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
「日本麗聲鐘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小S 徐熙娣 Facebook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葉揚 Facebook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超粒方 Youtube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麗聲鐘RHYTHM開箱cmg409nr06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日本麗聲鐘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日本麗聲鐘-電波收訊時間/整點音樂報時/童話精靈演奏會風格/高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麗聲鐘實木打點掛鐘的推薦,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問題] 請問靜音時鐘問題... | 日本麗聲鐘ptt -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 的評價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小S 徐熙娣 Facebook 八卦
你要不要乾脆來我們公司上班?
她曾說過自己年輕時在姊妹淘中,並不比其他人那般對小孩有感覺,可是自己卻是姊妹淘中第一個嚐到為人母的滋味,然後就漸漸發出內心的母愛,這或許是年輕、愛搞怪時的她最始料未及的人生階段。
可是小孩漸漸長大後,我發現也有壞處,就是她們真的把我當成姊妹淘了,所以我講的話,她們並沒有那麼害怕,比如說"快去洗澡,要睡覺了",她們就會說,再玩一下啦,我們平常都是十點十五分睡的。但是換作老公出面,她們的眼睛就立刻變得像聽話的小動物,乖乖地去辦。一方面我心想她們至少還願意聽話,一方面又想她們真的是雙面人。
她回憶自己最嚴重抓狂的時刻,是大S送女兒項鍊,她把盒子丟掉的事,那天畫畫老師都還在我們家,她們卻跟我頂嘴,我就很生氣說,老師,我們課就上到這邊,請你馬上離開,她們當場嚇到。因為我從來都不會這樣,老師走後,我說"你們兩個給我進來",我把書房的門關起來,一邊大哭一邊說,是誰,讓你們變成這樣的小孩?是誰,讓你們不懂得尊重媽媽?然後就一連串的是誰⋯二女兒有點怕我,比較好控制,加上個性溫和一點,老大最後也默默落淚,我說媽媽還是很愛你們,你們現在給我下跪,跟媽媽說對不起,我當時真的很氣,也沒辦法揍她們,只有聲淚俱下,她在訴說這一段時還七情上臉,如此戲劇化的媽媽,我聽了捧腹大笑。故事的結局是,她和女兒們哭了後抱在一起,然後說要帶她們去姐姐家玩,媽媽的權威感頓然消失。
生兒子的想法很舊
全世界的華人都認識她,帶孩子最大的困擾就是⋯帶她們出去唯有讓我困擾的就是,在百貨公司做手工藝後,會到旁邊的糖果店買糖果,週末帶她們出去時人很多,每次我都會說一人三瓢,每次她們都會挖到瘋掉的,還會掉在地上,我說差不多囉,旁邊已經很多人說"小S",然後偷拍。但是她們不聽話時,我又不能大聲說走啦,我就會走到她們旁邊說,現在差不多了,走了!說的時候還得故意壓抑情緒,有一次我很失態,吼了她們的名字然後結帳,當時已經氣到顫抖,很多人當場看到我對女兒大吼的樣子,而我很不希望這種畫面流出。
雖然和女兒的趣事一籮筐,但每次有人鼓勵小S在生一個兒子時,她有什麼感受?以前會很不爽,明明才剛生完第三胎,然後就會有人說再拼一個兒子,我就會問為什麼?她們說這樣就是完美,我想說甘你屁事,完不完美的人生是我在過,又不是你在過,你憑什麼說這樣我的人生就會完美?可是久而久之,我就會麻木。只是大S生了玥兒後,我好想再生,前提是我一定要生女兒,我說此生都不生兒子,我和我老公說,但他也意興闌珊,說過幾年再算,我覺得生不生兒子是很舊的想法。即使成了媽媽,她對自己看世界的態度和堅持始終沒有變過,不會因為人云亦云而改變自己的想法,從這點看,你就不會用"婦人"的眼光看她,而這也是許多女星變成媽媽之後,最害怕被聽見的代名詞。
工作一秒變路人
在職場上,我們都很少聽到有人可以在一家公司待超過10年,更別說在瞬息萬變的演藝圈內,還有人可以主持同一節目超過10年,而且受歡迎程度依舊不減當年。她曾憑著《康熙來了》得過金鐘獎的肯定,然而,主持康熙最得意的收穫並不是收視率、獎項和大量的粉絲,以我真實的人生來講應該是認識蔡康永,這節目我覺得隨時都會停,做到第三年的時候我都覺得走下坡要停了,可是都還是做下去,我已經做好了離開的準備,可是就是會希望她是我此生的朋友,這個友誼是最珍貴的。回想之前,蔡康永在中國《康熙盛典》舞台上,為她唱《無與倫比的美麗》,她們的親密無間確是讓人羨慕大嘆"人生難得好知己"。
若干年前,蔡康永也曾放話自己會離開《康熙》,在節目中故意丟話給小S接,就是希望她有天也獨當一面,可見用心良苦,但兩日始終都還是留了下來繼續做節目,小S怕不怕觀眾有天對她厭倦?不會怕,因為我隨時都做好這個準備,打從我和我姐當藝人的時候,我們先出唱片,後來唱片徹底不賣,我們就走歌壇消失,跑去開服裝店,那時候我們覺得根本在演藝圈混不下去了,沒想到後來又有機會主持節目,所以心態是不要覺得自己隨時都會紅,隨時受觀眾歡迎,應該想明天起床可能成為過氣的明星,隨時做好準備,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有時候做節目會有疲態,內容大同小異,或覺得自己講的話也不是多有趣,某段時間會有疲倦感,很沒自信,可是都會有人比如婆婆的朋友說,你知不知道我每天生活多無聊,都是靠你的《康熙》在撐著。我婆婆還跟我說過很重的話,比如報紙會登我飛撲男性嘉賓的新聞,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都一直在重複,我問她,媽媽有沒有覺得我一直撲男人不太好?她竟然說,喔,媽媽好愛看你撲男人,可是你覺得這樣節目有意義嗎?拜託,你這樣讓我好開心,是在做功德耶!我就想有這麼嚴重嗎?偶爾聽到這些話,又會重燃對工作的熱情。
就因為主持了一檔家喻戶曉的節目,我們都覺得小S地位超然,是大牌中的大牌,但她從來不在乎,我人生只管此份工作有沒有做好,工作一結束我就會變成路人,如果一個明星整天覺得自己大不大牌,也太變態了吧?不需要放在心裡,什麼時候收工對我來說比較重要。她真的很在意能不能快點收工這件事,比如她會說自己每次要去錄《康熙》時,就是嚷著"好想回家"。我在訪問中途,因為要向髮型師和化妝師交代事情,而要求暫停,她還說可不可以給她自己錄完訪問,我調侃她說,妳是有多想回家?說完,大家又笑成一團。
她的公婆經常成為她在節目中被開玩笑的對象,到底是感情多好的一家人才能有這樣的待遇?我在家裡真的是開心果,大家一定沒辦法想像我私底下巴結我公婆到什麼程度,比如我回到家會說"Hello,先迎接小孩來抱我,我不會先找老公,我一定會先衝到在房間裡看韓劇的婆婆面前,她就會問,妳看媽媽從日本回來是不是胖了?我都會說,媽媽妳根本就是非常漂亮,妳不化妝的時候,皮膚根本是透明的。我發現只要我可以讓公婆開心,我的情緒是好的,家裡的氣氛就會很好。
之前,我們家有發生一些事情,然後我和老公情緒都比較低落,我那陣子做什麼事情都不對勁,覺得自己又醜又胖,節目也做不好,我發現自己的情緒在家裡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時,我也會對小孩比較不耐煩,也比較沒那麼多心思去巴結公婆。老公就會說,Baby你最近怎麼搞的,很容易就發脾氣,那陣子和家裡的氣氛都不太對的。現在轉好了後,發現原來身為媽媽、老婆和媳婦有多重要,女人這個角色太重要了,因為只要我一打起精神巴結我老公,Baby你今天好帥喔,或是愉快地玩一下,整個家就充滿愛。她能主動提起自己真實的遭遇,甚至把經歷當成磨練,如今在說起語氣中不只是釋懷,而是驕傲自己竟然可以成長,然後成為如她所說"家裡的核心人物"。
看她主持節目,你會發現她不只是主持反應快,就算生活中,她也是個幽默風趣的人,她給予身邊人不少"笑料",很多人都想當個幽默的人提升魅力,她反而給了這樣的良心建議,我覺得幽默感這東西沒辦法訓練,如果硬要說笑話,反而不好笑,會尷尬,如果不是這個路線的人,就還是做個老實人吧!
老公才是我真實的人生
在觀眾眼中,小S的生活是美滿的,套一句潮語就是"人生勝利組"。說真的,我真的覺得我人生真的很夠耶,如果現在能夠平靜地死亡我也不會怎麼樣,然後她又噗哧一笑了,反問,這樣會不會太夠了一點?勝不勝利完全是別人丟給你的東西,如果你覺得此刻活得爽,此刻是你要的人生,那你就是勝利的,根本不用管別人怎麼想。雖然她目前的人生真的挑不出有什麼要改變的東西,可是她還是能和姊妹們抱怨生活中的事情,"因為我覺得人不抱怨的話,此生真的太無聊了,因為你不可能永遠都講出正面的話。
最常抱怨什麼?任何瑣事,比如婆婆說我今天怎麼起的這麼晚,今天在節目上遇到哪個來賓的回答很無聊,或是誰整型整得很誇張,每次在節目中,也常看她怕別人說自己老,那些都是節目效果,年齡對她而言太不重要了,但是如何維持外型才最重要。我希望自己老了以後,不要有大疾病,要嘛就是健康地老。
對上班族而言,小S的生活聽起來可能是輕鬆的,至少每周固定錄製《康熙》一天,其他時間就用來拍雜誌和廣告,所以她才會有空推出《Elephant Dee》。其實這些歌都是10幾年前就寫好的,然後一直很想出,卻因生小孩耽擱,因為除了《康熙》也沒什麼其它事情要忙,就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太多音樂人對這專輯讚賞有加,而讓她自信加倍,但今年出席金曲獎時她畫了一個紅眼妝,嘲諷自己沒入圍,說明她真的很在意自己的才華沒有被肯定,這件事真的讓我不知所措,我想得到最佳專輯、最佳女演唱人、最佳作詞作曲,這些關於我個人才華的,我都很想得到。聽到這裡,我都很期待Elephant Dee對上張惠妹、莫文蔚、A-lin等這些唱將角逐金曲獎的一天。
記得當時做完專輯後,我就約大S到范曉萱家,她們說要吃完飯後聽我的專輯,那天吃飯的時候,我魂不守舍,然後等到要聽專輯的時候,我一直發抖,因為覺得好尷尬,就像一群人一起看《康熙》一樣,因為這種東西就是沒有必要當面聽她們的評價,氣氛很怪。後來專輯放完後,曉萱和大S就站起來說,Bravo!太棒了,太有才華!當下我的感覺是很真實的,她們沒有在跟我演戲,所以那一刻我覺得做這張專輯好值得,我最在乎懂不懂我的兩個人,都了解我要做什麼,而且她們聽了都很喜歡。
難道最在意的不是老公的評語?她搖頭,我們兩個品味真的很不一樣,因為他是聽電子樂的人,唱歌還唱《眉飛色舞》或《小蘋果》,他的音樂品味我真的沒有那麼在意,說完後,她又很心虛地笑。
雖然口口聲聲說不在意,但卻非常清楚老公在她生命中的地位,尤其當我問到是否願意為藝術犧牲色相時,她很慎重地說,我老公其實蠻在意這種事,我一開始撲男生的身體時他不介意,因為知道是節目效果,可是後來蠻常出現在報紙上後,他就會說,Baby你這件事會不會做太多了,我心想他是吃醋嗎?他說不是吃醋的問題,他在意觀眾會不會看膩,我就發現他是有再認真follow我的工作,我想如果他在銀幕上看到我跟別人接吻,他會覺得too much。
"畢竟老公是我真實的人生,票房不是我真實的人生,所以我比較care我的老公",小S不改幽默本色,又加了一句,"真實人生不要吵架比較重要,但吻戲可以停機以後再吻‧‧‧‧
小S 徐熙娣 #這輩子只想生女兒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葉揚 Facebook 八卦
1.
前幾天,
我跟彼得去百貨公司吃飯,
我至今都很後悔為什麼當初不錄影一下,
這樣大家就可以看影片評評理。
那個停車場的繳費機很普通,
有投幣的地方,刷卡的地方,
刷QR code的地方,跟幾個數字按鈕。
我眼睜睜看著彼得吃力地按著自己的車號,
找到自己的車,拿出百元鈔票,
接著他的身體或蹲或站,
屁股用順時鐘的方式,
大幅度畫圓畫了好幾圈,
就是找不到地方可以塞錢進去。
我指了一下放鈔票的地方,
彼得又吃力地點點頭,
突然好像想起什麼拿出一張卡,
然後又重複用屁股順時鐘,
大幅度畫了好幾個圓,
再度迷失在繳費機前。
我又指指刷卡處,
明明刷卡的地方,
有一張貼紙用國字寫著,
"信用卡條碼請朝下,由右至左刷卡。"
上面還有圖示,
但彼得就在那邊硬是要用私刑從嘴巴灌犯人水的方式,
把卡強迫塞進去,
中間還發出:
"唉喲?唉喲?是這樣嗎?"
"不是這樣嗎?唉喲?......"
討厭得要命的自言自語。
#大屁股畫圓有點令我想起美麗華摩天輪真的好討厭
#親臨現場你一定會想要從後面踢下去
2.
結果塞了半天,
彼得的那張卡根本就不能折抵停車費,
因為人家上面有寫說要某某百貨的聯名信用卡才能折抵,彼得哥偏偏塞了一張別的。
他還辯解說:
我想說如果用玉山的話,
可能還是可以......
#為什麼你會這麼想呢
#難道玉山是台灣第一高峰你就覺得什麼都可以嗎
3.
好不容易繳費結束,
去領車的時候,
我跟彼得說:
我覺得你一定不是正常受教育長大的人,
你連國字都不認得,
圖示好像也不會看.......
彼得痛苦地表示:
是那個螢幕上面字太多了啊......
我要慢慢看......
我指著他的臉:
欸,你不要再裝了,
我看你明明就是躲在洞裡的人吧......
彼得:
什麼洞裡面的人?
我:
我懷疑你從小到大,
其實都躲在一個洞裡,
然後有一天,
突然砰(ㄅ一ㄤˋ)的一聲!
你大叫,哇,盤古開天啦! 盤古開天啦!
你才從洞裡爬出來跑到台北市的!!!!
是不是這樣,
你不要害羞快點承認就是這樣吧!!!!
#這樣就解釋的了為何彼得如此擅長用屁股畫圓圈移動
#因為山洞很小啊
4.
承上。
在停車場,
當我質疑彼得是從洞裡面跑出來的時候,
彼得先是沉吟了一會兒,
他接著說:
真要講,
我也應該是乞丐王子那樣......
我說:
什麼乞丐王子?
彼得:
你沒聽過這個故事嗎?
就是有一個乞丐,
在某個地方,
遇見了和他長得很像的王子,
兩個人就互換身分開始生活啊......
我:
所以你是說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乞丐嗎?
彼得用肯定句說:
我本人,
比較接近是一個王子......
我不敢置信:
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王子?
你到底有什麼毛病覺得自己像一個王子.......
彼得皺著眉頭很嫌棄地說:
因為王子不會知道要怎樣用停車繳費機啊,
這種平民的機器.......
王子都是騎馬的!!!
#聲稱自己是王子為何每天都穿我的褲子
5.
本周來介紹我們試用後覺得激賞的牙膏跟牙刷,
是日本獅王的產品系列,
從以前到現在,
彼得一直很尊敬他的牙齒,
向偉人敬禮那樣尊敬,
彼得尊敬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他曾經起心動念,
毫無目的地想請牙醫幫他做全口牙齒打模,
只為了想要留個紀念。(立銅像嗎?)
彼得還曾經很不要臉地問我為什麼都沒有牙膏給他試用,終於等到日本獅王寫信來的那一天,我幾乎從椅子上彈起來。
我跟他說:有了有了!!!
彼得:你有了什麼?
我:真的有牙膏要給你試用了,真的!!
然後我們夫妻一起看了信,
很誇張地像足球冠軍隊伍那樣感動擁抱在一起了一陣子,才覺得我們好像有點詭異。
#我跟屁股畫圓的男子擁抱了
6.
其實彼得的牙齒,
就連我每天看連續看了20年也覺得無法挑剔,
因為他是在完全沒有矯正的狀況下,
每顆牙齒都自己長得很像麻將那樣整齊。
他自己也超愛惜的,
刷牙常常刷到如入無人之地的境界,
而且我不明白為何有人喜歡刷那麼久,
刷到還能一邊做別的事。
我經常看到彼得嘴裡掛著一支牙刷,
在洗碗、曬衣服、看電視、用電腦、滑手機,
最詭異的是他曾經秀斗到一邊含著牙刷一邊泡麥片,
說他刷好以後要吃......
還有一件事情很受不了,
就是在婚姻中彼得最常跟我講的兩句話,
分別是:
聲線無奈地說:"欸你沒關燈。",
跟充滿猜忌地問:“你刷牙了嗎?"
我並沒有很不喜歡刷牙,
但彼得真的刷得很勤,
他還會嫌我說:
你刷牙的時候沒有數數,
你為什麼不一邊刷一邊數......
我:我為什麼要數?
彼得露出不能接受的臉:
......全家只有你不會數。
我:那要數幾下?
彼得:
我都是刷一百下。
羅比說:
我是四十。
#羅比居然吃刷牙數數這一套
#難道大家刷牙都有數數嗎
後記:
最近我的牙科診所打電話給我,
叫我回去洗牙,
我一直推說沒有空。
牙科小姐說:
啊呀,可是你先生都有按時固定回來洗牙捏.......
我才驚覺,
這男人居然會背著我偷偷洗牙!!!!
乞丐王子產品點評時間:
(點評之前我先說一下,我發現這世界上有一種人,會用很多句子講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就是彼得的專長):
a)
我:
關於牙刷你體驗得怎麼樣?
彼得:
首先是這個牙刷刷毛軟硬剛好,
我跟你說,很多東西不是硬就好,
牙刷就不能很硬,
因為我刷那麼多次,
刷毛很硬的牙刷,
我的貝齒會刷出一條一條的痕跡。
我:
那就是你刷太久了啊帥哥......
彼得:
牙刷這種事,你要看毛,
毛夠不夠軟,跟毛夠不夠細,
還有刷頭要小,
才能順利跑去後面一點的地方。
我:
你講得好像在替小型狗檢查身體一樣。
b)
彼得又嚼了嚼口中的泡泡:
還有,這個牙膏味道很清新。
我:
每個牙膏刷完都蠻清新的吧......
彼得露出學者臉:
沒錯,
所以好的牙膏要看它從刷完以後能清新多久!!!
能不能睡醒還是香的!!!!
我:
這個你也有研究......
彼得:
當然要研究啊,口氣清新有個好處......
我:什麼好處?
彼得:
就是吼,像我們這種說話偏不好笑的人,
如果口氣清新的話,
個人綜合評價還是有機會來到四顆星。
我:......
彼得:
喔喔喔還有這個牙膏是味道是中性一點的,
不是那種很甜的。
我:這也有好處嗎?
彼得學者臉again:
這個好處就是,你本來快睡著,
不會刷好牙以後,
因為牙膏味道不小心又驚醒過來!!!
c)
我:
你還有要發表什麼嗎?
彼得:
接著是漱口水,
這罐怎麼說呢,
應該是漱完口吼,
不會像你剛剛用過漱口水這樣。
我:
什麼意思啦?
彼得:
就是它味道比較沒有那麼強烈,
跟我之前用的那罐比起來,
獅王這罐比較像是我剛剛沒有故意去漱口喔,
我天~生~就是口氣這麼乾淨的人!
他還煞有其事地強調:
你可以寫在文章裡面,
想要營造這個境界的人可以用這罐。
我:
謝謝你的意見......我學到了很多.......
彼得:
不要客氣,
關於刷牙你還想到什麼,
都可以問我......
(彼得還說了一堆此款牙膏的泡泡很綿密接近奶蓋,推薦想要演出口吐白沫的劇場人士可以考慮一下,這段我想就先不寫了......)
#獅王細潔適齦佳牙膏修護PLUS
#抗敏 #護齦 #雙效保養齒齦
#健康牙齦是支撐漂亮牙齒的根基
#另外推薦獅王細潔Systema #日本銷售第一的牙刷
日本獅王官網:https://bit.ly/2QLHwod
>>即日起至4/30細潔全系列商品滿299現折50,加入會員贈50元購物金,滿590再享免運
>>4/30前購買細潔所有商品,單筆滿299元,結帳時輸入折扣碼『LION50Z』還可現折50元
>>獅王準備了「細潔適齦佳牙膏-抗敏Plus」給大家抽獎呦,共有三份,想試試看的人請按讚跟留言,乞丐王子將於隔天抽出得獎者。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Garmin星際大戰智慧腕錶: http://bit.ly/2PNGCpY
想要從小開始認識星際大戰 點這裡: http://bit.ly/35r7enk
監製/編輯: 黃豪瑞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英語: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也通稱作《星際大戰九部曲: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Episode IX – The Rise of Skywalker)是一部預定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太空歌劇電影,由J·J·亞柏拉罕執導,並與克里斯·泰瑞歐共同編寫劇本。本片為2017年電影《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續集,「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電影由盧卡斯影業和壞機器人製片公司製作,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主要演員包括嘉莉·費雪、馬克·漢米爾、亞當·崔佛、黛西·蕾德莉、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安東尼·丹尼爾斯、娜歐蜜·艾基、多姆納爾·格里森、理查·E·格蘭特、露琵塔·尼詠歐、凱莉·羅素、喬納斯·蘇歐塔摩、凱莉·瑪麗·陳、伊恩·麥卡達米和比利·迪伊·威廉斯。
《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講述新一代主角芮(身世未明) 與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後代、第一軍團的首領凱羅忍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探討如何連結過去並創造新的未來的冒險故事。
過去的主要角色:路克天行者、莉亞、藍多卡瑞辛皆全數回歸。過去的終極大反派 -- 西斯大帝(白卜庭)也並沒有消失並將回歸本作。
1977年開始陸續上映的八部STAR WARS正傳電影,故事環繞在包含知名黑武士在內的天行者家族傳奇故事。《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將會是STAR WARS正傳電影系列的第九部作品,同時也是精心策劃超過40年的天行者傳奇完結篇。
超過40年前,一個名為喬治盧卡斯的年輕人放映他拍的新電影給他的電影人朋友們看,
這群朋友們在看完之紛紛毫不留情地說這是一部大爛片,完全搞不懂喬治在想什麼,
只有其中一位名叫史蒂芬史匹柏的年輕導演表示這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
誰都沒料到,史蒂芬看似不可思議的預言能夠成真,
而這部電影所創造的世界,到40年後的今天仍然熱度不減。
在這裡某些人大概在想,好啦好啦,我知道星際大戰在國外很紅,但是我為什麼要在乎?
你喜歡漫威電影,對吧? 我敢說你喜歡漫威電影。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星際大戰就不會有漫威電影呢? 事實上,沒有星際大戰,絕大多數的商業大片模式都不會存在。
若說《大白鯊》是推動了「強檔大片」這個概念的契機,那麼《星際大戰》就是那個直接將油門催到底的人,
在1977年推出之後,好萊塢的電影就從原本以角色為主的劇情片,轉移到的畫面驚人、節奏快速的動作冒險電影,
也可說是因為這個系列而開啟了重視續集的風潮,宣傳以及周邊商品也變得更為重要。
更別提它是讓電影特效的技術急速進步的大功臣了
基本上,電影這東西能夠成為眾人討論的「現象」,都是從1977年的《星際大戰》開始。
當然,這種影響的結果有好有壞,但是確定的是,沒有星際大戰,現代的電影樣貌會截然不同。
(現在應該要稱那部電影為《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但是我在這裡就直接稱它是星際大戰)
但是...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星際大戰》的特別? 為什麼全世界(除了台灣和中國以外)都為之瘋狂?
也許最簡單的就是從第一個畫面講起,在開頭配著約翰威廉斯經典的主題曲的背景交代跑完之後,
就緊接著一個在當時年所未見,到現在仍然會看一次就烙印在腦海裡的畫面:
一艘占滿畫面的巨大的太空船追著另一艘小船,緊接著又出現一個外型似日本武士的全黑反派。
這部電影用了前30分鐘就宣示了這個獨特的宇宙,緊接著出現了即將名留青史的主角-
路克天行者,不滿足於當個沙漠星球上的農夫,看著兩顆夕陽夢想著探索更廣大的宇宙。
這不是什麼史無前例的角色設定,卻是任何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也造就了往後許多電影「英雄旅程」的典範。
而在進入這個全新的宇宙之後,值得注意的就是其中新舊融合的美學,
開頭就說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所以這雖然是科幻的設定,
卻跟當時眾多科幻片中所想像的乾淨整齊未來感有著天壤之別,
星戰的世界是已經被居住已久,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傳統的,一切都顯得不切實際卻又觸手可及。
星際大戰從一開始就創造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世界,到現在仍然是如此,
即使你沒看過星際大戰,也會知道光劍長什麼樣子,揮舞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
聽過約翰威廉斯的經典主題曲(他同時也是哈利波特以及侏儸紀公園的作曲家),
你也知道黑武士的呼吸聲,認得機器人C3PO和R2D2
當然,還有全台灣人都認識的總統尤達大師。
為什麼星際大戰的辨識度如此之高,在這裡卻如此不流行?
其中最明顯的原因大概就是台灣市場對於科幻電影的接受度向來都不高,
除非這些科幻元素只是其他類型的其中一個元素,舉例來說:漫威電影。
不過更精確地來說,星際大戰是「太空歌劇」,也就是較為著重於冒險成分,而不是有著嚴格的科學設定的類別,
其中的原力以及各種完全不解釋的設定更偏向是奇幻故事。
簡單來說,把它想像成太空中的哈利波特就好了。
但是認識星際大戰並沒有捷徑,沒有什麼懶人包或者快速看電影是能夠讓你馬上進入狀況的,
講得再多,你終究還是要自己去體驗這個系列,
「但是好多部電影喔」你說。 漫威23部電影都不嫌多了,星戰一天就看完了,很快的啦
你甚至不需要全部看完,如果真的要在第九集之前進入狀況的話,照我這個順序去看就好了:
7的前半段-456-7的後半段-8,相信無論是對星戰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現在一定滿頭尼克楊,
容我解釋。
7的調性和節奏最接近現代的大眾電影-簡單來說-最像是一部漫威電影,
緊湊的劇情、驚人的特效、時不時的詼諧成分。
事實上,當初拍第7集就是為了在帶回老粉的同時吸引新粉,
但是在這個現代觀眾較為容易接受的外衣之下,正是星戰最吸引人之處-它的世界觀。
而7的前半段在不需要知道歷史的情況下也能享受,你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路克天行者是456的主角,他是個絕地武士,也就是說他會使用原力,
而韓索羅則是他的好夥伴,沒有特殊能力,本來是個走私犯。
就是如此,這樣你就可以去看7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冒險感,然後在女主角芮被綁架之後暫停!
現在去看456,再回來把7看完。
因為7的後半部要了解星戰的故事和角色之後才能完全感受其中的情感衝擊。
事實上,如果你對星戰一無所知,另一個很好的起始點是最近的新影集《曼達洛人》,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超萌的尤達寶寶了,他就是從這個影集出來的,
那他是在演什麼?你就想像《捍衛任務》加上西部片元素,還有一點點的…哥布林殺手?
至於123則是前傳,講述黑武士達斯維達的故事,如果你真的對它很有興趣的話再去看就好了,
因為123跟其他電影比起來著實有點...
詭異。
那幾集最大的價值就是無窮無盡的meme
不過我得先說,我會推薦用這種奇異的順序看,正是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456的節奏可能會有些慢,
相較於現代電影,它還是較為著重在角色以及世界呈現上,
不過這正是星戰如此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做好了期待,就能體會其中精髓。
關鍵就在於「隨它去」,星戰其中某些部分感覺有些過時,而其中也因為使用實體特效,
某些部分會顯得有些「僵硬」,但是在看的過程中絕對要記得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之舉,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實體特效,才能讓這些電影經得起40年的時間考驗。
正是這部電影將「英雄之路」這種說故事模式給大眾化,正是它讓整個好萊塢意會到特效的可能性。
而第五集的轉折更是在電影史上至今最驚人的橋段之一。
簡單來說,你很難在不探究星際大戰在現實中的影響力的情況下欣賞這個系列,
那些為了看新電影而連夜排隊的粉絲、那些真正成立了絕地教的狂熱者們、那些在電影首映時揮舞著光劍的觀眾。
而星戰的續集,也就是現在的789,絕對不只是現代商業片續集常見的「噱錢」,
其中對於舊角色滄桑以及衰老的探討,對於新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反派凱羅忍,都是有層層的主題探究以及矛盾衝突。
而第八集雖然在粉絲群裡評價極為兩極,說「有爭議性」還只是有禮貌的說法,
但是對我來說卻是整個系列之中最值得反思的一集,更是一個在英雄主義氾濫的時代最需要的解構性電影,
對我來說,它所講述的是
「當英雄並不見得是件有益或是善良的事,有時候,所謂的『英雄』不過是一個謊言,一個混亂的開端」
這些星戰電影都有著絕大多數商業大片所無法達到,或者說懶得達到,對於世界、角色、以及主題的營造。
它們更延續了這個系列的傳統,動用許多實體特效以及化妝,
你在銀幕上看到的絕大多數場景、外星人以及機器人都不是電腦動畫,
這所營造的觸手可及感是絕對無法取代的。
漫威賣的是英雄,而星戰賣的則是一個世界,
當你一頭栽進這個世界,它絕對會成為你一生的電影經驗無可取代的存在。
也許我沒辦法替那些從小跟著星戰長大的人說話,這方面你可能要問呱吉。
但是我也許能夠理解現在在看這部影片的你的感受,
因為我也是在經歷了將近20年「聽過星際大戰,但是從沒有認真看過星際大戰」的人生之後,才真正進入這個世界。
而我當初也沒有經過什麼捷徑,就只是如一張白紙地看每一部電影,
再讀它的漫畫,再追它的動畫。
現在,我真心誠意地邀請你也踏上這個旅程,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把任何形式的懶人包當成惡補的工具,就連我四年前做的「認識星際大戰」也一樣,
星際大戰不是一個你可以十分鐘看完的系列,而是一個你必須體驗的世界。
經過了42年,現在這個「天行者傳奇」九部曲的故事即將結束,
對於我們粉絲來說確實是充滿感傷,但是更希望這部影片以及電影能夠讓更多人加入這個世界。
願原力與你同在。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文學
─────
你相信自己是個特別的人嗎?還是你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真是這樣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市〉、〈鬼靈〉與〈禁鎖的房間〉三部中篇所構成,〈禁鎖的房間〉為壓卷之作。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者;故事環繞著「我」與失蹤的童年摯友范修展開。作者奧斯特刻意隱去了「我」的名字──讀者們只知道「我」是小說中向讀者訴說故事的人,但並不知道「我」的具體姓名。請注意:這件事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故事描述「我」的童年摯友──天才作家范修留下了兩大箱作品手稿,拋下美麗動人且即將臨盆的妻子蘇菲,突然消失於茫茫人海之中。這極可能是個預謀,因為「我」和范修長大後其實早已失聯許久,唯一可知的共同點是,二人同為作家。當時「我」寫作事業堪稱順利,是個小有名氣的雜文作者,被視為「評論界的明日之星」。然而儘管頗受器重,「我」可不見得那麼瞧得起自己。他是這樣說的:
剛開始,我也期待自己成為偉大的小說家,能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明白,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小。我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可堪寫出曠世巨著。有時候我甚至會告訴自己,放棄這個春秋大夢吧!就這樣繼續寫些雜文,容易多了。賣力一點,一篇接著一篇,好歹可以餬口飯吃。
我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小有名氣,也開始寫作詩與小說的評論。電影、舞台劇、藝術展、音樂會、書,甚至球賽,都有人來找我寫評論。世人給我的評價是「評論界的明日之星」,但在我的內心,我覺得自己心態老邁,而且江郎才盡。我所做的,不過是一些無用之物。好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會灰飛煙滅。
伊格言分析:這些關於「我」的背景細節設定其實意味深長──一位覺得自己一輩子寫不出偉大作品,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此,「我」的「個體殊異性」在這樣的身份設定中被徹底壓縮,成為幾何上無體積無重量的一個點。對,我們其實並不特別;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很可能都不特別。事實無比殘酷:只有極少數人具有驚人的才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的生命歷程也難免平庸;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匿逃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平庸命運之外。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TezukaOsamu #手塚治虫 #免費漫畫app #待在家 #人間昆蟲記 #阿童木
#漫画動画感動
Hello大家好我係呀Tsar,
今日為大家介紹一個免費的漫畫app
首先示範是ipad或手機上download的那個app
基本上這個app的漫畫是90%免費
間中有些漫畫是看到第幾多冊才會開始問你收費
當然有好多不同的畫家選擇啦,
我今日要介紹的就是在日本漫畫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被後世尊稱為「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 是一位多產的漫畫家,
我將他形容為日本漫畫界的金庸一些都不為過
他是日本的國民級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生、醫學博士。
亦是日本現代電視動畫及其製作制度的鼻祖。
創作主題多樣化,除了他最為關注的生命主題以外,
成人主題和人與自然關係都是他反覆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為了紀念手塚治虫, 日本人起了一間手塚治虫博物館位於兵庫縣神戶寶塚,
由JR/阪急「寶塚站」行8分鐘或從阪急「寶塚南口站」步行5分鐘就可以到達。
大家有興趣去關西旅行的時候可以去朝聖,
因為除了日本人之外,台灣好多文化人都好崇拜他
手塚治虫的作品內涵豐富,充滿了東方智慧以及對未來的思索。
他的一生創作超過400部作品,其中當然有好出名的作品藍寶石王子,
阿童木小飛俠和怪醫黑傑克..........
作品多不勝數, 但是我今日推介的是五本给大人看的
描寫人性黑暗面的五本漫畫, 第一本, 首推人間昆蟲記(創作年份1970-1971),
社一部漫畫可以用兩句說話去形容,
弱肉強食昆蟲世界,光怪陸離人情冷暖
這部漫畫出了四個chapter,第一個chapter是春蟬與浮塵子
講及她自己在文學界得到成就的背後, 巧取豪奪,層層蛻變
漫畫非常之有電影感, 第一幕已經講她在再文學得獎的同時
另一邊廂有個女人看著電視的直播而吊頸
主角十枝子成功的「秘密」, 就是能夠將身邊人的勞動成果以巧妙的方式納為己有。
十枝子與周圍人的關係,就像昆蟲與樹木的關係。
昆蟲吸取樹木的養料,樹木因此枯萎壞死。
在天牛的chapter裏面, 講十枝子如何利用自己的魅力
成功誘惑她身邊的男人、女人為她做事, 達到目的。
十枝子這種集美貌、心計與危險性於一身, 在商場非常之普遍的一件事
但是以我睇漫畫來說, 即使課長島耕作, 都寫不出手塚治虫那種人性黑暗面
她寫這部漫畫的時候是70年代, 在當時社會是非常震撼
日後有好多劇集和電影都是抄襲了這種角色的心理狀態
她的狡猾和冷酷, 在她身邊的男人都望塵莫及
畢竟現實就是一個殘酷的世界, 弱肉強食, 這本漫畫寫得好到肉
當中亦有描述女主角經常回到自己的舊居,
除去所有衣服對著媽媽一般的玩偶,
這些不為外人道,在出面的虛偽, 回返到母親的懷抱
隱喻重新回到孩子般的自然天真狀態
2019年有一套美劇叫What If, 是由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Renée Zellweger
當中就有類似的情節,漫畫是70年代製作
現在回看, 一點也不老土
在螽斯那個chapter, 十枝子將老家的屋燒毀,
在日本銷聲匿跡,遠走高飛到了希臘。
逃過去一切做過的壞事, 故事結尾,
獨自一人的十枝子望着神廟廢墟,深感寂寞。
或許是她回憶起了自己曾經扮演過的重重身份,
以及那些被她誘惑、利用又拋棄的人們,到頭來自己究竟得到啲什麼
這部漫畫, 你再聽回陳百強的一生何求, 就會了解箇中滋味
“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第二部我要介紹呀漫畫就是佛陀(1972-1983)
描述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為僧侶的一生經歷的故事。
作品在美國受到高度評價,
並且在2004年及2005年的Eisner獎中得到最優秀國際作品獎。
手塚治虫以佛陀的一生來闡明世間相,無論是身分、情感、權力、欲望,甚至戰爭的殘酷。
釋迦牟尼親眼見證了英雄的死亡,以及愛情中的痛苦,
年輕的王子開始了解人世間生命的短暫與疾苦,
而面對這些無奈,即使是他的皇家血統,亦都無可奈何;
就算自己位高權重,但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對生死苦難,亦救不了他們。
這個漫畫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看到, 情節相當感人到流淚
雖然我自己本身是天主教, 但是我一直視佛教如一種哲學的洗練
誠意推薦, 第三步要介紹的漫畫是火之鳥(1954)
火之鳥是一部以探討「生」與「死」為核心的漫畫。
分為黎明篇(漫畫少年版)、未來篇、大和篇、宇宙篇、鳳凰篇、
復活篇、羽衣篇、望郷篇、亂世篇、生命篇、異形篇、太陽篇、埃及篇、希臘篇、羅馬篇。
故事是對輪迴、人性的描寫、探討、哲理等等,
人類為了長生不死,不斷地追尋火鳥。
火鳥是能夠浴火中重生的神鳥,代表着一個有着永恆生命的個體,
作品的時間從古代到遙遠的未來,
地點從以日本為主的地球到宇宙中其他星球,
探討生命的本質、人類的業障等等,
以手塚治虫宏大、獨特的思想為基礎凝結而成。
故事由擁有喝了就會長生不老的血液的「火之鳥」
與各個為這隻火鳥煩惱、痛苦、戰鬥,並因此擁有殘酷命運的主角們組成。
除了火鳥貫穿整部作品,另外的重要角色是個大鼻子,
從武將、盜賊我王到博士等,在不同時代活著,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美好的梦想可以眨眼间被打得粉碎,
但整个宇宙的生命大合唱却生生不息,永无休止,就好象火中的凤凰
現在世界面對好多生離死別, 假以時日, 最壞的處境必然會過去
就等我們懷住這些充滿善良的希望, 捱到最後一分鐘,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 有一日問老師
點樣可以好似你那麼能幹, 帕拉圖二話不說,
將亞里士多德的頭浸落去河水度撳到去差不多窒息
亞里士多德不想死, 不斷掙扎, 希望在垂死之中, 伸番個頭出嚟繼續生存
然後拍拉圖對他說, 無論你遇到什麼困境, 只要你仲有一啖氣
我撳得你個頭越大力, 你的掙扎就會越強勁
繼續勇敢掙扎求存, 你仍然是有機會活得更精彩
第四部漫畫學介紹給大家是罪與罰(1949~1960),
罪與罰是一部俄國革文學巨著, 手塚治虫改變了成為漫畫
故事是講述在聖彼得堡貧民區一家公寓,住著一個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
他原本是讀法律系,有著天才般的智慧和超乎常人的思維模式。
他也在一些著名雜誌上發表了諸如"超人論"的文章,受到無政府主義毒害,思想上十分偏激。
他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這時他遇見了小公務員馬爾梅。
馬爾梅因失業而陷入絕境,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
男主角為了生活,將母親給自己的一隻珍貴的手錶當掉,
當鋪的老太婆卻只得借給了他50元,甚至讓他背上債務。
他恨透了這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想到馬爾煤和她妻兒的貧窮,
又想到世上如這老太婆般不義的有錢人,他氣憤的拿起斧子,殺死了老太婆。
事後 因內心處於痛苦的矛盾衝突中,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
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
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精神枷鎖。
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妓女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思想的感召,
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與此同時,
轟轟烈烈的人民革命正在打響,在索尼婭勸說下,
在混亂人群中大聲呼喊:"是我殺死了老太婆!"實則在世界面前對自己的控訴。
世界的複雜,社會財富的分布不均,而許許多多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貧富懸殊不應該成為犯罪的藉口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 有時可能會做錯事,
這種懲罰, 即使你未必受法律制裁, 但是良心都過意不去
不能夠宣諸於口的內疚感, 比起法律對你的制裁,
懲罰更加大, 內心每日都在煎熬。
第五部漫畫介紹透明人(1970-1971), 這部漫畫劇情比較簡單
但是娛樂性豐富, 70年代已經講著一些好科幻的故事
非常之前圍, 講述為了報復薄情負心的女友,
肌膚呈透明狀的怪人阿拉巴斯特現身於世。
他憎恨世界上所有美麗的事物,
並且集合了透明少女亞美及不良少年阿弦等人為夥,一起向社會挑戰……
嚟緊將會是復活節長假期, 大家待在家中, 希望這五套漫畫書
可以帶給你娛樂之餘, 亦都會反思好多人生問題
下一集我會再講下一個題目, 漢源影片記得留表情符號以示支持呀,88 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今日は無料の漫画アプリをご紹介します
最初のデモは、iPadまたは携帯電話にダウンロードされたアプリです
基本的に、このアプリの漫画は90%無料です
当時の一部の漫画は、巻数を見て初めて料金を請求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もちろん、さまざまなアーティストが選べます。
今日紹介したいのは、日本のコミック業界に決定的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後世には「日本のマンガの神」手塚父として知られ、多作漫画家、
日本の漫画界では彼をジン・ヨンと表現できます。
彼は日本の国民的漫画家、アニメーター、医者、そして医者です。
現代日本のテレビアニメとその制作システムの創始者でもあります。
多様化する創造のテーマ、そして彼が最も懸念している人生のテーマに加えて、
大人のテーマと人間と自然の関係は、彼が繰り返し考え、議論する問題です。
手塚治虫を記念して、兵庫県神戸市高島にある宝塚に昆虫治療博物館を建設した。
JR・阪急「宝苑駅」から8分、阪急「宝苑南口駅」から徒歩5分。
関西への旅行に興味があるなら巡礼に行くことができ、
日本人を除いて、台湾の多くの文化人は彼を崇拝しているので
手塚の作品は内容が豊富で、東洋の知恵と未来への思いが詰まっています。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八卦
買日本麗聲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 實體店面原廠公司貨日本麗聲鐘. $920. 已售出2. 宜蘭縣宜蘭市. ... <看更多>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網路上關於日本麗聲鐘評價-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八卦
買日本麗聲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 實體店面原廠公司貨日本麗聲鐘. $920. 已售出2. 宜蘭縣宜蘭市. ... <看更多>
日本麗聲鐘評價 在 麗聲鐘RHYTHM開箱cmg409nr06 - Mobile01 的八卦
1.靜音的效果不錯(秒針走型是類似機械錶模式) · 2.造型簡單卻典雅 · 3.夜光效果優,不過睡醒後時針分針會不會傻傻分不清楚 · 4.價格有點高(大概是日本品牌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