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鐵路地下化倒數3天
#新站立刻台鐵化?建築師也看不下去
#考察看看世界各國怎麼做?
文:三民惟新 陳柏惟、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高雄鐵路地下化即將通車,新站進行最後妝點期間,高雄點 Kaohsiung. 報導新站弧線牆面已被貼上比例怪異的廣告,引來原建築事務所Mecanoo 在下方留言,大嘆業主破壞設計。
我們傍晚殺到新站勘查,果然看到多幅色彩黯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廣告,若對比原先設計,弧狀側牆上只有站名或交通資訊,並未安排任何廣告掛置所,台鐵隨意亂掛看板,令人擔心未來高雄車站這樣下去,難道又要成為「一流建設,二流管理,三流美學」的代表作?
當然,車站是人潮匯集之處,絕非不能有廣告出現。但設計、管理良好的車站,可以在「交通資訊」優先下,還提供豐富的商業視覺效應。我們立刻和團隊整理出各國中央車站的廣告設置方式,來和「台鐵流」比較,發現了幾個原則:
1. #建築整體設計優先
具有紀念性,地標性的建築,管理維護上都要盡量維持原有意象。例如東京車站圓頂、德勒斯登中央車站圓頂、紐約世貿中心車站的「眼窗」(Oculus),就不會有人想在上面掛一圈廣告,而是讓富有紀念性的建築維持原樣。高雄車站新站體的核心就是中央圓頂,目前雖然只完成半圈,但連對設計團隊最基本的尊重,居然一天都做不到,可說是貽笑世界!
2. #交通資訊優先
車站最重要的是提供交通資訊,通常在醒目位置,會標示車站與周邊地標位置,讓旅客找到最快捷的動線。例如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車站,或是關西空港車站,在此類車站側牆上以標示服務業者車站方向為主。如果高雄車站要在側牆上用適當字體標示站名,捷運、台鐵動線和站外地標,都不是不可以。但裝上看不太清楚的廣告,真是平白浪費空間。
3. #善用3D空間與資訊科技
不是不能掛廣告,而是有太多空間還能應用。以世界各國大型挑高車站為例,最常見的就是懸掛式廣告,這在左營高鐵站同樣看得到,兼具視覺吸睛效果,同時絕不會和站體本身搞混,有足夠識別差異性。另外,使用多重平面LCD看板放置於旅客動線上的廣告方式,也普遍被採用。高雄車站雖然有許多LCD看板,但都只做旅客資訊所用,若能設置妥當,部分提供廣告使用或許是更有效益的。
我們希望,台鐵在車站管理和維護上能有所提升,不要說超美趕日,至少國內就有高鐵這樣四平八穩的企業案例可以選擇。不要花了大錢請來很好的設計團隊,卻讓「台鐵流」美學,破壞了建築本身的意義!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