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門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316504692397434?sfns=mo
剛剛又有人半夜私訊我,
而且問了一個很多人問過的問題。
本來我一向對於這種沒禮貌沒時間觀念的私訊都是採取無視大法啦。
但今天一整天迎接了很多新生兒的出生,雖然很累,但也讓我整天心情很不錯。
所以找出了舊文重發。
--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再叫我麻醉師的我選擇通通無視你(怒)
讀者留言,這問題被私訊問了好幾百次,回覆到板上讓大家一起看好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回多少次私訊XD.
今天的文章偏專業,不太有趣,大家見諒。
#我也是偶爾會專業一點
#不能只會說幹話而已
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好了。
看過電影《#索命麻醉》嗎?
想像一下,你躺在手術檯上全身都不能動,但是意識卻保持清醒,看著醫生一刀一刀把自己剖開。
『哦哦哦哦哦,好痛!』
不對,你被麻醉了,#連喊痛都做不到!
相信大家一定有疑問,電影裡演的是真的嗎?
邱醫師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電影裡演的劇情,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的。
曾經去台東偏鄉支援的時候,遇過一個阿婆,糖尿病足來開清創手術。
阿婆是個老菸槍,所以肺不太好,因此我選擇使用半身麻醉,只麻下半身,讓她維持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是從脊椎打針,只麻下半身而已,病人上半身是清醒的,會講話也會自己呼吸。
但阿婆很緊張,術前一直在擔心碎碎念,北漂的小孫子還沒回來,會不會手術開完就天人永隔,見不到最後一面。
我不忍心她一直緊張(X)
骨科醫師受不了阿婆碎念(O)
所以骨科醫師要求我除了半身麻醉,打點藥物讓阿婆睡一下好不好?
所以我給了一些鎮靜的藥物,想說讓阿婆放鬆舒眠一下。
#誰知道阿婆身分證字號是V開頭
#誰知道阿婆喜歡喝小米酒
所以給了一般劑量,我預期藥物能撐20分鐘。。。
結果阿婆才安靜了10分鐘,突然眼睛睜開大喊,『#我的子孫們有都來嗎?』
嚇了所有人一跳,害我差點大聲回答她『屋喔~』
後來,長期去偏鄉行醫,才體認到一件事。。。
#身分證字號V開頭的都需要加重劑量
還好,那天阿婆本來就是麻半身麻醉,下半身本來就不會痛,讓她睡一下只是為了放鬆,就算醒過來也只是繼續嘮叨而已!
如果是全身麻醉術中清醒就很糟糕了!
(詳情看下面專業 詳細解釋)
====以下專業分隔線====
《Anesthetic awareness》指的是麻醉中發生意識清醒的情形。
這是一種全身麻醉下罕見但非常可怕的意外事件。
通常是因為給的麻醉藥物不夠多,或是患者本身對於麻醉藥物有抗性造成的。
要了解這個可怕的併發症,首先要從什麼是麻醉說起!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是中英文翻譯的差別。
◎局部麻醉藥物,阻斷周邊神經的痛覺,比如說拔牙用的局部麻醉藥。 #不痛
◎嗎啡類的「止痛」藥 #不痛
◎牛奶針之類的「鎮靜藥」 #不醒
◎吸入性的氣體麻醉藥 #不醒
◎長效或短效的肌肉鬆弛劑 #不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用英文來看完全不會搞混。
但中文環境之下,常常都被稱呼為麻醉藥。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過敏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沒作用
其實完全是要分開來看的!
以下來自是好友 吳紹群 麻醉專科醫師 的專業回覆
『有高血壓(尤其是沒在量或自認為沒有的,但其實住院或等侯室量都很高的那種),心臟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洗腎病患,腎功能不佳,類固醇)等等,導致血管硬化,心臟收縮/舒張機能很不好。
肩膀手術又因為採垂直坐著的姿勢(重力關係,水往低處流,血積在下半身回不了心臟,故坐姿是手術中低血壓發生率的第一名),妳婆婆應該是麻醉前血壓超級高,但坐起來後血壓狂洩不止,低到保命要緊,故麻藥無法上到足夠無意識劑量(保命,保血壓比其它還重要)。
這個要三方配合,只是低廉健保環境下有其難度...(自費市場可能有較好的品質,但萬惡健保省錢第一絕難有好的品質)
1.病人開始認真好好開始量/吃藥/控制血壓
2.麻醉可建議自費麻醉度監測,適當給水,下肢抬高,適量血管收縮劑...(這是我們的專業)
3.外科,考慮改採坐高45度即可,不要垂直90度坐。姿勢變換要慢慢來(不要下一秒立馬就從平躺變坐著)』
我幫忙懶人包白話文一下好了
【發生麻醉中清醒的原因,通常就是 #不醒 的藥物劑量或濃度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因為很多的麻醉藥物都會造成病人血壓下降,在病人有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沒有控制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給予太多 #不醒 的藥物,否則血壓太低會中風。】
【如果沒有給予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病人醒來還會亂動會有反應,麻醉醫師就能適時的趕快追加麻醉藥物,但很多手術是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的,所以萬一因為病人血壓下降,有可能就必須調低麻醉藥物的深度,而這種情形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術中清醒了】
【預防方法:好好控制血壓,使用監測麻醉深度的監測儀(但機器和耗材都不便宜,病人須自費)】
拔牙麻醉過敏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八卦
#我是麻醉醫師
#再叫我麻醉師的我決定選擇無視你(怒)
讀者留言,這問題被私訊問了好幾百次,回覆到板上讓大家一起看好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回多少次私訊XD.
今天的文章偏專業,不太有趣,大家見諒。
#我也是偶爾會專業一點
#不能只會說幹話而已
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好了。
看過電影《#索命麻醉》嗎?
想像一下,你躺在手術檯上全身都不能動,但是意識卻保持清醒,看著醫生一刀一刀把自己剖開。
『哦哦哦哦哦,好痛!』
不對,你被麻醉了,#連喊痛都做不到!
相信大家一定有疑問,電影裡演的是真的嗎?
邱醫師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電影裡演的劇情,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的。
曾經去台東偏鄉支援的時候,遇過一個阿婆,糖尿病足來開清創手術。
阿婆是個老菸槍,所以肺不太好,因此我選擇使用半身麻醉,只麻下半身,讓她維持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是從脊椎打針,只麻下半身而已,病人上半身是清醒的,會講話也會自己呼吸。
但阿婆很緊張,術前一直在擔心碎碎念,北漂的小孫子還沒回來,會不會手術開完就天人永隔,見不到最後一面。
我不忍心她一直緊張(X)
骨科醫師受不了阿婆碎念(O)
所以骨科醫師要求我除了半身麻醉,打點藥物讓阿婆睡一下好不好?
所以我給了一些鎮靜的藥物,想說讓阿婆放鬆舒眠一下。
#誰知道阿婆身分證字號是V開頭
#誰知道阿婆喜歡喝小米酒
所以給了一般劑量,我預期藥物能撐20分鐘。。。
結果阿婆才安靜了10分鐘,突然眼睛睜開大喊,『#我的子孫們有都來嗎?』
嚇了所有人一跳,害我差點大聲回答她『屋喔~』
後來,長期去偏鄉行醫,才體認到一件事。。。
#身分證字號V開頭的都需要加重劑量
還好,那天阿婆本來就是麻半身麻醉,下半身本來就不會痛,讓她睡一下只是為了放鬆,就算醒過來也只是繼續嘮叨而已!
如果是全身麻醉術中清醒就很糟糕了!
(詳情看下面專業 詳細解釋)
====以下專業分隔線====
《Anesthetic awareness》指的是麻醉中發生意識清醒的情形。
這是一種全身麻醉下罕見但非常可怕的意外事件。
通常是因為給的麻醉藥物不夠多,或是患者本身對於麻醉藥物有抗性造成的。
要了解這個可怕的併發症,首先要從什麼是麻醉說起!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是中英文翻譯的差別。
◎局部麻醉藥物,阻斷周邊神經的痛覺,比如說拔牙用的局部麻醉藥。 #不痛
◎嗎啡類的「止痛」藥 #不痛
◎牛奶針之類的「鎮靜藥」 #不醒
◎吸入性的氣體麻醉藥 #不醒
◎長效或短效的肌肉鬆弛劑 #不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用英文來看完全不會搞混。
但中文環境之下,常常都被稱呼為麻醉藥。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過敏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沒作用
其實完全是要分開來看的!
以下來自是好友 吳紹群 麻醉專科醫師 的專業回覆
『有高血壓(尤其是沒在量或自認為沒有的,但其實住院或等侯室量都很高的那種),心臟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洗腎病患,腎功能不佳,類固醇)等等,導致血管硬化,心臟收縮/舒張機能很不好。
肩膀手術又因為採垂直坐著的姿勢(重力關係,水往低處流,血積在下半身回不了心臟,故坐姿是手術中低血壓發生率的第一名),妳婆婆應該是麻醉前血壓超級高,但坐起來後血壓狂洩不止,低到保命要緊,故麻藥無法上到足夠無意識劑量(保命,保血壓比其它還重要)。
這個要三方配合,只是低廉健保環境下有其難度...(自費市場可能有較好的品質,但萬惡健保省錢第一絕難有好的品質)
1.病人開始認真好好開始量/吃藥/控制血壓
2.麻醉可建議自費麻醉度監測,適當給水,下肢抬高,適量血管收縮劑...(這是我們的專業)
3.外科,考慮改採坐高45度即可,不要垂直90度坐。姿勢變換要慢慢來(不要下一秒立馬就從平躺變坐著)』
我幫忙懶人包白話文一下好了
【發生麻醉中清醒的原因,通常就是 #不醒 的藥物劑量或濃度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因為很多的麻醉藥物都會造成病人血壓下降,在病人有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沒有控制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給予太多 #不醒 的藥物,否則血壓太低會中風。】
【如果沒有給予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病人醒來還會亂動會有反應,麻醉醫師就能適時的趕快追加麻醉藥物,但很多手術是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的,所以萬一因為病人血壓下降,有可能就必須調低麻醉藥物的深度,而這種情形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術中清醒了】
【預防方法:好好控制血壓,使用監測麻醉深度的監測儀(但機器和耗材都不便宜,病人須自費)】
小編按:今天重感冒,昏昏沉沉,大概回覆就這樣了。
#以下內容歡迎轉載
#請註明引用出處
發文後36分鐘更新:
靠腰,這種無趣的專業文居然還有五百多個讚
#是趕快點讃以免被人家發現我沒看懂的概念嗎?
好啦,看在大家這麼捧場的份上,等等洗完澡,把你們想聽的故事的部分寫完好了!
【故事已補上,破病的大叔下台一鞠躬】
舉手發問✋✋✋
請問麻醉專科醫師...我婆婆說...她十多年前曾動肩膀的手術動到一半,身體不能動,但腦子已清醒,也能感覺到疼痛,所以後半段在手術及縫合過程,她覺得自己承受了極大痛苦,也因此她非常恐懼未來如果有什麼必要要動手術會發生一樣的情況~所以我很擔心老人家有什麼不舒服不說...(自己爸爸就是😑😑)
請問是什麼原因可能引發這種情況呢??感謝醫師回答~~
拔牙麻醉過敏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八卦
再怎麼逃避⋯⋯還是得面對這一天😨😨
俐媽有三顆智齒,因為長歪壓迫到臼齒(molar tooth),在大學時期已經動手術把它們拔除了,留下唯一一顆智齒和我相依為命。
這兩年,牙齒診斷俐媽的智齒即將蛀到神經,建議拔牙。
躲了又躱,閃了又閃,它還是被拔掉了⋯⋯
俐媽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失「智」女人了😭😭
👨🏻⚕️ 俐媽英文教室:
occupation (n.) 職業
e.g. Carol is a teacher by occupation.
referee (n.) 介紹人
allergy (n.) 過敏(be allergic to N)
sensitivity (n.) 敏感(be sensitive to N)
anesthesia (n.) 麻醉藥(anesthetize v. 麻醉)
prolong (v.) 延長(pro-: forward)
extraction (n.) 拔出(-tract: pull)
hospitalization (n.) 住院(be hospitalized v. 住院)
diabetes (n.) 糖尿病(insulin n. 胰島素/ blood sugar n. 血糖)
hypertension (n.) 高血壓(hyper-: over/ hypotension n. 低血壓)
liver (n.) 肝(hepatitis n. 肝炎/ hepa-: liver)
TB = tuberculosis (n.) 肺結核
blood disease (n.) 血液疾病(hemophilia n. 血友病/ hemorrhage n. 大出血/ hemo-: blood)
syphilis (n.) 梅毒(venereal disease n. 性病)
tumor (n.) 腫瘤(benign a. 良性的/ malignant a. 惡性的/ sever v. 切除)
AIDS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
maxillary (a.) 上顎的
sinus (n.) 竇
physician (n.) 內科醫師(反: surgeon n. 外科醫師)
pregnancy (n.) 懷孕(pregnant = expecting a. 懷孕的)
hygiene (n.) 個人衞生(sanitation n. 公共衞生)
complaint (n.) 抱怨
aesthetics (n.) 美感(aesthetic a. 美學的)
periodontal (a.) 牙周的
implant (n.)(v.) 植入
dental prosthesis / denture / false tooth (n.) 假牙
signature (n.) 簽名(sign v. 簽名)
dentist (n.) 牙醫
wisdom tooth (n.) 智齒
cavity / decayed tooth (n.) 蛀牙
😱 So scary~俐媽真的好怕~怕~怕~(抖)
拔牙麻醉過敏 在 獨家打麻醉嘸用! 拔1顆牙患者:比砍中7刀還痛|TVBS新聞 的八卦

牙齒痛起來會要人命,這樣子的體驗,高雄一名黃先生有深刻感受,日前,他因為一顆牙齒痛到診所,希望醫師直接拔掉牙齒,結果 麻醉 打下去一拔,他喊痛, ... ... <看更多>
拔牙麻醉過敏 在 [發問] 我這是不是麻醉過敏? - 看板allergy 的八卦
我矯正牙齒也有一段時間了
因為之前智齒快長出來
所以醫生要我拔掉
第一次拔智齒完
可能突然站起來
結果醫生在跟我講注意事項時
慢慢頭覺的暈
而且呼吸急促
醫生叫我趕快坐下來休息
這時我還是不斷冒冷汗
心悸且臉色蒼白
醫生就一直問我有沒有怎樣
坐了差不多快5分鐘漸漸好轉
我後來跟醫生說我有心律不整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關係
他馬上幫我做標記
因為他說可能要注意一下
也有可能剛拔牙齒
手術結束一下子站起來
血液突然衝到腳底
才會這樣
過個禮拜又要拔另外一邊牙齒
他說他這次用局部麻醉
可是注完麻醉一下子
我心臟又跳的有點快
醫生說這是正常的
但是這次手術完後沒有像上次一樣
心悸不舒服之類的
但是上上禮拜我因為之前長針眼都沒消
還有一粒硬硬的還在眼睛上
聽說那個要打麻醉割掉
不然會變纖維
所以我就去看醫生
他馬上就要幫我處理掉
打麻醉當下真的是超痛!
手術完藥止血10分鐘
所以我就坐著10分鐘
但是等叫到我名字拿藥時
我ㄧ站起來一下子
又開始覺得很喘
心悸 我就想慘了
又跟上次一樣的情形
我就馬上坐下來
結果越來越喘又冒冷汗
冒冷汗就算了
那天天氣有夠冷!
新竹的風又大
診所明明就有關門
我一直覺的冷風一直吹過來
又熱又冷= =
為甚麼我打一點麻醉而已
就會這樣呢?
自從上次拔完牙齒
這次又發生第二次耶!
該不會真的對麻醉過敏吧??
我以前都不會的說
還是我體質改變了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是怎樣?
或是有類似的情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4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