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良師一甲子,永世難報養育恩
─悼亡母厚修女士
103.5.10. 馬英九
媽媽走了,走得平靜安詳。
她彌留之際,我趕到萬芳醫院加護病房,緊握著她微溫的手,這一雙把我養大的手,吻著她的臉頰,在她耳邊低聲的說:媽媽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婦、女婿、外孫都在您身邊送您,爸爸會在那邊迎接您,妳好好走,不要怕喔!我們結緣64年,來世再做母子,好不好?
我們接著用「生日快樂歌」的調子含淚輕聲合唱:「謝謝媽媽生我,謝謝媽媽養我,謝謝媽媽教育我,謝謝媽媽愛我」。媽媽闔上眼,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94歲。
時間,是民國103年5月2日下午6點16分。
媽媽生長在湖南寧鄉一個書香世家。父母知書達禮,她幼受庭訓,從小聰慧善良,進小學前念過私塾,國學底子不錯,又寫得一筆娟秀灑脫的好字,有大家風範。媽媽小學畢業後,初中、高中念的都是長沙著名的周南女中與省立長沙女中。高中畢業前一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她親身經歷這一場艱苦慘烈的民族禦侮聖戰,自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影響她的一生。
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上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與金陵大學,她選擇前者。抗戰時期,政校從南京遷到風光明媚的重慶南溫泉,她也在此遇到法政系的同鄉馬鶴凌─我的父親。媽媽年輕時美麗而有氣質,會念書、字寫得好、又喜歡運動,在學生領袖兼運動健將的父親積極追求下,兩人很快就墜入情網。父親當時稱讚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民國33年秋,抗戰進入尾聲,日軍準備反撲,重慶震動。蔣委員長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父親帶頭響應。當時媽媽至為不捨,但以國難當前,義無反顧,她在送別會上說了一句鼓勵父親參軍的話,令人動容,也讓我至今引以為榮:「歷史上成功的男人,都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
父親加入青年軍不久,抗戰就勝利了。父母帶著大姊,回到湖南,二姊、三姊相繼在長沙出生。民國37、38年父母兩度來臺灣,媽媽當時曾在臺北一家餐廳當過會計。38年大陸局勢逆轉,父親應長輩與同學之邀,再回大陸西南作最後一搏,此行兇險不小,當時媽媽已懷了我,她憂心忡忡,仍然含淚送行。38年底大陸變色,父親倖免於難,並設法救出在湘潭老家已遭公審清算的奶奶,安排她與二姊、三姊在39年春來到香港。稍早,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帶著大姊從臺灣趕到香港與他們團聚,我就在那年7月出生於九龍。
當時父母都在九龍「荔園」遊樂場打工,媽媽當收費員,爸爸白天在家做饅頭,晚上到「荔園」去當茶房,奶奶在家照顧四個小孫子女,一家7口,每天只吃兩頓飯。6歲的大姊每天走路送飯給上班的媽媽,媽媽不時典當外婆送她的首飾來貼補家用,全家生活相當拮据辛苦,但在亂世中全家人能夠團聚,已經相當幸運。等了一年多,全家總算在民國40年10月來到臺灣,先借住在桃園,半年後搬到台北市萬華,在一個拼湊的大雜院住了11年,我的童年在此度過,小妹也在此出生。
媽媽天性善良勤儉,伺候老奶奶相當體貼,兩人在家事上分工合作,情同母女,碰到爸媽意見不和,奶奶還常站在媳婦這一邊。
我們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小孩自然比較親近媽媽。當媽媽調到石門水庫工作的時候,就把讀小二的我和小妹帶去。白天我們到龍潭的三坑國校借讀,下午回宿舍跟媽媽共進晚餐。民國47年的臺灣,既無電視、電腦,電影院也少,媽媽就利用晚間,教我讀《古文觀止》。數十年來,每次回憶當時媽媽燈下課子的溫馨畫面,就感動不已。這次媽媽在加護病房的初期,意識清楚。探病時,我背「桃花源記」給她聽,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搖頭。我們重溫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現在媽媽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深怕自己控制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
媽媽賢淑多才,照料八口之家,五個幼兒。白天上班,晚上有時還要兼課、做飯,十分辛苦。爸爸好客,常邀朋友小聚,媽媽因此燒得一手好菜,很受歡迎。還有不少人專程來吃她拿手的紅燒辣羊肉。媽媽也會織毛衣、做衣服。家中有一台縫紉機,就是她貼補家用的利器。我們姊弟妹念小學、中學的制服,很多是媽媽親手做的。當年父母的薪水微薄,媽媽能燒菜、做衣服、織毛衣,節省了不少支出。我初中一年級暑假,參加童子軍露營,學會了做紅燒茄子。回家後做給媽媽吃,她看到13歲的兒子居然懂得做菜孝敬媽媽,開心極了!也因為媽媽會做菜,我的四個姊妹不但能做菜,還會做整桌酒席。
媽媽非常孝順父母,外公住在新店,媽媽那時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陪他聊天吃飯。外公去世後, 媽媽即使膝蓋受傷,不良於行,也要上墳祭拜。外婆當年留在湖南沒有來臺,民國69年,政府尚未開放大陸探親,媽媽思母心切,自己不能赴大陸探親,只好要求旅居美國的大姊到長沙,探望30年不見的外婆和阿姨。大姊回臺灣,帶回外婆的思念和一件特殊的紀念品。外婆在民國72年過世, 她們母女從民國38年一別, 一生未再見面 !外婆送的紀念品, 媽媽一看就流淚,一直保存到現在。我們會把這件紀念品放在富德靈骨樓,永遠陪伴媽媽。
媽媽做人厚道,樂於助人。小時候我們跟奶奶上西園路天主堂,常常領回麵粉、包穀粉等外國救濟品。有一次我在大門口發現一位貧窮的老人在餿水桶中找東西吃,我立刻跑去告訴媽媽,她馬上裝一包香噴噴的包穀饅頭送給那位餓極的老人。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我很開心,也才懂為什麼「助人為快樂之本」。
媽媽是一個國家民族觀念很強的人。小時候,她講給我聽的床邊故事,不是俠盜羅賓漢或白雪公主,而是鑑湖女俠秋瑾與革命黨員徐錫麟從容就義的故事,她尤其喜歡講述高志航烈士在浙江筧橋機場擊落日機的英勇事蹟。這是最鮮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畢生難忘。媽媽加入中國國民黨75年,這是她晚年最津津樂道的事。
媽媽一直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她的子女考上聯考的狀元,那時記者就會來訪問她是如何教育子女,她一直在等這一天。等到民國59年小妹考上臺大外文系,不是狀元,以後家中無人再參加聯考了,媽媽才斷了念頭。沒想到我大學畢業那年,舉辦第一次預備軍官考試,有不少人落榜。我幸運考上第一志願海軍補給科,還是臺大這一科的第一名。有同學打電話來問我考上沒有。我不在家,媽媽接的電話,告訴同學我考上了,還開心的加了一句「還是個小狀元呢!」她的兒女狀元夢,總算勉強實現了!天下父母心,令人莞爾。
媽媽從我們小時,就教我們要勤儉、誠實、清廉、愛國;
要讀古文、讀英文、練毛筆字。病中跟我們筆談時,她還寫著:「你父親和我, 一生不貪財」。家中建立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事,養成子女勞動與儲蓄習慣。媽媽做事低調、謹言慎行,我從事公職30多年,她從不介入我的公務。她給我的只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我們實踐先祖父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提醒我們。我們在文山區住了40多年,媽媽留給左鄰右舍、市場攤商的印象,就是如此。
兩年多前, 當我們知道了媽媽有肺部淋巴瘤的時候, 我很感謝大姊提出、大家一致認同的作法---我們要給媽媽最後的日子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 我們做到了 !
進醫院的兩個星期前, 大姊還帶媽媽到台南後壁鄉去看國際蘭花展。只有最後的這三星期她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但她仍然非常幽默,和我們談以前的趣事。我們要她做一個蘭花手的姿勢,她會刻意用兩隻手來做,還上下搖動,逗得我們大樂,病房常有笑聲,完全沒有受苦的樣子。美青跟唯中探病的時候,安排元中從美國打電話唱歌給媽媽聽,媽媽還記得元中小時候的招牌歌「小小羊兒要回家」,指定要她唱。每次美青和我去探病,我一定會親親她,陪她聊一陣子,再跟她擊掌6次才告別。這段時間,四個姊妹輪流陪伴照顧媽媽,備極辛勞。醫生們都讚許媽媽是最合作的病人─親切而有教養。
媽媽走了,明天就是母親節,我們怎麼來過生平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啊?
媽媽嫁到馬家70年,相夫持家,養兒育女,教忠教孝,含辛茹苦,她對馬家的貢獻太大了。她生前四代同堂,晚輩有38人,和樂上進,可謂福壽全歸。她留給我們兩件世上最寶貴的遺產─母愛與家教。所以,我們在她骨灰罈上刻的字是:
「厚德修身,一生忠黨愛國;
慈母良師,永世難報親恩。」
這是我們對媽媽最崇高的敬禮。媽媽,請您好走,永遠跟爸爸作伴。我們結緣64年,但願來生再續緣。
新店京站電影院 在 綿羊的譯心譯意 Facebook 八卦
難得長文——和看電影不太有關的觀後記錄
昨天去看了《福爾圖娜之瞳》。
擦了幾次淚水。
一個很純潔的愛的故事,音樂很好聽,在電影院裡感受兩個小時的美好加一點點悲傷。
膚淺觀眾的感想,比起男主角的演員,我更喜歡演「金田」那個演員(雖然導演的選角符合角色的性格),時任三郎演修車廠老闆也帥。
電影的主題曲太好聽了,立刻收進平時愛聽的音樂中。
********************
昨天和朋友約在京華城看電影,跟朋友說,我搭淡水線在中正紀念堂換新店線,搭了一個多小時的捷運。經朋友的提醒才想到,可以在中山站就換車。
所以回程的時候就一直記得在中山站換車,時間果然快多了,想到可以趁好市多打烊前去買兩罐優格。買完之後,想說乾脆搭計程車回家。因為路程不長,所以看到排班計程車時問了一下。正準備上車時,從後方一家公司加班(?)出來的兩個女生問我可不可以一起搭,她們下車的地方剛好和我順路,我就說好,沒問題。她們下車時,車資是120元,計程車司機說要她們把錢給我,我說不用了,兩個女生堅持要給,我想說也不要耽誤大家的時間,就說好,那妳們給我一百就好(當時只是想說比錶上低一點的金額,湊一個整數,沒有多想)。那兩個女生就拿了一百元給我,幸虧我那時候腦筋動得快,想說這樣我好像佔她們便宜了,馬上拿出五十元說,「對不起,一百太多了,五十元找妳們。」然後其中一個女生說,「妳應該只要找二十就夠了。」我說沒關係,這樣就好了。她們很高興地謝謝我之後就下車了。
我回到家之後,才恍然大悟其中的邏輯。她們下車時一百二十,就是三個人平攤,一人四十,所以她們才說要我找二十。
她們搭便車,並沒有增加我的車資,夜晚有人一起搭計程車也比較安心(雖然孤僻如我,當然不可能和別人交談),而且她們還貼補了我五十元。
下雨天,這一趟車程三個女生都省到了錢,搭車經驗愉快。為一天結束時,帶來一點點美好的感覺。
#言歸正傳之我覺得原著比較好看可能是男女主角很鄰家的關係
#今天早上吃昨天朋友送的蛋塔當早餐好美味
#昨天晚上發現嘉義的某知名蘇打餅乾竟然可以網購只是至少要訂一千元而且要一個月後才能收到
#我還是訂了
新店京站電影院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八卦
推薦大家看 邱國鷺的這本"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講了很多蠻重要的觀念,對我很有幫助。
我來定期PO這本書的重點整理,
今天就PO第一章吧~
----------------------------
自序
弄清這個行業裡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什麼樣的公司算“好公司”、什麼樣的價格是“便宜”。
舉例來說,對於餐飲業而言,回頭客多、翻台率高、坪效高的就是“好公司”;
對於連鎖零售業而言,同店增長高、開店速度快、應收賬款低的就是“好公司”;
對於制造業而言,規模大、成本低、存貨少的就是“好公司”。
第一,便宜才是硬道理。
即使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夠便宜,也會有豐厚的回報。
A股市場魚龍混雜,
發現“價格合理的偉大公司”的難度遠遠超過尋找“價格被低估的普通公司”。
第二,定價權是核心競爭力。
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有兩個標准:
一是做的是自己可以不斷復制的事情,
比如麥當勞和星巴克可以不斷地跨區域開新店,在全世界成功復制;
二是做的是別人不可能復制的事情,
具備獨占資源、品牌美譽度、專利、技術、寡頭壟斷地位、牌照准入限制等特征,
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定價權。
第三,勝而後求戰,不要戰而後求勝。
百舸爭流的行業,增長再快也很難找投資標的,
不妨等待行業“內戰”結束、贏家產生後再做投資。
許多人擔心在勝負已分的行業中買贏家會太遲,
其實騰訊、百度、格力、茅台等企業
在十年前就已經是各自行業裡的贏家了,但是十年來它們的漲幅依然驚人。
第四,人棄我取,逆向投資。
不論是巴菲特、索羅斯,還是鄧普頓、卡爾·伊坎,
投資領域的集大成者大多數都具有超強的逆向思維能力。
A股的情緒波動容易走極端,
任何概念和主題,無論真假,只要夠新夠炫,都能在短期內炒翻天,
但是爆炒之後常是暴跌,因此對於如我這般手腳不快的人來說,
“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
------------------------------
第一章 以做生意的眼光投資
#護城河#
每三四年就得重挖一次的護城河 其實不能算是護城河,
而沒有護城河就不斷會有前浪死在沙灘上。
在一個先發優勢不斷被顛覆、沒有永遠的贏家的行業裡,
只有勇於自我否定、因時而 變才能生存。
#成長vs門檻#
多數人喜歡成長,但我喜歡門檻。
成長是未來的,難預測;門檻是既成的,易把握。
高門檻 行業,新進入者難存活,因此行業供給受限,競爭有序,有利於企業盈利增長。
低門檻行 業,行業供給增長快,無序競爭,誰也賺不到錢。
#成長vs門檻:案例#
白色家電行業2000—2005年增長迅速,但利潤不佳,股價疲軟;
2006—2010年行業增速減 緩,但利潤大增,龍頭股價上漲十幾倍。
拐點是2005年行業大洗牌,小廠退出,
之後龍頭企業在規模、渠道、成本、品牌等方面優勢擴大,阻止了新進入者,
行業格局從野蠻生長的無序競爭 轉變為有門檻的有序競爭
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即使你行大運做出了一款火爆的游戲,產品的生命周期一般也只有3~6個月,
之後你就得推出新產品。
而事實上,在數千家游戲開發商中,能夠連續推出兩款 火爆游戲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目前絕大多數的手機游戲是單機游戲,
單機游戲的 特點就是產品生命短,這一點和網頁游戲很像。
事實表明,頁游行業的內容開發 方很難做大,只是市場選擇對此視而不見罷了。
手游不像端游那樣有較好的用戶黏度,
一款重度端游可以火個五年十年,
靠的是在游戲中建立起的一種深度互動的、牢固的社會關系。
但是,社交游戲也不 能保證自身的持續性,
就像Facebook上曾經一統江湖的Zynga,過去這一年多股 價暴跌80%。
幾年前,火得不能再火的偷瓜偷菜游戲也是熟人之間的社交游戲,
但 是火過一陣子也就銷聲匿跡了,
這樣的商業模式你怎麼能給出高估值呢?
他今年 賺的錢再多,你怎麼能夠知道三五年後這家公司是否還能像現在一樣紅火呢?
而 且,手機游戲內容開發商的議價權其實是很有限的,主要的錢都被平台商賺走了。
大家都想成為平台,但是,要成為一個平台又談何容易?
蘋果系統只有一個 平台,安卓平台最後成功的可能也只有兩三個,
再加上騰訊的微信平台,鐵定又 要分流走很多游戲玩家。
在這樣的形勢下,手機游戲開發商其實只能是“人為刀 俎,我為魚肉”,
讓平台把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分走。
人們只看到7億手機用戶這個巨大的市場,
卻忽視了這其實是個競爭無比激 烈、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行業。
人們只看到成功的“一將”,選擇性地忽視了“枯 了的萬骨”。
任何公司只要跟手游沾點邊就能夠被爆炒,
甚至連旅游公司推出個 手機自助游軟件也能夠受到市場的追捧。
市場的非理性可見一斑。
什麼行業易出長期牛股?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的行業。
因為這 樣的行業有門檻,有先發優勢,後浪沒法讓前浪死在沙灘上,易出大牛股。
相反,如果行業越來越分散,說明行業門檻不高,
既有的領先者沒有足夠深 的護城河來阻止追趕者搶奪其市場份額,
這種行業一般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各領風騷兩三年。
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現金流狀況
用自己的錢做實業投資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
就是這門生意的現金流狀況如 何,
畢竟做生意的最終目的是賺取現金流。
2013年受市場熱捧的電影行業其實是個現金流狀況很差的行業。
中國每年會 拍七百多部電影,只有兩百多部能夠上映,
其中票房能夠超過五億的屈指可數。
即使賺了五億的票房“大獲成功”的電影,扣除分給院線的一半,再扣除發行費 宣傳費,
制片方能夠拿到手的大概只有2億多一點。
再扣除給編劇、導演、制片和 演員的薪酬以及拍攝中的各種成本,
最後剩下的淨利潤可能只有幾千萬。
更麻煩的是,從現金流的角度看,
拍電影得先寫劇本,然後請導演、搭班 子、雇演員,支出一大筆費用,
一年半載之後影片開始發行、宣傳,又是一大筆 費用,
而且電影公映之後要等好幾個月才能從票房中分到錢。
所以很多電影公司 不管利潤怎樣,現金流都是大幅為負,抗風險能力特別弱,
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 元氣大傷。
不論是美國的百年老店米高梅,還是後起之秀夢工廠,
只要有一片大制作成 了票房毒藥,就逃脫不了破產和被收購的命運。
美國的電影業發展了上百年,居 然沒有一家獨立的電影公司,
全都只是大型的綜合傳媒集團的一部分,
這也體現 了電影作為一個獨立的商業模式的內在缺陷。
另外,電影的定價權掌握在導演和演員手裡,
觀眾買票到電影院是去看範冰 冰、徐崢和馮小剛的,不是去看電影公司的,
所以名導演和名演員的薪酬總能漲 到讓電影制片方不怎麼賺錢的水平。
就好比歐洲的足壇,雖然球星擁有天價收 入,俱樂部卻在虧損,原因很簡單:
定價權在球星手裡。
迪士尼能夠歷經百年屹 立不倒,
很重要的原因是米老鼠和唐老鴨不會要求漲片酬。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房地產公司的商業模式,
北上廣深隨便賣棟別墅都是幾千 萬利潤,頂得上一部好電影了。
拍電影不一定每部都能火,而別墅幾乎每棟都賣 得掉。
再從現金流的角度看,
地產公司只要出錢拍了地,挖個坑、做個沙盤就可以預售了,
客戶會排著隊把錢交上,他用你的錢蓋你的房子,
自己對現金流的要 求其實並不高(盲目高價拿地的除外)。
好公司的兩個標准
一是它做的事情別人做不了;
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復做。
前者是門檻,決定利潤率的高低和趨勢;
後者是成長的可復制 性,決定銷售增速。
如果二者不可兼得,
寧要有門檻的低增長(可持續), 也不要沒門檻的高增長(不可持續)。
門檻是現有的,好把握;
成長是將來 的,難預測。
行業的競爭格局和公司的比較優勢
用自己的錢做實業投資要考慮的第三個問題
就是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公司是否具有比較優勢。
簡單說來,就是你作為一個後來者,想顛覆既有的龍頭老大的 地位,
就得看自己能夠為客戶提供哪些不可比擬的價值,
以及相對於競爭對手的 比較競爭優勢在哪裡。
互聯網金融也是2013年的市場熱點。
許多人認為,再過五年十年,
傳統銀行 作為一個行業即將消失,所有的一切都會被網絡銀行替代。
其實網絡銀行並不是 什麼新鮮事物。
14年前我研究生畢業後買的第一輛新車,就是用從美國的網絡銀 行中得到的貸款購買的。
當時,我只是在網絡上填一張表格,第二天早上,快遞 就把一張支票送到我手裡了。
然後我把那張支票拿去4S店買下了一輛新車,用戶 體驗可謂極佳。
2003年時人們都認為,十年後所有的傳統銀行都將被網絡銀行替代,我對此 也深信不疑。
然而十年過去了,美國的銀行業仍然是富國、JP摩根的天下,
而我 鐘愛的那家網絡銀行也在2007年破產了——甚至都沒熬到金融危機的到來。
2013年時,許多研究員向我推薦互聯網金融的股票,都說互聯網會取代傳統 銀行,
我當時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為什麼網絡銀行在美國、韓國、日本、歐洲
這 些互聯網經濟比我們更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嘗試了十幾年都沒有取得成功?
沒有 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有人說是因為品牌和信任的欠缺,但我們可以看看美國運通的例子。
它是金 融業中的老牌企業,巴菲特幾十年來的重倉股,
品牌號召力不可謂不強,客戶的信任度不可謂不高。
他們也設立過網絡銀行,我還曾經是他們的客戶,
它的銀行卡可以在任何銀行的ATM機取款,美國運通會替你出手續費。
網絡銀行付的存款利 息也比許多傳統銀行高,
你可以和其他銀行一樣開支票、在線支付,用戶體驗非 常好,
但最後也沒有做成功。
互聯網的本質是“人生人”,優勢在於能以極低成本服務無數客戶,
規模效 應體現在“人多”,二八現像不明顯,
是典型的散戶經濟,得散戶者得天下。
銀行業的本質是“錢生錢”,規模效應體現在“錢多”,
80%的業務來自20%的客 戶,二八現像顯著,得大戶者得天下,
而且那20%的大客戶是需要線下的高端服務 的,
這就是網絡銀行至今在歐美日韓都沒有很成功的案例的重要原因。
看一下日 本最成功的網絡銀行樂天銀行:
成立12年,擁有420萬客戶,才600億人民幣的存 款,人均存款1.5萬元。
再比較一下國內某股份制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
擁有2萬 客戶,4 000億存款,人均2 000萬存款。
兩者高下立現。
互聯網“人生人”主要靠兩條:
一是網絡效應
(例如淘寶,買家多賣家就 多,賣家多買家更多;社交網站,美女多帥哥就多,帥哥多美女更多),
二靠人多提升用戶體驗
(用戶越多搜索結果越精確;用戶越多,對餐廳的點評越靠 譜)。
可惜的是,網絡銀行並不會因為用戶多而形成網絡效應或者提升用戶體 驗,因此優勢並不明顯。
中國電子商務增長速度比美國快得多,
於是許多人就認為中國互聯網對銀行業的顛覆也會比美國快得多。
其實,這種觀點忽略了中美兩國的產業格局的巨大 差異。
美國的線下零售業在互聯網出現時就已經很強大了,
湧現了沃爾瑪、家得 寶、塔吉特、百思買等一批世界級的零售巨頭,
因此美國互聯網很難徹底顛覆線 下零售,
目前美國的前10大電子商務網站大多是由傳統零售企業經營的。
中國的 線下零售業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
並未形成沃爾瑪、家得寶那樣的全國性大 企業,
而且線下零售的物流成本、租金成本居高不下,
從出廠價到零售價鏈條過長、運營效率低下、加價倍率過高,
所以天貓、京東、唯品會等電商企業才能一 路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城略地,
可以說,中國線下零售的分散和低效是中國線上電 商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反,中國的線下銀行業比美國的線下銀行業要集中得多,
五大國有銀行和 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市場份額、資本實力、品牌認知、網點優勢都遠勝於美國同 行,
因此,互聯網銀行想要顛覆中國銀行業,難度遠大於顛覆零售行業,
原因很 簡單:線下對手要強大得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銀行是有資本充足率要求的,
上市股份制銀行的淨資本動輒兩三千億,
這是過去十幾年的行業利潤留存和資本市 場多次融資後形成的積累,
單這一項就不是新設立的互聯網銀行一朝一夕能夠趕 上和顛覆的。
相比之下,中國的基金行業比美國的基金行業要弱得多,
美國最大的資產管 理公司一家就管理了3萬多億美元的資產,
而中國的整個基金行業加起來才管理了 3萬多億元人民幣,差距巨大。
同時,基金行業沒有像銀行業那麼高的資本金門 檻,
國內的大型基金公司管理著數千億的資產,但是注冊資本金大多才一兩億, 淨資產也才二三十億。
因此,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首先從基金業取得突破也就順理 成章了。
在美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
真正受衝擊的其實是傳統的券商經紀業 務,
迄今為止銀行業受的影響並不大。
那些認為互聯網應該能夠輕易地擊敗傳統 銀行的觀點,
嚴重地低估了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力。
事實上,銀行在IT和科技上的 投入絲毫不比互聯網公司少,
互聯網金融崛起的結果更可能是科技進步幫助傳統 銀行業更好地服務於既有客戶,
而不是顛覆性地改變行業現有格局。
寡頭的力量
回顧過去5年,寡頭壟斷行業的利潤增長往往不斷超出預 期,
而市場集中度低的行業則常常陷於惡性競爭和價格戰的泥潭之中。
白色 家電(空調、冰箱和洗衣機)和黑色家電(電視)兩個行業的不同發展歷程 就是最好的明證。
所以,投資制造業時更應關注工程機械、核心汽配、白色 家電這樣的寡頭行業。
分析技術變化快的行業時不必看市場占有率,而要看 是否適應最新的殺手級應用的潮流。
大家都喜歡新東西,但是有沒有人想過,
為什麼幾年前聲勢浩大的風電、光 伏、LED、電子書、鋰電池等新興行業千般扶持卻總是爛泥扶不上牆?為什麼銀行 地產百般打壓卻總是賺得盆滿缽滿?
這是由內在的經濟規律、行業格局、供需關 系和商業模式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做投資要研究的就是這些不以人的 意志為轉移的規律,而不是整天去猜測市場的情緒變化。
有時猜測別人的情緒變 化能給我們帶來收益,但那是不能夠持久的。
而經濟規律、行業特質、商業模式 是客觀存在的,
你只要研究透了,它在三五年內是不會有大的變化的,
能為理解 這些規律的投資人提供持續的競爭優勢。
本文寫於創業板創出歷史新高之日,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但是,皇帝沒穿衣 服,卻必須有人指出,即使是在市場的一片火熱和喧囂中。誰也不知道這樣的火 熱和喧囂還能持續多久,然而即使在炒作和投機經常盛行的A股市場中,理性也只 會遲到,從來不會缺席。
市場經常對動態的、暫時的信息(政策打壓、 訂單超預期、10送10)過度反應,
卻對靜態的、本質的信息(公司的核心競 爭優勢、行業競爭格局)反應嚴重不足。
其實,寶石被人扔進泥裡再踩上幾 只腳也仍是寶石,磚頭被請進廟堂受人膜拜也仍是磚頭。
當其他行業的龍頭 公司想“移民”到某行業時,往往該行業股價已近階段性頂部。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