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簡史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後,歐洲地區的希臘典籍逐漸銷聲匿跡,君士坦丁堡的許多希臘著作、伊斯蘭地區的阿拉伯書籍,卻被十字軍東征帶回歐洲。
#十字軍東征 沒收復多少領土,但因為遠征所需的武器配備、後勤支援,原本就會促進各項生產與商業貿易,對經濟成長也助了一臂之力......
延伸閱讀:
西方第一座水力天文鐘——給你聲光饗宴的城堡天文鐘│《電腦簡史》 齒輪時代(九)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2272
收復 君 士 坦 丁 堡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八卦
東羅馬帝國的輝煌在查士丁尼去世之後很快就褪色,表現出來的就是領土很快的退縮。
原因之一是與波斯的戰爭消耗太大。而另外一個更為關鍵則的原因是阿拉伯的崛起。
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佔領了富庶的埃及與敘利亞,帝國失去重要的稅收資源。
沒有了足夠的銀彈,東羅馬帝國想要恢復舊日羅馬帝國佔領整個歐洲的輝煌時代就不可能了。
不過這並不表示東羅馬帝國在中世紀時代都無足輕重。
事實上君士坦丁堡一直維持歐洲最大都市的地位。
東羅馬帝國雖然富庶,但是東邊國土不斷為鄂圖曼的前身塞爾柱土耳其佔領。為此,1095年,東羅馬帝國皇帝請求羅馬教皇派出一支軍隊協同與塞爾柱作戰。
但是教皇烏爾班二世(Urban II)卻把傭兵請求看成是打敗異教徒、收復聖城耶路撒冷的聖戰。
他不去組織專業軍隊,而是號召信徒,結果來的都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甚至是老弱婦孺。
這支「人民十字軍」(People’s Crusade)讓皇帝大吃一驚,於是將他們直接丟向小亞細亞(也就是土耳其亞洲部分),讓塞爾柱絞殺。
這一次算是突厥人與歐洲人第一次的交鋒,從此開啟了沒完沒了、將近兩百年(1096 – 271)大約九次的十字軍東征。
東羅馬帝國經過三次十字軍的騷擾、加上東方塞爾柱與之後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勢力的蠶食鯨吞、以及威尼斯勢力的崛起,國勢江河日下。
(阿尤布是庫德族建立的王朝,出現一位偉大的首領:薩拉丁。我們到中東旅遊的時候再細說。)
但是歐洲卻不一樣:
數次十字軍東征的原因除了宗教理由之外,至少一樣重要的是教皇意圖擴張他們的影響力。始作俑者就是第一次東征的發起人烏爾班二世。
而到了十三世紀初,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的權力達到高峰,成為歐洲實質的集權君主。他可以根據教會法(Canon Law)對不聽話的領主予以不同程度的禁制(Interdict)、甚至可以罷黜君王。
我們有機會再介紹這兩位影響力甚大、但教科書幾乎不提的教皇。
而作為教皇對世俗權力掌控證明、並且可以擴張他們影響力的十字軍東征,英諾森三世當然十分重視。1198年,他發表檄文(Post miserabile),第四次十字軍出師東行。
不過英諾森三世的十字軍面臨一個大問題:建造海軍的經費。英諾森三世想到了威尼斯。
您可能覺得奇怪,英諾森三世不是歐洲共主嗎?怎麼得屈膝於威尼斯。這個故事我們到威尼斯旅遊的時候細說。
總之,威尼斯幫助十字軍建造了海軍,但是十字軍沒有足夠的經費付款。不得已,在威尼斯的建議下,攻打亞得里亞海東岸的薩拉城(今天Croatia的Zadar。威尼斯在亞得里亞海的西岸),將薩拉城的財寶洗劫一空,用來支付威尼斯的戰艦買賣。
提到這,Dr. Shu得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用中國的思維去理解世界。首先,「國家」作為軍事、外交、甚至人民生活的基本單位,這在歐洲歷史不是普遍現象。其次,中國的小農經濟可以解釋中華帝國文明;但是歐洲、尤其是地中海文化,從古希臘時代開始,「貿易」可能才可以解釋當地文明。這兩點是了解威尼斯的鑰匙。記著這兩點,我們下次繼續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我們今天的景點是聖索菲亞的外觀,而觀景點是Hilton Curio Collection的King’s Room。大力推薦。
收復 君 士 坦 丁 堡 在 蕭曉玲 Facebook 八卦
最近的食安問題大家都很關心,相對的對於香港佔中和台灣的問題比較忽略,但是頂新魏家這個紅頂商人陸陸續續掏空台灣,拿到台灣地標101的股權和經營權,這背後難道沒有中共的影子嗎?馬政府正跟紅頂商人一點一滴的在賣台,因此我覺得有必要把一些有關「中國」這兩個字的定義說清楚講明白,與各位分享:
之前有網友留言,說想要與我分享交換一番自己的想法。
其中,有提到一種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繼承中華民國而來,是建政而非建國;中華民國推翻清廷,亦是取而代之,故為建政,非建國;CHINA從未滅亡,不論POC或ROC都只是政府名稱,不是國際通稱。
簡而言之,就是從滿清到現在的中共都是中國──都是正朔。
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因此是建政而非建國,但滿清到底是否為中國?這個說法真的有待商榷。
首先,中國的定義為何?是一地理概念?是一種民族?一種文化?還是一個國家?有的人認為元滅宋,而中國未滅,滿清亦是如此,這兩個朝代都是非漢族建立的政權,但在入關之後並未消滅中華文化,反而還繼承、吸收並改造,所以自然是中國沒錯;但是繼承中國文化就代表中國未滅嗎?中國是種文化,那同樣繼承該文化的日本、韓國、越南呢?他們也是中國嗎?那這樣說起來,羅馬是不是一種文化?教廷是羅馬帝國的遺物、民主法治是羅馬的精神、現在英文法文所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是羅馬人的文字,是羅馬的文化,所以我們可以說羅馬未滅,羅馬還存在,甚至進一步說繼承羅馬文化的歐盟就是現代的羅馬。
還有人覺得明朝是中國,而滿清滅了明朝的同時也繼承了中國,這種想法更詭異。A國家把B國家滅了就說可以繼承B,這個點有厲害。如果說有經過一個禪讓的程序就算了,勉強過關,但滿清帝國好像沒有吧?再拿羅馬的例子說一說,1453年,鄂圖曼帝國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壽終正寢,但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鄂圖曼帝國自稱是新的羅馬帝國,因為它藉由征服而繼承之。 那改天,土耳其共和國向義大利宣戰,理由是:土耳其是羅馬帝國,功打義大利半島是收復失土的聖戰──若是這個樣子,各位也無需意外,因為照上述邏輯,這樣是說得通的。
再來看看當年孫文欲推翻清廷而發起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八個字講明了一件事:滿清帝國是滿州族建立的外來政權,孫文等人所追求的不是推翻封建皇朝開創共和體制的建政,而是對抗外來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建國(或者復國);也正因為這樣,1912年ROC成立,滿清覆亡之際,蒙古宣布獨立,請記得,是獨立於滿清帝國政府之外,不是中國之外。
因此,外蒙古的獨立、十三世達賴對袁世凱來函的不以為意,甚至是之後做為日本傀儡的滿州國,都是合情合理、於法有據的作為。之後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對滿州地區、東突厥斯坦、圖博的模式,不過是取代滿清政權的殖民統治罷了──噢不!是更加殘酷的壓榨──說甚麼五族共和、中華民族一家親之類的虛偽言論也打破不了這個事實;真正的情況是,做為前清體制下人口最多的漢人,取代原統治階層的滿族,對其他周圍地區與異民族實行剝削、同化、種族清洗的殖民手段。
中共本身,就是它自己最厭惡的「帝國主義」一詞,最強而有力及貼切適當的代表。
PS 以上論述全出自兒子,他對歷史還蠻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