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跟幾位願意誠懇溝通的獨派朋友聊了許久,了解了幾件事情,也明白同志的生命和處境距離大家多麼遙遠,所以想再分享一些想法。文長也請大家見諒。
-
似乎有蠻多朋友都把「同志團體」想成一個政黨或是某種政治勢力,覺得我們有綿密的組織,有龐大的金援,還有系統性的結構。應該要這樣這樣,那樣那樣,要思考策略,要操弄政治,老實說,台灣最大的同志組織就是同志諮詢熱線,二十年來不過就是從兩位工作人員進展到十二位,每個人都領過少的薪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服務總人口大概一年兩、三千人,還要擔心明年有沒有薪水。而這是台灣最大的同志團體。多數的同志組織有一兩個工作人員就算是很不錯了,工作條件跟心理健康其實都很差。大平台為了公投到處募款努力聘更多的人,到十二月底把所有人事費和廣告錢付出去就要用完了,一個沒有資源的民間團體,老實說就是沒有辦法做太多事情,我們還在思考要怎麼樣以有限的資源做下一步行動。
-
過去台灣的同志運動在婚姻平權運動前確實非常限縮,多數是著重在社群內的培力跟支持,許多的同志朋友由於長期被社會和家庭排除,掩飾自我造成內在的自我否定,時常導致嚴重的身心狀況,因而影響了就學、就業、親密關係等等的日常生活(我很簡化的說明,但其實每一點個人與社會結構影響交織起來都非常複雜)。同志團體們每天光是「救人」,就已經應接不暇,過去實在沒有氣力做什麼組織串連、政治結盟,同時也因為同志運動長期的被主流政治排除在外,歧視狀況屢見不鮮,同志運動其實多年來都比較呈現一種「不想被政治消費利用」的狀態,因為對主流體制強烈的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我自己的觀察是,過去多數同志其實是政治冷感的,「畢竟國家沒把我當人看,我又何必在意這個國家」,這樣的心態,我認為多少長期存在於同志社群中。
-
同志團體們過去最常做的工作是社會教育和對話,同志諮詢熱線過去十年來,每年的演講場次大約是300-500場不等(今年因反同四處抗議,已降低制約100場),透過進入校園或不同的場域跟民眾對話,讓一般大眾了解同志,同時,提供給同志朋友們一個安全安心的支持系統跟資源,這也是我在2015年前的主要工作。一直到2011年的真愛聯盟事件(有興趣請google),同志團體才驚覺,我們就算覺得不想跟政治扯上關係,對政治不信任,反對同志的保守宗教團體並不會好心給我們一條生路,因此才開始更為積極的跟體制內嘗試合作。至今,我認為這都是一個學習,我自己長期學習到的是過去社運的批判位置非常重要,不能被單一政黨收買,我時時刻刻被前輩提醒,因為公民團體的責任就是監督政府跟推動我們所代表的議題。但是當我們所代表的議題被擺上現今政治議程的談判桌時,老實說,我不認為同志團體了解這件事情該怎麼完美的操作。或許,永遠也不會有一個完美的策略或方法,我們也都還在做中學。
-
而我自己對政治的想法是,一直希望是否能有一天,台灣不會被過去藍綠的意識所綁架,我當然完全明白也能了解,台灣主權對我們的重要性,我自己多次被邀請去聯合國演講被拒,台灣意識是我不會放棄的一個部分,我從小就認同台獨理念,但在我的生命經驗中,我也認識了很多外省背景的家庭,和他們產生深刻的情誼,過去的歷史悲劇讓他們來到這塊土地,我們其實都是歷史戰爭下的犧牲品,是不是有可能,我們可以從過去那種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跳脫開來,一起看見彼此的相同和思考如何共存?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2016年在立院委員會審議時,我看見了這樣的可能性,三黨立委放下黨派之爭,為了同一個他們都認為對的事情努力,因為他們都懂,這個議題對同志好好活下去有多麼重要,我也在那時候理解到,這就是我所期待的能夠理性看待議題跟生命的民主社會。這也是性別運動的初衷,讓所有人能在這塊土地上好好生活,而不是要打敗誰,贏過誰,或是去恨誰。
-
或許我太過理想(也可能就是理想才能做社運十幾年?),也或許是我的專業訓練背景讓我建立的多元的價值觀,我的世界很少非黑即白,或是你對我錯,所有我們看到今日的結果,背後都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跟結構性的影響。其實看到有些我蠻欣賞的朋友說我這樣很笨,不懂政治操作或結盟,一開始有點難過,但後來想想,正是因為同志運動內的多元跟嬉笑怒罵,我們才有辦法一直以來去抵抗世界的惡意活下來吧。我們確實不懂政治操作和利益性結盟,畢竟以前誰想跟同志站在一起啊(笑),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感謝性別平等教育,年輕世代長大後世界變得好快,總是邊緣的我們其實也還在學習這些政治事。
-
也有人說,台獨沒死過人嗎?我當然知道台灣的民主運動多辛苦,過去的國民黨多可惡,但我請大家理解,同志所面對的惡意和傷是日日夜夜不分黨派的,是裡裡外外的,不只是否定你身為台灣人,而是否定你身而為人的價值,很多的同志青少年要抵抗這些內化的否定自我的想法,好好的活著是多麼的困難,所以我們不能停止給他們希望。我最重要的工作,是告訴所有同志,「這世界會好一點的」,「我們會繼續努力」,「還是會有人愛你的」,「你是值得被愛的」。就算你的爸媽在你面前說,希望同性戀都去死,我都想讓你知道,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只是不了解,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他們就會看見真實的我們。所以,不要現在放棄好嗎?未來一定會更好的,讓我們看向那三分之一堅定的愛,不要緊盯著那三分之二所代表的不理解與恨。我們不要恨,不要用恨意去滋養那三分之二的惡意,不然那些恨最終會吞噬我們自己,把我們變成自己所不喜歡的那種人。讓我們一起長大,成為一個能夠溫柔理解的人。
-
所以,想跟那些以為我們真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朋友們說,我知道你們的焦慮,我也了解你們的擔心,然而同志社群的當務之急,是讓大家好好的活著,讓大家的情緒平復下來,然後我們才有辦法冷靜的思考下一步的策略。昨天晚上和團體們開會,大家對一對,身邊已經有三至四個年輕人在公投前後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些民進黨支持者口中的檢討跟認輸,在很多的同志聽起來,就是「我們放棄生命吧,這世界不會愛我們的」。這是一場根本就不應該開始的戰爭,而我們裝備不全地被迫上了戰場,最後死傷慘重。同志團體不是政黨也不是宗教,沒有鉅額資金也沒有長年耕耘的地方綿密組織。但同志團體的對手是宗教團體,被比較的對象是政黨。可能因此,大家誤以為同志團體的狀態,近似於這兩者了。
-
之所以會被迫去打公投戰,完全是被動的,是反同基督徒挾帶大量的資源(金錢、組織)希望能把同志很努力爭取來的東西奪走,把同志往死裡打。而許多人真的死了。有些人就算活著,也只剩一個空殼行屍走肉。我同意我們的策略都可以更好,也有很多需要檢討的地方,畢竟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第一次,沒錢沒人沒組織,說要打全國選舉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但能不能現在先不要檢討或找戰犯,先好好關心你身邊的同志朋友,是不是活得下去,還有力氣在休息後一起努力,或者是,在冷靜過後,我們一起坐下來思考未來的方向跟策略?我同意我們面對到的是相似的對手,但我也相信,唯有彼此尊重不強加自己的二元價值框架在彼此身上,才是民主社會的真諦。
-
我懂有些獨派的朋友一路走來,是靠著支持對國民黨的恨意才能走到今天,所以你們就算理解,情感上也無法接受。但有許多同志朋友不也是如此嗎?支持著我們的國家主權,但只因為你們的情緒受傷,我們身而為人的權益就被全盤否定,這其實就是歧視啊,既得利益者隨時都能把你們手中的權利抽走,而身為同志的我們,似乎只能去討好所有人,才能獲得一絲絲活在這個世界的正當性。如果能嘗試彼此理解的話,我相信有很多的意見跟攻擊都不會出現,有不會有更多的傷害。身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我更期待的是我們都能反思自己的位置,和看見結構性的問題,再去思考行動方向和策略。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能做什麼。
-
針對這兩日的紛擾,這是我最後想說的話,大平台和團體們都還有很多後續的工作要做,要分析投票數據,跟各地團體溝通,商討下一步的策略,還有很多受傷的孩子跟我們自己要照顧。選舉的激情過後,我們都還是得回到原本的生活。我也會好好的審慎思考,或許我自己對自己的認知,跟許多人看待我的位置跟角色差異太大,而中間的落差從何而來,讓我來好好的想一下。
-
謝謝很多為我抱不平的朋友們,我在現在的位置上的學習也還在進行中,但我希望大家不要謾罵不要恨,我自己難免也有些情緒的發洩,但台灣是我們的國家,同志是我們的親友,真的只有彼此理解跟對話,才能產生同理心,讓社會一起同行。或許,這個社會的本質還不適合我們,沒關係,讓我們慢慢努力。
政治信任感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何時最適合看西班牙流感?就是現在!
文/ICU醫生陳志金
「我們現在遇到的防疫問題,竟然在一百年前就發生過了……」
歷史能知古鑑今,如果你能親身經歷兩個不同年代的類似事件,你就更能體會,我們是否真的有從歷史事件中學到教訓。
我們經歷了SARS,因此當2020年COVID-19來臨時,能夠及早做一些因應。但是,就大流行的規模來說,SARS還是差太遠了。如果要比較的話,大家都會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來做比較。你或許有聽過1918這事件,但是,可能沒有太深入的瞭解,一方面是因為不夠切身、另一方面可能是會害怕有些專業醫學內容不太好瞭解。那麼,現在會是一個最好的時機,讓我們回頭看看這場世紀之疫。
如果有人在2020年初告訴你說,COVID-19會造成全球大流行、感染人數會超過一億五千萬人、死亡人數會超過三百萬人、疫情持續會超過一年,你一定無法相信!2020年三月六日,在全球確診個案也才不過十萬例之際(中國就占了八萬例),原水出版社的總編輯說想要翻譯這本有關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書,問我的意見如何?我說,COVID-19和SARS不一樣,它會造成全球大流行,規模可能不亞於一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瞭解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後,人類面對世紀瘟疫的做法有何不同,將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比較。
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兩年之內,席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總數高達五億人!死亡人數估計是五千萬到一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5~5%!不只是流行病學家、病毒學家和醫學歷史家,就連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以及心理學家都對它感到興趣,本書嘗試將這些不同視角的觀點集結在一起,讓讀者可以用更多元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紀大流行。
作者以更宏觀的角度,看人類從過去一萬兩千年裡,如何和流感共存、互動、共同進化,而非只有講述1918年的流感。為什麼會扯到一萬兩千年前呢?因為人類在一萬兩千年前開始群居,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進而讓仰賴飛沫傳染的病毒,找到了絕佳的機會造成「群聚感染」。而原本只出現在豬禽類身上的病毒,又因為牲畜的豢養,有機會傳到人類身上,進行突變。從流感成為人類疾病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塑造人類的歷史了。我們必須從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氣候、甚至是心理學去看流感,而不是只有醫學。
我非常的訝異,我們現在遇到的防疫問題,竟然在一百年前就發生過了:
- 輪船、咖啡廳、酒吧、學校的傳播風險;
- 民眾的恐慌、搶奪民生物資與食物的戲碼;
- 疾病命名的爭論與互相「甩鍋」;
- 貧窮國家、外來移民的醫療資源分配問題;
- 過早的解除隔離、解封與慶祝所造成的疫情復燃;
- 疫情因為時間過長而使人們降低戒心或是疲乏,進而造成疫情一波接著一波發生;
- 政治和宗教聚會、人民集結的自由、學校停課、經濟活動與防疫的拉鋸;
- 島國憑著天然屏障優勢,執行入境的隔離管控,相對的受疫情的衝擊較小;
- 封城、保持社交距離、管制交通、邊境管控、病房設有隔離區、打噴嚏時要用手帕遮掩、要勤加洗手等防疫措施;
- 有些國家人民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抗拒;
- 路人突然倒下、嗅覺喪失、意識混亂這些似曾相識的症狀。
然而,大多數人在危機之中還是心存善念的,常常能讓人感到溫暖,無論一百年前還是一百年後,醫療人員依然沒有臨陣脫逃。
比較不同的是:
- 那時候的檢疫隔離(Quarantine)時間更長,指的是隔離40天;
- 現在有著更為頻繁的交通與交流,比較不利防疫;
- 但是我們現在沒有戰爭;
- 沉寂的死城、滿街的屍體沒那麼誇張;
- 那個年代沒有抗病毒藥、沒有抗生素、不僅病毒沒辦法定序、也沒有核酸檢驗、就連致病微生物是病毒也不知道,當然也不可能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研發出疫苗,進行大規模施打;
- 我們現在的媒體不會封鎖疫情消息,大部分國家都有一個能夠跨部會整合的疫情指揮中心。
書中提到,南非總統塔博‧姆貝基(Thabo Mbeki)拒絕承認愛滋病是由病毒所引起,他還規定公衛部長要建議民眾用大蒜、甜菜根和檸檬汁去治療。此次的COVID-19疫情,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坦尚尼亞總統身上,他鼓吹不戴口罩、反對打疫苗,呼籲民眾只靠薰蒸療法、多吃薑、蒜、西瓜、橘子和檸檬就能增強免疫力。從一百年前的疫情反應來看,對於某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民在2020年的反應,我們也就不會感到太過訝異了。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對文化、替代療法興起、文學產生了鉅大的影響,也促使了歐洲公醫制度的出現。COVID-19又會對人類的醫療、經濟、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呢?這是現在進行式,值得我們好好觀察。此次,我們似乎能夠更快的因應這個全球疫情,但是,在許多方面,我們卻又好像在重蹈覆轍。
1918年西班牙流感,給我們上了最寶貴的一課,我認為是疫情公開透明這方面:新聞審查是沒有用的,只有將準確的資訊,用客觀、即時的方式傳遞出去才有效。唯有民眾自發性的配合防疫措施,效果才會好;不過,要這麼做一定得告知民眾疾病的本質,以及可能產生的風險。這是為什麼作者覺得,把西班牙流感的故事告訴大家會如此重要。如果在大流行到來時,政府與民間沒有信任感,那麼,就算流通的資訊再好,大家可能還是不會去在意。
即使你不是醫療相關的從業人員,經過一整年,從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從傳統媒體或社群媒體,不斷的討論和介紹,我相信你已經具備了「病毒大流行、呼吸道疾病的基礎知識」來看1918年的這個歷史事件。你如果要問我何時最適合看這本書,那就是現在!
#這是阿金第一次審訂和導讀的新書_今天出版!
#相關資訊在留言區_歡迎分享
政治信任感意思 在 魏明谷 Facebook 八卦
【草埔囝仔─洪宗熠】
彰化換縣長一年了,有比較好嗎?很多鄉親最近有這樣的問號?
我想到最近台中第二選區超火紅的戰將,就是台灣基進提名的陳柏惟3Q哥,因為要對抗實力雄厚的台中政治家族顏家第二代顏寬恒,引起全國性熱烈的話題,而彰化也有政治家族,一個草埔囝仔洪宗熠要來挑戰,上回洪宗熠挑戰成功,當時沒人置信,3Q能不能挑戰成功?洪宗熠能不能連任?這次也都是備受矚目。
四年前立委選舉時,彰化第三選舉區是持有第四台的政治世家代表鄭汝芬要爭取連任,沒人看好洪宗熠,因為不論財力、背景,洪宗熠都相差懸殊,最後洪宗熠卻以6千餘票險勝,跌破許多人眼鏡,但是洪宗熠四年來在立法院的表現,並未讓人失望。他。在台北立法院打拼,爭取地方建設,獲評選為優秀優質立委。
其實,許多人對宗熠的第一印象,是不知道怎麼叫他,光是「熠」這個字,恐怕就要解釋半天,所以宗熠選舉時,布條上的名字還要加注音,「熠」念做「一ˋ」,筆畫也多,這個字我把它拆開成「火」加「習」,是不是比較簡單一點了。
「熠」的意思是光耀、明亮,洪宗熠不只讓洪家發光、發亮,更重要的是要讓彰化西南角發光、發亮,這次,還肩負讓台灣發光、發亮的重責大任,過去宗熠爭取的地方建設,像是台76線、台61線、中科四期等,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但仍面臨龐大政治家族勢力的捲土重來。
許多人說,地方建設誰都能爭取,是阿,誰都能爭取地方建設,但不是誰都能守護台灣,而宗熠不但能爭取地方建設,還能守護台灣,給人滿滿的信任感,雖然是一個毫無背景的鄉下小孩,連總統都稱讚他「就古意」,就像鄰家小孩一樣。
他曾經跟我說,鄉下地方很多家庭收入不高,辛苦一天下班後看電視,很可能是一天最大的娛樂,但是當地第四台費用因一家獨大而被壟斷收費,所以他當初選立委時就推出希望調降有線電視費用的政策,打出「有線100」的宣傳,推動調降地方有線電視費用。
「如果這間有線電視是我家開的,我一定請他們降價一半,回饋給鄉親,如果不降價,我就不選立委」,洪宗熠告訴我,選舉選到現在,他只有這樣的心情,對手有龐大的財力、資源,第四台也在幫自家候選人做影片、打廣告。
有一次,宗熠跟我分享「我從基層做起,就算沒選上立委頂多是回去基層,但是台灣不能就此沒有了!」,他憂心忡忡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台灣未來的關切,他很擔心過去地方傳統權貴勢力再次集結,進而影響台灣未來的走向。
他委屈的說,自己也從未攻擊任何對手的媽媽,但其中一位對手的家人,一手向鄉親收第四台的費用,一手打造自家的政治勢力,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難道他連講的權利都沒有嗎?到底我們還在一個民主國家,不是嗎?
其實,宗熠這樣講話我很憂心,但他的個性就是這樣「土直」不加修飾,但他講得又沒錯,他就像一隻小蜜蜂,骨力做工,跟每一個鄉親一樣,每天都在平凡的日子中勤奮過活,與在累積龐大財富的家庭中長大的公主對手完全不同。
我告訴宗熠,該努力做的,我們繼續努力去打拚,別人有錢砸弄許多看板、許多廣告,我們不用怨嘆,只要比對手更加勤奮的走基層,讓鄉親選擇相信我們是正確的、是真心在為鄉親爭取福利,反觀別人連請家人做的降價回饋鄉親都不肯讓利給基層百姓了,怎麼期待真心為鄉親設想?
看著宗熠一步一腳印,我想政治的目的不是要培養政治家族,而是要讓真心願意付出的專職民代出頭,也不是要選模特兒或選影星,宗熠沒有第四台可以免費拍廣告,也沒有第四台可以免費宣傳,如果你有親友在第三選區,可以比較看看各候選人的背景,宗熠確實不一樣,也最單純古意,畢竟選舉不是在選有錢人,選個再有錢的,也是別人家發大財,是吧?
歡迎參觀比較各候選人,選出你心目中最值得託付的一人,好好監督他,讓他進入國會,為我們大家發聲、為台灣發聲!
#洪宗熠
#陳柏維
#3Q
政治信任感意思 在 淺談台灣民眾的政治信任 的相關結果
治信任(political trust)與政權的存續及統. 治的正當性息息相關,因此不管在民主. 還是威權國家,政府當相當重視民眾的政治. 信任。 我國從威權統治到民主的轉型階段, ... ... <看更多>
政治信任感意思 在 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 - 選舉研究 的相關結果
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 之後,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感是否持續不變或是因為中央政府政權輪. 替而出現增加或是減少的趨勢?這些成因為何?而政治信任對選民的. 投票行為會有怎麼 ... ... <看更多>
政治信任感意思 在 政治信任感| 台灣政治學刊 的相關結果
因此,我們嘗試透過路徑分析模型分析民眾對公民投票此一程序的認知、民主價值、政治功效感、政治信任感、政黨認同、統獨立場等因素對於公民投票行為的影響。我們初步的發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