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小林農場
#雲林成龍溼地
#支持小農永保環境與健康
今天利用假日,壁如與 邱臣遠走訪了一趟位於雲林的成龍濕地,成龍濕地的形成是起源於口湖鄉下居民賴以為生的耕地,因地勢偏低、長年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嚴重下陷,水患不斷,加上颱風引發海水倒灌侵襲,變成一塊廢耕的濕地,也因為如此,卻儼然成為溼地植物與水鳥的樂園。透過當地的朋友帶領,欣賞成龍美景的同時,也遇到了在地推廣有機農業的朋友們,透過這次地走訪,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有機農業以及小農有機的認證過程。
小農有機認證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難即是「水源」,如果上游排放的廢水、汙水流至灌溉水和地下水,會間接使農產品以及土壤受到汙染,如此農民就無法順利改善水源問題,甚至無法通過檢驗。然而也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檢驗結果,例如重金屬可能會經由空氣、灌溉水、地下水及酸雨,滲透進入土壤母質,導致難以通過檢驗,由於台灣耕作面積較小,也相當容易遭受臨田的汙染。而就審查的費用來說,資料審查、現場稽核、驗證管理這三大項加起來,所需費用最低也得需要一萬多塊錢,這還不包括重評、增項以及交通費用等等,因此耕地面積小的農民,申請起來較不划算。
有機農業分為,有機耕作及友善耕作,都是無農藥、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而 #有機耕作 水質皆採經過檢驗,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基改產品,經第三方組織來做驗證,並且有強制性認證標準,但如果沒有有機認證,而說自己是有機產品的話,這可是會被開罰的。而 #友善耕作 的種植過程才是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基改產品,可經由農糧署來做認證,並無強制性認證標章,兩種耕作方式,有別於農夫自行決定農藥及肥料用量的傳統栽種方式。兩種耕作都是對環境與健康的友善耕作方式,但是比較令人惋惜地是,有機耕作認證也只有台灣國內承認,這方面沒有與國際接軌,國外並未承認我國的有機認證。
台灣的農友們自發性的成立耘耕自然協會,行銷有機作物給予餐廳,願意使用有機作物食材的餐廳,即稱為#綠色餐廳,協會協助農友產地自銷,解決通路問題,讓小農能夠安心種植無毒好吃的作物。
最後還是要推薦一下沿海的古早蒜頭,這是小農們的日曬蒜頭,將蒜頭的美味鎖在裡頭,也請大家多多支持台灣的有機作物。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