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紐約時報
*【民主黨呼籲對來自污染國家的進口徵稅】
民主黨人達成共識,要對缺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國家進口商品徵稅,這是一項規模達3.5兆美元的預算案的一部分,該計畫還包含旨在減少美國化石燃料污染的其他條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climate/border-carbon-tax-united-states.html
*【歐洲公佈新能源計畫,未來九年不使用煤炭天然氣,課徵碳稅 】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關鍵時刻,歐洲向全球提出新挑戰,在未來9年內不再使用化石燃料,這一計畫也有可能引發全球貿易爭端。最直接地,也是最有爭議的,就是向氣候保護規則不那麼嚴格的國家,針對有污染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這些提議還包括,14年內,取消新型汽油和柴油動力汽車的銷售,以及提高使用化石燃料的價格。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world/europe/climate-change-carbon-green-new-deal.html
*【Delta變異病毒株蔓延,紐約市的確診病例又上升】
就在幾週前,紐約全市平均每天只有200例新病例,這是大流行初期以來的最低水準。但現在,已經連續幾天出現逾400起病例。測試陽性率翻了一番:從平均低於 0.6% 增加到約 1.3%。這些數字仍然很低,但增長迅速,令一些流行病學家和公共衛生官員感到驚訝,他們沒想到在整個 6 月份保持水準後,病例會如此迅速地增加。儘管如此,由於該市約有 64% 的成年人已完全接種疫苗,流行病學家表示,Delta變種不太可能造成像過去兩波 Covid-19 那樣具有破壞性的條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nyregion/delta-variant-coronavirus.html
*【去年藥物過量致死人數激增 30%,逾90,000人】
隨著 Covid 的肆虐,另一種“疫情”也打擊著美國。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2020 年藥物過量死亡人數上升了近 30%,達到創紀錄的 93,000 人。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年增幅。除了南達科他州和新罕布爾州這兩個州之外,每個州的死亡人數都在增加,南部和西部的死亡人數明顯增加。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1/07/14/upshot/drug-overdose-deaths.html
*【Delta變異將美國區分為二: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
聯邦衛生官員本月報告說,這種變異是迄今為止最具傳染性的冠狀病毒,占美國新感染病例的一半以上。該變種的傳播,促使拜登政府加大推動疫苗接種,聯邦官員正計劃,向可能爆發的社區派遣醫療隊。在阿肯色州、密蘇里州、德州和內華達州等一些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州,感染、住院和死亡人數正在迅速上升,而其他州也都開始出現小幅上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health/delta-variant-uk-usa.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隨著Delta病毒在美國保守派的蔓延,一些共和黨官員面臨著來自公共衛生宣導者的龐大壓力,不僅要呼籲支持他們的選民接種疫苗,還要反對質疑疫苗的媒體人物和政治人物。
#印尼週三報告了超過 54,500 例冠狀病毒病例,連續第三次創紀錄的單日上升,該國已超過印度目前的每日病例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印尼流行病學家Dicky Budiman表示:“根據過去三天的數據,我可以明確地說,印尼已成為世界新的震中。
#倫敦市長Sadiq Khan表示,即使政府於 7 月 19 日取消了戴口罩的法律要求,倫敦的地鐵和公共汽車仍將繼續強制要求戴口罩。
#擁有美國專輯暢銷排行第一名的18歲流行歌手Olivia Rodrigo至白宮訪問,藉由她的人氣和影響力來鼓勵尚未接種的年輕人施打疫苗。
#在持續政治動盪的海地以及近期街頭運動情緒高漲的古巴,使防疫工作難上加難。
#紐約市上半年的新數據顯示,完全接種疫苗的人被感染的人數很少。根據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家在紐約市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疫苗為紐約市提供了強大的冠狀病毒保護,在去年 12 月至今年 7 月期間遏制了第二波病毒並挽救了約 8,300 人的生命。
#酒吧和餐館重新開業幾週後,荷蘭的病例激增。據衛生當局稱,上週荷蘭的新冠狀病毒病例激增了 500% 以上,病例激增迫使該國總理Mark Rutte因他過於倉促地解除了限制,公開道歉。
#澳洲雪梨當局表示,週三又報告97 例感染後,該市的嚴格封鎖將至少延長至本月底。這些限制原定於週五結束,但由 Delta 變體引發的疫情尚未消退,導致該市 500 萬人口和附近地區的居家令和遠程教育延長。
#據新加坡報紙《海峽時報》報導,40 歲的乘客檢測呈陽性反應,一艘遊輪於週三返回新加坡。衛生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時,近 3,000 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正在他們的機艙內隔離。
#西班牙衛生部已決定允許藥店出售冠狀病毒居家測試劑,以更好地追蹤該疾病的傳播
#馬來西亞的一家 Covid 疫苗接種中心在近一半的衛生工作者檢測出冠狀病毒呈陽性後關閉。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14/world/covid-variant-vaccine-updates
*【巴基斯坦巴士爆炸,至少九名中國公民死亡】
巴基斯坦官員稱,另有三名巴基斯坦人喪生,41人受傷;部分中國乘客是達蘇水電站的工程師。爆炸的具體原因尚不確定,巴方稱這輛大巴發生“機械故障導致氣體洩漏之後引起爆炸”;中國外交部起初將爆炸描述為炸彈襲擊,但後來改變了說法,稱不排除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達蘇水電站專案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已向巴基斯坦的基建項目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world/asia/pakistan-bus-explosion-blast.htm
l
*【“沒有疫苗能治種族主義”:仍活在恐懼中的紐約亞裔】
半年來紐約市出現了一系列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凸顯出當局在防止暴力和懲罰嫌犯上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在證明仇恨犯罪方面。焦慮和創傷仍然籠罩著這座城市的許多亞裔社區。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714/asian-hate-attacks-police/
*【德國總理梅克爾定於週四抵達華盛頓,將在白宮與拜登總統會面】
這很可能是她卸任前最後一次訪美,此行的重點部分涉及政策,部分則關乎其政治遺產。美歐在北約、貿易和多邊主義等諸多議題上存在分歧,梅克爾的首要目標將是恢復雙邊關係穩定性和彼此信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world/europe/merkel-biden-germany-white-house-washington-visit.html
*【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每天都在發生街頭戰鬥】
塔利班佔領面積不斷擴大,美軍撤離後,塔利班正從戰略上向昆都士等北部省會城市施壓,該地區巷戰不斷,每天有數十人死亡或受傷。塔利班試圖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手段,收緊對首都喀布爾的包圍。週三,塔利班宣稱佔領了與巴基斯坦接壤的一個重要過境點,這是該組織不到一個月內佔領的第四處過境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world/asia/afghanistan-kunduz-taliban.html
*【可口可樂再次改變味道】
可口可樂將推出新版“零度可樂”:更改配方和包裝,口味更貼近“經典”可樂。它會受到歡迎嗎?還是像1985年推出的“新可樂”一樣,淪為一次失敗的嘗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4/business/coke-zero-change.html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移民理想國?新加坡:十步一監控? 移民港媽星洲建連儂牆險犯法「為下一代安穩值得放棄部份自由」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報告,在全球 180 個國家中,香港近年新聞自由大幅倒退,由 2002年時排名第18位,跌至2019年的第73位。不過新加坡則一直在下游位置,2019年排 151名,在東南亞多國中,...
據新加坡報紙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移民理想國?新加坡:十步一監控? 移民港媽星洲建連儂牆險犯法「為下一代安穩值得放棄部份自由」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報告,在全球 180 個國家中,香港近年新聞自由大幅倒退,由 2002年時排名第18位,跌至2019年的第73位。不過新加坡則一直在下游位置,2019年排 151名,在東南亞多國中,甚至比俄羅斯和緬甸的排名還要低。反修例運動中,記者第四權角色在大眾眼中,再度被關注。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是港人所關注而珍惜的核心價值,倘若移民新加坡,我們要抱怎樣的心理準備?
2006年的獨立媒體網站《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是新加坡少數的獨立傳媒。因為新加坡的主流媒體大部份由政府、或與政府有關連的公司控制,如新加坡最大報業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Singapore Press Holdings)目前擁有11份報紙、16家雜誌社,幾乎壟斷當地報章出版與發行,包括英文《海峽時報》、華文《聯合早報》;另一控制電子廣播市場的Media Corp的股東,是新加坡主權投資基金淡馬錫控股。所以,在新加坡做「平權、反對派」議題的獨立媒體就更見困難。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移民理想國 #籽想旅行 #移民 #新加坡 #監控 #連儂牆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據新加坡報紙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18)日邀請外交部常務次長史亞平報告「我國參與國際組織情形與如何推動國際傳播工作」,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首先據媒體報導質疑史亞平若之前因得罪新加坡政府而自駐新加坡代表職務被調回,根本喪失領導與公信力,如何帶領外交工作團隊。對此,蕭美琴要求史亞平應該主動說清楚。
而就國際宣傳部分,蕭美琴也據一份外交部在華府刊登的報紙廣告痛批,「外交部用納稅人的錢幫中國作釣魚台論述」,已經引起國際關切,讓人根本無法接受。她指出,我國針對釣魚台主權的國際宣傳論述竟與中國在華府刊登的報紙廣告,除了標題不同之外,包括引述釣魚台主權是從明清開始的歷史脈絡,內容幾乎雷同,根本是學中國的榜樣,難道我國現還在承繼明清朝的法統?
另蕭美琴指出,外交部整年的國際宣傳預算也不過3000多萬元,但這一波包括華盛頓郵報的廣告就耗掉1000多萬元,且全版費用估計就要10萬美金,也就是台幣300多萬元,預算使用完全不合理。此外,蕭美琴認為,為彰顯我國對釣魚台主權的堅持,外交部應以現代的國際法角度來論述,也就是包括舊金山合約及美國在託管釣魚台之後的處理作為,據此才站的住腳,但我國卻去模仿中國的論述,令人遺憾。
此外,蕭美琴也質疑外交部推動國際參與的成效,她指出台灣每年都必須仰賴邦交國在聯合國大會中為我們發聲,這是國際宣傳中很重要的一部份。但今年聯合國大會上,友邦國家對於台灣有意願加入國際組織的相關發言很少,許多中南美洲的邦交國幾乎沒有提到台灣,甚至我邦交國聖露西亞更直接在大會中發言提到,「樂見兩岸中國人走向統一之路。」對此,蕭美琴痛批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外交部應該謹慎看待。
聖露西亞關於台灣的發言提到,「The Government of Saint Lucia is well awar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unify their country, 即聖露西亞政府相當清楚地了解中國人們要統一的決心;結論甚至還說 "We look forward to a continued evolution of the ongoing peaceful rapprochement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as they search to unify their civilisation." 我們期待中國人民尋求統一過程中,持續和平與和解的關係,終將達到他們尋求的文明統一"」
對此,蕭美琴強烈質疑外交部是如何跟邦交國做溝通的,難道我國對邦交國的說法就是與中國尋求統一,她痛批這種講法根本背離台灣主流民意,章計平大使明顯失職!此外,蕭美琴認為這個說法也嚴重誤導國際社會與國際輿論,混淆對於台海現狀及對台灣民意的認知,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對此她要求外交部必須於限期內對此進行調查了解。
據新加坡報紙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01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wZ1WTUYceQ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政府以疫情為由,宣布將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民主派強烈反對,認為政府的決定,實際是幫了建制派一把。疫下各地是否押後選舉,並無公認處理標準可言。本港政治對立嚴重,不少人反對押後選舉,當局這次決定,無可避免帶來政治衝擊。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所帶來的「真空期」問題,同樣令人關注,港府為此尋求中央協助,暫不清楚全國人大常委會如何處理。疫下香港有大量民生經濟事務需要處理,立法會不能半癱瘓,一個穩妥合理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政府有效運作,同時亦可避免導致更多政治震盪。特區政府就押後選舉,列出一系列理由,包括本港疫情嚴峻,社交限制措施現已去得很盡,然而疫情未有受控迹象,如此狀况下投票,對長者不安全亦不公道;香港不像新加坡般容許電台電視台播放競選廣告,也沒有境外投票安排,在嚴厲社交限制和邊境管制下,不僅競選活動將大受影響,也會令數以萬計港人難以從境外回港投票;疫情嚴重下,全港數百萬人到數百個票站投票,巨大人流將增加交叉感染風險,選管會承認票站無法做到保持足夠社交距離;新一波疫情徐徐緩和、社會重開運作,前後要等兩個月,隨後冬季來臨,疫情又可能再起,若要押後選舉,「齊頭」一年可以避免妨礙正常立法會議事周期,靜觀疫情和疫苗發展,等等。
蘋果頭條
律政司高層大地震﹗據了解,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日前決定放棄逾27萬月薪提出請辭,並將於年底離開服務25年的刑事檢控科。梁卓然今向同袍發出電郵透露此事。據悉,梁卓然曾向人透露,與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刑事檢控科的運作上出現分歧,久久未能解決,故只能退位讓賢。梁在電郵中提醒律政司同事,要繼續秉持公正和法治精神。律政司長鄭若驊稍早在特首宣佈押後立法會選舉的記者會上,被問到梁卓然辭職問題,她證實已收到梁卓然的請辭,但指為公平起見,應該讓她在合適時間發聲明回應。律政司發言人則指,司長一直以客觀和專業的態度處理律政司的工作,亦尊重同事的意見,但司長認為不適宜、亦不應該公開評論或披露律政司的內部溝通。至於刑事檢控專員的繼任人選,律政司會根據既定程序作出適當安排。
東方正論
醜婦終須見家翁。在港府連日不斷放風後,昨日終於正式公布將九月立法會換屆選舉押後一年舉行,成為特區史上首次押後選舉。特首林鄭月娥義正詞嚴羅列大量在疫情嚴峻下舉行選舉的弊端,並決定引用《緊急法》以及由國務院依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處理押後選舉衍生的議員任期及立法會真空期問題。有關公布毫不令人意外,放在前台的理由亦不可謂不合理,惟高官不能明言的恐怕是,在抗疫無能、施政甩漏的情況下,建制派無可避免要為港府「埋單」,不押後選舉勢必重蹈區議會選舉大敗的覆轍。
星島社論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政府昨宣布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將原定九月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押後一年,至明年九月五日舉行。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立法會選舉涉及大量人群聚集,構成極大感染風險,押後選舉是艱難而必須的決定,強調並無政治考慮。她指,中央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立法會「真空期」的安排,若現屆立法會任期延長一年,在今次參選時被DQ(取消參選資格)的現任議員可否續任,她說有關問題屬假設性未研究,有待全國人大會常委會處理,政府會依法辦事,取消議員資格須有法律基礎。
經濟社評
因應本港疫情持續惡化,特首林鄭月娥昨宣布將9月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是出於顧及市民健康安全,既合乎國際慣例,亦合情合理,惟未來一年立法會將以何種模式運作,須中央決定。市民希望臨時立會功能可正常運作,處理疫下最迫切的民生經濟問題,幫助香港走出疫境和經濟衰退。林鄭昨晚表示,由於疫情嚴峻,現有立法會條例無法有效將選舉押後一年,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市民健康,惟有引用緊急條例處理,並形容這是疫情爆發以來最艱難的決定。盡管選舉押後,但立會不能在未來一年處於真空狀態,她已向中央緊急報告,國務院將提請人大常委作出決定。
據新加坡報紙 在 新加坡疫情放緩允食肆局部開放五人堂食日本解除多縣防疫措施 ... 的八卦
無綫6:30 六點半新聞報道|2022年3月7日|TVB News13:50 新加坡 疫情放緩允 ... 建潛艇基地據報選址傾向悉尼以南港口時刻緊貼新聞資訊:立即下載《無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