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性從來不學習情緒勞動時,他們也錯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當然,有人代勞肯定過得很舒服,但是當別人負責處理你生活的一切細節時,你的生活永遠不是屬於你自己。
讓大家預期一種更平等分攤的情緒勞動,這並不是在轉移負擔,而是為了鼓勵每個人改善生活。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為孩子樹立更好的平等榜樣,以免他們承襲我們的錯誤模式。我們可以讓男人有機會以新的角色體驗情緒勞動,更充分地體驗如何為人父、為人伴侶,以及成為一個男人。
取自《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
各位朋友,晚安:
不少男性期待女性來照顧好自己,尤其在婚姻裡。這很可惜,因為一個人學著好好照顧自己,才能好好照顧人。進一步來說,這是維繫關係的重要能力。
當男性開始學習情緒勞動的時候,對男性是有好處的。對我來說,我最明顯看到的是:可以改善跟家人的關係,讓自己在家的時候有歸屬感。
一個會帶孩子的男性,跟孩子關係不錯的本身,就不會覺得自己被邊緣化,會感覺自己有價值。贏得尊重的方式,不是常大小聲說話,讓人害怕,或者不斷說教,叫家人學會感恩自己。
能給出愛的人,又同時有界限,很自然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感恩。這不只很適合用在家庭,用在職場也很重要。
祝願您,能看見情緒勞動的價值,能看見自己的價值!
.
ps. 這本書在昨天晚上有辦贈書活動,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59859060697044/
*********************************
【文/ 潔瑪‧哈特莉】
每個人都必須改變他對情緒勞動的看法,這樣一來,我們才有可能重新獲得情緒勞動這項技能背後的真正價值。沒錯,情緒勞動可能是我們的剋星,但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超能力。我們需要瞭解這種勞動有其價值,並把它公之於眾,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這種關懷和管理情緒的智慧是一種寶貴的技能,是一種密集的解題訓練,還可以獲得同理心的額外效益。賓州州立大學貝克斯校區的傳播藝術與科學副教授蜜雪兒.拉姆齊博士(MicheleRamsey)表示,情緒勞動往往和解決問題同義。她解釋:「大家對性別的假設是『男性是問題的解決者,因為女性太情緒化了。』但是在家裡和職場,解決多數問題的人又是誰呢?」身為伺候我先生和三個孩子的家管,我非常確定我知道答案。儘管這些情緒勞動令我們沮喪,但這種照護型的勞動本身是一種寶貴的技能。我們熟練地設想大局,宏觀地思考結果,輕易地調適意外狀況,用心地投入工作、培養關係、因應偶然的互動。這些技巧是確保我們細心完成精神任務及情感任務的資產,這裡的細心不只是專注在任務細節上,也是專注在他人身上。情緒勞動在生活中呈現的方式,就像是以維繫社會的文明細線,編織成一幅精緻的掛毯。少了情緒勞動,我們活不下去,我們也不該期待情緒勞動消失。
我們應該把情緒勞動變成一種人人都該擁有及理解的寶貴技能,因為那可以讓我們更熟悉自己的生活。它能使我們更充分地體會生活,使我們成為最真實、最充實的自己,男女皆然。減輕女性被迫承擔的龐大重擔,同時讓男性進入一個充實的生活新領域是有益的。我們不該只想著「平分」情緒勞動,更應該去瞭解伴隨那些重擔而來的東西。即使目前女性被迫扛起不平衡的重擔,女性也因為情緒勞動的存在而更長壽、更健康。女性把規劃和深謀遠慮納入生活中,關心人際關係的培養與維繫,為了讓他人過得舒服而不辭辛勞地付出,她們的伴侶無疑因此受惠了。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已婚男性通常比未婚男性更長壽、更健康。他們的壓力較小,罹患憂鬱症的情況較少,身體也比未婚男性更健康,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妻子管理其生活的方式使他們過得更健康。多項研究發現,喪偶及離婚的男性過得不如喪偶及離婚的女性,因為少了伴侶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管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健康、舒適和社交關係都會受到影響。當妻子是家中唯一回應聚會邀約、唯一負責召集家人參加活動、唯一負責維繫社交關係穩健發展的人時,失去她也等於失去所有人。那也表示,那些人際關係本來就不屬於男性。
女性負責維繫男性與親友的關係,也確保伴侶飲食健康、做運動。她們幫男性卸下原本落在他們身上的任務,充當男性的第二個大腦,幫他們記住他們覺得不夠重要而不需要記住的「小事」。然而當男性從來不學習情緒勞動時,他們也錯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當然,有人代勞肯定過得很舒服,但是當別人負責處理你生活的一切細節時,你的生活永遠不是屬於你自己。目前這種情緒勞動的失衡,導致大家持續預期男人不必建立自己的社交關係,不必深切地關注個人生活的細節,不必從打造個人生活及家庭中尋找意義。
這促成了一種讓霸道的陽剛氣息蓬勃發展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大家依然指望女性以各種方式照顧男性,所以男性永遠不會學習照顧自己,不僅身體上如此,情感上和精神上也是如此。我們告訴整個社會的男性,他們無法處理情緒勞動,他們需要把一切細節委派給女性處理,他們無法隨機應變,也無法學習這些可以深深改變其生活的技能。我們讓男性對這種依賴他人的人生感到無可奈何,儘管男性擁有那麼多的權力和特權。這樣做只是在助長一種對每個人都有害的惡性循環。改變這種動態不僅不會傷害男性,還可以幫助女性,讓每個人都因此獲得解放。讓大家預期一種更平等分攤的情緒勞動,這並不是在轉移負擔,而是為了鼓勵每個人改善生活。
平衡情緒勞動可以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過更充實、也更真實的生活。負擔減輕的女性可以重新取回自己的精神空間和時間,在職涯上做出清楚的決定,並從真正平等的立場上,感覺到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更緊密。男性可以以新的方式融入人性生活,承擔新的角色,擺脫霸道的陽剛氣息,生活在更緊密相連的環境中,而且不怕幫女性爭取更平等的世界。
霍奇查爾德指出,我們承認生活中情緒勞動運作的方式,反映出我們在社會局勢中的立場。我相信,我們已經準備好打破陳規,邁向新未來。為此,我們必須瞭解情緒勞動所造成的障礙,以便從沮喪中站起來,決定如何好好運用這種深切關懷的技能。情緒勞動不見得會破壞我們的幸福,事實上,它是維繫世界的黏著劑。一旦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瞭解它對生活的好壞影響,我們就可以掌控情緒勞動,改變我們使用這些技能的方式,奪回自主權。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為孩子樹立更好的平等榜樣,以免他們承襲我們的錯誤模式。我們可以讓男人有機會以新的角色體驗情緒勞動,更充分地體驗如何為人父、為人伴侶,以及成為一個男人。我們可以為無所不在的情緒勞動劃出明確界限,而不是一味地迎合預期。我們可以把情緒勞動視為一種技能,而不是障礙。套用眾議員瑪克辛.沃特斯(MaxineWaters)的說法,我們可以奪回自己的時間,只在真正有意義的情境中運用情緒勞動的技能,讓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都覺得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善伴侶和後代的生活。當我們一起消除情緒勞動的不平等時,可以改變孩子的未來,我們的兒子還是可以學會恪盡本分,我們的女兒可以學會不必承擔別人的分內工作。
.
以上文字取自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女人停止操心一切,男人開始承擔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629
有方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Forward.Publishing/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在組讀書會 到了碩班變成助教後更誇張 每天都帶著學生念書從晚上六點到十二點 博班沒畢業就出來創業以後也是開補習班 現在轉型做線上也在組織一個班級 甚至是師資培訓社團 也是在組織 到底要怎麼把一群人聚集起來 我一直到了今年才懂真正懂其中的眉角 如果你也要成立一個組織 不妨進來一起討...
「數織 解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Facebook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YY Lam Facebook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分享] 這小遊戲有毒!Picross Mon - 看板Mobile-game 的評價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nonogram解答-在PTT/巴哈姆特上手遊推薦遊戲排行攻略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數織書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任務] 聖誕節任務‧玩家討論區- 看板QuestCenter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數織 解題 在 [GAME] 邏輯解謎遊戲Nonogram .com 數織 - YouTube 的評價
數織 解題 在 Facebook 八卦
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數織 解題 在 YY Lam Facebook 八卦
各位中六同學:
以下是文字版本的重點精華,詳細重點請看上載至遵理學校網頁之片段。
卷一:閱讀理解
1. 注意時間分配:閱讀卷分秒必爭,切忌糾結於個別題目,適時取捨。
2. 注意題目指示:尤其留意多項選擇題可否選取多個答案,勿犯低級錯誤。一般而言,除非有特別指示,三式判斷和選項題不要填寫多於一個答案。
3. 重溫閱讀理解題型的作答方向與策略:筆記已拆解不同題型,包括比喻題、矛盾題、重複題、刪文題等。距離考試所剩時間不多,同學不必苦苦糾纏完成每個練習。重看筆記,掌握拆題思維、作答方向與長短答答題步驟就夠,考試時要特別留意題目有沒有隱含預設立場。
4. 字詞訓釋:切忌大包圍,一條橫線最好只填一個答案。同時,要注意配詞是否有矛盾的地方,例如「之」解「前往」,曾有同學譯作「到往」,「到」與「往」之間有矛盾。
5. 文言譯句:作答前先考慮該句用了什麼句式。以2011「其不孝孰大焉?」一句為例,此為問句是毋庸置疑的,但問句也分設問、反問等不同種類,孔子剖白為何自己不願意接見曾參,是由於他「委身以待暴怒」、「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認為他的不孝是最大的。因此,這一句應當以「反問語句」作答,以表示孔子肯定的意思。同學作答時宜多加注意。
6. 掌握題目提問範圍:答案須與題目字眼對應,例如題目用「異同」兩字,就必須涉獵相異及相同兩方面;同樣道理,問「相異」或「相同」,則毋須談及另一邊。又,問及「寓意」,即指作者帶出的道理、深意,同學所作答的內容應緊扣文章的深意,不應只表面複述一遍故事情節,未能對應題目。
7. 長問答:答題時要明確表達立場,清晰寫上主題句。答案用字宜具體,解說亦不能空泛。例如題目問及寫作手法,不少同學雖選中了正確答案,但在說明部分卻未能具體解釋,例如只寫「作者正面描寫了郭義官的人物形象。」另外,只提出立場,沒有任何闡述並不會得到任何分數,即使時間不足,亦應儘量簡略說明。
8. 短答題:忌用大包圍方式作答,欠缺歸納,特別是表格題,題目往往只要求同學填寫簡單的字詞或單句作答。同學為求保險可能會答多於一個答案,須避免答案之間出現矛盾。
9. 分段題:最多用10-15分鐘作答,忌過度抄錄原文,宜加以轉化組織。
卷二:寫作能力
1. 扣題是王道:宜在題目重點字眼旁填上數字,再在文中逐點回應,緊扣題目各項字眼,即使文筆平平,分數上亦不會有太大危機。
2. 立意:記敘抒情文不必強求立意非凡。嘗試以小見大,取材生活,加強對細節的鋪陳敘述,以情節的安排和人物的描寫「呈現」個人的體會和啟發更佳。
3. 取材:忌誇張(TVB式故事)、忌寫愛情,因為鮮有中六同學的文筆能妥善拿捏上述題材。關於「死亡」,這的確是容易抒發情感的題材,但若文筆無法駕馭,往往會過於造作,同學可衡量自身能力。
4. 鋪排:轉折不宜突兀,起承轉合鋪排須合理,亦當注意首尾呼應的使用。不少同學喜歡以首尾呼應串連文章,但必須注意首尾兩段與文章中間的主線內容有否割裂,顯得格格不入,須注意首尾兩段與正文的關係。
5. 論說文論點:各段宜有清晰主題句,掌握筆記所授的思維技巧,注意論點之間的鋪敘,段落之間的過渡是否流暢自然、有層次,方向可以是先後(步驟)、輕重(影響)、大小(個人至社會)等,具體視乎題目而定。
6. 論據:宜準備不同例子,詳參《古今例子集成》及《中外例子集成》。引用語例宜特別小心,忌生硬或牽強附會,亦不宜杜撰語例,以免用例不成反而削弱文章的論說力度。
7. 論證:闡述例子時注意側重點,與論點有關的部分才多加解釋,須解釋例子與論點之間的關係。
8. 表達:務必注意字體,不求美觀,但筆劃必須清晰可辨,尤其注意簡體字的書寫是否正確。關於四字詞及成語運用,避免為用而用,甚或自創新詞,堆砌成文。同學無須刻意運用生僻艱澀的詞句,文氣欠連貫只會使文章顯得生硬造作,用詞不當更會窒礙表達。
卷三:聆聽能力
1. 審題意識:必須看清楚題目,掌握題目所有關鍵字眼,勿因大意失分。以我們的自擬聆聽卷334學制為例,其中一題為「以下哪些並非xxxxx的原因」,收到多於10位同學詢問某選項如何得出,一看之下,原來同學看不到題目「並非」二字,以致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2. 「綜合聆聽內容」:近兩年雖沒有出現「綜合聆聽內容」的題目,但不代表這種題型將絕跡考場,同學如有時間,不妨稍為重溫我們的自擬練習卷(Alevel也較多此類題型)。
3. 三式判斷:仍有很多同學混淆心理感受與非心理感受的用詞(如「指出」、「認同」、「認為」之分別),考試前夕可重溫相關筆記的思維與技巧拆解。又,宜小心留意題目「根據內容,判斷以下陳述;每題只可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的指示,有時候題目會在首句收窄錄音範圍,這樣能夠有助同學針對性地擷取相關資訊。
4. 語氣題:基本上這類題型不難,同學只需掌握相關字詞解釋,考前可略略重溫筆記,不肯定的字詞宜自行查字典,效率高之餘印象亦會更深刻。
5. 溫馨提示:考試時打醒十二分精神,將重點抄錄,注意題目不一定順序。
卷五:綜合能力
1. 準備時間:宜仔細閱讀的data file內第一及/或第二項資料。參歷屆試題,重要的資訊(如寫作任務)通常會在第一或二項資料披露,其他內容則可速看,例如剪報、數據,掌握當中要點則可,其餘可待錄音後仔細研讀。
2. 妥善分配時間:整合拓展和見解論證不能顧此失彼,太多同學花極多時間雕琢整合拓展的內容,這不可取,留意我課堂和錄影所述的理想時間分配。
3. 語境意識:自行溫習筆記所載之格式,有時間看一看筆記歷屆範文示例,掌握何謂「謙遜有禮」、「不卑不亢」……
4. 整合拓展:須同時摘錄男和女之言辭內容,彼此的論點有可能互相補足。整合亦須有所歸納,不宜只把資料羅列,詳細之拓展方法可參筆記內容。
5. 見解論證:不必使用抽象字眼,也不必使用修辭。例子:「跟隨個人興趣,相信必會在路上不斷付出,得到自己心中的勝利」;「同學如無興趣,遇到困難時,又怎會有動力去解決呢?就如你明明喜歡吃糖,卻偏再你吃巧克力,你也會覺得不開心或難以接受吧!」同樣不可取。
6. 見解類型:常見的見解論證有評論或建議,審題要小心,注意題目要求,例如題目要求論述甄選準則,若同學寫作時變成了論述甄選方法,等同離題。寫作時要高度集中,以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如見解論證屬建議類,則要全面回應資料陳述的問題(多為整合拓展內容),不宜偏頗。過去有同學詳寫三項建議,但只能解決一項問題,結果因時間不足,未能針對其他問題提出建議,這樣失分太多,不可取。
7. 加紙:不宜等到最後關頭才舉手,畢竟綜合加紙的情況比較常見,如你尚有200-300字便寫滿答題簿,便要預先舉手,等待監考員把補充答題紙送上,謹記綜合考試最後15分鐘絕對是分秒必爭。
各位中六同學,態度是關鍵,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給你們最後的話:誰在考場先放下壓力,誰就是勝利者。好好加油!
數織 解題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評價
我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在組讀書會
到了碩班變成助教後更誇張
每天都帶著學生念書從晚上六點到十二點
博班沒畢業就出來創業以後也是開補習班
現在轉型做線上也在組織一個班級
甚至是師資培訓社團
也是在組織
到底要怎麼把一群人聚集起來
我一直到了今年才懂真正懂其中的眉角
如果你也要成立一個組織
不妨進來一起討論討論?
沒意外的話每周一至周五晚上 11 點直播
週一:微積分和工數解題 (丈哥)
週二:張旭老師的人生分享
週三:張旭老師信箱
週四:微積分和工數解題 (張旭老師)
週五:丈哥聊數學史
想問微積分或工數
👉 https://forms.gle/2CAYojEMb37M8ms36
想問張旭老師問題 (讀書或人生任何問題都行)
👉 https://forms.gle/eAp8GghZYgpbnRHF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JiJGswLQAY/hqdefault.jpg)
數織 解題 在 nonogram解答-在PTT/巴哈姆特上手遊推薦遊戲排行攻略整理 的八卦
數織 (Nonogram, 也作Picross)或名數牆是一個規則簡單但富有挑戰性的邏輯解謎遊戲。 規則很簡單. 數織的基本版面是任何大小的 ... Nonogram解題方法之研究與實作. ... <看更多>
數織 解題 在 數織書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八卦
大判サイズで見やすく、全ページミシン目 ...,絵の出るパズル・イラストロジ... 數織題目 數織解題 數織Python 數織題目下載 數織app ... ... <看更多>
數織 解題 在 [分享] 這小遊戲有毒!Picross Mon - 看板Mobile-game 的八卦
大家好,在這個序號之亂還沒平息的時候發文希望不會被很快洗掉(汗
但是對這個遊戲的愛已經到了再不分享就會覺得要滿出來的地步←誇飾法
一樣是手機排版,如有閱讀不便請見諒
《Picross mon》
首先進到遊戲的第一個畫面是這樣
彷彿鉛筆隨興打稿、配上柔和的小色塊
前面兩隻小怪物醜的有點可愛
右邊的10×10、15×15等等,是表示遊戲區域的正方形格數
又各自分有Village和Story兩種模式
破完一個模式就能解鎖左邊的書櫃,成為一本完整的圖鑑和故事書
先從Village開始吧!
像是畫廊一樣,一個一個的方塊組成一幅畫
下方的小怪物本來也是空的畫框,但完成之後就會變成活的小怪物~
點進去空的畫框之後,會看到畫滿格線的空正方形
上方的數字表示在直行10格裡面,有幾格需要被上色
左方的數字則表示在橫排10格裡面,需要上色的格數~
也就是需要同時滿足兩組數字,才能完成一幅圖
上色的方法也很簡單
玩家只要滑過正確的格子就會自動上色
反之則會顯示紅色叉叉,每張圖都有9次畫錯紅叉叉的機會
光聽敘述會有點難理解(我已盡力QQ)
直接來看完成到一半的樣子
可以看到完成的格數會變成白色,未完成的則維持黑色
完成之後就會出現可愛的瓢蟲XDDDD
Story模式則是一個畫框裡又分成好幾個part
點進去畫框之後,每一個問號都是一個新的方格需要填滿
完成之後會變成一幅一幅如色鉛筆的畫,組成一本繪本,可以在首頁的書櫃裡翻閱~
通常講的都是小怪物們的故事
大致上介紹到這邊
整個遊戲需要動腦,色彩漂亮,音樂輕快好聽
而且有超級多幅圖可以慢慢破!
我目前一星期玩到10×10全破,15×15 sroty全破,卡關Village的第三頁中XDDDD
20×20真的會玩到脫窗XDDD
這個遊戲的遊玩方法很有趣,很怕我的表達方法不夠好
不過遊戲內的新手教學很短又很清楚,可以很快上手
唯一的缺點應該是廣告有點多
完成之後按下success大概有五次會出現一次廣告………
不過可以直接按返回,不會強制你看完廣告
希望板友不要被廣告勸退,快來玩這個超紓壓小遊戲~~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E66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9.150.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game/M.1486968679.A.23B.html
※ 編輯: haiambu (163.19.150.81), 02/13/2017 14:53:24
謝謝你補充><我超門外漢wwwww
※ 編輯: haiambu (123.195.63.235), 02/13/2017 17:01:34
我目前這個還沒破完,大家推薦有些都好高難度XDDDD
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喜歡這個類型TT謝謝大家(受寵若驚
※ 編輯: haiambu (163.19.150.81), 02/15/2017 15:11: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