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雅今天在議會教育部門質詢時,要求禁止瘦肉精豬肉滲入校園保障學童健康,並且提出校園運動人才培養遭遇困難、健全幼教減輕家長育兒負擔、鹽埕運動中心進度、廣設運動中心、大美術館計畫、海洋流行音樂中心發揮效應等議題提出詢問,期許相關局處重視、改善!
美雅特別針對校園運動人力培養議題指出,目前高雄市校園運動人才培養遭遇的困境,包括沒有教練編制、沒球員生活管理人員編制、沒有球員宿舍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家長、學校自掏腰包解決,所以經營非常辛苦;高雄市目前到底有多少國中、小學有這些問題及需求,教育局應趕快調查,且擬定好配套措施,由政府、家長共同解決。
另外針對幼教問題,有關幼兒就學機構有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準公共化幼兒園、公立托育家園等,卻因設立數量不足,孩童想就讀,比中樂透還困難;目前新北市設立的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原有1053家,台北市有722家,但高雄市只有370家,讓許多家長擔心及關心,美雅要求應儘速增設班級數,增加可以就讀的員額,以減輕家長教育負擔,教育局局長當場承諾表示會儘速研議增設。
美雅為了市民運動場域議題,先詢問運動發展局長鹽埕運動中心目前進度及完工時間,要求運動發展局必須有具體進度,且於一個月內提出報告;更為市民爭取廣設運動中心,提出在舊龍華國小就近建設運動場域、並研議在舊中山國小規劃運動中心,並且應統整清查高雄閒置空間興建國民含室內運動中心等建議,期許運動發展局作好功課,重視、研議辦理。
有關大美術館計畫部分,美雅建議文化局必須著眼於帶動內惟周邊發展活化舊街區;檢視周圍環境修復或更新老舊破損的人行道;舉辦戶外劇團演出,提升文藝氣息,促進人潮及錢潮,才符合地方需求。
美雅還關心海洋流行音樂中心進度及相關議題詢問文化局長,興建流行音樂中心所需經費及未來每年收入效益等問題又說,如果流行音樂中心未來收入,不足支付開銷,每年還得另編二至三億元人事費用等預算支應,文化局是否該研議如何讓流行音樂中心發揮最大效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及將升任常務次長的教育部法制處長林淑真,林佳龍擔憂,未來教育部三位次長無人熟稔國教業務,一連問了三個12年國教相關問題,林淑真卻回答不出來,林佳龍指出,在12年國教即將上路的關鍵時刻,馬政府卻陣前換將,讓人擔憂政策怎麼推動。 林佳龍表示,林淑真過...
文府國中班級數 在 Facebook 八卦
老松國小生日快樂!
2021年5月1日,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舉行125週年校慶園遊會。(張哲生 攝)
臺北市老松國校在1966年9月的時候,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下了當時全世界學校班級數和學生數最多的紀錄;然而但受到少子化影響,目前全校學生只剩500人,學生銳減,教室被質疑閒置,內政部曾一度提出要將老松國小改建為社會住宅的構想。
2017年4月,老松國小校長林明助表示,早年車水馬龍的萬華如今已改變許多,加上新北市新設很多國小,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跨區寄讀升學率高的國中,便先讓孩子就讀當地國小,再升國中,如今老松小學部學生只剩約500人,若加上幼兒園、夜補校的學生,也僅有約800人。
老松國小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其前身為艋舺公學校,創立於西元1896年5月,為日治初期台灣最早的一批小學。
學校成立時的名稱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初期曾利用艋舺學海書院與艋舺祖師廟作為臨時校舍,直至1907年1月才遷至現址(蓮花池畔),建造木結構的校舍,並改校名為「艋舺公學校」。
據當時校舍平面圖看,校園三面有教室,中央留設操場,此為日治時期最常見的小學規劃形態。後至1920年代末,因木造校舍遭蟻蝕而嚴重毀損,便易以鋼筋混凝土構造,校舍仍保持三面式佈局。
老松國小的校舍雖屬對稱式的佈局,但教室空間高敞,光線明亮。走廊設計為半圓栱,帶有一絲古典趣味,它是日據中期台灣的小學校舍之典型例,值得保存。
明治29年(1896年)3月31日,臺灣總督府以「敕令第94號」發佈「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創設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與國語學校附屬學校。同年5月21日,以「府令第5號」發佈「國語學校及附屬學校名稱位置」,老松國小前身「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正式創立(第一附屬學校位於芝山巖,第三在大稻埕),7月11日設校址於艋舺學海書院(今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11月1日開始上課。
會稱為「附屬學校」,是因為其作為國語學校師範部學生們教學實習的專門實驗學校之故,附屬學校未置校長,以國語學校校長兼任。總督府為創建殖民行政,必須教育一批能日語的臺灣人作為官廳雇員與通譯,以遂行施政,故開出每日15錢津貼,且畢業後錄用為公務員等條件招攬學生(也可升學國語學校)。入學年齡規定8歲以上25歲以下(1898年8月以後,與公學校一樣,改為8至14歲),在學年限四年。結果,第一年招攬了10名學生(1900年3月第一屆7名畢業)。
1897年1月,校址遷至艋舺祖師廟,此時學生已增至150名。次年(1898年)因應「臺灣公學校令」實施,附屬學校也進行廢校或合併,該校於同年10月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第一、第三廢校)。
1907年1月,改稱「艋舺公學」,同年5月4日被指定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代用校」,依然是國語學校學生教學實習的附屬公學校。
1907年10月,由祖師廟遷至現址,位於當時蓮花池街與八甲街街廓上(1922年4月更名老松町),新蓋木造教室20間,此時學生數為457名。
1908年4月,從六學年制改為八學年制,但1914年4月復改回六年制,並設置二年制「實業科」,由公學校畢業生就讀,以培養一技之長(1919年改為「簡易商業學校」,1922年再改為「高等科」,皆二年制)。
1914年7月,完成磚造兩層教室8間及大禮堂。
1919年4月,國語學校改稱「臺北師範學校」,該校也改稱「臺北師範學校附屬艋舺第一公學校」,學生1,080人。
1922年4月,改稱「臺北市老松公學校」,仍為臺北師範學校附屬代用公學校,直到1927年5月,才正式獨立。
1936年12月,木造教室改建成二層鋼筋水泥教室。
1941年4月,「國民教育令」實施,廢止小、公學校之名,以示日臺人共學、平等,此時改稱「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11月1日接收該校,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1955年2月,正面校舍(北棟)陸續新建、改建為三層鋼筋水泥大樓,至1960年共分六次增改建才完成現今規模,今昆明街側之原二層磚造教室(東棟)也在1960年改建完成,以因應持續增加的學生,如1964年9月,已達156班,學生數突破10,000人;1966年9月,更達158班,學生11,110人,為創校至今之最高記錄。
1968年12月25日,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1978年8月,創立「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同時廢止「民眾補習班」。
1990年3月22日,配合臺北市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1999年6月29日,臺北市政府指定老松國小正面的校舍(北棟)為市定古蹟。
2010年4月,校門開始改建,並於同年8月30日完成改建。
一百多年來,老松國小對艋舺地區人才的培養具有深刻的教育與文化意義,是當地非常重要的學校。
文府國中班級數 在 蘇巧慧 Facebook 八卦
【為孩子顧教育,爭取桃子腳國中小、彭福國小操場改善!】
在馬不停蹄的行程中,今天下午我又和教育部林騰蛟次長、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一起衝到了我們 #北大 桃子腳國中小 和我們 #樹林 彭福國小,又要來為大家修操場囉! 陳世榮議員、 廖宜琨(Kevin)議員、高敏慧議員服務團隊、里長們,以及學校的家長會也都一起來關心。
1⃣北大桃子腳國中小
已經通過第三期校舍工程可行性評估,預計國中、國小、幼兒園都要再擴增班級數,學生人數將達到3000人,學校操場現有5個跑道將不敷使用,且操場目前為紅土材質,平時砂石粉塵飛揚,學生跌倒都是開放性傷口,有安全疑慮。
未來計畫跑道要往內擴增至6個跑道,並且把操場材質改為PU或是橡膠材質,感謝次長現場允諾,待學校及教育局確定計畫,並提報到教育部後,將用最快速度協助讓經費核定!
2⃣樹林彭福國小
學生、社區民眾都仰賴學校操場運動,但操場民國91年整修至今已經17年,操場地坪多處塌陷破損、排水不良且水溝破損易積水,操場周邊植草磚也因為樹根隆起破損、不平整,跳遠場也有場地破損情形…等,處處充滿危險因子,影響學童及民眾使用安全。
次長現場承諾,待學校提報計畫、教育局確認後提報教育部,一定盡速核定,希望可以趕在明年暑假施作,盡快給孩子、居民新的操場,力拚明年校慶運動會可以使用!
今天在彭福國小也遇到課後溜冰的孩子們,遠遠看到我就主動跟我打招呼,我問他們「巧慧媽媽之前幫你們修了遊戲場,這次幫你們修操場,好不好?」看到他們高興的說好,也讓我感覺一切的努力都非常值得。
這三年多來,改善了許多校園環境,尤其修操場修到現在都出名,最近剛落成的 #文林國小新操場,就是讓家長、鄉親都稱讚,最好的範例;要讓更多的孩子們都能有好的運動空間,巧慧媽媽還會繼續努力,為大家爭取!
#蘇巧慧會做事
#國會有表現 #地方有成績
#改善教育環境
文府國中班級數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及將升任常務次長的教育部法制處長林淑真,林佳龍擔憂,未來教育部三位次長無人熟稔國教業務,一連問了三個12年國教相關問題,林淑真卻回答不出來,林佳龍指出,在12年國教即將上路的關鍵時刻,馬政府卻陣前換將,讓人擔憂政策怎麼推動。
林佳龍表示,林淑真過去都在教育部的幕僚單位服務,從未擔任過業務單位的主管,詢問她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林淑真回應,一定要準備好,而後林佳龍出3道與12年國教相關題目,包括「全國15個免試入學招生區中,有哪幾個採計志願序?」「推動12年國教業務後,哪幾個縣市會增加支出?」「推動12年國教後,高中職免試入學最大的變化是什麼?」,但林淑真卻答不出來,承認業務還需時間熟悉。
林佳龍詢問,什麼時候決定陳益興次長「被動請辭」,蔣偉寧回答,約一個月前做的決定,而後於本周一中午向陳益興告知;林佳龍怒斥,周一早剛針對十二年國教質詢完陳益興,很多問題待釐清,但中午部長就告知陳益興「請辭獲准」,未來教育部三位次長無人熟稔國教業務,學子的權益要找誰負責?林佳龍擔憂,未來政策有不確定性,日後教育部3個次長中,無人熟悉12年國教任務,令人不知政策如何推動。
林佳龍說,今年台灣爆發多起食品安全問題,從從過期食品、斃死豬到食用油,校園食的安全更是出現危機,以近日發生的大統使用廉價油品混充及銅葉綠素調色為例,國中小營養午餐也都中彈,教育部統計全國共有156校使用大統油品,但實際數字可能更高,教育部應該負起責任,國教署預算書明文寫著執掌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與學前教育階段...學校午餐、校園餐飲營養衛生之規劃、推動及督導」,而教育部長蔣偉寧雖說,已全面清查營養午餐的食用油品,確保不會用到有問題的油,昨(22)日還發新聞稿表示:「為維護教職員工生食品安全,請學校清查並停止使用標示不實及違法添加之油品」但我們從教育部編列明年的預算看來,完全是背道而馳,罔顧學子的食品安全。
林佳龍表示,依照學校衛生法第23條規定:「學校供應膳食者,應提供衛生、安全及營養均衡之餐食,實施營養教育,並由營養師督導及執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四十班以上者,應至少設置營養師一人;各縣市主管機關,應置營養師若干人。」從法條上來看,國中小實際督導及執行食品安全的把關者,就是各校的營養師,然而,教育部每年編列「補助各縣市政府充實國民中小學營養師編制實施計畫」預算,卻是逐年遞減,從101年度的1億元,到今年102年度降至8千萬元,而今年雖爆發多起食品安全問題,但教育部的103年度預算,該科目竟僅編列5324萬3千元,比今年相比少了33.5%,與去年相比更少了近5成,從預算上來看,教育部非常不重視食品安全,而當問題食物或餐具殃及學子,教育部責無旁貸,部長應該要檢討。
另外,林佳龍也要求教育部提供資料,包括全台灣共有幾名營養師,還與法定人數相差幾人,如果教育部未編列足額的補助預算,各地方政府是否就不聘了?
文府國中班級數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評價
學校午餐制度公聽會 劉櫂豪要求考量城鄉差距促進區域均衡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4)日召開「學校午餐規範法制化及建立完善制度」公聽會,劉櫂豪立委特別針對偏鄉地區的教育資源不足,城鄉差距問題,要求教育部在制訂政策時,能夠加以考量,讓政府的良法美意可以照顧到全國每一位學童,區域均衡發展,讓學童有營養均衡、安全健康的學校午餐供應。
劉櫂豪指出,為了讓國中小的學童有健康、安全、營養均衡的飲食,學校衛生法於102年修訂時,特增訂第23-1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四十班以上者,應至少置營養師一人」。然則,台東縣全區國中22間、國小87間,目前符合40班以上的學校僅1間,還有另一間國中因為過去曾超過40班,所以全縣共有2間學校有營養師,顯然過去政府在制訂政策時,並無考慮到城鄉差距的問題,使得良法美意無法普及到偏鄉地區。加上中央的政策制訂但後續編制人員的經費必須地方買單,又造成地方預算編列的壓力,因此期待此次政策的擬訂能夠將城鄉差距弭平,讓良法美意照顧到全國每個學童身上。
劉櫂豪並舉出營養午餐的經費補助為例,教育部每年編列數10億元補助地方政府營養午餐,但是執行到每個縣市、每間學校,卻有每個學童餐費從30元到60元間的差異,甚至有平均超過60元的,這是因為每個縣市政府預算經費、家長捐助等經濟能力不同造成的,而且每個地區的物料、人員、運送等成本都不同,用齊頭式的經費補助,只會使城鄉差距的情形更顯嚴重,因此政策上因該有所調整,對於偏鄉的特殊性要加以考量,才能增進整體的教育發展。
文府國中班級數 在 邱靖雅 Youtube 的評價
第18屆第9次臨時會
提案:為保障學子受教權,建請縣府重新檢討縣治三期文中預定地之需求。
提案說明:依據竹北六家地區96-105學年度國小班級數及102-105學年度國中班級數,數據顯示再過兩年,六家地區的國中班級數就無法滿足國小畢業班級數。且北興里、東興里、十興里都持續增建新社區,人口成長極為快速。北興里田里長、十興里毛里長皆代表民眾,向本席提出需求。建請縣府即早進行檢討。
提案單及縣府回覆連結:http://joinus.tw/campaign/?p=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