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一場跨世代的世紀大辯論
有三件事:統獨、修憲、年金,其影響力橫跨世代既深且鉅,國人應嚴肅以對,後兩項小英要開「國是會議」,我有不同的看法:
—獨不能公投,統也不能公投,「國是會議」當然不能更不必開。
—修憲的戰場在國會,最後有公投把關,所以「國是會議」也可以不開。
—年金在性質上相當不一樣,它牽涉到個人及金錢,所以錙銖必究不可免,不是簡單來個「國是會議」就可以解決。
軍公教最近還為了捍衛既得的年金利益而組黨,少數有良心的退休教員也許會為了「週休七日,月領七萬」而公開表示自責,但整體而言,也不會輕易退讓,就算開了「國是會議」,各職業別的代表各讓一步,而在費率、投保薪資、所得替代率、退休年齡…等枝節取得共識,其結果也不過是讓破產時間往後延遲8到15年。解決了燃眉之急,卻把更多的債務推給還沒進職場的下一代。合理可行的改革順序應該是世代正義、業別公平再及大家最關心的給付不當。
「年金改革」的關鍵在制度的取捨,重點在要不要「債留子孫」!制度有兩種:
(一) 確定給付:給付超過個人份內該得的金額,債務往後延,美其名日:「代間移轉」,其實是世代不正義。
(二) 確定提撥:給付不超過個人份內該得的金額(當然包括雇主及政府的貢獻),沒有債務可言。
「確定給付」是德國人在200多年前發明的,那時生產力年增率是兩位數,一家生小孩超過四口,前途一片榮景,債務後移當然沒有問題,反觀今日,已開發國家GDP的年增率都很難超過2-3%,每戶新生兒數都在1.5以下,這個制度之無以為繼不辯自明。
但是要改為當代權責自負的「確定提撥」制談何談易,目前台灣超過七種以上的年金只有「勞退新制」是「確定提撥」,這是我立委任內,身為衞生環境委員會召集委員時全力連哄帶騙通過的,至今,還有不少勞工界的朋友對我相當不諒解,不過,我認為這是我十二年四任立委任內最大的成就,雖然數十年後,國人身受其利,卻心無所感,飲水思源就不用奢望了。這一點我當然不計較.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老人家過世,如果斷氣的時間不在晚餐後,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會竊竊私語老人家真是宅心仁厚、惠澤後代,不忍三餐都吃光才走,這雖屬民間迷信,但一餐之別,關係的只是自家子孫,大家尚且如此津津樂道。「週休七日,月領七萬」遺害的卻是別人家的後代。虎毒不食子,此子若是眾家兒,似乎可以另當別論。
看來解決之道,只有在總統候選人大辯論之前先來一場世紀大辯論,題目很簡單,就是要不要「債留子孫」,以卅五歲為界分成兩組,尤其歡迎太陽花的學運份子參加,好好辯論後,我們下一任的總統才有擔當敲板定案。
(今天在中國時報同步刊出)
新生兒投保重點 在 Phew!好險網 Facebook 八卦
小孩給人帶就是有風險!
重點是責任險還賠不了那就糟了...
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與未來,虐嬰事件彷彿越來越多見
加上台灣生育率長期不見起色,新手父母或許會問-一個完全沒有攻擊能力的小小生命,難道保險無法幫忙嗎?
若保母「虐嬰」屬實,在檢察官調查上也有直接證據證明虐待導致終身殘廢
就責任來說,是屬「故意」行為,其責任險,或公托中心投保的「公共意外責任險」...
想看更多:雙眼失明不怕一級失能 他靠「內視鏡」手術重見光明
http://bit.ly/3504HzF
#公共意外責任險 #新生兒保單 #癱瘓 #植物人 #保母保單 #手術醫療險 #虐待 #失能險 #長照險
新生兒投保重點 在 Facebook 八卦
梅雨解渴,梅開眼笑!家庭防疫補貼6/15發 納入新生兒
https://youtu.be/vdn4rGbL5kE
※今日天氣:高屏防大雨雷擊「中南部連7天有雨」!今年第3號颱風彩雲最快今生成~
※今日最大條
●梅雨解渴,梅開眼笑!新竹拚6月不限水 全台水庫進帳1893萬噸、2天多的用水量
●家庭防疫補貼6/15發 納入新生兒
●本土+266 疫情略降溫!基、中、嘉、高上市場 依身分證尾數分流
●增十例死亡,本波本土疫情已有6878人染疫,其中97死亡
●疫情多點擴散 桃園累計274例 中彰也破百/澎湖首例PCR陽性插管治療 全國剩金門零確診
●湧入集中檢疫所為這件事 ICU主任:數度鞠躬90度拜託快離開
●6月打疫苗 大公司也可設接種站
●這年頭啥都能造假!世衛警告有假疫苗美國輝瑞藥廠證實 波蘭、墨西哥都查到山寨版輝瑞疫苗
●指揮中心:已和國產2疫苗簽約 國內外3千萬劑疫苗 均為預採購模式 高端、聯亞須解盲成功合約才生效 郭台銘:要在72小時內拚文件
●三級警戒|《紓困條例》今拚三讀院會恐百人群聚 疫苗預算 擬加碼224.5億 立院限媒體人數、推實聯制不敢大意
●柯建銘:朝野民間充分合作 取得疫苗才是同島一命
●駐美免稅卡 美改稱我台灣代表處
●小粉紅出征反效果!台灣國外關注度新高峰 諷刺中國迷因狂傳
●六四32|港六四紀念館重開 支聯會:打壓無阻薪火相傳
●總疫報|全球累計突破1.7億人染疫 義大利單日病歿人數創7個月來新低
●趁疫情嚴峻亂入 立委爆:中國在東莒島外海蓋離岸風電
●以色列出現造王者 尼坦雅胡恐結束12年執政
●重啟疫情溯源調查 分析:北京阻撓正中美國下懷
●今紐澳峰會 重點料將是中國對太平洋地區逐漸增加的影響力
●新冠肺炎|G7領袖峰會在即 英首相促就疫苗護照達成協議
●星期日泰晤士報:英國情報圈認為COVID-19病毒可能來自實驗室
●全球疫苗快訊|憂印度變種病毒擴散 印度等6國將為東奧代表團接種疫苗
●邁阿密音樂會傳槍響!3嫌持槍掃射釀至少2死超過20傷 嫌犯逃逸
●期交所小型電子期貨 將於6月28日掛牌交易
●美海陸特戰司令部首派員來台 將授我地下反抗戰術
●拜登基建案兩黨續分歧!共和黨領談人 卡皮托:仍可達真正妥協
●蘋鏈200大 晶技、雙鴻上榜
●陽明海運價 7月漲幅擴大
●每大箱牌價破萬美元 歐洲線運價10年新高 貨櫃造價 1年來漲1倍
●越南變種病毒 威脅科技鏈
●台積3奈米 超微提前灌單
●六月台股 估漲股不漲市
●疫苗接種率攀升 歐美夏季旅遊將大復活
●備戰紓困 財金首長緊盯行庫
●雙王指路 電子旺季行情熱身
●5月大買逾177億 投信提前作帳股出列
●鋁箔Q3缺更大 固料成當務之急
●投保中心:小心!你與內線交易的距離 強化投保法 引進董監事失格制度
#團結防疫守台灣 #汪潔民 #簡余晏 #新聞放輕鬆 #寶島聯播網
新生兒投保重點 在 [寶寶] 新生兒保單怎麼挑?需把握這幾項原則! - BabyMother | PTT ... 的八卦
也就是說, 簽完名不是馬上生效喔,而是投保完經過30天後才發現的疾病,才能理賠。 不過,還是有少數幾家醫療險是「無等待期」的。 有無等待期跟新生兒保險有何關聯呢 ... ... <看更多>
新生兒投保重點 在 [寶寶] 新生兒保單怎麼挑?需把握這幾項原則! -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上次在版上有PO過:「新生兒該不該為了保險延遲自費篩檢?」
這篇文章算是續集。
身為即將成為新手媽媽的醫師,
提供關於新生兒保險的醫療觀點給大家參考喔!
圖文好讀版: https://dr-eating.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html?m=1
根據壽險公會109年度統計,14歲以下小朋友投保人身保險的比率僅佔47%,其實還有很大
的市場。
幫剛出生的寶寶投保重不重要?當然重要!新生命的誕生,意味著爸媽的責任更重、開銷
也更重,更應該要即早規劃風險保障。萬一出事,才不至於拖垮整個家庭的經濟。
而且啊,新生兒的保費跟中老年比起來,便宜很多,可以真正做到「小錢大保障」。一年
花個兩萬左右,其實就能有挺完善的規劃。
不過由於各家公司保單推陳出新的速度實在太快,且會隨著政策變動而影響,因此新生兒
保單是很有時效性的。本月最熱門的保單組合,可能半年後就不適用了。
這篇文章只能提到我認為該把握的大原則,但每個家庭具體投保需求不同,最好還是跟自
己的業務員多加討論喔。
1. 定期險為主,少買終身險
以醫療領域來說,其實變化相當快,每十年治療方式就會差很多。像十年前我們在當醫學
生時,癌症的治療多是在講手術、化療、電療,但現在的顯學反而是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
了。
光憑健保給付,肯定趕不上最新療法。自費醫療的重要性,愈來愈不可忽視。
很多爸媽會想說,買個終身的保單做為孩子的禮物。但是在當下看似合理的保障,真的能
夠抵擋幾十年的科技與政策變遷嗎?更何況通貨膨脹也是個大問題,像住院每日賠兩千、
失能每月給付一兩萬這樣的終身險,當孩子步入中年後,恐怕這樣的理賠金額也遠遠不夠
了。
若以定期險為主,視情況可以靈活調整、加保或更換附約,這樣似乎是比較划算的選擇。
另一個原因是,以相同保障來說,終身險的保費通常也比定期險貴很多,光是把價差拿來
投資指數ETF,經過數十年的複利,其實都可以滾出好大一桶金了。將來如果缺醫藥費,
也可以從這邊提領。
不過,由於主約大多要綁終身險,目前的做法有兩種。
一是投保最低額度的壽險。例如十萬元壽險,就是死亡時獲得十萬理賠。嗯... 聽起來沒
什麼用,只是省錢而已,或者考慮減額繳清。
另一個則是選擇「有用且不會浪費錢」的終身險,例如終身失能險、終身重大傷病等。但
額度不用太高,把錢省下來買定期險種的附約。
2. 兒童沒有身故理賠金,最多只能領61.5萬
大家知道,即使幫家中15歲以下的小朋友,保了高額的壽險、意外險,當小孩不幸過世,
爸媽仍然領不到什麼錢嗎?
原來這是保險法107條的規定,當初的考量,是為了避免「道德風險」。其實我覺得部份
是合理的。
一來因為保險主要還是「損害填補」的概念,小孩不是家中經濟支柱,若不幸過世,雖然
家人很傷心,但不至於生活會因此陷入困難。
二來是,如果此法可行,難保不會有可怕的父母,幫小孩投保鉅額保險之後,再偽造意外
將其殺害,以詐領保險金大賺一筆。
但是經過普悠瑪事故,罹難家屬發現說:「奇怪?怎麼保了意外險、旅遊平安險,結果什
麼都沒賠?只能退還100多元的保費?」
所以109年有經過一次修法,針對15歲以下兒童身故,可賠償「喪葬補助費」最高61.5萬
。(這個61.5萬,是從遺產稅裡的「喪葬費扣除額」打五折算出來的,是會變動的。將來
如果扣除額變高,此數字也會變高。)
有關兒童保險死亡給付的時間軸很複雜,保險法107條前後經歷過兩次大修法,可能要額
外寫一篇文章才說得清。
寫這段的結論在於,兒童保單重視的不是死亡保障,而是活著時的醫療費用。壽險其實不
重要,我們湊到可當主約的最低額度,就夠了。
3. 可加強意外險、癌症險
近年來,15歲以下兒童的十大死因,幾乎都是以事故傷害為首、惡性腫瘤居次。所以新生
兒保單除了醫療險之外,如果想額外加強的話,會建議加強意外險、癌症險的額度,畢竟
發生機率最高。
18歲以下兒童因嚴重的燙傷而需要住院的比例,大約是十萬個人裡面有30個。若只看三歲
以下兒童,住院率又更高了。如此看來,選擇有燒燙傷加成的意外險是較有保障的。
(不過未滿15歲兒童的意外險,就如上一段所說,法令經過多次變動。很多舊型保單並沒
有提供孩童意外身故的喪葬費用保險金,因此金管會今年12月起要插手介入。現在正迎來
一波大改革,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青黃不接,也只能等新單推出了。)
至於癌症險,兒童得到癌症的比率,大約每十萬人口有14人左右。其中以白血病最多。
挑癌症險的重點,主要還是以一次金給付為主。也就是被判定罹患初期或輕度、重度癌症
,可以先得到一大筆錢。
療程型癌症險 (也就是住院一天給付多少、化療一次給付多少之類的),有部份跟醫療險
重覆了,只建議做為加強用途。
而癌症死亡給付,就如同之前所說,小朋友不是家中經濟支柱,比較不是我所重視的部份
。
4. 注意醫療險有無等待期
大部份醫療險,為了避免大家鑽漏洞帶病投保,其實都有30天以上的等待期。也就是說,
簽完名不是馬上生效喔,而是投保完經過30天後才發現的疾病,才能理賠。
不過,還是有少數幾家醫療險是「無等待期」的。
有無等待期跟新生兒保險有何關聯呢?
關於這點,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兩篇文章:
- 產前兩個月就該準備?勿錯過新生兒投保黃金期!
https://dr-eating.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html
- 新生兒該不該為了保險而延遲自費篩檢?
https://dr-eating.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_13.html
總而言之啊,如果是想要跟文章建議一樣,一出生就立刻報戶口投保,然後又希望保險趕
快生效,以免之後的新生兒檢查出事被拒保拒賠的話,最好能涵蓋至少一個「無等待期」
的醫療險喔。
5. 說了那麼多... 到底組合該包含哪些呢?
以下這是我自己的取捨,僅供參考。
- 醫療雙實支實付:
除了雜費額度,也要注意病房費,照顧孩童有單人病房舒適度差很多啊!也可避免交叉感
染。
- 意外(雙)實支實付:
小孩發生意外掛門急診的機會超多,至少要有單實支。如果用到自費醫材,雙實支甚至有
機會倒賺。
- 重大傷病險:百萬以上
重大傷病險雖然比較貴,但其實可以當成一個「打底」的概念。因裡面也有包含重大癌症
、重大燒燙傷、及重大創傷。但要注意的是,大多先天性疾患造成的重大傷病是除外不賠
項目喔,這部份可能只有母嬰險可以預防了。
- 意外失能:百萬以上
雖然意外身故給付幾乎沒有用處,但若發生意外造成殘疾、需要終身照顧的情況,意外失
能還是派得上用場。有燒燙燒加成更好。
- 癌症一次金:百萬以上
罹患重大癌症可以得到一大筆的理賠金自由運用,若有額外列出標靶治療或骨髓移植的給
付更佳。
但有時困難的點在於,保單無法這麼簡單,只算CP值就好,還要在意生病是否可續保、公
司的風評、以及將來出險理賠順不順利。
以經濟狀況不錯的家庭來說,其實出事大多負擔得起,基本保底就好。但如果小孩住院生
病,會對家庭經濟造成很大壓力,又沒有後援的話,就會建議保額更需要保好保滿,甚至
額度要拉到兩三百萬。
大家可以依自己的預算及經濟情況,選擇最適合的保單。一年花個少少一兩萬,但是能分
散風險,讓你的選擇更有餘裕,就是很值得的!
(本文保留所有權利,禁止網路媒體業者未授權轉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48.1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39715922.A.282.html
※ 編輯: ecor1 (114.41.48.157 臺灣), 12/17/2021 12:54:22
謝謝樓上的補充,但是請您看完我的全文。
並沒有矛盾喔!
國健署公費的21項篩檢"無等待期"沒錯,這是基本常識,每個業務都該知道。
但您知道新生兒篩檢本來就不是只有那21項嗎??
其他每項都有該注意的篩檢時程。
我在裡面補充的前面兩篇文章的連結裡已經說得非常非常清楚了。
並且以網路上看過的所有資料裡,
近期之內不會有其他醫師跟業務能補充得比我那兩篇文章更仔細了。
我也有說,如果全部加進去,這篇文章就太長了。
所以請先看完前面兩篇文章喔! 感謝。
※ 編輯: ecor1 (36.233.120.3 臺灣), 12/19/2021 22:32: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