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國人自行開發設計的第一部車,許多人都知道是裕隆汽車出品的飛羚101,該車款在1986年10月25日上市,距今(2016年10月25日)正好30年整,而這部車不但是第一部由國人獨力開發完成的汽車,同時在它新穎的設計理念中,在當時也有著許多獨步世界車壇的創舉,不但對台灣車壇意義深遠,也是我國卓越設計能力的具體表徵。
說到飛羚101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裕隆汽車的發展史;裕隆汽車是在1958年於台北市創立,創辦人嚴慶齡先生本著「發動機救國」的初衷,在當時國民年所得300美元不到的台灣創立了這家汽車製造廠。
裕隆創立初期,以美國 Willys 為藍本,打造吉普車供公家單位及軍方使用,期間嚴慶齡先生也偕同夫人至德國尋求 VW 汽車廠的技術合作支援,無奈德方嫌台灣市場太小並未答應,爾後裕隆才在國產汽車創辦人張國安的引見之下,與剛剛起步的日本日產汽車達成合作協議,開始生產日本人仿自英國 Austin 的青鳥車系。
生產青鳥車系以後,裕隆正式踏入乘用車市場,並且再往後十年間,隨著政府輔導三輪車伕轉業與通過分期付款的法源後,由於計程車的市場需求大增,以及因日後國內經濟起飛使得自用車的需求暴增之機緣,在市場上逐漸站穩了腳步。
然而,日方對於裕隆的技術箝制,並未因為裕隆傑出的銷售成績而有所減輕,再加上後來上任的經濟部長趙耀東(1981至1984年間擔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5任經濟部長)積極推動「大規模小汽車廠」的設置,裕隆開始浮現被孤立的危機。
1979年,政府決定籌設大汽車廠的消息甚囂塵上,1981年前後,裕隆創辦人嚴慶齡先生甫逝世不久,由其夫人吳舜文女士繼續領導裕隆汽車,在當時的經濟部長趙耀東一手主導之下,政府選定日本豐田汽車為大汽車廠合作夥伴的消息已甚囂塵上,此時裕隆受限於日產汽車的束縛,自是無法參與大汽車廠的籌備,不過吳舜文女士並不氣餒,打算自行設立工程中心,不假外人之手獨立開發屬於國人的自製車款。
1980年,時任中央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朱信先生造訪吳舜文女士,在朱博士的積極遊說之下,吳舜文女士決定由朱信主導,設立裕隆汽車工程中心,並由當年年僅34歲的朱信找來33歲的機械博士林石甫以及34歲的土木博士張哲偉,組成了當年人稱「鐵三角」的黃金組合,準備開始設計第一部由國人主導開發的車款。
1981年8月,裕隆汽車為了避免合作伙伴心生芥蒂,在遠離新店生產基地的龜山設立了裕隆汽車工程中心,這座工程中心在當年吸引了三百名菁英投身於此,固然經驗不足且經費有限,但在大家以「以一當十」的精神下,逐步發展出飛羚的雛形。
也許是社會環境的時空背景不同,當年的裕隆汽車工程中心瀰漫著一股為民族奉獻的強烈使命感,由工程中心會議室牆上懸掛的標語可見一斑。標語是這麼寫的:「These are theirs?」、「Where is ours?」,當年工程中心的三百位工程師們的雄心壯志,迄今依舊令人感動萬分。
經過了五年的辛勤研發,裕隆汽車定投下了三分之一資本額約20億新台幣的巨額資金,第一部由國人主導設計的汽車終於在1986年10月25日正式推出,而這天也正好是台灣脫離日本統治的台灣光復紀念日,顯得格外意義非凡。
在上市之前,為了炒熱第一部國人自製車款的知名度,裕隆汽車決定在1985年底至1986年初舉辦了一個命名活動,公開徵求研發中車款「X-101」的正式中文車名。
該活動是由國華廣告操作,採用公開徵名的方式,所有命名信件均匯集至該公司,由該公司召集的評選小組進行評選。當時這個徵名活動的反應格外熱烈,為昭公信,評選小組的成員均為當時的社會賢達,計有沈君山、吳靜吉、徐鍾珮、高希均、柴松林、楊乃藩等在社會上頗受敬重的人士受邀擔任評審委員,並公推柴松林教授為召集人。
命名決選會議於1986年2月2日上午假台北市來來大飯店舉行,全體評審委員出席,評審原則為:「代表中國、富涵義、高格調、迅捷有力、響亮順口、易記、不與任何汽車名字雷同且未登記註冊者、不良聯想者不予考慮、避免使用當代人物之名、台語發音者亦應予考慮」等幾個要點。依上述原則,經評審委員慎重評審後,初選出十個命名:飛羚、神鵰、海東青、萬里青、漢風、萬里達、凌雲、御風、玉龍。
最後雀屏中選之命名為「飛羚」,命名人為居住在高雄市苓雅區福安路的王淑娟女士,因為她將命名為「飛羚」的理由敘述得最為詳實而深具意義。
命名揭曉記者會在1986年3月9日假台北市福華大飯店舉行,由評審委員召集人柴松林教授主持。柴教授在記者會中說明,參加命名的三萬多件函件中,命名「飛羚」的有55件,命名「神鵰」的也有55件,經全體委員決定,以「飛羚」為名,因為飛羚兩字不論國、台語發音皆順口響亮,且代表中國汽車工業飛躍進步,並象徵X-101汽車為流線、壯麗、迅速之產品,經全體評審委員通過「飛羚」為最佳之命名。
之後,「飛羚」二字由裕隆汽車董事長吳舜文女士親自以書法題字,成為飛羚101車尾正中央最明顯的標誌。
頂著「第一部國人自製車款」的光環,飛羚101儼然成為了媒體寵兒,在媒體密集地報導之下,飛羚101幾乎成了1986年的台灣土地上最受注目的事件與商品,而隨著成功的造勢活動與創新的產品特質,飛羚甫一上市旋即獲得了5000張以上的訂單,堪稱台灣汽車史上,上市銷售極為成功的車款之一。
飛羚101的成功,除了縝密的行銷計畫與第一部自製車款的光環以外,其實創新的產品設計是功不可沒的!
在一片講求方正保守的國產車中,訴求動感流線的飛羚101顯得格外耀眼,無論是充滿跑格的車頭設計,抑或獨步世界車壇的蜂巢式尾燈與五星式鋁合金輪圈,都在在證明了飛羚101獨特的原創性。
此外,在造形上,飛羚101採用了當年車壇最流行的2又1/2廂式設計,也是相當符合時代潮流的;而且從外觀看,飛羚101雖然是傳統的三廂車,但實際上,它的行李廂蓋卻是如同掀背車一般,可以連同後擋風玻璃一同掀起的,所以既滿足了國人喜好三廂車的觀念,又同時擁有掀背車的便利性,放眼世界車壇又是一個先進的創舉。
除了造型以外,飛羚101對於空氣力學也非常注重,根據當年實際至英國 MIRA 實驗室測試的結果,飛羚101的風阻係數只有0.33,而在1987年7月上市的 Fastback 掀背款更低達0.29,不僅在國產車中無人能出其右,甚至直逼當年量產車的世界紀錄。
在數字以外,於外觀的細節上也可見到裕隆工程師的用心,例如與前保險桿一體成型的前下氣霸、於基座開孔的後視鏡,與平貼式的車門把手…等等,在經過30年後回頭看,才知道當年國人的設計理念有多創新。
車艙內部更是飛羚最引人入勝之處,延續外型的運動風格,飛羚的內裝設計亦是十足駕馭導向的。
打開車門,印入眼簾的是兩張視覺效果十足的桶型座椅,十分強調大腿與腰部支撐性的設計,是當年極少見的運動化設計,而多元化的調整功能也是當時僅有的,充分展現此車運動化的定位。
配備上,飛羚101堪稱當時最豪華的車種,即使在今天與市面上販售的大多數車種相比,都還不見得遜色。
以配備最豪華的 GTS 車型而言,其標準配備不但有當年非常少見的四門電動窗、中控鎖、鋁合金輪圈,甚至連多數國產車都沒有的定速裝置、旅程電腦、後座獨立出風口、HUD…等都被列為標配,歌樂甚至為飛羚101獨立開發了一套專屬的多聲道音響主機,搭配當時少見的六喇叭,連音響上都有可書之處。
既然定位為運動化的轎跑車,飛羚101在性能方面也有特別的設定,特別是在操控性方面,雖然懸吊基礎設計源自 Nissan Stanza(即裕隆快得利),但是在裕隆工程中心的重新設計之下,由偏軟調的舒適取向轉為偏向歐式風格的操控取向,研發期間,裕隆更將原型車送往盧森堡的固特異輪胎試車場與日本石橋輪胎試車廠進行測試校調,在盧森堡期間,Corvette 輪胎的測試小組也給予裕隆工程中心甚多操控性校調的意見,讓飛羚101的操控性更上層樓。
在動力上,飛羚101使用源自於吉利青鳥的CA-18引擎,不過為了因應國內的稅制問題,刻意將排氣量由1,809cc修改為1,796cc,並重新命名為CA-18N,最大馬力輸出為97ps/5200rpm,最大扭力則為14.9kgm/3200rpm,變速箱配置為五速手排及三速自排,原廠公佈的極速為190km/h,0~100km/h加速費時11.8秒,其性能表現乃在水準之上。
不過,設計上有許多創新的飛羚101畢竟是台灣車壇的初生之犢,許多構想固然很好,但是缺乏經驗的累積卻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同業間的惡意攻擊,以及裕隆和總經銷國產汽車之間的關係逐漸降溫,造成了飛羚101後期銷售陷入冰點的窘境。
其實,國產汽車和日本日產的關係甚為深厚,再加上長期壟斷裕隆汽車的行銷與服務資源,因此裕隆、國產及日產三方的關係至為微妙;日產對於裕隆汽車亟欲技術自主極為感冒,因此在銷售上往往聯合國產汽車來箝制裕隆,而且國產汽車也仗著自己掌握了裕隆汽車販售與服務通路的優勢,對於裕隆的意見常常不予理會,造成雙方間的摩擦日漸深厚。
最後,飛羚101終究成了壓倒雙方合作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飛羚101產品壽命的最後一年,裕隆和國產終於在1988年因為飛羚101而結束了長達30年的產銷合作關係,而國產汽車為了快速出清庫存的千餘台飛羚101,被迫展開了當時台灣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跳樓大清倉,飛羚101的形象也因此被耗損殆盡。
飛羚101從1986年至1988年的銷售期間,共計銷售16,653部,在1989年則推出局部改良的小改款車型飛羚102,飛羚102在1989至1995年的銷售期間內,共計售出6,925台,整個飛羚車系總共販售23,578台,雖然在國際車壇中並不算多,不過在國產車中也算是銷售數量不少的車款了。
飛羚101在上市一年後,於1987年參加第27屆日本東京車展,這不但是我國汽車廠第一次參加國際車展,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參加國際車展的紀錄。
當時裕隆飛羚101參展的位置在外國乘用館的入口處,旁邊是 Porsche,後面是 Alfa Romeo,佔盡地利之便,更與眾多國際重量級品牌並列,當然也引起眾多國際媒體的注目。
在車展中簡短的發表會後,主持發表會的朱信博士被外國媒體重重包圍,許多外國媒體也紛紛報導這部來自台灣的嶄新車種。
會場展示兩部飛羚,一部是紅色的三廂GTS,另有一部則是當時甫上市的兩廂GTF,許多外國媒體對於飛羚出色的外型與先進的配備及設計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裕隆的第一部自主車款便能有此成績更是感到相當訝異,足見飛羚設計的前瞻之處。
飛羚101打從設計之初,即是以外銷為主要目的,因此在安全性上特別講究,在研發末期,裕隆更將實車送至英國 MIRA 進行一系列的安全性測試,測試結果證明飛羚已經符合歐洲ECE的安全規範。
而為了符合美國法規的規範,飛羚全車系使用國產車中少見的美規大尺寸保險桿,在後保險桿側面也有側定位燈的預留孔位,而根據英國 MIRA 的測試結果,飛羚不僅符合歐洲 ECE 法規,安全性也符合美國的 FMVSS 法規,如果當年飛羚要外銷美國,只需依照美國法規將燈具和擋風玻璃改為膠合玻璃,並通過5萬公里的廢氣測試即可。
不過,受限於種種主客觀的因素,飛羚101終究沒能完成外銷國外的使命,直到1991年,由飛羚101改款而來的飛羚102,才順利外銷荷蘭。
外銷荷蘭的歐規車型和國產車有許多細微的地方有所差異,其差異大致如下:
1. 定速及超速警告開關組是用101的英文字版本
2. 天線採用後來精兵601採用的車頂中置式天線(乃基於對外零件報價的成本問題,因為這種天線極少故障又便宜),故其右前葉子板並無天線孔及電動天線。
3. 儀表板為101 SD的零件,中央設置綠色 LED 時鐘,但沒有102內銷版本的電壓表和機油壓力表。
4. 後視鏡與精兵601相同,為可摺式設計。
5. 因應歐洲法規要求,於後保險桿追加後霧燈。
6. 車尾中央的飾燈組由中文的飛羚字樣改成英文的 FEELING,而行李廂蓋上的型號標示為 YUE LOONG 1.8 LSX 以及 1.8 S。
7. 音響為101 SD配置的型號,較內銷版本陽春。
很可惜地,這批飛羚102到了荷蘭以後,當地經銷商卻以部分品質問題拒絕驗收,結果只好整批賣斷給一家俄羅斯的貿易商,因此這些飛羚102最終落腳在俄羅斯。據裕隆老員工表示,因為裕隆在俄羅斯並無經銷商,所以俄羅斯人只好自行改修部分零件(如小燈),甚至還有人寫信回裕隆,稱讚這批車很耐用,想要向裕隆購買零件。
除了外銷荷蘭之後轉運俄羅斯之外,在外銷荷蘭之前,為了測試歐規版本的耐久性,裕隆汽車曾經運了幾部飛羚102至中國大陸測試,測試完畢後並參加了當地的長春車展,在車展中大受好評後,便將這些車直接在大陸轉賣,因此在中國大陸也有機會見到飛羚102的蹤跡。
最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在一次出訪中美洲的行程中,也帶了一部飛羚102作為「伴手禮」,致贈給當時的哥斯大黎加總統喀德榮,雖然只有一部,也算是讓飛羚登陸了中南美洲。
影片與文字資料提供:裕隆汽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KCCC傑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你願意贊助我們,可以讓我們頻道繼續走下去,萬分感謝❤️ 1.贊助我們:https://p.ecpay.com.tw/9D4B277 2.頻道會員立即加入: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692PMFEZ_-Vxs7u6WLS6w/join 3.可以購買底下我...
日本輪圈品牌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Lexus RC F 金迷舞者
【4K UHD: https://youtu.be/9SCeppTWhVw 】
自古,戰士豪傑們除無不較量著自身的武術,征戰沙場時,身上的鎧甲除了用以保護血肉之軀外,更是彰顯個性與霸氣的行頭! 而戰甲之最,則莫過於金光豪氣的黃金甲,不過,金甲既昂貴,又十足沉重,因此,它絕對是稀罕至極的寶物之一!
這天,坐上滿覆金膜的RC F,我們就如同親披金甲一般;乘著傲氣,馬力,就是我們的利刃,路面,就是前方的戰場!
【金甲附體】
大家對Lexus的傳統印象肯定都是優雅、內斂的,但近年,在車廠設計轉型之下,一如RC既精緻又充滿個性的雙門跑車,便隨之豋場。但是,若想擁有更為濃厚的性能因子,RC F,肯定是時而優雅、時而暴力的雙面紳士心中之更佳選擇。
相較於RC 350,RC F雖僅增寬5mm,並略低5mm,不過,前保桿的側進氣口增大了許多,且在前葉子板、引擎蓋上方皆增加了散熱口,而在車尾,RC F後保桿雖沒了普通RC的鰭狀造型,不過,RC F卻傳承了源自IS F的梯型四出排氣尾管,此外,也多了一具可於時速80km/h自動升起的尾翼,並同時配有19吋鍛造輪圈,當下回在路上看到了這些顯眼的設計,沒錯,她就是RC F!
不過,這輛車雖然與一般RC同樣有著優美的車體線條,但我們這回遇上的RC F,在貼上土豪金車膜後,除了它的霸氣、傲氣滿點,當見到實車後,令我們的驚訝的是,鏡面般的車體,卻意外地突顯了RC F豐富的曲面與車體線條,細細品味,竟讓我們看得出神!
【質感X機能X舒適X安全】
坐上RC F,好好端詳了車艙一番,在中控台,7吋多媒體資訊幕與Remote Touch 操控介面令人熟悉,眼前鑲著斗大廠徽的方向盤我們也並不陌生,在跑格下放至各車款後,Lexus全車系都不難見到如此兼具質感與熱血的方向盤,其後方就手的換檔撥片,不論尺寸與質感皆令人滿意,至於充滿線條、厚實且包覆、支撐感優異的跑車椅,也同樣讓人讚賞,而在車輛行駛途中,還能藉由車輛模式的切換,變換多樣的儀錶模式,帶來迥異的車輛駕馭視覺感受。
不過,說到最令我們感到佩服的是,縱使坐上如同RC F這樣性能強大的車款,Lexus卻絲毫沒有犧牲車室質感,藉由皮革、塑料、金屬、線材以及碳纖維的交互運用,RC F車室沒有許多性能車的單調感,取而代之的,卻是十足的舒適與精緻感。
同時,再加上各式安全系統,好比盲點偵測系統,以及對於性能車種極為重要的車輛穩定控制系統、循跡防滑控制系統,和全面的八SRS氣囊保護,不論駕著RC F悠游市郊,又或疾走山道,皆讓人感到安心、舒適、寫意!
【癲狂舞步】
Lexus是一家充滿企圖心的公司,除了打造高級車款,也涉足高性能超跑,雖然全球限量500輛的LFA並未在台灣販售,然而,在GT跑車的領域裡,仍然可以見到這個以L為記的日本品牌,尤其Lexus去年北美車展才推出造型絕美的GT跑車—LC車系,總代理更迅速地在台灣展開發表前的預賞會,也能夠強化消費者對於Lexus GT跑車的直覺印象。
不過,這回我們試駕的車款並非LC,而是更強調運動性能的RC F,這輛小GT的動力規格可以說趨近500hp等級的範疇,除了造型比一般RC車系更狂放之外,其F為Fuji Speed way的縮寫,象徵著Lexus征服賽道的究極精神。
在一片渦輪化的浪潮下,RC F可說是同級距車款中,唯一採用NA高轉速引擎的機種,原廠在研發這輛跑車時,直接以CCS-R賽車的底盤進行開發,而引擎經過Yamaha賽車部門共同調校,RC F比IS F所搭載的5.0升V8引擎多了54hp,不僅拉轉的反應夠快,477hp/54kgm最大動力所營造的暴力感極其強烈,加上八速手自排齒比設定綿密,原廠0~100km/h加速可以在4.5秒達成,極速更突破250km/h達到270km/h!
就GT跑車而言,RC F的性能可說是相當強悍,只要將VDIM動態穩定系統關閉,踩住煞車拉轉,後驅動輪可以狂暴燒胎。厲害的是,系統偵測到驅動輪空轉過於激烈,會自動以二檔起步,以減緩驅動輪因瞬間扭力太強而出現嚴重燒胎,但仍難掩狂暴指數。
可是,一輛跑車要營造駕馭樂趣,除了有具動力強勁的引擎仍然不夠,必須還要擁有紮實且調校精良的底盤做後盾才行,最好還要兼顧優異的車體配重。
Lexus曾經打造LFA,自然深黯此道,因此RC F雖然配置V8引擎,原廠刻意將引擎重心後移,因此擁有前52%、後48%的車體配重,當車輛全油門加速時,車體重心後移,感覺便貼近50:50的境界,再配上前255/35R19、後275/35R19的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跑胎,乾濕地的抓地力極佳,而且原廠為其搭載TVD主動式扭力分配差速器,可以於千分之一秒偵測、控制左右輪的轉速,駕馭起來會有一種隨心所欲的操控體驗,尤其,狂放的動力,在山道上奔馳,給人一種有恃無恐的自信感,即使遇上超跑,RC F也能展現收放自如的駕馭風格,若想要試煉對方抑或是放縱一下V8引擎的動力,RC F豐沛的動力與敏捷的加速,搭配精準的轉向特性,如果駕馭技巧有一定水準,整體實力不會讓人失望,還可以在出入彎道的過程中,享受滑胎的樂趣!
【TCar短評】
跑車除了美型之外,還要擁有凌厲的加速性能及精湛的操控表現,舒適豪華度乃至於安全陳設,也必須完備,讓人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性能及駕馭樂趣!
RC F不僅稱得上同級車款中,具備最高C/P的機種,也是難得採用NA八缸引擎的車款。當然,就動力數據來看,或許不過同儕最高車款,卻是具備高度激情及駕馭樂趣的小GT。
【Lexus RC F】
引擎型式 4969c.c. V8 DOHC 32V
最大馬力 477.3hp/7100rpm
最大扭力 54.0kgm/4800~5600rpm
車身尺碼 4705x1845x1390mm
軸距 2730mm
車重 1815kg
驅動模式 F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55/35 R19 後275/35 R19
國內售價 367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燈、尾燈、日行燈
車側散熱孔
引擎室上方散熱孔
後保桿整合式梯形四出排氣尾管
主動式導流尾翼
19吋鍛造鋁圈
F專屬真皮多功能方向盤(附電動四向調整與換檔撥片)
Semi-aniline 頂級真皮 / Alcantara® 人造麂皮跑車座椅(雙前座8向電調)
鋁合金煞車及油門踏板
Remote Touch 資訊整合操控介面
Mark Levinson® Premium Surround 17揚聲器環繞音響
碳纖維內裝飾板
室內環景 LED 燈光組
倒車影像輔助系統
BSM盲點偵測警示系統
RCTA 後方車側交通警示系統
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
LDA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VDIM 車輛動態整合管理系統
VSC 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TRC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BAS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
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HAC 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TPWS 胎壓偵測警示系統
雙前座 SRS 氣囊、側氣囊、膝部 SRS 氣囊
雙車側簾式 SRS 氣囊
LEXUS.tw TCar 葉明德
#lexus #rcf #gq #tcar #葉明德 #跑車試駕
日本輪圈品牌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八卦
[狂人新聞台]Subaru Levorg Prototype STI SPORT 世界初亮相!
#小編:等台灣出我就........再去野營一次!!!
#最鬧的野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6wqULFo2E&t=1566s
Subaru 在本次 2020 東京改裝車展上,和STI將攜手帶來多款展品。其中最重要的展車就是延續 2019 東京車展展出的 Levorg Prototype、加上 STI 套件的「新型Levorg Prototype STI Sport」。
Levorg Prototype STI Sport 幾乎與未來將於2020年下半年先行於日本發售的 Levorg 量產規格相當接近,因此將成為本次 Subaru 展區最火熱的車款。當然延續過往車型編成「STI Sport」將作為整個車系內的最高版本,不過要注意的是原型車上的改裝套件也僅是試裝件而已,正式量產恐怕也要等到下半年了。
動力系統一樣採用1.8升直噴渦輪增壓直噴引擎,搭配全新世代的 EyeSight 系統與大家很熟悉的 SGP 平台,不過 STI Sport 多了一項新武器,那就是“電子控制避震器”,除了傳統的“ SI DRIVE ”動力控制單元之外,Subaru 此回還新增了可控制轉向系統、避震器設定和 AWD 系統的“Drive Mode Select,增加駕駛自由度並提供進一步的駕駛樂趣。
外觀設定上,與東京車展上展出的車型相比,車頭、車側和車尾都安裝 STI 的空力套件組,在排氣管末端可以看到STI標誌,另外全車多處也都具備 STI 的廠徽,輪圈式樣也較為跑格化。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Levorg導入時間,負責Subaru品牌東南亞營銷工作的新加坡商意美汽車集團表示,新世代Levorg礙於市售車尚未發表仍無法確定時間,但預估最快也要等到明年甚至是明年底才有可能導入台灣市場,在這之前則是可以期待下一屆新加坡車展,或許有機會安排新世代Levorg展出。
#Subaru #Levorg #Prototype #STI #野營幼幼班
日本輪圈品牌 在 KCCC傑夫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你願意贊助我們,可以讓我們頻道繼續走下去,萬分感謝❤️
1.贊助我們:https://p.ecpay.com.tw/9D4B277
2.頻道會員立即加入: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692PMFEZ_-Vxs7u6WLS6w/join
3.可以購買底下我們設計的衣服,希望你會喜歡~❤️
限量T-shirt網址(蝦皮賣場):https://reurl.cc/NXLGGk
你的訂閱就是給我們最大的動力!讓我們努力下去,謝謝你😊
[Instagram] 傑夫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kuanj.k
[Facebook]KCCC 粉絲專頁:http://bit.ly/2qUO2i8
我們希望這世界可以更熱血、更陽光、更有趣😊
與我們合作:Kuan@und.com.tw
===================
#BBS #輪圈改裝 #F80 #BMW #雙片鍛造
**音樂與音效取自Youtube音樂庫合法使用
日本輪圈品牌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評價
專精於馬自達(Mazda)、斯巴魯(Subaru)等日系品牌的日本改裝廠DAMD,隨著新一代馬自達CX-5的問世,日前也趁勢發表了一套專用的外觀改裝套件以及輪圈,並且交由馬自達日本經銷商獨家代售,讓準車主除了原廠配件外,還能享有個性化的裝扮新選擇。
日本輪圈品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