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專欄 #新南向大自大 #改談大東南亞區域經濟整合吧
日前出席蔡政府打開東協大門的重點活動「玉山論壇」,參與了其中青年交流的小組對話。會後,同台的東協年輕領袖問我,在兩天論壇中不斷聽到的所謂 New Southbound Countries,到底是什麼意思?東協就是東協、南亞就是南亞,為什麼要用奇怪的新南向國家稱呼我們?再說,既然叫新,那就有舊,舊南向國家又是那些?
東協友人提出的這些問題,恰恰凸顯了這個政策命名,乃至於我政府思維的自大與缺乏同理心。新南向的核心,是要與南方鄰居們共榮共存,但因我泱泱中華大民國的心理作祟,偏偏要取一個高高在上的名字。老子要往南去,而且跟 90 年代那次不同,所以叫新南向。而你們這些國家,我就叫你們新南向國家,至於你們對這個稱呼感受如何,我並不在意。
如果是這樣的心態,那麼新南向肯定是不會成功的。
東南亞有 6 億人口,是台灣的 26 倍,其中印尼更是全球人口第四多的大國。這個區域的經濟近來快速起飛,有些國家的 GDP 成長甚至已經高過中國。以新創而言,類似規模的商業模式,在東南亞得到的估值更已是台灣的十倍。如果我們繼續錯估情勢,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人家,那肯定要重蹈當年被中國死亡交叉的覆轍。
不用新南向,那麼要用什麼呢?其實業界早有很好的說法,翻開蝦皮母公司、新加坡商 Sea 的公開上市說明書,台灣加上東南亞叫做 Greater Southeast Asia Market,翻成中文是「大東南亞市場」,這個名稱不僅 Sea 喜愛,許多區域級企業也都已採用。
台灣雖然人口相對少,但由於我們的平均所得高,數位經濟產業發展較久,在網路與電商的世界,我們仍是這個區域的巨人。以電子商務為例,台灣超過 200 億美金的年交易額,目前仍比整個東南亞總和還大。
所以,在這個區域發展的網路與電商企業,必須在台灣市場成功,也因此,把大東南亞歸為一個市場,無論對新加坡商、馬來西亞商、印尼商,暫時都是重要的。既然業界已經表態,我建議蔡政府從善如流、謙卑再謙卑,別再自大的說新南向了,改談大東南亞區域經濟整合吧。
#GSEA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