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政府線民深入校園長老教會
#名單遮蔽名字但會議資料連結在內文
#來看看線民的說詞有多麼類似
#政府只是來諮詢我 #我也是被關切的對象
星期二促轉會舉辦「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
會議手冊裡面附的「#校園安定系統之佈建運用情形」這幾天引起不少公共討論。
稍早促轉會已將會議手冊全文上傳至該會網路,可以下載了:
👉 https://www.tjc.gov.tw/news/252
這次整個發表會,重點在於完整描繪威權戒嚴時期的 #壓迫體制圖像。裡面有許多調查成果,都相當讓人震驚,包括:
#對長老教會佈建高達1169人實施監控
調查顯示,1977年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後,威權政府隨即成立「八一九專案」。
佈建高達1169人在長老教會實施監控,密度達到每個教會至少佈建一人。
當牧師在台上佈道、教友在台下禱告,身旁就會坐著一位線民!
國家並嘗試控制長老教會的國際組織活動,影響教會內的選舉。
#國民黨如何滲透國家組織
以蔣介石的《總裁批簽》為檔案基礎,報告描繪國民黨如何全面藉由黨組織滲透國家機器。
以黨領政、讓軍隊國家化、干涉包含監察權的憲政機關,也控制民間的產職業團體、鎮壓政治事件、鎮壓後再強化控制。
#佈建綿密網絡控制校園
從手冊中「1. 某一年份的校園佈建工作檢討報告」來看:
那一年國民黨政府在校園中有「一般佈建3450人」、「重點佈建685人」、「支津佈建142人」。
換言之,可能同時超過四千人在監控校園!監控者除了師生,包含校園大大小小的行政人員,甚至舍監、工友、花匠、教師休息室工友。
#線民的說詞或辯解
促轉會依照檔案名冊,訪談了當年曾擔任調查局線民的人。有些人選擇裝瘋賣傻,當促轉會問起當年線民曾監控過的知名人士,例如李文忠、林佳龍、劉一德,他們假裝毫無印象。
有趣的是,有些當年的線民面對訪談時,都採取了類似的說詞或辯解:
#政府來找我是來諮詢我
#聊聊沒關係
#也是被關切對象
#絕對沒有拿錢
促轉會的報告整體顯示,我們對於威權政府壓迫體制的圖像,已經慢慢掌握輪廓。
我認為,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應該邁入下一階段: #檔案公開應用與 #人事清查處置。
#檔案公開應用
目前有越來越多政治檔案被徵集、移轉至檔案管理局,逐步在進行整理與數位化。
但涉及監控的政治檔案,涉及線民的真實身分、被監控者的個人隱私、檔案相關人等名譽。
未來要全面公開,雖然已有《政治檔案條例》作為基礎,但可能還需要很多配套工作。
譬如比較德國🇩🇪的做法,是否只有檔案當事人能閱覽完整的檔案?
學術研究者、政府機關、媒體記者或一般社會大眾,閱覽檔案的規定各自為何?除了被監控者,監控者有沒有 #意見註記附卷澄清 的權利。
通常而言,不論是監控者或被監控者,若曾經或現在擔任越重要的政府公職,檔案的公共價值、歷史意義越重要,個人的隱私權會受到較多的限制,檔案更應該公開應用。
#邁向除垢與人事處置
看各國轉型正義過程的模式,當檔案逐步公開應用、真相逐漸明朗,也應啟動威權時間加害者的人事清查處置。從既有研究來看,大概有幾種模式:
✒排他型(exclusive):禁止與過去政權有一定關聯之人,擔任政府特定職務;
✒融入型(inclusive):賦予與過去政權有一定關聯者「第二次機會」,只要主動揭露過去所涉情節即可;
✒和解型(reconciliatory):當事人主動揭露與過去政權之關係後,再進行相關的比對查證,以驗示其陳述聲明之正確性;
✒混合型(mixed):組合前述三種類型之不同要素。
真相是邁向和解的基礎,不論後續如何明定制度化做法,現在各機關儘速徵集移轉檔案,補足歷史拼圖,是完整真相的第一步。
可惜目前大量的情治細胞,都還隱身在檔案中。應該盡速公開,才能尋求歷史真相。
邀請大家一同閱讀相關會議手冊與研究報告,我會在立院持續努力監督。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網絡器物專題課堂─茶具」由茶具文物館館長林雪虹博士講解中國茶道與茶具的歷史,包括中國不同朝代的泡茶方式乃至當代使用的茶器。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
「教師手冊下載」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Facebook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教師手冊康軒國語習作解答5上的推薦與評價,PTT 的評價
- 關於教師手冊下載 在 next move 網路教師資源下載(舊版網頁) - YouTube 的評價
教師手冊下載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八卦
【你不做,還有很多人要搶著做...荷蘭爸爸:台灣企業短視近利,勞工何必賣命?】
我服務的學校跟所有台灣的大學一樣,編輯了一本所謂的「教師手冊」,手冊規定了教職員的義務與權利,我最近決定來翻閱一下。手冊明文規定,每個教師一個學期要教幾堂課、為學校做多少服務、幾年內必須達到升標準等⋯⋯員工義務。
只不過,教師手冊通篇讀完,我只看到了我的義務,並沒有看到雇主該為員工做哪些事情來保障員工,也沒有看到雇主的義務。在大學教書跟台灣一般勞雇市場的條件相比,已經算是保障一半了。不過,並非所有台灣的雇主都這麼優質…⬇️⬇️⬇️
📲喜歡這篇文章?下載商周Plus立刻收藏:http://bwnet.psee.io/UEM7A
教師手冊下載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免爆氣親子對話範本
‧遇到長輩不喊人?不要罵,試試示範讓他仿效。
×「叫人呀,你的嘴巴長哪裡去了?」
○「這是王伯伯,我們一起說王伯伯早!」(讓他仿效)
‧多說「我知道」,理解他的感受
×「你那麼多玩具,很多都沒在玩,不要這麼小氣。」
○「我知道你擔心借出去會被弄壞,有沒有你不怕弄壞的玩具呢?」(這是同理心)
‧贏或失敗的態度,孩子從你的反應學
×「早跟你說過了吧,誰叫你考前不認真練習。」
○「這次輸了你一定很失望,下次要不要試試看……。」(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
‧建立就寢儀式,避免睡前誘惑
×「你要是明天爬不起來,就不要給我在那邊哭。」
○將時間固定下來,八點洗澡,九點刷牙,九點半睡覺。(給孩子睡前儀式)
面對教養困境時,常有家長問:「要怎樣忍住脾氣?」
作者說:「不要忍!」因為被情緒綁架的大腦,是沒辦法理性運作的。
你要做的是翻譯你的情緒,把你的火氣翻譯成正向的對話,就能扭轉親子關係。
取自《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
……………………………………………………………..
各位朋友,晚安:
「大人可以表達期待,但孩子有權說不。」
正向教養,其實是一種民主精神的展現:我願意尊重你的發言權,即便我不同意你的觀點。當然,對於我們傳統教養來說,習慣訴諸權力與權威,正向教養的講法有些匪夷所思。
我們常談身教,但過去比較少父母能做到。其中常見的一個例子是,大人對於孩子沒禮貌的言語或行為,常用沒禮貌的言行加以處罰,不但沒辦法以尊重的態度跟孩子討論,身教也常失落。
作者是位知名的臨床心理師,也協助衛福部推展正向教養工作。下列是心口司的網址,可免費下載《用愛教出快樂的孩子-0-6歲正向教養手冊》,裡面有相當多實用的建議,推薦給各位參考。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3560-51148-107.html
祝願您,藉著不斷練習適當的表達與傾聽,能跟家人營造良好的關係!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禮貌這件事,該怎麼教
【文/ 駱郁芬】
現代家長多多少少都會加入一些家長群組或社團。某天,在一個社團中,有個顯然十分苦惱的家長提出了一個問題,引起大家熱烈的討論。
主角我們姑且稱他為多多。媽媽說,五歲的多多很沒有禮貌,見到人都不問好;帶他到親戚家,明明已事先叮嚀他要叫人,但到了現場還是悶不吭聲。孩子這麼沒禮貌,讓父母覺得很丟臉,不知道該怎麼教才能讓他學會打招呼。
許多家長紛紛表達了一樣的困擾,有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看到別人手上的東西,就直接開口說想吃,結果搞得對方一陣尷尬,不得不分給孩子;有人則說自己的小朋友看到肢體不方便,或是身型比較特別的人,會直接開口批評,讓旁人十分困窘。
在親職諮詢中,這些狀況也經常被問到,為什麼「禮貌」這件事這麼難教?我們該怎麼做呢?
▍大人可以表達期待,但孩子有權說不
「禮貌」這件事,對成人來說好像理所當然,但是如果深入思考,我們會發現標準其實不太好拿捏:有些人要叫阿伯、有些人要叫叔叔,但有時我們也會對阿嬤年紀的人叫聲大姐,而這些都和我們平常教導孩子的原則不太一致,甚至有些話還不能實話實說,必須撒點謊才行。
當我們意識到「禮貌」的詭譎難測,就能理解為什麼對某些孩子來說,表現禮貌這麼困難了。
事實上,禮貌在群體中其實是一種互相尊重、釋出善意的表現。我碰到你了,說聲對不起;路上遇到人,問好表示友善;遇見認識的人,寒暄代表關心。
有時候,孩子雖然知道大人期待他打招呼,但就是難以啟口,這可能跟孩子的個性較為緊張、謹慎有關。面對陌生環境或陌生對象時比較退縮,或是腦袋打結,不知道該怎麼做,通常這時候的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或自信心。
由於上述原因,所以我們在教導孩子禮貌時,不能只是形式上的打招呼,更應該讓他明白「打招呼」或「開口/不開口」背後的出發點,必須是尊重與善意。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在教導孩子時,也必須尊重他們的感受和意願,才能以身作則,並且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換言之,禮貌的重要性是來自於本質上對於彼此的善意和重視。所以,我認為用「尊重」來替代「禮貌」更為恰當,因為後者在華人文化中,有時會與尊卑、服從等概念太過密切,失去了其中美好的原意。
而在正向教養的概念中,對於彼此意願、感受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有權利表達期待(非權力),同時,孩子也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感受,這兩者是需要同等的被看重、被納入考量的。
也就是說,當孩子說「不」、當孩子表示膽怯、害怕,我們必須正視他的意願和感受。例如:當孩子不願意為父母跑腿時,我們可以失望、無奈,當然也可以生氣,但我們也要接受孩子有拒絕的權利。因為,在教養這條路上,沒有誰對誰錯,而是需要調整彼此來達成共識。
若希望事情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我們可以透過協商的方式,告訴孩子:「爸媽很疲憊,很需要你的幫忙。若你願意幫忙的話,爸媽會非常謝謝你的。」亦即,我們不能挾著大人的威勢去命令、威脅、利誘或是情緒勒索。但是同樣的,若是我們覺得很疲憊,沒有力氣陪玩或是煮飯、打掃,也是需要被尊重的,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媽媽今天生理期不舒服,需要在這邊休息一下,你先自己玩好嗎?」
然而,尊重彼此說起來容易,卻有非常多「沒有答案」的模糊空間,例如:寒流來的日子,孩子堅持穿著單薄的衣服;或是每天可以玩多久的手機,都是對照顧者的智慧大挑戰。面對上述困難,本書後面將介紹各種做法及實例對話供大家參考。
教養的路上確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一個家庭、每一對親子、每一個大人和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喜好和想法,而這些都如此重要,需要被審慎的放在心上。不過,教養路上倒是有著明確的北極星:向著尊重與愛出發,方向就不會錯。
▍你也可以做到的正向教養對話練習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禮貌呢?以下有幾個建議:
● 用示範,讓孩子主動仿說
這個方法特別適用於缺乏信心、較為緊張的孩子。
在需要打招呼的當下,我們可以不著痕跡的示範「該怎麼做」,例如:「這是王伯伯,我們說『王伯伯早』」。這時候,孩子只需要仿說,開口的難度自然就會降低一些。
● 給孩子臺階下
孩子還不是社會人士,卡住、出錯是正常的。當孩子「凸槌」,或是觀察到孩子卡關時,就需要大人來救援了!大人可以跳出來說話,既給彼此臺階下,也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例如:
「你好想吃那個餅乾,對嗎? 那你可以跟媽媽說,不能直接跟阿姨要喔!」
「你還有點害羞,所以不好意思打招呼,對嗎? 那我們跟阿姨點點頭。」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主動釋出善意,例如搭電梯時跟進來的人問好、向賣場的工作人員道謝等,讓孩子感受到禮貌是一件讓彼此都覺得愉快、舒服的事,而不總是「被要求」、「被逼迫」、「沒做會被罵」的討厭事,自然會比較有意願表現出禮貌。
…………
POINT 給孩子提示,帶著他說。
×「叫人啊,你的嘴巴長哪裡去了?」
○「這是王伯伯,我們一起說王伯伯早!」
.
以上文字取自
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改掉頂嘴、動作慢、依賴、行為退化、缺乏成就動機……的免爆氣親子對話範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408
任性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willfulpub/
駱郁芬臨床心理師(小飛機餅乾)
https://www.facebook.com/planecookie/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教師手冊下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評價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茶具」由茶具文物館館長林雪虹博士講解中國茶道與茶具的歷史,包括中國不同朝代的泡茶方式乃至當代使用的茶器。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日常生活乃至傳統的器物,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對不同的器物議題進行探索及創作,引導同學思考器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面對器物應有的態度。
觀看網絡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版「器物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及專題課堂─器物」: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SV-YsiWa2z90zgzrkInPNXIw-umiuJCDVX8vWoieYmcr9uA/viewform
(建築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器物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4:30)
6月30日(二):器物教材套簡介(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7月7日(二):茶具(主講:茶具文物館館長 林雪虹博士)
7月14日(二):香港歷史文物(主講: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
7月21日(二):家具(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7月28日(二):竹器工藝(主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何兆基博士)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建築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教師手冊下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評價
「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日常生活乃至傳統的器物,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對不同的器物議題進行探索及創作,引導同學思考器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面對器物應有的態度。
本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將由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總監馬健聰先生,介紹器物教材套的教學內容和教材。
觀看網絡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版「器物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及專題課堂─器物」: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SV-YsiWa2z90zgzrkInPNXIw-umiuJCDVX8vWoieYmcr9uA/viewform
(建築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器物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4:30)
6月30日(二):器物教材套簡介(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7月7日(二):茶具(主講:茶具文物館館長 林雪虹博士)
7月14日(二):香港歷史文物(主講: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
7月21日(二):家具(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7月28日(二):竹器工藝(主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何兆基博士)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建築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教師手冊下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評價
「建築專題課堂──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坑口文曲里公園介紹傳統中國園林的特色、現代公園的設計理念和與園林相關的參考書籍。
分段:
0:16 中國園林特色介紹
14:46 現代公園設計理念
17:33 參考書籍介紹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教師手冊下載 在 next move 網路教師資源下載(舊版網頁)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