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同時也有10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常常好食Good Foo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8斷食對身體有許多好處,瘦身、預防心臟病、預防癌症等等,為什麼168斷食對身體有益處?168斷食該怎麼吃?如何用168斷食燃脂瘦身+穩血糖+降三高?如果你也想知道,到底該怎麼正確吃168斷食的話,一起來看看醫學博士-曾嶔元醫師的說明。 #168斷食 #204斷食 #間歇性斷食 ➤「168斷食怎...
「斷食 博士」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Facebook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聖結石 Saint Facebook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郭葉珍 Facebook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Youtube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果籽 Youtube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楊定一:療癒的飲食與斷食|QA系列 的評價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斷食博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斷食博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斷食 博士 在 斷食博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斷食 博士 在 聖結石 Saint Facebook 八卦
7/3凌晨00:00是斷食斷水的第48小時,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不會很餓,只是有習慣想要以食物慰勞自己,例如會不小心想吃桌上娃娃的餅乾、下班想去冰箱拿瓶啤酒喝等等,不過目前依然是沒有進食與喝水,每天都有保持游泳的運動習慣,我發現赤腳踩泥土吸收地氣比預期重要很多,只要一接地氣就會非常精神飽滿、滿足、如沐春風,自從這個挑戰開始後,周遭的環境對我而言非常重要,有樹與草就很舒服,若是鋼筋水泥就感覺很貧乏,精神比起昨天變得更好了,睡眠時間也減少了,好像目前沒有太多問題,但經過討論後「21天超覺斷食」的作者是德國的一位化學博士,而許多成功實例都是美國、瑞士、德國等地,感覺比較寒冷,而且他們都是在家休假的進行這個轉換斷食,我有在上班,會更消耗體內能量,我決定把7天不吃不喝改成3天不吃不喝,第73個小時可以開始喝四倍稀釋的果汁,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喝水與果汁了,但依舊不吃食物度過這完整的21天,為我加油吧!這是一場意志力的考驗。
我今天跟嘟嘟去游泳了,運動加上泡水真的好舒服,感覺皮膚很吸水!哈哈哈,完整紀錄與說明日後會在YT上傳影片,謝謝。
(個人自我挑戰,請勿模仿,每個人適合的並不同,無意推崇,再次強調請不要模仿我。)
斷食 博士 在 郭葉珍 Facebook 八卦
「可以,但是等一下」
我最近開始練習間歇性斷食。下午5:30,已經到了我可以吃東西的時間了。
然而在給了一個小時諮詢、上了4小時課,和一群想要加簽但必須婉拒的學生搏鬥之後,我已經沒有力氣等回家自己煮了,直接在往捷運站的路上走進福勝亭,打算點豬排餐吃飽再回家。
點餐的時候,吃低醣餐的我應該要跟櫃檯說,我要豬排飯不要飯,可是我的身體「大妞」跟我說,我今天這麼辛苦,我要吃飯!我的情緒「七彩」呼應大妞的要求開始鬧脾氣大叫「我要吃!我要吃!」,我的認知「小博士」已經昏迷,無力勸阻大妞與七彩的聯手。
我用僅剩的一點點意志力,跟大妞與七彩說,可以啊,我們先點豬排飯不要飯,如果吃完了豬排,吃完了茶碗蒸,也喝完了味增湯,那我們就可以去樓下玉珍齋吃另外一攤,要吃麵、吃飯、吃米粉都可以。
等吃完了豬排,茶碗蒸,也喝完了味增湯,大妞與七彩沒有吵著要去玉珍齋,反而是吵著要回家睡覺,於是我直接走到捷運站搭車回家了。
回到家,我感覺超級累的,很想躺下來睡覺,但是得要先洗澡。心裡想著,好希望有一種機器可以幫我刷牙和洗澡。
這時候我的情緒「七彩」開始鬧脾氣了,因為我的身體「大妞」想睡覺,可是我的認知「小博士」說一定要洗澡刷牙才可以上床。看著大妞被勉強得去刷牙和洗澡,七彩在生氣,我的認知「小博士」開始自責沒把事情安排好,竟然在開學第一週最忙亂的時候安排了三場演講,心軟的答應在一週內審查完將近上百篇文章,還在基隆演講完之後,累死也要跟著我弟弟的行動辦公室奔到淡水長堤老闆曹偉在民生社區新開的馬克福廚房吃好吃的(這點我沒後悔,剛好趕上隱藏菜單有蒜香淡菜和烤黑鮪魚下巴,超好吃!我顧著吃,沒拍照,照片是從老闆和 馬克福廚房Mark-Fu Cuisine 的網頁直接拿來貼的)。
看到我的認知「小博士」自責的抓頭髮撞牆,我跟小博士說,我知道你很自責把大家都弄得很累,心情不好。沒問題,我們可以一起開檢討會,可是不是現在,等我們睡醒以後,再來討論這件事情。
洗完澡後,我和大妞、小博士、七彩就去睡了。小博士偶爾又開始自責,七彩跟著不開心,吵得大妞也沒辦法睡,我就會把小博士和七彩輕輕的帶回來睡覺,然後大家就都睡著了。
清晨五點鐘,我已經睡了10個小時。大妞、小博士、七彩都沒有開批鬥大會的意思,我就去手沖咖啡,想著要把這場風暴寫下來,和大家談談「可以,但是等一下」的技巧。
人類在現實與期待之間有很大的距離時會感到痛苦,距離越大,痛苦越大。
譬如想吃滷肉飯但是不准自己吃會感到痛苦,越想吃就越痛苦。
痛苦太大時,理智線就越容易斷掉。因此覺察自己有衝動想要拉近現實與期待之間的距離,衝動地去做點什麼時,譬如吃滷肉飯,千萬不要告訴自己不可以,而是要說可以,但是等一下。
這是因為情緒會來也會走,想法也不見得是真的。運用「可以,但是等一下」這個技巧,可以為身心爭取到足夠的滋養和休息,之後所做的任何決定,都要比衝動時飢不擇食、不考慮後果所做的決定來得好些。
大家都很懂得這個道理,只是很少被這樣對待,不熟悉如何運用。譬如現在幼兒園剛開學,10幾個小朋友一起哭著說要回家找媽媽,老師絕對不會兇小孩說不可以,而會說,可以,幾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打電話給媽媽了,或是吃完點心我們就可以坐娃娃車回家了。
千萬不要在理智線快斷掉的時候說不可以,要說「可以,但是等一下」,在足夠的休息與滋養之後再來做決定與行動。
微博同時刊出: https://www.weibo.com/7476659612/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斷食 博士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Youtube 的評價
168斷食對身體有許多好處,瘦身、預防心臟病、預防癌症等等,為什麼168斷食對身體有益處?168斷食該怎麼吃?如何用168斷食燃脂瘦身+穩血糖+降三高?如果你也想知道,到底該怎麼正確吃168斷食的話,一起來看看醫學博士-曾嶔元醫師的說明。
#168斷食 #204斷食 #間歇性斷食
➤「168斷食怎麼吃」(文章):https://pse.is/3gjsg8
➤喜歡這則影片請「分享」//
➤看更多健康飲食新聞及食譜:http://bit.ly/2w9ww8T
➤訂購控醣餐盒:健康制作所 http://bit.ly/30gyS82
➤常常好食臉書:https://bit.ly/2SMCcRI

斷食 博士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女力講堂 #烏烏醫師 #禾馨張鈞甯 #迷思破解
月經迷思破解,女生能不能喝冰水?😱女力講座活動【烏烏醫師の女力講堂 ep.2】
熱愛運動的烏烏醫師,執業於【禾馨婦產科】,除了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背景,也持續鑽研運動科學,與推廣女性運動,除了舊時代的迷思破解,也要闡述運動帶給女生的所有美好 ❤️。
本集烏烏醫師要來針對女生能不能喝冰水?會不會造成不孕?會不會造成經血排不出來?相關的迷思破解~另外,烏烏醫師將在7/18(六) 上午10:00~12:00 有一個專題的女力講座。🔥
📍 SBD X Dr.Wuwu 女力講座:【ㄧ次搞懂荷爾蒙,和月經失調說再見】:
荷爾蒙是女生一生最好的夥伴,不管是想瘦身、想懷孕還是保持充沛活力,都需要仰賴它的「超能力」‼️不過,荷爾蒙比你想的更容易受干擾,壓力大、吃錯、動錯,都可能引發荷爾蒙失調,導致月經不準、狂冒痘痘、甚至讓減重停滯不前!
該怎麼預防?困擾時又該如何改善❓
SBD與烏烏醫師將於7/18舉辦【ㄧ次搞懂賀爾蒙:和月經失調說再見】的女力講座,烏烏醫師與大家面對面,解答關於荷爾蒙與月經失調的各種疑惑。
包括「月經排不乾淨該怎麼辦?」「經血變少、變黑代表身體不好?」、「為什麼吃得健康,月經反而不來了?」、「當醫師說我荷爾蒙失調時, 吃藥真的有用嗎?」.......這些女性最常見也最難解的迷思與困擾,都將在此次講座說明分享。
挺孕動、撐女力,熱愛運動也關注女性身心靈健康的烏烏醫師,將為大家提供月經前、中、後的運動建議,並分享自己的運動、飲食秘訣,讓想運動、剛開始運動、甚至熱愛運動的妳,都能擁有自在又健康的女力人生。
📍 SBD X Dr.Wuwu 女力講座:【ㄧ次搞懂荷爾蒙,和月經失調說再見】
🚩 早鳥優惠:6/19(五)- 6/29(一)15:00
🚩 講座日期: 7/18 (六)上午 10:00-12:00
🚩 講座地點:FutureWard - Central (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343號B1)
🚩 活動名額有限,報名網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products/sbd-drwuwu
#烏烏醫師 #女力講堂 #烏烏 #邱grr
#SBD菁英焦點人物 #SBD菁英聯盟
#SBD台灣攝影團隊 #SBDTaiwan
全新【烏烏醫師の女力講堂】,要推薦一本超級棒的新書【孕動,孕瘦】👍
由烏烏醫師與林思宏醫師共筆,無論是備孕,孕期,或是產後的女性朋友都非常推薦!更推薦好老公隊友們一起閱讀,一起共有好的健康觀念,生活可以減少很多糾結,更減少不必要的迷思,邱grr大推激推!🔥《孕動.孕瘦》🔥
博客來:👉 https://reurl.cc/E7vkZ0
誠品:👉 https://bit.ly/2ALocCK
金石堂:👉 https://bit.ly/2YbQ244
【孕動,孕瘦】目錄
<序>妳也可以體會運動和健康飲食的美好-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烏醫師
<序>健康瘦是為了更好的自己-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
<推薦序>走出孕期運動的霧霾-禾馨新生婦幼診所榮譽院長楊濬光
前言
PART 1 孕期飲食篇
孕期VS.三大營養素
孕期VS.六大食物
孕期健康餐盤
孕婦與體重、體脂的愛恨情仇
養胎就好,真的?
礦物質和維他命,妳補對了嗎?
孕期,別嘗試間歇性斷食、生酮
☆禾馨金X5給妳的孕期飲食心靈指南☆如果妳人生只會胖一次,那可能就是懷孕吧
PART 2 孕期運動篇
孕婦「可以」也「應該」運動
未滿3個月的約定?
孕動,什麼適合我?
媽媽們,動起來!
別怕,妳可以動到生!
骨盆前傾、腰酸背痛、足弓塌陷,別再來!
骨盆和恥骨痛,可以這樣做
顧好骨盆底肌群,做凱格爾運動吧!
惱人的腹直肌分離
給親愛的孕婦跑者
給親愛的重訓媽媽
☆禾馨金X5給妳的孕期運動心靈指南☆要「孕瘦」,不如先「孕動」
PART 3 產後瘦身篇
產後肚子還是好大?先別急!
產後瘦身、哺乳,飲食概念很重要
少吃多動不會瘦
生產後,這樣準備運動
產後運動,循序漸進取代強勢回歸
產後瘦身魔王關,這樣做不卡卡
☆禾馨金X5給妳的產後瘦身心靈指南☆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不只瘦,還讓妳陪孩子走更久
案例篇 孕力媽會客室
<案例1>寶寶,你有強壯快樂的媽媽可以靠!
<案例2>懷孕運動,一點也不瘋狂!
<案例3>生產和跑步,是可以一起破紀錄的
烏烏醫師
一個長的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的哭聲,被胎兒3D的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做做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懷抱著無限夢想,努力前進著,希望成為一個持續傳遞正面能量的婦產科醫師。
🚩臉書:www.facebook.com/Dr.WuWu/
📍IG:www.instagram.com/dr.wuwu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經歷]
臺大醫院婦產部產科研修醫師
臺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英國胎兒基金會(FMF)透明帶測量合格醫師
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證照(ACE-CPT)
[現任]
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
懷孕及產後婦女體適能專業訓練教練(Pregnant Woman and Postpartum Fitness Special Training)
#你的訂閱分享按讚是我們最大的支持 #地方的邱grr求訂閱求分享
❤️特別感謝:【禾馨婦產科】&【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協助拍攝。

斷食 博士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科健籽:斷食真人騷】
斷食(fasting)養生法近年熱爆全球,有人認為是食少餐當減肥的騙人伎倆,但哈佛醫學博士Amy Walker就於2010年發表研究報告,指短期禁食可有效分解脂肪及膽固醇。及後,各式輕斷食法紛紛湧現,例如於歐美流行的「蔬果汁輕斷食法」(juice fasting),便受名模Miranda Kerr及影星Jessica Alba追捧,並於東南亞掀起熱潮。科健籽將會一連兩日介紹各種輕斷食法,包括由兩位記者親身進行6日的「超級食物蔬果汁輕斷食法」,全程均有執業醫生作監察,結果二人的體重及膽固醇等數字皆有明顯下降,腰圍最多減近5吋,成績令人驚喜!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斷食 博士 在 斷食博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八卦
為了解決 斷食博士 的問題,作者蘇琮祺這樣論述:. 心,是打開你健康體態的原力鑰匙! 心理師揭開12個「瘦不了」地雷, 5大策略教 ... ... <看更多>
斷食 博士 在 斷食博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八卦
為了解決 斷食博士 的問題,作者蘇琮祺這樣論述:. 心,是打開你健康體態的原力鑰匙! 心理師揭開12個「瘦不了」地雷, 5大策略教 ... ... <看更多>
斷食 博士 在 楊定一:療癒的飲食與斷食|QA系列 的八卦
很多朋友開始接觸了楊定一博士的新作品《療癒的飲食與斷食》,並且親自去嘗試書中所提到的飲食調整方法。 因為開始投入,自然還是會有一些觀念需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