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怪獸家長?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標榜自己作風開明、深明教育真諦的母親,她不像傳統的中式家長一樣要求自己的子女年年考第一、琴棋書畫樣樣精,她不,她說她只希望自己的子女順其自然有疤有痂,要快樂、要挫折、要堅強、要學會自理,長遠點說就是要獨立,要有自我。
聽上去很美是吧?估計很多家長,特別是自認前衛那一群,看到這裡都要不住點頭實則心裡暗爽大嘆我咪就係咁樣既一個家長囉。
很high,情緒很高漲,就像年少時對著某個日本女生打飛機那樣痛快,這也解釋了為何屈穎妍成為了很多父母和教師精神上的領袖。
屈穎妍在成名的過程中的立足點是一系列叫怪獸家長的書,有人說這本書是教人如何做一個好的家長的,看過以後我不認同。書中的內容走不出文中第一段所述,而當中的角色設定往往是這樣:苦口婆心的長輩和頑劣的港孩。
我會說這本書是一本教育的咸書,是一本讓一撮家長教師打飛機的黃色讀物。書中寫了很多教育下一代的理論和例子,但大部份都是些小打小鬧,比方說洗手、請假、生活自理、背書包、做功課,這種程度的衝突,而在面對深一層的衝突,世代之間思想上的衝突時,它是空白的。
這是一本教育小朋友的書,但不是教育下一代的書,因為孩子終有一日會長大,他們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需要你去教他們收了別人禮物要說多謝的年紀。
父母與子女,或者教師與學生,發生最多的衝突的,往往不是小孩子的時候,那時候是勞氣,真正的衝突往往發生在青少年時代,而時候的衝突絕不是你去完廁所有沒有擦屁股那種程度。
其實依屈穎妍在她書中的講法去教小朋友的話,不正是希望教育出一個有獨立思想、有批判思想的下一代嗎?但她自己卻接受不了意見跟她相左,或者想法不一樣的下一代。她仍然用看十歲孩子的目光去看正在經歷這種種巨大變革的這一代年輕人,甚至是這個正在經歷巨變的社會,所以她看不到也看不懂,一如她自己在辭任浸大新聞系講師時所說:已不懂新聞了,她不只是不懂新聞,而是不懂當下的社會。
當這個社會的年輕一代在許多的變革之中去反思去表達自己的意願去敢於向權威說不,也就是經歷真正的成人禮時,屈穎妍覺得這群人就是廢青就是港孩就是發脾氣不成熟。她的著眼點永遠就是放在有沒有講粗口、有沒有向警察叔叔講多謝、對校長尊不尊敬。
若果是看待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她那一套也許很管用,但當她面對開始去思考周遭一切的青少年時,她就暴露出自己是多麼的蒼白無力,當沒有了那個『苦口婆心的長輩和頑劣的港孩』的框框時她就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她甚至歇斯底里到一個地步是需要去捕風捉影找些狗屁傳聞來做理由去為自己辯護。
我很怕屈穎妍這種人,不是因為政見不同,而是她明明很封閉但卻覺得自己很開明。她本人其實相當諷刺:她很喜歡動不動就說文化大革命,雖然六十年代末出生的她就像你和我一樣其實對此都沒有太多記憶;她很喜歡說當下的年輕人是廢青是恐怖份子,雖然她當年在壹周刊任職時在福建省被人以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驅逐出境;她也很喜歡標榜自己的和諧真善美,雖然她自己就遺棄過寵物。
當看到她在近日的一篇文章裡寫到:當你不敢發聲,當你只敢跟大隊,當你不懂質疑,當你不介意被代表,你就注定,將來要跟他們一起成為炮灰。
看到這裡我不爭氣的笑了,對屈穎妍來說,這個社會是很危險的,你快點回去那個小學雞的世界吧。
最後是一些屈穎妍的文章摘錄,我都不想批評點甚麼了。
2014年1月27日,就「林慧思事件」在《明報》副刊發表文章《筍工》,認為參與反政府活動者頂着民主招牌即可在職場受到保障,並指明林慧思放了幾個月病假白支薪水即為一例。
2014年10月16日,就警員涉毆打公民黨曾健超一事,在《頭條日報》專欄表示,泛民議員對毆打事件「如獲至寶」,開記者會、把曾健超被打照片及涉事警員資料放在網絡瘋傳,警員未被內部調查,已被世人網絡公審,「以更不人道的公審方式把那幾名警察置諸死地」。
2015年3月19日,在《頭條日報》發表文章《校園裏的阿爾蓋達》,指出學生組織「科大行動」於校內職業博覽佔領警察招募組攤位示威,是「潑糞式政治行為」,批評科大沒有處分示威學生,斥示威學生「蒙起臉做阿爾蓋達就可以橫行,將來真的會變成阿爾蓋達了」。
2015年5月14日,就警員錯拉智障男一事,在《頭條日報》發表文章《從此,不做不錯》讚探員努力緝兇,「廢寢忘餐」,認為警員「聚精會神看800小時的CCTV,不是說笑的活兒,就算『飛帶』快看,也起碼要用400小時」,絕對沒有「濫捕」的情況,錯拘智障男僅「中間出錯」,強調港人應該慶幸,蒙冤者「頂多受苦72小時」。
2015年5月19日,發表一篇題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文章,表明不再為《明報》寫專欄,因為自己「恥與《明報》為伍,講完」。她透露,前總編輯劉進圖3年前力邀她加入《明報》,有意將《明報》變得「蘋果化」,但劉進圖事後澄清只是想弄得年輕化,強調工作不是關於新聞。
2015年6月11日,《社會唾棄潮》
總覺得,有子女今年進大學的父母,有點生不逢時。
十幾年來含辛茹苦,把孩子供到上大學,打生打死換回來的學位,在今個年頭,卻成為一個不敢高呼的忌諱。
從前,「我孩子是大學生」這句話,本來是一種榮耀,今日,同一句話,卻成了對話休止符:吓,你兒子/女兒是大學生?哦。
也有不客氣的繼續問:
「唸哪間大學?」「嶺大。」「哦,講粗口嗰間。」
「浸大。」「哦,鬧校長嗰間。」
「中大。」「哦,唔畀解放軍去嗰間。」
「……」
十幾年打拼,進大學,本來是收成時刻,現在卻變成消磨歲月。一樣的言行,一樣的思想,相同的步伐,相同的仇恨,帶領的人催眠說:你們是香港的未來,你們是未來的希望!我們卻深深明白,這場香港文化大革命後,我們將失去整整一代人。
這些日子,是大學生搵工面試的季節,早前一直有傳聞說,許多跨國公司已把面試地點改了在深圳,以測試申請者的回鄉證能入中國否?
不知這情況是否屬實,但不少機構已表明不聘請本地大學的畢業生,卻是事實。這大半年,全世界已見識過我們的大學生水準,於是,寧枉毋縱,管你是不是抗爭者,一律有殺錯無放過地拒諸門外,僱主寧願揀那些外國,甚至是內地大學畢業回來的年輕人,本地大學生的社會唾棄潮,正在開展。
有商界朋友為怕聘到黃絲帶,甚至建議各大學雕個黃傘印章,哪個同學要在畢業禮上舉傘?哪個同學要上台向嘉賓晒屁股?哪個同學要在拿證書時叫囂?通通在他們的畢業證書上蓋個黃傘印章,以資識別。如此,職場老闆一拿起畢業證書,一目了然,就不用再諸多猜疑了。
有同學說,無辜啊,我不是黃絲帶,其實我連政治立場都沒有,何解要受牽連?
當你不敢發聲,當你只敢跟大隊,當你不懂質疑,當你不介意被代表,你就注定,將來要跟他們一起成為炮灰。
捕風捉影第一季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八卦
【#武漢軍運會 美國代表來自德特裏克堡?中國🇨🇳駐法國使館:欠中國一個解釋】
在剛結束不久的G7峰會上,美國再次借新冠疫情大做文章,不斷向中國潑臟水,還想再次進入中國武漢搞所謂的病毒溯源調查,居然還恬不知恥地要求中國乖乖接受調查,不得幹涉。
在新冠疫情問題上,拜登與特朗普是一丘之貉,總是將疫情政治化,使用“有罪推論”等慣用伎倆,用新冠病毒作為政治武器攻擊中國。
殊不知,美國才是新冠疫情最大的嫌疑人,其中美國的德特裏克堡生化基地最為可疑。
近日,中國權威媒體央視新聞披露了美國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在2019年,美國暴發了一場規模很大的電子煙肺炎,其癥狀與新冠肺炎的癥狀不說百分之百一致,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性。不過時至今日,美國仍沒有對此事進行解釋,並且拒絕透露引發該肺炎的原因。
巧合的是,新冠肺炎暴發後,美國的電子煙肺炎竟奇跡般“消失”了。
當地時間6月11日,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發表了題為《新冠肺炎病毒溯源不容政治操弄》的文章,全文如下: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不斷對中國進行汙名化攻擊,其中炮制、宣揚病毒“實驗室起源”“人為制造”等陰謀論便是其重要抓手。近期美國總統拜登命令情報部門就“實驗室泄漏論”進行“調查”。明眼人都清楚,美方此舉的真實意圖不外乎重拾在涉疆等問題上抹黑中國的慣用手法,制造向中國“問罪追責”的聲勢,借此牽制打壓中國。即使無法打垮中國,也要讓中國“惹上一身臊”。
事實上,美方翻弄的“實驗室泄漏論”早已為國際醫學科學界所唾棄。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中國—世衛組織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明確指出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在屢屢碰壁、自取其辱之後,美方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變本加厲。於是出現了“特朗普謊言”變成“拜登真理”的咄咄怪事。這充分表明,美方所作所為完全是基於政治操弄,根本不在乎事實和真相,更沒興趣進行嚴肅的科學溯源。
相關媒體還采訪了一位前美國情報人員,借其之口宣揚“實驗室泄漏目前是唯一有意義的假設”的謬論,給“陰謀論”翻案、向中國“甩鍋”的用心昭然若揭。仔細分析,其套路與當年美國憑一小瓶洗衣粉對伊拉克發動侵略戰爭何其相似。同樣是基於有罪推定,先把罪名扣在中國頭上,再制造輿論和道義壓力。一旦中方同意接受“調查”,美方就可以“拿著結論找證據”,編造更多謊言謠言。同樣是捕風捉影,無視客觀事實和中方的反復澄清,惡意拿“武漢病毒研究所三名員工患病住院”等“情報”做文章,臆斷種種“實驗室事故泄漏”場景,企圖借此打開“調查”武漢病毒所的口子。這些“有鼻子有眼”的描述,是不是美方以2019年處理德特裏克堡實驗室泄漏事故為藍本,針對武漢病毒所進行的“文學再創作”?美方應該向世人說明的是,2019年10月武漢軍運會為什麽美軍成績那麽差,獎牌榜只排第35名,金牌一枚未得?
為了達到抹黑中國的目的,有關媒體和人士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惡炒“近年中國至少發生過四起實驗室泄漏事件”“武漢病毒所管理不善”等毫無根據的指控,另一方面不惜拉盟友下水,翻出上世紀60年代英國實驗室天花病毒泄漏的舊賬,以證明“因實驗室泄漏而造成病毒流行早有先例”。即便其邏輯成立,首先應當接受調查的也不應是武漢病毒所,而是曾發生過嚴重泄漏事故的美軍德特裏克堡實驗室。美方對本國的實驗室事故諱莫如深,卻大肆編造武漢病毒所“泄漏”的謊言,是不是為了轉移視線,掩蓋德特裏克堡以及美國在全球設立的200多個生物實驗室裏“不能說的秘密”?
有關媒體還提出相關實驗室“應該像核武庫或化學武庫一樣受到國際社會的密切監管”。中方對此深表贊同,尤其應當將德特裏克堡以及美國在全球各地的生物實驗室置於國際社會的監控之下,美國也應改變獨家反對談判《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阻擋建立《公約》核查機制的立場。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迄今已造成超過1.7億人感染,370多萬人死亡。作為第一個發現並報告疫情的國家,中國第一時間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實現本土新增病例“歸零”。這充分證明,新冠肺炎病毒完全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某個醫療資源最豐富、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卻由於個別政客蔑視科學,無視人民的死活,出於一己私利而熱衷於政治操弄,導致疫情在本國暴發並持續蔓延,一年多都控制不住,造成超過3400萬人感染、61萬人死亡。如果真的要追責,難道不應當首先向這些政客追責嗎?
世衛組織專家組已經完成對中國的病毒溯源聯合研究,排除了在中國的實驗室泄漏可能性。既然對實驗室泄漏的猜測一直存在,那麽建議世衛組織下階段重點查查德特裏克堡,查查它與2019年夏季在美國流行的“電子煙肺炎”是什麽關系。希望美方像中方一樣,本著科學、透明、開放和負責任態度,積極配合世衛組織的調查。
(原標題:中國駐法使館:新冠病毒溯源不容政治操弄)
捕風捉影第一季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要上這堂「保險套課程」?#本會會員劉育豪老師 2017年3月在〈「老師,什麼是保險套?」─好奇、溝通、性教育〉清楚說明:
#正確始末在這裡
「性教育,對我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課程,沒有什麼好避諱。如果我的課程能夠用以回應前述議員什麼(台北市議員2017年1月質詢),想來應該就是:孩子的好奇心不一定會殺死一隻貓,但他/她們對於性的好奇心,很有可能會大大地影響一生,老師如果能適時引導,藉以補足家庭教育中無法給予的部分,那麼,其實是好事一樁啊。
教授關於保險套的種種,沒有要鼓勵性行為,重點是在於:懂得了梗概之後,孩子日後面對相關議題出現,也比較不會慌了手腳,或用以訛傳訛的錯誤知識去應對。這就是我最單純的教學初衷。」
#不要把不實傳言當事實
出處:劉育豪(2017)。「老師,什麼是保險套?」─好奇、溝通、性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8,64-66。
大家好,我是劉育豪,在國小三年級課堂上教授保險套的「那個老師」。
[ 教育工作無法迴避學生提問 ]
從事教職約二十年以來,至今,我仍持續學習如何在教學中實踐「民主」。我的班級經營方式,是盡量向學生開放,縮小師生權力關係的落差,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當學生問我「什麼是保險套?」時,我不迴避身為一個老師解惑與授業的責任,直接面對學生對「性」的好奇。經過仔細思考後,我決定實施這堂教學來回應學生的發問,而不是假裝沒有聽見。
[ 事前徵詢 家長表達支持感謝 ]
但我並非莽撞行事。性別無所不在,性別與性的教學如果能夠親師合作,更可以發揮正向的效果。因此,我預先繕打家書與家長溝通,說明此堂教學的背景脈絡與課程目標,並強調若有家長持不同的想法時可以多做溝通。幸運的是,學生家長的回覆都表示支持,不僅沒有異議,有的家長給我鼓勵,有的還感謝我幫忙解決家長不知如何教的難題。此時,公視「有話好說」製作單位知道我要進行這次教學,特地與我聯繫,想要入班拍攝。為此,我又發了另一封家書向家長說明,確認學生能否入鏡與接受採訪等細節。
[ 廣詢衛教專業意見 修正教學內容 ]
同一時間,我認真備課,除了教具資源的蒐羅,還詢問地方衛教人員以及有相關教學經驗的友人,逐步修正教學的內容與方式。
2017年1月19日,我在班上實施了這堂保險套教學,主要目的是在告訴學生「安全性行為」的重要,重點落在「安全」二字。我們從保險套的「構造」開始,進到「功能」的討論,以及實際動作的演練。過程中,我謹守家書中跟家長所報告的,秉著一種非常自然而正當的態度,不使學生嘻笑取鬧,為的是能以正經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以不歪斜的心態學習知識。我可以說,在那堂課上,每位學生的學習動力都極高,並且在循循教導下,確實達成了我所設想的教學目的。
[ 未教授肛交 強調性安全不分性傾向 ]
教學過程中,順應著學生的反應,我說明了男/女的個人與組合以外,會使用到保險套的情況還有男/男組合及女/女組合(指險套),目的是補充無論什麼人、什麼性傾向都要注意安全措施。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更未教授所謂「肛交」。
[ 教育局調查符合專業 地檢署偵察不起訴 ]
課程結束後,公視「有話好說」節目於當年3月22日播出我的教學片段,後來被有心人士截圖,逕向各級單位舉發。但是這張截圖,並無法說明課堂的前後脈絡,讓局外人單純只是看圖說故事,因而誤解了課堂的實作內涵。為了回應某些輿論的質疑,高雄市教育局針對此課程進行行政調查,確認無虞,並發出〈不容外界污衊教師專業自主性 教育局力挺第一線教師合法教學〉的新聞稿,來回應外界的誤解。另因有人提告,又經高雄地檢署偵查庭調查,最後獲不起訴處分。來自教育局與地檢署的雙重調查認定,都確認這堂課程完全沒有問題。
[ 親師生互動信任 適性適齡的健康課程 ]
我的這堂課程,是個案,不是通案。一方面是因為我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知道怎樣的教學內容適合他/她們;另一方面,學生基於在校園中與我長期相處互動的經驗上,相當信任我,願意以此種充滿禁忌的話題挑戰我;更重要的是,學生家長也對我有一定程度的放心。由親師生所共同營造出的一堂健康而正面的性平課程,其實是很美好的。
[ 捕風捉影訛傳持續 被迫公開說明 ]
論辯誠然可貴,但其前提是,所採用的材料都應該是未經捏造、不加入自己主觀的幻想。事件引起風波以來,我甚少公開為自己辯駁,然而,看到公投辯論會上的捕風捉影,我決定站出來,說出我自己與學生親身參與的教學歷程。有了這些說明,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在這堂保險套課程中,我做的其實只是一件自然而健康的事,其實不需恐慌。
性教育就像其他科目的教育,誠實而認真地對待它,其實並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