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今新增302例本土、331例校正回歸、11例死亡再創新高;雙北醫療能量飽和,重症將調度中南部病床支援;41萬劑AZ疫苗明日配發15萬劑給醫護與第一線人員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新增302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校正回歸331例,2例境外移入個案,以及11例死亡,是疫情以來,單日死亡數新高。
另外上週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已完成生物藥品檢驗的封緘程序,明天將配發給各縣市,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優先配發15萬劑到各縣市,讓醫護人員與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施打,不只局限於雙北,但會依據疫情狀況以及人口比例調配,現階段不開放自費,過去自費也施打超過一成,只能請自費先等等,讓可能接觸到病毒高風險的人員先施打,先守住這條線。
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發出聲明,指北市聯醫體系的醫療量能已完全飽和,瀕臨崩壞邊緣,指揮中心今也宣稱將準備將中部醫院清出病床準備收治北部確診病患,舒緩北部緊繃的醫療壓力。
■ 新增302例本土,連江離島首見確診案例
陳時中公布今日新增302例本土確診個案,158例男性,14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8日至2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87例,桃園市21例,基隆市13例,台中市9例,新竹縣4例,屏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宜蘭縣、高雄市及彰化縣各2例,花蓮縣、嘉義市、台東縣及連江縣各1例。
今日出現第一例離島確診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該名連江縣確診者平時居住在屏東,5月13日至21日在連江,21日後到台中再到屏東,在屏東時出現嗅味覺異常。(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後仍舊塞車,正簡化流程消化中
今天校正回歸331例中,160例男性、17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25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221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02例,桃園市3例,基隆市及台中市各2例,苗栗縣1例。綜合今日確診以及校正回歸總計633例,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209例、茶藝館相關35例、某社團相關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70例、關聯不明122例、疫調中9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自從開始校正回歸後,每日都有校正回歸數量,但統計發現,尚未處理判讀的通報數量依舊超過4萬例,系統簡化後仍沒有明顯減少,對此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檢體塞車的部分,針對比較嚴重的檢驗單位已經單獨的協助,加入健保系統後,陰性者不需要再逐一上傳到通報系統,而是直接由健保上傳,只需要通報陽性者,減少大量的輸入時間。
而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昨天《報導者》〈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一文中提到,當持續發生社區感染時,建議將一段時期內的確診數加以平均、將不同時間的平均值連接起來,形成「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也就是說,是採用疫情確診人數的「波動曲線」來預測疫情的走向,而不只看確診病例數字增減。(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疫情擴散後單日11名死亡,皆在雙北地區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自5月11日起疫情在社區擴散後,已造成34名確診者死亡,皆在雙北地區的新北市20例、台北市14例。今天又新增11例死亡個案(案2865、2877、3305、3213、3980、4273、4373、4666、4984、5098、5869),為單日新高,其中9男2女,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7日至25日,確診日介於5月21日至26日,死亡日介於5月23日至25日。死亡個案中7人有慢性病史,9人有萬華或其他確診個案活動接觸史,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死亡的個案中除了慢性病史外,也有潛伏疾病,例如過去有中風史等,最近看到的通報死亡個案,主要還是高齡族群,過去國外對於變種病毒的研究,主要還是傳播力比較強,而死亡率上升,主要還是跟高齡族群有比較大的關係。
張上淳說明,目前全國使用呼吸器有101位、使用葉克膜維持2位,出現嚴重肺炎症狀的有78位佔6.9%,嚴重或接近呼吸衰竭的則有2.8%,目前有將部分重症疏散到其他區,有些病人則是就近由當地醫院收治。
■雙北醫療量能高度緊繃,北市聯醫工會發出求救聲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日下午發出聲明,指出北市聯醫體系的醫療量能已完全飽和,瀕臨崩壞邊緣。因患者持續增加,負壓隔離病房、急診室還有專責病房都已滿床,救護車仍把確診者送到醫院,許多病人只能在走廊等候,沒有床位也沒有呼吸器可使用。
第一線醫護人員極度不足,甚至動用醫事行政人員和門診護理師來支援。但工會表示,急診需要的是已受訓的固定人力,而非每日流動性的支援,不只隔行如隔山,無法提供實際有效的協助,也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且目前院內感染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匡列接觸者的速度也過於緩慢,陷醫護人員和患者於更高的風險之中。
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新北市長侯友宜皆在今日記者會中提出境內醫療能量滿載,北市雖然下週應可增加300床專責病床,但院內病人若持續累積,也會拖垮醫護能量。柯文哲直言,醫院能量目前全用於處理COVID-19的患者,但理論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在等候治療,現在全部停擺,短期也許可以應付,但長期仍會造成傷害。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實際到醫學中心視察,負壓隔離病房和加護病房真的非常吃緊,重症病人比以前多。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則說明,目前新北市的一般專責病床剩200床,專責加護病床僅剩1床,若把負壓隔離病房也用來收治重症者,也只有7床,已向中央請求傳染病防治網的跨區合作。
陳時中坦言,醫療確實非常緊張,但沒有崩潰,仍積極為備戰做最好的調配,醫療資源統一調度,有困難就互相支援,到中部或南部都有可能,目前由地區的指揮官來調度,先將部分北部輕症確診者收治在中南部的集中檢疫所,若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則就近住院治療,目前這樣的個案共有20位。
■ 三級警戒強化管理,婚喪喜慶宗教活動全暫停
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沒有急速的惡化,但也值得觀察是否有改善,因此今啟動三級警戒強化措施,要求民眾外出全程佩戴口罩不再勸導直接開罰,公告關閉的休閒娛樂場所如果查到違法營業,對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者全部依法裁罰。陳時中強調,第三級警戒要強化管理,把人流接觸降下來,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另外,指揮中心也宣布,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商場超市加強人流管制,呼籲民眾少去但一次購足,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不開放民眾進入。最近發生大學趕住宿生回家的狀況,指揮中心也宣布,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全國各級學校強化宿舍管理,不得強制要求住宿學生返家,最後呼籲民眾勤洗手、戴好口罩,避免外出減少與人接觸的機會。
■ 41萬劑AZ疫苗明日先配發15萬劑至各縣市,第一線防疫人員優先施打
日前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明日配發至各縣市衛生局,準備開始施打,陳時中表示先配發15萬劑,其中台北市和新北市分別配發2.2萬和1.8萬劑,先把高風險的人守住,8月底前,疫苗陸續分批到貨,1,000萬劑大概可以讓全國四成的人都接種,由於未來將會大規模接種疫苗,目前已經招募到5,000多位醫護人員,都願意等疫苗到貨後協助施打。
至於近日勤務大幅增加、參與第一線防疫的警察與消防人員,能否優先施打疫苗?對此,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目前全國員警共約78,000名,由於勤務類別有所不同,在年初表列施打對象時,分屬第一、二、五類,其中前兩類為直接執行防疫工作者,大約有39,000名。
然而,現時考量疫情和勤務變化,請縣市政府依實際情況調整列冊。陳宗彥提到,在本土疫情爆發前,全體警政人員的接種率不到2%,但現在已上升至5.6%。另外,全台有16,000名消防員,其中13,000人負責外勤工作。陳宗彥表示有11,000名消防員已經在第一、二類名冊裡,可以優先施打,而目前消防人員的接種率也明顯高於警察,達32%。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的2.2萬劑疫苗,半數會優先給專責病房人員,其餘全數控管,依科學數據分析風險列冊施打。其中處在疫情熱區萬華區的警察已全數接種,後續疫苗也會優先供給第一線警員。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明,目前在熱區執行防疫工作的第一線員警約有3,000人,已有1,076人接種疫苗。
■雙北首長有共識疫苗由中央統籌,南投縣府有意向中國自購BNT疫苗
台北市長柯文哲已多次強調「疫苗是最終的解決方法」,今日他再次呼籲疫苗應由中央統一處理,因疫苗有諸多種類,「如果大家分開去買,數量會影響到成本」,且保存溫度和施打時間間隔皆有差異,若種類過多也會造成行政上的困難。此外,柯文哲認為,現在中央的態度似乎想等國產疫苗到位,但可被WHO認證的疫苗都產自大國,「日本、韓國都沒辦法自己生產疫苗,要把國家的命運賭在這上面,要思考一下。」他進一步喊話,若後續仍無法從中央聽到明確答案,北市也不排除「自謀生路」。
另南投縣政府有意自行向上海復星購買輝瑞BNT疫苗一事,陳宗彥回應,指揮中心在會議上皆有向地方政府說明疫苗採購程序,且並未接到南投縣府發來的公文,他重申「疫苗施打是防疫措施非常重要的一環,要由指揮中心做統籌規劃跟辦理。」若疫苗要進口台灣,正式代理廠商必須申請藥證,提出廠商資格、品質證明等資訊,疫苗須確保安全性、有效性及合法性,經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可才能放行,否則有影響國人健康和施打意願之虞。
陳時中說明,疫苗是要打到人身體裡面,查核程序很嚴謹,必須確定利大於弊,品質與效用都是我們關心的,只要通過食藥署審查程序的都可以進來,並由中央統籌分配,至於上海復星的輝瑞BNT疫苗,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在他們國內核發BNT的藥證,中國也沒在打,不知道是有什麼問題。陳時中說:「大概可以這將講,(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
(文/嚴文廷、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柯皓翔、戴淨妍;攝影/馬雨辰、鄭宇辰、林彥廷、陳曉威)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https://bit.ly/3fjUwhH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強化三級警戒 #校正回歸 #疫苗
「日本喪禮流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Unipapa Facebook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日本喪禮習俗與參加過程記錄經驗分享|凡妮莎的日本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更日本的喪禮- 心情板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喪禮儀式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喪禮儀式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日本殯葬文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日本殯葬文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喪禮流程 在 日本殯葬文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日本喪禮流程 在 Unipapa Facebook 八卦
【 我人生的第一個天使投資 殯葬業 】
「 吉米,我想做殯葬業界的Unipapa 」
鄉親午安,今天來分享我活了3x年來第一次投資,感念過去創業都受貴人幫忙,此刻終於有一丁點能力成為別人的貴人,直到這一年Unipapa稍微比較有起色,存了點錢結果一下子又沒了哈,到處低調做公益捐款弱勢,還斜槓成了天使投資人,雖然口袋空空了,卻很開心踏實能為社會與傳產轉型付出心力。
「如果你能決定未來自己的喪禮與告別式,你想用什麼樣子來安排最後一程?」
年僅26歲的「Hekali 和光里」創辦人 許伊妃,是位從事生命事業將近10年的送行者,16歲就不怕忌諱不怕挑戰投入殯葬業,看遍生離死別,從儀式到洗大體化妝所有後事雜事細節都是她多年來的工作,隨後到赴日受訓成為首位取得日本納棺師認定的台灣人,第一次見面在3年前的扶輪社聽她的演講,然後一直到幾個月前因社員朋友關係變得熟識,前幾個月就在我滔滔不絕下她認識了Unipapa運作後說:「對!我計劃好久,我想要改變傳統殯葬,其實很多都是製造出來的,流程冗長而且廣告滿滿,對家屬與往生者非常不友善,我想把美、設計跟質感帶到生命中的最後一程,不再受傳統制度與深水束縛,就像Unipapa改變傳產一樣 ,我這輩子想成立一間這樣的公司 」炯炯發光的眼神好像看到6年前剛創業的自己,二話不說就把身上的積蓄拿來投資許伊妃成立和光里,成為小小股東為生命產業做點付出,近期Unipapa同事也全力協助。ps. 還好負責財務同事肯定我的投資,沒被罵亂花錢哈哈
近兩年來覺得台灣觀念非常的進步,例如亞洲第一個的總統民主直選與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器官捐贈也是非常的踴躍,在生命產業議題上我想社會一定會慢慢的用更開闊的心態面對,所以也是時候有機會轉型了。常常想我們可以選擇好的家居生活,決定我們要買什麼,但為什麼我們不能決定我們最後一次的選擇呢?和光里因此而誕生了,希望讓最後一程都能自己選擇,跳脫出傳統殯葬流程,可以是個設計質感的party,會場上有最喜歡的美酒與食材,每年和光里都會來跟你索取一年的回顧與你想說的話,美美的葬禮上投影播放著每年幫你錄下的小影片,悲傷轉化成更溫暖溫馨的方式,讓身邊的人參與當事人的最後活動,有影像有紀念小冊子,把葬禮踏踏實實的還給家屬,而非業者做出來千篇一律摸不著頭緒的商品與儀式,完全顛覆與巨大改變殯葬的既定樣子,讓屬於自己的生命終點有個最美好的溫馨謝幕。
Hekali 是日文的光 Hikari的同音變化,伊妃出的兩本書都以光為主軸,代表著她成為人最黑暗中的那一道光,跟我討論品牌名字的時候我馬上想到中文念「和光里」。 “和”代表人和、人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光”就是伊妃的主軸,而“里”代表著里長,台灣街角發生各種事第一個往往都會先找里長,因此”和光里”就是最能傳達理想的核心價值。官網年底上線,服務內容從「終活」、「美葬」、「記憶保存」、「遺言保險」...等等, 可以估狗許伊妃的新聞與她的書。
和光里能走到哪我也不知道,肯定是不小的挑戰,但伊妃說這產業勢必要去顛覆,讓生命產業也能創新,值得有熱情的年輕人一起加入改變。還有支持買Unipapa產品的粉絲們,才讓我機會去幫助用設計與美學改變台灣傳統產業有夢想的人。
#伊妃說買Unipapa產品的粉絲都會有福報唷
日本喪禮流程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早上在北區站做志工,不少長輩是自己來,也有老伴彼此愛相隨的。健保卡過卡後,我會核對每個人的文件。有時候為了降低他們的緊張,我會很浮誇地說:「哇,阿公你的字那ㄟ這水!」,或是虧阿嬤健保卡上的照片「齁,很趴喔!」,聽到外省口音的爺奶,我就問「您祖籍哪裡?」。
望著坐在椅子上等候的他們,典型的台灣歐吉桑、歐巴桑樸實穿著,尤其是阿嬤,不管天氣再熱,出門就是要加一件薄外套,還有一看就知道是長年勞動的雙手和膚色。
我攔下一位資料不完整的阿嬤,問得仔細。她露出愧疚的表情說:「揪拍勢,阿嬤真正不識字,你幫我寫,好某?」。突然鼻子很酸,不曉得她花了多少力氣,才找到人幫她寫好文件已完成的部分。
遇到獨自來的,我通常也會多問一句:「你自己來喔?」。有位阿嬤說:「無要緊,我的細小攏住很遠,自己來就好」。他們的字字句句,就像詩人楊渡說的,是一種溫柔的「記憶召魂術」,讓我憶起自己的爺爺奶奶和阿公阿嬤。他們那一代人,節儉出了名,疼孫也出了名。
連續幾天的志工,喉嚨喊的有些沙啞,下午場又臨時支援東區,站得有些恍神。我望著遠方、蹲在地上的 陳建名,應該是在跟老人家解釋表格上那些拗口的專有名詞吧?什麼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免疫低下者...。
一轉眼,從市府5月底在東區完成初階版疫苗站到現在,我們已經做了快20場次的志工。從入口負責掃實聯制、拿抹布消毒折疊椅、發筆、協助完成資料、引導接種、到最後提醒大家填寫疾管家健康回報,幾乎是每一關都體驗過。
都發處和東區衛生所是一開始的爐主,負責建置和運作全國第一座戶外接種站。有幾次,我早上七點半前抵達,但志瑞處長和衛生所的護理長亞菊,還有同仁們都已經到了(還有半夜站安官未下哨的阿兵哥)。
那一週,日本的124萬劑疫苗還沒來到台灣,美國三位跨黨派參議員的疫苗承諾也還未實現,台灣的社會氛圍飄著一種無力和恐懼感,尤其有心人不斷操作疫苗品質和中央阻擋民間買疫苗的話題,朱學恆甚至還送喪禮花籃到疾管署。
與其看這些讓自己不平靜的新聞,不如做志工,幫忙市府做正經事。我在東區站最大的收穫就是「聽從指揮」,一切「讓專業的來」。我跟建名市長室出身,早已習慣在大大小小的活動做基層工人,但遇到比較陌生的同仁,多少還是會敬畏「議員」的身份。
所以,我們在現場就是一切配合指揮官調度,流程上有不懂的,問處長或同仁;醫學上不理解的,問阿長或其他醫護人員;至於工作上,大家都隨時補位,當下也顧不得那些看不見的病毒,我也終於理解所謂「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意思。
招募志工,的確是件費心神的事,一開始我們只能「勸說加拜託」身邊最親近的助理、支持者、朋友、朋友的朋友,也努力去除他們心中的恐懼。
即便這樣,志工數還是有限,記得一度連續五、六天,我和陳建名每天都去報到。有一次兩個人回到辦公室,還煞有其事地畫出流程圖,把志工的工作守則列出來。至於回到家,最渴望的就是洗個熱水澡,然後追一部劇,秒睡。
沒有人能保證,這場看不見敵人的仗還要打多久,而這個世界還是有些不可愛的人成天說東道西,但無論如何,總有一天會重新開始。我要向那些持續在醫院裡頭奮力保護確診者的醫護人員、在街頭巷尾發通知單的里鄰長,和每一位遵守防疫工作的民眾表達我內心最真摯的感謝。
明天,南寮站見,晚安!
日本喪禮流程 在 更日本的喪禮- 心情板 的八卦
爺爺和奶奶的喪事都是在日本辦的,因此我經歷了兩次日本喪禮,日本的殯儀館是一整棟的建築,稱做「齋場」裡面有冷氣有手扶梯,格局都是一間一間的, ... ... <看更多>
日本喪禮流程 在 喪禮儀式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整個喪禮從守夜~火化到告別式約2-4天. 日本葬儀公司井然有續的SOP流程. 全程都會帶領著家屬親手參與接觸大體. 整個過程就跟電影「送行者」演 ... ... <看更多>
日本喪禮流程 在 日本喪禮習俗與參加過程記錄經驗分享|凡妮莎的日本生活 的八卦
如果對 日本 生活有興趣,歡迎訂閱凡妮莎並點個喜歡。會做這個 日本 葬禮影片,理由其實有點悲傷,在凡妮莎30歲生日的這天,疼我的奶奶離開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