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市長交接致詞
(小編發⋯文字有點多啊,不過任何工作做了八年,一定有很多不捨啊!)
八年前的今天,我從馬市長的手中接下印信,我那時候期許自己在任內,一定要[make a difference],我知道這會有許多挑戰,但是我更知道,臺北市長的使命就是要改變臺北。
改變臺北不是口號,必須要有願景,我要臺北成為一個移居、方便、安全、有質感、有文化特色有競爭力的國際城市,我更要臺北成為一個道路綠化、公園美化的城市花園,所以我訂下非常多的政策和要求,譬如說,活化淡水河、改善水質、整頓河濱公園、廣設自行車道,打造一個親水的環境;我也要求推動治安零容忍,我們完成了全市的數位監視器,有效的打擊犯罪;交通建設方面我也承諾也履行了一年一捷運通車,而同時也推動低底盤公車、智慧型公車,最後是大家的驕傲-YouBike。
我也希望讓青年人在這個城市能夠安居,所以我推動青年出租國宅,我曾經承諾要推動和規劃出4808戶,到目前建造或設計規畫完成的,已經超過一萬戶了;我也想要讓青年人安心的在台北生育、養育和教育,所以我整合跨局處資源,推動了祝妳好孕系列政策,以及一區一親子館及一區一托嬰中心。
而在文化建設方面,台北未來不只有硬體的有臺北藝術中心、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已經在發光的有松山文創園區,而透過我們各種活動以及創意表現,我們也爭取到2016世界設計之都,在聽奧、花博及世界大學運動會,台北再次躍上國際舞台。
在我卸任的此刻,我要跟各位市民報告,淡水河現在的水質是30年來最好的,河濱公園大概有30個大安森林公園那麼大,每到周末假日是大部分人周末休閒的好去處。
治安零容忍政策讓台北市犯罪率降低了50%,破案率提高到80%,而且在我任內剛就任的時候機車的隨機搶案,一年大概是700到900件,現在一年幾乎30件不到,而且過去三年破案率是100%。
所以現在,讓我最驕傲的就是在很多場合,我對市民或是很多外國的友人,都跟他們講:『在臺北你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方,都可以任意行走,完全沒有安全的顧慮』。
過去很多政策在推動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不滿或有質疑,可是現在我們不僅讓這些政策付諸實現,改變市民生活、改變城市樣貌,更重要我們做了很多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任務。
YouBike就是最具體的例子,大家可能還記得,我們推動YouBike之初,所有人都反對,附近的學校也來抗議,說這樣影響到他們學生上下學,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安全,可是現在YouBike,不只是臺北市的名片、臺北市的驕傲,國外各城市相互取經的對象,而且也因為YouBike的順利推動,而且我們交通建設的完成,空氣品質明顯的變好,我們在今年的九月拿到一個C40 Leadership當中最驕傲最大的一個獎,就是城市氣候領導獎。
過去大家覺得跟市政府打交道,尤其有民眾陳情,陳述意見的時候很難做有效率的執行,我們為了讓民眾的投訴能夠有效率的執行,我們把1999優化,在現在路燈不亮、馬路不平、水溝不通甚至你家裡有任何的狀況,你只要打1999,我們透過電腦的管理,不僅限時完成,而且給大家回應,包括現在如果有人跟我投訴,我都請他們打1999,我順便測試1999的反應。
我剛才講的這些我在這裡最重要的,要強調一件事情,就是這些績效和成就,不是我郝龍斌的,我做臺北市長學到,最重要最寶貴的課程是─臺北市的改變不是靠一個臺北市長就能夠改變,而是靠所有的公務員、市民朋友,集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所達成的成果。
所以在這裡工作八年,我有太多要感謝的對象。
首先,我要感謝市府八年來跟我一起堅持做對的事情,我還記得當初我在推動路平專案的時候,我們在忠孝東路,那時候在施工過程中間,因為影響到交通,有一位機車騎士將車子騎到我們前面,當面對我們吐口水,其實這就是我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而在這件事情中間,我深刻的感受到,第一線的同仁承受的壓力跟委屈,絕對不是我們在做設計、規劃、政策方面的人能夠知道的,但是臺北市政府的員工他們是任勞任怨,使命必達,對於我們堅持的任務他們不會退縮,也不會放棄。
所以我剛才所報告的一項項政策能順利的推動,我在這裡要非常誠摯的感謝所有一起打拼八年的市政府同仁,謝謝你們,你們真的是最棒的,我也要感謝非常多的議員和媒體,給我的監督和指導,在過去八年裡面,市政府被批評的時候多,被肯定的時候少,但是我非常清楚知道,所有的批評和指教,都是市政府進步的原動力,我也鼓勵我們市政府的同仁,每一次批評我們必須要虛心的自我檢討,然後針對我們的缺失,全力來改善,最後的結果我們讓市政能夠進步,市民的問題能夠得到保障,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相信只有批評、監督,我們虛心檢討,臺北市才會持續進步。
另外,我也要感謝我們臺北市的所有志工,我還記得當初在花博,要準備舉辦的前一個月左右,有一個颱風來臨,颱風來臨之後,那天清晨,我在花博會場巡視的過程中間,我看到非常多的志工朋友,在那裏清理環境,那時候,我就很有信心,花博一定會成功。在那一刻,我也知道臺北市政府對的事情、正確的政策、好的活動,我們的志工一定可以做最有利,最可靠的後盾,他們支持這一個城市往前邁進,讓這個城市進步。
其實,不只是市府同仁、志工朋友,我也要感謝所有的市民,我們聽說過一句話─『臺北市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我完全同意,很多市民朋友可能沒有穿起志工背心,只是參與市府的活動,但是我知道,他們用最真誠、最自然的生活態度,為臺北市做了最好的代言人,每次聽到國外朋友稱讚臺北市的時候,他們稱讚台北熱情友善,安全有秩序,我都非常驕傲的告訴他們,因為臺北市有全世界最棒,最有公民水準的市民,這是臺北市進步很重要的一個原動力。
最後,我要感謝上天,讓我生在臺北,長在臺北,並且有機會全力為這個城市奉獻、努力。
今天柯文哲接下市長的印信,代表他將承擔改變臺北的一個使命,而我從今天開始,不再是市長,我是一個市民,但是我會跟其他的市民朋友一樣,支持新的市府團隊,同時也從旁督促他們,希望他們能夠牢記市民的託付,繼續改變臺北,讓台]北永遠成為一個台灣的光榮,永遠成為一個值得驕傲的城市,在這裡再次的謝謝大家,我們珍重再見,後會有期,謝謝。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蔡總統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優先改善並解決東部交通問題,而東部居民最大痛苦就是一票難求問題,除了票務系統已逾10年以上未更新;另一方面,今年五月底宣布實施實名制,保障花東居民可以優先購票的政策,雖然首次試辦時間倉促只適用身分證U、V開頭鄉親,很多長期居住在東部地區、戶籍也在東部地區民眾未被...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郝龍斌 Facebook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 Facebook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交通] 輔仁大學到文化大學- 看板HsinChua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紅五進校時間 - 文化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文化大學公車末班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 ...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文化大學公車末班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 ...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樹與草(11)_文化大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怎麼去文化大學阿....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文化大學交通 :: 國光客運公車時刻表查詢網 的評價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八卦
危機中的堅強:逾越死亡的勇氣和慈悲
德國總統法蘭克-瓦特‧史丹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4月12日復活節前夕給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如何面對病毒危機之後的挑戰 (Die Krise zeigt, wie stark wir sind)」,充分展現了一個具有基督精神的政治領袖的高度與視野。
他特別強調「靈性的超前部署」,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以民主來戰勝病毒,而不是鐵腕,未來該怎麼走,在於所有人民。這也展現德國文化最令人讚賞的精華:「人性尊嚴與社會反省」。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由吳信如小姐(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所翻譯的全文。
昨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了經過36天煎熬之後的「零確診病例」,真是天佑台灣,讓我們能夠在2300萬人民的同心協力下,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可以管控的一線曙光。我們這個自由民主、開放透明、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美麗國家,更讓全世界看到面臨瘟疫和死亡的威脅時,全民如何從驚慌恐懼中學習成長,攜手團結共度難關,以及積極幫助處於困境的國家!確實,我們展現了在危機中的無比堅強和慈悲!
(以下為德國總統復活節談話全文)
危機顯示我們到底有多堅強!
親愛的德國人民,大家晚安!
再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是復活節假期了。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令我們心痛的是:我們必須放棄拜訪父母;祖父母的心碎了,他們無法在這至少一年一次的節期,擁抱自己的孫子。今年,改變了許多事,市集的攤位消失了、露天咖啡座早已蒙塵、期待已久的假期取消了、餐廳與飯店在這陽光普照的初春旺季卻必須緊閉大門、虔誠的教友們無法一起敬拜、祈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未知:「之後會怎麼樣呢?怎麼繼續下去呢?」
沒有想到,在這個復活的節慶,應該全世界基督徒一起歡慶生命勝過死亡的日子,我們卻必須限制自己,必須自制,以免疾病與死亡勝過了生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武漢肺炎。不只在德國,在義大利、法國亞爾薩斯、西班牙馬德里、紐約,還有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這些悲傷的圖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為了那些必須孤獨死去的人哀傷,我們記念那些無法跟親人好好道別的家屬們。我們感謝那些不辭辛勞、拯救生命的醫護與服務人員。以及:那些特別被這個傳染病危機威脅的人們,病人、窮人與孤獨的人,那些害怕失業、害怕破產、那些自由業者、藝術家以及收入斷絕的人;那些空間狹小卻又必須承受隔離壓力的單親家庭。
這場流行病讓我們看見:對,我們是易受傷的人類。或許我們長久以來就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我們可以一直快速、飆升、持續前進、發展。這實在錯得離譜!但是,這場疫情也不只如此,它也讓我們看見,我們有多堅強!我們有多強勁的支撐基礎!
我對過去幾週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起獲得的成功而感動。雖然,危險還沒過去,但是我們今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藉此而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更多人因為我們的堅持與自制而獲救。……在此我請求各位繼續相信各級政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責大任。
然而,今後我們可以鬆綁多少限制,這不只取決於政治人物或專家,而是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端視於我們的耐力與自律力,特別是在這個十分難於堅守規定的時刻。
我們這段時間所採取的有力行動,並不是因為有一雙鐵腕在強迫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活躍的民主制度以及我們是充滿責任感的公民!這是一個讓我們在當中可以彼此互信,聽見事實與批評,顯示理性,採取正確行動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珍視每個生命,把每個人的參與都視為關鍵的民主制度:從醫護人員到聯邦總理,從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到社會中每個可見與不可見的支持者--在超市的收銀臺、公車與貨車的駕駛座、在麵包店、在農舍或清潔回收車上。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迫切渴望早日恢復正常。但是,我想問的是:到底什麼是「正常」?只是儘快回到原來的例行公事與陳規舊習嗎?
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之後必然完全不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經驗中學習,不管是好的經驗或壞的經驗,就是在這場危機中一起經歷過的一切。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場危機中,就有兩條路讓我們選擇。一條是:弱肉強食、貪婪囤積與自私自利?或者我們努力讓在危機中培養出來的利他美德與社會關懷繼續成長,持續發揮爆發性的創造力與互助情操?或者也繼續幫助那些獨居長者購物、用餐,繼續陪伴他們?繼續對收銀員、送貨員表達尊重與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後也繼續想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者:這些在照護、醫療、社會工作、幼兒照顧與學校領域的工作者,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珍貴?那些順利度過危機的人或組織、企業,能否繼續伸手援手幫助那些受害深重者?
此外,全世界是一起找尋出路,或者各國還是重回各自為政、專擅獨行的狀態?我們是否能夠彼此分享知識、研究成果,以便早日研發出疫苗與治療方法,並且在一個全球合作的聯盟裡提供資源,讓那些窮困且受害深重的國家都能獲得幫助。這場疫情並不是戰爭:國家與國家對抗、軍人與軍人互相殘殺。而是一場人性的測試?它喚起人類內心最黑暗與最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彼此展現最光明的一面……。
我知道,團結是一個具有重責大任的詞彙。但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不也幾乎每個人都具體且徹底地瞭解了團結的意義?(因為)我的行為攸關他人生死。
請大家繼續保存這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每天所體現的團結,未來我們更需要!危機之後,我們將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我們不想要一個帶著恐懼、不信任的社會;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建構出一個具有更多信任、互相關注與信心希望的社會。
即使在復活節來看,這也是太不切實際的希望嗎?病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決定。
未來一定必須面對許多艱難。但是,我們德國人過去也走過許多艱辛路。我們自我要求很多,但也彼此互信。我們可以、也將在這個困境中成長。
(照片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 Facebook 八卦
《一個外籍新娘的心情》
隨著離開台灣的日子越近
我的心情越憂鬱
很多人覺得「嫁到國外」是一種人生進階
空氣新鮮水質好
學風自由孩子從小喝洋墨水、英文贏在起跑點
大房子大院子豪華的中島廚房
艷羨的各式戶外活動
身邊的朋友個個都是高人一等的相貌與穿衣品味、看起來都很有文化
每天不是洋派的brunch就是wine tasting
總而言之就是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就等於好棒棒
但事實上,我們這群外籍新娘倒並不是人人都這麼看得開
我自己沒有在美國求學過,結婚移民過來就是一切歸零重新開始。把我30年的回憶裝在兩卡皮箱中就這麼一個人來了。
沒有親愛的爸爸媽媽和家族成員,每次農曆年看家人分享團圓照而現在卻少了自己,就會默默覺得失落與孤單
沒有一起長大的老同學、沒有一起奮鬥打拼過的老同事,也沒有那些和你一起扶扶持持、跌跌撞撞走過人生低潮、失戀的閨蜜,讓妳每次見面就聊起當年的荒唐歲月大笑
過去的事業不論多高薪、多有前瞻性、多受主管青睞、職稱多麽嚇死人,現在的職業欄只能寫「家庭主婦」,然後你會眼巴巴的看著過去比你菜的新進員工陸續升官爬到妳曾經擁有的位置。
怎麼買菜才省錢、怎麼網路比價購物與退貨、怎麼和鄰居問候才禮貌、如何幫孩子註冊學校準備入學用品、哪些日子需要送禮表示感謝、怎麼繳帳單、如何掛號看醫生、小費怎麼給 給多少才不失禮數、什麼東西應該買哪個牌子、網路怎麼買機票車票電影票、怎麼搭公車地鐵或是學開車、怎麼辦手機門號費率如何算、交際該怎麼送禮才有禮貌、怎麼去郵局寄東西、、這些看來簡單,對我們來說全部都是新的、而且用的全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在台灣花了一輩子學會這些理所當然的生活技能,但在異鄉只能逼自己用最快的速度因為妳沒有另一個30年來學。
沒有走路可達的便利商店或菜市場,每次買菜就只能咬著牙大包小包的扛回家,發現忘了買什麼東西就糟了因為還得再開個幾十分鐘去補貨。更別提遇到態度很差的店員卻連吵架或客訴都要在心裡練習好幾次台詞才有勇氣說出口。
難得回台灣就怕朋友邀請到最潮流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北歐高級餐廳,因為我們真正想吃的是美而美蛋餅、通化街米粉湯和天香臭豆腐。
孩子倒是英文頂呱呱,但是花在學中文的時間和台灣孩子補習英文的總時數大概也差不多了,學風自由但是美國可以申請上大學的人還是少數所以還是得努力盯課業接送才藝班,有時還怕霸凌、大麻與槍枝氾濫
大房子大院子大廚房所以整理起來格外辛苦,好不容易花三天大掃除隔一個星期灰塵也積了雜草也生了,外加一年到頭數不清次數的房屋修繕,包給別人做口袋也得夠深畢竟美國人力成本這麼高
和老公吵架負氣衝出門,卻發現自己沒有娘家可以回,默默開車在外面流淚繞了一圈也只能摸摸鼻子回家睡覺。
有些遇到了渣男老公還為了身分不能說離婚就離婚,離婚之後沒身分在美國沒有工作經驗走投無路怎麼養孩子⋯
夜深人靜還是偶爾覺得自己是不是還沒有融入這個大環境?看脫口秀卻總是搞不清楚笑點在哪?只要沒有英文字幕的電影或廣播就要重複聽幾次才能搞懂,朋友聊起的政治與體育只能淺聊卻插不上幾句,偶爾還會遇到種族歧視
說實話,嫁到國外自然是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過程中也會覺得新鮮刺激、也有貴人益友處處提攜幫助。但絕對不是外界想像「飛上枝頭」「麻雀變鳳凰」。我們充其量也就只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外籍新娘」,跟每個人都一樣很努力很用力的過生活。
我們不需要取暖也不用討拍,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克服,咬咬牙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就是那麼偶爾逢年過節、有時挫折沮喪,這時對家鄉、對家人的思念又更加濃烈罷了
各位在異鄉打拼過生活的太太媽媽們,個個都身懷絕技、個個都堅強冷靜、但是大家也都辛苦了!一定要相信自己很棒💪
(圖片中是回台灣前,和爸爸道別而忍不住淚灑機場的Robbie,其實我很懂這個心情,因為我每次在機場和父母說再見也會潰堤😭)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口頭質詢─
▶蔡總統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優先改善並解決東部交通問題,而東部居民最大痛苦就是一票難求問題,除了票務系統已逾10年以上未更新;另一方面,今年五月底宣布實施實名制,保障花東居民可以優先購票的政策,雖然首次試辦時間倉促只適用身分證U、V開頭鄉親,很多長期居住在東部地區、戶籍也在東部地區民眾未被納入,希望在下個階段能納入所有戶籍設在東部地區的鄉親,同時希望實名制購票能常態化,不侷限於特定連假及特定少數班次,藉旅客分流方式,解決供不應求問題。
部長: 中秋節將擴大辦理實際設籍民眾,且除了專車外將針對某些列車按照實名制來辦理增加返鄉者座位的比例。再者過去網路票務系統是公家機關在採購上受制於廠商,現已經用技術上能力更強的廠商來代替,過去需要3年時間改善,希望能加速於明年年中把這件事辦理到一定程度,至於是不是全面改善取決於這段時間把試辦跟廠商周旋的情形。
▶台鐵接下來各項列車的採購,希望能以12節車廂的新車為主軸,會比現在8節車廂列車多1/3的運量,藉以提高民眾買到票的機會,同時地方觀光產業更依賴著讓每一位想要到東部觀光的民眾都能買到車票。
▶有關東部鐵路出軌問題,所幸無人傷亡,但如果發生在山區北迴線上或是橋梁上後果將不堪設想,這問題更凸顯花東鐵路單軌的困境,當事故發生時南北雙向火車全部會停擺,而花東鐵路目前以單向單線通車的情況下,限制了增加班次的空間,更是讓現在有越來越多普悠瑪、太魯閣號快速經過很多鄉鎮過站不停,以致於本來位居偏遠的小城鎮連搭火車的機會都沒有。花東線雙軌化及北迴線增軌計畫可行性評估已接近完成,希望交通部及行政院能盡速核定執行。賀陳部長上任前說不必要的建設就不要進行,這話原則是對的,但對東部居民來說鐵路建設的進行卻是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的。
院長:一定會支持讓東部地區交通得到改善。
部長:關於票務之所以緊張,最主要是容量的問題,與其去買速度快但座位少的普悠瑪太魯閣號,應該要買車廂比較長的車種,但整個調度上要考慮到發車起點,未來有些班次變成主要來服務東部,在特別假期作這安排時,也需要全國老百姓體諒。路線容量因現在是單軌作業,中期措施要將北迴線先朝花東一些車站加強其迴車及評檢的改善,雙軌的案子還在進行當中,局部改善的部分可以先做。長期方案一定會按照既定時程加速辦理。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分三階段已經正在進行,期待明年開始能分段完工,目前的施工計畫是否按照原定時程進行?蘇花改工程是高難度的工程,在張院長卸任前才進行觀音隧道最後的貫通跟爆破,隧道裡面的工作人員是非常辛苦的,希望能給這些基層的隧道及蘇花改工程人員加油跟鼓勵,但更希望在政策上作督促盡快克服萬難加速完成,這確實是地方居民長期以來的期待,尤其這幾天幾乎每天下雨,落石坍方的問題也持續發生中,對於農產品運輸,一定要以汽車、公路的方式經過蘇花公路民眾的安全我們更有責任維護跟保障。
部長:蘇花改是完全按照既定時程,有關蘇花改是不是要進一步在某些路段再去增加其隧道工程,這除涉及到整個政策檢討外,也對於環境需要做新案子的審查,不過既定已經核定的蘇花改工作,會按照安全的標準下繼續進行。
▶為了改善花蓮到臺東之間的公路運輸,地方提出台 9 線花蓮南段拓寬計畫,這部分公路局也已經在進行了,希望交通部、行政院能夠以專案的方式繼續改善台 9 線南段,尤其是縱谷地區的相關交通工程。相對於蘇花改,其對環境的影響是相對單純的,相關的評估也已經完成了,尤其花蓮段的部分,這部分請以最嚴謹的態度、最積極的方式儘速辦理。
賀陳部長旦:台 9 線南段的局部改善,其預算都成立了,也已經用專案的方式在發包辦理當中。只有在必要的地方用拓寬的方式,其他部分規劃多用一些局部工程的方式。
▶大眾運輸系統在偏鄉地區,尤其東部,目前是一個三輸的狀態,政府花錢去補貼、業者賠錢、民眾覺得不方便,因為班次少,又沒有到各個村落去,很多中南區的鄉親往往要搭好幾個小時的公車到花蓮的門諾醫院、慈濟醫院,這個公共運輸系統的改善非常迫切,攸關民眾的生活,過去在我們爭取之下,交通部有幾個試辦計畫,但是這些試辦計畫的範圍太小,我們希望能擴大辦理。
賀陳部長旦:偏鄉地方不能用定點的方式,而必須是一種隨機、隨需求的方式,對這樣的供需必須有個規模才能做到。在今年年底以前把試辦範圍擴大,配合東華大學跟東吳大學兩個學校的建議來做擴大服務。過去我們都把重點放在「路」,最近會用客運補助的方式來做,未來更進一步對於偏鄉地區乘客的服務,不論是電子票證、優惠、轉乘上的鼓勵以及資訊的改善,都會做為第一優先,使得路、車、人整個結合的更好。
▶花蓮國際機場使用率低,尤其現在國內線班次減少,國際包機寥寥無幾,交通部應極力推動跟其他國際城市之間的直航。以善用東部地區的觀光資源,使遊客分流。
▶太魯閣國家公園既不收費,又沒有外溢的經濟效益。我們更希望有一些其他的觀光亮點,讓遊客可以分流,而不是造成每天下午國家公園裡面塞車的情境。其中本席曾經主張將現在行政院討論的原住民族博物館設在東部地區,雖然張前院長已經核定設在新北市,但是我希望林院長能夠重新考慮。當初直接排除花東地區,其它脫離了原來的土地,更弱化了跟原來文化的連結。應將原住民族博物館設在東部地區原鄉的花蓮,讓原鄉部落有強化文化跟歷史認同的機會、以及教育的功能。原住民族的歷史及文化不該只是一個要給人口眾多的地方消費的商品,它更是連結土地、文化及情感的重要象徵,本席希望這個因素能夠納入考量。我非常不認同過去只以人口因素跟交通因素決定博物館選項的思考方向,如果以這樣的邏輯,那所有的建設都只能在都會地區,完全少了區域均衡發展的考量。譬如故宮也因為人數過多,設置了故宮南院,這就是人潮分流的概念。
夷將‧拔路兒主任委員:不只有新北市爭取原住民族博物館的設置,包括花蓮縣、桃園市,乃至於高雄市都在爭取。所以我們未來的作法是要把選地點的方式重新評估。我們會用最公平、最客觀,而且是實際需要的地方來做評選。
▶花蓮到台東之間整個縱谷地區我們還有很多很美麗的景點,希望在接下來整體觀光政策的規劃當中,也能將在地的文化、慢城的生活,甚至是地方部落的導覽等等都能夠納入下一個階段整個觀光政策的重新檢討。
▶政府所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當中,有很多是以地區性為主的,但是不論是生技醫藥的研發、亞洲矽谷、智慧機械之都、綠能科技以及國防產業等等,獨缺東部,以前講重北輕南,現在則是重西輕東,不只是交通的不便讓大家痛苦,更重要的是讓地方產業能有發展的機會。因為這是提供地方人民工作就業機會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農業跟觀光一直是東部的強項,但是在農業領域,花東地區一直缺少二級加工的相關設施,農民在好山好水的環境所種植出來品質優異的農產品,它的銷售管道跟時程都非常有限,我們希望能夠增加它的附加價值,增加農民的收入。新農業政策的資源配置上,我希望能以東部的比例為重,因為畢竟相較其他產業發展的機會,花蓮當地的天然環境及現在交通的狀況,我們能夠發展產業的選項沒有像西部這麼多元。
林院長全:其實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模式裡面不是只有五大創新產業,新農業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也有請國發會做有關花東產業發展的規劃,特別是有機農業等等,這些都必須要有更好的整合。我們會把東部地區列為新農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地區來考量。
▶有關綠能產業的發展,現在日本的 TOYOTA 汽車在發展氫能汽車產業,我們也看到具體的成果。台灣相較於日本,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沒有那麼強,但是我們可以用機車作為示範的重點產業。從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中華紙漿的廢氣能夠產生的氫能,足以滿足花蓮 5 萬輛機車一年的能源需求。然而沒有啟動相關計畫就難以達成,我們需要許多配套,也需要政府在法規上、政策上及資源上的支援。院長是不是能夠考量,以東部作為氫能產業的示範點?東部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成果,但是規模還是沒有辦法形成產業聚落,所以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林院長全:我們會讓經濟部跟工研院,做比較具體的評估
▶我希望行政團隊能夠重視的東部地區的另一個產業,是對國際學生的華語教育、教學產業。目前全世界學習中文的人口有上千萬,我們只要能夠吸引一部分的人,讓他們到全球公認最移居的東部 long stay、學習。這是常住型的觀光,對交通往來的負荷是比較低的,而且他們長期在當地居住、消費,可以挹注地方產業。但是現在依教育部的規劃,進入這個產業的門檻還是非常高,以致於目前只有一部分的大學機構能夠辦理,private sector 反而很難進入這樣的新興產業。綜觀全世界各種語言學習的經驗,包括瓜地馬拉、西班牙文的學習等,我們看到很多很好的範例跟機會。我們希望在這個領域的推廣上,除了教育部之外,包含外交部、僑委會,都可以在整體產業上及法規上進行輔導、協助,為東部帶來新興產業的機會。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偏鄉地區教育資源不足 蕭美琴要求教育部改善]
針對花蓮縣偏鄉地區教育資源不足問題,民進黨立委蕭美琴(09/24)日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她指出目前偏鄉地區的公立幼兒園數量嚴重不足,而私立幼兒園很多是仰賴私人捐資或由教會等宗教團體籌辦,卻在政府政策調整的過程中,缺乏充足的資源與時間,同時面臨許多限制與困境。以天主教會幼兒園為例,早期傳教士來時,根本沒有建築法規,但現階段因為消防法令規定,必須調整建材、窗戶或屋頂等建物設施,亟需投入更多資源。蕭美琴認為,消防安檢標準嚴格認定有其必要,但在資源匱乏的偏鄉地區,政府資源的投入及必要的協助,更為重要。對此,蔣為寧部長承諾將實際走訪偏鄉地區個案,就實際問題協助解決。
蕭美琴也以花蓮縣秀林鄉安德幼稚園為例,她說該園主要由天主教會成立,老師都是修女,所收的幾乎都是原住民幼童,且大部分家長繳不出學費;但園方為了繼續經營,非常辛苦,只能募款,甚至都不支薪來支撐。遺憾的是,政府長期以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體系也對私立幼兒園存有敵意,認為就是要賺錢;但她認為偏鄉地區許多幼稚園的經營者,都是犧牲奉獻的,政府有責任予以協助,偏鄉地區的弱勢幼童也應該享有國家資源投入。
另針對目前新制幼兒園教保員資格認定問題,蕭美琴說,她已第二次質詢這個問題,並重申資格認定標準立意良善,但問題在於目前東部地區大專院校設置幼教科系的不多,且只招收日間部學生,未提供在職進修課程與學歷;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每年只有五、六十個名額,但學生畢業後卻都到其他縣市繼續就學或就業,真正留在花蓮服務的很少,顯見學校培育出來的師資不足。而欲求職的花蓮社會人士卻又不具相關學歷或專業證照,不得已只能用違法方式買證照投入教保工作。
對此,蕭美琴再度要求教育部應全面檢視並實際解決東部地區幼教師資人力來源問題,如東華大學等國立大專院校應該盡快設立在職進修班,提供東部地區有意投入教保工作的民眾在職進修機會,讓在職人士取得學位,投入教保服務。對此,教育部長蔣偉寧回應,將會要求東部地區大專院校設立相關在職專班,讓師資培訓盡快到位,教育部也會針對全國各地教保師資人力需求,研議開設相關班別。
此外,針對花蓮縣偏鄉地區學生搭乘公車的票價問題,蕭美琴說偏鄉學生搭公車的票價比都市學生還貴,舉例來說,在一個鄉鎮內搭乘,一趟就要23元,一天可能就要花費將近50元,一個月交通費就要上千元,甚至一年扣除寒暑假後,交通費竟然高達上萬元,負擔非常大,根本不公平也不合理。蕭美琴指出,都市地區學生搭乘公車票價只要12元,偏鄉地區已經相當弱勢,有時候還要走很遠的路才到公車站,交通環境相當不便,學生搭車一趟卻要23元,許多偏遠鄉鎮土地面積遼闊,人口並未集中,很多地區是走路無法到的,因此學生每天都必須搭乘公車。對此,蔣為寧部長也承諾將實際了解後,提供必要協助。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2019.10.3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 (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 ,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 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 ,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 ,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紅五進校時間 - 文化大學板 | Dcard 的八卦
2021年10月6日 — 紅五早上7:00-10:00由劍潭捷運站發車經文化大學大仁球場開往陽明山,下午2:00由陽明山 ... 請各位新生注意時段在校園內排隊等候公車- 文化大學,文化. ... <看更多>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文化大學公車末班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 ... 的八卦
文化大學公車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劍潭到文化大學多久、文化大學公車 ... 下午2點~7點[紅5公車]會進學校是下山的車開往捷運劍潭站,超過時間就要走到學校 ... ... <看更多>
文化大學公車進學校 在 [交通] 輔仁大學到文化大學- 看板HsinChua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新莊的板友新年快樂!
因為下學期需要到文化大學修一門課
所以上來新莊板詢問一下大眾交通工具的路線
因為前年出過車禍,現在不敢騎這麼遠的路
所以不考慮自己騎車。
我上網估狗過,也在板上使用關鍵字搜尋過
目前有兩種方式,但因為是2010年的答案
所以想再上來問問看有無新莊板友唸文大,然後是通勤上課幫忙解答。
第一種:搭車到台北車站或劍潭站轉公車
第二種:買校車卡,北車搭車直達文大
我個人覺得第二種很方便,只是不曉得現在是否還有這個方案?
感謝幫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45.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sinChuang/M.1485931938.A.5E5.html
那可以再詢問,到士林的話可搭哪幾班公車?
不過你提出問題後我更好奇為什麼你會+1 XD
我上10:10的課,另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公車是停在文大校門口嗎?
我比較擔心文大校園大,從校門走到上課教室花費的時間
大排一百公尺光想像就覺得很猛orz...
謝謝回文:)
這樣我會避免到士林搭車,謝謝推文:)
謝謝推文:)
※ 編輯: Zhwl8675 (61.228.145.77), 02/03/2017 21:22: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