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啦有一個損友非常會取綽號,她上次跟著我們全家去歐洲時給我取了一個台語名字叫「ㄍㄨㄥˊ」
「ㄍㄨㄥˊ」不是「狂」,而是做什麼事都等不及,像是吃東西一定要在抵達餐廳之前就先在電話把餐點好並且叫餐廳先做好,這樣一來一抵達餐廳就立刻可以吃。
其他還有很多例子就先不提了,因為這公司要不是有我的行動力早就在八年前破產了。所以我也懶得反駁她們對我的嘲笑
直到今天我們到了Coex mall的一家韓式料理是做牛肉粥的,我才覺得自己找到了歸屬。
因為從客人坐下,點餐到上菜,總共只花了三十秒
三十秒!這就是我的事業第二春
我想開一家這麼不耐煩的店,因為我的不耐煩基因其實是來自於韓國人
損友例子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今年第一部可以放心推薦的國片終於出現了,只是我真沒想到竟然會是《練愛iNG》(2019),這是藝名阿Ken的林暐恆首部執導之作。近年對這種綜藝咖跨界拍電影的人物向來感冒,許多時候我只看到一種很廉價的圓夢目的,或者有意複製《大尾鱸鰻》(2013)經驗的撈錢企圖。但在這部搞笑藝人的導演之作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誠意,還有一種難以忽視的企圖心。
.
年過三十的主角魏宏仁(與「未紅人」同音)眼見好友一個個晉升人生勝利組,自己卻仍屈居片場當臨演。就在萬念俱灰之際,新來的副導演惠欣成了他上工的動力。看見對愛情劇本一籌莫展的惠欣,魏宏仁提議自己能與她假裝談一場戀愛,希望能激發她的創作靈感。
.
於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兩人之間的情愫漸漸萌生,卻因為彼此不知是作戲還是付出真意,左閃右躲,而始終對不上頻率。《練愛iNG》贏過不少插科打諢的國片的原因在於它對愛情戲的經營堪稱穩健踏實。再進一步解釋,許多好萊塢經典的「愛情喜劇片」,都是愛情戲令人難忘,喜劇只是對氛圍的形容。但這幾年,太多國片都是「笑點先行」,塞一堆笑梗,愛情戲卻沒有能量,全是公式老梗,走向失敗完全是意料之中。
.
《練愛iNG》當中也有不少金句,魏宏仁的損友二人組雖然不正經,卻偶然能丟出幾句愛情良言,成為了催化角色的動力,也藉此與觀眾合理化劇情的發展,達到鋪陳效用。配角們的存在感,也是使得這部電影特別可看的關鍵。不談客串(如周杰倫、陳嘉樺),全片沒有廢角可言,就連難得搞笑的溫昇豪都特別有戲。
.
之所以說林暐恆令人刮目相看也在於此,他顯然動用了自己長年在演藝圈發展而建立的人脈,讓辛龍、馮凱、宋逸民、曾國城、黃鴻升等綜藝咖跨足演出,但卻在表演的調度上,不至於讓電影變成廉價的綜藝節目秀,也堅持不使用電視常見的低俗梗。一部台灣喜劇片,最終卻沒有使用物化等歧視女性的笑點,這對於國片而言,簡直可說是一個苛求。雖然能不能以「不低俗」來當作一個「稱讚」,確實可議。
.
全片最讓我驚豔的,的確在於演員的整齊度,包括近年苦無代表作的紀培慧。都差點忘了當初在《危險心靈》(2006)裡見到她的悸動,幾次在《沙西米》(2015)和《接線員》(2017)看見她的演出,都為之惋惜。沒想到這回所出演的喜劇角色惠欣,居然能如此鮮活可愛,一次展現了她潛藏的魅力,令人絕倒。
.
籃球員出身的哈孝遠全身都是活的,雖然戲分不多,但卻在他身上看到無比出色的喜劇能量。另一位非職業演員出身的陳怡叡(Yuri)演起兇悍美女,一樣魅力十足,毫無怯色。本片太多這樣的例子,讓我懷疑林暐恆導起戲來究竟有何神秘訣竅,實在佩服(我們看過太多綜藝咖在電影裡「失調」的例子,不是嗎?)。
.
不過,話說回來,《練愛iNG》對我來說,其實仍然不夠好。這是一部可以做到85分,但最終只做到65分的作品(國片標準則有75分)。幾場理應高潮的關鍵戲,無論是對嘴大賽還是動物園(特效反而令人出戲),呈現上顯然力有未逮,無法創造高潮,甚至顯得尷尬。以嘲諷愛情劇本公式來對照真實愛情的後設妙計,隨著惠欣在橋上的大喊頓時又俗氣掉了。諸如此類的遺憾之處不少。
.
《練愛iNG》不完美,也難有電影獎項緣,但我看到的卻是林暐恆不願「同流合污」的傻勁,他真誠地闡述自己對人生、感情的體悟,不訴諸廉價手段,開拓出了自己的路。作品本身固然仍有電視感,但節奏流暢,調性是走在正確的方向。整體而言,這是一部絕對值得鼓勵的作品。雖然我個人超討厭以「誠意」論國片優劣,但《練愛iNG》真的成功打動我了,不知這是什麼魔力?
.
.
(圖為《練愛iNG》劇照,圖左為本片導演兼男主角林暐恆,右為女主角紀培慧。)
威視電影
阿Ken Teresa Daley 紀培慧 (Official) Yuri陳怡叡 哈孝遠
損友例子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八卦
#香蕉皮的去處#
有人告訴你你這麼做不好,是非常值得感謝的。這樣的人太少了,許多人都是「關我啥事」,「管她這麼多」,「說了傷感情」,或者認為「她就這樣,算了吧。」
要感恩,
想明白對方的發心。
舉例子:
生活習慣的問題。
很多人會覺得這些無傷大雅,
尊重個人,再礙於情面不好開口提醒,
導致本人一輩子都意識不到⋯
前幾天去老師家做飯吃,洗碗後隨手把瓜皮一丟,老師就告訴我:「台灣人在這些地方比較注意。」彎腰把瓜皮撿起來,安慰我:「就慢慢學吧!」語氣平和慈悲,只怕傷我的自尊:這麼大的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我才想起來,三年來,沒人說過我垃圾分類做得不好,而我在珠海也完全沒有這個習慣⋯
老師不把這個視為「錯誤」,也沒有認為這關乎正義或人品,而是告訴我,在台灣,要適應台灣的生活方式。這麼一件小事,是老師春風化雨的良苦用心,像家人一樣叮嚀,在老師這裡自己人倒是不要緊,但老師告訴我,是怕我到了別處惹人不悅,對我不好。
會這樣事無巨細教我們的人,真的不多。最多的是媽媽,說我房間亂哄哄,我每次都不服氣說我在外面不會這樣!在外面很乾淨!是全宿舍最乾淨的!媽媽說怎麼可能,在家都做不好⋯
後來和朋友合住,
處處給人添麻煩,
才曉得媽媽果然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
弟子規: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若聽不得批評的話,
只能接受好話,
那麼損友靠近,
益友遠離。
2020以及未來,希望自己努力做到聞過則喜,感謝一切提醒自己改正、給自己機會改正的人,無論大事小事,無論語氣態度,這些人都是可愛可敬的菩薩。
2020.01.03
廖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