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有雙語,高雄領先行!
給每一個孩子更好的學習英語環境,今年起,高雄市348所學校,校校都有雙語!
高雄市已推動200校、包括部分領域沉浸式雙語計畫等12項高中及國中小雙語教學計畫,有148所學校還沒有,因此,今年一年內,我們將補足所有學校,成為全國最先達成校校有雙語的城市。
為逐步達成蔡總統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高雄市新增三項方案,建立沈浸式的友善英語學習環境:
⭐「雙語社團」:以課後社團方式辦理。協助學校開設學藝類、才藝類、體育類等社團活動,所需外籍教學人員由學校結合家長會、社區資源、國際志工等管道招募,刺激孩子在喜歡的例如籃球、熱舞等活動中學習雙語。
⭐「雙語教育培育基地」:台美教育倡議啟動,與美國在臺協會(AIT)、教育部、國立中山大學及文藻外語大學合作「台美教育雙語培育基地」,大學外籍生到學校擔任英語教學助理,進行主題式課程,營造英語口說環境。
⭐「外國學生合作交流計畫」:與文藻外語大學合作,培訓該校外籍生至學校進行繪本教學或國際交流,以偏遠地區優先。
讓小朋友有好的英語環境,不僅能認識自己的土地,更能夠連結世界,培養國際觀、跟國際接軌的機會。
這對孩子的發展以及人才培育來說,至關重要。
美國在台協會 AIT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 AIT Kaohsiung
國立中山大學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NSYSU)
文藻外語大學 Wenzao Ursuline University of Languages
雄愛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教育部雙語國家計畫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八卦
美國在台協會、外交部、教育部和僑委會今天在外交部開啟了第一個美台教育倡議的工作小組會議,這個會議是由美國在台協會谷立言副處長和國安會徐斯儉副秘書長共同主持。美台雙方都分享了彼此在擴大既有的交流計畫上的進展,也一同探討如何來支持台灣的華語教學和雙語國家政策。如果您想對美台教育倡議有更多的了解,趕快到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 人才循環大聯盟的網頁來搜尋這些交流計畫吧!https://www.talentcirculationalliance.org/us-taiwan-initiative
Today AIT,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OFA),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kicked off the first 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 Working Group Meeting, co-chaired by AIT Deputy Director Greene and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Dr. HSU Szu-Chien. Representatives from both sides shared updates on efforts to expand existing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exchange programs and explored ways to support Taiwan’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s well as 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ies. Do you want to teach Chinese in the U.S. or study English here in Taiwan? If you’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 check out the 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 website for all the exchange opportunities! https://www.talentcirculationalliance.org/us-taiwan-initiative
教育部雙語國家計畫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2030雙語國家,是要把大學課堂變成大家說英語嗎」
2030雙語國家又來了。這次,教育部跟國發會在前瞻第三期,一共編列了41億的經費,要在明後兩年執行。
提升台灣的英語能力,提升台灣的國家競爭力,這兩個戰略目標,沒有人會反對。
但是,這兩個目標組合起來,竟然變成推展2030雙語國家。這就很奇怪了。
國發會說,讓台灣成為易於使用英語溝通的環境,有助於外資來台,可以讓台灣子弟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
外資來不來台灣,難道不是先考慮租稅、法規、人力資源成本、能源等條件嗎?怎麼會先考慮能不能用英語吃小吃攤,這類的英語溝通問題呢?
教育部就更妙了。在大學端,教育部透過經費補助,希望在2030年找到四所雙語標竿學校,博士班90%英語授課、碩士班70%、大學部50%。甚至,還把法律學院當成優先英語化的系所。
我實在感到疑惑,不惜以犧牲專業知識的傳遞為代價,在大學把課程英語化來教育本地學生,到底要達成什麼目的?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法律政治這一類需要大量參照社會脈絡的學科,用英語授課,還能保留多少用母語才能傳達的細節。
難道僅僅是為了,增加英語在大學校園的溝通環境,就要把其他專業知識的傳遞,通通換上英語的皮?
已經有許多大學教師戲稱,英語授課簡直變成大家說英語,教師草草結束,學生睡成一片,等到課後再用中文題發問解答。英語化課程對專業知識傳遞的傷害,已經在蔓延了,教育部還要推波助瀾嗎?
不過,當我看到「中小學英語課採全英語授課、部分學科採英語授課」的推展策略,我就懂了。
在中小學,用英語來教體育、藝術、綜合活動,希望結合課程內容與語言學習的沉浸式學習,這也是2030雙語國家的目標之一。
也就是說,在不是英語的課程使用英語,讓學生順便沉浸一下英語,這不僅是中小學推展英語環境的邏輯,更是高教課程英語化的原型。
我在質詢時開玩笑說,難道為了推廣游泳,所有課程都要改成在泳池,泡在水裡進行嗎?
聽起來很好笑,不過這正是2030雙語國家的核心。
再舉個例子,考試院這個月起的公務人員基礎訓練,要加強公務英語情境訓練,預計每年至少有1萬人受訓。
我不禁想問,台灣有這麼多人需要英語情境的公務服務嗎?東南亞的各種語言需求不是更大嗎?為什麼看不到考試院風風火火來推行新南向的公務情境訓練?
同樣是考試院的考選部,也在「國家考試」這個APP,推出「國考英文每日一題」,搭上提升國人英語能力的列車。
說穿了,2030雙語國家,就是用學全民英語來緩解台灣的競爭力焦慮。過去20年來,每隔幾年就會推出名稱不同,但核心精神相當類似的計畫。
要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要讓外國友人、企業走進來,要讓台灣人走出去,英語絕對不是唯一解。讓各級教育現場充斥著大家都在說英語的榮景,更不會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教育部雙語國家計畫 在 雙語家政九年級臺北市三民國中家政雙語教學公開觀課本土雙語 ...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11學年度部分領域課程 雙語 教學實施 計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子斌教授團隊「本土 雙語教育 模式之建構與推廣」 計畫 實施年級:九年級實施科目:家政科實施 ... ... <看更多>
教育部雙語國家計畫 在 大學雙語學習計畫- 時事板 - Dcard 的八卦
內文提到「針對學習狀況,教育部則預估2024年時,標竿大學與標竿學院至少有25%大二學生,英文聽說讀寫能力達到CEFR B2以上流利精熟等級,同時全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