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關係 也常與各種營造廠有所接觸
也擔任過監造人員 對於這次的事件有些版友的疑問提供一下可能的答案
1.為何工地主任停工日要到親自到工地?
停工日不代表工地現場沒有事情需要處理
也不代表所有人員都不可進入工地
很多工地會把一些日常文書表單放工務所
蠻多工地主任或助理會在假日或雨天停工時整理文件
另外一些器材 材料的盤點 整備 也可以在停工時進行
停工期間 某些重要的工地巡檢也仍然得持續進行
所以停工日 不等於整個工地都沒有人
更何況多數公部門契約 仍然會將假日 停工日計入日曆天算契約工期
所以有些機具材料或文書作業 在停工日時反而得提早準備
.
2.為何開工程車巡視工地?
這得看甚麼樣的工地 還有巡視過程中有打算一併做些甚麼事
提防 道路 水道 這類工程施工路徑長 而且施工路徑不一定平整
工程車底盤和輪胎都比一般車輛適合行駛施工道路
另外有時巡視過程順便可以將某些物品或機具運到另一處
或是工程車上固定擺放某些工具
巡檢時有狀況時可以用到
所以開工程車巡視工地的情況並不算特別
.
3.手煞車沒拉緊?
就算手煞車拉緊無故障
工程車輛停放於非規畫平面區域時
都需要在後輪處放置輪擋
因為這是最後的保險 而且輪檔有無放置
比起手煞車的狀況在工地現場更容易做確認
除了駕駛外 經過的人都可以提醒安全措施和流程尚未完整
進而避免車輛滑動的意外產生
另外施工前要提交相關的計畫書 說明工地施工時的區域規劃和動線
有些工作區域坡度不明顯 也未整理成坡度<2%的平面時
車輛沒放輪擋一樣有發生意外的可能
不過國內對此計畫書內容的要求和執行落實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台灣施工還是習慣現場隨機應變 許多計畫和現場都有落差....)
.
4.5年19個標案總金額近2億就是標案王?
平均下來一年也只有不到四千萬.....
每個標案平均約一千萬
這種在業界只是承攬小型土木工程案常見的工程規模
工程5千萬以上達查核金額 2億以上達巨額採購
一千萬的工程標案只是公告金額的範圍 不算甚麼大工程
5年拿2億的工程案 絕對稱不上是甚麼標案王
.
5.圍籬架設的必要性
圍籬主要的功能還是避免無關人士進入工區
防護部分砂石 泥漿操作時噴出或溢出到工區外
在軌道旁邊坡面邊緣增設圍籬意義有限
因為一般臨時圍籬 紐澤西護欄也可能擋不住工程車輛滑落
如果在斜坡旁增設有基礎的圍籬
圍籬施工時可能增加額外風險
不過整體來說 各種安全性的評估和工程風險的應對
這都會在施工計畫書中檢討和列出對應措施
所以得請機關拿出當時核備的施工計畫書作為重要的佐證文件
回歸到最主要的事故因素
仍然是工程車輛停放違反多項安全準則導致車輛滑落
.
6.廠商黑歷史部分
李義祥在2009到2010年因違反相關規定被台鐵列拒絕往來廠商1年
又在2014年修改工程資料照片 意圖詐領工程款55萬元 並遭判刑定讞
這是蠻嚴重的狀況 代表廠商誠信出了嚴重問題
又15次的違規紀錄中 有許多是車輛未檢驗
而且過去該工程行也發生過員工駕駛故障車輛墜谷身亡紀錄
所以蠻有可能與該廠商對車輛和機具安全持續漠視有關
缺乏誠信又藐視安全的廠商施作工程 自然風險會大幅提升
但很遺憾 在以最低價格標作為工程採購方式的政府工程案
許多小規模的案子也只能選到水準很差的廠商.....
.
7.黨證及黨代表對於政府標案取得的幫助
政府標案的形成 標案的打聽 標案的取得
工程進度是否延長 周邊民眾是否抗議 懲罰輕重 驗收標準
這些在貪腐度越高的區域或國家 有政治力量作為後援 就越有影響力
至於台灣的貪腐程度有多高 這我不太清楚 請別問我QQ』
Re: [新聞] 李義祥「有違規紀錄還承包工程」被起底有黨證 台鐵回應了 https://disp.cc/b/163-do9m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do9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加大反中力道,關了中國的領事館,平常凶巴巴的中國,這次反應卻很溫和,咦?這次怎麼這麼好相處? 7月21日美國突然強硬要求中國在72小時內,也就是24日以前,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的總領事館,指控裡面的外交官員是間諜,而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宣布...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的推薦目錄: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2014年當烏克蘭危機爆發時,美國決定制裁俄羅斯,歐洲國家也跟進制,但是隨著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分裂,尤其是和德國之間的衝突,加上德國面臨的能源困境:這裡頭很大的能源困境是311日本東北大海嘯之後德國全面反核,但卻同開了八座超限煤炭火力發電廠,引起民。
如今德國決定走自己的外交戰略,不要理睬美國,向俄羅斯直接的買天然氣。過去俄羅斯的天然氣一定要經過烏克蘭,而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現在決定興建一條繞過烏克蘭的天然氣。
這是德國,不只是能源政策,更是德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轉向,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歷史性畫面:普丁向梅克爾總理獻花。
============
你沒有看錯,拿著一束鮮花的的確是普丁,接受鮮花的是梅克爾,這是今年5月18日。
這是一年前5月份同一個地點的拜訪,2017年沒有鮮花,因為一年前,還是我說了算的歐洲女王梅克爾,還沒有正式點頭
新聞片段(2018.3.28)
柏林終於點頭同意興建Nord Stream 2,這段長達30公里的天然氣管,需要通過屬於德國的經濟海域,這條天然氣管的目標是在2019年之前,加倍Nord Stream 1的載量,把天然氣直接運送到德國
而這條天然氣管,對於普丁來說簡直是一石二鳥,一來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得以直達西歐市場,二來是可以完全繞過烏克蘭
(新聞片段)
終於擺脫了和它的近鄰烏克蘭的糾紛,普丁的開心溢於言表,罕見的和Nord Stream集團總裁施洛德相擁互賀
施洛德正是2005年,被迫把總理大位讓給基民黨梅克爾的社民黨前任總理,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推翻施洛德制定的廢核政策的梅克爾,繞了一大圈,接受了曾經因為烏克蘭,而成為拒絕往來戶普丁的鮮花,然後為了德國的天然氣,與過去的政敵首度合作。拿得起當然放得下,這是梅克爾能源政策的U turn
Nord Stream 2是梅克爾廢核之後,扭轉德國被指責淪為歐洲最大烏賊的形象,一舉把德國能源轉型的失敗,成為地緣政治逆轉勝的一張牌
(新聞片段)
德國認為自己是捍衛全球氣候變遷的領導者,但是事實是令人失望的,德國還在繼續燃燒大量的煤炭,製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萊因區蘊藏了歐洲最大的化石能源儲量,這也是為什麼捍衛氣候變遷的運動人士,選擇到這裡來抗議煤礦的開採
早在廢核之前,德國就致力開發再生能源,太陽能產量已經是全球第二,風電廠量全球第三
(新聞片段)
德國訂下了要在2050年,讓再生能源達到80%的比例,而且可以滿足50%的用電量
梅克爾更雄心勃勃地向氣候暖化宣戰,自許工業強國應該以身作則,在生產上全力開發「去碳」的技術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5.12.1)
尤其是已開發的工業國家,應該視「去碳技術」為第一要務
廢核 綠能 減碳,這個環保金三角讓梅克爾看起來完全是2015年COP 21的資優生
(波昂全球氣候變遷暖化座談會)
但是兩年之後在波昂舉行的COP 23,主辦國德國卻徹底失去了環保模範生的光環
剛剛才辛苦贏得大選,正在為組閣失敗焦頭爛額的梅克爾,還得硬著頭皮上台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歐洲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少於1990年排碳量的40%
梅克爾無法履行自己在COP21,信誓旦旦2020減碳要達到40%的承諾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我想在這裡公開說明,德國雖然沒有達成2020的目標,我們還有2030和2050的目標
宣告退出巴黎協議之後,川普的缺席完全轉移了梅克爾,沒有達到減碳預期目標的尷尬
(美國總統川普)
讚!讚 !我把它戴上
但是相較於川普公開否認氣候暖化,決定大肆重啟美國鐵鏽區的煤礦開採,京都議定書和巴黎氣候協議都沒有缺席的德國,卻靜悄悄地繼續擴大最為污染的褐煤開採
德國雖然成功地推動了高比例的再生能源,但是消費者要支付全歐洲最貴的家用及工業電費,而且德國仍然是全歐洲污染最嚴重的國家,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德國工程聯盟協會VMAD理事長Reinhold Festge)
太陽能技術,風力技術 我們都能掌握,我們也已經掌握了輸送的技術,但是我們還無法解決電力儲存的問題
但是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能源,仍然要以核能或是採購天然氣來穩固基載電力,必須依賴核電和天然氣,來確保不斷電的安全,廢核之後核電產量降為13%,由於天然氣的國際價格持續走高,因此高比例的再生能源,並沒有緩衝電力成本
(德國聯邦電網總裁 Jochen Homann)
德國北部所生產的風電,並沒有透過我們自己的系統,傳送到需要用電的南部地區
這代表這些電力必須要經過波蘭和捷克,就是說要繞過德國,在回到德國南部,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德國普遍反核的民意,也排斥讓數千公里的高壓線經過,被迫繞道而行的輸電成本當然居高不下,2016年德國的民用電費超過台灣的4倍,工業電費接近台灣的兩倍
十年來漲幅高達39%,因為國際市場的電價持續走低,消費者對於昂貴的電價越來越無法理解,就再生能源而言,貧困家庭的電費負擔與富人相當,相較於工業大戶
得以在歐洲市場上購買廉價的電,真正替德國能源轉型買單的是全國老百姓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我們承認德國仍然是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煤炭的國家,當然煤炭有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褐煤,我們將要為此努力
一下子關掉8座核電廠之後,兩年內德國卻啟動了8座煤炭的火力發電廠,排碳指數不減反增加了2%,褐煤造成了更大的污染,本身是物理學博士的梅克爾,能源政策的髮夾彎也好,U turn也罷,起碼願意承認政策失敗,和德國短期內無法擺脫煤炭的事實
(新聞片段)
煤炭火力發電佔了德國電力總量的45%,而來自再生能源的電力只有25%,德國境內有超過500個煤炭發電廠,每座發電廠平均排放100萬-700萬的二氧化碳,造成每年排碳總量為3億4000噸的二氧化碳
這是歐洲污染最為嚴重的30個火力發電廠,自許為環保先驅的德國名列前茅的包下了第二三四五名,前10名裡佔了6個名額,尤其是德國打亮開採的是公認污染最嚴重的褐煤,這是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的褐煤礦區,是德國最大的褐煤露天礦區
(新聞片段)
這就是埃爾德根,這個謎樣的名字後面是一個,號稱全世界效率最高的煤炭發電廠
一個每天可以吞下6000噸燃料的大怪獸,但是請注意 只是煤炭而已
這是被稱為「超臨界發電廠」的新一代火力發電廠
(新聞片段)
這個發電廠的產量高達46%,遠超過老式煤炭發電廠的30%,
但是這樣高的產量是要付出代價的
(新聞片段)
發電廠一開始很不順利,技術上並沒有到位,為了一個終將要被淘汰的煤炭能源
砸下了超過十億歐元的投資,到底值不值得,發電廠的廠長有些尷尬
(超臨界發電廠廠長Juergen Szabadi)
嗯 我們官方的說法是什麼,好 我們可以說這筆投資是值得的
這位廠長顯然不是一個超級銷售員,他不但說不出「乾淨的煤」,也誠實的承認這個「超臨界發電廠」,是廢核之後填補能源缺口必須的過程,但絕不是最終的目的
德國已經決定在2045年達到全面無煤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正如同OECD(世界經合組織)已經明確表示,只有在改善氣候變遷上做到廣泛的投資
才能確保未來經濟的繁榮,我們的信念是氣候政策要關注經濟政策
這是川普張牙舞爪聲言煤炭開採,是必要性的含蓄版,德國是全世界最大褐煤出產國,也是歐洲最大的煤電出口國,褐煤外銷更在2013年,創下230億歐元外匯的的歷史新高,更不用說煤礦工會是德國最強大的工會,製造污染的煤礦不只是是德國的鈔票,也是梅克爾的選票
(新聞片段)
歐盟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擁有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儲量的俄羅斯,佔了絕對的關鍵地位,這就不能不提到Gazprom,它掌控了俄羅斯天然氣的生產和運輸,是全世界第三大的上市公司,雇用了30萬名員工,它單獨的盈利就佔了俄羅斯全年預算的25%,Gazprom當然是一個國營的公司和莫斯科有著緊密的關係,不消說是由一個普丁總統的親信來經營
今年世足盃開打,除了球場上的明星,真正的幕後大戶,是FIFA的首要合作廠商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不是可口可樂,沒有觀眾是他們的直接消費者,這是一場安靜卻鋪天蓋地的形象推銷,不聲不響地讓俄羅斯是歐洲球友的印象,在烏克蘭危機之後,重新回到每個歐洲觀眾的意識裡
(新聞片段)
德國總理梅克爾認為Nord Stream 2不會帶來任何危險,而且可以協助能源採購的多元化
看來這條天然氣管,不只是普丁的一石二鳥,同樣讓梅克爾,為德國能源轉型的瓶頸找到出口,德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但是Nord Stream 2就是莫斯科和柏林的Happy ending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Heather Nauert)
眾所周知,我們反對Nord Stream 2,美國政府認為Nord Stream 2項目,將破壞歐洲的整體能源安全和穩定,提供了一個俄羅斯對歐洲施壓的工具
邱吉爾曾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德國的能源轉型教會我們一件事,廢核 綠能 減碳都只是能源政策,不是意識形態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加大反中力道,關了中國的領事館,平常凶巴巴的中國,這次反應卻很溫和,咦?這次怎麼這麼好相處?
7月21日美國突然強硬要求中國在72小時內,也就是24日以前,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的總領事館,指控裡面的外交官員是間諜,而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宣布比照辦理,下令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在27日以前關閉,美中之間的互相傷害,正式升級到實質上的「報復性閉館」。消息曝光後,不少成都市民趕到現場拍照留念,總領事館變成觀光景點,還有大媽跑去門口唱歌表演愛黨情懷。
相較於中國民眾的看熱鬧,以及「小粉紅」的拍手叫好,北京當局這回派出來嗆聲美國的外交部發言人,不是「戰狼」代表趙立堅,也不是「小辣椒」華春瑩,而是耿爽的繼任者,才剛剛履新的汪文斌。汪文斌雖然只比趙立堅大一歲,才49而已,但是一頭白髮看起來非常沉穩有威嚴,而且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印象,而面對美國堪稱40年來最嚴重挑釁,他的回應也只是按照慣例「複製貼上」,大家就在討論啦,中共這回「畫風」也變太多了,說好的戰狼外交呢?
再加上原本外界都預期,北京會拿「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甚至是「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來開刀,結果最後砲灰卻是成都,讓大家滿頭問號…蛤?成都喔?為什麼是成都?
中國官媒給出了一套解釋,說這是為了要阻止美國「對於西藏方面的諜報干預」,第二個因素,則是國際媒體普遍認為的,中國還是顧忌美中經貿往來利益,不打算「主動加碼」,讓這場外交戰升級。
現在很多外媒都在討論,中國對美政策現在出現了一大難題,那就是北京如何妥善的秀肌肉,但又不至於鬧到真的分手。為什麼怕撕破臉呢?第一個原因就是剛剛提到的「經濟」。很多人認為,美國貿易戰打歸打,終究不會放棄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但如果以美中進出口額,加上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消費力道強勁,這些角度來看的話,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還是很深,加上中國遭受肺炎疫情和水患的衝擊,經濟前景慘到連GDP目標都不設定了,就知道現在跟美國鬧翻,就像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再來看第二個原因是「勢力」。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國就成為眾矢之的,後來北京當局祭出口罩外交,把部分歐美國家的毛,順得服服貼貼,但還是有一些國家不吃這一套。目前中國和英國、加拿大、澳洲和印度等國,都正在鬧不合,如果再跟美國徹底決裂,中國只會更加孤立無援。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最近幾個月,和中國關係跌入冰點的國家。
還記得5年前卡麥隆(David Cameron)政府時期,英中關係曾被當時的英國財相奧斯本(George Osborne)形容成「黃金時代」,卡麥隆還曾經帶著習近平上酒吧喝一杯,留下這段超難得的畫面,但現在親中的聲音,已經從英國政界徹底蒸發!
原本英國在今年1月28日,才宣布將讓中國電信大廠華為,持續參與英國的5G建設,但「敏感」、「核心」部分不得使用華為,總比例不得超過35%,沒想到疫情爆發後,英國輿論發生了劇烈變化,甚至有民眾指控5G基地台就是傳播病毒的元凶,英國政府的態度也出現大逆轉,把華為形容成「潛在敵國供應商」,宣布從明年起禁止購買華為產品,還要在2027年前,把英國5G網中的華為設備統統移除!
另外中共6月30日通過《港版國安法》也引發英國強烈不滿,決定向持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身分的港人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提供新款簽證,結果當然是惹怒北京當局,威脅不承認BNO護照。
最近還有消息指出,英國政府2018年曾經拿了7160萬英鎊(約27億台幣)協助中國,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已經下令展斷這筆金援,也成為中英關係陷入緊張的最佳印證。
另外澳洲身為「五眼聯盟」中,離中國最近的國家,中澳關係已經跌到1972年雙方建交以來最低點。中國向來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也正因為對中國的依賴,近年澳洲屢屢傳出選舉被干預滲透,使得澳洲2018年就通過「反外國干預法案」,以國安為由,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讓中澳關係出現裂痕。
今年疫情爆發後,澳洲又發起一份提案,要求針對肺炎疫情源頭展開獨立調查,獲得123國支持,但這個舉動似乎激怒了中國,北京當局隨後就宣布禁止四家澳洲牛肉廠商,向中國出口牛肉,還對澳洲大麥課徵高達80.5%的反傾銷以及反補貼稅,還聲稱澳洲爆發嚴重反華潮,呼籲中國人謹慎前往澳洲旅遊或讀書,澳洲則是反擊這樣的指控是胡說八道!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上個月就做了一份民調,顯示澳洲人對中國的好感、信心,雙雙跌到歷史新低,只有兩成的澳洲人相信中國會在國際上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2018年12月,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要求,逮捕了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事發後中方當然要求加拿大釋放孟晚舟,然後一個星期內,又先後逮捕了兩名加拿大人,結果這事件導致中加關係跌入谷底,鬧了一年半還在吵。民調公司益普索(Ipsos)先前公布的民調就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加拿大應該減少與中國經貿往來,甚至有38%的人主張,應該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
至於中國和印度的恩怨,大概可以講三天三夜。兩國先前的關係,其實就因為領土爭議,一直分分合合,但是自從今年5月,中印邊界士兵爆發打群架、丟石塊事件後,兩國就吵出一個新高度,上個月還鬧出人命,是45年來雙方最嚴重的衝突,談判談了兩個月依舊沒有共識。
印度國內就掀起一波激烈了反中浪潮,當局還一氣之下宣布禁用59款中國開發的應用程式,包括超受年輕人歡迎的TikTok,以及知名通訊軟體微信、社交網站微博等,部分店家哀嚎,但老百姓倒是很支持,力挺印度本土app,抵制中國的氛圍不斷在印度發酵。
除了肺炎疫情以及香港國安法外,南海爭端也成為中國和週邊國家的一大爭執點。南海主權歸屬,牽涉到我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汶萊和中國,不過最近中國動作頻頻,在南海海域展開多起軍演和實彈射擊,挑釁意味濃厚,讓周邊國家痛罵,破壞區域穩定。
繼美國7月中,首次針對南海主權爭議,公開反中後,最近澳洲也跟進美國發表聲明,拒絕承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強調中方長期主張的「九段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總之中國為了南海,把鄰居統統得罪光了。
從新冠肺炎、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族議題,到南海爭端,最近幾個月來,北京當局的強硬態度,樹立了不少敵人。但面對川普為了選情而頻頻加重的「美版戰狼」,中方反而採取相對溫和的措施,敵不動、我不動,似乎可以預料,如何在美中關係上取得新的平衡點,將是北京當局未來幾個月的外交主軸。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中怕撕破臉?
#捨戰狼顧美?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加大反中力道,關了中國的領事館,平常凶巴巴的中國,這次反應卻很溫和,咦?這次怎麼這麼好相處?
7月21日美國突然強硬要求中國在72小時內,也就是24日以前,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的總領事館,指控裡面的外交官員是間諜,而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宣布比照辦理,下令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在27日以前關閉,美中之間的互相傷害,正式升級到實質上的「報復性閉館」。消息曝光後,不少成都市民趕到現場拍照留念,總領事館變成觀光景點,還有大媽跑去門口唱歌表演愛黨情懷。
相較於中國民眾的看熱鬧,以及「小粉紅」的拍手叫好,北京當局這回派出來嗆聲美國的外交部發言人,不是「戰狼」代表趙立堅,也不是「小辣椒」華春瑩,而是耿爽的繼任者,才剛剛履新的汪文斌。汪文斌雖然只比趙立堅大一歲,才49而已,但是一頭白髮看起來非常沉穩有威嚴,而且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印象,而面對美國堪稱40年來最嚴重挑釁,他的回應也只是按照慣例「複製貼上」,大家就在討論啦,中共這回「畫風」也變太多了,說好的戰狼外交呢?
再加上原本外界都預期,北京會拿「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甚至是「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來開刀,結果最後砲灰卻是成都,讓大家滿頭問號…蛤?成都喔?為什麼是成都?
中國官媒給出了一套解釋,說這是為了要阻止美國「對於西藏方面的諜報干預」,第二個因素,則是國際媒體普遍認為的,中國還是顧忌美中經貿往來利益,不打算「主動加碼」,讓這場外交戰升級。
現在很多外媒都在討論,中國對美政策現在出現了一大難題,那就是北京如何妥善的秀肌肉,但又不至於鬧到真的分手。為什麼怕撕破臉呢?第一個原因就是剛剛提到的「經濟」。很多人認為,美國貿易戰打歸打,終究不會放棄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但如果以美中進出口額,加上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消費力道強勁,這些角度來看的話,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還是很深,加上中國遭受肺炎疫情和水患的衝擊,經濟前景慘到連GDP目標都不設定了,就知道現在跟美國鬧翻,就像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再來看第二個原因是「勢力」。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國就成為眾矢之的,後來北京當局祭出口罩外交,把部分歐美國家的毛,順得服服貼貼,但還是有一些國家不吃這一套。目前中國和英國、加拿大、澳洲和印度等國,都正在鬧不合,如果再跟美國徹底決裂,中國只會更加孤立無援。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最近幾個月,和中國關係跌入冰點的國家。
還記得5年前卡麥隆(David Cameron)政府時期,英中關係曾被當時的英國財相奧斯本(George Osborne)形容成「黃金時代」,卡麥隆還曾經帶著習近平上酒吧喝一杯,留下這段超難得的畫面,但現在親中的聲音,已經從英國政界徹底蒸發!
原本英國在今年1月28日,才宣布將讓中國電信大廠華為,持續參與英國的5G建設,但「敏感」、「核心」部分不得使用華為,總比例不得超過35%,沒想到疫情爆發後,英國輿論發生了劇烈變化,甚至有民眾指控5G基地台就是傳播病毒的元凶,英國政府的態度也出現大逆轉,把華為形容成「潛在敵國供應商」,宣布從明年起禁止購買華為產品,還要在2027年前,把英國5G網中的華為設備統統移除!
另外中共6月30日通過《港版國安法》也引發英國強烈不滿,決定向持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身分的港人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提供新款簽證,結果當然是惹怒北京當局,威脅不承認BNO護照。
最近還有消息指出,英國政府2018年曾經拿了7160萬英鎊(約27億台幣)協助中國,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已經下令展斷這筆金援,也成為中英關係陷入緊張的最佳印證。
另外澳洲身為「五眼聯盟」中,離中國最近的國家,中澳關係已經跌到1972年雙方建交以來最低點。中國向來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也正因為對中國的依賴,近年澳洲屢屢傳出選舉被干預滲透,使得澳洲2018年就通過「反外國干預法案」,以國安為由,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讓中澳關係出現裂痕。
今年疫情爆發後,澳洲又發起一份提案,要求針對肺炎疫情源頭展開獨立調查,獲得123國支持,但這個舉動似乎激怒了中國,北京當局隨後就宣布禁止四家澳洲牛肉廠商,向中國出口牛肉,還對澳洲大麥課徵高達80.5%的反傾銷以及反補貼稅,還聲稱澳洲爆發嚴重反華潮,呼籲中國人謹慎前往澳洲旅遊或讀書,澳洲則是反擊這樣的指控是胡說八道!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上個月就做了一份民調,顯示澳洲人對中國的好感、信心,雙雙跌到歷史新低,只有兩成的澳洲人相信中國會在國際上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2018年12月,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要求,逮捕了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事發後中方當然要求加拿大釋放孟晚舟,然後一個星期內,又先後逮捕了兩名加拿大人,結果這事件導致中加關係跌入谷底,鬧了一年半還在吵。民調公司益普索(Ipsos)先前公布的民調就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加拿大應該減少與中國經貿往來,甚至有38%的人主張,應該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
至於中國和印度的恩怨,大概可以講三天三夜。兩國先前的關係,其實就因為領土爭議,一直分分合合,但是自從今年5月,中印邊界士兵爆發打群架、丟石塊事件後,兩國就吵出一個新高度,上個月還鬧出人命,是45年來雙方最嚴重的衝突,談判談了兩個月依舊沒有共識。
印度國內就掀起一波激烈了反中浪潮,當局還一氣之下宣布禁用59款中國開發的應用程式,包括超受年輕人歡迎的TikTok,以及知名通訊軟體微信、社交網站微博等,部分店家哀嚎,但老百姓倒是很支持,力挺印度本土app,抵制中國的氛圍不斷在印度發酵。
除了肺炎疫情以及香港國安法外,南海爭端也成為中國和週邊國家的一大爭執點。南海主權歸屬,牽涉到我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汶萊和中國,不過最近中國動作頻頻,在南海海域展開多起軍演和實彈射擊,挑釁意味濃厚,讓周邊國家痛罵,破壞區域穩定。
繼美國7月中,首次針對南海主權爭議,公開反中後,最近澳洲也跟進美國發表聲明,拒絕承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強調中方長期主張的「九段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總之中國為了南海,把鄰居統統得罪光了。
從新冠肺炎、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族議題,到南海爭端,最近幾個月來,北京當局的強硬態度,樹立了不少敵人。但面對川普為了選情而頻頻加重的「美版戰狼」,中方反而採取相對溫和的措施,敵不動、我不動,似乎可以預料,如何在美中關係上取得新的平衡點,將是北京當局未來幾個月的外交主軸。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中怕撕破臉?
#捨戰狼顧美?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 在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資料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拒絕往來廠商 之查詢,可藉由下列三種方式進入查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陳櫻琴所指導李尚峰的 我國政府 ... ... <看更多>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 在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資料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拒絕往來廠商 之查詢,可藉由下列三種方式進入查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陳櫻琴所指導李尚峰的 我國政府&nbsp;... ... <看更多>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 在 拒絕往來廠商歷史資料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拒絕往來廠商 之查詢,可藉由下列三種方式進入查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陳櫻琴所指導李尚峰的 我國政府 ... ... <看更多>