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發表了第二個總統任期的就職演說。全文如下:
一、作為共同體的台灣
今天我站在這裡,是以無比感恩的心情,再一次承擔台灣人民交付給我的責任。
這是中華民國史上,最特別的總統就職典禮。它特別的地方,不在於典禮的規模,也不在於參與的人數,而在於,我們都知道,這一路走來有多麼不容易。
我要感謝台灣人民,是你們讓這麼不容易的事,在台灣發生。
我要特別謝謝一些人,他們在過去這四個月的防疫期間,很少被人提及。我要謝謝每一位在防疫初期,在藥房門口排隊的台灣人民。謝謝你們的耐心,以及謝謝你們對政府的信任。是你們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即使在最不安的時刻,也能保持公民的美德。
我也要謝謝那些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人。你們忍受生活的不便,為的是保護他人的健康。謝謝你們,展現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成就台灣防疫的成功。
國家的光榮感,生死與共的共同體,這一段記憶,將會存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團結的感覺,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今天現場,有許多各國使節代表,而且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許多國家,也都在關心台灣。
我想藉著這個機會告訴你們,你們看到的國家,有一群善良而堅韌的人民。這一群人民,無論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能靠著我們的民主、我們的團結,和我們對彼此的責任感,克服挑戰、度過難關,讓台灣在世界上屹立不搖。
二、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
從一月到現在,台灣連續兩次讓國際社會驚豔。第一次是我們的民主選舉,第二次則是我們的防疫成績。
過去這一段時間,因為防疫的成功,「台灣」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大新聞媒體上。
「台灣」也寫在我們一箱又一箱送往國外的物資上頭。台灣人是世界上最良善的一群人,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
我也希望全體國人,除了分享光榮跟喜悅之外,也能體會「自助助人、自助人助」的精神。
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們不能有絲毫鬆懈。就算疫情過去了,衝擊也不會立刻散去。
這次疫情對全球的衝擊既深又廣,它改變了全球政治經濟的秩序,不僅加速、加大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重新排列了經濟板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型態,甚至也改變了國際社會對台灣和周邊情勢的想像。
這些改變是挑戰,但也是機會。我要請所有的國人同胞做好準備,因為接下來,還有各種考驗和難關在等著我們。
未來四年,誰能從疫情中脫困;誰能針對疫情所帶來的改變,研擬國家的生存發展策略。誰能在疫情過後,複雜詭譎的國際情勢間,掌握機會,誰就能讓國家在世界中脫穎而出。
治理國家從來不能依賴激情,而是要在變局中,保持冷靜、指出方向。過去四年,這一點,我做到了。
我說過,我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各位。所以,下一個四年,在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民主深化,這四大面向上,我也會超前部署,讓台灣脫胎換骨,我會帶領台灣迎向未來。
三、國家建設工程
#產業與經濟發展
我知道,台灣人民最關心的,就是我們的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在2016年啟動了「經濟發展新模式」,致力讓台灣經濟走向世界。四年來,在國際經濟的巨大變局下,台灣不僅挺了過來,經濟成長更回到四小龍的第一名,股市萬點也成為常態。
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至今,仍然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這是全球少有的。但我們在紓困以及振興經濟上,必須持續超前部署,全力維持經濟穩定成長。
未來四年,我們面對的,是全球經濟更劇烈變動,和供應鏈加速重整的局面。在整體經濟方面,我們將秉持「穩定中追求成長、變局中把握先機」的政策理念,持續落實前瞻基礎建設、兆元投資等重大計畫,來鞏固未來幾十年的經濟發展。
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更要抓住時機,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第一,我們要持續強化資訊及數位相關產業發展。我們要利用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的優勢,全力搶占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世代,資訊科技的重要基地,全力促進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
第二,我們要發展可以結合5G時代、數位轉型、以及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我們要全力打造可以有效保護自己,也能被世界信賴的資安系統及產業鏈。
第三,我們要打造接軌全球的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這次疫情中,無論是試劑製造、或是新藥和疫苗的研發,「台灣團隊」都有足夠的能力,跟全球頂尖技術接軌。我們要全力扶持相關產業,讓台灣成為全球克服疫病挑戰的關鍵力量。
第四,我們要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除了已經在進行當中的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我們會更強力推動軍民技術整合,激發民間製造能量,更進一步進軍航空及太空產業。
第五,我們要加速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過去四年,再生能源有飛躍性的發展,台灣成為國際再生能源投資的熱點。在這個基礎上,2025年綠能占整體發電量百分之二十的目標,我有信心可以達成,台灣將成為亞太綠能中心。
第六,我們還要建構足以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及戰備產業。面對未來的全球秩序變化,從口罩、醫療及民生用品、能源到糧食供應,我們要把重要的產業鏈留在國內,維持一定的自給率。
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中,誰能擺脫依賴,誰就能掌握國家生存發展的先機。我要請所有產業界的朋友們放心,政府不會讓產業孤單。在未來幾年,我們有幾個主要的策略,來全力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策略
首先,我們要將國內需求,作為基礎能量,來帶動產業發展。尤其是公共部門的需求,以及維持國家安全的基本需求。
像是在這次疫情中,口罩等防疫物資的戰略需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的國防產業和再生能源產業,也都能循著類似的模式,加速發展。
不只有口罩國家隊,未來,我們也會視各產業的規模及條件,組成國家隊。藉由政府對內部需求的保證,建立「台灣品牌」的全球戰略物資製造業,並且拓展到其他市場。
再來,我們知道,金融支援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未來,我們會採取更靈活的金融政策,持續改革金融體制,運用更多元的金融手段,來協助產業的資金需求。
我們也會全力打造安全的產業環境。政府將致力於維持完善的公衛體系、堅固的國家安全體系、穩定的社會、良好的法治、以及健全的市場。有了這些保證,全球的高科技和戰略性產業,才會願意選擇台灣,作為生產和研發基地。
接下來,我們也要持續引導產業布局全球。和美、日、歐洽簽貿易或投資保障協定,這個目標我們會繼續努力。
我們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同時,也會積極開拓其他有潛力的市場,鼓勵廠商前往布局,為產業的國際合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當我們在全球尋找機會時,各地的台商將會是我們最好的夥伴。
最後,則是人才的問題。台灣要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就必須匯聚各方的人才。蔡英文的政府,會全力爭取國際上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讓台灣產業的團隊能夠更加國際化,擁有全球競爭的視野和能力。
未來,台灣更要和國際進一步接軌,我們將在雙語國家及數位領域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讓產業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未來四年,更融通的金流、更活水的人流、更強勁的產業實力、更與世界緊密連結的台灣,將開啟嶄新的經濟格局,迎向繁榮新時代。
#社會安定:醫療健康網、社會安全網,接住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不會忘記社會安定,也是人民對政府的重要期待。一個更好的國家,政府必須要擔起更多責任,來減輕人民的負擔,減少社會的問題。
過去幾年,我們把長照2.0、幼托照顧、居住正義的問題,一個一個補起來了。未來四年,我的目標,就是要把這張網,做得更綿密,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盡量不要讓遺憾的事情再發生。
#健康防疫安全網
首先,我們要更強化健康和防疫安全網。台灣已經是高齡社會,疫病的流行,對人民的健康是嚴重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強化疫病防治和醫療能量,結合產業,在疫苗和藥物的開發、以及傳染病防治的領域,有更多突破,讓人民可以更健康、受到更好的照顧。
#社會安全網補漏網
接著,我們要把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補起來。這幾年來,有幾起跟「思覺失調症」患者相關的治安事件,引起很多討論。不只是「思覺失調症」,其他精神疾病、毒癮、家庭暴力等問題也一樣。
我了解民眾的憂慮,這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政府的事。當家庭無法妥善照顧這些患者時,政府就有責任介入協助。
我會強化社會照顧體系,讓第一線的社工能量能夠提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讓社工能夠深入最基層,把過去社會安全網沒有接住的人找出來。
另外,對於個案所引發的爭議,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醫療部門、或個別法官。司法和行政部門,應該要檢討制度、優化制度,該修法的地方,就應該要著手修正。
#國家安全: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兩岸和平穩定
一個更好的國家,也必須重視國家安全。過去四年,我們推動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希望讓台灣在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未來四年,這些政策方向不會改變,我們也會做得更多。
#國防事務改革
在國防事務改革方面,我們有三個重要的方向。第一是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在強化防衛固守能力的同時,未來戰力的發展,將著重機動、反制、非傳統的不對稱戰力;並且能夠有效防衛「網路戰」、「認知戰」、以及「超限戰」的威脅,達成重層嚇阻的戰略目標。
第二是後備動員制度的實質改革。我們要提高後備部隊的人員素質和武器裝備;後備戰力提高,才能有效地跟常備軍隊協同作戰。此外,平常就要建立跨部會的常設後備動員體制,協調人力物力,平戰轉換時,動員才會順利。
第三是改善部隊管理制度。現在的年輕士官兵,都是在民主自由的社會長大,如何讓他們在軍中,發揮更好的戰力和專長,這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年輕人從軍出現適應上的問題,反映出社會轉變和軍中管理制度的落差。我們必須把落差補起來,不要因為制度的不周全,影響了社會對軍隊的觀感,也造成軍人的榮譽和士氣,在一個又一個的個案中,被消耗掉。
因此,我們要在制度上,強化軍中申訴關懷機制、建立公允的事件調查機制、以及滾動檢討人事配置。在教育訓練上,則要提升各級幹部領導統御能力,達成管理的現代化、專業化。
我們要在維持戰力的團隊軍紀,以及社會價值對個人的尊重之間,取得包容、取得均衡。
#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在國際層面,過去四年,我們積極參與各項國際重大議題,包括反恐合作、人道救助、宗教自由、以及非傳統安全等重要全球議題。
在這次國際疫情中,我們在能力範圍內,對國際社會展開無私援助,受到了高度肯定。
台灣,已經被國際定位為民主成功故事、可信賴夥伴、世界良善力量,這是台灣人民共同的驕傲。
未來四年,我們會持續爭取參與國際組織,強化和友邦的共榮合作,和美、日、歐等共享價值的國家,深化夥伴關係。
我們也會更積極參與區域的合作機制,和區域相關國家攜手,共同為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實際貢獻。
#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面對複雜多變的兩岸情勢,過去四年,我們盡力為兩岸和平穩定,做出最大的努力,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我們會持續努力,也願意跟對岸展開對話,為區域安全,做出更具體的貢獻。
我要再次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我們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
我們也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這是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
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雙方都有責任,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與分歧的擴大。在變局之中,我會堅持原則,並秉持解決問題的開放態度,負起責任,我也期盼對岸領導人,能承擔起相對的責任,共同穩定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四、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
未來四年,除了國家建設的工程,政府體制的優化,也非常重要。立法院即將成立修憲委員會,提供一個平台,讓攸關政府制度、以及人民權利的各項憲政體制改革議題,能夠被充分對話、形成共識。
藉由這個民主過程,憲政體制將更能夠與時俱進,契合台灣社會的價值。而朝野都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更應該優先來推動。
在司法改革方面,上個任期,我已經實現了「司改國是會議」的承諾,讓「法官法」、「律師法」、「憲法訴訟法」、以及「勞動事件法」陸續完成修法,這都是改善司法體質的基礎工程。
但是司改還在轉型期,現階段的成果,和人民的期待,還有一段距離。我會繼續傾聽各方的意見,不會停下腳步,人民的不滿,就是持續改革的動力。
在未來四年內,國民法官制度一定要上路,讓人民進入法庭擔任國民法官,成為改革的催化劑,讓司法體系與人民的距離不再遙遠,更加符合期待,贏得信賴。
另外,所有憲政機關,都要持續改革的腳步。行政院組織改造工程,將在重新盤點後再次啟動,包括成立一個專責的數位發展部會,還有與時俱進地調整各部會,讓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貼近國家發展的需求。
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將在今年八月掛牌成立,它將是台灣落實「人權立國」理念的里程碑,也是監察院轉型的起點。
我也會請九月上任的考試院新團隊,提出完整的改革方案,檢討過去的思維,轉型為稱職的國家人力資源部門,培育現代政府所需要的治理人才。
五、結論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台灣,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越發堅韌團結。我們抵抗過侵略併吞的壓力、走出獨裁體制的幽谷,也一度走在被世界孤立的曠野之中,但無論什麼樣的挑戰,民主自由的價值,一直是我們的堅持。「自助助人、自助人助」的共同體意識,也始終是我們的信念。
今天我們的現場,有很多防疫英雄:口罩國家隊上中下游產業成員、疫情指揮中心的公衛團隊、以及蘇貞昌院長帶領的政府團隊。
還有更多沒有在現場的各行各業防疫英雄們,醫護人員、郵務人員、藥師、便利商店店員、以及運將朋友等等。
容我無法一一叫出各位的名字,但我想要告訴大家,七十年來,台灣可以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依靠的從來都不是一兩個英雄;而是像各位一樣,一起轉動歷史巨輪的無名英雄。是因為有你們,台灣世世代代的幸福、安定、繁榮,才得以延續。
我要向你們所有人致敬。所有的台灣人都是英雄。蔡英文跟賴清德,很榮幸能在此,接受各位的託付。
能在這樣艱鉅的時刻,承擔中華民國總統的重責大任,我心中的壓力多過喜悅。不過,我不會退縮,因為我有你們。
未來的路不會一片順遂,挑戰只會越來越多。不過,我們是一個在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國家。我們兩千三百萬人,是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我由衷期許所有的國人同胞,要記得過去這幾個月,上下一心、緊緊相依、克服難關的感動。中華民國可以很團結,台灣可以很安全,當一個台灣人可以很光榮,可以抬頭挺胸、昂首闊步。
親愛的國人同胞,未來的旅程還很長,台灣的故事,也正在展開下一頁。台灣的故事,屬於每一個人,也需要每一個人。
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請當我們的導引,請當我們的夥伴,讓我們凝聚智慧與勇氣,一起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謝謝大家。
照片提供:中華文化總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vi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人在新加坡的工作日記] 英文猜謎遊戲 台灣人的英文 新加坡人聽了表示頭痛 一起來猜猜看你猜不猜的出來吧! #台灣人英文程度 #新式英文 #英文猜謎 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 也不要吝嗇地幫我按讚及分享唷~ 同時也可以訂閱我的頻道 不定期會更新Evita在新加坡的工作日記 也歡迎大家在底下留...
文化衝擊英文 在 壯闊台灣 吳怡農 Facebook 八卦
【我們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三個月前,沒有人認識我。
這三個月,為了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吳怡農,我做了很多伏地挺身、拉了很多單槓,在鏡頭前做了許多從沒想過參選需要做的事情。我的伏地挺身換來了三分鐘跟一百多萬人談國家安全的機會。對我來說,這是值得的,所以我很樂意。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
我要感謝大家,在輕鬆、娛樂的畫面之後,仍然願意花一點時間,聽聽我比較嚴肅的政見跟理念。過去幾個月,大家給我很大的鼓勵,讓我知道,大家是在乎國家安全的。
我也要特別感謝兩個人,我今天能夠站在大家面前,都是因為他們:我的父親,吳乃德;我的母親,林惠英。他們從小教我「有些事情,比個人還要來得重要」。我爸爸一輩子就秉持著這個精神:參與民主運動、辦黨外雜誌,被標上「政治思想不正確」的標籤。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蔣經國去世;我在學校跟同學說,「蔣經國是壞人,因為他害我爸爸沒有工作」。也讓我媽媽被老師請去學校,看我們家裡出了什麼事。我萬萬沒有想到,命運會安排我在三十多年後,跟蔣經國的孫子,在民主政治的場域上成為競爭對手。
因為父母為我跟妹妹的付出,讓我十五歲有機會出國唸書。也因為出國唸書,在大學畢業後,在海外工作十年,在全世界最頂尖的投資銀行服務。那十年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給我機會看世界、瞭解世界。
幾年前,我離開所有這些,回到台灣,從頭開始。
我從公民記者做起,有兩、三年的時間,深入報導,寫政策評論,分析台灣國防的問題。朋友問我,為什麼放棄好的工作,回來走一條充滿不確定的路?
沒有人叫我回來,但我一直知道要回家。我在國外努力的十年,就是為了可以回家做有意義的事。
我在我們的家,看到了民間社會的力量;看到在各角落,愛護這個國家跟下一代的熱情。
我在南投,看到從921大地震,第一時間上山救災,就從沒離開的醫師夫婦。他們把所有的空閒時間,獻給當地的孩子,在校園當他們生命老師,教小朋友:在碰到挫折時,怎麼面對,讓每個孩子長大踏入社會時,路可以走得更順。他們對工作的熱情,讓我想起我的爸爸媽媽。
我在屏東的農場,看到一個為了愛護土地,堅持種有機無毒芒果的農夫。他的芒果很醜,被蟲咬,可是每顆都賣出去,因為他的朋友認同他愛家園的心。
我在台北,就在我們的中山區,看到一個從教育工作轉餐飲業的大哥。他把烏龍麵跟麵包店,當作社會企業經營。他讓最缺乏社會資源的年輕朋友,可以在餐飲業也有一番成就,當作一份事業。他相信,好的工作環境、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改變一個人生。這是他投資下一代的方式。
我在中山區的路上,遇到一對年輕夫妻,他們不只是人生的伴侶,也是創業的夥伴;他們做手工包包,品牌的第一個字,就是 DY:代表台灣。他們堅持在台灣設計,使用台灣物料,聘請台灣師傅。那位先生告訴我,這是他們守護台灣的方式。
不久前,我到了鄭南榕基金會。我在那裡,看到鄭南榕改寫聶魯達的詩句: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只願意死在那裡
如果我必須生一千次,我只願意生在那裡
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
台灣每個角落,就是有這麼多真心愛這個國家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家園。
今天,我們共同面對一個艱困的挑戰。
台灣非常了不起,是華人世界唯一自由民主的國家,經濟發展很好,高科技產業全世界頂尖之一,社會穩定安全,人民善良。可是,在國際社會中,台灣被霸凌、被孤立、被歧視,我們的國格、我們的人格,不被承認、不被尊重。
全世界只有台灣,這麼傑出,但是我們的運動員不能用自己國家的名稱參賽。只有台灣的運動員,獲獎時,升的不是自己的國旗,唱的不是自己的國歌。
我們的歌手、演員、商人,也不斷地被強迫,隱藏對台灣的認同、對國家的愛。只為了討生活,就被強迫去否認我們的家園,那是怎麼樣的感覺?
更嚴重的是,過去二十年,來自對岸的軍事威脅不斷升高;對台灣的滲透,也越來越過分——無論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或蔡英文執政,都從未停過。
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國民黨最近提名了吳斯懷作為不分區立委。他跟中共政權友好,認同統一是兩岸的終極目標。只要吳斯懷成為立法委員,就會造成國安威脅。我們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不可以等到1月11日再來防堵吳斯懷。所以我上週發起了 #全民下架吳斯懷 的運動;我們要求國民黨下架吳斯懷,要求國民黨尊重民意。
我的對手蔣萬安委員,是國民黨的明日之星,他背負著眾人的期待,希望他能改造國民黨。可是在這麼重要、攸關國家安全的議題上,他至今選擇沈默。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國家要自己顧。沒有國,就沒有家。我投入選舉,就是要在我們的立法院,帶入不一樣的觀點,為大家把國家顧好。
我要跟大家報告:過去幾年,我在中央政府工作——行政院院長室、國安會。我看到國軍的行列中,充滿著跟民間一樣,愛這塊土地的人。
美國的軍人跟我說:跟台灣軍人聯合訓練,讓他們最累,因為我們的人不斷要求更多的訓練;到晚上還想夜訓。大家沒有看到,國軍中的弟兄姐妹們默默地為我們的國家爭氣。
最基層的軍隊幹部都希望國軍可以更好。我們需要重視他們的訓練、提升他們的教育;我們需要幫我們的弟兄姊妹們調整工作環境,改善軍中的管理文化,給他們發揮的舞台。
今天,沒有人叫我出來選舉,打一場這麼艱困的選戰,面對這麼強的對手。
沒有人叫我去南投。可是我聽到有一對令人敬佩的醫師夫妻,為偏鄉孩子付出,我不得不去。我選擇上山。
沒有人叫我去屏東。可是我聽說有一個可愛的農夫,我說我一定要去認識他。所以我選擇去屏東。
沒有人叫我去中山區的麵店。可是我聽到有這麼特別的企業家,所以我選擇去那裡打工,看他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他是玩真的)。
今天,沒有人叫我出來選舉。可是如果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你也會出來選。因為你知道還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你也會希望,國會裡有人,可以為山上的孩子、麵店裡的夥伴、軍中的弟兄姊妹,為這些人發聲。如果你看到我看到的一切,你就會知道,再困難,也非選不可。
明年一月,我們不只是在選立法委員、在選總統與副總統。更是在決定:我們要把我們的國家交付給誰,代表大家度過台灣所面對的困境。
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在面對危機時如何表現,決定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克服困難,讓自己更壯闊。
明年一月,怡農需要拜託大家,再給小英總統四年的時間。因為我們還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明年一月,也拜託大家,給怡農一個機會。這個選區是可以被翻轉的,蔣萬安委員是可以被打敗的。我們需要更多願意為國家發聲的政治家——在關鍵的時候、即使可能衝擊個人政治生涯的時候,仍會選擇站在台灣這一邊的政治人物。希望大家給我機會當這個人。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壯闊家園,一起壯闊我們的台灣。
文化衝擊英文 在 呱吉 Facebook 八卦
防疫是一場戰役,目的是要打贏一場叫做「國家長久興盛」的戰爭。我們當然不希望有更多的病患出現,但是下一個和下下一個感染一定還會發生。
在我們努力對抗疾病的同時,商業活動就像是國家賴以生存的空氣,大的如晶圓、航空、觀光,小的像是你家旁邊的咖啡廳或肉燥飯。這些商業活動支持著國家生命的存續。
當我們對抗這個傳染病的時候,就像是掐著自己的脖子,期待傳染病能夠在我們停止呼吸以前結束。
我剛剛去台北市政府做聯合徵信的申請,因為我要為上班不要看的紓困貸款做準備。任何企業如果因為疫情遭受業績下滑的困境,都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或紓困貸款。以台北市的情況來說,120萬以下的貸款甚至可以免商業計畫、快速核貸。
如果你是藝文產業從業人員的話,更可以參考文化部公告去申請補助。
大型飯店開始打三折優惠,他們會活得很辛苦,但可能還是挺得過去。但小型的青旅或者專門靠展演活動維生的公司,三個月週轉金耗盡之後可能就得考慮放棄急救、關門大吉了。
也許你的生活裡還看不到這些細節,但大家都在緩慢的窒息中。
有很多人質問,為什麼不早一點封關?為什麼不早一點執行某些防疫的霹靂手段?
終極的防疫措施會關閉絕大多數的商業活動生機,就像是閉氣潛入黑暗的水底。人類水下憋氣的世界紀錄是22分鐘,而台灣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憋多久?不論有多久,都不會是永久。
所以防疫除了封鎖所有感染手段之外,更困難的就是決定那個潛入水底的時機。太晚,大家就一起看著世界燃燒殆盡。太早,我們就提前窒息在水底。
很多社會上的恐慌是來自於不信任,所以我們瞎子摸象似的認為應該大量採購、囤積商品、或者質疑政府手段太慢。
作為一個民代,信任政府不是我的工作,而是相反。但是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我認為蔡英文總統下午談話說得很好,不要互相指責。我們政府過去做得不錯,再多給他們一點信任吧。
昨天我和一個藝文界的朋友聊天。
「我的團隊去年賺了一點錢,所以我暫時不想去申請紓困,讓給那些更有需要的人好了。」朋友說。
這個「OK你先領」的精神很值得敬佩,但我擔心他太過樂觀了。
「你不知道這波慘淡會持續多久,等到你真的現金不足時才去尋求解決之道就來不及了。我建議你還是研究一下辦法,及早準備。」我說。
「....那我研究一下辦法好了。」
上班不要看二月辦了走鐘獎,燒了一大筆錢,三月的業配活動都因為疫情順延,收入為零。雖然暫時還撐得下去,但誰知道未來會如何呢?所以我不申請補助,但預先為融資貸款做準備,用不上就算了。政府也為各個受到衝擊的產業準備了1000億,這大概就是我們潛入水底時的氧氣筒。
但在我們給予政府信任的同時,我希望各位也不要指責那些對政府行動提出合法性質疑的朋友。因為我們還是個民主法治的國家,任何政府政策都必須合乎法律與程序。
也許有一天社會會崩壞到必須超越法律,那一天到來時,不論是總統還是市議員的身份都不重要了,我們先去學北斗神拳。
但那一天還沒到,還早。
文化衝擊英文 在 Eviday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人在新加坡的工作日記]
英文猜謎遊戲
台灣人的英文
新加坡人聽了表示頭痛
一起來猜猜看你猜不猜的出來吧!
#台灣人英文程度
#新式英文
#英文猜謎
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
也不要吝嗇地幫我按讚及分享唷~
同時也可以訂閱我的頻道
不定期會更新Evita在新加坡的工作日記
也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
合作/授權:evitatripstudio@gmai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erevita/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ler_evita/
文化衝擊英文 在 [分享] 美國讀書經驗談- 文化衝擊+剛開始學英文的笑話+名字 ... 的八卦
大家好啊 我是大衛
我有在寫一些到美國的讀書經驗
這只是一篇
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想要到美國讀書的朋友
這篇來自
https://www.wretch.cc/blog/david0513/9273082
六年前第一天搬進高中宿舍,
我記得我媽我妹都到學校陪我整理房間,
其實不是不會自己整理,
只是很怕碰到室友不知道怎麼開口和他說話,
不要忘了那時候我英文根本不懂,
想說我媽應該可以用他的英文幫我翻譯一些東西吧!
現在想起來我媽那時候也是用他的破英文在溝通,
所以我要說的是只要你敢講,根本不怕別人聽不懂!
其實我覺得學英文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怕會講錯文法,
我國中在台灣已經學了三年的英文,
其實基本簡單的東西都是會的,
但就是因為在台灣老師都告訴我們文法有多重要之類的,
所以一到美國想說如果我開口講英文有文法錯誤的話,
美國人一定不懂我再講什麼,
其實就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在台灣被文法綁的死死的,深怕講錯一句英文文法,
所以我們中國人通常和其他國家比起來都比較害羞,(我指的是開口講英文部分)
但其實一到一個新環境,
都一定會找一群和你比較類似的人,
在美國就是找一群會中文的人,
所以其實我剛到美國的第一個月,
也都是和一群台灣同學混,
所以英文其實沒有進步很多,
但後來我決定一定要打破這個不好的習慣,
所以我開始有個動機想要交一些說英文的朋友,
於是我開始第一次和我的室友聊天,
我還記得我和他最早的第一個對話內容是在討論迪士尼的卡通,
我告訴他我喜歡花木蘭的卡通,
他告訴我他喜誰哪些,其實我那時候有聽沒有懂,所以我現在也不知道他那時候告訴我什麼東西,
但重要的是我已經打開我的心防,準備開始和美國人做朋友了!
從我室友那邊我交到了很多朋友,
大家看的出來我很想要學習英文,
所以也很好的慢慢和我說,
也會一直告訴我哪邊要進步,
其實我覺得只要我把我的心防打開,對方就一定也會很開心的想要了解你這個人,
由其是文化上的差異就是最好的討論話題,
因為這些是永遠討論不完的,
所以我第一年很快的就有一群美國的朋友,
不過只要你開始和美國人相處在一起,
就會開始學到他們的生活模式,
我不覺得一定是好或不好,
但就是和我們中國的文化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碰到朋友都會擁抱,遇到新朋友都會握手,開門都會等後面的人進來,
這些是我從來以前不會做的事,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
例如在學校的其他台灣朋友會講說我自以為是美國人,
想要天天和美國人混在一起,
但其實我是想要在這兩者中間抓到一個平衡點,
必竟我已經來到美國了,
如果不趁機會多學學他們的文化,
那來美國還有意義嗎?
有些在美國的台灣長輩會一再的叮嚀我,
少和美國人在一起,
因為他們都會抽煙喝酒或吸毒,
我來美國的第一個室友因為有一次在他指甲塗上黑色的指甲油,
我就被一個長輩愛的叮嚀,
說這種人要小心,是不是他的內心有問題才會導致他塗黑色指甲油,
其實我那時候才15歲但我內心都知道誰對誰錯,
在這個那麼自由的國家,
大家都有權力做他們想做的事,
我室友要幹什麼也不是我管得著的地方,
為什麼我要聽別人告訴我講這一翻話,
如果不希望我和美國人在一起我又要怎麼把英文學好?
甚至有台灣的同學告訴我不要忘記我是亞洲人,
在台上表演的時候請含蓄一點(因為高中的時候我有參加一些戲演出),
我覺得這是我一生中聽過最好笑的話,
亞洲人在台上表演就要含蓄一點嗎? 應該沒有這個道理!
不過,就是因為我遇到了這些人而使我成長,
讓我了解不是每個人的思考模式都和我一樣,
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我有我的道理,
如果真的合不來,那也不用免強。
所以其實我在高中的大陸台灣朋友不多,真的能夠交心的沒有幾個,
不過能夠真的和我成為好朋友的,我們到現在都還有連絡,
因為我們以起努力過,一起歡樂過,
當然我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
這就是我最愛美國的地方,
這邊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
你可以接觸到不同種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學習到真正的世界觀,
不是光在嘴巴上或課本上說要學世界觀。
我第一年來美國讀語文學校,
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三點都只有英文課,
課程分為Reading+Writing, Grammar, Speaking+Listening.
總共有五個級數,我一進去的時候只有在二級,
一直要念到五級才可以進一般高中,花了我一年的時間,
我學習英文的時候除了每次跳級考的壓力外其實我都很開心的在學習,(因為一級沒有過又要花很多錢讀一次)
可能是環境的關係吧! 我不覺得我英文很破有什麼關係,因為我知道我每天都在進步,
唯一只有多講,講錯了,被糾正,記起來才會進步,
我記得我有一個老師每天都要我們去找一個美國人問一個我們不懂的單字,
有一天我問了我的好朋友Ned,請他告訴我一個單字,
那真是一個好笑又很氣的經驗,
他告訴我"When you smell something good, you say 'it's oral, and when you smell something bad, you say ''it is anal.' "
(中文翻譯會變成,當你聞到香的東西,你說口交,當你聞到不好聞的東西你就說肛交)
我當初剛到美國傻傻不懂,也沒有自己在查一次字典,
就把它寫在我的作業本上交給老師,
隔天我在班上把我學到的這兩個單字和大家分享,
天啊!我還記得老師的臉的變化,
他馬上問我"are you sure it's right? did you double check? and who told you this?"
我馬上意思到我一定講了不該講的東西,
但其實美國老師不會想台灣的老師一樣當場發瘋發飆,
我老師馬上拿一本字典到我面前,
要我自己查一下字的意思,
我才恍然大悟 竟然在課堂上講了這些東西,
不過我要說的是,要把英文學好,字典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尤其是英英字典,我們老師都規定我們不能用中英字典,
因為要真的學好英文就要懂得如何用英文去解釋一個你不懂的單字。
我也順便講一下我名字的由來,
相信在台灣讀過國中的朋友都知道我們英文課本第一個就是教我們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hank you.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David. How about you?"
"My name is Susan."
就是最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到現在都還背的出來,
所以我一到美國要分級考的時候,
我們有一個面試的部份,學校要看我們口說能力有多強,
其實到美國前我就想說我要用我的中文名字當作我在美國的名字(Chih-Hao)
但那天在面試的時候,當老師問我"How are you?"的時候,
我就像是背書一樣的把那段我剛剛說的課文通通講出來,
所以老師告訴全班我的名字是David,
但其實我想要用的名字是Chih-Hao,
但那時候有苦說不出不知道怎麼表達,
之後的兩年大家都一直叫我David,有一次我在考卷上寫Chih-Hao,
還被老師嚴肅的講了一遍說名字不可以隨便亂改,
但我明明護照上的名字就是Chih-Hao,
david是誰我根本不認識!
還好到高中第三年我從朋友開始下手,
告訴他們我的名字是Chih-Hao,在一陣努力之下終於全校開始叫我Chih-Hao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126.68.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