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粉絲希望我可以多介紹義大利,所以今天很認真幫你們介紹:
大珍珠外島:艾爾巴島 (Isola d’Elba)
希望大家可以幫忙分享艾爾巴島之美!!!
海水清澈,天空湛藍,毫無被石油污染之氣!
必去艾爾巴島?
如果你們對歐洲歷史有所研究,也許對艾爾巴島並無陌生。 有沒有人記得拿破崙(Napoleon)呢?
艾爾巴島曾是流放拿破崙之地而聞名!
在拿破崙戰爭中,第六次反法同盟(C.E.1812-1814)中,由匈牙利、普魯士、俄羅斯、瑞典、大不列顛、愛爾蘭聯合王國及萊茵聯邦部分邦交國組成的同盟,擊敗了法國,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艾爾巴島。西元1814年5月3日拿破崙抵達費拉依歐港 (Portoferraio)。
當時,艾爾巴島被視為獨立的公國,不過,拿破崙雖名為統治者,但實質上,卻被嚴格管制的;但在他逃走之前,短短300天內,還是針對當地經濟與社會制度提出許多改善政策。
艾爾巴島最舉世聞名的古蹟就是「拿破崙故居」。所以,大家一定要將此島納入行程,不僅是因為這曾是流放拿破崙之地,還是全托斯卡尼最著名的中古世紀山城,喜好健步山行的民眾,除了體驗居民沿山而居的異國風情,不妨在此眺望艾爾巴島的絕美海灣,享受海風。
最重要的,艾爾巴島是義大利第三大島,也是全歐洲最美島嶼之一,在這鮮為人知的秘密世外桃源,可以盡興享受擁有義大利沁涼海水的沙灘,最適合沉溺於無所事事(Dolce Far Niente`)的義式生活!
所以佳德一定要報你知!
如何抵達艾爾巴島?
你擔心對義大利的交通工具不熟嗎?
怕義大利人將交通規則視為無物的路況嗎?
免驚!佳德來教你們怎麼抵達這人間仙境!
若你們飛到羅馬機場,有幾個選擇:
(1)你們可以租車或是坐火車,目的地為在前一章節所提到的皮翁皮諾鎮 (Piombino)這個海邊小鎮是唯一可以坐船到艾爾巴島的港口,也是佳德的家鄉喔~
一到港口可以買船票,票價相當便宜,但千萬不要再市區內買船票,因為相對來說很多地方,一定會比在港口購票還來得貴,所以不要被騙唷!
如果你是開車到港口,可以先開車上船,走上到船艙甲板,一邊欣賞海景,一邊享受日光浴。是的,義大利人非常喜歡日光浴。義大利的陽光很與眾不同,因為挾帶著地中海的清爽海風,柔撫雙頰,相當舒適而不螫人,所以,如此美好的日光浴,如果你還撐著傘,大家可能會用奇怪的眼神注視著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唷!當然,運氣好還可以看到海豚!不到一個小時便可以到目的地:艾爾巴島(Isola d’Elba)
艾爾巴島的歷史淵源已久,最久可追溯至羅馬帝國以前,當時這裡曾有利古里亞人(Ligures) 和伊特魯里亞人(Etruscans) 居住。旅客們來到這裡,可以選擇參加文化之旅,例如:欣賞山頂城鎮和古堡,也可以參加休閒活動,例如:健行、騎自行車、游泳、潛水、在海灘上享受日光浴。 雖然 Marina di Campo (馬里納坎普鎮)有一座機場,但是大多數的旅客仍會選擇搭乘渡輪從Rio Marina (里歐瑪莉娜港)、Portoferraio (費拉歐港)、或Porto Azzurro (藍港) 出發。
接下來,佳德帶你們去參觀這些港口小鎮,還有艾爾巴島舉世聞名的私密海灘囉!
里歐瑪莉娜港是經典充滿了地中海漁鄉風情的地方,漁船上整理漁網的漁夫、成排的遊艇以及無憂無慮吸收太陽能量的居民,微熱的風帶來熔化松脂與橄欖的香氣。
有不少觀光客說里歐瑪莉娜港邊有一座砲陣地,是防禦的瞭望台,海面一覽無遺;另一邊有座嵌了時鐘的碉堡,為當時皮翁皮諾領主的阿皮雅尼家族(Appiani)於1534年所建。阿皮雅尼家族是艾爾巴島繼伊特魯里亞人(Etruschi)、羅馬帝國、比薩共和國 (Repubblica di Pisa)等之後的統治者;法國人則在1802年統治。
自從伊特魯里亞人住在艾爾巴島起,里歐瑪莉娜就以鐵礦生產著名。距離市區不遠有一個可回溯到紅銅時代的伊特魯里亞人城堡遺跡,亦稱「里歐瑪莉娜石墓群」,由此可見其歷史多悠久。不過,里歐瑪莉娜直到第十八世紀,法國人開始挖礦後才真正開始發展,利用當地的鐵礦資源。隨著礦業蓬勃,里歐瑪莉娜快速的人口增長,在十九世紀末期,達到了頂峰。當時里歐瑪莉娜已有著優秀的船隊、強大的經濟力量和能幹的政治人物。
里歐瑪莉娜最有名的鐵礦產地有里歐艾巴諾 (Miniera di Rioalbano)、里歐 (Miniera di Rio)、歐他諾(Miniera di Ortano)以及黑土及白角(Miniera di Terra Nera e Capo Bianco)。
最後,想跟大家稍微提一下在里歐艾巴諾礦區有一個特殊形成的湖,叫做紅湖 (Il Laghetto delle Conche)。湖泊的顏色如此鮮紅,是因為雨水在此礦區盛產的赤鐵礦、黃鐵礦、菱鐵礦和褐鐵礦等礦物沖刷溶解在湖水中,氧化後,形成如此別於一般的湖色美景!
歡迎分享!🙏❤️🙏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講到再造大巴黎,許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像巴黎這種全世界最浪漫的都市到底有甚麼好再造的呢?讓我們用數字為您解說 巴黎的平均房價,今年已經突破一坪90萬台幣,最貴地段,一坪也要價台幣700萬,創歷史新高。然而,巴黎的年輕人,卻有四分之一找不到工作。另外,法國的移民人口高達上千萬,超過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
拿破崙政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社群媒體改變的世界系列報導:年輕世代擁有自己的政治議題,支持年輕領袖,芬蘭當選史上最年輕僅34歲女總理
【芬蘭社會民主黨黨魁,34歲桑娜馬林(Sanna Marin),在本周宣誓就職,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現任總理,也是最年輕女總理。此前,奧地利在兩年前選出當時年僅31歲的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tz),創下最年輕總理紀錄。目前,芬蘭20個政府部門的部長,有12名為女性。】
{內文}
(芬蘭議會議長/Matti Vanhanen)
投票結果如下,99票贊成 70票反對,讓Sanna Marin符合憲法規定,在芬蘭國會以過半票數通過成為新任芬蘭總理
12月10日,Sanna Marin總理成為全球現任最年輕政府領導人。
(芬蘭總理/Sanna Marin)
謝謝各位同僚 謝謝,你們的信任對我意義重大,我會讓你們知道我值得你們所託
34歲的年紀,Sanna Marin在27歲時踏入政壇,Sanna Marin成了芬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理,同時她也身兼社會民主黨黨魁。Sanna Marin今年6月接下交通部長,成為總理是因為前芬蘭總理Antti Rinne處理郵政工人罷工事件不當,在罷工持續兩周後失去政黨信任下台。
(時為芬蘭交通部長/Sanna Marin)
(坐上總理寶座 並以34歲的年紀統治國家),(您現在心情如何?),我的答案和我之前的回答並無不同,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性別和年齡,我只想著當初踏入政壇的理由,以及芬蘭人民把票投給我們的原因
出生於1985年,Sanna Marin是由兩位女同志撫養長大,她稱她的家是"彩虹家庭"母親從小教導她,"做人要公道 公平和尊重人權"。Marin在大學時加入芬蘭社會民主黨學生組織,將氣候變化、平等和社會福利等議題,視為重要任務。
(芬蘭總理/Sanna Marin)
親愛的同志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一個經濟與環保並進,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
芬蘭在1906年就賦予女性投票權,是歐洲第一國。在Marin之前,芬蘭已經出過兩位女總理了。Marin將領導一個由五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內閣中19名部長有12名為女性。值得一提的是,連同她在內,聯合政府五個政黨的黨魁都是女性,而且除了55歲的司法部長,同時也是芬蘭瑞典人黨黨魁(Anna-Maja Henriksson),除此之外,其餘四名黨魁年齡都在35歲以下。包括34歲的內政部長,綠黨領導人(Maria Ohisalo);32歲的經濟部長,芬蘭中間黨黨魁(Katri Kulmuni);以及同樣32歲的左派聯盟的領袖(Li Andersson)。加拿大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總理Kim Campbell說,這樣一個年輕的內閣,對國家的進步有好處,特別是在類似氣候變遷議題上。
(前加拿大總理/Kim Campbell)
有這些年輕人,年輕女性入閣,她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這世界的變化對她們有何影響,她們還年輕,她們的孩子也還年輕,我很樂見這樣的趨勢
在Marin之前,還有他們。
年輕世代的聲音,(愛爾蘭總理 上任時38歲),(紐西蘭總理 上任時37歲),(法國總統 上任時39歲),當上總理時年僅31歲,奧地利極右派領袖Sebastian Kurz是歐洲第一位千禧世代政府領袖人,他充滿民粹的言語重創建制派失去選民支持,贏得2017年大選,這些年齡不足40歲的政治人物,一個個成為國家領導人,年輕國家領導人是否成了一個趨勢。
當年以47歲的年紀,歐巴馬成為美國歷來最年輕的總統之一,2014年39歲的倫齊(Matteo Renzi),成為義大利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他的外號叫「破壞者」(Demolition Man),因為他對待建制派的態度而得名,他穿著輕鬆自在,經常穿著牛仔褲襯衫袖子捲起。在法國,自拿破崙以來最年輕的領袖,39歲的馬克洪(上任當時),顛覆了歐洲的政治現狀,組成歐洲第一個中間路線政府。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的目標不是召集那些左派,也不是召集那些右派,我要的是團結所有法國人民一起為我們的未來奮鬥
這些年輕國家領導人的出現,反映出年輕世代對政府既有體制的不信任。最近幾年,對於法國統治階級的不滿,不斷升高,今天在法國幾乎有七成的人認為,政治人物都很貪腐,調查報告指出,法國僅32%相信政府低於全球平均值的47%。
在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之後,倫敦與華爾街的銀行家得到龐大的紓困,而一般普通老百姓,卻要為了這些紓困,忍受長期的撙節政策。
(《經濟學人》副主編/Edward Carr)
這些西方國家面臨的問題在於民主的質量正在下降,活在民主自由社會的人們,越來越不滿意他們所處的社會,你們看到憤世嫉俗的人增加了他們不滿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認為這些政治人物,根本沒有為人民發聲
年輕 有熱忱 有活力的政治新秀,對一些選民來說,他們是「改變」的希望。
(奧地利人民黨黨魁/Sebastian Kurz/2017)
今天是寫下歷史的一天,這是我們奪下國家領導權的機會,我們要改變這個國家,因此我要謝謝讓這夢想成真的你們
Marin這個「世界最年輕領袖」頭銜可能不會保持太久,33歲的Sebastian Kurz,看來很快就會重新奪回總理寶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_TScATORxI
拿破崙政策 在 黑貓老師 Facebook 八卦
【說書模式】
之前看完《神力女超人》就說要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懶人包…
結果拖到現在才有時間打 OAQ。
WW1是一場非常複雜的大戰,各國都打得很崩潰,而且老是陷入僵局,導致這場「能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很不精彩,所以不常被改編成電影或遊戲,大家也就沒那麼熟了…
WW1在1914年開打,打了四年多
到底為什麼會開打這場造成3500萬人死傷的戰爭勒?
我們可以先從1870年的夏天講起…
-- -- -- -- -- -- -- --
很久以前,法國有個拿破崙。
他超強,強到整個歐洲要團結起來才能打爆他。
拿破崙被打爆後,法國從本來的歐洲霸主,變成歐洲魯蛇,心情很差,國家混亂了好一陣子。
之後拿破崙的後代登高一呼:
「賭上我阿伯的名聲!我要讓法國重返榮耀!!!ヽ(`Д´)ノ」
法國人也跟著喊「重返農藥!!ヽ(゚∀。) ノ」
於是,急著重返榮耀的法國往地圖右邊打過去,想把老是跟他們作對的普魯士打一頓,證明法國還是很強的!
誰知道普魯士強的跟鬼一樣,法軍被打成智障。
還被普魯士一路追打回巴黎,整個法國被翻過來。
凱旋而歸的普魯士轉頭怒嗆沒幫忙的各個日耳曼勢力:
「你們這群87,法國人打過來了還在內耗,我們快點建國啦!」
在普魯士的號召下,整個邦聯團結起來
《德意志帝國》就此誕生!
-- -- -- -- -- -- -- --
日耳曼人建立了德國之後。
馬上開始趕進度拼工業,加上宰相俾斯麥的各種神外交,德國馬上就成為歐洲前三名的國家。
…直到新德皇威廉二世上台。
新德皇血氣方剛,急著讓德國成為世界第一。
可是經濟拼不贏英、法讓他很不爽…
「為什麼贏不了? WHYYYYYYY?」
「報告德皇大大,因為我們殖民地太少」
「那就去佔殖民地啊!」
「報告,太陽下的殖民地都被別人佔光了」
「QQ」
為了成為最強,一定要取得更多的殖民地!
但德國本來走大陸政策,海上根本打不贏英國…
於是德國決心建立一支比英國更屌的艦隊,開始瘋狂建造當時海上最強的戰艦:「無畏艦」
英國知道後十分生氣,馬上下令:
「不管德佬作幾艘無畏艦,我都要比他多一倍!(#`Д´)ノ」
雙方就開始了以無畏艦為中心的軍備競賽。
船一直造一直造…兵一直徵一直徵。
附近國家很害怕被這兩國偷打,也只好跟著一直徵一直徵。
最後大家都花了一堆錢跟資源,卻也覺得超級靠北。
「這樣下去不行啊…」
英國不想吃土,就開始跟德國談判,但過程很不順利,一直吵架,兩國關係反而惡化。
-- -- -- -- -- --
一看到德國跟英國吵架,跟德國有仇的法國馬上跑去找英國作好朋友。
英國說:「好喔。」
法國再接著找俄羅斯帝國也一起當好朋友。
俄國也說:「好喔。」
法國、英國、俄國於是組成了「三國協約」,手牽手一起排擠德國。
-- -- -- -- -- --
但是德國不怕,德國本來就有朋友。
一個是地中海那兒的義大利;
另一個是在德國南邊的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雖然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在當時可是歐陸top 5的國家,還跟德國一樣是日耳曼人+德語為主,是德國最好的兄弟。
但這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國家,在巴爾幹半島大亂鬥的時候,也跳進去湊一腳,A了不少好處。
但也因為領土擴張,國內update了更多的民族衝突,還得罪了一大堆鄰國。
最氣的就是南邊的塞爾維亞,他們被奧匈衝康到國土計畫整組壞光光。
懶趴火熊熊燃燒的塞爾維亞,派出了刺客摸進了人群,趁著奧匈軍事演習的時候,碰碰兩槍,槍槍命中要害,把看演習的官員射死了。
這官員可不是小咖,他是奧匈的王儲法蘭茲‧斐迪南!是下一任奧匈皇帝,更是奧匈反戰派的老大。
他一死,奧匈全國氣到炸掉,而且也沒有人能阻止戰爭了。
「塞爾維亞你混蛋!我要殺爆你!ヽ(#`Д´)ノ」
結果這時俄羅斯卻跳出來說:
「慢著!」
「塞爾維亞是我兄弟,你動他就是動我!」
奧匈縮了一下。
然後馬上傳訊息給德國:
「兄弟,你挺我ㄇ? OAQ」
德國秒回:「別怕,有我在」
有了德國支持,奧匈就天不怕地不怕了,直接找塞爾維亞開戰。
但塞爾維亞有俄國挺,俄國又有法國挺,法國則有英國挺。
於是場面變成:
德國 + 奧匈 v.s. 塞爾維亞 + 法國 + 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開打。
(那時,所有人都以為只是幾個月就會結束的光榮戰爭…)
-- -- -- -- -- -- -- --
德國一開始就準備好一份計畫:《施里芬作戰》
也就是:先往西部用最快的速度尻掉法國,再回頭把俄國幹掉。
但法國早有防範,邊界地方蓋了一堆要塞。
德軍於是假裝派一些兵去邊界跟法軍打打鬧鬧,真正的大軍從比利時繞進去。
比利時對此表示:「幹」
(然後因為中立的比利時被輾過去,本來還想置身事外的英國不得不加入戰局。)
法軍完全守不住從比利時衝出來的大批德軍,全軍一路邊打邊退,眼見巴黎就要 GG了…
還好英國遠征軍及時趕到!
法軍配合英軍用盡吃奶的力量背水一戰,反打一波,在馬恩河奇蹟似的擋下德軍。
-- -- -- -- -- -- --
德軍士兵:「靠北,被反攻啦!」
德軍軍官:「趕快開始挖戰壕!設下防線,別讓他們反攻!」
英法士兵:「靠北!守住啦!」
英法軍官:「趕快開始挖戰壕!設下防線,別讓他們再次進攻!」
於是兩邊各挖了一條大戰壕,架好一堆機關槍,設下重重防守,沒有人可以穿越。
英法軍官:「這樣下去會陷入僵局,我們必須挖戰壕包圍它們!」
德軍軍官:「這樣下去會陷入僵局,我們必須挖戰壕包圍它們!」
然後兩邊就像玩貪食蛇一樣,一邊狂挖土,一邊想辦法包圍對方,不小心挖太近還會起衝突…
結果就這樣一路從瑞士山邊,挖到比利時海邊,雙方除了挖出兩條500公里的壕溝以外,對戰況一點屁都沒影響。
從此雙方陷入可怕的僵局。
兩軍就這樣身陷戰壕困境四年,雖然雙方都一直嘗試要突破對方的防守,但是要衝過機槍的火線根本就只是送頭,不論怎麼進攻,都只有死一堆人,完全0作用。
-- -- -- -- -- --
為了突破戰壕。
德軍想出了一堆姬芭點子,例如:
「我們可以用毒氣癱瘓他們的戰壕啊!」
「喔喔喔喔喔,這招讚,這招讚!」
結果毒氣一噴,效果十分顯著,被毒氣壟罩的英法軍又是不能呼吸、又是失明的,一下整個防線就潰散了。
「敵軍防線已破!大家衝啊啊啊......啊?你們怎麼不衝?」
「幹拎老師,我才不要衝進毒氣裡勒 ಠ_ಠ」
結果德軍不敢衝進自己丟的毒氣,作戰失敗。
(之後大家就都有防毒面具了,造成毒氣戰效果不彰)
-- -- -- -- -- --
接著是空中戰
本來的空戰是很智障的,飛行員必須一下開飛機,一下站起來開槍射人。不然就是多帶一個人上去操控機關槍,但只能射側面,一不小心還會射到自己的機翅膀。
可是德國這時研發出強無敵的《福克E》戰鬥機,性能超OP就算了,機槍還可以直接穿過螺旋槳往前射擊!
「德意志的飛機都是怪物嗎!?(;゚д゚)」
德軍徹底支配整個天空,英法的破爛戰機只能被霸凌。
但德軍很怕飛機機密外洩、也不希望飛行員折損,所以德軍並沒有使用飛機作主力進攻,只拿來防守跟輔助用。
除了戰鬥機以外,德軍還作出了超炫炮的《齊柏林飛船》,可以直接飛到英國去轟炸老百姓。
但齊柏林超大台,飛太低一下就會被打下來;可是飛太高的話,炸彈又丟不準,所以也沒對戰局造成什麼影響。
-- -- -- -- -- --
最後是海戰
由於一開戰,英國就用強大的皇家艦隊從海上封鎖住整個德國。
德軍的無畏艦們全部都龜在家不敢出來。
但是德軍生出了祕密武器《U潛艇》,從水面下偷偷摸出門,從外側實施反包圍。
這種水面下的刺客非常IMBA,英軍完全束手無策,不論是軍艦還是商船,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摸掉,英國、法兩國海上的補給線也幾乎被U艇切斷…
-- -- -- -- -- -- --
西線的戰鬥完全陷入泥沼,進退兩難。
但東線的狀況卻不太一樣
在俄軍的幫忙下,塞爾維亞很努力的擋住了奧匈的攻勢。
而且俄軍在對奧匈的戰役中,還佔了上風。
但德軍一把軍隊從西線調過來後,俄軍就被殺翻。
-- -- -- -- -- -- --
地圖右下角,現在中東那邊有個顎圖曼帝國 (今天的土耳其)
鄂圖曼看到有人在揍俄國,馬上加入同盟國一起毆打俄國。
戰局擴大成:
德國 + 奧匈 + 鄂圖曼
v.s.
英國、法國、塞爾維亞、俄國
-- -- -- -- -- -- --
鄂圖曼跟俄羅斯結怨已久,尤其是之前巴爾幹大亂鬥就是因為俄羅斯跑來亂,才會害鄂圖曼失去巴爾幹的勢力。
顎圖曼部隊心想:
「我們可以偷偷翻過高加索山,打爆俄羅斯這大笨熊!」
結果被抓包,鄂圖曼在山上被擋住,更87的是忘記帶外套上山,冬天一來全部冷死。
後來兵線還被俄國反推,整個超雷。
-- -- -- -- -- --
為了消耗同盟國,英國決定加開更多戰線。
就開著一堆戰艦,帶著紐西蘭跟澳洲的士兵進入地中海,想從黑海支援俄國 (不然俄軍快被德軍滅掉了。)
但鄂圖曼卻在黑海入口的加里波利半島攪局,雙方又開始了一陣惡戰,然後也一樣陷入僵局。
但因為夏天幹很熱、秋天病毒大流行、冬天又夭壽冷,大家都打得很痛苦,最後英軍就帶著大家撤退了。
WW1最大的登陸戰就這樣以兩敗俱傷畫下句點,死傷慘重,卻沒能改變戰局。
-- -- -- -- -- -- --
鏡頭回到地中海,義大利半島。
本來義大利只是跟德國作好朋友…
結果卻買一送一的加上奧匈帝國,讓義大利難過但義大利不說。 (他們有領土糾紛)
現在連死敵鄂圖曼都加入了,一想到要跟姬芭人當隊友,義大利就夜裡哭哭。
英法趁機勾引義大利
「大利哥,要是你幫我們打奧匈,打下來的領土都歸你喔^^」
「好......好棒 (゚∀。)」
義大利一秒變心,倒戈加入協約國,從背後偷督奧匈帝國。
-- -- -- -- -- -- --
大戰越打越兇,戰火燒向全世界...
本來以為是充滿榮耀的精彩大戰,結果變成又慘又臭的泥巴戰,現在更演變成肚子吃不飽的消耗戰。
為了突破英軍的封鎖,德軍終於受不了了,大洋艦隊衝出去跟英國的皇家艦隊大幹一場。
這場WW1中規模最大,甚至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決戰,以德軍小贏收場,德軍本來應該把握機會追擊並且突破封鎖的。
可是指揮官卻認為是陷阱,下令「龜一點,別太衝」而沒有追擊、也沒有突破封鎖,而是回到港口繼續龜…
-- -- -- -- -- -- --
要是被拖入消耗戰的話,最後一定是德軍吃虧,所以德國發動更兇狠的攻勢,要把法國肚子桶出一個大洞,流光法國的血…
於是德軍選了法國的凡爾登,打一波超大型攻勢!
凡爾登是高盧人的發跡之地,也是法國的交通重鎮,說什麼都不能被拿下!
「大家拼了!(メ ゚皿゚)メ」
「一個德軍都不能讓他們通過!」
可是戰況實在太慘烈了,士兵們一上場就被炸成漢堡肉。
「請求支援!OAQ)」法軍一邊死守一邊跟英軍求救
為了不讓法軍在凡爾登被殺光,英軍趕快在旁邊也發動一波更大型攻勢:《索姆河戰役》
-- -- -- -- -- -- --
本來是救人才發動的索姆河戰役,結果打的比凡爾登更血腥,英軍死傷無數。
但這場戰爭是坦克初次登場的舞台。
德軍士兵:「靠北,那是三小」
刀槍不入的大鐵箱就這樣跑進戰場,簡簡單單的輾過戰壕,德軍防線馬上出現一堆破口,德軍陷入空前危機…
…結果在這關鍵的時刻,坦克全部自己拋錨壞掉。
英軍:「幹」
所以WW1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役並沒有成功把兵線推出去 (不過有救到凡爾登)
大家消耗戰繼續打,變成看誰先倒下誰就輸的戰爭…
-- -- -- -- -- -- -- --
然後俄羅斯帝國就倒下了。
仗打太久,人民死的死、殘的殘,就算活著也是窮,於是就把政府推翻了。
人民:「YEAHHHHH!」
新政府:「好,戰爭繼續打,穩住,我們能贏」
人民:「WTF? ಠ_ಠ」
人民就是不想打仗才革命的,所以新的政府又被人民推翻一次。
最後送德國一大片領土換取和平。
[系統語音:俄羅斯帝國 OUT]
-- -- -- -- -- -- -- --
雖然打贏了俄國,但在資源幾乎見底的情況,絕望的德國開始了高風險的戰術:無限制潛艇作戰
德國:「把所有開往英、法的船擊沉! 」
美國:「衝三小!炸到我的船啦!(#`Д´)ノ」
德國雖然知道得罪美國後果會很嚴重,但已經沒有其它法子了…
「賭一把,先發制人!」
於是德國偷偷連絡墨西哥,希望墨西哥能在美國注意力都在歐洲的時候,背刺美國。
結果電報被攔截,美國氣到彈出來,直接對德國宣戰。
-- -- -- -- -- -- -- --
德國這下完蛋了,剩下唯一的機會就是在美軍登陸前把英法撂倒。
於是發動了最後一波決戰:皇帝會戰
德軍在這場戰役中投入了:
1.最菁英的兵 (暴風突擊隊)
2.最菁英的武器 (A7V坦克)
3.最菁英的戰術 (砲火華爾滋)
連續好幾波的攻勢,讓持續3年的戰壕防線被一舉突破,英法軍節節敗退。
德軍:「喵哈哈,認輸吧!我們每個人都能一個打你們三個!實力的差距很明顯!」
可惜的是,德軍進攻的速度還不夠快。
美軍到了。
美軍:「可以1打3不就好棒棒?」
「不過我們一天補1萬人喔~ (´・ω・`)」
有了美軍的加入,協約國現在人力、資源都屌打同盟國,改版過後的坦克也不故障了,配合飛機與大炮的彈幕,打的德軍陣腳大亂,全軍撤退到最後防線。
皇帝會戰完全失敗,德軍氣力放盡。
-- -- -- -- -- --
不止德國很慘,所有同盟國都只能挨打…
鄂圖曼本來就打得很掙扎,結果內部被英國的一個考古學家滲透,搞出一堆阿拉伯部落鬧革命。
阿勒坡跟大馬士革失守,昔日的超大帝國在此倒下。
鄂圖曼簽下停戰協議,登出WW1
[系統語音:鄂圖曼帝國 OUT]
-- -- -- -- -- -- -- --
奧匈帝國雖然在保加利亞協助下,成功打下塞爾維亞。
但卻跟義大利打得亂七八糟,雙方決戰13次還分不出勝負。
部隊又累又苦,協約國還從希臘攻上來。
士兵們開始抗命、投降,奧匈帝國就崩潰了…
[系統語音:保加利亞、奧匈帝國 OUT]
-- -- -- -- -- -- -- --
戰況演變成23打1
德國一個人孤軍奮戰
面對協約國的步步進逼,高層意見開始分歧。
軍隊高層:「贏不了了,趕快把停戰協議簽一簽吧!」
政府高層:「我們不是還有無畏艦嗎?再拼一次!」
於是對基爾港的海軍們發出全軍進攻的命令。
海軍:「這根本是自殺,拎北不幹 ಠ_ಠ」
於是抗命,然後兵變,接著引起罷工,最後導致全國性的革命與政變。
德皇被迫流亡,在一片混亂後,新的政府倉促上台,並簽下了停戰協議。
1918年11月11日11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 -- -- -- -- -- --
補充:
之後的事大家就比較熟了。
參戰的國家到凡爾賽宮開了一個超久的會,簽了一堆條約。
德國領地被割一堆走;殖民地被全部奪走。
德國人民要賠一輩子賠不完的錢,還要被當成是引發戰爭的姬芭壞蛋,連軍隊、科技與貿易都受到嚴格限制,必須過著受盡恥辱又不得翻身的日子。
由美國提議的國際聯盟也跟著誕生,今後將在凡爾賽體系下維持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 (可是卻因為美國總統換人,美國自己沒有參加)
日本跟美國大賺一筆戰爭財,前者成為東亞最強的國家、後者成為世界最有錢的國家,每天都在盡情搖擺。
協約國總司令福煦元帥,看到各個荒唐的戰後處置後,幽幽的說了:
『這不是和平,這只能停戰個20年…』
果不其然
1919年6月,凡爾賽條約簽訂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
世界再次因為人類的愚蠢而陷入火海…
拿破崙政策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講到再造大巴黎,許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像巴黎這種全世界最浪漫的都市到底有甚麼好再造的呢?讓我們用數字為您解說
巴黎的平均房價,今年已經突破一坪90萬台幣,最貴地段,一坪也要價台幣700萬,創歷史新高。然而,巴黎的年輕人,卻有四分之一找不到工作。另外,法國的移民人口高達上千萬,超過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光是巴黎就有百分之五十六的新生兒,父親或母親是非洲移民,政府的移民政策引發關注。以藝術時尚聞名全球的花都,面臨許多現代都市的問題。法國2012年舉行總統大選,爭取連任的總統薩柯齊,打出「大巴黎計畫Le Grand Paris」,預計花20年,耗資350億歐元,讓巴黎提前跨入下一個世紀。這是繼拿破崙三世之後,百年最大規模的城市改造計畫。為了抑制房價,法國政府準備每年蓋七萬棟國民住宅,並且祭出5億歐元,解決青年失業問題。此外,還要投入220億歐元興建郊區交通網,縮減市區和郊區的生活差距。首先我們要帶您到法國的曼哈頓La Denfense,La Denfense也是歐洲規模最大的金融區,在這裡有一座新凱旋門,門中間的雲朵造型,象徵法國經濟起飛。

拿破崙政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這一段也是八十年補遺,是講長沙大火,又或者叫做文夕大火。文夕其實是根據韻腳來定那一日。那是計陰曆的,但事實上是1938年11月12日,在長沙發生的大火。1938年,10月25日,是武漢淪陷。武漢一淪陷,南下就是長沙。那長沙應該怎麼做呢?那時有人提出焦土抗戰,最有名的是俄國對抗拿破崙的焦土抗戰,燒光東西,令拿破崙搶不到東西,沒有糧食,最後再火燒莫斯科。這就是焦土抗戰。
當時很多人也提出焦土抗戰。李宗仁寫了篇文章提出焦土抗戰,但之前一直都沒有實行過。因為武漢及南京都是一個太重要的城市,沒有實行到。現在武漢失守,便驚惶失措,因為去到武漢已經是華中地帶,如何可以進一步抵抗,於是又提出焦土抗戰。下一個受危險的城市是長沙,當時焦土抗戰派佔了上風。那時候湖南省的軍隊是隸屬是張治中,他的上級是陳誠,那戰區是陳誠指揮的。其實蔣介石叫侍從室任林蔚打來的長途電話:「奉委座諭,我們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隨即又接到蔣介石來電「限一小時到,長沙張主席。密。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中正文侍參。」
在武漢時,蔣介石都有想過焦土政策,但沒有執行,所以覺得後悔。陳誠也沒有執行,而張治中也不想執行,因為覺得燒毀長沙是沒有人可以負得起的責任。長沙原本有三十萬人,因為戰亂便有很多難民走入,大約有五十萬人左右。更重要的,在中國的大城市中,長沙是幾乎唯一一個二千多年沒有改變地點的城市。西安已不是古代的咸陽,已經搬過了北京和南京的舊城也不在現時的地點。持續在同一地點的城市,由楚國到現在,長沙都是在同一地點,二千多人沒有改變。所以那歷史遺跡是重要的。所以張治中是有所猶疑,但他給蔣介石罵過了,於是便回長沙佈置。他的佈置是找了長沙警備司令酆悌、湖南省保安處長徐權,要求他們立即擬出焚城計劃。他們把消防局的水放走了,周圍放了柴,叫軍隊守住,必要時可以立即叫軍隊引火。當時張治中的計劃是必須要我必須在我軍由汨羅江撤退後,等待命令開始實施;第二,舉火前必須放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待群眾離家後方可執行。燒有兩個訊號,一個是發出空襲警報一個小時後才可以燒。而且是由天心閣點火,其他地方見到才這個訊號才開始點火。
十一月十二日那日是怎樣呢?看回這件事,我只覺得有些人徹底不負責任,負責指揮的人大部分都不在長沙,都已撤離。張治中不在長沙,所以他沒有親身經歷。他話他和陳誠睡在同一間屋。他也是起了火才知道。負責指揮的人也因為怕而走了。其實十一月十二日,日本軍只不過由岳陽去到新牆河,距離長沙還有百多里。當中還有十多萬的國軍在守備,不是旦夕之間可以到的,但是電報看成新河,覺得日軍已經打到,慌亂一片。負責人便走了。有人在天心閣,其他地方的人也立即點火就撤離。這就是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把長沙90%的屋燒毀了。九成多人燒死。根據國民黨政治部話死二千多人,但根據報告,辨別到屍體的有三萬人,而辨別不到的,不計其數。蔣介石接到消息也覺得心膽俱裂。全國嘩然,因為日軍根本未有來到,放火燒了九成長沙,而燒死那麼多人。傷者不計其數,變成人間慘劇。軍事法庭審判,負責指揮的三人不負責任地走了。酆悌和徐權是被搶斃而向國民交代。張治中被撤職查辦。其實他也有點冤枉,因為他不主張的。而且他的命令也清楚地不是這樣,但下面執行成這樣。但一件如此重要的事,他應該親自在長沙,看著執行。所以他有失策的責任,所以他被撤職查辦。
早幾年,湖南省主席的治湘有三大方案。人們做了對聯,因為酆悌和徐權被槍決,有人覺得張治中也應該要槍斃。他們寫一對聯把張治中三個名,一面是治績云何?兩大方案一把火;中心何忍?三顆人頭萬古冤。」橫批: 張惶失措。加起來便是張治中三個字。張治中是一個淡薄的人,後來比較同情共產黨,結果投降於共產黨。他是國民黨派去和共產黨談和的使節,結果投降到共產黨,到1969年才死。張治中的事蹟可以再談,但這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個重要事件,所以詳細地講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拿破崙政策 在 使徒 Youtube 的評價
*使徒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oChan1203
*訂閱請點 ➡︎https://goo.gl/aueB8E
*字幕支援 ➡︎https://goo.gl/NIrr9d
*籌旗助養本公子➡︎https://www.paypal.me/apostle123
=====================================================
使徒又黎Vlog啦,今次去香港文化博物館~我地出發~GoGoGo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
查詢電話:2724 9042
收費:$20
展覽日期:2017年4月26日-2017年7月24日
開放時間 :
星期一、三至五 : 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 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
聖誕節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 : 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羅浮宮的創想 - 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
羅浮宮博物館舉世知名,這次展覽從羅浮宮各部門精選多項珍品,以探討及回顧這座藝術殿堂的發展和歷史進程—從近代的重構工程及在建築、功能和展覽佈局上的改變,到博物館意念的萌芽,以及在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時期皇家收藏的誕生。展覽亦探討拿破崙一世的貢獻,及隨後具前瞻性的「共和國」理念和學術思潮的興起。在整個20世紀,羅浮宮博物館持續擴大收藏,新的博物館政策亦應運而生,以保持博物館的活力與魅力。
展覽將展示羅浮宮博物館豐富多樣的收藏,包括繪畫、雕塑、陶塑、掛毯等,希望藉著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羅浮宮不同時期的藝術瑰寶,並了解其源遠流長的歷史,與羅浮宮一起走過一場交織著藝術與歷史的八百年之旅。
=====================================================
推薦飲食影片:
【三少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XeApmf_Ck
【角打屋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zsAqsIPXk&t=19s
【世界第2好味雪糕蜜瓜麵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_154mlv2w&t=5s
=====================================================
Keywords:
1分鍾探索羅浮宮,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沙田,使徒吹水,vlog,使徒,羅浮宮的創想 - 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

拿破崙政策 在 半島戰爭大陸封鎖政策實施拿破崙深陷戰爭泥沼|【小葉談 ... 的八卦
半島戰爭大陸封鎖 政策 實施 拿破崙 深陷戰爭泥沼|【小葉談 拿破崙 】. 149 views Oct 24, 2021 特拉法加海戰之後,法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徹底失去渡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