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的居民不該被污名化
社會住宅附近的居民,也不該被污名化!
每個社會住宅的案子遇到阻力的原因都不盡相同。
有些確實是少部分人士為了政治因素帶風向。但有更多,是真的有具體的疑慮。
例如我的選區文山區,因為捷運建設長年延宕,交通問題非常嚴重。
而公宅戶數動輒一百多戶到三四百戶,對交通的影響,並非一般百戶以內的建案可以比擬。
當初市府將最多的公宅規劃在文山區時,確實引發地方居民的嚴重焦慮感。
但大多數的文山區居民,是理性且良善的。在經歷用心的溝通之後,文山區的居民也都接受,公宅建設仍然依照規劃進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瞭解問題。社宅面臨阻力,就該用心去了解民眾的憂慮在哪裡。
我所接觸過的案例,周遭居民在意的是交通規劃,在乎上下班會不會更容易塞車,在乎公宅的建築品質、管理維護能否比以前的平宅更優質。
幾乎沒有人會問:誰會住進來?更沒有人會說「窮人不能住進來」。
大家在意的是社區的品質管理,是「怎麼住」而不是「誰來住」。
沒有去實際瞭解真正的原因,動輒把社宅周遭的居民描繪成嫌貧愛富、討厭窮人當鄰居、只關心自己房價不關心別人死活的樣子,對公宅周遭的居民非常不公平。
難道社宅周遭的居民就活該被政府污名化嗎?
再者,一個更荒謬的現實是:
如果真的用心去看過台北市公宅的租金和招租條件,就會知道「公宅不能全部都是窮人」根本就是假議題!
以目前台北市公宅的租金,必須是有基礎經濟能力的人才能負擔,最弱勢的窮人還是租不起。
「要有高單價產品讓中上收入者入住,以免整棟房子都是窮人」的說法,是很脫離現實的。
錯了就錯了,回去檢討、改正就好。扯一推五四三,實在很奇怪。
關於公宅,柯文哲有三個跳票、一個原則問題:
1⃣️ 8年5萬戶公宅政見跳票:
我的建議是,8年5萬戶跳票沒關係。但5萬戶的目標不能跳票。
8年內蓋不出五萬戶,大家可以體諒。但8年總可以「規劃」五萬戶讓未來的市府接手做。
2⃣️ 每坪租金不超過500元,跳票:
我的建議是,重做財務評估,以「入住者收入30%」重新設算租金定價及申請條件,評估政府要負擔多少支出,再進一步談自償率如何設定。
3⃣️ 每戶最高租金不超過3萬元,跳票:
我的建議是,全面檢討規劃中的社會住宅房型、坪數、設備,搭配剛才第二個建議,重新設算租金。
一個原則問題:
社會住宅到底是「公營事業」還是「社會政策」?這個大戰略必須清楚定錨。
如果當成「不能虧錢的公營事業」來辦,台北已經有這麼多包租公了,還需要拿納稅人的錢創造全台最大包租公嗎?
如果是「社會政策」,世界上有政府不出一毛錢的社會福利嗎?
定價有問題就該檢討。不要再拿「每月四萬還是搶破頭啊!」來說嘴了
有很多窮人餓肚子,政府推出福利餐廳,宣稱要解決弱勢的飲食問題,限量賣一個三百塊的和牛便當,會不會賣完?會!但這樣合理嗎?
「我請米其林大廚用和牛高級食材,市面上都賣三百五,我賣你三百已經便宜了。而且我的店不能都是窮人來買」
這樣講會通嗎?用納稅人的錢補貼五十塊給買得起三百塊便當的人,這樣是公平正義嗎?
沒人會嫌錢多,中上收入的人在想的是怎樣可以更有錢。市面上接近五萬的新房,定價四萬出租,當然還是抽爆。
只是這8折的優惠,是納稅人補貼給中上收入者租房,台北市已經有錢到可以補貼年收超過100萬的人租房子嗎?
居住正義的核心,就是要解決無法負擔的市場行情。
如果凡事都以「市場行情就是這樣」來解釋,那居住正義就不要再喊了。
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
社會住宅政策不難,找回2014的柯文哲政見而已。
文山區社會住宅 申請 在 Sway房市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為何政府只愛作表面文章,官官都是晉惠帝
看看美國紐約的作法,不管是要推二十萬戶的社會住宅,還是從十幾年前「慾望城市」內就講過的限制租金住宅,都是讓紐約人在可負擔的範圍內,能夠住的起紐約,而不是硬要你搬到房價便宜的隔壁州。
我們的政府是這樣:
買不起市中心?買郊區啊!(郊區又沒交通又沒生活機能)
買不起台北?買台中搭高鐵啊!(高鐵不用錢啊?為何要大家離開台北?)
買不起台北?我在三芝有推6萬元/坪的房屋啊,怎會買不起?(三芝…)
租不起房屋?申請租金補貼的人又不多,房屋自有率又那麼高,租屋不是問題啊!(房東要逃漏稅不給申報啊,而且很多人一次就買超過十間,但更多人沒能力買房,看平均數字來判斷大家都有房,你是腦袋有洞?)
買不起台南、高雄?我們的房價被低估,很便宜的!(只有官才會覺得房價便宜,老百姓吃土吃很久了)
稍有作為的官有時良心發現,會來一些變化:
來個租金打七折的聯開宅(不行,我家租金會被拉低!)
來個租金打七折的社會宅(不行,為何在文山區,你是瞧不起文山區人?)
來個房價打七折的合宜宅(不行,這樣我要怎麼賣房賺錢!)
來個房屋稅加二倍的政策(不行,一年稅金要上百萬,我是富豪錯了嗎!)
豪宅稅...(不行,憑啥我要繳多一點,我所得稅都逃光光了耶。)
拆違建...(不行,我要做生意賺暴利,怎可以查我!)
東森57新聞王有堆的跟山一樣高的NCC投訴報告,八成都是投訴我講利空消息,害他們賺不到錢,有一成是投訴其他名嘴,因為他們講我寫的內容,害他們賺不到錢,還有一成是我重新複誦並追加心得,關於其他名嘴說的新聞內容。
我支持那些願意為平民老百姓作事的政治人物,而不是選舉前才來演猴戲假裝關心的那些明星政治家!
http://www.appledaily.com.tw/…/201601…/772821/papersec_right
文山區社會住宅 申請 在 黃珊珊 Facebook 八卦
「讓台北市更好」這不應該只是柯文哲市長的責任,而是生活在一個城市的人,共同的想法與願景。
4年4.8萬戶社會住宅
哪裡來?
公家找地 民間出房
「4年4.8萬戶社會住宅」這是柯文哲市長的政見,「居住正義」的問題也是台北市首要、急迫解決的課題。台北市議員黃珊珊、林國成、陳政忠質詢組 在27日(一)財建部門質詢時將提建言,找方法,幫柯市長找到4.8萬戶社會住宅。
黃珊珊議員指出,去年(103年)台北市議會通過「台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修正,將持有二戶的房屋稅率調漲為2.4%,持有三戶(含)以上則調漲為3.6%,據北市稅捐處統計,受影響戶數約14萬6000多戶,也將為市庫注溢18億。而就在這調整的當下,其實如果能夠再轉個彎,也許就能幫柯市長多找到社會住宅的來源。
根據北市稅捐處統計,這新版房屋稅率跟舊版相比,有些人的差距會高達10幾倍,而這10幾倍差距的房屋稅,如果能提供誘因讓這些持有者,也能比照出租給社會住宅資格民眾的條件,那4.8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也不需要完全由政府提供。
4月22日營建署公告的「公益出租人申請作業要點」中,將中低所得家庭納了進來,而「台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供自住或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者,為百分之一點二」。因此若是能在去年修正過的同項第二款「持有本市非自住之其他供住家用房屋在二戶以下者,每戶均為百分之二點四;持有三戶以上者,每戶均為百分之三點六。」後面加註符合社會住宅精神的條件,就可比照公益出租人的狀況,享有房屋稅率的減免。
「提供政策誘因,讓富人也能做公益,回饋社會」這是本質詢組提出此建議的基本想法。
簡單來說,A男在台北市擁有2間房屋,按照新版的房屋稅,第二間房將會被課2.4%房屋稅;B女在台北市擁有4間房,按照新版的房屋稅,除了自住的那間外,第二、三、四間房都將會被課3.6%房屋稅。但如果A男與B女響應柯市長「4.8萬戶社會住宅」政策,把他們除了自住以外的房子,像是透過台北市都發局的租屋平台媒介,以低於附近行情8折的租金,成功租給符合社會住宅資格的民眾,那該間房子的房屋稅就回到原本母法的規定1.5%。若是出租對象是符合公益出租人資格的話,房屋稅就更低,就是1.2%。
在過去由於不管持有幾戶,房屋稅率都一樣,自然無法產生誘因,但現在因為稅率調高了,這個誘因自然出現了。或許也會有人質疑這些有錢人不會為了少少房屋稅而去犧牲租金收入,但我們想,有防有錢的人,也是會有「富而好禮的」,就好比率先士卒的前副市長張金鶚,他就把位於文山區的第二間房提供到市府的租屋平台。像這樣的情況在下個月收到房屋稅單時,這間房就會被課以2.4%稅率,但如果放到租屋平台,出租給公益出租人,房屋稅率就降為1.2%,若能把社會住宅精神納進來,那就也能降為1.5%。
其實類似這樣的構想,同為政治素人的朴元淳也在首爾成功推出。他們稱為「拯救空屋—-將閒置空屋轉為租賃住宅」,首爾在這政策上的承租資格為薪資所得為都市勞動者每戶月平均所得的70%以下之老人、婦女以及大學生等,租金不得高於附近行情80%,且至少可住6年。
「讓台北市更好」這不應該只是柯文哲市長的責任,而是生活在一個城市的人,共同的想法與願景。本質詢組除了在施政報告所提的兩項建議外,也會在這個會期中,陸續從首爾經驗中提出在台北也能仿效可行的政策供柯市府參考,希望台北市能在這四年改變成真,迎頭趕上。
文山區社會住宅 申請 在 全台第一個全新社宅台中落成1800人搶申請 - YouTube 的八卦
台中市政府推動8年1萬戶 社會住宅 ,希望在高房價的時代,讓市民人人有房住,也期望解決台灣高房價問題!而全台第一處動工,也是第一個完工的豐原安康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