因緣際會他轉念還是決定回到台南這片土地耕耘。 十多年來,裕成沒有宣傳卻名聞遐邇,原因是因為老闆對於水果品質的堅持。
只要來到裕成水果,一定要來碗超級豐盛的綜合水果冰或是新鮮綜合水果切盤, 冬天要吃草莓,夏天則必吃芒果冰,再加個古早味雞蛋布丁。但有時候因為氣候關係,像草莓根本是賠錢在賣,但是為了要讓客人來時不會因為點不到而失望,老闆還是會將產品上架。
從裕成老闆經營水果店的態度,可以看得出來台南人對於吃食的講究,不管是從主餐甜點一直到水果,都是不變的堅持與用心。
日治時期 選舉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大選將於 2020 年 1 月 11 日舉行,民眾將用手中選票直接選出總統。談及台灣的民主選舉,其實早在日治時期已經初現。1935 年的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被視為台灣的處女選舉;雖說是民主選舉,但細節裡依然可見當時總督府的處處制肘。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收聽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cupmediahk/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