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其實美國開始對中國反擊,然後逼製造業移出中國的外交策略以來,台灣出口到中國的金額雖然相當龐大,但更高比例是來自於美國的訂單,生產則是還在中國,如果美國也要打壓台灣,那台灣勢必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科技訂單了。」
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感嘆台灣的經濟成長已連續3年完勝南韓,2020年甚至相隔29年超越中國,2020年經濟成長最為耀眼的國家是人口約2357萬人的台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10月的預測,南韓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9%,中國則為0.9%,IMF當時預測台灣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為0%,但2020年10月、11月,台灣的出口額創下史上最高、次高紀錄,反映2020年下半年的經濟超乎預期的好,台灣政府於是在11月把經濟成長率從1.56%上修至2.54%,若台灣的這項預測順利成真,將是自1991年以來、29年來首次,追過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同時也是,在人口2000萬以上的世界主要國家中,登上經濟成長率第一名。
據IMF的2021年度經濟成長率預測,台灣同樣會以3.2%的成長率,勝過南韓的2.8%。文在寅自2017年上台後,這5年來(2017~2021),南韓除了在2018年經濟成長率有勝過台灣外,其他4年全不敵台灣,自2020年起台灣更是連續3年(2019~2021)勝出。一般預料,台幣今年會漸漸升值,台灣的人均GDP將首次突破3萬美元。
IMF的報告,有關(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台灣雖從2017年的34.0%增至2020年的35.6%,但預估到了2025年會降至29.3%,反映台灣政府安定管理。反觀南韓不但從2017年的40.1%增至2020年的48.4%,到了2025年還預估會惡化至65.0%。這顯示,就算比較政府的財政運用能力(對於國家預算的管理),台灣都被認為是比南韓還要出色的「模範國家」。
但究竟為什麼台灣會逆轉呢?報導先講出結論:那就是兩國執政階層對中國的態度,成了兩國的經濟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重要分水嶺,台灣與南韓都是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的國家,若以GDP及總輸出額中的對中國貿易佔的比率來看,分別排名世界第一、第二。但這四年來,兩國的做法卻成了對比。接著,《朝鮮日報》把「與中國堂堂對抗」的台灣,和「把中國敬奉為上級國家」的南韓做比較。
《朝鮮日報》先舉中國武漢肺炎的防疫方式為例,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全面中斷與中國互航的國家,打造強力的「對中國防火牆」。南韓則是憂心影響到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及經濟面的衝擊,不願全面對中國關上國門。而結果就如大家所知道的,文在寅政府自豪的「K防疫」(韓式防疫)根本完全敗北。
報導分析,蔡英文總統自從2016年5月上任後,大力推動的「脫中國產業政策」(脫離依賴中國的產業政策),也為台灣的經濟復甦注入一大力量。蔡總統點出中國的經營成本上升且企業環境不穩定(如:動不動就可能震碎小粉紅的玻璃心),積極勸誘台商回流,結果光是至2019年8月已有102家企業決定收掉中國的工廠、擴大投資台灣,包括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商「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捷安特)、筆電手機代工大廠「仁寶電腦」,以及世界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台積電),這些企業對台灣的投資額達5047億元台幣。
在美中對抗轉趨激烈的大環境中,台灣政府同意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也許可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於威斯康辛州投資,清楚地站到美國那一側。結果台灣的IT企業,享受到美中對抗等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反射利益,再加上中國武漢肺炎帶來特別需求,訂單殺到,2020年飽嚐到史上最高的好景氣,相較於台灣因為「脫離中國」經濟「超級好」,親中的南韓則是到現在還未獲中國完全解除「薩德」(THAAD,全稱: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報復措施。(編按:南韓因為2017年讓美軍部署薩德,引發中國強烈反彈,招來報復。)
2020年5月,蔡英文總統連任的就職儀式上,包括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在內的41國、92位政要紛紛透過視訊祝賀,過去一直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台灣,存在感急增。而南韓政府文在寅宛如把中國敬奉為「上國」(受小國朝貢的大國),但2017年底他訪問中國,結果4天3夜下來,文在寅和中國指導層一同用餐的次數僅2次,其餘6次都只能「一個人默默吃飯」。再者中國祭出的「薩德」報復措施,至今已超過3年,文在寅仍無法獲得中國承諾解除。
《朝鮮日報》最後指,天安門大屠殺已過31年,2020年全球迎來「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最強的反中浪潮,不光是與美國親近的日本、澳洲、加拿大,連向來對中國友好的歐盟、印度、東南亞各國也紛紛從「對中國的幻想」中清醒,開始背向中國。本月20日上台的美國Biden政權也已多次表明會對中國祭出高強度的壓力。不幸的是,2021年的文在寅仍陷在「對中國的幻想」中,持續看著中國的臉色,結果經濟惡化,與台灣的差距持續拉大,這樣下去難保南韓的國運不會衰退。
中國國台辦認為,如果沒有「祖國中國」發展機遇帶動,台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成長。中國官方單位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源自於台灣對於中國的出口屢創新高所致,但是,若從美國對中國的科技管制趨嚴以及美中貿易衝突所導致的中國供應鏈外移來看,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應已是普遍的認知,加上中國中國武漢肺炎持續加速國際供應鏈移轉,中國經濟只會加速下行,在中國經濟下行應會使得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活動減緩,除非中國對於某些產品有迫切進口的需求。換句話說,國台辦對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貿易額增加解釋為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提高是邏輯不通的。
台灣貿易若以國家別來區分,累計1至11月台灣對中國與香港出口1,367.4億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168.3億美元(+14.0%),占台灣總出口值的43.8%;台灣對美國出口460.4億美元,增39.9億美元(+9.5%),占台灣總出口值的14.7%。從上述出口數字來看,僅能陳述台灣出口到中國比重甚高的客觀事實,並無法說明台灣對中國經濟依賴提高。
就出口數字本身而言,台灣對中國出口數字增加可能原因有二,其一為台灣廠商一定要將產品賣到中國不可,其二為中國廠商迫切需要台灣廠商的出貨。前者即為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後者則是中國對台灣的依賴程度提高。如前所述,在中國經濟下行之際,中國市場對台灣產品的胃納量頂多持平,不太可能在1到11月可以較2020年同期增加14%。
若從產品別來區分,累計1至11月出口比2019年同期增126.1億美元(+4.2%),其中電子零組件增207.6億美元(+20.3%)、資通與視聽產品增58.4億美元(+15.1%)、光學器材增2.5億美元(+2.4%);礦產品減61.1億美元(-47.2%)、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24.1億美元(-9.5%)、化學品減21.0億美元(-12.2%)。其中,台灣出口到中國與香港的電子零組件以及資通視聽影音產品在1月到11月增幅為24.3%與20.1%,台灣出口到中國與香港的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與機械則分別衰退了14.8%、4.5%與1.8%,從上述資料可知,台灣對中國的出口的增加僅集中於電子零組件以及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的出口又集中於積體電路。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受惠於ECFA早收清單且真正依賴中國市場的產業在今年的對中出口是呈現衰退的。
台灣在半導體、高階伺服器以及未來5G產業的許多硬體製造在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地位已無需贅述,因此,由國家別以及產品別的出口統計可知,台灣出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也集中在我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相關產業上,特別是積體電路的出口,主要是來至於美國商務部對於中國企業採取科技管制的影響所致,換句話說,台灣對於中國的出口增加都是中國迫切需要台灣幫忙生產的產品,而非台灣只能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再者,台灣許多科技大廠的訂單也都使得產能滿載,即使中國需求消失,也會有其他國家的廠商補足,亦即,出口的國家可能有不同,但產品別的出口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最後,過去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化學品、塑橡膠與工具機等產業確實也如預期都因全球經濟衰退與中國經濟下行而隨之衰退。我們可以理解中國官方希望凸顯中國對於台灣經濟不可或缺的期待,但是,統計數據的交叉分析結果不能因此被扭曲。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87984?fbclid=IwAR1MMd3MPInO5WdqpXtMUlUW7bRZAJavehsqFQpgMPcdHbNNuruLcXS-dLM#.X-00Lmf6fps.facebook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103/QFCOJ7YAANBR5K5HVLPEZU5C3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日本gdp 2020金額」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蔡正元 Facebook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日本gdp 2021、台灣gdp 2020總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日本gdp 2021、台灣gdp 2020總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韓國經濟以出口貿易做為成長動力與發展命脈,但它也是最容易受到外在因素衝擊的弱點之一。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韓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8.8%,是日本對外貿易依存度28.1% 大約2.4 倍,再看看2018年韓國出口統計,對中出口占出口總額的26%,對美出口占12%,換句話說,美中兩大強國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就會牽動韓國的經濟表現。所以朴槿惠時期出現薩德事件,中國祭出限韓令,文化內容產業,觀光旅遊業馬上就跌到谷底。文在寅政府任內,先是半導體需求放緩,接著美中貿易開打,韓國2019年出口出連12黑,大幅萎縮。然後是武漢爆發新冠病毒疫情,北京當局封城、管制人貨移動,韓國企業在中國的生產線,原料供應全都中斷,生產線只能喊停。美國最近推動以盟友為主體的「經濟繁榮網絡」以牽制中國,也讓夾在中間的韓國企業更是繃緊神經,坐立難安。就連日本管制三項半導體原料輸韓,都讓韓國半導體業險些跌跤。包括官方及民間智庫,經濟研究單位都提出分析報告預警,韓國必需要立刻降低對特定國家,也就是中國和美國的依賴,改變對集中特定出口產業如半導體的模式,開拓多元市場,產業研究所更針對美國大選提出報告,認為不論誰勝選,美國牽制中國的政策都不會改變,美中之間的爭端短期內也難以解決,韓國依賴中國市場的經濟模式,只會讓自身處境更加困難。】
{內文}
(新聞旁白)
美中貿易戰開始之後,許多國家2019年GDP成長出現衰退
美中貿易爭端來來回回交手近2年半,遭受波及的池魚們以韓國受傷最重。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從全城封鎖到中國全境管制,工廠企業停工,還是韓國受創最深。
(KBS主播)
靠「出口」吃飯的韓國,半導體 石油產品 汽車 LCD等產口出口全世界,其中銷往中國和香港部份就超過逾30%,對中國市場依賴度很高,而且不僅僅出口,來看看從中國進口中間財統計,首先從中國進口金屬產業中間財,全球國家中,韓國進口最多,電子化學制品是第2位,第3則是機械和汽車等運輸品項,總體來看,緊接在美國之後,韓國對中國中間財進口依賴度,高居世界第二位,不管出口進口,韓國都與中國緊密相連,(根據企業調查結果)始於中國新冠疫情,若持續6個月以上,韓國出口將減少9% 銷售額減少8%,而且受害行業都是韓國核心製造業,即韓國出口主力產業
對外貿易依存度高,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卻更是致命的罩門,只要全球經濟局勢稍有變動,韓國經濟很容易 受到外來因素衝擊,以2017年為例,韓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8.8%,是日本對外貿易依存度28.1%約2.4倍,2018年韓國對中出口 占出口總額的26%,對美出口占12%,美中兩大強國的一舉一動,尤其會牽動韓國的經濟成長表現。因而當中國因為薩德事件而實施限韓令,韓國觀光.文化內容產業立刻跌入谷底,美中貿易大戰一開打,韓國出口產業跟著動搖,2019年出口金額衰退10.3%,是十年最差成績,也是韓國史上第三糟紀錄。
(韓聯社主播)
美國最近正推進以友邦國家為主,重組產業供應網的「經濟繁榮網絡」,這個策略其實是為了排除"世界工廠"中國,對韓國而言,(在中國的工廠)對美間接出口僅僅減少10%,韓國對中出口額卻會減少282.6億美元,約35兆韓元損失,以對中國出口比重近40%的半導體為例,若因美國反中導致華為生產需求縮減,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負面影響,另外對中出口比重超過40%的石油化學,及同樣高度依賴中國的鋼鐵機械產業,現在也都繃緊了神經
2020年的新冠疫情,韓商在中國的生產線,原料輸出因為封城管制被迫中斷,影響所及,韓國境內工廠也只能接連喊出停工,韓國第二季出口總額銳減16.6%,GDP更連二季萎縮,出現22年來最大跌3.3%。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七月發佈報告建議,韓國企業應該從中國的生產線轉向東協國家,並點名中國市場受到本地勞動力成本上漲,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生產成本競爭力已經不足。韓國產業研究院,則針對11月將舉行的美國大選與美中關係進行分析,指無論美國大選結果為何,其對華牽制和美國優先主義仍將是主流,因為若是川普當選,貿易保護主義思潮將繼續獲得強化,若拜登勝出,美國也可能繼續要求韓國加強同盟以牽制中國,多個智庫研究單位都建議,韓國必需降低對中依賴,發展進出口市場的多元化。
(宋永貫/ KDI(韓國開發研究院)研究委員)
全球貿易秩序正面臨持續擴大的不確定性的挑戰,而韓國對特定國家過度依賴,出口集中在特定產業的貿易模式,需要被打破並培養整體的競爭力,為了減少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如加入採用原產累計制度的CPTPP(跨太平洋全面進展協議),同時應該強化多邊出口國市場
(SBSCNBC主播)
三星電子計劃關閉位於中國蘇州的PC生產線並裁員,業界分析這是隨筆電腦市場競爭加劇,成本效率化的戰略性決策,至2019年末為止,蘇州廠約有1700名員工,預計將裁員一半,這是三星電子繼2018年關閉深玔 天津等手機工廠,2019關閉惠州工廠後,第四度結束中國生產線
而韓國的財團老闆們,早已先政府一步展開行動,以三星電子為主,韓國企業正加大對越南的投資,三星不只在越南開闢兩處智慧手機生產園區,旗下系統開發商三星SDS 2019年7月更以40億日元,買下越南第二大資訊技術公司CMC 約30%股權,更斥資 2.2億美元在河內建設研發中心,將僱用3,000名越南本地工程師預計2022年營運。SK 集團則宣布,將投資越南最大的企業集團Vingroup,在汽車產業和其他業務方面展開合作,金融領域部份,韓亞銀行(Hana Bank)也在2019年7月簽署一項協議,以950億日元收購越南國有投資發展銀行約15%股份,(Bank for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Vietnam)打算將客群從現有的韓企,擴大至越南本地企業。韓國總統文在寅則是每年出訪東協國家,以政府力量帶著企業打通東協市場。
(新聞旁白)
文在寅2017年上任後推動新南方政策,是韓國第一位走遍東協全部十個成員國的總統,他在前半段任期內就完成了這項令人印象深刻的任務,時至今日堅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加強與東協國家的合作
韓國貿易部則積極佈署,在全球擴大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夥伴國網絡,2019年底展開與菲律賓及馬來西亞FTA談判,與柬埔寨展開雙邊協議可行性研究,其他有望簽署FTA國家還包括埃及和墨西哥,希望藉由加深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連結,降低對世界(美.中)兩大經濟體的依賴,不再只是把雞蛋全放在中國市場的籃子裡,儘管它確實很大,但在美中新冷戰下,不確定性風險卻也正日漸升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bnl8hbpgY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8.09《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8-pWimKWyk
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蔡正元 Facebook 八卦
經濟成長率3.11%
2020年台灣的GDP
比2019年增加3.11%
經濟成長率就是3.11%
跟其他國家和地區比較
這是又亮眼又突出的成績
仔細分析GDP的組成四大部分
1、國內消費
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
所以國內消費使GDP減少1.24%
2、政府支出增加
使GDP增加0.37%
3、固定資本和存貨投資
使GDP增加1.25%
4、貿易出超(順差)
使GDP增加2.73%
因此
貿易出超增加因素
佔經濟成長率的87.8%
2020年台灣的貿易出超
達587.8億美元
使GDP增加2.73%
台灣的貿易
對日本 南韓 歐洲 澳洲都是入超
對日本入超224.9億美元
對美國出超179.4億美元
換言之
對美國出超的金額
全被對日本入超抵消掉了
但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出超
高達866.7億美元
不但完全抵消對日本入超的金額
還成為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3.11%
最重要的原因
單獨計算的話
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超
就使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4.01%
但部分被對日本入超抵消掉了
最後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是3.11%
澳洲因為反中
被中國經濟制裁
澳洲經濟大幅滑落
台灣近兩年也大力反中
不但沒有被經濟制裁
中國大陸反而大力買台灣貨
天底下難得有這麼好的事
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vDTkTKi5pA/hqdefault.jpg)
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日本gdp 2021、台灣gdp 2020總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日本gdp 2020美元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u22也提到原文標題:〈美股早盤〉美國上季GDP大勝預期三大指數勁揚1.5%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 ... ... <看更多>
日本gdp 2020金額 在 日本gdp 2021、台灣gdp 2020總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日本gdp 2020美元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u22也提到原文標題:〈美股早盤〉美國上季GDP大勝預期三大指數勁揚1.5%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