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文人畫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文人畫定義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八卦
昨天,又一個朋友自殺了 - 她38歲,在歿失夢想的腹地溺斃了。
這是她的故事 :
當年她白手起家,從打雜助理,往上爬,爬到了大家的注目、接下來,順勢的靠著犧牲快樂、犧牲健康與玩樂得到了旁人尊敬的頭銜與資產。方法是寄託著一生希望在每個努力的當下,她用每一個咬緊牙關的毅力,逼著自己不要忘記,當年提婚事時,對方父母以「還是要門當戶對」當面拒絕自己與窮困的父母。後來,她迷失在自己得到的一切財富,昨天晚上12點在家中決定接受死亡。
我沒有太多複雜感受,因為我們就這樣活在資本主義的世界中,每個人努力踏地,想共振出一道道浪,只為了最後某天可以自己站上某段自己創出的浪頭上,但最後的最後,會發現,80%終究擠不進去20%,這是遺憾,但也是一個終極遊戲規則。
什麼是遊戲規則,就是誰都打不破的藩籬。所以更應該在極致追求遠大目標的同時跟當下的自己取得平衡。但能讓我們取得平衡的是什麼?我的答案是「夢想」。
我的這個朋友,每次在跟我討論生意、追求財富、努力向前時,只要我提到“夢想”兩個字,她會生氣、她會說這是虛擬不切實際的虛無,沒必要討論,因為她很坦然的說,自己從沒想過要有夢想。
她說:「夢想之所以是夢想,是因為它永遠是人類追求不到的一種遺憾的代名詞。夢想本身不具意義。」
我想我沒資格談論誰對什麼事的定義與人生選擇,但在我們這樣的為夢想追求人生的族群中,唯一的好處可能是,不為追求翻身、地位、權貴、財富而往前衝,所以容易在自己生命的篇章中,寫出一些自己能滿意的詩章,我不用變成文人世界中的李白或那類的20%,但我能確認自己在死前有幾份親手的作品。那就好了。
她說:「我的目標就是從社會底層進入那20%的人群,就這樣,所以夢想沒幫助。」
我想,是妳不讓夢想幫助你,所以最後當妳真的快達到那20%的世界時,反而溺斃在虛無的次元中。發現,原來一切逼妳走到這的,是憤怒是衝撞,當這向世界報復的計畫沒了,一切也只回到虛無。
最後,她沒離開人世,但在急診室昏迷了10個小時,醒來了。第一句話,她說:「我想回家開一個10歲答應自己的糖果店。」
家人們不捨的看著她納悶問原因,她說:「我想要尊重自己心中真心想要做的事了吧,或許這沒辦法有什麼生意價值或產值,但或許這一次,我要重視夢想這件事。」
我們都想追求更好的自己,但那個原因是那份夢想,還是一份憤怒的報復、挑戰世界規則的衝撞?如果是後者,可能最後還是會跟我這位朋友一樣遍體鱗傷。這也是為什麼,我很愛把追夢這件事的高度拉非常高,那是因為,這才應該是我們該捍衛與往前衝的原因。原因,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為在最後,它會影響你擁有收穫的價值。我相信,真心這樣相信著。
敬我們這些啃食著自己靈魂為養分,犧牲著浪漫與現實的矛盾只為在夢想池畔掙扎的身影。因為最終,不管走到哪裡,我們接近的都是夢想,那是湛藍的美麗、不是灰色的黑暗,那是份令人憧憬的理想目標,而不是黑洞般的虛無失焦。
敬追求著夢想的我們,還有對夢想懺悔的妳 - 我的糖果店老闆。
文人畫定義 在 中國文人畫究竟是什麼?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文人畫」是中國畫史中一個特殊的門類,不是按照繪畫的題材、材質、技法來劃分,而是以畫家的身份為標準。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中,有一種特有的雅韻,與 ... ... <看更多>
文人畫定義 在 学1-2 中國文人畫究竟是什麼? 的相關結果
可以說,任何人如果試圖自他們的論述中,歸納出一個有效的文人畫之定義,成功的機. 作品的文化性因素,便不覺有重視的必要。有的時候,他甚至也要摒除、跳脫畫家是否. ... <看更多>
文人畫定義 在 從齊白石、張大千到常玉《談文人畫的過去與未來》 的相關結果
雖然唐代的王維被視為「文人畫鼻祖」,開始用淡墨做畫而不像宮廷繪畫使用那麼多艷麗的色彩,蘇東坡也稱王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五代的「荊關董巨」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