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謝謝很多朋友的祝賀,無法及時回應與一一致謝,懇請見諒。
這週三我因受 鄭文燦市長的邀請,正式接任桃園市資訊科技局局長,非常榮幸能到這個年輕有活力的城市,參與它的改變,推動桃園的數位轉型。
#桃園市是台灣最年輕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齡只有三十九歲,而且生育補助十分具有吸引力,持續不斷地吸引年輕夫妻移居,也成為年輕人最愛的城市,#七年後桃園市的人數可能超越台北。
桃園是「亞洲‧矽谷計畫」的重點發展城市之一,市府已規劃在青埔設立「亞洲.矽谷創新研發中心」,周邊區域將設自駕車、智慧路燈、智慧互動球場等實證場域,將成為台灣國門的新風貌。
而新創與社會企業在桃園也不寂寞,#桃園有台灣社會企業第一個政府專責推動單位「社會企業中心」,也有四座給青年創業的新創青創基地,不僅充分給年輕人舞台,也驅動新經濟發展。
桃園也是台灣的工業大城,為了帶動產業轉型,市府力推物聯網、AR/VR/MR、AI等前瞻科技,引領智慧製造的發展。
桃園在宜居的追求也沒有停下過腳步,剛榮獲
#今周刊永續經濟力評比的第一名城市,也將聯合國永續指標SDGs納入城市治理,2019年獲邀加入SDGs城市自我評估的行列,並在今年完成自評報告。
以上都還只是我對市府團隊工作成果粗淺的認識,而桃園市資科局是一個新的單位,也是目前六都唯二的資科擘畫與發展單位,工作涵蓋資料治理、行動市政服務、邏輯教育推動、資安防護到智慧城市等。
進到桃園市府後,深深感覺這是一個合作無間的團隊,為了能趕上大家的進度、讓工作能盡快上手,上任以來我馬不停蹄的熟悉業務,希望能不負市長與市民的期待,很抱歉沒有第一時間告知大家履新的訊息。
感謝過去各局處對資科局的協助、以及局內同仁本週對我的協助,未來希望我們能更積極協助其他局處首長與同仁,提供給桃園市民更優質的生活空間與品質,落實永續城市的願景。
最後,歡迎大家來桃園找我喔!
👉新任資科局長余宛如就職宣誓 鄭文燦期勉推動桃園數位轉型
https://bit.ly/2WHR862
數位轉型 願景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 #蔡英文就職演說 :感謝人民團結防疫;補起社會安全網漏洞;優先推動18歲公民權入憲;兩岸維持「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及遵循憲法】
中華民國第15任正副總統蔡英文、賴清德今天上午在總統府宣誓就職,蔡英文並首度在台北賓館發表就職演說。
演說前播放各國政要祝賀影片,其中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chael R. Pompeo)首度以書面方式祝賀,並由外交部人員代表念出聲明。龐培歐恭喜蔡總統展開第二個任期,並肯定蔡總統帶領活力民主台灣的勇氣和願景,堪稱印太地區及全世界的表率。
●感謝國人共同成功防疫
蔡英文在演說中,首先感謝防疫期間每一位在藥房門口排隊的台灣人民,能保持公民的美德,並感謝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人,忍受生活的不便,保護他人的健康,這良善的一面成就台灣防疫的成功,這種生死與共的記憶就是團結的感覺。
蔡英文並花了很長的時間闡述台灣防疫的成功,她強調,誰能從疫情帶來改變中擬定國家生存策略,誰就能讓國家脫穎而出,因此未來4年將會超前部署,在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與民主深化中,讓台灣脫胎換骨。
在脫胎換骨的規畫中,蔡英文指出,將秉持「穩定中追求成長、變局中把握先機」的政策理念,在過去4年的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括資訊數位產業、國安與資安產業、生醫產業、國防及戰略展業、綠電與再生能源產業、民生及戰備產業等。
●點名補漏社會安全網
蔡英文在演說中特別提到「社會安全網補漏網」。她指出,這幾年來,有幾起跟「思覺失調症」患者相關的治安事件,引起很多討論,不只是「思覺失調症」,其他精神疾病、毒癮、家庭暴力等問題也一樣,將會強化社會照護體系,提升第一線社工能量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讓社工深入基層,將社會安全網沒接到的人找出來,另外對於制度面,不能把責任推給醫療部門、或個別法官,制度的檢討與優化,要著手進行。
●兩岸關係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
在兩岸關係方面,蔡英文重申4年前就職說的基調「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8個字,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這是堅定不移的原則。並強調,期盼對岸領導人,能承擔起相對的責任,共同穩定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最後蔡英文點名防疫國家隊成員起立,接受觀禮貴賓的掌聲,並對他們致敬,蔡英文強調,台灣未來的路不會一片順遂,我們是個在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國家。我們2300萬人,是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將繼續與台灣人民一起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
在就職典禮政治人物觀禮方面,受邀參加的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皆未出席,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代力量黨主席徐永明等人出席;六都市長中僅高雄市長韓國瑜未出席,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鄭文燦、台中市長盧秀燕、台南市長黃偉哲皆出席。
以下是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重點:
(一)作為共同體的台灣
我要特別謝謝一些人,他們在過去這4個月的防疫期間,很少被人提及。我要謝謝每一位在防疫初期,在藥房門口排隊的台灣人民。謝謝你們的耐心,以及謝謝你們對政府的信任。是你們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即使在最不安的時刻,也能保持公民的美德。
我也要謝謝那些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人。你們忍受生活的不便,為的是保護他人的健康。謝謝你們,展現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成就台灣防疫的成功。
國家的光榮感,生死與共的共同體,這一段記憶,將會存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團結的感覺,就是這個樣子。
(二)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
從1月到現在,台灣連續兩次讓國際社會驚豔。第一次是我們的民主選舉,第二次則是我們的防疫成績。
未來4年,誰能從疫情中脫困;誰能針對疫情所帶來的改變,研擬國家的生存發展策略。誰能在疫情過後,複雜詭譎的國際情勢間,掌握機會,誰就能讓國家在世界中脫穎而出。
我說過,我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各位。所以,下一個4年,在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民主深化,這四大面向上,我也會超前部署,讓台灣脫胎換骨,我會帶領台灣迎向未來。
(三)國家建設工程
1.產業與經濟發展
●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第一,台灣要持續強化資訊及數位相關產業發展。
第二,台灣要發展可以結合5G時代、數位轉型、以及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
第三,我們要打造接軌全球的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
第四,我們要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
第五,我們要加速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
第六,我們還要建構足以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及戰備產業。
● 產業發展策略
首先,我們要將國內需求,作為基礎能量,來帶動產業發展。尤其是公共部門的需求,以及維持國家安全的基本需求。
不只有口罩國家隊,未來,我們也會視各產業的規模及條件,組成國家隊。藉由政府對內部需求的保證,建立「台灣品牌」的全球戰略物資製造業,並且拓展到其他市場。
再來,我們知道,金融支援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未來,我們會採取更靈活的金融政策,持續改革金融體制,運用更多元的金融手段,來協助產業的資金需求。
接下來,我們也要持續引導產業布局全球。和美、日、歐洽簽貿易或投資保障協定,這個目標我們會繼續努力。
最後,則是人才的問題。蔡英文的政府,會全力爭取國際上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讓台灣產業的團隊能夠更加國際化,擁有全球競爭的視野和能力。
未來,台灣更要和國際進一步接軌,我們將在雙語國家及數位領域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讓產業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2.社會安定:醫療健康網、社會安全網,接住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 健康防疫安全網
首先,我們要更強化健康和防疫安全網。台灣已經是高齡社會,疫病的流行,對人民的健康是嚴厲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強化疫病防治和醫療能量,結合產業,在疫苗和藥物的開發、以及傳染病防治的領域,有更多突破,讓人民可以更健康、受到更好的照顧。
● 社會安全網補漏網
接著,我們要把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補起來。這幾年來,有幾起跟「思覺失調症」患者相關的治安事件,引起很多討論。不只是「思覺失調症」,其他精神疾病、毒癮、家庭暴力等問題也一樣。
我會強化社會照顧體系,提升第一線的社工能量,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讓社工能夠深入最基層,把過去社會安全網沒有接住的人找出來。
另外,對於個案所引發的爭議,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醫療部門、或個別法官。司法和行政部門,應該要檢討制度、優化制度,該修法的地方,就應該要著手修正。
3. 國家安全: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兩岸和平穩定
● 國防事務改革
在國防事務改革方面,有三個重要的方向。
第一是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在強化防衛固守能力的同時,未來戰力的發展,將著重機動、反制、非傳統的不對稱戰力;並且能夠有效防衛「網路戰」、「認知戰」、以及「超限戰」的威脅,達成重層嚇阻的戰略目標。
第二是後備動員制度的實質改革。我們要提高後備部隊的人員素質和武器裝備;後備戰力提高,才能有效地跟常備軍隊協同作戰。此外,平常就要建立跨部會的常設後備動員體制,協調人力物力,平戰轉換時,動員才會順利。
第三是改善部隊管理制度。現在的年輕士官兵,都是在民主自由的社會長大,如何讓他們在軍中,發揮更好的戰力和專長,這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因此,我們要在制度上,強化軍中申訴關懷機制、建立公允的事件調查機制、以及滾動檢討人事配置。在教育訓練上,則要提升各級幹部領導統御能力,達成管理的現代化、專業化。
● 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在國際層面,過去4年,我們積極參與各項國際重大議題,包括反恐合作、人道援助、宗教自由、以及非傳統安全等重要全球議題。
未來4年,我們會持續爭取參與國際組織,強化和友邦的共榮合作,和美、日、歐等共享價值的國家,深化夥伴關係。
● 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面對複雜多變的兩岸情勢,過去4年,我們盡力為兩岸和平穩定,做出最大的努力,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我們會持續努力,也願意跟對岸展開對話,為區域安全,做出更具體的貢獻。
我要再次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我們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
我們也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這是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
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雙方都有責任,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與分歧的擴大。在變局之中,我會堅守原則,並秉持解決問題的開放態度,負起責任,也期盼對岸領導人,能承擔起相對的責任,共同穩定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四)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
未來4年,除了國家建設的工程,政府體制的優化,也非常重要。立法院即將成立修憲委員會,提供一個平台,讓攸關政府制度、以及人民權利的各項憲政體制改革議題,能夠被充分對話、形成共識。
藉由這個民主過程,憲政體制將更能夠與時俱進,契合台灣社會的價值。而朝野都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更應該優先來推動。
在未來4年內,國民法官制度一定要上路,讓人民進入法庭擔任國民法官,成為改革的催化劑,讓司法體系與人民的距離不再遙遠,更加符合期待,贏得信賴。
另外,所有憲政機關,都要持續改革的腳步。行政院組織改造工程,將在重新盤點後再次啟動,包括成立一個專責的數位發展部會,還有與時俱進地調整各部會,讓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貼近國家發展的需要。
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將在今年八月掛牌成立,它將是台灣落實「人權立國」理念的里程碑,也是監察院轉型的起點。
(五)結論
我由衷期許所有的國人同胞,要記得過去這幾個月,上下一心、緊緊相依、克服難關的感動。中華民國可以很團結,台灣可以很安全,當一個台灣人可以很光榮,可以抬頭挺胸、昂首闊步。
(文/嚴文廷;圖/總統府提供、中央社/謝佳璋;攝影/余志偉、吳逸驊)
#報導者520系列評論
【李根政/環境劣化的大開發時代,或邁向綠色成長的經濟轉型?】https://bit.ly/369YEdE
【施逸翔/落實完整人權是優先價值,不是隨意選擇的自助餐】https://bit.ly/2zRMZnG
【周奕成/美中關係改變下,蔡總統的3個歷史使命】https://bit.ly/2XfrJQS
#520就職 #總統就職演說 #蔡英文 #報導者
數位轉型 願景 在 鄭麗君 Facebook 八卦
【青平台基金會「永續民主」社會對話,和年輕人一起前瞻台灣未來】
卸任公職以來,謝謝朋友們都會關心我的下一步,但我更期待大家一起來關心台灣的下一步。敬邀參與青平台基金會「永續民主」社會對話,和年輕人一起前瞻台灣未來!
去年卸下文化部長職務至今,很多朋友關心我在做些什麼?在此向各位朋友報告,這段期間,我有時間可以好好陪伴孩子,但也承蒙各界邀請演講交流,聽眾有時數十人、百人,也曾有上千人。在演講中,我得以藉此反思30年來在體制外參與學運、社運,體制內參與智庫、擔任立委及政務官的歷程,包括學生、老師、公務員、NGO工作者、政治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來自不同領域聽眾都給予我豐富回饋,讓我充分感受到台灣公民對於社會、政治與文化未來發展的高度關心,令人感動。這也讓我思考,在陪伴孩子的同時,自己如何能以民間身分再為台灣社會做一點事。
回顧過往30年,我所經歷參與的社會改革,許多直到現在都還是現在進行式,台灣民主仍需不斷深化。我總是在思考,台灣於20世紀歷經了民主轉型,進入21世紀,接下來重要的是,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民主社會該如何永續發展?
思考台灣的未來,我們需要永續觀,需要從想像「民主社群的永續發展」做起。也就是,民主國家的發展,必須以不減損下一代公共福祉跟發展機會的方式來發展;回應各層面的治理課題,都須思考未來下一代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才能重新確立民主社會以「人為主體」、從「社會出發」來前瞻未來願景。這不只是政治人物該做的事,更是台灣公民社會每一份子可以一起思辨的課題。
▍年輕人的未來,就是台灣的大未來 ▌
青平台基金會於2010年5月成立,過去八年間,我曾因擔任公職辭去董事長。去年10月回任董事長後,有感於「年輕人的未來就是台灣的大未來」,因此與新一屆董事會共同推動青平台轉型,新設「永續民主研究中心」及「民主治理學院」,定位為「社會的智庫」,以「民主社會的永續發展」為核心關懷,邀請體制內外、跨世代及跨領域的朋友一起前瞻台灣未來,思考台灣社會下一步,主要任務包括:凝聚未來社會願景、促進社會對話、創新治理思維、培育青年人才。我想,這是我現階段陪伴孩子的同時,能夠為台灣社會、為台灣年輕人所做的一點事。
▍新設永續民主研究中心、民主治理學院 共思台灣社會「下一步」 ▌
青平台基金會於今年新設立「永續民主研究中心」、「民主治理學院」。其中,「永續民主研究中心」設有七個研究平台,包括:「民主治理」、「暖實力與社會共同體」、「軟實力與創新經濟」、「氣候變遷與能源治理」、「數位轉型與數位治理」、「城鄉與區域治理」、「民主防禦與國際連結」。之所以設立這些平台,是因為要前瞻台灣青年與下一代的未來,我們必須深化民主,強化社會對於個人及家庭的公共支持體系,提升社會暖實力;聚焦發展文化、教育、科技等軟實力來促進創新驅動經濟升級轉型;同時必須回應能源轉型、數位轉型、以及城鄉與區域發展等重大課題。透過各平台,我們邀請學者專家與實務工作者進一步對話與想像我們要追求什麼樣的創新型社會、綠能社會、數位社會、城市生活,乃至民主社會的社會共同體,並尋求更系統性的民主治理新模式,創造正向循環,讓民主社會永續發展,讓每一個人在民主社會中受到支持,都有機會發展,對未來懷抱希望感。
研究中心也將從事Data for Social Good(以資料驅動公益),透過數據分析探討社會福祉如何可能,以及透過「數位民主實驗平台」,實驗如何優化線上、線下的公共討論。除了「永續民主研究中心」外,青平台另將成立「民主治理學院」,作為對公共治理有興趣的朋友的共學平台,藉由講座、課程、工作坊、政策共創活動,一起激盪民主治理新思維,也進行系統性的公共治理人才培育。「民主治理學院」未來所在空間將命名為「下一步」,邀請大家一起來到「下一步」,想像台灣社會的下一步。
自去年十月以來,感謝諸多先進朋友一起推動上述各項計畫,包括本屆青平台基金會董事會新增許多年輕董事,例如政治工作者洪申翰、林飛帆、吳怡農、苗博雅;另外也有政務官龔明鑫、林敏聰、郝培芝;以及學者專家林佳和、吳叡人、吳介民、蘇彥圖、馮喬蘭。
同時要感謝陳博志、朱敬一、吳乃德、吳晟、吳榮義、陳東升、陳傳岳、陳節如、賀陳旦、詹偉雄、劉錦添等二十位先進應允擔任顧問,在規劃過程給予許多建議。
也要感謝蘇彥圖、林飛帆、林佳和、洪申翰、龔書章、曾旭正、吳怡農、宋承恩等朋友擔任各研究平台召集人。另外,各平台也邀請了林崇熙、林秀幸、林國明、林宗弘、周玟琪、李健鴻、孫一信、楊家彥、呂曜志、蔡明芳、劉志洋、盧俊偉、謝昇佑、黃帝穎、劉安婷、劉介修⋯⋯等百位專家擔任諮詢委員。
除了各研究平台的研討活動之外,今年五月,研究中心即將舉辦「台灣.下一步.永續民主」論壇,民主治理學院也將陸續開設講座、課程及活動,擴大邀請社會各界及年輕人,相互激盪想像、凝聚未來願景。
▍擴大社會對話 啟動「再民主化」政治運動 ▌
今年適逢「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起及「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展望21世紀,希望青平台基金會接下來的努力,能夠拋磚引玉,促進社會對話,啟動台灣社會新一波「再民主化」的政治運動,凝聚核心價值,思考台灣下一步,前瞻攸關年輕人未來的民主社會願景,並尋找實踐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