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來的人更要堅持改革】
很難想像我會是台鐵民營化的主張者,在20多年前我在唸書時,還是一個左派、民營化的堅決反對者,將英國鐵道民營化的柴契爾夫人,是我少年時代最討厭的政治人物之一,她跟雷根被稱為新保守主義者,我們校園時期的學長楊偉中,後來更投身了反對中華電信民營化運動,我想如果他還在世的話,一定會揪我吃火鍋吧。
直到我開始上班,以至於擔負更大的責任,經營部門,背KPI,我越來越深刻的理解到,我應該獎勵對的行為,讓努力認真工作的人得到正向的回饋,讓不適合的人離開,去找更適合他的地方,這是我身為主管的責任,不然我等於是讓想做事的人痛苦。
甚至現在我相信辦公室裡有壞人(不過待過中國的辦公室誰都知道有壞人),我曾經用過一個下屬主管,兩面人,在我面前講的話,跟她和下屬講的話完全兩樣,竊佔基層下屬的工作成績,我太晚發現,已經走了兩輪好員工,還有人後來去看心理諮商,對此我深感痛苦。
年歲的增長使我再也不相信終身雇用、公務員體系這種事情,當然不是說公務員都不能幹,錯,他們之中一定有很多能幹的人,反而就是因為有能幹的人,一個正向的體制一定要能夠給予積極向上的人正面的回饋,否則這個體制就是在懲罰真正能幹的人,使得優秀的人流失。這就是台鐵的現狀,台鐵有三成的新人在一年內選擇離職,即使是公家飯碗,他們不想要在這樣的地方待一輩子。
我不會說民營化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漫長的企業發展史讓我們知道,對公司的股權結構做出一定的改變,會有效改變公司的決策模式。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華航以前是國家之恥,我有很長一段時間痛恨華航,絕對不坐華航,但是華航透過股權結構的改變,平衡了過去航發會主導的董事會,今日的華航,已經是全球航空公司慘賠中的營利公司。
在這週的影片中,說明了台鐵應該民營化的理由:https://youtu.be/GF0riZIEC84。 我知道如果我再忘記這件事情,或者我有一絲絲的膽怯,顧忌年少時的朋友而不敢說話,那太魯閣號的罹難者會跟普悠瑪號的罹難者一樣,他們的死不會帶來改變。
做這個影片真的是無比沈痛,你們任何人可以試試看唸這段話:這次太魯閣號的司機員,他的名字叫袁淳修,助理司機員他的名字叫江沛峰,他們兩個人眼看著火車就要撞上隧道了,他們緊踩煞車到最後一刻,沒有逃走」,你們試試看講這段話會不會泛淚。已經一個禮拜了,我還是會一直掉眼淚。
為了他們,台鐵的改革必須要成功,他們能堅持到最後一刻,我們活下來的人更要堅持改革。讓台鐵成為真正的國家鐵道,讓年輕的員工能夠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讓台鐵人和台灣人,都能夠以台鐵為榮。
因為我們是活下來的人。
(很抱歉,我會一直呼籲台鐵改變體制,直到改變為止,這是我的理由:https://youtu.be/GF0riZIEC8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著名大右派、曾任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的John Bolton出版新書,震撼美國政壇,其中關於特朗普對華政策的第一手觀察,雖然或有譁眾取寵,仍不失參考價值。在博爾頓筆下,特朗普只在乎一己利益,對「中國模式」反而十分推崇,在爭相比拼反華的今日美國政壇,這本書究竟會帶來甚麼影響?對香港又有何啟示? ...
「新保守主義」的推薦目錄:
新保守主義 在 王丹网站 Wang Dan's Page Facebook 八卦
即使川普走了,川普主義還在(蘋果日報專欄)
王丹
美國大選走到今天,已經進入司法階段;雖然目前大選計票結果顯示拜登已經獲得當選票數,但如果有足夠證據坐實有大規模舞弊現象,翻盤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這些變化不在我們可以預測的範圍內,但這次大選反映出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可以開始探討。
這次大選幾乎所有的討論都集中在對於川普個人的爭論上,因此掩蓋了一個關係到美國國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在資本主義制度面對全球化的挑戰這一危機時刻,如何重新確立治理國家的政策方向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選舉結果已經證明了一件事:即使川普真的離開了白宮,但川普的政策主張,其實已經對美國產生了深遠影響。早前曾經有過一項民意調查,問美國民眾「你現在過得比4年前更好嗎?」認為更好的比率在歷屆尋求連任的總統中,雷根是44%、老布希是47%、歐巴馬是45%、川普是56%。川普得分最高,但未能順利連任,也難怪川普覺得委屈。但這反映出,川普政府的政策還是得到社會大眾比較多的支持。
曾經在小布希政府擔任政治事務主管的薩拉費根(Sara Fagen)認為:「川普主義已經根深柢固。共和黨的基礎選民已經變了,他們優先考慮的事情與羅姆尼和布希這樣的人會把這個國家帶到的地方不同。」其實豈止是共和黨被川普改變了,美國最近10幾年的左翼傾向也被川普主義擋住了去路。這次大家都關心總統大選,但很多州都同時進行一些民生事務的公投,例如新澤西州就通過了大麻合法化。
一個有意思的公投提案是加州提出的,允許公立機構公開基於種族進行區別對待的提案,即第16號提案。為了推動這個提案,加州左派人士花的錢是反對提案人士的14倍,但結果是以懸殊數字被否決。這顯示出,即使在最自由化的加州,選民對於過於激進的左派主張已經不再埋單。這也是左派痛恨川普的原因之一。
曾經被《紐約時報》稱為「過去30年最有影響力的記者之一」的安德魯蘇利文(Andrew Sullivan),11月6日在自己的部落格平台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川普走了,川普主義剛剛到來》。他認為這次選舉顯示,美國人民希望川普下台,但卻肯定他的政策,他的政策已經深刻影響了美國政治,那就是形成了與傳統的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以及小布希提出的「富於同情心的保守主義」不同的一種思潮,他稱之為「川普主義」。其內涵是:國家主義,文化上保守,面向資本主義的失敗和部分勝利者,略帶一些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的傾向。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加入了民粹主義的保守主義,具體政策上表現為希望拆分巨型科技公司,對自由貿易表示懷疑,要求大學對收取高額學費做出解釋等等。蘇利文認為「這個配方和選民同盟比現在深度分裂的民主黨來得更穩健。」
其實這也是我雖然並不喜歡川普這個人,但仍然願意支持他能夠連任的原因。美國目前面臨全球化和中國崛起帶來的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挑戰,以民主黨為首的左派仍然主張擁抱全球化,仍然寄希望於中國能夠遵守國際規則(拜登原話),仍然試圖在美國國內進行一些激進的所謂「進步主義」改革,這些政策其實已經脫離現實,而且違反主流民意。輿論公認,如果不是川普這個人充滿爭議,如果沒有疫情因素的加持,這場選戰本來是川普穩贏的。不管我們對川普的個人作風怎麼批判,我們必須承認,他對美國的影響必將繼續延續下去。
新保守主義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香港捲入另一重大政治事件之際,感謝信報容許我以長文方式,以另一角度剖釋《逃犯條例》與國際關係的關聯:
//從國際關係閱讀修訂《逃犯條例》:由正和遊戲變成零和遊戲的悲劇,還有出路嗎?(上)
港人就《逃犯條例》修訂舉行大遊行期間,筆者身在與世隔絕的帕米爾高原和阿富汗公幹,數日不通網絡後回到現實,已彷如隔世。本欄是國際欄目,多次說過不應談及香港,而作為《信報》國際主筆,本報提出暫緩修訂的立場自然也是我的立場。但由於這題目早已超出純本地法律演繹,變成觸及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的局中局,不少朋友認為這裏有責任分享一下國際關係的視角。筆者曾私下向一些北京、華府、台灣的政界學界朋友請教,綜合各方資訊,從不認為事情只能變成當下的零和悲劇;時光倒流,找到各方滿意的最大公約數並非不可能。究竟問題出在哪裡?還可以補救嗎?
一、緩衝區的藝術:為甚麼「特區」需要國際社會加持?
筆者多次談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際地位,假如沒有北京及國際社會同時加持,是形同虛設的。畢竟任何國家都可以主動建立自己的特區,例如北韓也曾建立新義州特區,但人家是否當一回事,就不能一廂情願。月前筆者應邀訪問沙特阿拉伯,了解他們的特區規劃,對方擔心的,亦是不獲國際社會重視這同一回事。國際上不同類型的特區、自治區,我到過十多個考察,當中香港的國際認同本來首屈一指:畢竟香港回歸前,已參加包括世貿、APEC等在內的大量國際組織,這是不能取代的先天優勢,但不等於後天不可能變動。
國際社會自然不等於美國,但客觀現實是,美國及受其行動影響的西方國家是否給予香港不同內地的待遇,對大多數港人而言十分重要,而在逃犯條例的國際層面,這是博弈的一方;代表國家利益的北京最初沒有直接參與,但「因特區政府管理不善」,被綑綁為博弈的另一方;至於香港特區政府雖然在跨境司法管轄權有其「涉外關係」角色,但只是「被博弈方」;同時在香港內部,又涉及各派的恆常角力。多重互動下,就是現在的雙層博弈格局(Two-Level Game)。
這場博弈的國際背景,在於當下中美貿易戰才剛開始,不但不會短期內終結,反而會成為不可能改變的結構。邏輯上,香港在其中的角色,存在以下可能性:
1. 最佳結局,自然是中美雙方有默契以香港為貿易戰的緩衝區,對對方徵收的懲罰性關稅都不適用於香港,讓香港乘貿易戰的機會「發大財」,這是香港昔日崛起之路;
2. 泛民一方希望的狀況是,美國要打擊中國境內的國際金融中心及技術轉移窗口,將《香港政策法》涉及意識形態及政治進程的部份加強演繹,甚至威脅不再承認香港地位,結果北京為了金融、貿易及技術需要,在香港就意識形態議題妥協;
3. 另一方認為中國應該減少美國財金能夠自出自入的亞洲基地,強調不容外國勢力影響特區,威脅不再保障美國在港既得利益,美國在既得利益者游說下,逐漸減低對港事務的參與;
4. 上述(2)和(3)的主觀意願同時出現,雙方各不退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特別地位」逐漸失去重要西方國家加持,北京也進一步嚴控在港的外國利益代表方,並加強參與內部事務。由於美國《香港政策法》對西方國家有指標性影響,假如有變動,香港的國際地位必受衝擊,甚至失去和內地其他城市的長遠競爭力,深圳、廣州心底裏就找不到大灣區被香港分一杯羹的理由。這不代表香港再也沒有國際身份,但只能變成另一種國際城市,模式可參考年前介紹過的「俄鋁故事」與「一帶一路姊妹港」系列,不贅。不習慣這種改變的香港人,只能用各自的方式回應。
要在逃犯條例這場博弈得到理想結局,特區政府應及早找到各方核心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弄至如斯田地,完全是修例在未有北京、國際、民意關注時第一步走錯,令幾乎所有持分者同時不滿,打擊面極大,導致滿盤皆落索。讓我們先回看各方在條例的核心利益何在:
二、大國初心︰由中美貿易戰到國家貪腐改革
美國外交政策即使是最講求理想的年代,例如百年前威爾遜的左翼自由主義,或二十年前喬治布殊的右翼新保守主義,到了執行層面,都不可能「純粹」以民主、人權一類意識形態主導,否則不會視人權狀態極不堪的沙特阿拉伯為政策文件明言的最重要盟友,也不會如此重視新加坡、以至近年的越南。但當國家利益有需要時,意識形態衝突就會成為「justification」之一。
美國國內本來有穩定結構,支持香港維持現狀。即使是近年就香港議題不斷發聲的USCC,政策影響力其實有限;參議員盧比奧的《香港民主人權法案》假如通過,會有了改變《香港政策法》的明確條件,但程序不會一朝一夕;美國建制的中國通普遍對香港友好,其實已努力防止「香港牌」失控;美國在港商人有是捍衛香港獨特地位的既得利益者,從來大力游說華府不要改變對港政策。所以《香港政策法》取消,本來很不容易。
但不少朋友忽略了一個盲點:假如美國行政機關單方面認為,賦予香港不同於內地的地位不符合國家利益,根本不需要讓國會表決終結《香港政策法》,也可以自行決定,因為法案賦予了行政機關這個「implied authority」,也就是特朗普一個tweet就可以了事。
特朗普有這樣的動機嗎?他對香港有其鮮為人知的特殊認知,除了當年曾和香港富豪打官司,還有很多有趣的蛛絲馬跡。他上任前關於2014年雨傘運動的tweet,即勸奧巴馬不要「多管閒事」,是他本來不碰香港的基本態度,然而他在過去一年打「香港牌」的動機,無疑增加了。除了中美貿易戰的背景,港元的美元聯繫匯存廢率成了美國打擊中國的潛在戰場,他坦承親自介入的孟晚舟事件,也令美國對香港逃犯條例對號入座,而逃犯條例又令港府失去一大盟友:最支持《香港政策法》的在港美國商人。特區政府把美國放在逃犯條例涵蓋範圍,「游說」時卻是照本宣科背誦官方文件,沒有思考如何結合各方利益,「香港牌」越來越弄假成真。這次特區政府游說各國領事的表現,已成為外交圈子的笑柄。
另一方面,從北京立場及中美貿易戰的宏觀框架思考,《逃犯條例》現存的真正漏洞,本來主要在國家主權的財金層面,也就是不少內地富豪帶著大量資產到香港,不少可能來歷不明,與目前習近平主席的反貪腐政策完全相違,也擔心他們在中美貿易戰搞局,這也是俄羅斯普京回應類似情況的手段。這點一般港人普遍並不理解,只有金融界的朋友知道端倪,因為特區政府根本完全沒有解說為何涉及國家利益,一切只以台灣「陳同佳案」為由,自難自圓其說。當然,北京在逃犯條例還有宣示主權的目標,但國際慣例有很多備而不用的宣示性條文,並非每一局都是零和遊戲。換句話說,港人最憂慮的內容、國際社會最憂慮的內容,其實都不是北京的核心利益。現時的修訂將不少常見的貪腐罪行如證券及期貨交易、資金轉移、涉及財政、課稅或關稅等剔除,同時卻令特區備受國際社會和內部民意質疑,是否符合北京初心和利益,已屬疑問。
總之,本來這一局的中美並不存在絕對對立,有不少迴旋空間,港人的憂慮更可以完全不被觸及,可惜特區政府的原方案打擊面之大(國際社會、台灣、香港商人、傳統精英、泛民反對派),和內裏的邏輯漏洞要修訂得完善已相當困難。事緩則通,何苦如此。//
新保守主義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評價
美國著名大右派、曾任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的John Bolton出版新書,震撼美國政壇,其中關於特朗普對華政策的第一手觀察,雖然或有譁眾取寵,仍不失參考價值。在博爾頓筆下,特朗普只在乎一己利益,對「中國模式」反而十分推崇,在爭相比拼反華的今日美國政壇,這本書究竟會帶來甚麼影響?對香港又有何啟示?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新保守主義 在 美国新保守主义如何实践其统治世界的主张?【美国 ... - YouTube 的八卦

English Videos will be firstly uploaded at @Guan Video Global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更新转移至@胡锡进Global Times Hu Xijin 科技节目更新转移 ... ... <看更多>
新保守主義 在 [討論] 新保守主義與新自由主義- 看板HatePolitics - PTT網頁版 的八卦
本魯指考生最近在複習歷史跟公民。裡面有提到新保守主義跟新自由主義。 兩個都主張小政府,自由市場,反對政府介入與減少公共福利。 然而公民課本寫雷根跟柴契爾是新自由 ... ... <看更多>
新保守主義 在 [問題] 新自由主義與新保守主義- 看板SENIORHIGH 的八卦
手機排版請見諒
想請問新自由主義跟新保守主義的差別
兩個都主張小政府,自由市場,反對政府介入
除了新保守主義還有訴求回歸傳統價值(家庭與個人責任)之外兩個還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嗎
?
那柴契爾跟雷根是屬於新保守還是新自由?
掌心雷說是新保守,詮達說是新自由
還是可以都算ˊˋ?
說是哪一個都不算錯嗎?
感謝回答啦~
祝大家九月都在想要的地方開學!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4.26.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35278992.A.F39.html
※ 編輯: jingwen1997 (123.240.11.114), 06/26/2015 20:25:54
※ 編輯: jingwen1997 (101.14.29.125), 06/27/2015 17:35: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