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在臉書發關於陳佩琪的“佩琪小故事”了,
剛好柯太太市長夫人寫了一篇藏著偏見與狹隘觀點的文青體,我看了留言區內容真的不令人意外,一堆人上鈎(當?)。
留言內容讓我更肯定《民主制度》是個好東西,但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尤其是柯韓粉。
關於市長夫人談北農的部分,@陳方隅 的文已經打臉市長夫人到無以復加,我就不贅述了。
我帶大家回憶一下韓国瑜在北農任內,酬庸分豬肉的慘況。
*北農都韓国瑜安插的人:https://reurl.cc/exkoQx
柯粉最唾棄的行為,柯市長夫人卻如此替韓總機抱不平⋯⋯
但或許柯粉及市長夫人認為,只要酬庸是公開透明的程序就不是酬庸,就像柯市長酬庸任命學姊那樣。
再者,市長夫人提到人沒有完人,怎麼不對妳老公——台北市長及國會第三大党党主席柯文哲說呢?
尤其他攻擊陳菊、吳音寧、新潮流、蔡英文、段宜康、陳時中⋯⋯等仗義執言呢?而且這些人大多跟市長夫人一樣是女性呢!
柯粉最愛吹捧“逐字稿”我懂,畢竟我是始祖級柯粉,但我以畢業生跟學弟妹分享:「要把逐字稿放進《脈絡》中,才能看見事情全貌。」
不然你們即便花再多時間讀通篇廢話,它還是去掉脈絡的《後真相》。
我斗膽用柯市長夫人的小故事舉例,在文章您提到「我問先生韓国瑜是誰?」市長夫人,我跟您報告一下,其實大多數的人跟您一樣,還真的不認識北農時期的韓国瑜。
但是,離開後的韓總機,市長及夫人一定認識,因為他就是透過統媒鋪天蓋地造神運動才聖化的呀!
為什麼我如此肯定,因為該集團老闆說:「柯p上門十多次,他都從後面來。」
*從後門來新聞:https://reurl.cc/oLY34g
現任柯粉跟著學長一起把逐字稿放回脈絡裡面看,市長夫人認不認識北農時期的韓国瑜,大家有不同定見,但她絕對認識神格化後的韓国瑜。
夫人您的小故事提到「人不是完人⋯⋯⋯⋯人格都該受到基本尊重。」
#夫人您完美示範去掉韓国瑜的脈絡了
神格化的韓国瑜去了香港🇭🇰中聯辦,和納粹魔頭林鄭月蛾鞠躬哈腰握握手🤝,這是代表高雄市政府及高雄人支持港府血腥鎮壓香港人嗎?
還是市長夫人也認同柯市長的《兩岸一家親》,還跟國台辦當好朋友,但想開直播公開透明,卻立馬被對方要求關掉瞬間變黑箱。
這麼窩囊,也難怪柯市長對《反送中 撐香港 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港人運動從未正面表達支持。
再來提韓国瑜選高雄市長時一連串荒腔走板的口號,以及一連串反智又民粹的政策——但幾乎全跳票。市長夫人,您該不會覺得是高雄人自己活該,投票選出爛市長吧?
柯粉還在齁⋯⋯現在學長帶著你們文獻回顧,要清醒就趁這次。
韓国瑜如果是一般人,他的人格高尚或低劣都與我們無關,但偏偏他是現任高雄市市長;如果不是台灣人團結對抗外辱,他此刻更是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
#然後陳佩琪說韓国瑜的人格不重要
以市長夫人的《雙重標準》這也難怪妳不批判柯市長說:「對猶太人國際上最大的宣傳,還是希特勒時代屠殺600萬人這件事情。」
*新聞:https://reurl.cc/nzYMjv
說柯市長對香港人冷血真的不冤枉,我們回顧一下他對圖博人民說了什麼:「藏人流行自焚,造成中共困擾。」
*新聞:https://reurl.cc/L3noz9
領袖的人格真的不重要嗎?對民眾党及国民党或許真的不重要,但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
因為總統、市長及所有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政務官如果人格卑劣,那我們的國家、社會將墮落到無限黑暗深淵。
所以,我們用《最高標準》要求蔡英文 Tsai Ing-wen,大家公評她為了施政表現公開道歉幾次了?
柯文哲從不道歉。
韓国瑜從不道歉。
#我們很慶幸這八年是女人當家作主
#而且是人格高尚有智慧的女性總統
我不敢想像,如果是連選個總統都要爸爸媽媽去幫忙領表的人當上總統,我們的國家會變成怎樣?
柯市長,你何時才要試著長大?
我相信愛看逐字稿的柯粉一定能陪我讀到最後一段。
市長夫人,請問您:「新冠狀肺炎產自哪一國家?哪一個省?」
如果您的病人跟您說「武漢肺炎、武漢肺炎、武漢肺炎。」
您會覺得這是病人的自由,還是如市長夫人所批判『他們把政治帶入醫療防疫當中?』
市長夫人,您知道您老公是台北市長吧?市長就是《政治工作》,他所推行的《防疫政策》當然就是《政治》。
譬如說『三台壞一台的口罩販賣機,而且還要花納稅人的錢聘請褓母顧販賣機喔。』
夫人~~~怎麼這時候您就不會罵柯市長『把政治帶入醫療防疫』當中呢?
當時您老公可是冷嘲熱諷陳時中及唐鳳的防疫專業喔!!
難道你們夫妻倆的言行就不是政治嗎???
我不敢要比我會背國民黨教科書,以及考聯考的醫師夫妻多讀課外書,但至少能請市長夫人寫小故事時,好好分段、標點符號標好,畢竟您也寫過論文吧⋯⋯⋯⋯
讀理盲又鄉愿的小故事就夠痛苦了,希望市長夫人發文時考慮一下台北市民的感受,謝謝。
最後,祝福市長夫人找到彼此,你們真的非常適合對方,為了蒼生百姓千萬別放手。
🌈補充一點:今天是蘇貞昌及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通過【748施行法】一週年,爸爸媽媽都還在,但柯文哲說:「他投反對票」。
#我只是想提醒LGBT朋友知道誰才是真的支持人權的政治人物
*我沒有鶼鰈情深的照片,就附上一張我的背影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四頁報告」,藐視國會!針對人才培育與發展問題,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了經建會、教育部等五個部門進行跨部會專案報告,其中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不僅沒出席,專案報告更僅有薄薄的4頁,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質詢時痛批尹啟銘「藐視國會」,詳列經建會「三大罪狀」,會後除提案譴責外,更要求各部會須整合後重提一份報告...
政務官舉例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八卦
《防疫誠實中/ 陳時中》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522pol001/
政務官舉例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八卦
這篇打臉文真的太恐怖了
民進黨的政務官和立委都應該來看一下
什麼是真正的花花班
徐國勇先生,你搞錯了
#這就是輪班制!
#這就是台灣勞工正在受苦的花花班表!
我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引用了《有話好說》製作單位的圖表,來表示花花的可怕程度,結果沒想到,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就引用了那張圖表,批評有話好說的圖是「離譜、錯誤」的舉例,還說這應該不是「輪班制」。
政府官員就是不知民間疾苦,在辦公室專說幹話!
台灣就是有上百萬的勞工正在輪花花班,而且花的狀況比《有話好說》製作單位的圖表還要誇張!
我故意不挑空服員台鐵員工跟護理人員的班表,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是花花班,我要告訴徐國勇,輪花花班的人比你想像中還多!
【#一號班表】
你可以看到他們每天上班的時間都不一樣,這是修法前尚未鬆綁七休一的班表,因此他們還能維持一定程度的休息,但是,在這次修法過後,他們可能就會適用勞動部所謂鬆綁七修一的行業別,於是再也無法堅守休息時間!
而且你看這張班表彩色的程度,就知道如果不上色,連員工自己都搞不清楚今天在上什麼班。
【#二號班表】
他們總共有48種上班班別!因為他們的班別是以半小時為一個單位
【#三號班表】
就是依據二號班表的48種上班班別,所排出來的每月班表。
這張班表最恐怖的地方在於,不但是彩色的,還加註網底,有些還打星號,你就知道有多麼複雜
從事這行的員工,每天上班的時間都不一樣,每天的輪班間隔也忽長忽短,每天睡覺常擔心睡過頭錯過上班!
【#四號班表】
他們總共有34種上班班別!每一個橫排就代表一個員工的上班時間
【#五號班表】
是我見過最可怕的班表,
#一共有76種上班班別!因為他們的上班時間是以15分鐘為一個單位
【#六號班表】
就是依據五號班表所排出來的每月班表,每一個橫排就代表一個員工的本月上班時間,已經複雜到... ...你不要說你看不清楚,員工也上班上到頭昏眼花。這是我見過最複雜的班表
【#七號班表】
也是花花班表,每一個代碼就代表不同的上班時間,你幾乎不會看到有人是固定夜班、固定早班或是固定X點上班,因為這個班表就是配合業務所設計出來的上班制度。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經說了不幸過世的台鐵張姓列車長的輪班間隔是:5小時17分、7小時10分、5小時59分、7小時36分、8小時27分、8小時36分、9小時22分、9小時26分!
這些班表的特色:
#沒有人是固定X點上班
#每個鐘頭都有人上班(甚至是每15分鐘)
#每個鐘頭都有人下班
好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徐國勇發言人,請你閉嘴,勞基法的存在就是為了避免極端個案的產生,在修法之前,大家就已經輪班輪的這麼痛苦了,而你還要在那邊說幹話、說這不是輪班制。不知道基層勞工的現實,不知疾苦還說風涼話!
我告訴你,有話好說的那張圖已經夠客氣了,你看看這七張班表,你只要挑一張來輪,我看你還會不會支持修法
#不要惹惱工會秘書
#我們窮的什麼都沒有
#但是班表最多
政務官舉例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四頁報告」,藐視國會!針對人才培育與發展問題,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了經建會、教育部等五個部門進行跨部會專案報告,其中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不僅沒出席,專案報告更僅有薄薄的4頁,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質詢時痛批尹啟銘「藐視國會」,詳列經建會「三大罪狀」,會後除提案譴責外,更要求各部會須整合後重提一份報告交付委員會。
林佳龍今日質詢時,不讓出席的任何部會首長上台備詢,會後他表示,讓閣員的備詢台變成「empty chair」,是他對閣員藐視教育文化委員會的嚴厲譴責,此事應超越黨派,閣員要有對國會有基本的尊重。。
林佳龍表示,有關「人才培育與發展」報告,可以列出經建會的三大罪狀:
一、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未到委員會備詢,經建會更只準備了薄薄 4頁報告,內容並未詳列各部會的分工情形、績效檢討、預算編列及執行情形以及後續法令修改及具體革新作為,明顯藐視國會。
二、經建會所主導的「98至101年促進就業方案」,經費由336.5億元提高至465億元,方案目標為失業率於101年底前降至3%以下,惟今年一至八月失業率皆高達4%以上,明顯無法達成方案目標,經建會應為其方案失敗道歉負責。
三、經建會從99年8月提出「人才培育方案」,預計從99年至102年的計畫,總計投入601.7億元,100年度經建會又提出「人才問題與因應對策」,到了101年,經建會再度提出期程三年的「縮短學訓考用落差方案」,然而,各個方案未經全面檢討整合,並未提出具體的產業政策,高學歷高失業的現象,未見突破及改善,多項計畫拼裝重複,疊床架屋,浪費資源。
林佳龍強調,包含經建會、教育部、青輔會、國科會等部會的業務報告,除了內容不著邊際外,也無法超越部門主義,整個報告可以看出政務官的公務員化,除了沒有橫向部會的聯繫,也沒有縱向的專案整合。
林佳龍舉例,全台灣現在的產業狀況,有40萬人找不到工作,也有40萬個工作找不到職員,更有40萬人有創造潛在工作之可能,可是政府並未提供這些人機會,是產學失靈的主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kH4VG-ft1Q/hqdefault.jpg)
政務官舉例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日於內政委員會質詢時首先強調,兩岸關係,就是國與國的關係。林委員指出,第一,在李登輝前總統任內,台灣就已經解除動員戡亂體制,也等於終止了兩岸間的敵對關係。至於目前兩岸的軍事對峙,那是因為中共單方面不放棄以武力對付台灣。第二,中共在2005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隨後,陳水扁前總統也宣布廢止了國統綱領,以及國統會,而這也讓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脫鉤。林委員痛批,王郁琦身為陸委會主委,卻稱兩岸非國與國關係,更漠視上述的歷史發展,實在愧對身為政務官所該擁有的基本立場。
針對近期中共在涉台、外交等兩部門的人事出現輪調,林委員也向王主委提出質疑。林委員表示,既然連陸委會自己都認為王毅由國台辦主任轉任外交部長,將有助於中共把兩岸關係納入東亞區域整體的戰略思考。那在台灣政府內部,特別是在外交及兩岸部門之間,是否有考慮過任何相應的處置,譬如加強兩部門間高層人士的交流。對此,王主委僅回應說,人事安排的變因比較多,目前還無此想法。那可以做的是加強部門間的資訊分享,以及建立共同決策的機制。
至於兩岸互設辦事處一事,林委員則指出,一方面,台灣去中國設立辦事處,不能淪為「台商聯合服務處」,而是要積極去爭取一些具有實質主權、外交功能的工作項目。另一方面,政府作為一個整體,應該去思考在兩岸談判互設辦事處的同時,為台灣爭取更多的外交空間。林委員舉例,台灣受限於中國因素,在孟加拉、斯里蘭卡、委內瑞拉等地,一直無法設立辦事處或代表處。然而,未來如果台灣都可以在中國設立具有部分實質外交功能的辦事處,那為何在其他國家,不能比照辦理? 對此,王郁琦則表示,這個部分還是由外交部來回答比較適合。
最後,林委員於總結時表示,王郁琦說兩岸非國與國關係,又說外交與兩岸系統的高層人事不需要交流,再到把兩岸互設辦事處與外交空間的拓展完全切割,在在顯示出,王郁琦作為主委,思考的面向與層次,都還有待加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xan-LF316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H9pUHzOiRq0l_HEKmq2CTi-o6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