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灣大學畢業演講影片來了。我在演講中談到AI時代的三個想像圖:1)你希望自己在AI時代人類工作的金字塔中,佔據哪個位置?2)你想怎麼使用你的魔法棒,引領AI時代並做最好的自己?3)聆聽你內心的聲音,追求你的夢想和所愛的事。演講全文如下:
【台灣大學畢業演講全文】
謝謝台灣大學邀請我參加今天的盛典,能和全台灣最頂尖的一群畢業生,以及各位的家人、親友齊聚一堂,分享你們的喜悅,我感到非常榮幸。首先,我要向所有的畢業生表達祝賀,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還記得34年前,我跟各位一樣坐在大學畢業典禮台下。當年的我,大學四年,找到了我的兩個最愛。第一個最愛是我的初戀,也是我的畢生摯愛,我的妻子。
而今天,不是來講我的初戀,而是來講我另外一個大學期間的最愛:人工智慧,就是現在最火的AI。我最近找到我大學畢業時,申請博士作文,最後我的總結是:「 AI是對人類學習過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力的理解。AI是人類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最後一步,我希望加入到這個一個全新但是最能改變世界的科學。」
畢業那天之後的34年,我在AI科研、開發、投資方面不斷耕耘。今天,我很有把握地告訴大家:未來10年的AI革命比工業革命規模更大,而且來得更迅速猛烈。
有什麼證據呢?最近最大的科技新聞就是AlphaGo 打敗人類最頂尖的棋手柯潔。棋聖聶衛平點評:AlphaGo可以說是20段,人類要打贏AlphaGo唯一的希望就是拔掉電源。
AlphaGo只是一個例子,在過去的兩年,AI在人臉辨認、語音辨認都超越了人類。 我們投資的一家AI貸款公司,每筆貸款只要8秒鐘,比人花8個小時還要精確。這家公司成立兩年後,今年將會發放3000萬筆貸款,幾乎超越了所有的銀行。
如果把這些技術和成果往後延伸,我們可以很確定地預測:未來十年, AI能在任何任務導向的客觀領域超越人類。AI將取代人類50%左右的工作。AI會取代工廠的工人、建築工人、操作員、分析師、會計師,司機、助理、仲介等,甚至部分醫師、律師及老師的專業工作。
在這十年,我們將進入一個富足的豐產時代,因為AI作為我們的工具,將為我們創造巨大的價值,幫助我們降低甚至消除貧窮和飢餓。我們每個人也將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做我們愛做的事。
在這十年,我們將進入一個焦慮的迷惘時代,因為AI將取代人類一半的工作,許多人會因為失業,失去原本從工作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而變得憂鬱和迷茫。
接著,我想跟各位分享有關人工智慧未來的三個想像圖:金字塔,魔法棒,和愛心。
首先來想像一個金字塔。隨著AI到來,職場的金字塔結構將會重組。
金字塔頂端的人叫做創新者。AI優化某一個領域的精確度,遠超人類,但是AI是不會創新的。每個理工科系畢業的學生,你們的機會在於創新和發明前所未有的技術。這不只是為了避免被AI取代,也是作為頂尖學府畢業生的責任和機遇。
那些資工系畢業的學生,請不要認為自己必須去面試所有半導體公司,挑個最高薪的工作,請慎重考慮去世界最頂尖學府深造或最頂尖科研公司從事科研。
那些醫學院畢業的同學,請不要只追逐高薪的醫師工作,請考慮做醫學研究工作。因為你有機會延長人類的壽命和生活質量,這是AI做不了的。這點是我和哈佛癌症醫學院的院長交流時達成的共識。
對於這些有創新能力的同學,我想分享一個我當年讀博士時,我的系主任對我的期望:「在你的博士論文領域,成為世界第一人。」因為他的期望,我放棄了兩個簡單的課題,最後才做出了世界第一套不指定語者的語音辨認。
金字塔第二層是各行業的專家。這包括了各垂直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各行各業專業人士。對於新聞系的同學:雖然我認為大部分記者會被AI取代,尤其是財經新聞、體育新聞AI今天已經比大部分記者寫得更快,更好,而且不會犯錯。但是AI肯定無法寫出比高希均教授更好的經濟評論。雖然AI已經開始寫小說,但是AI肯定寫不出比龍應台更好的散文。對於商學院的同學:雖然AI可以在炒股方面打敗絕大多數電視上的股市名師與名嘴專家,但是AI無法取代我們創新工場對科技趨勢預測和早期投資的眼光。
我想給台下法律系的畢業生特別打打氣:作為律師費用的最高消費者之一,我有親身經歷,頂尖的律師是不會被取代的。雖然重複性的和簡單的律師工作,比如說搜尋資料、篩選證據,甚至梳理辯證邏輯,肯定會被AI取代。但是當我2005年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跳槽訴訟案的時候,我對我的律師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呈堂辯證的絕佳口才、審問對方證人的犀利程度,都讓我歎為觀止。他感染了法官和全場,他的個人魅力完全不亞於電影A Few Good Men裡的Tom Cruise,這是AI永遠沒法做到的。
AI時代,將會是藝術及文化創作者的美好時代,會有更多的藝術家、 設計師、詩人、歌唱家、演員的出現。AI無法做到感性自由的創造。有些人可能已經看過AI可以把一張畫做成莫內的風格,但如果給AI一張白紙,它沒辦法像一個五歲小孩天馬行空地去畫畫說故事。AI不懂美,不懂幽默。有一個識別笑話的軟體,看到它認為有笑點的地方就會說“哈哈”。當我們輸入今天的報紙的時候,他看了每句話都是“哈哈”。我看到很多台灣的創作者和設計師正在文創領域中努力,也有不少在國際上有亮眼的成績,期待你們當中學習藝術、戲劇、音樂等專業的畢業生能夠運用藝術和美學,甚至在文化娛樂領域創業,進一步提升台灣的軟實力。
AI時代,也將會帶給文科生各種希望。前一陣有篇採訪標題:“李開復說文科生的時代來了。”有位大學生看了問我:是不是文科生好找工作了?抱歉,不是的,而是別科的也變得一樣難了!但是進入AI時代,各種文科真的變得各更有意思了。比如說:我們可能一百多年沒有看到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了,但是AI時代,哲學就很有意思了。如果人能被AI複製,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心理學也更有意思了,如果AI能解決人類溫飽問題,但是又有那麼多人失業,那麼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問題怎麼辦呢?同樣的,社會學、歷史、人類學都因為AI可以有好多新課題。
我上個月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理工學院畢業典禮,有機會和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兩位同學聊天,我問他們兩位覺得最有價值的學科是哪一門,他們兩位理工科學生同時回答「當代文明」,居然和當年讀理工的我一樣!如果不是當年這門課,也許我今天只會專注AI技術,而不會考慮到AI對社會的影響而寫下我的新書《人工智慧來了》,更不會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人類的願景。我覺得理科生如果能有人文關懷,未來會有更大的價值,因為AI是無法在做這麼大的跨越的。
以上提到的各種行業機會都讓人振奮,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只要努力都能爭取到這些機會。但是務實地說,這些金字塔頂層的機會不是社會上每個人都能得到的。尤其在AI大量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時候,被取代的人怎麼辦呢?我認為工作結構金字塔的基層,80-90%的就業機會將是:人與人之間的服務業,這群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黏著劑:服務、參與、聯繫、情感。這些都是AI不能做的。
當未來人有了更多的時間,人們會希望能有更貼心又有人情味的服務,和真正用心做出來的產品與服務。比如說,餐飲業的從業者會把餐廳的經營收拾工作交給機器人去處理,把時間用來研發更具特色的美食,店主人也更有空能跟上門的客人聊天交朋友。再舉個例子:在中國大陸的家政服務領域,開始有了細分,甚至有些高收入的服務。比如說,上門廚師、按摩師、換季疊衣師、孕婦需要的有:月嫂、育嬰嫂、甚至還有催乳師。
近年我把家搬回台灣後,我特別看好台灣的服務業。比如說:我的朋友朱平創立的肯夢學院,培養的不只是美髮設計師,更是風格生活家,帶給顧客美和快樂。我的大陸朋友發現台灣不但鳳梨酥、牛扎糖好吃,連四川牛肉麵都那麼好吃!最有人情味的。我有一位朋友幾年前來台灣,親身體驗了台灣計程車司機和眼鏡行服務的誠信、專業、友善、可愛、認真。還有一位大陸朋友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在台灣社會擔心台灣競爭力的時候,其實我認為只要走上街頭小巷,感受一下周圍的人情味,體驗一下世界頂尖的服務業,就會發現這就是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大家可能在想:服務業值錢嗎?當然值錢!創新工場投資台灣創業者最成功的三個案子不是科技公司,而是服務公司,分別是:“藍領服務”,“快剪”,和“麵包”。我們幫助這三個公司引入大陸市場,都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快速發展。我認為三年內三家公司都有機會成為十億美元的獨角獸。
接下來再想像一根魔法棒。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所說的:「任何先進的未來科技,都會帶來和魔法一樣的效果。」
無論你是否是主修技術,你應該開始把AI視為引領未來的超強魔法,你要用它不斷升級進步,才能在你的專長領域中發光發亮。你可以把AI想像成Internet,我們過去20年的生活體驗已經被網路全盤改造,下一個10年將會被AI改造。這也代表,無論你專長在哪一個領域,都要成為第一個善用AI工具的人。如果你是軟體工程師,你要利用AI工具來檢查和優化程式、甚至編寫新的程式。如果你自己開公司,你要使用AI工具來管理帳務成本,最大化你的變現和利潤。如果你是腫瘤科醫生,你需要用癌症分析和診斷工具,和你一起診斷病人。AI工具和人類的關係應該是1+1=3,如果在100個癌症患者中人類醫生能救70人,AI能救60人,兩者相加也許能拯救80人,人工智慧會繼續進步,未來也許救80人,那時兩者相加也許就能拯救90人。
我觀察到台灣社會有一種被動、推卸、無奈的氛圍。經濟沒有進步是政策的問題,薪資低是企業的問題,房價高是房地產商的問題,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是大環境的問題。那麼,作為在AI時代來臨即將要踏入社會的新血,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了AI這支魔法棒,你有責任去解決困難的問題。不要浪費時間做那些機器很快就能勝過人類的事。不要接受沒有挑戰的工作,對自己設定積極而嚴格的學習目標,選定某個具體領域勤下苦工,成為AI無法取代的人才。
有了AI這支魔法棒,你有責任做更有智慧的職涯選擇。不要只追求時下看來很酷的流行工作,選擇能改善社會和世界的工作,選擇能幫助人們而不貶低他人的工作,選擇有同理心和愛心的公司企業,而不加入透過不法獲利壟斷市場的公司。魔法棒在你手上,你必須勇於冒些風險,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揭發不正義,為台灣社會施展更正面積極的魔法。
有了AI這支魔法棒,你有責任重建台灣和世界的連結。你們的世界觀應該不止於天天上網彼此點讚或轉發八卦。要多上有養分的英文網站,讓自己的英文更加進步,每天吸取國際知識時事,認識和你同一個領域、同年齡層其他國家的優秀年輕人在做些什麼、關心什麼。你的專長有沒有國際會議、國際獎項、國際型計畫可以積極參與報名?你是否要考慮留學,或到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多花時間結交更多跨國城市的朋友,引爆思想火花的碰撞,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
最後,讓我們想像第三個圖像,愛心。
四年前,我被診斷得了第四期淋巴癌。當時我面臨一個冷酷的事實,我當時認為自己生命可能要用月來計算。
在接受治療那段充滿不確定的日子裡,我對人生反思良多,我才意識到,我追逐的事業、名聲、甚至是等待了30多年終於到來的AI,對我來說都毫無意義。我意識到,過去我人生的優先次序完全本末倒置。我忽視了我的家庭。我的父親已經去世,我媽媽幾乎認不得我,而我的孩子不知不覺中都已經長大。
幸運的是,我的病情已經穩定,所以今天能來到台大和你們相聚。我現在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我搬回台灣離母親更近,無論在北京和台灣我太太都會與我同行。當孩子放假回家的時候,我不是休兩、三天假,而會休兩、三個星期。
我也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和他人交心。週末,我和好朋友們一起爬山或出遊。我帶整個公司同仁到矽谷一個星期參訪全球創業聖地,我和在社交平台上向我提問的年輕朋友碰面。我向幾年前我冒犯過的人聯絡請求他們原諒。我寫下《我修的死亡學分》這本書、拍攝一部紀錄片,跟更多人分享我從和死神擦肩而過的經驗中所學到的事情。
這段經歷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啟發了我對於AI之於人類存在意義的一個全新觀點。的確,AI在許多分析型的工作已經明確的擊敗我們,AI勝過人類的領域只會一個個增加。但是,工作能力並不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身為人類的獨特之處,是因為我們有愛的能力。
當我們見到新生兒的喜悅心情,當我們一見鍾情時怦然心動,當朋友用心溫暖聆聽我們的傾訴,當我們幫助別人之後的愉悅感。我們距離完全掌握人的「心」還早得很,更別說想要複製它了。唯有人類,能夠去愛和被愛。人類想要愛人及被愛,愛和被愛使我們的生命有意義。有了這個信念,我們現在知道自己必須做什麼。至少要感恩我們被愛。更好能回饋我們所得的愛。最好能要把愛傳出去,不期待回報地去愛。
回到AI的主題,我們跟AI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有愛。雖然你們看到科幻電影裡面的AI有愛,但是那是虛構的。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AI程式沒有愛的能力,他們甚至沒有任何感受或自我意識。AlphaGo擊敗了柯潔,但是AlphaGo下棋沒有任何樂趣,贏棋感覺不到一絲快感,贏了之後也沒有擁抱它愛的人的慾望。AI是冷冰冰的。
將來,即使AI診斷工具比醫生精準10倍,病人不會想要從AI機器人那裡聽到一個冷冰冰的診斷說:「你得了第四期淋巴癌,5年內有70%的死亡率。」病人會想要一位願意聆聽我們病痛、鼓勵我們的「愛心醫生」說:「李開復也得過同樣的淋巴癌,經過治療後現在很健康,所以你也要加油。」在AI分擔了繁重的理性工作後,醫生終於有時間到家裡去探病,有時間和我們說話。這種愛心醫生不僅使我們感覺更人性,更有信心,而且也會產生安慰劑效應,增加病人康復的幾率。
這有可能解決我前面提到AI取代人類工作的問題。「愛心醫生」的人數將超過現在的醫生人數。失去工作的人可以去做傳播愛和分享經驗的服務業,無論是做熱情的導遊、貼心的飯店禮賓人員,或是風趣的調酒師。有了這類全新的「愛心服務專家」職位,將會創造出許多新的人情味服務業工作。它們不一定是「職業」,也可以是在孤兒院或養老院的志工類工作。我回到台灣居住的這段時間,多次被台灣的志工打動。我在佛光山、慈濟、甚至圖書館、區公所,都經常碰到彬彬有禮,充滿人情味,有感染力,而且永遠帶著笑容的志工。我相信台灣的志工精神,可以感染世界,可以讓更多人找到AI無法取代的服務業工作。這不但能帶給人自我實現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更重要的是,這會讓我們的地球充滿愛與歡樂。
我們已經創造了許多任務導向、比我們大腦厲害的AI,那是我30多年前的夢想。對於資工系科班出生的我來說,我感到相當自豪。但是生病後的我更意識到,我這三十多年把重點放在錯誤的器官上。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不是大腦,而是我們的心。
這一課,花了我太長的時間才學到。我希望今天每一位同學,在你們正要邁入人生下一章的轉捩點,用你們過人的大腦面對人生,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創造有意義的新生活。
我希望今天參加完畢業典禮後,你能花一些時間思考我演講中的三個想像圖:你希望自己在AI時代人類工作的金字塔中,佔據哪個位置?你想怎麼使用你的魔法棒,引領AI時代並做最好的自己?還有,聆聽你內心的聲音,追求你的夢想和所愛的事。
恭喜各位畢業生,祝福你們!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文化創作 在 林佳龍 Facebook 八卦
車站大廳是公共空間,來來往往的行旅或站或坐,就是最美的景色。
台鐵日前因防疫考量,取消台北車站一樓大廳空間提供民眾駐足停留的服務;在媒體關注疫情後的新措施時,台鐵有意評估維持不開放停留。佳龍認為,車站固然肩負疏運和緊急狀況時疏散的任務,但只要能兼顧,不應僅以單方主觀的「觀瞻」決定公共場所的規定。
台灣鐵道文化已有上百年歷史,促成的不只有人與貨的東西南北流通,更有跨縣市、族群、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車站更是許多人們送往迎來、聚首離別,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留下美好與感懷的地點,才有那麼多歌曲等文化創作以車站為素材。
彩虹之美,在於多元並存。近年來,台灣許多新住民或國際移工的朋友,因交通之便,多選擇車站附近的場所聚會。佳龍在台中時推動綠川整治、東協廣場的經驗,很感謝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提供了寶貴的協助。
我們希望自己的同胞在其他國家怎麼被對待,就該那樣對待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工作或生活的外籍朋友。車站的公共空間,應在符合疏運及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包括移工在內的所有民眾共享,同時應避免標籤化特定族群。
佳龍昨天就已經指示台鐵,在疫情穩定後,與指揮中心研商評估逐步管理開放;等疫情確定結束後,也能及早讓一切如常。未來公共空間的管理措施,若有優化或變革的規畫,台鐵亦應先多徵詢相關機關、團體及專家的意見。
我們一起努力,讓車站持續作為美好的連結。
—-
✅佳龍的TG:https://t.me/dragonforpeople
✅佳龍的FB:https://bit.ly/2y9sArK
✅佳龍的IG:https://bit.ly/2n4zB9B
文化創作 在 蘇貞昌 Facebook 八卦
立法程序完成了,接下來就是我們行政院的事了。政府部門在施政時一定要用最簡單清楚的方式讓民眾知道,相關程序也要力求簡化、減少民怨,這才是及格的政府。
另外,觀光、文化、創作與數位內容,代表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也是這個資訊時代要拚經濟,所必須厚積的文化競爭力。
這幾年不但來台旅客數屢創新高、推動文化、保障創作者的相關法律也已經一項一項修訂好。 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就在今天簽署公布了 #文化基本法 ,政府會繼續打造好舞台,讓所有人演出精彩,台灣的故事要給全世界都看見。
鄭麗君
#繼續衝 #繼續拚
#國家繼續向前進
--
請訂閱蘇貞昌的Youtube頻道,不錯過任何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user/eballgogogo
都看完影片了,不如再加一下蘇貞昌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文化創作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文化創作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評價
白羅斯政府以軍機「劫走」民航客機,以拘捕反對派媒體創辦人;如此荒誕的新聞,讓大家的焦點再放於白羅斯。去年白羅斯的抗爭運動,鏡頭下的畫面亦令香港人想起種種經歷。為保存真相,有白羅斯人以文化創作為載體:劇場及電影編劇 Andrei Kureichik 撰寫名為《Insulted, Belarus(sia)》的劇本,記錄白羅斯人親眼所見的極權和警暴真相。其後,《Insulted, Belarus(sia)》不單跳出文字的界限,之後更演化成網上讀劇的國際活動。截至1月,有25個國家的朋友以其語言演繹劇本。香港的藝術中心劇團「流白之間Blank Space」亦參與其中,邀請了多名演員,以廣東話讀劇形式演繹劇本。究竟這個劇的幕後班底是怎樣冒險創作的?對我們又有和啟示?
上次網絡公演時,我曾擔任其中一名劇後座談會分享嘉賓,對這戲劇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聯絡了導演,希望在半年後,再製作一個2.0版本。這一次的合作,將不止於1.0版本的網上讀劇,演員們除了會update過去半年白羅斯最新情況,也將會於演出加入現場效果的更多戲劇元素。同時大家亦不用擔心本人會於劇場演出,劇場完結後,將會邀請各位熟悉白羅斯及香港的嘉賓,和導演、演員、觀眾一起舉行座談會,分享觀後感。這是我們的首次嘗試,希望能在艱難時刻,為藝術工作者的同路人開拓更多機會。讀劇演出日期定於7月1日,於歌舞昇平的日子活在真相中。
沈旭暉 Simon Patreon x 流白之間 Blank Space Studio:網上廣東話戲劇《侮辱。白(俄)羅斯》
日期:2021年7月1日
時間:20:00
形式:線上廣東話戲劇(購票後將獲發連結)
(*如購票而未能當晚現場觀看,可提供錄影連結)
門票:港幣100元正
劇後分享嘉賓:
曾駐白羅斯香港記者 Alex Chan
曾駐白羅斯香港記者 Kaoru Ng
The Glocal 全球政經評論合夥人兼副總編輯 尹子軒先生
開站師Hoi1 Zaam6 Si1 Jerry Yuen
Simon Patreon 會員優惠(同事會核對購票會員身份):
「堅離地球」會員可享八折優惠(優惠碼為 SIMON20%OFF)
「堅離地報聯盟」會員可享八五折優惠(優惠碼為 PATREON15%OFF)
「堅離地城」會員可享九折優惠(優惠碼為 MAY21DISCOUNT)
「堅離地道」會員可享九五折優惠(優惠碼為 PATREONDISCOUNT)
*經有心人贊助,「堅離地書院」學生會員可享半價優惠(優惠碼為STUDENT50%OFF)
▶️ Glocal Store 購票連結:https://bit.ly/34gVsg9
▶️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586058
#白羅斯 #流白之間 #黃家駒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文化創作 在 Happy Kongner Youtube 的評價
⇀HappyKongner 香油錢錢箱在此: https://streamlabs.com/happykongn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kongn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kongner/
⇒Ring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ngo.kongner/
⇒愷哥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hoi/
⇒米迦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cahcheng/
(Kongner有關道尼嘅「三不一沒有」原則:不主動要求;不鼓勵追求;不抗拒收受;弟兄姊妹沒有必要道尼的理由,所以大家隨緣樂助,切記係唔收八達通,多謝大家支持)
------------------------------------------------------------------------------------------------------------------------------------------
今晚會繼續同大家探討一下唔同嘅時事相關嘅文化議題,有興趣入嚟吹下水,講下你點睇~
-分段-
0:00:00 OPENING
0:06:40 開始
0:09:19 台務:道尼及新會員
0:11:12 節目預告及搬Studio
0:13:35 高雄罷免市長公投
0:21:18 開始討論
0:23:31 開題原因
0:24:47 民主選舉嘅自我修復
0:32:51 壓倒性勝利 vs 一黨專政
0:36:25 淺談香港人於國際事件嘅定位
0:38:57 深宵選題標則
0:41:36 香港教育
0:48:33 開始討論
0:51:20 我統治你,你唔好咁多聲氣
0:56:27 港府有意整頓教育界
1:04:30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嘅玩法
1:11:55 中聯辦重視主權教育
1:17:55 學生及家長應如何自處
1:24:40 探討新一代嘅功利家庭主義
1:33:50 香港本土文化
1:38:11 開始討論
1:42:00 本身支持本土文化嘅人需要思考嘅嘢
1:47:04 支持本土嘅意義
1:53:20 指出問題後,要思考問題形成原因
1:56:58 香港人身份認同
2:11:02 取代外國文化/產品係需要時間/資源
2:24:57 巨嬰文化
2:28:42 崩口人忌崩口碗
2:44:12 觀眾應給予空間及時間創作者進步
2:54:39 香港文化嘅獨特性
3:09:32 校長文化
3:14:40 Nike對運動嘅資助,顯示資源及時間嘅重要性
3:23:28 本土文化創作者需要思考嘅嘢
3:38:40 快問快答環節
3:41:31 香港民族主義會唔會變種族主義
3:42:06 一個文化點先算滅亡
3:43:33 如何定義香港?
3:44:38 推廣本土文化要靠人傳人,演算法嘅影響
3:47:17 商科喺香港咁受重視嘅原因
3:48:41 家庭相處之道
3:50:25 家庭框架
3:51:24 電影於戲院及網上平台發報嘅收入差異
3:53:05 推廣Kongner嘅方法
3:53:50 提升文化觸覺
3:55:43 香港人對香港史缺乏認識
#時事 #文化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