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從陌生到逐漸成為話題,時間並不久,但藻礁的價值,確實是珍貴的。藻礁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桃園藻礁更是台灣海岸的獨特的自然地景。我在上任前提出「觀新藻礁要保護,大潭藻礁要調查」,就是希望藻礁保護能夠建立制度。為了統一事權,我成立海岸保護專責單位「海岸管理處」,以更多的人力及預算,結合各單位的職權,分別完成了「桃園藻礁污染源督察管制計畫」、「桃園市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大潭藻礁區調查報告」,從工業污染源的稽查、河川污染的監測、海岸生態教育、藻礁及海岸巡護、海洋垃圾清除、海廢回收再利用、漁業文化體驗、濱海植物園設置、藻礁生態環境教室興建,到濱海休閒觀光的推動,六年來,市府在海岸保護業務合計投入8億4,224萬元,保護藻礁及海岸生態。桃園的海岸逐漸展現生態魅力。
桃園沿海藻礁南北延伸達27公里,市府採取了分段分區的保護對策。2014年7月公告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共315公頃,海岸線4.3公里;我上任後在2015年1月公告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共961公頃,海岸線10.5公里。兩個保護區共1276公頃,海岸線達14.8公里。桃園沿海27公里的藻礁生態,扣除以牡蠣礁為主的沙崙及樹林草漯段、長期沙埋的白玉段,目前已有86.7%的藻礁,劃入保護區的範圍。
藻礁成長的天敵是污染、砂埋及垃圾,所以市府也強力取締不合格的污水排放,「桃園市藻礁污染源督查管制計畫」,即所謂貓頭鷹專案,從2015年至今,六年多來一共罰款3億2700萬,稽查1萬2228次,開罰1400件,勒令停工超過95件,移送法辦16件。目前,桃園河川污染指標大幅改善,藻礁的生態系,逐漸恢復多樣性與生命力。
桃園市海岸管理處與民間合作,結合沿海社區成立海岸巡護隊17隊(604人)、環保潛水隊3隊(133人)、環保艦隊2隊(95艘),並陸續在河川口設立水質監測站,預定設置完成11站。同時,桃園市政府、中央大學及中央氣象局三方合作,設置海象雷達站5站,強化近海環境監控;市府環保局、警察局、環保署、桃園地檢署、海巡署北部分署、警政署保七總隊,成立「查緝環境犯罪聯盟」,有效阻止不法業者排放污染,保護藻礁及海岸生態。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藻礁生態的重要性,市府也投入1500萬,建立「藻礁環境生態教室」,推動環境教育,並且在今年開辦「里海學堂」,編寫藻礁生態教材,目標培訓500位藻礁種子教師,深入校園。同時,向經濟部爭取1億2千萬補助海洋大學在觀音設置藻礁生態館,已獲核定。未來,我們也會持續推廣藻礁及海岸生態的環境教育,讓藻礁成為環境教育亮點。
這六年多來,桃園市政府結合民間力量、學術單位,通力合作,保護藻礁及海岸生態,現在已經有所成果。我對藻礁保育的願景,從開始的一步,逐漸擴大,復育為為豐富的生態系。目前,桃園市已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961公頃、「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有315公頃、「草漯沙丘地質公園」284公頃、新屋石滬群11座,桃園市海岸四大生態亮點,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它們成為台灣海岸獨特的風景。
藻礁保護要以科學的調查為基礎,2015年,我要求農業局委託中央大學進行藻礁調查,中央大學報告結論並未建議將大潭海岸劃設為自然保留區。
2014年,行政院宣布核四封存,同時啟動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畫,三接主要是為了大潭電廠新增機組的供氣,是「非核家園」的配套方案,並達成「減煤減空污」的目標。目前,核四廠封存,核二、核三廠將在2025年之前陸續除役,加上中南部火力發電廠要降載,減少燃煤空污,這些發電缺口要如何補足,如何確保民生與工業的穩定?大潭電廠是空污較少的天然氣發電廠,遂成為選項,但也是藻礁議題的衝突根源,但從馬政府核定的232公頃開發面積,到蔡政府時期,縮小了90%面積,只剩23公頃,是原本的10%,蔡政府盡了非常大的努力,雖是沉重的選擇,卻也是盡力將對藻礁的影響降低。
環團主張三接改設台北港的替代方案,是出自於保護大潭藻礁的願望,但也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包括新北市政府正式發函反對,新北市議會也決議反對,加上經濟部評估三接移至台北港方案,要11年才能完成填海造陸的工程,時程上將會來不及2023年大潭電廠的供氣需求。而台北港到大潭電廠40公里的距離,陸地管線必須面對沿線反對,海底管線會必須通過淡水區、桃園區及中壢區三大漁會的漁船作業海域,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要決定這個替代方案,上述的困難也無法迴避。
我們正面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北部必須穩定供電,中南部希望減煤減空污,而非核家園的理想,已經走到最後一步。這些價值都是我們追求的,我們只有用理性的討論,才有可能突破對立的迷霧。
我相信,保育藻礁、非核減煤,其背後都是環保的思維,都是一顆愛台灣的良善之心,都是為了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的環境,這些主張無須互相否定。此時此刻,我希望,台灣人民能夠理性溝通、務實面對,釐清各項事實,在兩種環保方案的兩難之中權衡。畢竟,我們都生活在台灣,我們也只有一個台灣,如何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繁榮的台灣,是我們這一代必須面對的問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90的網紅FUN假趣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桃園新屋.百年石滬 ] 來到新屋,看到的不只是最美的海岸線,在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李理事長的帶領下,我們認識到原來不是只有澎湖有石滬,在台灣,在桃園新屋也有百年石滬,當我們雙腳踩在百年歷史的滬堤上,親身體驗築石滬,更能了解先民的辛勞與生活智慧,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精神。 此次2016年 桃園地景...
新屋 自然 環境教育 體驗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桃園第一座地質公園草漯沙丘,潮音海觀景步道完工!
#草漯沙丘地質公園 是 #桃園第一座地質公園,為了保護沙丘自然生態,也讓大家欣賞自然之美,市府打造兩條步道,其中「#潮音海觀景步道」今天落成啟用;「#白沙屯景觀步道」則預計在今年底完工,希望大家能來這裡感受自然之美,體驗生態教育。
桃園沿海生態有 #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 及 #新屋石滬 等四大生態亮點,在我就任市長後,就將開發管制、生態保育、旅遊及環境教育等列為重點。我們也規劃自行車道,連結許厝港濕地和草漯沙丘,讓大家來這裡賞鳥時,也能來體會沙丘美景。
草漯沙丘因大自然形成緩衝區域,是海岸的保護傘,也成為海岸沙漠的特殊景觀,這是屬於大自然的智慧。3年前,我們決定草漯沙丘的推動方向,成立桃園市自然地景及自然紀念物審查委員會,今年完成文資審查,讓草漯沙丘成為桃園第一座地質公園,也是全國第一座以沙丘為保護標的的地質公園。
為了避免草漯沙丘環境被破壞,我們結合「地景保育」、「地景旅遊」、「環境教育」及「社區參與」四大核心價值,打造兩條步道、推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設置草漯沙丘地質展示館等,希望保護海上沙漠的美麗地景生態,讓台灣最好的地質公園劃設新時代。
新屋 自然 環境教育 體驗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永安漁港南岸的綠色隧道是全國知名觀光景點,北岸也有豐富自然生態及防風林;市府打造北岸 #後湖溪泛舟 低碳旅遊景點,讓南北兩岸有不同的旅遊方式,年輕人也可以來體驗泛舟!
#永安濱海休閒娛樂區 有很好的藻礁地形,後湖溪適合泛舟,以及今年 #青年體驗營區 啟用,有攀爬冒險活動、住宿及會議設施,加上泛舟的低碳旅遊景點,讓大家可以盡情體驗有趣又豐富的休閒運動。
此外,我們也會持續推動點亮新屋125計畫(一心、二線、五園區),在觀音、新屋地區規劃休閒園區,打造兼具觀光、環境教育及海客文化的新亮點,讓大家體驗濃濃客家文化的生態旅遊!
★後湖溪獨木舟體驗活動(全程免費)
適合對象:7至77歲的桃園市民
報名時間:即日起
報名方式:至市府海岸管理工程處(https://tyocaclass.tw/)或專線03-4865104完成預約
活動人數:約提供1,000位體驗人次
新屋 自然 環境教育 體驗 在 FUN假趣旅行 Youtube 的評價
[ 桃園新屋.百年石滬 ]
來到新屋,看到的不只是最美的海岸線,在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李理事長的帶領下,我們認識到原來不是只有澎湖有石滬,在台灣,在桃園新屋也有百年石滬,當我們雙腳踩在百年歷史的滬堤上,親身體驗築石滬,更能了解先民的辛勞與生活智慧,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精神。
此次2016年 桃園地景藝術節 Taoyuan Land Art Festival『9/11千人築石滬』,邀您前來共襄盛舉,一同見證古早漁民智慧,喚起昔日生活記憶。
#千人築石滬
活動時間:09/11(日) 09:30-11:30
活動地點:新屋綠色隧道.觀海亭
報名網址:http://www.taoyuanlandart.com.tw/tw/play_0911.php
#新屋百年石滬
#看見愛鄉的熱情
#誰說新屋沒地方好玩
新屋愛鄉協會多年來致力於生態環境教育,守護新屋沿岸石滬群及在地文化往下紮根,熱心的志工們用著耆老教導的工法,胼手胝足地修築石滬,頂著烈日為來訪的團體導覽在地生態與資源,並結合鄰近學校,讓學生體驗石滬修築過程,能更認識地方文化,更熱愛自己所根所長的故鄉。我們相信,汗水絕對不會白流!
*音樂:YouTube Audio Library / Getting There / Silent Part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0alL9iJ7-E/hqdefault.jpg)
新屋 自然 環境教育 體驗 在 2021-12 桃園新屋農博環境教育園區 - YouTube 的八卦
2021-12 桃園 新屋 農博 環境教育 園區免費參觀停車場的GPS定位座標:25.009590, 121.046899 展館:週一休館、週二至週日9:00 ~ 17:00 園區戶外空間:全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