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石滬 群主要在永安漁港以南至蚵殼港間,是台灣北島最大石滬群。我們希望保留寶貴的先民智慧,以及漁業文化資產,因此,啟動修滬技藝的傳承,希望逐年完成新屋沿海共11座石滬的修護,並納入文化資產保存,保留當地的漁業文化。
市府成立 #環境教育中心,陸續在桃園完成許多環教場域,包括全國首座以傳承海客、牽罟文化精神的「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改建活化的「新屋石滬故事館」,將申請環教場所認證,預計於明年3月正式開館營運。
今天的修滬補魚體驗活動,還有「新屋蚵間石滬群修復紀實」紀錄片,讓更多人瞭解在地珍貴的石滬文化之美。我們希望結合地方創生和生態旅遊,傳承百年石滬文化,將珍貴的漁業文化資產,保留下來。
──
✅加入我的LINE,接收燦哥最新訊息:
https://line.me/R/ti/p/@wentsancheng
📷也別錯過IG的漏網鏡頭:
https://www.instagram.com/wentsancheng/
🔷我的推特上線了,歡迎幫推!
https://twitter.com/ChengWenTsan
新屋石滬故事館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海岸生態旅遊新亮點,桃園 #新屋石滬 原來這麼美!
桃園新屋有目前台灣本島最為完整的石滬群,層層向外排列成魚鱗型的石滬,展現了先民的智慧。利用潮汐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覓食海藻;退潮時,利用石頭排列讓魚群不易游出困於滬內,是非常經濟且環保的補魚方式。
我們與桃園石滬協會及在地鄉親共同努力,將新屋石滬群中長322公尺最大的3號石滬修復完成。新屋深圳北岸至蚵間周邊共有11座石滬,目前已完成4座石滬修復,且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文化景觀,預計於2023年將全數修復完成並納入文化資產,將 #百年石滬文化 繼續保存。
桃園的海岸生態非常豐富,包括國家級的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等,#新屋石滬故事館 也預計於明年3月啟用,配合 #新屋綠色隧道 及 #永安漁港 等周邊景點,將成為桃園海岸生態旅遊的好去處。
新屋石滬故事館 在 Facebook 八卦
福島核災發生10週年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最近很多人在討論的「能源轉型」跟「環境」的議題
我反核已經堅持15年了。
從「廢核」到「非核」,我堅信 #綠能代替核能,並期盼生態與綠能可以共存,而不是互相排斥。
大家還記得10年前的 #福島核災 嗎?從那時候起,反核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為了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能源轉型 成為迫切的需求。政府提出四大主張,其中就強調要 #非核。
當燃煤不符合國際趨勢,燃氣發電成為兼顧穩定供電,和減碳、減空污的能源選擇。但天然氣船進出很容易受到天候、海上風浪影響,多一個大型接收站,對台灣來說是多一個保險,能大大降低斷氣、斷電的風險。
最近備受矚目的第三接收站,就是在這些考量下推動的。而三接所在地的藻礁保護區,則在政府多次跟中油溝通協商後,終於同意開發面積限縮只佔 #總開發面積的十分之一,並會在日後持續推動系統性的保育工作。
目前藻礁分佈範圍的 #許厝港濕地保護區 復育已有231種鳥類棲息、#草漯沙丘 也成為市定地質區予以保存、以及建置潮音海觀景步道、新屋石滬故事館⋯⋯等等,只要能保存能復育能做的政府不會推辭,只會認真面對,仔細規劃與溝通,希望能與生態共存!
有些人會質疑為何 #第三接收站無法遷到台北港?
這是因為管線施工會經過很多民宅,而且曠日費時。並非沒有考慮,而是經過嚴謹評估後所做的決定。燃氣、減煤、逐步綠能是台灣目前最佳方案,三接是環保與用電雙贏,不僅增加備載電量,也降低全國大停電的風險,更是世界綠能零碳排的共同趨勢!
我一直相信,生態與綠能是可並行的,而非對立與衝突,更不應淪為特定政黨的政治籌碼。
核四廠位於斷層帶,且耐震係數不足。當地震發生時,距離核四最近的雙北,便會籠罩在核災的恐懼下。難道大家忘記福島核災的慘況嗎?
況且,目前核電佔不到總發電量的10%,為何還要重啟核四?
為了台灣,大家應該理性溝通一起面對!
非核家園只差最後一哩路,如果我們放棄燃氣發電,回過頭來 #重啟核四,就是走倒退路,是最壞的示範!
#反對重啟核四 #綠能取代核能 #我是人我反核 #福島核災 #藻礁生態保存
新屋石滬故事館 在 新開幕!新屋石滬故事館,觀賞百年石滬群,悠遊新屋綠色走廊 的八卦
途中有新開幕的 新屋石滬故事館 ,附近海岸有11座有百年歷史的石滬,其中保存較完整的3座石滬已被登錄為桃園市文化景觀,很值得一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