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laire 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訂閱文靜的頻道: http://www.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h0346445 瀏覽文靜的最新課程資訊: https://goo.gl/0wQ0O6 追蹤文靜的Instagram→更多學生實證與教學分享:CLAIRE_MAN 如何在...
「教育程度學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Facebook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Claire Man Youtube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范琪斐 Youtube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問題] 公務人員履歷表→教育程度(學位)填寫???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教育程度填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教育程度填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程度學位 在 【問題】 公務人員履歷表→教育程度(學位)填寫??? - 國考板 的評價
教育程度學位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大學去年開始招收大陸「全修生」(唸學位的學生)928位後,兩岸教育交流進入了新的階段。事實上,大陸的「交換生」(停留半年到一年的交換學生)從民國93年就開始來臺,但人數很少,只有204人。97年我們上任後,交換生上升到1321人,去年再增加到11,227人,成長8倍半,顯然臺灣對大陸學生有相當的吸引力。
過去一年半,我參加過20多場本地大學生的座談會,偶爾會碰到陸生參加並發言,但總覺得對他們還是不夠了解。上週六我特地到南台科技大學,參加一場兩岸青年論壇。
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有一位女生以油電漲價為例,建議學生沒用電腦時不應該開機。另一位女生建議進一步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更有一位男生尖銳的問:「您常要大陸學生來臺灣看看,他們來了之後,發現您常被媒體批評,您有什麼感覺?」我向他坦承:有時候當然會不舒服,但台灣是民主社會,人人都有言論自由,每天都有人批評政治人物,這有助於政治人物看到自己的缺點,可以少犯錯誤。
當我反問:「大陸的政治人物可以被批評嗎?」
他說:「可以,但層次不能太高」。
我問:「多高算太高?」他一時語塞,全場大笑。
我又問:「可以批評到什麼程度?」這位同學妙答:「當他受到批評時,就是他被處分的時候了」,全場爆笑,我自己也笑彎了腰。
還有一位男生問我:大陸如果開放組黨,對臺灣會有什麼影響?我說如果大陸民主化,兩岸的距離一定會大幅縮短,因為民主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大陸的民主化,也一定能使兩岸的和平更長久。
輕鬆的問答卻點出大陸的實況與兩岸的差異。我也希望多辦一些這樣的對談,讓每一位陸生更加了解民主的可貴。
現場的台生也提到,儘管目前兩岸學生在相處上還需要磨合,但未來一定會漸入佳境,這種願意敞開心胸的態度,也讓我感到振奮。
我當初力主開放陸生來台,除了讓兩岸年輕人交朋友外,也希望能提昇台灣學生的競爭力,更盼望兩岸年輕人進一步了解對方,學會彼此尊重、相互包容,讓兩岸和平發展長長久久。
教育程度學位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大學去年開始招收大陸「全修生」(唸學位的學生)928位後,兩岸教育交流進入了新的階段。事實上,大陸的「交換生」(停留半年到一年的交換學生)從民國93年就開始來臺,但人數很少,只有204人。97年我們上任後,交換生上升到1321人,去年再增加到11,227人,成長8倍半,顯然臺灣對大陸學生有相當的吸引力。
過去一年半,我參加過20多場本地大學生的座談會,偶爾會碰到陸生參加並發言,但總覺得對他們還是不夠了解。上週六我特地到南台科技大學,參加一場兩岸青年論壇。
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有一位女生以油電漲價為例,建議學生沒用電腦時不應該開機。另一位女生建議進一步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更有一位男生尖銳的問:「您常要大陸學生來臺灣看看,他們來了之後,發現您常被媒體批評,您有什麼感覺?」我向他坦承:有時候當然會不舒服,但台灣是民主社會,人人都有言論自由,每天都有人批評政治人物,這有助於政治人物看到自己的缺點,可以少犯錯誤。
當我反問:「大陸的政治人物可以被批評嗎?」
他說:「可以,但層次不能太高」。
我問:「多高算太高?」他一時語塞,全場大笑。
我又問:「可以批評到什麼程度?」這位同學妙答:「當他受到批評時,就是他被處分的時候了」,全場爆笑,我自己也笑彎了腰。
還有一位男生問我:大陸如果開放組黨,對臺灣會有什麼影響?我說如果大陸民主化,兩岸的距離一定會大幅縮短,因為民主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大陸的民主化,也一定能使兩岸的和平更長久。
輕鬆的問答卻點出大陸的實況與兩岸的差異。我也希望多辦一些這樣的對談,讓每一位陸生更加了解民主的可貴。
現場的台生也提到,儘管目前兩岸學生在相處上還需要磨合,但未來一定會漸入佳境,這種願意敞開心胸的態度,也讓我感到振奮。
我當初力主開放陸生來台,除了讓兩岸年輕人交朋友外,也希望能提昇台灣學生的競爭力,更盼望兩岸年輕人進一步了解對方,學會彼此尊重、相互包容,讓兩岸和平發展長長久久。
教育程度學位 在 Claire Man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訂閱文靜的頻道:
http://www.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h0346445
瀏覽文靜的最新課程資訊:
https://goo.gl/0wQ0O6
追蹤文靜的Instagram→更多學生實證與教學分享:CLAIRE_MAN
如何在DSE爭取中文科5**(五星星)佳績?報讀文靜的中文課程,輕鬆戰勝DSE!你也可以是下一個DSE中文科5**(五星星)!期待在課堂上見到您❤
=================================================================================================================
其他相關教學短片:
https://goo.gl/3kFp9L
https://goo.gl/rCDZuC
https://goo.gl/ejisBb
=================================================================================================================
文靜的導師簡介
作家級名師 寫作才華備受肯定
→第三十屆青年文學奬得主
→發表作品有《迴》、《9216紀異》、《自畫像》及《十二月二十》等不同小說及散文著作
→精硏各種文學創作,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大量獨家寫作心得與門生分享
教學經驗豐富 語文功底深厚
→春風化雨,桃李滿門-曾任教國際學校及本地中學,教授學生數千人
→DSE一切專業情報,盡在掌握-香港大學文學院榮譽畢業(主修中國文學),再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修讀全日制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GDE)(中文科) ,課程包括現行新高中課程改革、DSE試題設計與評分標準、基礎教學法、教育理論及等專業知識
→才華自幼鋒芒畢露-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文學 及 中國歷史科均勇奪A級成績
全真人教學 手法新穎獨特 緊貼潮流
→創意教學:
教學風格活潑生動,獨家創意教學法,讓你無須死記硬背,輕鬆掌握不同應試技巧,靈活運用,自成一格!
→氣氛明快:
課堂設計精密,環環緊扣,講解條縷析,層層遞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助同學短時間內極速提升中文科成績!
→全LIVE課程
沒有艱深術語,不說多餘空話,文靜用最貼近生活,簡單易明的方式,陪伴你克服DSE中文每個難關。
完善配套 作文親自批改
→每期免費送贈由文靜親自教授之一對五小組討論課節,進行針對性訓練。
→每期免費送贈DSE模擬試卷(涵蓋卷一至卷四)乙套。
→同學所有作品均由文靜親自審閱批改。
→課程贈書豐富實用,包括:常用文言字詞、SBA閱讀報告攻略、2016/2017DSE五星星真跡合集、事例語例大全、卷二範文集、卷一指定篇章精讀本等等
===========================================================
短片原稿:
介紹三個同學比你地識
第一個係hinson,佢係響文靜教授之下成功奪取五星星嘅同學
第二個係Jenny,另一個寫作五星星嘅女孩子
第三個係Brian,一個重考生,佢響參加左文靜嘅中文課程4個月之後應考,成功由去年嘅level3變成寫作五星星嘅高材生
我地一齊睇下佢地嘅作品
呢個係Hinson同學嘅考試得分,響佢嘅作品第一頁,我地見到以下句子,來到第五頁,有呢幾句句子,呢個係佢第六頁嘅句子
而家到Jenny,Jenny嘅作品得分高達72, 響佢嘅作品第一頁,我地見到以下句子, 來到第四頁,有呢幾句句子,呢個係佢第五頁嘅句子
最後係Brian, Brian嘅作品得分高達68, 響佢嘅作品第一頁,我地見到以下句子, 來到第三頁,有呢幾句句子,呢個係佢第五頁嘅句子
有冇發現,佢地嘅作品大同小異?而且長度非常相似?
如果我比晒成篇你睇,我諗你會嘩然,文句唔一樣,唔算抄文,但係內容極度相似,可以講係……80%以上相似
係,係倒模式嘅作品
呢個就係文靜「模仿式寫作教學」嘅威力
不如講個故事吖,一個富翁響高級餐廳晚飯後同名廚對話,佢問:你頭先度菜好好食,你用左幾奈時間去研究出來? 名廚答:20年 富翁問:咁如果我跟你學整呢度菜,要幾奈? 名廚答:應該兩個鐘啦
呢個就係模仿嘅力量,一個需要花20年,經過無數失敗累積起來嘅知識,通過模仿,就能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實現一樣嘅品質,或者極接近嘅作品
教學十年嘅寫作威力,短短數堂,由我,教識你
你都可以係下一個五星星
咁你,仲等緊咩呀?
===========================================================
關鍵字搜尋:文靜、DSE、DSE中文、DSE英文、中文補習、補習、補習社、補習老師、補習天王、補習miss、補習老師、Tutor、五星星、現代教育、寫作、作文、寫作技巧、閱讀理解、文言文、白話文、聆聽綜合、小組討論、
DSE2017 、DSE2018 、DSE2019、香港、廣東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3ZQoZXV6w8/hqdefault.jpg)
教育程度學位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比利時九歲神童西蒙,智商高達 145,4 歲開始上小學,6 歲讀中學,只用 1 年半就完成 6 年中學課程,8 歲高中畢業,大學念的還是歐洲頂尖的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結果竟然要退學了!從資優生變成中輟生,難道神童變成凡人了嗎?
其實退學的理由呢,是因為家長跟校方對西蒙的畢業日期談不攏!校方日前告知西蒙的父母,西蒙還有很多個考試還沒完成,建議明年中畢業比較好,但西蒙的父母堅持在西蒙 10 歲生日以前,也就是 12 月 26 號以前,完成所有課程,因為他們收到了一所美國大學博士學位的錄取通知,如果現在西蒙沒有如期畢業,就沒辦法去唸博士。因此就立刻幫兒子辦理退學手續,還安排他直接往美國一所大學,直接攻讀博士!
不過校方卻認為,西蒙的天賦很好,但希望做家長的不要給 9 歲孩子太大壓力,要趕在 10 歲生日以前完成課業,同時還要發展洞察力、創造力和分析批判能力,這是不切實際的事,結果西蒙的爸爸氣到在 IG 張貼跟校方的信件內容,大大的打上 Liar! Liar! Pants on fire! 嗆學校是個詐騙集團。
但神童也是人,人的成長包含身體成長、心理成長、認知成長,雖然可以體諒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但『神童教育』背後,就是家長的焦慮,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神童的天賦,所以不惜重金讓孩子更早地接受跟年齡不相符的知識,這樣的神童教育基本都是為了完成父母自己的夢想。
而且現在檯面上看到的都是校方跟父母的角力,幾乎沒聽到過西蒙本人的想法,雖然爸媽出來發言很合理,因為小孩如果在媒體前曝光,很可能會遭受霸凌,而且現在孩子監護人是爸媽,但家長到底可以介入小孩教育到什麼程度?西蒙是不是『被父母代言』了?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就是把學校所學忘完剩下的東西。』家庭教育的第一準則是不要讓期待成為一種枷鎖,決定社會的改變,不是去期望孩子的未來,反而是身為家長的改變。
台灣之前就有位,智商 160 的少年,凱孝虎,他14 歲拿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學位,原打算繼續攻讀網路安全碩士,但因為受到 NASA 網羅,所以決定先暫停學業,進入NASA。不過凱孝虎自己非常痛恨被叫『天才』,反而覺得自己是『地才』,因為他認為他一切的成就都是後天的努力跟教育養成,而他的父母也一致認同,認為『天才』二字對孩子太沉重,希望用『天資優異』取代『天才』的稱號。這些神童們可能還是在教育環境和文化氛圍層面出現差異,導致『同途殊歸』。
《紐約時報》也曾研究發現,『神童』長大後很少能成為那些能改變世界的天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創新性,因為他們總是一味想贏得家長的認可和老師的表揚。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神童們只是先天條件好,但起跑快並不意味著能跑遠,但在平凡跟不凡之間,做出最好的選擇,應該讓他們自己決定。
你對比利時神童有什麼想法?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DxNV4cEIxI/hqdefault.jpg)
教育程度學位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明天就是小年夜了,所以今天這一段內容,是我們在豬年的最後一段分享;謝謝有你的陪伴,讓我在分享的這一條路上,可以堅持下來,而且樂此不疲。
那在這個特別的時間裡面喔,我想要跟你分享什麼內容呢?我想接下來是年假的假期,如果你未婚的話,你可能會被很多的長輩問,什麼時候結婚這個問題。
然而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並不是說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今天的分享想帶給你的,就是當你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你肚子裡面,有一些知識讓你更有底氣的去面對。
這些知識呢,可能是心理學家、可能是社會學家;總而言之呢,就是相關領域的學者做的一些研究,然後得出的結論:到底什麼時候該結婚?
關於這個問題有三個準則,第一個準則就是,要等你年紀夠大的時候,但是不要太老,這個時候結婚才是好的時機。
年紀輕輕就結婚的人很容易離婚,這件事情還蠻符合我們一般人的認知;但是呢,在猶他大學的社會學家,尼克拉斯.沃爾芬格他的分析喔。
他說在25歲的時候結婚的美國人,會比在24歲結婚的人離婚率會低11%;但是呢,拖太久也不太好,因為當我們超過32歲的時候,至少在接下來的十年之內,每增加一年,我們結婚的離婚率就會高5%。
所以呢,不要太早婚,也不要太晚婚,如果你覺得現在自己的年紀很輕的話,你可以告訴家裡的長輩說,這麼早結婚,離婚率會提高。
可是呢,如果你現在的年紀有點大了,家裡還是一直逼婚的話,你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去堵他們的嘴,就是呢社會學家告訴我們,每增加一年離婚率就會提高5%,你是希望我結了再離,是這樣子的嗎?
我們來看第二個準則,第二個準則就是等你完成學業之後。如果一對情侶在結婚之前接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他們就比較容易對婚姻感覺到滿意,而且呢離婚的機率也會比較低。
如果以兩對情侶為例子,兩對的年紀和種族都一樣,收入也都相當;在學校呢,接受教育的時間也差不多。
即使在這兩對的情況相似的情侶之間,完成學業之後才結婚的那一對,他們的婚姻也可以維繫得比較久。
所以喔在你進入婚姻關係之前,能完成多少學業,就完成多少學業;所以呢,如果你被逼婚逼的很煩的話,回學校再念個學位吧!
那接下來談第三個準則,第三個準則就是等關係成熟之後再結婚。埃默里大學的安德魯.法蘭西斯,和雨果.米亞龍,這兩位學者發現哦!
婚前至少交往一年的情侶,會比很快進入婚姻關係的人,離婚率會低20%;交往超過三年的情侶,在結婚之後分開的機率,甚至於會更低一些。
而且他們還額外發現,情侶花越多錢在婚禮和訂婚戒指上面,就會越有可能離婚;所以呢,這第三點說明了什麼?
就是如果你們家裡的長輩,對你逼婚的話,你可能可以用這個理由告訴他們;而且呢,還可以用這個理由,說服你的對象或你們家裡的長輩。
如果要辦婚禮的話,請一切從簡,因為在婚禮這件事情上,花的錢越多就越有可能離婚!
所以呢,幫你復盤一下喔,這三點分別是:第一個,等你年紀夠大的時候再結婚;第二個,等你完成學業再結婚;第三個,等關係成熟再結婚。
所以這三點的結論就是等等吧、不用著急!因為攸關人生幸福的事情,通常就是這樣,越急的事情其實越不重要,而越重要的事情你急也沒有用啊!不是嗎?
祝福你哦,在接下來的鼠年裡面,不管在自己的關係、在自己的人生或事業裡面,都有一個更棒的開始,跟更好的發展。
那至於如果你問我,那到底什麼時候才是聽「一天聽一點」的好時候呢?
我會告訴你不要等、馬上聽,如果有你這樣的支持跟承諾,我想我在鼠年會為你推出更多、更棒的內容,謝謝你這一年來的支持,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你都可以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找到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在這邊特別提醒你一下哦,很多事情都有它的時機,而我們人生的規劃更是如此。
所以呢,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的1399的優惠,它的截止日期是在1月31號的晚上12點;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加入這一門課的話,歡迎你把握這個優惠的期限。
希望呢,我能夠透過【過好人生學】的這一門課,讓你在人生當中的各個不同的選擇,尤其是自己的生涯發展,都能夠找到更適合你的方向,都能夠讓你活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報名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很期待你的加入,那麼在今天在豬年最後一個分享,就跟你分享到這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鼠年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npb8j7o49Y/hqdefault.jpg)
教育程度學位 在 教育程度填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提供教育程度填寫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二專學歷、高職畢業學位、教育程度填寫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教育程度學位 在 教育程度填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提供教育程度填寫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二專學歷、高職畢業學位、教育程度填寫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教育程度學位 在 [問題] 公務人員履歷表→教育程度(學位)填寫???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最近想要報名市政府的徵才
公告上說要附上「公務人員履歷表簡表」
請問
1.附表中的「教育程度(學位)」該填甚麼?
附圖:https://ppt.cc/OuYm
有查到是數字,但範例給的是:大學50、碩士60
公告的文件卻寫:大學1150、碩士1160
2.應該是填大學+研究所就夠了
但請問一般填寫的順序誰在前面?
然後....
有沒有人應徵過這種的徵才阿?
這種面試通常在意的是甚麼東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0.152.16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23740863.A.66F.html
了解....人帥真好.....
喔不是啦!感謝大家心得分享~雖然好像有點離題了0rz
※ 編輯: jacky9183 (118.170.152.169), 02/13/2015 02:35: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