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津石橋】
龍津石橋位於香港九龍城區,是一條具碼頭功能的石砌棧橋,始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最被全長200米,寬2.6米,分為南北兩段,是當時全港最長和最堅固的石碼頭。橋柱共21條。
其後因海泥淤積,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橋頭作丁字形,築有接官亭。龍津石橋經歷多次擴建,在香港日佔時期因擴建啟德機場而被埋。
2008年3月,政府在啟德機場原址發現龍津石橋,整個遺蹟包括龍津橋、上下船平臺、碼頭石墩、接官亭、1930年代九龍城碼頭水泥墩、木質防撞柱及梯級等。
圖片:香港歷史檔案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京路是廣州市越秀區一條集文化、娛樂、商業於一體的街道,是廣州市有史以來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日均人流量約35萬人次。北京路北起廣衛路,南到沿江中路,全長1500多米。舊時的北京路,是廣州大南門(今北京路、大南路口)內外的一條南北向主要街道。宋代滅南漢後,拆南城牆,將南城沿至江邊,建「雙闕」。1244年...
接官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臺南二府口福安宮旁的蕭氏節孝坊 1984 vs 2021
上圖由日本攝影師土井九郎攝於1984年,地點在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04巷内,鏡頭向西望;畫面左側位於賣油炸餅(可能是蛋餅或蔥餅)的老先生後方的柱子屬於「二府口福安宮」(地址為304巷3號),右側坐落在路中央的牌坊則是直轄市定古蹟「蕭氏節孝坊」。
下圖由吾友鄭嘉瑩於2021年2月3日中午在同地拍攝。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鄭兄,因為他為了拍到有人走過的畫面,足足在巷子裡蹲了半個小時之久。
二府口為清領時期臺灣分府衙門(又稱臺灣海防廳),相對於臺灣道署而言,它被稱為二府衙或二府口,其主要職務是稽查臺灣各港口船隻出入,最早駐於鹿耳門,清雍正8年(1730年)移駐今友愛市場後方略偏東南邊,位於臺江內海畔,坐東朝西;當時二府口前面的道路(今府前路一段304巷)名為二府口街,因此這間福安宮常被稱作二府口福安宮,以和臺灣其他地方的福安宮有所區別。
二府口福安宮主祀李府千歲(農曆6月6日祭祀),配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今昔對照之下,看得出來二府口福安宮前方的柱子有改建過。根據廟方沿革碑所載,二府口福安宮是道光元年(1821年)創建,且是沈葆楨將神明恭請來臺供官兵參拜,但根據清乾隆17年(1752年)王必昌編著的《重修臺灣縣志》卷六 :「茲查各坊里社廟,以王公大人1 稱者甚夥:東安坊則山川臺、坑仔底,西定坊則王宮港、草仔寮、海防署前⋯⋯」,文中的「海防署前」即是指二府口福安宮,故可推測二府口福安宮應該更早就存在了,至少在1752年就已經有了。福安宮被後來曾於日治時期1904年重建過。
而坐落在今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04巷3號前的「蕭氏節孝坊」則是建於清嘉慶5年(1800年),該牌坊乃用來表彰太學生沈耀汶的遺孀蕭娘娘「為亡夫守節及孝順公婆」之事蹟。
表彰婦女「節孝」是臺灣清領時期的一種社會價值觀,根據《大清會典》之規定,當時凡是在30歲之前就死了丈夫,然後一直過了50歲都還沒有改嫁的婦女,無論是元配或副室,皆具備被表揚「節孝」之資格,其旌賞方式是由地方政府賜銀30兩,交由受表揚者或其家屬,令其自行在鄰里建坊。
蕭氏21歲出嫁,27歲亡夫守寡,獨自將兩個兒子拉拔長大,並勤於侍奉公婆,終生未再嫁,為鄰里稱道,於是在清嘉慶3年(1798年)受到朝廷旌表,並於5年立坊。
1985年8月19日,臺南市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指定「蕭氏節孝坊」為市定古蹟。
「蕭氏節孝坊」為目前臺灣僅見的二柱單間二樓式牌坊,高5.32公尺、淨寬2公尺,屬於形制最小的石造牌坊,為臺南在清代所建的七座節孝坊中唯一留存至今者,亦是臺南現存四座牌坊之一,另三座為泮宮石坊、接官亭石坊、重道崇文坊。
牌坊本體以榫(ㄙㄨㄣˇ)卯搭接,仿木構造為裝飾;坊頂用護檐兩層,中間安放青斗石刻「聖旨」牌,左右短柱刻有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等圖樣,頂檐中央有葫蘆脊飾,下層護檐部分被新建住宅的鋼筋混凝土所包覆。
額枋上橫額題有「節孝」二字,上款「旌表太學主沈耀汶妻蕭氏」、下款「大清嘉慶五年陽月吉旦立」;額枋北面刻有雙龍,南面刻鳳凰,額枋下尚存一雀替,另一雀替僅存榫接構件。
牌坊北面中柱對聯為「夢熊三月守冰清畫荻垂後昆之裕,啣鳳九天榮壺秀樹坊顯夫子之名」,乃前知臺灣縣事署臺灣府兼南路理番廳周祚熙所題;南面對聯則是「敬事姑嫜全婦道,堅持冰蘖樹坤型」,為閤郡紳士一同拜題。
接官亭 在 韋禮安 Weibird Facebook 八卦
分享重要訊息 祝大家都平安!
【未來餘震可能持續1~2個月!地震最新消息持續更新】#天佑台灣
☞地震來時如何保命?常聽到的「黃金三角」理論是錯的,這三個動作才是你該做的 http://bit.ly/1T4ifRR
☞南台灣強震後你該知道的事:防災包該準備啥?我家在斷層帶嗎?
http://bit.ly/1NVEKRc
☞高雄地震,災情最嚴重卻在台南?專家分析撐過921的大樓這次為何倒下 http://bit.ly/1S6myvK
☞台積電、聯電南科廠晶圓破損 停工3天全球供應鏈損百億
http://bit.ly/1NVEEJk
☞【影片】震央在高雄,為何台南晃動強又久?雲林草嶺震度最大?
http://bit.ly/1PZPm2P
☞【動畫】為何地牛一翻身,有時上下震,有時左右搖?
http://bit.ly/1PZPrDI
☞維冠大樓倒塌,建設公司解散求償無門?內政部:將追究責任
http://bit.ly/1NVEAJu
☞南台灣地震》美日中星願協助 總統府:評估是否有境外救援的需求
http://bit.ly/1S6NATM
☞地震撼府城》風神廟、孔廟等24處古蹟毀損 接官亭鐘樓倒塌
http://bit.ly/1S6NvzF
☞台南災情嚴重,搖晃時間較長,主因「場址效應」,未來餘震持續1~2個月 http://bit.ly/1US3oI3
☞高雄強震傷損最新情況》已知5人死亡 台南捐血中心嚴重缺血
http://bit.ly/1T4lWaq
☞南台灣規模6.4強震:高鐵台中以南全天停駛,台鐵正常並緊急加開... http://bit.ly/1US3mzW
☞台灣南部規模6.4地震,台南傳出12處災情,16層大樓90度倒塌 http://bit.ly/1US3iQN
地震後注意事項
◎保持冷靜並援助他人,注意餘震。
◎檢查傷亡情形,給予必要的緊急救護或打119求救。
◎檢查爐火、瓦斯、水電,採取適當的措施及保護。
◎關注正確震災災情消息,不要聽信謠言。
◎穿著皮鞋,防止碎玻璃對腳底的傷害。
#關鍵小提醒:記得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唷!
#台南 #強震 #地震 #南台灣地震 #26大地震
接官亭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北京路是廣州市越秀區一條集文化、娛樂、商業於一體的街道,是廣州市有史以來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日均人流量約35萬人次。北京路北起廣衛路,南到沿江中路,全長1500多米。舊時的北京路,是廣州大南門(今北京路、大南路口)內外的一條南北向主要街道。宋代滅南漢後,拆南城牆,將南城沿至江邊,建「雙闕」。1244年,建雙門樓,從此北京路中段被稱作雙門底,漸成為商業區。清代時,今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為承宣直街、雙門底、雄鎮直街、永清街,以賣書坊、古董市、花市為著名。清雍正年間,現北京路與沿江路交匯的珠江邊,是天字碼頭的所在地,為清代時是專為迎送官員而設,附近的接官亭正是當時迎接官員的地點。中華民國九年(1920年),廣州拆城牆開路,將此路改名為「永漢路」(國民政府使用粵音英文名「Wing Hon Road」),取的是清朝已滅,把南街名「永清」變為「永漢」之意。1936年,曾任國民政府首任立法院長的胡漢民去世後,又胡本身乃廣州人,為紀念之,永漢路更名為「漢民路」。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奪取廣州後恢復原稱。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局改名為「北京路」,寓意廣州人民擁護黨中央,嚮往首都北京之意,因路名形象反映了其廣州古城發展的中軸線之地位,故至今沒有恢復舊名。2002年7月,北京路的北段出土了自唐代直到民國時期共五朝的十一層路面,而南段則發掘出宋代至明清時期共5層的拱北樓建築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大量石條、牆磚,以及宋代拱北樓基址、明代拱北樓抱鼓石。遺跡現用玻璃覆蓋,原地保留。北京路從清代起已有壁魚堂、汲古堂等書店和曾宗周朱墨店、劉中山筆店,這一帶還聚有大量刻書坊。現在北京路上有兩間琴行、六間書店,分別是有著建於1952年的新華書店、建於1954年的兒童書店、科技書店、聯合書店、古籍書店、教材書店和外文書店。北京路附近還有文具用品店三多軒和古玩店集雅齋。在北京路範圍同時有其他文物古蹟,包括: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明朝大佛寺、明朝城隍廟、明清大南門遺址、清代廬江書院、廣州起義紀念館等,正在發掘的古蹟有: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場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等。1997年2月,北京路正式開通為雙休日步行街,逢雙休日實施只允許公共汽車行駛的准步行。從1998年到2001年期間,北京路逢節假日實施所有車輛均不能行駛的全步行;2002年元旦起,北京路正式實施全日制步行。北京路是百年老店和廣州老字號商鋪的集中地,店鋪眾多,規模大,經營樣式齊全,各類商鋪賣場,以及酒樓、餐飲食肆、文化娛樂場所和銀行等總計超過五百家。沿街商鋪以經營服裝、百貨、鞋類、餐飲、珠寶為主,現有時裝、皮具專賣店近300多家,服裝、鞋業、精品、百貨等綜合商場20多家。廣州市最早的肉菜市場——禺山市場亦位於北京路上。現代化的大百貨公司則有建於20世紀40年代的新大新百貨公司,廣州百貨公司、銀座、五月花商業廣場等大商店。2008年,天河城百貨還進駐了早前新的名盛廣場,令附近的商業變得更加興旺。
接官亭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白天鵝賓館座落在廣州鬧市中的沙面白鵝潭,由霍英東先生與廣東省政府投資合作興建而成,酒店於1983年開業,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被譽為印證改革開放成功典範。正因白天鵝賓館建築於江面上,根基年年歲歲受江水衝擊侵蝕,2012年施工隊掏開賓館的地下才發現,舊樁都不能再用,補了2000多根樁才把白天鵝重新撐起來。2015年7月15日已完成維修再正式開門營業。
粵海關於1685年成立,官署設在省城(廣州)天字碼頭,在黃埔村(黃埔洲)設黃埔掛號口和稅。關部行台則設在澳門關前街和關後街之間的地段。大同酒家這座樓宇,原屬聯華影業置業公司的物業。 據說原設計的樓層高度與愛羣大酒店相等,後因日軍侵佔廣州,建至第八層就停工,直到1958年才在頂層上加了九樓和十樓。大同酒家與鄰近的長堤大馬路大三元酒家、大公餐廳合稱廣州「三大」酒家。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是副省級公共圖書館,館舍有沿江館和海珠分館,兩館之間實行通借通還,資源分享,為廣州地區3——18歲少年兒童、家長和少兒工作者提供服務。沿江館位於沿江西路149號(原永安堂),由華僑胡仙女士捐贈館舍。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又名孫逸仙紀念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坐落在廣州市的珠江河畔,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其建於1835年11月,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院。這裏曾留下孫中山先生學醫的足跡,也曾挽救了無數患者的性命,為祖國西醫學的發展培養了無數的醫學人才。
解放大橋簡稱解放橋,為連接珠江兩岸的橋樑,於1994年12月動工,1998年2月通車。建造解放大橋的原用處是用來緩解海珠橋的交通壓力,北起越秀區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區同福路、同慶路。大橋全長923米,寬25米,雙向4車道,兩側各有3米寬的人行道。解放大橋原為收費橋,後在2001年劃歸市政府,停止收費。
海珠橋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區,是跨越珠江的一座橋樑,連接越秀區及海珠區,北連廣州起義路,南接江南大道北。2013年12月6日上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13年第三次會議審議並通過《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一批)推薦名單》,海珠橋成為300餘處首批被認定的歷史建築之一。早在清光緒年間已有人提議在珠江上興建橋樑,當時的設想是在距離稍窄的海珠石上豎立橋躉,橫架橋樑以貫通南北,但因欠缺完整的計劃和資金,方案最終未能實現。1920年代末,廣州市政府決定興建跨江橋樑,經過廣州城市設計委員會公開徵集設計圖則及廣州市工務局的測量後決定在市區珠江河段的河面最窄處,即珠江北岸的維新路(今起義路)至珠江南岸的廠前街(今江南大道),建造第一座連接兩岸的鋼結構開合式跨江大橋。1938年6月日軍派遣飛機轟炸廣州,把橋體的開合器震壞。從此大橋已不可以開合。
天字碼頭俗稱「廣州第一碼頭」,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中路及北京路交界,有渡輪渡過珠江來往對岸海珠區的紡織碼頭及提供水上巴士服務,現除了用於渡江外,最大的用途是用於旅遊觀光,珠江夜遊的船隻多在這裡啟航。於清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形成,天字碼頭在清代時是專為迎送官員而設,是目前廣州使用歷史最久的碼頭。附近的接官亭(現在是北京南路的一條巷)正是當時迎接官員的地點。1839年林則徐到廣東禁煙在此上岸,孫中山也曾在此坐船逃往香港。
廣州塔碼頭是廣州的一個客運碼頭,在海珠區廣州塔附近的藝苑路西北處,往東旁邊不遠處就是廣州塔站。這裏有過江渡輪可以去到北京路、芳村、黃沙、海心沙和南方大廈那邊。另外,每晚的珠江夜遊最遠去到這裏,然後就會返程。
接官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接官亭 在 臺南市中西區接官亭與風神廟— 清治時期內地大員上陸與駐臺 ... 的八卦
接官亭 與風神廟,是清治時期臺灣的門戶。從唐山渡海而來的清朝官員自此地上岸,而任滿後調任他處的官員也是從這裡離開臺灣。在官員們到達與離開之際, ... ... <看更多>
接官亭 在 [心得] 台南- 接官亭石坊與建設狂的故事- 看板travel 的八卦
https://iphonephotoace.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l
這張照片是台南風神廟前的,府城四大石坊之一的 - 接官亭石坊
(四大石坊 : 重道崇文坊、接官亭石坊、泮宮石坊、蕭氏節孝坊)
至於用途 : 很簡單,沒什麼用,單純擺排場來的
講到這風神廟與接官亭石坊,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 - 台灣知府蔣元樞
蔣元樞,江蘇常熟人,乾隆時期的台灣知府,接官亭和風神廟是他在任時蓋的
當我們走過台南一處處的古蹟, 幾乎都有這人的名字 - 其實是個建設狂
在他統治台灣的期間完成了府城的 "七寺八廟"
幾乎所有府城的代表性廟宇(例如代表作 - 祀典武廟 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
此外他還辦學堂書院(乾隆四十二年,蔣元樞捐修孔廟大成殿、東西廡及五王殿)
進口貴重樂器(蔣為台灣府學,從江蘇訂鑄一套禮樂器,跨海運輸來台,用銅約萬餘觔
當事人並聲明這是「一石一物,必澤於古」的復古行為)
連澎湖西嶼古燈塔都是他興建的! (現漁翁島燈塔,是台灣最古老的燈塔)
要知道,蔣元樞在任才三年(1775~1778),好一個令人驚嘆的高效率行動派!(拍桌)
比較令我好奇的是 - 他哪來這麼多錢搞這些 ?
我們先看支出的部份資料
祀典武廟觀音廳觀音神像 (還有另兩座觀音神像)
大天后宮的香爐,「蔣公鼎」
接官亭石坊 - 於泉州訂購花崗石材,運到台灣(進口)
風神廟廟前鐘鼓樓工程
風神廟官廳與本體擴建工程
澎湖馬公城隍廟
澎湖西嶼古燈塔
這些開銷加一加可真不少
要知道,這些大多是他個人捐薪建出來的!! (好闊氣來的)
於是好奇的我,又去調查了一下清代官員的收入(應該很多吧)
根據史書記載:清朝官員的薪俸其實非常微薄(大驚!)
一品官(相當於現代的正部級以上官員)的俸銀每年不過一百八十兩
小一點七品官知縣之類,每年俸銀只有四、五十兩。
這樣微薄的收入在當時的社會中,只能算是小康型或溫飽型的生活水準
講白一點,靠政府給那點薪水,連接官亭石坊的雕花工人都請不起!
但是,當時許多官僚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他們哪有那麼多錢呢?
其實簡單一點說就是要靠灰色收入
我們來看看蓋燈塔可以怎麼經營吧
「創建西嶼塔燈碑記」中提到「酌以每船勸捐番鏹二元」
於是我又去查了一下清代的貨幣,二元大約合台幣NTD2500元
至於蓋廟,這個我很有經驗,籌畫了很久,是個大發利市的行當
香油錢多不說,本輕利重還免上稅!!怎麼算怎麼好
當年我還住在西藏拉薩時,就真的想蓋它一間
地點都選好了,駐點活佛也都談好了
最後還是敗在官的手上 - 說不准,你連回嘴的機會都沒有 -
但是,官員自己搞的話自然是一帆風順 - 你一樣連回嘴的機會都沒有 -
當然啦,這些都是我自行推論,非常鬼扯,大家可以不用太認真
民間也有另外一種說法
話說當年許多天地會的人躲藏在寺院托缽為僧
而黃蘗寺就成為了反清復明的重要據點
清乾隆年間黃蘗寺方丈不慧大師與知府蔣元樞私交極好
但某天蔣元樞收到福建總督追拿天地會不慧大師的密函
不慧大師看出蔣元樞有心事,便問他原因,最後將天地會藏的盔甲武器焚毀
又將百餘萬兩的資金交給蔣元樞(約合新台幣20億元),請其善用資金,造福黎民
最後,不慧大師被押至北京,斬首於西市
(沒錢哪能搞革命,天地會也是富得流油啊~~)
不管蔣元樞是傳說中的經營之神,還是真獲得了天地會樂透獎金的加持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當他從台灣離開(1778AD)一直到他榮奔極樂(1781AD)
短短三年間,他又在常熟老家蓋了個「燕園」- 史上超知名私家園林
園內有「五芝堂」、「賞詩閣」、「三嬋娟室」、「天際歸舟」、「童初仙館」
「詩境」、「燕谷」、「引勝巖」、「過雲橋」、「綠轉廊」、「佇秋」
「冬榮老屋」、「竹裡行廚」、「夢青蓮花庵」、「一希閣」、「十樓」
回頭想想,我連買個停車位都得背上好久的貸款啊
搞一個這樣的園林得多少錢?
講到傷心處啊,還是不說了,我們再度回到了接官亭石坊前
石坊正面,是迎著渡海來台當官的新兵菜鳥,蔣元樞寫道
「疊峷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揆文奮武壯東南半壁金湯。」
也就是要大家安心好好上班,不要胡思亂想
既然來了,也沒辦法,要打起精神,台灣可是個重要地方.
石坊背面,是送著渡海回京的畢業弟兄,蔣元樞寫道
「萬年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分舜野,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
祝福大家,去吧,平安的回家吧,有本事賺錢也要有命花啊!!
===========================================================
詳全文 - iPhone 攝影師的故事
https://iphonephotoace.blogspot.tw/
--
陽光小屋 - Sunny House Tours
Web : www.SunnyHouseTours.com
Mail : [email protected]
Tel: 02-252216315 / 0982983838
Office : 台北市松江路50號8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81.131.16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